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ppt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0654073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PPT 页数:93 大小:3.5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3页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3页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3页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3页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3页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ppt_第6页
第6页 / 共93页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ppt_第7页
第7页 / 共93页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ppt_第8页
第8页 / 共93页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ppt_第9页
第9页 / 共93页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93页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93页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93页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93页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93页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93页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93页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93页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93页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93页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93页
亲,该文档总共9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ppt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ppt(9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ppt

,课件制作:

甘培强,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514页,第一节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1、北洋军阀割据局面形成的原因,一、北洋军阀的统治,另一方面是由于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采取划分势力范围的分裂剥削政策。

另,旧的统一已被推翻和新的统一尚未来到之间,出现了一个军阀割据时期。

一方面是由于地方性的农业经济而没有形成统一的资本主义经济市场;,北洋军阀控制中国情况,直系:

1920.4-1924.10,武夫当道政局动荡战乱频繁经济凋零民不聊生,“吾国之维新也、帝政也、共和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间的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容心。

”陈独秀:

一九一六年,1916年1月15日,我们中国多数国民口中虽然是不反对共和,脑子里实在装满了帝制时代的旧思想。

如今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

这哪里是中华民国,分明是中华官国、中华匪国!

陈独秀,他们认为造成这种国民性的罪源是:

封建专制文化,1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在失望、苦闷和痛苦中反思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进行了更深刻的反思,认为是自身文化落后。

认定要建立名副其实的共和国,必须根本改造国民性。

鸦片战争时期:

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的路径,器物,文化,制度,维新运动,师夷之长技以制夷,洋务运动时期:

中体西用,改良派,民主和科学,新文化运动,君主立宪制,革命派,辛亥革命,民主共和制,21915年,袁世凯意欲称帝,于是在文化上抬出“尊孔复古”的口号,为自己制造帝制的舆论和文化基础。

为此,中国知识分子便倡导新文化运动进行反制。

二、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1、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1)先进分子发动新文化运动的原因:

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认为中国的“国民性问题”是中国救亡运动屡遭失败的病根,“南陈北李”,五四时期的一首小诗:

南陈北李北大红楼两巨人,纷传北李和南陈。

孤松独秀和椽笔,日月双悬照古今。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陈独秀(年),字仲甫,安徽怀宁(今属安庆市)人。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

年考中秀才。

年入杭州中西求是书院学习,开始接受近代西方思想文化。

年因为进行反清宣传活动,受清政府通缉,从安庆逃亡日本,入东京高等师范学校速成科学习。

年月在上海协助章土钊主编国民日报。

年初在芜湖创办安徽俗话报,宣传革命思想。

年参加讨伐袁世凯的“二次革命”,失败后被捕入狱,出狱后于年到日本,帮助章士钊创办甲寅杂志。

年月,在上海创办并主编青年杂志(一年后改名新青年)。

年初受聘为北京大学文科学长。

年月与李大钊等创办每周评论。

这期间,他以新青年、每周评论和北京大学为主要阵地,积极提倡民主与科学,提倡文学革命,反对封建的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和主要领导人之一。

年五四运动后期,开始接受和宣传马克思主义。

年月在上海举行的中共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他虽然没有出席,但被选为中央局书记。

先后任中央局书记、中央局执行委员会委员长、中央总书记等职务,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领导人。

在大革命后期,他的右倾思想发展成为右倾机会主义,放弃对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中等资产阶级的领导权,尤其是放弃对武装力量的领导权,对国民党右派的进攻采取妥协投降的政策。

年月中旬,中央政治局改组,他离开中央领导岗位。

此后,他接受托派观点,以在党内成立小组织的方式进行活动。

年月,因为他在中东路问题上发表对中共中央的公开信,而被开除党籍。

年月,在上海被国民党政府逮捕,判刑后囚禁于南京。

抗战爆发后,他于年月出狱,先后住在武汉、重庆,最后长期居住于四川江津。

年月在贫病交加中逝世。

李大钊(1889-1927)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和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字守常。

河北省乐亭县人。

1907年夏至1913年夏,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求学。

1913年底东渡日本留学。

在日期间,曾参加反对袁世凯复辟、卖国的斗争。

1917年底,入北京大学任图书馆主任,并参与编辑新青年。

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率先接受和传播马克思主义,和陈独秀等创办每周评论,积极领导了五四运动。

