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力学习题刘佑荣.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657899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97.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岩石力学习题刘佑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岩石力学习题刘佑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岩石力学习题刘佑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岩石力学习题刘佑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岩石力学习题刘佑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岩石力学习题刘佑荣.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岩石力学习题刘佑荣.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岩石力学习题刘佑荣.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岩石力学习题刘佑荣.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岩石力学习题刘佑荣.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岩石力学习题刘佑荣.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岩石力学习题刘佑荣.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岩石力学习题刘佑荣.docx

《岩石力学习题刘佑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岩石力学习题刘佑荣.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岩石力学习题刘佑荣.docx

岩石力学习题刘佑荣

岩体力学习题

1、何谓岩体力学?

谈谈你对岩体力学的认识和看法。

答:

岩体力学(rockmassmechanics)是力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研究岩体在各种力场作用下变形与破坏规律的理论及其实际应用的科学,是一门应用型基础学科。

岩体力学的应用范围涉及广泛,如水利水电工程、采矿工程、道路交通工程、国防工程、海洋工程、核电站等。

岩体力学的发展与人类工程实践分不开,而今,由于矿产资源勘探开采、能源开发及地球动力学研究等的需要,工程规模越来越大,涉及的岩体力学问题越来越复杂,这对岩体力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何谓岩块、岩体?

试比较岩块与岩体,岩体与土有何异同点?

答:

岩块(rock或rockblock)指不含显著结构面的岩石块体,是构成岩体的最小岩石单元体。

岩体(rockmass)指在地质历史过程中形成的,由岩块和结构面网络组成的,具有一定的结构并赋存于一定的天然应力状态和地下水等地质环境中的地质体,是岩体类型研究的对象。

岩块与岩体的异同点:

岩块和岩体均为岩石物质和岩石材料。

然而,岩体与岩块在性质上有本质的区别,其根本原因之一是岩体中存在有各种各样的结构面及不同于自重应力的天然应力场和地下水。

相对岩块而言,岩体的各向异性和不连续性更为显著,研究中通常把岩块近似地视为均质、各向同性的连续介质。

岩体与土的异同点:

岩石和土一样,是由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相组成的。

岩石是有较多缺陷的多晶材料,具有相对较多的孔隙。

同时,由于岩石经受过多种地质作用,还发育有各种成因的裂隙,如原生裂隙、风化裂隙及构造裂隙等。

所以,岩石的空隙性比土复杂得多,即除了孔隙外,还有裂隙存在。

另外,岩石中的空隙有些部分往往是互不连通的,而且与大气也不相通。

3、何谓岩体分类?

RMR分类和Q分类各自用哪些指标表示?

怎样求得?

答:

岩体分类(rockmassclassification)是通过岩体的一些简单和容易实测的指标,将工程地质条件和岩体参数联系起来,并借鉴已建工程设计、施工和处理等方面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教训,对岩体进行归类的一种工作方法。

RMR分类,即岩体地质力学分类,由岩块强度、RQD值、节理间距、节理条件及地下水5类参数组成。

分类时,根据各类参数的实测资料,按岩体地质力学分类表的标准评分,然后将各类参数的评分值相加得岩体质量总分RMR值。

并按节理方向及节理走向和倾角对隧道开挖的影响对总分作适当的修正。

最后用修正后的岩体质量总分RMR值,对照按总评分值确定的岩体级别及岩体质量评价表,求得岩体的类别及相应的不支护地下开挖的自稳时间和岩体强度指标(粘聚力和内摩擦角)。

RMR值变化在0—100之间,据RMR值把岩体分为5级。

Q分类,即巴顿岩体质量分类,用岩体质量指标Q值对岩体进行分类,Q值的定义如下:

式中,RQD为岩石质量指标、

为节理组数、

为节理粗糙系数、

为节理蚀变系数、

节理折减系数、

为应力折减系数。

分类时,根据这6个参数的实测资料,查表确定各自的数值后,代入上式求得岩体质量指标Q值。

以Q值为依据将岩体分为9类。

4、试述围压对岩块变形、破坏及强度的影响

答:

围压对岩块变形的影响:

试验研究表明:

