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套教学设计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665200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89 大小:588.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套教学设计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9页
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套教学设计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9页
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套教学设计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9页
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套教学设计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9页
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套教学设计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9页
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套教学设计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9页
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套教学设计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9页
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套教学设计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9页
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套教学设计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9页
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套教学设计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9页
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套教学设计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9页
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套教学设计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9页
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套教学设计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9页
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套教学设计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9页
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套教学设计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9页
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套教学设计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9页
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套教学设计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9页
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套教学设计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9页
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套教学设计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9页
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套教学设计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9页
亲,该文档总共8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套教学设计教案.docx

《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套教学设计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套教学设计教案.docx(8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套教学设计教案.docx

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套教学设计教案

 

教科版三年级

 

班级:

教师:

 

科目

科学

年级

三年级

班级

时间

课题

第1课   水到哪里去了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

2.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像空气一样的气体。

科学探究目标

初步经历探究性实验“水去哪儿了”的探究活动。

科学态度目标

1.尝试多角度、多方式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形成细致、客观地观察的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水在人们生活中重要性。

教材分析

重点:

1.了解水蒸气的一些特点;2.能设计实验证明“水到哪里去了”。

难点:

1.区分“水蒸气”与“白汽”;2.明白水蒸气还是水。

实施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

学生活动手册。

小组准备:

两个完全相同的透明杯子、一片透明塑料薄膜(或保鲜膜)、一根橡皮筋、一个透明塑料盒。

教师准备:

班级记录表、有关水的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

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

[材料准备:

干净的抹布、黑板,一杯清水]

1.出示一杯清水,提问:

这是一杯清水,水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物质,一年级我们就观察过一瓶水,你能说说水有哪些特点?

教师用抹布蘸清水板书“水”,为后续的探索阶段埋下伏笔。

2.学生交流他们知道的有关水的知识。

(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板书,注意把水和水蒸气的共同特点有意识地板书在中间一点。

3.揭题:

黑板上的“水”消失了,提问:

水到哪里去了(顺势板书课题)。

二、探索:

水到哪里去了(预设20分钟)

[材料准备:

两个完全相同的透明杯子、一片透明塑料薄膜(或保鲜膜)、一根橡皮筋、一个透明塑料盒、学生活动手册]

1.提问:

水到哪里去了?

(预设:

蒸发了、跑到空气中去了)

2.追问:

你知道什么是蒸发吗?

小结:

哦,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就叫做蒸发。

3.说一说,我们在生活中还遇到过哪些类似现象。

(学生举例)

当学生将煮食物(或烧开水)时上方飘着的白汽理解为水蒸气时,教师出示课件(烧开水的图片或小视频),观察壶嘴与白汽之间的部分,帮助学生理解水与水蒸气之间的变化。

4.你有什么办法可以证明水是蒸发了(跑到空气中去了)呢?

空气中的水能不能回到杯子里呢?

5.学生分小组讨论方法。

6.交流方法。

7.课前的实验方法参考

实验要在前几天完成实验并记录。

方法一:

准备两个大小、形状一致的透明水杯,向两杯水中加入相同量的水,并做好起始水位的标记,其中一个杯子用塑料薄膜盖好并用皮筋扎紧,另一个敞口。

两个杯子同时放置在同一个通风、向阳的位置一段时间(注意不能去碰,以免影响实验效果),观察并记录下实验现象。

方法二:

将一只塑料盒倒扣在地面,放置一段时间,观察现象。

三、研讨:

实验发现(预设13分钟)

[材料准备:

学生活动手册]

1.围绕三个问题,学生先进行小组内交流,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2.派代表作集体交流,问题逐个解决。

问题一:

怎样解释两个杯子出现的不同现象,依据是什么?

小结:

没有盖料薄膜的杯子里的水都“跑”到空气中了,而盖了塑料薄膜的杯子里的水在跑出去的过程中被拦住了。

问题二:

你在透明塑料盒中看到了什么,你认为它们是什么?

