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百强校湖南省长郡中学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663143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73.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百强校湖南省长郡中学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全国百强校湖南省长郡中学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全国百强校湖南省长郡中学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全国百强校湖南省长郡中学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全国百强校湖南省长郡中学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全国百强校湖南省长郡中学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全国百强校湖南省长郡中学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全国百强校湖南省长郡中学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全国百强校湖南省长郡中学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全国百强校湖南省长郡中学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全国百强校湖南省长郡中学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全国百强校湖南省长郡中学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全国百强校湖南省长郡中学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全国百强校湖南省长郡中学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全国百强校湖南省长郡中学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百强校湖南省长郡中学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全国百强校湖南省长郡中学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百强校湖南省长郡中学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全国百强校湖南省长郡中学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全国百强校湖南省长郡中学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解析版

湖南省长郡中学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理科综合

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细胞的分子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脂肪、糖原、淀粉、纤维素等是细胞内重要的储能物质

B.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磷脂,此外,还有少量糖类

C.休眠种子与萌发种子相比,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更小

D.血钙过高引起抽搐,说明无机盐有维持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的作用

【答案】B

【解析】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糖原是动物细胞中储能物质,淀粉是植物细胞中储能物质,纤维素是构成植物细胞的细胞壁的主要成分,A错误;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磷脂,此外,还有少量糖类,B正确;休眠种子与萌发种子相比,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更大,C错误;血钙过低引起抽搐,说明无机盐有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作用,D错误。

2.如图所示为基因型AaBb(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的某种二倍体动物的两个正处在分裂状态的细胞。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个细胞所属的分裂方式相同

B.两个细胞中染色体组数和同源染色体对数相同

C.两个细胞中A、a基因的位置异常,其原因相同

D.两个细胞发生了相同类型的可遗传变异

【答案】D

【解析】图示为基因型AaBb的某种二倍体动物的两个正处在分裂状态的细胞。

图A细胞有同源染色体,呈现的特点是每条染色体排列在细胞中央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图B细胞没有同源染色体,呈现的特点是染色体移向细胞两级,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可见,两个细胞所属的分裂方式不同,A错误;两个细胞中都含有2个染色体组,图A细胞有2对同源染色体,图B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B错误;图A细胞中A、a基因的位置异常是由于发生了基因突变,图B细胞中A、a基因的位置异常是由于发生了基因突变或交叉互换,C错误;已知A和a、B和b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即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而图示的两个细胞中却有1条染色体上同时含有a、b基因,说明这两个细胞都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D正确。

【点睛】本题以细胞分裂图像为情境,综合考查学生对有丝分裂、减数分裂过程的掌握情况。

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是:

熟记并理解有丝分裂、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染色体和DNA含量的变化规律,且抓住题意“A和a、B和b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和题图中“1条染色体上同时含有a、b基因”等信息,将这些信息与所学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可遗传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的知识有效地联系起来,进行图文转换、实现对知识的整合和迁移。

3.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B.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导致生物进化

C.捕食者的存在不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

D.共同进化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答案】C

4.经查阅1944年和1946年艾弗里等人所发表论文发现,艾弗里的原始实验并没有逐一分析S型细菌中的各种成分,原论文也没有提及蛋白质和多糖的分离、提纯工作,而且在论文的预处理方法部分采取了“去除蛋白质和荚膜多糖”步骤,后续实验是在去除了S型细菌的蛋白质和多糖的基础上进行的。

通过不断地去除各种成分,从而得到相对纯净的“转化因子”。

得到纯化的“转化因子”后,艾弗里对其进行了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确认转化因子就是DNA。

根据以上实验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实验只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不能证明蛋白质和多糖不是遗传物质

B.该实验思路是将DNA、蛋白质和多糖等物质分离,单独研究其作用

C.该实验证明了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而赫尔希和蔡斯实验无法证明这一点

D.该实验可以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不能证明RNA是遗传物质

【答案】A

【解析】依题意可知:

艾弗里是通过不断地去除S型细菌的各种成分,从而得到相对纯净的“转化因子”后,对其进行了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因此,该实验只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不能证明蛋白质和多糖不是遗传物质,A正确;艾弗里只研究了DNA的作用,没有单独研究蛋白质和多糖等物质的作用,B错误;该实验没有证明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C错误;该实验确认转化因子就是DNA,即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但不能证明RNA是遗传物质,D错误。

5.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引起骨骼肌不自主战栗

B.内环境和组织细胞中Na+和K+分布不均衡的状态需要通过消耗能量来维持

C.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靶细胞被自身溶酶体的溶菌酶裂解,有利于维持内环境稳态

