广东中考历史新题型8.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652676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57.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中考历史新题型8.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广东中考历史新题型8.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广东中考历史新题型8.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广东中考历史新题型8.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广东中考历史新题型8.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广东中考历史新题型8.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广东中考历史新题型8.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中考历史新题型8.docx

《广东中考历史新题型8.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中考历史新题型8.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东中考历史新题型8.docx

广东中考历史新题型8

第四单元新时代的曙光

一、单项选择题

1.梁启超认为“新国”必先“新民”,他将“新民”视为中国当今第一急务,指出了“人的近代化”对于“社会的近代化”的重要意义。

为实现这一目的,中国知识分子掀起了(  )

A.洋务运动 B.百日维新

C.义和团运动 D.新文化运动

2.(2019烟台)针对辛亥革命,陈独秀曾说“文明中国多数国民口里虽然是不反对共和,脑子里实在装满了帝制时代的旧思想,欧美社会国家的文明制度,连影儿也没有,所以口一张,手一伸,不知不觉都带君主专制的臭味。

”据此判断,陈独秀认为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是(  )

A.旧思想根深蒂固 B.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C.革命果实被窃取 D.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3.(2019泸州)在中国古文中没有第三人称的女性代词。

提倡白话文以后,刘半农勇于破旧立新,以一句话为例,创造了“她”字——她说:

“他来了,诚然很好;不过我们总要等她。

”“她”字的创造反映了(  )

A.洋务运动创办新式学堂 B.戊戌变法改革科举制度

C.辛亥革命传播民主共和 D.新文化运动倡导文学革命

4.“灯闪着,风吹着,蟋蟀叫着,我坐在床头看书。

月亮出来了,风息了,我站在院中唱歌。

”这是末代皇帝溥仪(1906—1967)在17岁时写的一首新诗。

和文言文相比,这种平易通俗的文风受益于(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5.(2019广安)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但旧的观念、旧的礼教依然左右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

为解决这一问题,中国先进知识分子(  )

A.提出三民主义革命纲领,发动了黄花岗起义等武装起义

B.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C.发动“二次革命”和护国运动,反对袁世凯的专制独裁统治

D.高举民主和科学旗帜,掀起空前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

6.民族主义、公众舆论和群众游行是近代中国社会革命的重要表现形式。

下列革命运动中最先体现了这三种形式的是(  )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7.(2019郴州)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顾维钧先生说:

“我很失望!

最高委员会无视中国人民的存在,出卖了作为战胜国的中国,我很愤怒!

我很愤怒!

你们凭什么?

凭什么把中国的山东省送给日本人?

中国人已经做到了仁至义尽,我想问问这份丧权辱国的和约,谁能接受?

所以,我们拒绝签字!

”这份“丧权辱国的和约”直接导致了(  )

A.五四运动的爆发 B.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C.辛亥革命的爆发 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8.(2019嘉兴)历史学家把百年前的某一历史事件视为“分水岭”,它“将八十年的旧民主时期和新民主时期分开”。

这一历史事件是(  )

A.鸦片战争 B.维新变法

C.五四运动 D.新中国成立

9.有学者称,20世纪初期,中国的青年学生、工商业者、工人等阶层将“一战”“巴黎和会”“山东问题”赋予了非同寻常的“历史记忆”。

这反映出当时社会的一种价值取向是(  )

A.维护政局稳定 B.进行革命动员 

C.建立统一战线 D.培育国家认同

10.吴佩孚致大总统徐世昌的电报中称:

“仰恳大总统以国本为念,以民心为怀,一面释放学生,以培养士气。

一面促开国民大会,宣示外交得失缘由,共维时艰,俾全国一致力争,收回青岛,以平民气,而救危亡。

”这表明吴佩孚(  )

A.极力支持北洋政府 B.掩饰军阀混战事实

C.主张维护国家主权 D.设法阻止北伐进军

11.(2019镇江)毛泽东指出:

“五四运动的杰出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

”一百年前的这场运动中,“不曾有的姿态”主要是指(  )

A.毫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精神 B.农民阶级成为运动的先锋

C.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D.反对一切外来的西方文化

12.有学者认为,新文化运动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继续。

这种观点是基于新文化运动(  )

A.倡导使用白话文 B.是一场反复辟运动

C.宣传民主与科学 D.是一场反封建运动

13.周建超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与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新选择》中指出:

“许多知识分子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逐步成为共产主义知识分子,他们开始往民间去,到工人中去办工人学校、办工会,把马克思主义学说直接向中国工人阶级传播,进而促成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这表明(  )