中共一大后,成立中共北京地方委员会,任书记,负责领导北京和北方地区党的工作。

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被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并负责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北京执行部的工作。

以李大钊为首的中共北方区委,积极组织和领导北方的革命运动,多方与冯玉祥国民军合作,开展推翻北京军阀政府的斗争,组织北方人民支援北伐战争。

1927年4月6日,奉系军阀张作霖派军警搜查苏联大使馆,李大钊等60余人被捕,28日在北京英勇就义。

(2)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标志,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

陈独秀举起了新文化的大旗,揭开了一场规模空前的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2、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民主科学DemocracyScience,3、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和历史意义,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反对封建主义的思想启蒙运动3,无产阶级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运动,五四运动,前,后,

(1)性质,提示,

(1)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这是切中时弊的。

时弊:

辛亥革命后国内还没有民主政治,还是孔家店的思想统治。

中华民国名存实亡;袁世凯政府公开下令尊孔读经,企图在“保存国粹”的幌子下,加强对人民的思想控制;严重摧残一度兴起的新文化思想。

在这种政治环境下,国内鬼神之说盛行。

正因为新文化运动切中时弊,因此,它在中国所起的震古铄今、振聋发聩的思想解放用是不能低估的。

(2)在充分肯定新文化运动历史作用的同时,也要实事求是地认识它的局限性。

少数中国先进分子为什么对资本主义民主主义思想有了怀疑和保留态度?

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的各种弊端已经很暴露了;19141918年的一战以非常极端的方式展示出了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固有矛盾;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努力屡次失败,对资本主义建国方案越来越怀疑了。

三、十月革命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917年11月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十月革命怎样推动了中国先进分子从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

第一,中国旧民主主义运动在政治及思想文化战线上的一次次失败,逐步打破了中国先进分子对西方革命思想和建国方案的迷信,促使他们寻找新的革命思想和道路。

原因,1920年12月1日,毛泽东在给蔡和森的信中非常明确地表达了要走新的革命道路的认识。

“我看俄国式的革命是无可如何的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并不是有更好的方法弃而不采。

”,1948年7月1日,刘少奇回顾党的历史时说:

“此外,还有一个最大的事情,就是十月革命的胜利,这个革命把全世界想要革命但又没有找到出路的人都惊醒了。

特别是在中国,我们那时感到了亡国灭种的危险,但又不晓得朝哪里跑,这一下就有办法了。

”,第二,中国有许多情况与十月革命前的俄国相同或近似,因此,十月革命的胜利极大地启发了中国的先进分子。

第三,十月革命后,苏俄政府对被压迫民族所采取的友好、平等的政策,鼓舞和推动着中国先进分子学习俄国和接受马列主义。

1919年7月25日,苏俄第一次对华宣言宣布:

反对帝国主义强权;废除帝俄与中国、日本、协约国签订的一切秘密条约,帝俄政府在中国东北以及别处,用侵略手段取得的土地,一律放弃,废除帝俄在中国的领事裁判权和租界,放弃庚子赔款的俄国部分,放弃帝俄在中东铁路方面的一切特权。

列宁领导的苏俄政府于1920年9月27日,又发表第二次对华宣言,除了重申第一次对华宣言中主要内容外,还建议两国恢复外交关系和缔结友好条约。

第四,十月革命中,俄国布尔什维克党所采取的新的革命方法的启示,也推动他们去研究十月革命所遵循的新主义。

第五,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进一步打破了中国先进分子对欧美民主主义的幻想,更加促使他们把学习的目光转向苏俄、转向马列主义。

1918发表于新青年,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的发表,标志着李大钊成为中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四、五四运动: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镶嵌在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五四运动浮雕,五四运动,背景,国际:

美日侵略加剧(反帝情绪高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付诸行动的倾向)国内:

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阶级矛盾尖锐)经济结构变化(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阶级结构变化(无产阶级力量壮大)思想变化(新文化运动)导火线:

