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评定技术习题集一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065380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1.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康复评定技术习题集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康复评定技术习题集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康复评定技术习题集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康复评定技术习题集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康复评定技术习题集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康复评定技术习题集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康复评定技术习题集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康复评定技术习题集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康复评定技术习题集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康复评定技术习题集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康复评定技术习题集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康复评定技术习题集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康复评定技术习题集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康复评定技术习题集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康复评定技术习题集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康复评定技术习题集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康复评定技术习题集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康复评定技术习题集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康复评定技术习题集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康复评定技术习题集一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康复评定技术习题集一Word文档格式.docx

《康复评定技术习题集一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康复评定技术习题集一Word文档格式.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康复评定技术习题集一Word文档格式.docx

D41~60dBHLE≤40dBHL

(二)多选题(X题型)

1.等级资料的量化评定是将定性评定中所描述的内容分等级进行量化,即将等级赋予分值的方法,如临床上通常采用的标准化量表,如():

A徒手肌力检查BBrunnstrom评定CBarthel指数

D肢体长度的测量E肢体周径的测量

2.通过对()等层次全面的评定,制订出个性化、整体性的康复治疗计划。

A损伤、活动受限和参与限制

B残损、残疾和残障

C个体功能和环境

D肢体功能和内脏功能

E残疾人家庭和所在社区

3.由于康复的范畴涉及医疗、职业、教育和社会等领域,康复评定的内容包括()等方面。

A躯体B言语C心理D社会E内脏

4.肢体残疾四级是指基本上能独立实现日常生活活动。

包括以下():

A单小腿缺失

B单前臂及其以上缺失

C双下肢不等长,差距在5cm以上(含5cm)

D单大腿及其以上缺失

E双手拇指或双手拇指以外其他手指缺失

二、名词解释

1.康复评定会3.肢体残疾

2.日常生活活动4.言语残疾

三、问答题

1.常见的言语残疾包括哪些?

2.如何制定康复治疗计划?

参考答案

1.A2.E3.E4.D5.D6.C7.C8.A

1.ABC2.AB3.ABCD4.AC

1.康复评定会是由康复医师负责组织的、针对某一位患者具体的功能障碍和康复治疗计划进行讨论的康复协作组会议。

在康复评定会上,康复医师介绍该患者的病情和一般功能状况,物理治疗师、作业治疗师、言语治疗师、临床心理学家、假肢和矫形器师、康复护士等从各自不同的专业角度报告评定的结果,并提出康复治疗计划,包括治疗目标、治疗方案及注意事项,最后由康复医师总结康复协作组各成员的意见,形成一个完整的康复治疗计划。

2.日常生活活动是全面地描述个人总体活动能力的最常用的术语,它是通过作业(如写字)而不是部位(如手功能)定义的,正如一个无臂的人仍可能通过脚写字一样。

3.肢体残疾是指人体运动系统的结构、功能损伤造成四肢残缺或四肢、躯干麻痹(瘫痪)、畸形等而致人体运动功能不同程度的丧失以及活动受限或参与的局限。

4.言语残疾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不同程度的言语障碍(经治疗1年以上不愈或病程超过两年者),不能或难以进行正常的言语交往活动(3岁以下不定残)。

1.答:

常见的言语残疾包括:

1)失语:

是指由于大脑言语区域以及相关部位损伤所导致的获得性言语功能丧失或受损。

2)运动性构音障碍:

是指由于神经肌肉病变导致构音器官的运动障碍,主要表现为不会说话、说话费力、发声和发音不清等。

3)器官结构异常所致的构音障碍:

是指构音器官形态结构异常所致的构音障碍,其代表为腭裂以及舌或颌面部术后,主要表现为不能说话、鼻音过重、发音不清等。

4)发声障碍(嗓音障碍):

是指由于呼吸及喉存在器质性病变导致的失声、发声困难、声音嘶哑等。

5)儿童言语发育迟滞:

指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其语言发育落后于实际年龄的状态,主要表现为不会说话、说话晚、发音不清等。

6)听力障碍所致的言语障碍:

是指由于听觉障碍所致的言语障碍,主要表现为不会说话或者发音不清。

7)口吃:

是指言语的流畅性障碍,常表现为在说话的过程中拖长音、重复、语塞并伴有面部及其他行为变化等。

2.答:

其方法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设定康复目标:

由于年龄、职业、文化背景、家庭经济状况不同,其康复欲望和要求也不相同,因此,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订个性化的康复目标。

适宜的康复目标应建立在全面准确的评定基础上,包括:

①在评定中发现的问题;

②心理状况,如患者对问题、目的和性格的调整和适应;