A.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是知识分子 

B.中国共产党诞生于五四运动期间

C.五四新文化运动促进马克思主义传播 

D.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

14.杨奎松评论五四运动:

“全国各大中城市几乎都有响应。

其实际参与者,既有上层政府官员,更有大批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甚至还有相当多的普通市民,包括工人和店员卷入其中。

”下列不属于作者的观点的是(  )

A.运动的规模大、人数多 B.运动的社会基础广泛 C.各阶层广泛参与运动 D.运动维护了国家主权

15.1920年,全国有许多报刊大量刊登宣传、研究和评论马克思主义的文章。

当时全国报刊多达400余种,它们虽然立场观点不一,但几乎无一不谈马克思主义。

这一现象(  )

A.有利于新文化运动广泛开展 

B.开辟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

C.推动了国民革命迅速爆发 

D.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思想基础

16.(2019青岛)“中国历史选择了这个特别的日子,放射出中国革命最初的曙光。

鲜红的党旗自从在十三个人身后飘起时,中国命运的希望一日比一日红火。

”下列史实与“这个特别的日子”相关的是(  )

A.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

B.决定发动秋收起义

C.选举毛泽东为中央局书记

D.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17.瞿秋白评价五四运动时曾说:

“帝国主义压迫的切骨的痛苦,触醒了空泛的民主主义的噩梦。

”这里的“民主主义”是指(  )

A.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B.资产阶级自由平等

C.彻底地反帝反封建 D.国民革命的洪流

18.人们通常把标志性事件作为定位历史的坐标。

下列事件与结论搭配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9.《申报》称:

五四运动是一场阻止北洋政府在巴黎和会签署对德“和约”、要求惩办亲日卖国贼的全国性学生爱国运动。

日本媒体则将五四运动定性为“排日”学生的一场暴动。

中日媒体对五四运动的报道不同,说明(  )

A.文献记录能准确还原历史真相 

B.年代久远导致历史真相模糊不清

C.立场不同会影响对历史的解释 

D.爱国就要排除一切外来因素

20.(2019毕节)下列选项属于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背景的有(  )

①十月革命的影响 ②中国工人阶级队伍发展壮大 ③北伐战争的胜利 ④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二、综合题

21.青年学生是爱国的先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在日本在万国和会上要求吞并青岛,管理山东一切权利,就要成功了!

我们的外交大失败了!

……我们学界今天排队游行,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中国存亡,就在此举了!

——摘编自《五四运动史》

材料二 五四运动的亲历者回忆说:

“处于这个伟大时代,我的思想上不能不发生非常激烈的变化……改变过去革命的方法,必须依靠下层人民,必须走俄国人的道路,这种思想在我头脑中日益强烈,日益明确了。

——摘编自《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三 由于在五四运动中亲眼看到工人阶级表现出来的伟大力量,一部分学生领袖便“出发往民间去”……与其说这是先进知识分子与工人群众相结合的过程,不如说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1)阅读材料一,指出当时学界组织游行的目的是什么?

据此指出五四运动的核心精神是什么。

(2)据材料二指出,五国运动亲历者找到的新革命方法是什么?

这一新革命方法的得出是总结借鉴了哪些革命活动的经验教训?

(3)据材料三指出,当时的学生领袖为何要到“民间去”?

这一举动对中国革命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4)从五四运动革命对象和参与对象上,说明五四运动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运动。

(5)综合上述材料,青年学生在五四运动中的表现有许多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的地方,除上述之外,请你再写一条。

22.(2019贵阳)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们的外交大失败了!

山东大势一去,就是破坏中国的领土!

中国的领土破坏,中国就亡了!

所以我们学界今天排队到各公使馆去要求各国出来维持公理,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北大学生罗家伦起草)

材料二 实际上,五四运动之所以首先是一次学生运动,或者说青年的运动,就是因为所有的社会因素最后都作用于青年学生的心理状态,并成为新文化作用于社会力量的枢纽所在,有了这个枢纽,新文化的影响才迅速达到商界、工团,并渐次及于农村社会。

——邓秉元《新文化运动百年祭》

材料三 “陈独秀是五四时期的总司令……五四时期,这个运动实际上是他领导的,他与周围的一群人,如李大钊是起很大作用的。

【注】此处五四运动的概念取广义,大致指“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及运动的性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新文化运动是如何“作用于青年学生的心理状态”的,并指出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3)结合所学知识,从五四运动广义概念的角度说出“陈独秀是五四时期的总司令”的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