D.内环境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答案】B

【解析】寒冷环境中,皮肤冷觉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的兴奋,通过相关的传入神经传到下丘脑,使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增多,TRH运输到垂体,促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TSH),TSH随血液运输到甲状腺,使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增多,同时下丘脑发出的兴奋通过传出神经传到骨骼肌,引起骨骼肌不自主战栗,A错误;细胞内的K+浓度明显高于膜外,而Na+浓度比膜外低,内环境和组织细胞中Na+和K+分布不均衡的状态与主动运输密切相关,因此需要通过消耗能量来维持,B正确;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有利于维持内环境稳态,C错误;内环境是机体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D错误。

6.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大脑皮层言语区的损伤会导致特有的各种言语活动功能障碍。

某病人在就诊时医生发现该患者听不懂医生的讲话,但却可以逻辑清楚地说话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请你推测可能出现问题的区域是

A.W区B.S区C.H区D.V区

【答案】C

【解析】W区为书写中枢,该区受损的患者不会写字,A错误;S区为运动性语言中枢,该区受损的患者可以看懂文字,听懂别人的谈话,但自己不会讲话,B错误;H区为听觉性语言中枢,该区受损的患者听不懂别人的讲话,但却可以逻辑清楚地说话来表达自己的想法,C正确;V区为视觉性语言中枢,该区受损的患者失去阅读能力,D错误。

二、非选择题

7.若测定A、B两种植物的叶片在不同温度下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速率结果如图所示。

对照实验是在30℃时进行的。

注:

每一项温度处理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速率,以与30℃时的数据比较所得的百分率表达。

(1)光合作用光反应和暗反应所需要的能量来源分别为______________。

(2)由实验结果分析以下几个问题;

①这两种植物中,最可能原产于热带地区的是________________。

②水果在生长季节如果长期处于不致死的高温环境中,甜度会较低。

参考本研究的结果,说明产生这一现象的生理基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生物兴趣小组想通过实验验证A、B两种植物在上述不同温度下会出现光合作用强度的差异,现提供如下材料用具:

打孔器(用于叶片打孔)、注射器(排除叶肉细胞间隙中的空气)、烧杯,请说明他们的实验设计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光能、ATP

(2).A(3).在不致死的高温下,光合作用速率下降,而呼吸速率仍然很高,所以糖的净产量(积累量)减少,水果贮存的糖分较少(4).取A、B植物生长旺盛的叶片,分别用打孔器打出小圆形片若干,用注射器排出叶肉细胞间隙的气体后随机均分为6组,放在暗处盛有清水的烧杯中,分别将这六组放置在六种不同的温度下(35℃、40℃、45℃、50℃、55℃、60℃),在适宜的光照和相同的时间后,观察和记录各装置中叶片浮起的数量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以反映实验结果的曲线图为载体,综合考查学生对光合作用的过程及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等相关知识的熟记和理解能力以及对实验设计能力。

解答此题需理解曲线横、纵坐标的含义,重点分析起点、拐点、交点、落点这“四点”以及把握曲线走势,依据实验目的明辨实验变量(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

在此基础上结合题意并从图示中提取信息,对各问题情境进行分析解答。

(1)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必须有光才能进行,所需要的能量来源于光能;暗反应不需要光,但需要光反应产生的ATP提供能量。

(2)分析图示可知:

①植物A、B光合速率开始下降的温度依次是50℃和40℃,而呼吸速率开始下降的温度依次是55℃和50℃。

可见,A植物较B植物耐高温,所以植物A最可能生活在热带地区。

②水果在生长季节,如果长期处于不致死的高温环境中,光合速率下降,合成的糖类等有机物减少,而呼吸速率仍然很高,消耗的糖类较多,导致糖的净产量(积累量)减少,水果贮存的糖分较少,所以甜度会较低。

(3)依题意和提供的材料用具可知:

通过实验验证A、B两种植物在上述不同温度下会出现光合作用强度的差异,自变量是不同温度和A、B两种植物的叶片,因变量是依据单位时间内叶圆片上浮的数量来推测光合作用强度,而叶圆片的沉浮于取决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导致的气体是否在细胞间积累,因此实验开始时应排除叶肉细胞间隙的气体。

依据实验设计遵循的相关原则和曲线图呈现的六种不同的温度可推知,该实验设计思路为:

取A、B植物生长旺盛的叶片,分别用打孔器打出小圆形片若干;用注射器排出叶肉细胞间隙的气体后随机均分为6组,放在暗处盛有清水的烧杯中;分别将这六组放置在六种不同的温度下(35℃、40℃、45℃、50℃、55℃、60℃),在适宜的光照和相同的时间后,观察和记录各装置中叶片浮起的数量。