③社会经济和文化背景以及个人的希望;

④家庭护理、身体和情绪环境、家庭反应;

⑤患者的职业计划和目标。

康复目标包括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

(2)制订康复治疗和训练方案:

通过对患者全面的评定。

掌握其功能障碍情况,了解其需求,制订确实可行的康复目标,接下来便是选择为达到康复目标所需的治疗手段,安排适当的治疗量,并提出注意事项。

第二章人体发育和形态评定技术

(一)单选题(A型题)

1.对脊髓反射检测的阳性或阴性反应在()个月的正常儿童可能存在,超过()个月的儿童阳性反应持续存在,可能预示着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迟缓,阴性反应是正常的。

A2、2B4、4C6、6D12、12E1、1

2.在出生后前()个月,脑干反射的阳性或阴性的存在可见于正常儿童,超过()个月的儿童仍存在阳性反射可能提示运动发育迟缓,阴性反应是正常的。

3.调正反应是在红核上方的中脑整合的,不包括大脑皮质。

调正反应相互作用,使头和身体在空间保持正常位置。

它们是出生后第一批发育的反射,到10~12个月时达到最大效应。

当皮质控制增加时,它们逐渐改变并受到抑制,到()时消失。

A1岁末B2岁末C3岁末D4岁末E5岁末

4.这些反应是由于大脑皮质、基底神经节和小脑相互之间有效作用的结果。

平衡反应的成熟标志着运动发育进入人类等两足动物阶段,它们在肌力正常时出现并提供身体对重心变化的适应,出生后()个月平衡反应开始出现。

A3B4C5D6E12

5.上肢长测量时,患者坐位或立位,上肢在体侧自然下垂,肘关节伸展,前臂旋后,腕关节中立位。

医疗人员测量从()到桡骨茎突或中指尖的距离。

A肩峰外侧端B喙突C锁骨肩峰端

D肱骨头E大结节

6.测量手长时,患者将手置于手指伸展位,医疗人员测量从桡骨茎突与尺骨茎突的连线中点到()的距离。

A中指B中指指尖C大拇指

D示指E第三掌骨头

7.下肢长:

患者仰卧位,骨盆水平,下肢伸展,置髋关节于中立位。

医疗人员测量从髂前上棘到()的最短距离。

A外踝尖B足跟C内踝

D大拇趾E内、外踝之间的中点

8.大腿残端围度:

从坐骨结节直到断端末端每隔()测量一次围度。

A2.5cmB5cmC2cmD5.5cmE10cm

9.腹围:

患者取坐位或立位,上肢在体侧自然下垂,测量通过()或第12肋骨的尖端和髂前上棘连线的中点的围度,注意皮尺与水平面平行。

测量腹围时应考虑与消化器官和膀胱内容物的充盈程度有关。

A脐B剑突C两侧髂前上棘的连线

D脐与剑突连线的中点E胸骨上窝与耻骨联合的中点

10.身体质量指数(BMI)是以体重和身高的相对关系来判断营养状况和肥胖程度的指标。

肥胖是指身体质量指数(BMI)为()。

A<18.5B18.5~24.9C25.0~30

D>30E>35

(二)多选题(X型题)

1.属于脊髓反射的有()。

A屈肌收缩反射B不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

C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D伸肌伸展反射

E仰卧位紧张性迷路反射

2.自动运动反应包括()。

A两栖动物反应B保护性伸展反应    C拥抱反射

D视觉调正反应      E抬躯反射

3.病理反射常用的()已经成为常规检查项目。

A Chadock征    B Oppenheim征    C霍夫曼征

D Gordon征     E罗索里莫征

4.常见的浅反射有()、轻触咽后壁、中腹壁反射、下腹壁反射、提睾反射、跖(足底)反射、肛门反射等。

A角膜反射B咽反射C呕吐反射

D上腹壁反射E膝反射

1.病理反射3.脊髓反射

2.身体质量指数4.自动运动反应

1.姿势异常对人体的影响有哪些?

2.反射发育具有那些特点?

