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回采地质说明书.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659042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回采地质说明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1回采地质说明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1回采地质说明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1回采地质说明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1回采地质说明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1回采地质说明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1回采地质说明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1回采地质说明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1回采地质说明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回采地质说明书.docx

《1回采地质说明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回采地质说明书.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回采地质说明书.docx

1回采地质说明书

 

焦硐煤矿

20501运、回巷地质说明书

 

编制单位:

生产技术科地质组

编制:

胡大红

审核:

张青雄

矿长:

朱苇苇

 

接到通知时间:

2013年2月7日

递交时间:

2013年2月10日

 

工作面回采地质说明书

 

煤层名称

5#煤

水平名称

二采区

采区名称

20501

工作面名称

20501

地面标高(m)

1672.2~1656.1

工作面标高(M)

1590~1601

地面位置

纳雍县化作乡

井下位置及四邻采掘情况

该面位于井筒西部,南部为备用工作面,5#煤上部是无煤区,下部是6#煤,层间距为6米。

回采对地面设施影响

设计走向长

(m)

600

倾斜长

(m)

100

面积

(m2)

60000

煤(矿)层总厚(m)

0.9~1.0

煤层结构(m)

煤层倾角

(度)

6度~10度

0.95

0.75(0.15)2.1

8度

可采指数

1

变异系数(%)

稳定程度

较稳定

煤层在工作面内部发育完整,厚约0.9~1.0米左右,平均厚度0.95m,工作面东部有较大面积的薄煤带发育,煤层厚度变化在0.9M。

M

A

V

Q

FC

S

Y

工业牌号

SM2

无烟煤

顶板名称

岩石名称

厚度(M)

岩性特征

直接顶

K1中粒砂岩

10.9~18.15

灰色,较坚硬,成份以石英为主,硅泥质胶结,层面含大量炭屑,含硫铁矿结核、裂隙较发育。

14.53

直接底

粗粉砂岩

0.2~3.21

工作面西部局部区域发育,深灰色,含大量云母片,见植物根茎化石,局部夹砂岩条带。

老底

K1石英砂岩或

粉砂岩

3.4~7.8

深灰——灰白色,细粒,含植物根茎化石及少量黄铁矿结核,夹粉砂岩条带。

工作面总体表现为南高北低的单斜构造,工作面内煤层倾角变化较小,60~100。

在巷道掘进中揭露断层数条,因大多位于停采线以外,对回采影响较小。

根据三维地震所测结果,在工作面西部停采线附近可能有一条2米左右的断层发育,该断层在回采过程中有待进一步查明。

若揭露该断层,预计其对工作面回采影响较大。

_8K_t__irD 

构造名称

走向

倾向

倾角

性质

落差

对回采的影响

程度

 

水文

地质

情况

及防

治水

措施

该工作面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属承压开采工作面,5#煤层底板距奥灰岩顶面间距约27~40米左右(铝土厚度2.97~7.02m),存在奥灰水突水的可能性。

在对切眼附近作水纹观察,对其观察效果做记录,验证结果,在该切眼附近20米范围内,5号煤层底板下10~35米,仍有两处明显的富水异常区域,现在针对富水异常区域,仍继续进行观察工作,在工作面回采之前必须进行探放水工作,直至整个工作面底板探放明确后方可回采。

考虑到切眼位于初次来压区,在回采时,煤层底板遭到破坏,底板K1若受底部和奥灰水补给,涌水量有增大可能。

最大涌水量

60m3/h

正常涌水量

20m3/h

 

影响

回采

的其

它地

质情

瓦斯

低瓦斯

煤尘

无爆炸危险性

煤的自燃

无自燃倾向

地温

正常

地压

普氏硬度

(f)

煤层

类矸

直接矸

直接底

块段

走向长

(m)

倾斜长

(m)

斜面积

(m)

煤厚

(m)

容量

(t/m3)

工业储量

(t)

回采率

(%)

可采储量

(t)

600

100

60000

0.80

1.4

67200

85%

57120

1、因切眼附煤层倾不大,使局部区域顶板较破碎,应加强破碎带附近顶板的管理支护工作,确保安全回采。

2、回采过程中,应加强薄煤带区域的顶板管理工作。

yH:

gFEJ_:

3、该面有两个探巷,回采过程中,通风区应加强探巷区域的瓦斯检查工作,加强通风管理,并制定防有害气体溢出措施。

j_I__OrB}_

4、在回采中,局部区域顶底板可能有较大淋涌水,要求加强防排水工作。

5、严格按照规程措施要求施工。

6、加强浮煤清理,提高资源回收率。

_

_bV~z}V& 

 

1、《20501工作面回采地质平面图》1:

2000

2、20501运输巷、轨道巷及切眼剖面图(横向1:

1000纵向1:

500)

 

20501运、回巷防治水措施

 

2013年2月10日

 

20501运、回巷防治水措施

20501工作面位于井筒西部,北部为实区。

工作面走向长600m,倾斜长100m,面积60000m2;工作面底板标高在1590~1601m之间,开采煤层为5#煤,煤层顶板为细粒质砂岩,在工作面西部发育,煤层直接底板为泥质砂岩或泥岩,老底为K3石英砂岩或粉砂岩;在工作面西部煤层发育完整,厚约1.5~4.0m左右,工作面西部煤层较薄约0.8~0.85m,平均煤厚0.80m;工作面内煤层总体发育较平缓,倾角60~100;巷道掘进在5#层内层,预计对回采对巷道有一定影响。