巴黎和会外交失败,过程,第一阶段(4/5-5/6)学生为主,遭严厉镇压,第二阶段(5/6-28/6)工人为主,实现直接目标,

(一)、五四运动的爆发,第一节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二)五四运动取得胜利的原因,1.中国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了政治舞台,成为运动的主力军,2.社会各阶层联合的作用,3.以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的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的指导,(三)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不够彻底,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资产阶级,群众性的革命运动,不敢发动广大群众,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一部分,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旧民主主义革命高潮,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第一,从时代特点和条件来看,五四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后,发生在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时代。

第二,从领导力量看,在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已经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成为运动的主力军。

第三,从指导思想和发展方向来看,在五四时期,已涌现出了一批拥护十月革命、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分子,成为运动的左翼和领导力量。

最后,五四运动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在中国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条件已基本成熟。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比较,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方案,“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方案,“求强”、“求富”的方案,建立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度的方案,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社会改革方案,对国家出路的探索,第二节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第二节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反资本-帝国主义反封建主义,历史呼唤新的阶级来领导,革命需要坚强的领导者和组织者,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诞生是历史和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一、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思想运动,3、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和历史意义,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反对封建主义的思想启蒙运动,无产阶级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运动,五四运动,前,后,

(1)性质,第二节马克思主义进一步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一)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南陈北李相约建党,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四章开天辟地的大事变,2、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活动,

(1)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

(2)到工人中去进行宣传和组织工作(办学校、办刊物、成立工会等)(3)进行关于建党问题的讨论和实际组织工作作用:

这些活动进一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使建党的条件基本具备了。

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基础和条件,条件:

思想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阶级基础:

无产阶级的成长壮大组织基础:

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国际条件:

共产国际帮助,三、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及其历史特点,1、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1年7月23日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出席大会的代表:

上海(李达、李汉俊)北京(张国焘、刘仁静)湖南(毛泽东、何书衡)湖北(董必武、陈潭秋)济南(王尽美、邓恩铭)广东(陈公博、包惠僧)日本(周佛海),相关链接:

出席中共一大的代表走过的不同的人生路,第一种:

始终信仰马克思主义,为党的事业贡献出毕生的精力毛泽东、董必武、何叔衡、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李达、李汉俊。

第二种:

开始时满腔热情,当革命处于低潮时动摇脱党,投入反动营垒,晚年有所认识,回到人民行列刘仁静包惠僧/;第三种:

被革命洪流卷入党内,个人欲望得不到满足时,走上脱党、叛党、反党的道路,甚至当上叛徒、特务、汉奸,为人民所唾弃张国焘、周佛海、陈公博。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新”主要指对中国革命而言:

有了新的领导力量。

中国工人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有了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有了新的奋斗目标:

实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

有了新的革命方法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2、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A、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革命终于有了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

B、标志着中国革命终于有了一个科学的指导思想。

C、标志着中国革命结束了一再失败的局面,开创了从此走向胜利的伟大局面。

D、预示着中国必将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悲惨历史;预示着历史和各族人民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并在党的领导下,开始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中国革命的新局面,第三节,一、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二、实行国共合作,掀起大革命高潮,1、制定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1922年7月中共二大:

(1)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明确了斗争目标

(2)提出了群众路线的方法,一、制定革命纲领、发动工农运动,大会的中心任务是制定党的纲领。

大会宣言明确指出:

党的最高纲领:

组织无产阶级专政,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

党在当前阶段的纲领:

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

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2、发动工农群众开展革命斗争,

(1)掀起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从1922年1月1923年2月,全国发生罢工100余次,参加者30万人以上,1921年9月,浙江萧山县衙前村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民协会。

1922年6月,彭湃在广东海丰县的赤山约成立了农会。

1923年元旦,海丰总农会宣告成立。

彭湃,

(2)农民运动,二、实行国共合作,掀起大革命高潮,1、国共合作的形成(19241927年),形成条件:

A、“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共同愿望。

B、中国共产党认识到:

要战胜强大的敌人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C、国民党当时是相对具有革命性的民主派,领导人孙中山欢迎同共产党合作。

D、共产国际的促进作用。

由主张党外合作同意“党内合作”1921年底,列宁派马林到中国见到孙中山,提出三条建议:

改组国民党;举办军官学校;与中国共产党合作。

孙中山只“允许中国共产党在我国民党内进行共产主义的宣传”。

马林见此就劝告中共采取“党内合作”的方式与国民党合作。

由一大盲目排外二大要建立“民主联合战线”,在共产国际和列宁的帮助下,中国共产党对统一战线问题有了初步认识。

在1922年6月召开的党的二大上,通过了关于民主联合战线的决议。

中共“三大”,合作方针:

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保持共产党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的独立性。

改组国民党为统一革命战线组织。

1924年1月20日30日,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

参加大会的共165人。

中共党员有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李立三、林伯渠等23人。

李大钊被孙中山指定为大会的5人主席团成员之一。

国共合作形成的标志:

“国民党一大”,1924年1月,孙中山在国民党“一大”上发表演说,阐明改组国民党的新三民主义政纲。

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推翻清政府统治,推翻君主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解决土地问题,对外反对帝国主义,主张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对内反对民族压迫,主张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规定国家权利应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提出“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后来又提出“耕者有其田”的原则,政治基础新三民主义,合作后国民党组织的性质在大会选出的第一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的24名成员中,共产党员有9人。

在设置的八部一处中,由中国共产党控制的有组织部(谭平山)、农民部(林伯渠)、工人部(冯菊坡)、青年部(张善铭)和宣传部(毛泽东)。

由此看,国民党已经由资产阶级政党改组为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四个阶级的联盟。

国民党的演变:

掀起了大革命高潮,

(一)大革命的准备,1、“黄埔军校的建立”,黄埔军校,位于广州市黄埔区长洲岛上,校名曾多次变更,但通称“黄埔军校”。

它是1924年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帮助下创办的一所新型陆军军官学校,是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的产物。

它以“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为宗旨,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军事人才,在当时是与美国西点军校、日本士官学校、英国皇家军官学校、苏联伏龙芝红军大学齐名的世界著名军校之一。

1924年11月,经孙中山同意,在中共广东区委直接领导下,成立了“建国陆海军大元帅府铁甲车队”。

1925年11月,中国共产党决定以铁甲车队和从黄埔军校抽调的一部份人员作骨干,组成一个独立团。

全团约两千人,叶挺为团长。

团设共产党支部,营设小组。

我党直接领导的这支革命武装,在支持工农运动,保卫广东革命政权和北伐战争中,作出了贡献。

2、组建武装,3、国民政府的建立,1925年5月,以五卅运动为起点,掀起了全国范围的大革命高潮。

在此基础上,举行了胜利的广东战争,征讨地方军阀陈炯明、邓本殷,统一并巩固了广东革命根据地。

1925年7月1日,国民政府在广州建立。

国民党政权演变:

(二)北伐战争,北伐开始:

1926年7月北伐军总司令:

蒋介石北伐口号:

打倒列强,除军阀北伐主要目的:

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统治,把革命推向全国,1、北伐战争的开始,嗟我将士!

尔肃尔听,国民痛苦,火热水深。

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

本军兴师,救国救民,总理遗命,炳若日星。

吊民阀罪,残厥凶酋,复我平等,还我自由。

嗟我将士!

为民前锋,有进无退:

为国效忠。

实行主义,牺牲个人,丹心碧血,革命精神。

嗟我将士,一德一心,毋忘耻辱,毋惮艰辛,毋惜尔死,毋偷尔生。

壮烈之死,荣于偷生。

嗟我将士!

保此国家。

嗟我将士!

保此人民。

遵守纪律,服从命令,惟纪与律,可以致胜。

生命为私,纪律为公,生命为轻,命令为重,嗟我将士!

团结彻终,相爱相亲。

毋惧强敌,毋轻小丑,万众一心,风雨同舟。

我不杀贼,贼岂肯休,势不两立,义无夷犹。

我不牺牲,国将沉沦,我不流血,民无安宁,国既沉沦,家孰与存?

民不安宁,我孰与生?

嗟我将士!

矢尔忠诚,三民主义,革命之魂。

嗟我将士!

偕作同仇,革命不成,将士之羞。

嗟我将士!