有围压作用时,岩石的变形性质与单轴压缩时不尽相同。

首先,破坏前岩块的应变随围压增大而增加;另外,随围压增大,岩块的塑性也不断增大,且由脆性逐渐转化为延性。

围压对岩块变形模量的影响常因岩性不同而异,通常对坚硬少裂隙岩石的影响较小,而对软弱多裂隙岩石的影响较大。

总的来说,随围压增大,岩块的变形模量和泊松比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围压对岩块破坏的影响:

岩块在三轴压缩条件下的破坏型式大致分为脆性劈裂、剪切及塑性流动三类。

但具体岩块的破坏方式,除了受岩石本身性质影响外,在很大程度上受围压的控制。

随着围压的增大,岩块从脆性劈裂破坏逐渐向塑性流动过渡,破坏前的应变也逐渐增大。

围压对岩块强度的影响:

理论和实践都证实,各种岩石的三轴压缩强度(σ1m)均随围压(σ3)的增加而增大。

但σ1m的增加率小于σ3的增加率,即σ1m与σ3成非线性关系。

此外,围压还影响岩块的残余强度。

当围压为零或很低时,应力达到峰值后曲线迅速下降至接近于零,岩块残余强度很低,而随围压增大,其残余强度也逐渐增大,直到产生应变硬化。

当然围压对强度的影响还受到岩性的制约,通常岩性愈脆,围压对强度的强化效应愈明显。

5、结构面的法向刚度与剪切刚度的定义如何?

各自如何确定?

答:

(1)法向刚度

(normalstiffness)是在法向应力作用下,结构面产生单位法向变形所需要的应力,数值上等于

曲线上一点的切线斜率,即:

结构面法向刚度的确定可直接用试验,求得结构面的

曲线后,在曲线上直接求得。

具体试验又分为室内压缩试验和现场压缩试验两种。

室内压缩试验可在压力机上进行,也可在携带式剪力仪或中型剪力仪上配合结构面剪切试验一起进行。

试验时先将含结构面岩块样装上,然后分级施加法向应力

并测记相应的法向位移

,绘制

曲线。

同时还必须对相应岩块进行压缩变形试验,求得岩块

曲线。

通过这两种试验即可求得结构面的

曲线。

现场压缩变形试验是用中心孔承压板法。

试验时先在制备好的试件上打垂向中心孔,在孔内安装多点位移计。

然后采用逐级一次循环法施加法向应力并测记相应的法向变形

,绘制出各点的

曲线。

利用某级循环荷载下的应力差和相应的变形差;用下式即可求得结构面的法向刚度

另外,也可由下式求得某级法向应力下结构面的法向刚度。

其中的

可通过室内含结构面岩块压缩试验求得。

在无试验资料时,可用班迪斯(Bandis,1983)提出的经验方程求

,即:

(2)剪切刚度

(shearstiffness)的数值等于峰值前

曲线上任一点的切线斜率,即:

结构面的剪切刚度可通过室内和现场剪切试验确定。

室内剪切试验是在携带式剪力仪或中型剪力仪上进行的。

试件面积约100~400cm2。

试验时将含结构面的岩块试件装入剪力仪中,先施加预定的法向应力,待其变形稳定后,再分级施加剪应力,并测记结构面相应的剪位移,绘出

曲线。

然后在

曲线上求结构面的剪切刚度。

现场剪切试验时也是先施加预定的法向应力,待变形稳定后,分级施加剪应力。

各级剪应力下的剪切位移可由变形传感器或自动记录装置测记。

利用各级剪应力

下的剪切位移

,可绘制出

曲线,进而求得结构面的剪切刚度

另外,巴顿(Barton,1977)和乔贝(Choubey,1977)根据大量的试验资料总结分析,并考虑到尺寸效应,提出了剪切刚度Ks的经验估算公式如下:

式中:

为被剪切结构面的长度;

为结构面的残余摩擦角。

6、原位岩体的力学试验与岩块力学试验在本质上有何区别?

岩体的变形性质与岩块相比有什么区别?