该工作面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开采工作面5#煤层底板距奥灰岩顶面间距约27~40米左右(铝土厚度2.97~7.02m),在对切眼附近作仔细的观察,对其观察效果做了钻深初次验证结果,验证结果,在该切眼附近范围内,6号煤层底板下10~11米,无明显的水,现在针对无水异常区域,仍继续进行探放水工作,在工作面回采之前必须进行现场观测,直至整个工作面能安全方可回采。

考虑到切眼位于初次来压区,在回采时,煤层底板遭到破坏,底板K3若受底部和奥灰水补给,存在奥灰水突水的可能性。

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的“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防治水原则,回采前已对该面做了电法探测和底板打孔验证及注浆加固工作。

现制定以下防治水措施:

一、回采前的防治水措施:

1、在工作面注浆完成后,因此回采前请有关单位利用电法测深对工作面底板初次注浆效果进行了验证,并根据物探验证结果对两处富水异常区进行了再次打钻和补充注浆加固,确保安全回采。

2、虽然回采前已对该工作面底板无水区域实施了观测,但考虑到回采时煤层顶底板遭到破坏,尤其是切眼位于初次来压区,矿压应力比较集中,淋涌水量有增大可能。

3、在工作面回采时,底板最大涌水量按20m3/h预计,因此,回采前必须完善排水设施,我矿是平硐上山开拓。

为了达到排水要求,必须按要求清理好井下水沟。

4、回采前,在工作面两顺槽口向里走下山的变坡点和开口处要备用足够数量的空尼龙袋,以防在突水事故发生后能够及时就地装煤,封堵巷道,要求对巷道全断面进行封闭,且封闭厚度不小于1m。

5、回采前必须在轨道石门及集中运输巷内各设一处防水闸门。

以防采面突水时及时关闭,保证二采区不被水淹。

6、防排水设施布置见20501工作面排水系统图(附后)

为了确保能够二采区及时排水,考虑各方面因素,该工作面排水系统电源实行双回路供电。

(1)二采区三条下山

迎头各安装2台7.5KW水泵;该巷道备用1台7.5KW水泵;铺设两趟4寸排水管路经井底井场联络巷经主、副井出地面。

7、工作面回采前必须清理水沟。

二、回采中的防治水措施

1、在工作面两顺槽内各安装一部通讯电话(即装载机头和泵站处),以便突水时跟班队干、班长、安检员立即报告调度室,调度室在接到险情报告后,立即发布调度命令采取措施,并立即通知受水害威胁的施工区队(包括正在施工二采集运巷的掘二队)立即按规定的避灾路线撤出人员。

调度室应根据水害险情情况启动矿井防治水专项应急预案。

2、工作面回采期间,应设水情监测员,水情监测员由跟班队干担任,主要观测水情及来水预兆,每班至少向调度室汇报一次,调度室要设专门台帐。

3、回采中工作面或其它地点如果发现有挂红、挂汗、空气变冷、出现雾气、水叫、顶板淋水加大、顶板来压、底板鼓起或产生裂隙出现渗水、水色发浑、有异味等来水预兆时,必须停止作业,采取措施,立即报告矿调度室。

4、回采中若遇薄煤带或过断层时,严禁破5#煤层底板进行回采;回采中若遇底板断层时必须停止回采,施工区队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过断层专门措施,措施审批后方可执行。

5、回采过程中发生突水事故后,现场人员必须立即向矿调度室汇报,同时在跟班队长、班工长的带领下迅速判明突水性质、突水地点、影响范围、水位、突水量、水源等情况,并且立即开启所有排水设备,全力排水并加高水泵、开关等,在支护完好情况下,就地加固工作地点的支架,尽可能设法堵住出水点,阻止范围扩大。

如果情况危急,水势凶猛无法抢救时,则应有组织的避开压力水头,现场负责人立即组织人员按避灾路线迅速撤离(一般本着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的原则撤到二采石门斜坡,皮带暗斜井上部、轨道暗斜井上部),后再撤离至地面。

三、避灾自救措施

1、工作面回采前必须明确避灾路线,使人人皆知,在各交叉路口悬挂避灾路线标志牌,指明巷道名称及方向,区队定期进行避灾演习。

2、发生突水事故后,现场人员必须立即向矿调度室汇报,同时在跟班队长、班工长、安检员的带领下迅速判明突水性质、突水地点、影响范围、水位、突水量、水源等情况,并且立即开启所有排水设备,全力排水并加高水泵、开关等,在支护完好情况下,就地加固工作地点的支架,尽可能设法堵住出水点,阻止范围扩大。

在工作面里的人员全部撤出后,要利用两顺槽内备用的空尼龙袋子,就地装煤,对工作面的两巷道及时进行封堵,形成临时的挡水墙,以免涌水流向其它巷道。

3、在水源情况不明、顶帮松散的情况下,决不可强行封堵出水点和出水口,以免引起工作面大面积突水,造成人员伤亡,扩大突情。

4、在涌水来势凶猛,现场无法抢救,或者将危及人员生命安全时,由跟班队干、班长、安检员迅速组织回采现场及附近职工然后有秩序的沿避灾路线撤离到上部水平,在人员撤出后,要及时关闭防水闸门。

5、撤退前应设法将撤退的路线和目的地报告调度室。

6、工作面避灾路线

运输顺槽→回风顺槽→20501回风上山→回风斜井→地面

四、本措施未提及的内容,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及工作面作业规程中有关内容执行。

 

2013年2月10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