如兄如弟,生则俱生,死则俱死。

存亡绝续,决于今兹,不率从者,军法无私。

北伐誓师词,1927年1月武汉民众欢庆北伐胜利和国民政府迁都武汉,5、国民政府迁都,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1927年初,毛泽东在武汉创办的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6、工农运动的发展,第三节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大革命中的中国共产党,1.大革命是在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军阀的政治口号下进行的。

而提出这个口号的,正是中国共产党。

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2.大革命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空前广泛而深刻的群众运动。

而中国共产党正是人民群众的主要发动者和组织者。

3.大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革命战争,共产党人发挥了特殊的作用。

(三)大革命的失败,1、帝国主义干涉,“南京惨案”,“一三”惨案,2、反革命政变,1926年3月,蒋介石策划“中山舰事件”,夺取军权。

中山舰事件是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右派势力进行反革命活动的信号。

第一,蒋介石篡夺革命领导权,1925年3月孙中山逝世后,国民党内反共势力日渐活跃。

1925年6、7月间,自诩为孙中山三民主义“忠实信徒”的戴季陶,抛出了孙文主义之哲学基础、国民革命与中国共产党等,反对马克思主义。

国民党左派领袖廖仲恺1925年8月20日被杀害。

1925年11月23日,谢持、邹鲁等在北京西山非法召开“国民党一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反苏、反共、反对国共合作的议案1926年3月20日,发生“中山舰事件”。

1926年5月15日,国民党二届二中全会上,蒋介石提出“整理党务案”。

1927年7月15日,当时任武汉国民政府主席的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并在其辖区内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实行搜捕和屠杀。

(四)大革命的意义、失败原因和启示,1、大革命的意义:

大革命是又一次席卷全国的革命运动。

这场革命声势之浩大、发动群众之广泛、斗争之激烈,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个高潮。

失败的原因:

阶级成分复杂,利益取向和政治意向不同;对反帝、反封等问题的理解国共两党存在着分歧。

中国共产党的处在幼年阶段;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放弃领导权;缺乏政治斗争经验。

共产国际的错误指导。

孙中山、廖仲恺等国民党中主张国共合作的中坚人物先后去世。

帝国主义的干涉。

陈独秀认为:

民主革命是资产阶级的事情,资产阶级及其政党国民党在这场革命中是当然的领导。

毛泽东后来批评说:

国共合作以来,“大家的根本观念都以为国民党是人家的,不知它是一架空房子等人去住。

其后像新姑娘上花轿一样勉强挪到此空房子去了,但始终无当此房子主人的决心。

”,鲍罗廷在1930年曾说过,“尽管在很大程度上陈独秀要对中国革命的失败负责任,但也有其他一些原因。

”维经斯基后来说:

“对中国共产党所犯错误我要承担很大的责任,要承担比中国共产党领导更大的责任”。

胡乔木说:

“列宁建立了一个集中制的共产国际,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原则错误。

这种组织永远不能搞,每个党采取的任何一个策略步骤是正确还是错误,又都是共产国际的领导人来判断。

这样做的结果,就是俄国要变成全世界的统治者,虽然列宁主观上并不是这样想的。

”,右倾,政治思想上,认识落后于实际,不能随变化了的客观情况变化、前进,甚至违背客观发展规律的倾向。

右倾思想如果形成为系统完整的路线,并在实践中贯彻执行,便成为右倾机会主义。

右倾机会主义在政治斗争中往往放弃原则,牺牲无产阶级根本利益而求得妥协,又叫右倾投降主义。

右倾机会主义否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原则,在革命斗争中过高估计敌人力量,过低估计革命力量,不敢积极发动和组织群众进行斗争,坐失有利时机,甚至悲观失望,退却逃跑。

促使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探索,包括关于中国革命的性质、关于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关于民族资产阶级问题、关于农民同盟军问题、关于武装斗争问题、关于中国革命的前途问题。

3、大革命的启示,大革命的意义:

是一场走向未来胜利的伟大演习懂得了掌握无产阶级领导权的极端重要性懂得了掌握革命武装的极端重要性懂得了进行武装斗争的极端重要性,结束语:

在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的关系呈现合作、分裂、再合作、再分裂的曲折发展历程。

两党或合作或对抗,是由多种因素所制约的。

主要有:

两党的阶级性质不同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国际政治势力的态度和国际环境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