答:

原位岩体试验对岩体的扰动小,尽可能的保持了岩体的天然结构和环境状态,且考虑了岩体的结构及结构面对岩体力学性质的影响。

而岩块试验中的试件往往经过加工,受扰动程度大,从而破坏了岩块原来的天然结构和所处的环境状态。

因此原位岩体试验成果较室内试验更符合实际。

岩体的变形性质与岩块有显著的差别。

一般情况下,岩体比岩块更易于变形,其强度也显著低于岩块的强度。

正因为如此,岩体在外力的作用下其力学属性往往表现出非均质、非连续、各向异性和非弹性。

由于岩体中存在有大量的结构面,结构面中还往往有各种充填物。

因此,在受力条件改变时岩体的变形是岩块材料变形和结构变形的总和,而结构变形通常包括结构面闭合、充填物压密及结构体转动和滑动等变形。

在一般情况下,岩体的结构变形起着控制作用。

结构面的影响是岩体的力学性质不同于岩块力学性质的本质原因。

7、试述岩体结构控制论的基本原理及其实际意义。

答:

岩体结构控制论的基本原理:

大量实践与试验研究表明,岩体的应力传播、变形破坏以及岩体力学介质属性无不受控于岩体结构。

岩体结构对工程岩体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在三方面,即岩体的应力传播特征、岩体的变形与破坏特征及工程岩体的稳定性。

实际意义:

在工程地质模型基础上,经初步岩体结构分析,对岩体稳定性可作出宏观与定性的判断;依据岩体结构,尤其是结构面(特别是控制性结构面与软弱结构面)与工程岩体的依存关系,可准确确定岩体稳定性的边界条件;充分认识结构控制作用,将大大提高岩体稳定性分析的准确性。

8、试述岩体中水平天然应力的基本特点。

答:

(1)岩体中水平天然应力以压应力为主,出现拉应力者甚少,且多具局部性质。

(2)大部分岩体中的水平应力大于铅直应力,特别是在前寒武纪结晶岩体中,以及山麓附近和河谷谷底的岩体中,这一特点更为突出。

如σhmax和σhmin分别代表岩体内最大和最小水平主应力,而在古老结晶岩体中,普遍存在σhmax>σhmin>σv=ρgZ的规律。

(3)岩体中两个水平应力σhmax和σhmin通常都不相等。

一般来说σhmin/σhmax比值随地区不同而变化于0.2~0.8之间。

(4)在单薄的山体、谷坡附近以及未受构造变动的岩体中,天然水平应力均小于铅直应力。

在很单薄的山体中,甚至可出现水平应力为零的极端情况。

9、试述粗糙起伏无充填结构面的剪切强度特征。

有一节理面的起伏角i=20°,基本摩擦角φb=35°,两壁岩石的内摩擦角φ=40°,C=10Mpa,作出节理面的剪切强度曲线。

答:

这类结构面的基本特点是具有明显的粗糙起伏度,这是影响结构面抗剪强度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无充填的情况下,由于起伏度的存在,结构面的剪切破坏机理因法向应力大小不同而异,其抗剪强度也相差较大。

当法向应力较小时,在剪切过程中,上盘岩体主要是沿结构面产生滑动破坏,这时由于剪胀效应(或称爬坡效应),增加了结构面的摩擦强度。

随着法向应力增大,剪胀越来越困难。

当法向应力达到一定值后,其破坏将由沿结构面滑动转化为剪断凸起而破坏,引起所谓啃断效应。

从而也增大了结构面的抗剪强度。

据试验资料统计(表5-2、表5-4),粗糙起伏无充填结构面在干燥状态下的摩擦角一般为40

°~48°,粘聚力在0.1~0.55MPa之间。

由题得,

10、岩石的抗压强度与抗拉强度哪个大,为什么?

答:

岩石的抗压强度比抗拉强度大的多。

因为岩石中包含有大量的微裂隙和孔隙,直接削弱了岩块的抗拉强度。

相对而言,空隙对岩块抗压强度的影响就小得多,因此,岩块的抗拉强度一般远小于其抗压强度。

11、某岩块的剪切强度参数为:

C=50Mpa,Φ=60°,设岩石强度服从莫尔直线型强度理论。

如用该岩石试件做三轴试验,当围压σ3和轴压σ1分别加到50Mpa和700Mpa后,保持轴压不变,逐渐卸除围压σ3,问围压卸到多少时,岩石试件破坏?