预设:

一是小水珠,二是水蒸气

小结:

这确切地来说是水蒸气凝结形成的小水滴。

问题三:

水和水蒸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水蒸气也是水吗?

(根据学生回答适时板书,形成韦恩图,学生补充修改自己的活动手册。

四、拓展(预设2分钟)

思考:

水蒸气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呢?

请你课外通过各种途径去搜集信息。

教学反思

科目

科学

年级

三年级

班级

时间

课题

第2课   水沸腾了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沸腾是水受热超过一定温度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不再发生变化。

科学探究目标

1.探究活动中,通过猜测、观察、实验、研讨等发现事实,发展思维。

利用文字、图表、图画等方式描述观察、实验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2.探究活动中,发展观察能力、归纳能力和表达能力。

科学态度目标

形成尊重事实、重视证据的科学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到水是地球上十分重要的资源,形成保护水,珍爱生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材分析

重点:

水加热过程的变化。

难点:

实验器材的组装和使用。

实施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漏斗、塑料袋、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

学生活动手册;小组准备:

三角架、石棉网、烧杯、酒精灯、温度计、硬纸盖、水、(计时器)。

【教学过程】

一、聚焦:

揭示课题(预设2分钟)

[材料准备:

教学课件]

1.课件出示图片

提问:

你烧过水吗?

提问:

如果我们不停地给水加热,会出现什么现象?

2.揭示课题:

水沸腾了(板书)

二、探索:

给水杯里的水加热(预设20分钟)

(一)预测活动

(如果我们不停地给水加热,会出现什么现象?

)说一说或画一画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记录在书本的记录框里。

(预设:

(1)说:

水里看见气泡,水面上看见白色的气体等;

(2)用画图的形式。

(二)给烧杯里的水加热

[材料准备]

教师准备:

漏斗、塑料袋、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

学生活动手册;小组准备:

三角架、石棉网、烧杯、酒精灯、温度计、硬纸盖、水。

1.给水加热的实验,我们的需要安装什么样的装置呢?

2.ppt展示实验装置,认识实验器材名称及作用。

3.结合微课或其他视频了解酒精灯的使用。

4.结合ppt,学生了解测量水温的方法。

(教师补充介绍。

5.实验安全提示。

6.分组组装实验装置,开展实验,在活动手册上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

(屏幕出示电子计时器或分组提供计时器。

三、研讨:

实验发现(预设18分钟)

1.提问水在加热的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

水在加热的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沸腾后温度不再上升。

水在加热的过程中,我们看见杯底有气泡产生,气泡上升并且不断变大,到水面时气泡破了,水面看见热气产生。

2.提问:

水在达到什么温度时沸腾?

正常压强下是100℃。

(同时让学生明确温度计的100℃就是以水沸腾时的温度为基础规定的。

提问:

水在沸腾过程中我们看见了什么现象?

水在沸腾过程中我们看见温度保持不变。

3.演示实验:

水变成水蒸气的体积变化

小结:

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变大。

【板书设计】

2.水沸腾了

水中:

气泡产生

水加热水面:

气泡破裂

水面上:

热气产生

水沸腾:

100℃

水变成水蒸气,体积大大增加。

(响水不开,开水不响)

教学反思

 

科目

科学

年级

三年级

班级

时间

课题

第3课   水结冰了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水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

2.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过程与方法:

1.观察、记录冰的特征,并比较冰和水的相同与不同。

2.观察水结冰过程中的温度及其他变化。

3.在科学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训练学生的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乐于在实验观察活动中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

2.亲身感受、体现物质状态的变化。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观察冰的特点和水结冰过程中的温度变化。

【教学难点】水为什么会结成冰。

实施教学过程设计

课前准备:

小组:

观察用冰块及盛放冰块的烧杯;塑料杯1只、冰块1杯、试管(试管架)1支、小半杯纯净水、水温计1支、食盐、筷子1支。

【教学过程】

一、情镜导入1.教师出示试管中的水,这是什么?