8.黑米是黑稻加工产品,属于釉米或者粳米,是由禾本科植物稻经长期培育形成的一类特色品种。

有研究发现黑米色素为花青苷类色素,属植物多酚类化合物,具有改善视敏度、降低冠心病发病率、抗氧化和抗癌活性。

不同的水稻品种的花青苷类色素含量有差别,从而表现黑色以外的其他色泽。

水稻色泽受多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

现有一个黑色品系A与一个白色品系B,进行如下杂交实验:

A×B→F1→F2:

黑色:

紫黑:

深褐:

褐色:

浅褐:

微褐:

白色=1:

6:

15:

20:

15:

6:

1

(1)这对相对性状至少受____________对等位基因控制,色素基因具有剂量效应,米色深浅随显性基因数的多少而叠加,米色越深,显性基因数越多。

(2)假设控制该性状的等位基因分别是A和a、B和b……(按照26个英语字母排列顺序从前往后选择字母),F2代中某深褐色个体自交后代没有性状分离,则该个体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写一个即可)。

(3)F2代中另一深褐色个体自交后代存在性状分离,该个体与白色个体杂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

(4)从F1植株不同部位取一些细胞,将基因A和B都用荧光染料标(a和b等其他基因不能被标记)。

一个细胞中可能含有荧光点,也可能不含荧光点。

不含荧光点的细胞是如何产生的?

____________。

若没有突变的情况下细胞中含有荧光点,则一个细胞中可能含有____________个荧光点。

【答案】

(1).3

(2).aaBBCC或AAbbCC或AABBcc(3).褐色∶浅褐∶微褐=1∶2∶1(4).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导致基因a和基因b进入同一个细胞(5).1个或2个或3个或4个

【解析】试题分析:

由题意“水稻色泽受多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准确定位这多对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以题意中的杂交组合F2代的性状分离比为解题的切入点,从中提取信息[如F2中白色植株占全部个体的比例为(1/4)3],明辨控制水稻色泽的等位基因对数,进而对

(1)~(3)题进行解答。

围绕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知识进行相关问题的解答。

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若没有突变的情况下,则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可能发生交叉互换,据此抓住题意中的关键信息“将基因A和B都用荧光染料标(a和b等其他基因不能被标记)”,围绕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知识对(4)题进行分析解答。

(1)水稻色泽受多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说明色泽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一个黑色品系A与一个白色品系B杂交实验:

F2中白色植株占全部个体的比例为1/(1+6+15+20+15+6+1)=1/64=(1/4)3,说明F1至少含有3对等位基因,进而推知:

这对相对性状至少受3对等位基因控制。

(2)色素基因具有剂量效应,米色深浅随显性基因数的多少而叠加,米色越深,显性基因数越多,据此结合对

(1)的分析可知:

黑色品系A与一个白色品系B的基因型依次是AABBCC和aabbcc,F1的基因型为AaBbCc,表现型为褐色;F1自交所得F2中,表现型为深褐色的个体含有4个显性基因;若F2代中某深褐色个体自交后代没有性状分离,则该个体为纯合子,其基因型为aaBBCC或AAbbCC或AABBcc。

(3)F2代中另一深褐色个体自交后代存在性状分离,说明该个体为杂合子,基因型为AaBbCC或AABbCc或AaBBCc,产生的配子的种类及其比例为含有3个显性基因∶2个显性基因∶1个显性基因=1∶2∶1,因此与白色个体(aabbcc)杂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褐色(含有3个显性基因)∶浅褐(含有2个显性基因)∶微褐(含有1个显性基因)=1∶2∶1。

(4)F1的基因型为AaBbCc。

从F1植株不同部位取一些细胞,将基因A和B都用荧光染料标(a和b等其他基因不能被标记)。

这些细胞,有的进行有丝分裂,有的进行减数分裂。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可能导致基因a和基因b随着所在的非同源染色体进入同一个细胞,则含有基因a和基因b的该细胞不含荧光点。

若没有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情况下,在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DNA(基因)完成复制后,组成每条染色体的2条姐妹染色单体上的相同位置含有的基因相同,此时细胞中含有4个荧光点,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有丝分裂结束。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因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是随机的,所以,在没有发生交叉互换的情况下,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产生的子细胞含有的荧光点数目为4个或0个(基因A和B所在的非同源染色体进入同一个细胞)或2个(基因A和B所在的非同源染色体分别进入不同的细胞),若发生了交叉互换,则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可能产生含有3个或1个荧光点的子细胞……。