1.A2.C3.E4.D5.A6.B7.C8.B9.A10.D

1.AD2.BCE3.ABD4.ABCD

1.病理反射是在正常情况下不出现,中枢神经有损害时才发生的异常反射,但在灵长类及1岁以下的婴儿则是正常的原始保护反射。

随着动物的进化或锥体束的发育成熟,这些反射被锥体束抑制,当锥体束受损,抑制作用解除,这类反射即又出现。

2.身体质量指数(BMI)是以体重和身高的相对关系来判断营养状况和肥胖程度的指标。

BMI的计算公式为BMI=体重(kg)/[身高(m)]²

3.脊髓反射是脑桥下1/3的前庭外侧核传导的运动反射,它协调四肢在屈曲和伸展模式中的肌肉,对脊髓反射检测的阳性或阴性反应在2个月的正常儿童可能存在,超过2个月的儿童阳性反应持续存在,可能预示着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迟缓,阴性反应是正常的。

4.自动运动反应作为一组反射可在婴幼儿身上观察到,严格地说,它不是调正反射,但这些反应是随着头部的位置变化而变化的,涉及半规管,或迷路,或颈部的本体感觉。

如调正反射一样,自动运动反应出现在发育的某个阶段,它的持续存在或缺乏可见于某些疾病的患者。

姿势异常对人体的影响有:

(1)不对称或单侧姿势异常引起肌肉和韧带的不平衡

1)肌肉变薄:

长时间被拉长的肌肉将变得薄弱。

2)肌肉缩短:

长时间处于收缩状态的肌肉在那种体位是强壮的,但在全范围的关节活动中将失去其原有的力量,这样它们就习惯于习惯的体位而短缩。

3)韧带失去张力:

被拉长的韧带,由于不断地增加被动张力,从而失去了它们支持和保护关节的能力。

4)关节脱位:

关节没有韧带或肌肉的支持将失去某一方向的活动度,可出现半脱位或脱位。

(2)对称性姿势异常引起关节负重和所受压力的异常分布:

长时期异常的负重压力可引起关节软骨的异常,从而导致早期关节退行性变化。

例如,膝内翻使得外侧膝关节面受压,同时也增加了内侧韧带的牵拉应力;

骨盆的过度前倾引起腰椎体后部异常压力,同时也增加了腰5和骶1椎间盘的压力,腹肌被牵拉,髂腰肌相应缩短,腰5潜在滑脱的可能。

(3)某种异常姿势可导致相应的病变:

为了维持可接受的、直立的姿势,某种姿势的异常可导致其他的异常。

例如,增加腰部负荷,可以通过增加胸椎和颈椎的负荷来代偿;

膝关节屈曲畸形,需要增加股四头肌的活动,这样就增加髌股关节的压力,为了维持直立姿势,必须增加髋、踝关节的屈曲,这样腰部的负荷也增加了。

(4)异常姿势可引起疼痛:

疼痛是痛觉感受器对牵拉或压力的反应,如果这种机械性的应力不去除,将产生炎症,导致疼痛综合征。

通常有两种情况:

1)姿势不正确:

不正确姿势的维持(如过度弯腰或在太高的桌子上写字)可引起姿势性疼痛,通过活动可减轻这种疼痛,这时肌力正常或有弹性。

2)姿势功能异常:

由于长期的不正确姿势习惯或损伤后产生的组织粘连和挛缩,软组织适应性短缩和肌肉无力均伴有疼痛;

时间长了,将引起炎症、损伤和退行性功能障碍。

发射发育的特点有:

(1)时间性:

特定的反射均在一定阶段出现或消失。

若原始反射在一定的发育阶段延迟出现,或超过了应该消失的时间段而持续存在,则可视为病理现象。

正常的反射发育的时间性大体分为4种情况:

出生即有且终生存在,如吞咽反射、牵张反射;

出生即有且短期存在,如吸吮反射、抓握反射、拥抱反射;

出生以后形成且短期存在,如紧张性颈反射、阳性支持反应;

出生以后形成且长期存在,如翻正反应、保护性伸展反应、平衡反应。

(2)损害发生的标志:

反射发育水平的延迟或倒退常因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而破坏。

如脑性瘫痪因脑受损害,运动反射或反应出现异常导致患儿躯干和肢体运动障碍;

成人的脑卒中、脑外伤后,高层次中枢神经系统对下一级神经系统的兴奋抑制作用减弱或消失,可以使早已抑制的原始反射“获释”或重现,妨碍了正常运动的执行,而出现抓握反射、紧张性颈反射,原有的随意运动、平衡反应以及保护性伸展反应也出现障碍,产生运动反射的发育向初期退化的现象等。

第三章运动功能评定技术

一、选择题

(一)单选题

1.在曲肘动作中主动肌是()。

A三角肌B胸大肌C鱼际肌D肱二头肌E以上都是

2.在深膝动作中,股直肌是()。

A原动肌B拮抗肌C固定肌D中和肌E协同肌

3.在肩关节前去动作中,固定肌是()。

A肘肌B肩袖肌C鱼际肌D肱肌E以上都是

4.人们习惯把副动肌,固定肌,中和肌统称为()。

A原动肌B拮抗肌C固定肌D协同肌E以上均不是

5.引体向上运动,身体向上运动时,肱二头肌做()。

A等速收缩B等长收缩C等张离心收缩D等张向心收缩E以上均不是

6.下列不适宜肌力检查的是()。

A肌肉断裂愈合后B正中神经损伤后C失用性肌萎缩D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E以上均不是()。