答:

得:

因此,围压卸到23.46Mpa时,岩石试件破坏。

12、假定岩石中一点的应力为:

σ1=61.2Mpa,σ3=-11.4Mpa,室内实验测得的岩石单轴抗拉强度σt=-8.7Mpa,剪切强度参数C=30Mpa,tgΦ=1.54,试用格里菲斯判据和库仑—纳维尔判据分别判断该岩块是否破坏,并讨论结果。

答:

(1)格里菲斯判据:

因为

所以,用第一个式子判定。

所以,岩石发生破坏。

(2)库仑—纳维尔判据:

因为,72.63Mpa>61.2Mpa,因此岩块不会破坏。

由于库仑—纳维尔判据适用于坚硬、较坚硬的脆性岩石产生剪切破坏的情况,而不适用于拉破坏,而格里菲斯判据则认为材料的破坏是由于其中存在的微裂纹或孔洞在局部拉应力作用下产生扩展,联合的结果,适用于脆性岩石的拉破坏情况,因此,该岩石试件用格里菲斯判据更为准确,即岩石在该点应力状态下会破坏。

13、某裂隙化安山岩,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实验,已知岩体属质量中等一类,RMR值为44,Q值为1,岩块单轴抗压强度σc=75Mpa,薄膜充填节理强度为φj=15°、Cj=0,假定岩体强度服从Hoek--Brown经验准则,求:

(1)绘出岩块、岩体及节理三者的强度曲线(法向应力范围为0—10Mpa);

(2)绘出该岩体Cm和φm随法向应力变化的曲线(法向应力范围为0—2.5Mpa);

答:

查表得:

m=0.311、s=0.00009

(1)

(2)

14、某铁路隧道通过一灰岩山,试从岩体力学角度分析该隧道存在哪些岩体力学问题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基本思路(包括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答:

(1)有关地下水的方面的问题。

地下水对于岩石的作用分为长期效应和短期效应。

长期效应是指侵蚀性地下水对于岩体的腐蚀作用;短期效应是指岩体中渗流场与应力场动态平衡的某一方的变化越过一定幅度而使平衡体系被破坏,从而产生地质灾害。

如渗流场超常变化诱发的滑坡及应力场大幅变化引起的隧道突水等,地下水在此过程中的作用可以称为诱发地质灾害的短期效应。

铁路隧道开挖将导致天然渗流系统的改变。

当地下开挖排水,岩体的次生渗透性可能随着溶蚀作用对隙宽及其连通性的改造发生演化,从而改变原有的水岩相互作用。

其直接结果是使地下水中CO2得到不断的补充,使其碳酸盐岩的溶解、腐蚀损伤能力大增。

同时,不同含水系统的沟通还可能导致混合溶蚀作用。

另外,地下施工以及排水使地下水交替加快,岩体中水化学损伤加速演化,导致岩体裂隙网络的渗透性和连通性增加,岩体有效承载面积减小,有效应力增加。

地下水腐蚀灰岩对于岩块强度的影响通常可以通过岩样的干密度来衡量。

根据研究区的岩样试验资料,统计其中含有干密度和干燥单轴极限抗压强度的数据。

同时,腐蚀作用下岩石细观结构的改变是引起岩石力学性质变化的根本原因,所以空隙率的变化也是一个相当重要的衡量因素。

空隙率的计算可以利用对空隙发育状况敏感的弹性波波速的变化来计算。

(2)软弱结构面

灰岩地层容易形成岩溶、裂隙、岩溶发育带和破碎带等不良地质体,易引发边坡失稳、洞体破坏、涌水等地质灾害。

隧道穿越灰岩岩溶发育不良地质地段时,施工中要特别加强超前钻探和超前地质预报,过如TSP法隧道超前地质预报,准确的掌握前方地质情况,采取主动超前预加固的方式,变被动为主动,一方面可以确保隧道施工的安全,另一方面也可以节约成本、缩短工期。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