综上分析,若没有突变的情况下细胞中含有荧光点,则一个细胞中可能含有的荧光点数目为1个或2个或3个或4个。

9.为研究赤霉素和光敏色素(接收光信号的蛋白质)在水稻幼苗发育中的作用,科研人员将野生型、光敏色素A的突变体、光敏色素B的突变体(突变体是指相关基因不能正常表达的个体)的水稻种子播种在含不同浓度赤霉素合成抑制剂(PAC)的固体培养基上,在光照条件下培养8天后,测量幼苗地上部分高度和主根长度,得到如下图所示结果。

(1)植物激素是植物细胞之间传递____________的分子。

(2)研究人员将种子播种在固体培养基上,而不是播种在培养液中,其原因是固体培养基有利于______(考虑种子和幼苗两个方面)。

(3)如图一所示,光照条件下,PAC处理对水稻地上部分的生长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而光敏色素____________(选填“A”或“B”)传递的光信号减弱了PAC的该效果。

(4)分析图二可知,PAC处理对三种水稻主根生长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此,可推知适当降低赤霉素含量对三种水稻主根生长均有____________作用。

【答案】

(1).信息

(2).种子获得萌发所需的充足氧气(空气),以及幼苗扎根(3).抑制(4).B(5).浓度较低(10-5、10-6、10-7)时促进主根延伸,浓度较高(10-4)时抑制主根延伸(6).促进

【解析】试题分析:

PAC抑制赤霉素的合成。

分析曲线图可知:

自变量为PAC浓度和水稻种类,因变量是幼苗地上部分和主根的相对长度。

据此分析左、右图曲线的变化趋势,与PAC浓度为零的对照组相比,明辨三种水稻地上部分和主根的相对长度,进而对各问题情境进行解答。

(1)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起作用的方式是:

它不直接参与细胞代谢,而是给细胞传达一种调节代谢的信息,因此是植物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分子。

(2)固体培养基有利于种子获得萌发所需的充足氧气(空气),有利于幼苗扎根,所以研究人员将种子播种在固体培养基上,而不是播种在培养液中。

(3)图一显示:

与PAC浓度为零的对照组相比,三种水稻地上部分的相对长度都是随着PAC浓度增加而越来越短,说明光照条件下,PAC处理对水稻地上部分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

野生型和光敏色素A的突变体对水稻地上部分的相对长度减小的趋势基本相同,但在PAC浓度大于10-7moL·L-1时,光敏色素B的突变体长度较野生型和光敏色素A的突变体大,说明光敏色素B传递的光信号减弱了PAC的该效果。

(4)图二显示:

PAC浓度在10-5~10-7范围内,三种水稻的主根相对长度都较PAC浓度为零的对照组长,而PAC浓度为10-4时,三种水稻的主根相对长度都较PAC浓度为零的对照组短,说明PAC处理对三种水稻主根生长的影响是:

浓度较低(10-5、10-6、10-7)时促进主根延伸,浓度较高(10-4)时抑制主根延伸。

据此可推知:

适当降低赤霉素含量对三种水稻主根生长均有促进作用。

【点睛】坐标曲线题的解题关键是:

①要理解横、纵坐标的含义及曲线代表的含义,这是解题的重心所在。

②关注坐标上的“四点、二量、一趋势”。

“四点”指的是起点、交点、折点和终点;“二量”指的是分清自变量与因变量,绝对不能颠倒;“一趋势”,指的是曲线的走势,特别要注意的是分析问题时一定要结合横轴的点、区段来进行。

③分析曲线变化有关的知识点时,还要挖掘或捕捉题目所给予的有效信息。

10.森林凋落物是指森林生态系统内由生物组分产生,然后归还到林地表面的所有有机物质的总称,对维持生态系统功能具有重要作用,其分解受多因素影响,且各因素之间相互交错。

(1)林内乔木和灌木的枯叶、枯枝、落皮及繁殖器官等是森林凋落物的重要组成,其中富含____________等有机物,可以作为分解者的____________来源。

(2)对我国不同林区凋落量的研究中也得出类似结论,即中国森林凋落量与海拔呈极显著负相关。

可见,纬度、海拔等地形因子主要是通过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生态因子的再分配来影响森林凋落量的。

(3)土壤生物在凋落物分解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前期分解主要分解者是土壤动物,土壤动物通过咀嚼等方式粉碎凋落物____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其分解,此外,土壤动物的排出物为微生物的活动增加了蛋白质、生长物质,刺激了微生物的生长,从而使微生物更有利于分解凋落物。