水有怎样的性质?

2.学生回答。

3.教师板书水的性质:

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

4.教师出示冰块,提问:

这是什么?

5.请同学们观察冰,交流冰的性质。

到局部)

二、冰的观察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冰的性质,做好交流记录。

2.汇报交流结果(各小组汇报)。

3.教师板书冰的性质:

无色、无味、透明。

4.师提问:

你们是怎样发现冰的这些特性的?

5.下面,就请同学们利用感官,仔细观察实验盘中的冰与水,找到它们相同与不同的特征,并用简洁的文字记录在表上。

6.师生共同绘制维恩图。

(1)谁能说说它们有哪些相同的特征?

共同特点:

无色、无味,无气味、透明„„

(2)它们不同的特征有哪些?

冰:

有固定形状,不会流动,坚硬„„水:

无固定的形状,会流动,柔软„„我们还知道水是液体,那冰呢„„。

(板书:

固体)

7.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借助感官,观察冰是怎么样的?

水和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师追问:

水和冰有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温度下降)

8.师:

水在什么温度时开始结冰?

(板书课题:

水结冰了)三、水在什么温度时结冰

1.水温度下降结成冰,请同学猜想一下水在什么温度时才会结冰呢?

(学生猜测2-3次)

2.测试:

现在,老师请各小组用温度计测出试管里水的温度。

看哪组测得又快又准!

3.学生分组测水温,然后汇报。

4.问题与方法:

经过同学们的测量,我们知道了今天水的温度大约是——℃。

前面,大家说到了水在温度下降时才能结冰,而现在水的温度还比较高。

那么,我们在课堂上怎样才能使试管里的水温度下降并结冰呢?

(阅读P49,然后再回答老师)

(1)借助已经准备好的冰。

(2)在碎冰中加入大量食盐。

(追问:

为什么要加大量的食盐?

请阅读P49的第三段)(3)在塑料杯外裹一张干毛巾。

(请同学们看图,你还发现需要注意什么?

5.小结:

通过学习知道了实验的方法,下面,我们再来看看实验的步骤。

(课件:

实验步骤)齐读。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还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请齐读“实验要求”。

(课件:

实验要求)

(1)温度计和试管容易破碎,使用时注意安全;

(2)实验中,要注意观察,边实验边做好记录;

(3)善于发现问题,小组交流时声音要轻。

6.老师想知道,我们今天的实验到什么时候才停止呢?

(水刚开始结冰)小结:

对。

老师还希望你们能及时地把水开始结冰时的温度记录下来。

7.出示实验记录表。

这张记录表,你们会填写吗?

(重点强调“记录变化”“开始结冰”)“水在什么温度时结冰”实验记录表研究的问题水在什么温度时开始结冰水温的变化大约每一分钟记录一次水温水开始结冰时的温度我们的发现水在0℃开始结冰;是因为的变化,水才结冰;„„

8.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明白了研究的问题、方法,知道了实验的注意事项。

下面,我们就开始研究。

按要求分组实验。

9.汇报。

板书设计:

 

 

科目

科学

年级

三年级

班级

时间

课题

第4课   冰融化了

教学目标

1、当环境温度高于0℃,冰的温度升至0℃时开始融化;冰在融化过程中,温度会长时间保持在0℃,直至完全融化成水。

2、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3、观测并记录冰块融化过程中的温度和现象。

运用所学知识设计、选择、应用一个快速融化冰块的方法。

4、养成在实验观察活动中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意识到细致的观察能获得更多的发现。

并初次感受、体验物质状态变化的可逆性。

教材分析

重点:

正确测量出冰融化的相关数据,通过分析数据,形成结论。

难点:

理解冰融化过程中要吸收热量。

实施教学过程设计

学具准备:

为每组准备:

烧杯一只(内盛小半杯冰块),温度计4支,冰融化时温度记录表、冰融化时周围空气温度记录表各1份,可封口的小塑料袋1只、冰块1块(要求每组的塑料袋、冰块的形状、大小规格一样)。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探究后得出了液态的水在什么温度时就会凝固成冰呢?