7.徒手肌力评定法,肌力相当于正常肌力50%时,此时的肌力为()。

A1级B2级C3级D4级E5级

8.俯卧位时两手抱头后,脐以上身体在桌缘外,固定两下肢,伸直脊柱使上身凌空或水平位,维持此姿势的时间超过多少秒,腰背肌视为正常。

()。

A15秒B30秒C45秒D60秒E以上均不是

9.握力测试属于()。

10.颈椎前曲正常活动度为()。

A0-50度B0-45度C0-55度D0-60度E以上都不是

11.影响关节活动度的因素包括()。

A两关节面面积大小的差别B关节囊的厚薄以及松紧度C关节韧带的多少与强弱

D关节周围肌肉的伸展性和弹性状况E以上都是

12.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引起的痉挛,关节活动度常见()。

A主动和被动活动均减少B主动和被动活动均增加C主动活动减少,被动活动基本正常

D主动活动减少,被动活动增加E以上都是

13.固定臂摆放在()。

A关节的运动轴心B与关节的近端骨的轴线水平C与关节的远端骨的长轴水平

D与关节的近端骨的长轴垂直E以上均不是

14.肘关节屈曲20-90度表示肘关节屈曲度数为()。

A20度B70度C90度D110度E以上均不是

15.膝关节—15度表示()。

A膝关节屈曲15度B膝关节过伸15度C膝关节屈曲30度D膝关节过伸30度E以上均不是

16.肩关节前曲轴心位于()。

A肱骨侧面肩峰B肱骨头C肱骨大结节D三角肌粗隆E以上均不是

17肘关节轴心位于()。

A肱骨侧面肩峰B锁骨C肘关节侧方肱骨外上髁D桡骨茎突E以上均不是

18.前臂旋后固定臂则在()。

A与腕关节掌侧横纹平行B与腕关节掌侧横纹垂直C与地面平行D与地面垂直

E以上均不是

19,髋关节屈曲轴心位于()。

A股骨侧面外上髁B内髁C膝关节侧方股骨内上髁D股骨大转子侧面E以上均不是

20.档被动牵伸痉挛肌时,初始产生较高阻力随之被突然的抑制发动而中断,造成痉挛肢体的阻力突然下降是()。

A巴宾斯基反射B阵挛C脑强直和去皮质强直D折刀样反射E以上都不是

21.改良Ashworth分级较Ashworth分级增加()。

A0级B1级C2级D3级E以上都不是

22.钟摆试验常用于()。

A上肢肌痉挛B颈部肌肉痉挛C下肢肌痉挛

D腹肌痉挛E以上均不是

23.临床上常用肌电图检查()来反映脊髓节段内运动神经元及其他中间神经元的活性。

A心肺试验B等速运动CM反射

DH反射E以上均不是

24.视觉属于()。

A躯体感觉B特殊感觉C内脏感觉

D视力感觉E以上均不是

25神经兴奋阈值高,对较强刺激才能感知,感受到刺激的性质不变的是()。

A感觉减退B感觉过度C感觉错位

D感觉过敏E以上均不是

26.症状表现为双侧对称性的四肢末端手套样及袜套样感觉障碍,常表现为近端轻远端重,上肢轻下肢重是()。

A神经干型损害B神经丛损害C后根损害

D末梢型神经损害E以上均不是

27.下列()不适宜进行感觉检查。

A脑血管病变B臂丛神经麻痹C糖尿病

D意识丧失E以上均不是

28.患者第3肋间以下感觉发生障碍,提示损伤在于()。

AT10BT3CL5DL3E以上均不是

29.小脑主要功能为()。

A不参与姿势平衡B持正常肌张力C维持协调的运动和姿势

D反射性地维持肌张力E以上均不是

30.肢体保持试验是()。

A被测试者双手张开,一手向上,一手向下,交替转动,速度逐渐加快。

B被测试者拇指依次与其他四指相对,速度可以由慢渐快。

C将上肢保持在前上方水平位;