可见,凋落物的分解是土壤动物和微生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用的结果。

【答案】

(1).纤维素

(2).物质和能量(3).光照、温度、水分(4).促进(5).协同

【解析】试题分析:

明确分解者的作用及其影响分解者的分解作用的环境因素,把握森林凋落物的内涵,进而结合题意对各问题情境进行解答。

(1)林内乔木和灌木的枯叶、枯枝、落皮及繁殖器官等富含纤维素等有机物,可以作为分解者的物质和能量的来源。

(2)光照强度、温度、水分的含量随着纬度、海拔高度的不同而不同,进而影响分解者对森林凋落物的分解活动。

可见,纬度、海拔等地形因子主要是通过对光照、温度、水分等生态因子的再分配来影响森林凋落量的。

(3)土壤动物通过咀嚼等方式粉碎凋落物,增大了消化酶与凋落物的接触面积,进而促进凋落物分解。

此外,土壤动物的排出物为微生物的活动增加了蛋白质、生长物质,刺激了微生物的生长,从而使微生物更有利于分解凋落物。

可见,凋落物的分解是土壤动物和微生物协同作用的结果。

11.蓝莓富含花青素等营养成分,具有保护视力、软化血管、增强人体免疫力等功能。

某同学尝试用蓝莓来制作蓝莓果酒和蓝莓果醋。

(1)制酒中利用的微生物是____________,取样后可用____________观察该微生物。

发酵时一般要先通气,通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制酒过程中可在酸性条件下用橙色的重铬酸钾检验酒精的存在,检验后颜色变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鉴定蓝莓果醋是否酿制成功,除可以通过观察菌膜、尝、嗅之外,还可以通过检测和比较发酵前后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进一步的鉴定。

(3)酿制蓝莓果酒时,并不需要对蓝莓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这是因为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发酵液中,绝大多数微生物无法适应这一环境而受抑制。

(4)酿制成功的蓝莓果酒如果暴露在空气中酒味会逐渐消失而出现醋酸味,尤其是气温高的夏天更易如此,分析其原因是醋酸菌最适生长温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醋酸菌将乙醇变为醋酸的环境条件是糖原___________________(填“充足”或“缺少”)。

【答案】

(1).酵母菌

(2).(光学)显微镜(3).酵母菌可在有氧条件下大量繁殖(4).灰绿色(5).pH(醋酸含量)(6).缺氧、呈酸性(7).30〜35℃(8).缺少

【解析】

(1)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取样后可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该微生物。

制作蓝莓果酒时一般要先通气,通气的目的是酵母菌可在有氧条件下大量繁殖。

随着发酵时间的延长液泡中的蓝莓果酒会释放到发酵液中,使果酒颜色加深。

制酒过程中可在酸性条件下用橙色的重铬酸钾检验酒精的存在,检验后颜色变成灰绿色。

(2)由于醋酸发酵过程中产生的醋酸使PH逐渐降低,因此在鉴定蓝莓果醋是否酿制成功的过程中,除可以通过观察菌膜、尝、嗅之外,还可以通过检测和比较(醋酸)发酵前后的pH作进一步的鉴定。

(3)在无氧条件下,酿制蓝莓果酒时,产生了二氧化碳,使得环境PH值呈酸性,在该条件下,绝大多数微生物无法适应这一环境而受抑制,所以发酵过程不需要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

(4)醋酸菌发酵的适宜温度是30到35摄氏度,比酒精发酵的温度高,且醋酸菌是好氧菌,所以蓝莓果酒如果暴露在空气中酒味会逐渐消失而出现醋酸味。

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

【考点定位】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名师点睛】1、参与果酒制作的微生物是酵母菌,其新陈代谢类型为异养兼性厌氧型,果酒制作的原理:

在有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

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

在无氧条件下,反应式如下:

C6H12O6→2CO2+2C2H5OH+能量。

2、参与果醋制作的微生物是醋酸菌,其新陈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

果醋制作的原理:

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果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

12.生物量是指某一调查时刻单位面积内现存生物的有机物总量。

科研人员对我国某矿区开展生态恢复工作20年后形成的人工恢复群落和未受干扰的原始林群落不同植被类型的生物量进行了研究。

(1)由于采矿作业对环境具有极大的破坏作用,不仅使得原有植被完全破坏,而且可能丧失基本的土壤条件,在这一基础上自然恢复群落的过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演替,伴随这一演替过程,群落的物种数目即____________逐渐增加。

(2)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远程网络教育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