(学生回答,复习旧知。

)2、多媒体播放“春暖花开”视频,让学生说一说通过观看视频想到哪些词语。

学生汇报说一说。

3、冰雪融化,冰雪为什么会融化?

冰雪要在温度达到多少摄氏度时才开始融化呢?

学生根据已有生活经验做出预测。

二、冰的观察

那么冰到底要在温度达到多少摄氏度时才开始融化,们亲眼看到过冰的这个融化过程吗?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做个实验亲自来看一看。

(板书课题:

冰融化了)二、观察实验。

1、实验说明:

在实验之前,我们一起来看看如何实验,实验时怎么来观察?

分组,每小组中一人负责观察一根温度计,每隔2分钟观看一次适时温度,向记录员汇报。

课件播放实验注意事项。

(1)测量冰块融化温度时,要让温度计的玻璃泡充分与冰块接触。

(2)测量杯内空气和紧靠杯外壁处空气温度时,提醒学生温度计一定不要接触到冰块和杯外壁,还要注意在后续的测量活动中,测量的位置不要移动,不然测得的数据就是不准确的。

(3)在测量的过程中,要注意力集中,口腔不要对着温度计呼气,不要和小组同学说话,每一次测得的数据要按记录表上的顺序依次按顺序如实填写。

2、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交流观察到的现象,然后根据这些现象总结。

学生汇报实验数据,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

认真观察统计图,并总结实验现象。

(预设可以得出的结论:

冰块融化要从周围吸收热量。

当周围环境温度超过0℃时,就可促使冰融化;冰在融化过程中,温度始终保持在0℃,但紧靠冰块的空气温度下降了(冰块融化过程要不断从周围空气中吸收热量);待冰块完全融化成水后,温度会慢慢上升直至与周围环境温度相同。

三、加快冰的融化

1、我们刚才观察了冰的融化过程,你有办法让冰融化的更快一点吗?

学生预测方法。

(预设:

把冰块放到温度更高的地方;把冰块放在太阳、灯光等下面;用手把冰块焐热。

„„允许学生创造性的思维。

)2、接下来我们就来一个融化冰的比赛,比一比哪个小组融化冰的速度最快,每个小组先讨论下你们打算用哪种方法。

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一块大小一样的冰,放在同一种透明的塑料袋中,要求塑料袋的袋口一定要保持密封。

一般只能改变一个变量,记录下冰完全融化的时间。

在比赛的过程中各小组也可以相互观察和监督。

3、学生实验。

汇报交流,并说一说为什么这个小组的冰融化的快。

明白热量是使物质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

五、拓展:

在冰融化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吗?

这个知识我们下节课再讨论。

板书设计冰融化了冰(固态

)水(液态)当温度达到0℃或以上时,冰块开始融化。

冰融化时温度始终保持在0℃冰融化要从周围吸收热量,周围温度降低。

板书设计:

 

 

科目

科学

年级

三年级

班级

时间

课题

第5课   水能溶解多少物质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1、一些物质可以溶解在水中,一些物质不能溶解在水中。

2、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解了的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过程与方法1、观察和描述几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和不溶解现象。

2、使用过滤装置分离几种固体与水的混合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验研究溶解与不溶解现象的乐趣,激发进一步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

2、严格按规范利用溶解装置进行实验。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描述食盐、面粉等物质溶解现象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比较食盐、沙、面粉在水里的变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

实施教学过程设计

小组准备:

一小杯沙子,一小杯食盐,一个托盘(两个装水烧杯,玻璃棒),一个托盘(一包面粉,一个装水烧杯),实验记录单

教师准备:

1套过滤装置,6

个小烧杯,白糖,食盐,面粉,沙子,水,

教学过程:

(一)导入(3min)

师:

如果家里来客人了,妈妈想要泡一杯糖水,需要哪些步骤?