将下肢膝关节保持在伸直位。

D让受试者双肩外展90°

,肘关节伸直,然后双手靠近,用一手示指触及另一只手示指。

31.站立时支撑面包括()。

A双足底面积B单足底面积C两足间的面积

D双足底在内的两足间的面积E以上均不是

32.(),身体稳定性增强。

A支撑面面积越大B地面质地越软C地面不平整

D支撑面面积越小E以上均不是

33.视觉系统()。

A感觉身体的位置和运动

B提供头部相对于环境的物体位置的变化以及头部的定位信息

C向中枢传递加速度信息

D维持平衡、感知机体与周围环境相关

34.当人站立于地面上,受到外力干扰较小的时候,可以以踝关节为轴心进行前后转动或摆动,以保持身体平衡的是()。

A神经调节机制B大脑调节机制C踝调节机制

D髋调节机制E跨步调节机制

35.承重反应期由()参与收缩。

A胫前肌B腘绳肌C股四头肌

D臀大肌E以上均不是

36.足下垂、内翻、内收。

受试者支撑相髋内收和内旋,膝关节过度屈曲,同时足呈马蹄形,足趾外展是()。

A蹒跚步态B前冲步态C偏瘫步态

D脑瘫步态E以上均不是

37.疼痛步态表现()。

A髋关节屈曲痉挛者,行走时,骨盆前倾,腰椎过伸,足尖点地,步幅短小

B在摆动相出现足下垂,以过分屈髋屈膝代偿,同时支撑相早期由全脚掌或足尖先接触地面

C患侧处于站立相时,肩和腰出现代偿性侧弯

D患侧下肢站立相时间缩短,跨步长缩短,步速下降

38.胫前肌步态是()。

A支撑相早期缩短

B行走时蹬离动作的爆发性减弱,身体前移力量减小,运动减慢

C不能维持膝关节的稳定性,支撑相膝后伸、躯干前倾,重力线落在膝前

D患侧处于站立相时,肩和腰出现代偿性侧弯,以增加骨盆稳定度

39.在站立和行走过久后,感到足部疲乏,酸痛不适,足呈外翻、外展及背伸位,活动明显受限是()。

A短腿步态B腓肠肌步态C平足

D前冲步态E以上均不是

1.肌力的影响因素包括()。

A肌肉的生理横断面B肌肉的初长度C运动单位募集程度

D杠杆效率E以上均不是

2.肌力评级依据包括()。

A外加阻力B重力作用C有无肌肉或肌腱的收缩

D杠杆效率E运动幅度

3.等速测试可以提供()等数据。

A最大肌力矩B肌肉的爆发力C做功能力

D功率E耐力

4.肌力评定的适用证包括()。

A失用性肌萎缩B骨折愈合后C严重高血压

D脑卒中E截瘫

5.测量关节活动度的工具()。

A量角器B电子角度计C皮尺

D拍X线片E血压计

6.引起关节活动度异常的原因是()。

A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疼痛B肌肉痉挛C软组织挛缩

D肌肉无力E关节内异常

7.下颌关节的活动度以()来表示。

A张口度B颌前突C颈屈

D左右偏位E颈侧屈

8.痉挛肌的特殊表现有()。

A巴宾斯基反射B折刀样反射C阵挛

D去脑强直E去皮质强直

9.肌张力迟缓的主要原因有()。

A影响小脑或锥体束的上运动神经元损害

B折刀样反射

C阵挛

D外周神经系统的下运动神经元损害

E原发性肌病

10.以下哪种感觉的感受器属于内感受器()。

A平衡觉B本体觉C听觉

D温度觉E嗅觉

11.以下哪些是感觉障碍的刺激性症状()。

A感觉过敏B感觉倒错C感觉缺失

D感觉减退E感觉过度

12.以下关于浅感觉的检查哪些是正确的()。

A触觉检查每次给予的刺激强度应一致

B触觉检查时刺激的速度不能有一定的规律

C痛觉麻木的患者检查从正常部位向障碍部位逐渐移行

D痛觉过敏的患者要从正常部位向障碍部位逐渐移行

E瘫痪的患者压觉检查常从有障碍的部位开始直到正常的部位

13.协调运动的产生需要()。

A小脑B基底节C脊髓后索本体觉

14.平衡可以分为()。

A静态平衡B动态平衡C身体平衡

D反应性平衡E卧位平衡

15.人体平衡的维持需要()。

A听觉配合B感觉输入C轮替运动

D中枢整合E运动控制

16.当人体平衡发生变化时,主要通过()来实现身体的平衡。

A踝调节机制B大脑调节机制C神经调节机制

17.通过观察受试者在不同条件下的平衡表现,进行平衡评定的方法有()。

ARomberg试验BTandemRomberg试验

C单腿静态站立试验D卧位倾斜反应

E膝手位反应

18.步行周期分期包括()。

A首次着地B站立中期C迈步初期

D迈步末期E负荷反应期

19.步态临床观察要点包括()。

A步行节律B疼痛C肩、臂

D足接触面E运动控制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