(把糖加入水中,用筷子搅拌)

师:

今天我们在教室里也来泡一杯糖水。

【教师实验操作:

把糖加入热水中,并搅拌】

师:

我们搅拌的时候需要注意,玻璃棒朝同一方向迅速搅拌,尽量不要碰到杯底和杯壁。

现在我们还能在杯子里面找到白糖吗?

(找不到了)

4、再搅拌一会儿,静置,观察,交流。

师:

白糖去哪里了?

(水里面)

师:

像白糖这样的物质放入水里不见了,我们把这样的现象叫„„

(溶解)

师:

是不是所有物质放进水里都能溶解呢?

今天我们一起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物质到底有没有溶解。

【板书: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二)实验探究

1.观察比较食盐、沙在水中的变化(15min)

师:

食盐和沙子我们都是很熟悉,今天我们在课堂上仔细观察它们,并说说它们有什么特点并做好记录。

小组长把食盐和沙子拿出来。

【学生小组观察食盐和沙子特点并回答】

(食盐和沙子都是一粒一粒的,颗粒状的)

师:

它们都是颗粒状的,

接下来我们把食盐和沙子分别倒入两个装有清水的烧杯中,看看它们的颗粒有什么变化?

然后,

我们再用玻璃棒搅拌一下,再看看它们的颗粒有什么变化。

并在实验记录表中作好记录,音乐声响起实验结束。

下面小组长到讲台上面领取材料。

【学生实验;教师分发玻璃棒】

师:

搅拌前,我们看到了盐和沙的什么现象?

(盐颗粒变小,变少;沙子颗粒没有变)

师:

搅拌后食盐发生了什么变化?

(食盐不见了)食盐不见了,去哪啦?

(跑到水里去了)食盐不见了,跑水里去了。

所以我们说,

食盐„„(溶解了)

师:

搅拌后沙子发生了什么变化?

(沙子有点变浑浊,

还是沉在杯底)我们把沙子沉在杯底叫做沉淀。

沙子发生沉淀。

所以我们说沙子„„(没有溶解)

师:

根据食盐和沙子在水中的变化,

我们判断物质在水中溶解还是不溶解,有哪些标准?

(在水里是否看得见;有没有发生沉淀)

(三)总结(7min)

师:

今天我们学习了“溶解”。

我们根据什么判断物质在水中溶解了?

(物质在水中看不见了,没有沉淀出现,不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

师:

那么水能溶解多少物质呢?

教材分组实验:

分别取8份质量相等的食盐和小苏打,分成8次分别加入50毫升水中,看5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份食盐和小苏打。

实验结果:

50毫升水最多能溶解7份食盐,说明一定量的水不能无限溶解食盐。

教学反思

科目

科学

年级

三年级

班级

时间

课题

第6课   加快溶解

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让学生知道搅拌、热水、捣碎可以加快物质的溶解;

2.过程与方法:

知道研究对比实验时,每次只能改变一个条件,其他条件必须保持相同;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边思考边实验的习惯和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

通过对比实验,使学生理解加快溶解的方法。

教学难点:

对比实验过程中,各种变量与不变量的控制。

实施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准备:

量杯2只、热水、冷水、维生素B24颗、冰糖一包。

为每小组准备:

量杯2只、玻璃棒2根、冷水、维生素B24颗、镊子1双、记录单1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探索。

1、老师倒一杯冷的纯净水,放入了一颗冰糖,请一学生试喝。

2、请同学们想办法,怎样能较快喝到香甜的糖水。

3、学生汇报。

二、实验验证,明白影响物质溶解快慢的因素,了解对比实验的方法。

(一)以加热实验为例,探讨实验方法。

1、大家讨论,怎么证明加热的比不加热的快?

2、引出对比实验:

相同条件有好几个,不同条件只有一个,这种方法在我们的实验课上叫做对比实验。

 

3、教师做加热加快溶解的演示实验。

4、放置一段时间后观察加热的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加热能加快维生素B2的溶解。

(二)探究“搅拌能否加快溶解”实验

1、师生共同讨论实验步骤及应注意的事项。

2、小组动手一起把实验记录表二的实验方法填写完整。

3、学生汇报填写的结果,然后根据方法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4、汇报实验结果。

5、总结:

搅拌能加快维生素B2的溶解。

(三)自主探究“压碎能否加快溶解”实验

1、小组讨论,该如何设计这个实验。

2、学生交流后填写好记录表三的实验方案,确定后选取实验材料进行实验。

3、汇报实验结果。

4、得出结论:

压碎能加快维生素B2的溶解。

(四)教师小结:

通过实验,我们验证了用热水、搅拌、压碎这三种方法都能加快溶解。

三、联系生活

思考:

生活当中怎样吃糖,可以让它溶解得更快呢?

要想他溶解得更慢呢?

教学反思

科目

科学

年级

三年级

班级

时间

课题

第7课   混合与分离

教学目标

1、学会用蒸发的方法分离食盐和水。

2、了解酒精灯的构造,学会使用酒精灯的方法。

3、能运用烧杯、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蒸发皿等工具进行简单的观察实验。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

正确指导学生使用酒精灯,学会用蒸发的方法分离水和食盐。

教学难点:

理解减少溶液中的水分可以进行分离盐和水。

实施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准备:

饱和盐水、酒精灯8盏、石棉网8片、三脚架8个、蒸发皿8个、火柴(分成8小组做分组实验)、滴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课件出示实验课题。

2、学生齐读实验目标。

3、教师出示上节课留下的饱和食盐溶液,让学生观察发现烧杯底部还有些未溶解的食盐。

4、提问要使底部的食盐溶解应该怎么办?

二、探究新知

(一)研究探讨食盐和水会一起蒸发吗?

1、观察食盐留下的浓盐水,杯子底部还有未溶解的食盐,用笔在浓盐水的液面做个记号。

2、往杯中一点一点地加清水,并不断搅拌。

3、是原来沉在杯底的盐水全部溶解。

(请学生上台演示)

4、把这杯盐水放在窗台上,让水分蒸发,观察盐水的变化。

(注:

这需要的时间长,同学们可以在家中做)

5、教师提问:

放在窗台的盐水随着水分的蒸发,盐水发生了什么变化?

A、小组成员互相讨论1分钟。

B、汇报。

(二)认识做实验所需要的实验器材

1、课件出示实验装置。

2、教师指导学生认识实验器材。

3、教师强调做实验时所注意的事项。

4、指名上台认识实验器材。

(三)教学生认识酒精灯的构造和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1、酒精灯分为外焰、内焰、焰芯。

2、酒精灯要用火柴点燃,熄灭酒精灯不能用口吹,要用灯帽盖灭。

(四)学生分组实验

1、教师发放实验器材。

2、教师指导学生实验。

3、学生完成试验后,教师提问。

A、盐水加热后,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为什么?

B、蒸发皿中留下的颗粒是食盐吗?

三、教学拓展用课件播放盐是怎样生产出来的。

四、总结,学生说说这节课自己的收获。

教学反思

科目

科学

年级

三年级

班级

时间

课题

第8课   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一些物质的状态虽然发生了变化,但一般说来物质本身的组成成分却没有改变。

如水的三态变化。

【科学探究目标】

1、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

2、探究活动中,通过猜测、观察、实验、研讨等发现事实、做出判断、发展思维。

3、利用文字、图表、图画等方式描述观察、实验的结果,并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

【科学态度目标】

1、形成尊重事实、重视证据的科学态度。

2、发展愿意与他人合作,乐于交流的学习态度。

【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