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光电缆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665906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36.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光电缆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最新光电缆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最新光电缆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最新光电缆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最新光电缆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最新光电缆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最新光电缆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最新光电缆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最新光电缆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最新光电缆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最新光电缆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最新光电缆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最新光电缆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最新光电缆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最新光电缆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最新光电缆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最新光电缆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最新光电缆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最新光电缆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最新光电缆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光电缆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

《最新光电缆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光电缆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光电缆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

最新光电缆施工作业指导书

35、试论述OSI参考模型和TCP/IP模型的异同和特点。

(8分)

姓名C8选课C20

max2=max1

【答案】A

14.如果需要给当前表增加一个字段,应使用的命令是________。

B.表中各个字段彼此之间有一定的关系

3.________是处理数据库存取和各种管理控制的软件系统,是数据库系统的中心枢纽。

【答案】B

17.在查询设计器中,选择查询结果中出现字段及表达式应在______选项卡中完成,设置查询条件应在_______选项卡中完成,该选项卡相当于SQL-SELECT语句中的where子句。

4)使用SQL命令查询表stud1.dbf中的总成绩最高的学生的“学号”、“姓名”、“总成绩”信息,应使用的命令是:

___________。

光电缆施工作业指导书

 

编制:

审核:

批准:

中国铁建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

天平铁路工程指挥部

二O一四年五月

光电缆施工作业指导书

一、通信线路建筑作业指导书

1.适用范围

适用于天平铁路通信工程光电缆敷设、引入及成端,缆沟开挖、光电缆防护施工。

2.作业准备

2.1内业准备

应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

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

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2.2外业准备

施工作业层中所涉及的各种外部技术数据收集,如径路复测等。

修建生活房屋,配齐生活、办公设施,满足主要管理、技术人员进场生活、办公需要。

如站前光、电缆槽是否已具备敷缆条件等。

所敷设的光缆应满足铁运【2010】142号文的规定。

3.技术要求

1.施工中要统一标准、统一工艺,组织施工人员进行现场定标。

2.敷设径路按设计要求施工。

3.占用的槽道和位置符合设计要求。

4.槽道内摆放顺直自然。

5.槽内同事敷设多条光电缆时,互不交叉,标识明确。

6.光缆的弯曲半径不小于光缆外径的15倍,铝护套电缆不小于电缆外径的15倍。

7.光缆引入室内时,应在引入井或室内上机架前做绝缘节,室内、室外金属护层及金属加强芯应断开,并彼此绝缘。

8.光缆引入室内应终端在光配线架或光终端盒上。

9.引入室内的光缆应固定安装牢固。

10.光电缆引入时不同型号、规格的光电缆上、下行标识应清晰、准确。

11.室内电缆分线盒安装在墙上时,分线盒安装位置符合设计要求,引入口到分线盒的电缆应采取防护措施。

12.成端电缆的芯线应编把,芯线宜保持原有扭矩。

13.光缆终端接续

光缆终端接续是指光缆进入机房后,在光缆配线架(ODF架)或终端盒上与光尾纤进行收容接续,从而将需要的光纤下站后为传输提供通道。

光缆终端接续在ODF架安装完毕后进行。

光缆在机房防静电地板下作一定余留后进行开剥固定,按光缆芯数大小依次排列后,在ODF架底下固定架上用专用包箍(机内已配)进行固定。

光缆固定后,所有光缆开剥口保持在一条水平线上,做到牢固、整齐、美观。

考虑到ODF架收容盘为抽屉式,光纤松套开剥长度以不影响收容盘进出为原则。

过长或过短均会影响收容盘拉出和推入,而造成光纤损坏。

1)光纤盘留:

①收容盘左侧为光纤收容盘留,接续后有1~1.5米余留;

②收容盘右侧为尾纤收容盘留,接续后有1~2米左右余留;

③直通光纤盘留在收容盘最底层,避免尾纤使用过程中对直通光纤影响。

2)光纤标识:

光缆接续完毕,将所有光缆挂上标牌。

最后确认ODF机架可靠接地。

14.电缆引入及预留

电缆引入一般从引入井内引入机房内,没有引入井时,在距地面下0.5米之出打通墙洞安放引入防护钢管,从防护钢管中把电缆引入室内。

引入管或地槽应向室外倾斜,引入电缆后要堵牢密封,防止渗水。

电缆余留按规定盘留在电缆引入井内,没有引入井时在引入口处挖出电缆余留坑,把电缆余留埋设在引入口处。

1)电缆成端

①电缆引入室内后,安装电缆绝缘节,把金属护套室内室外绝缘,室外金属护套通过连接线汇接的地线排上。

绝缘节保证室内室外金属护套绝缘阻值大于1000兆欧。

②电缆引入电缆综合柜或电缆分线盒上线之前,剥去电缆护套及铠装钢带,充气电缆要做气闭,充油电缆要做油封即电缆成端,电缆成端应垂直设置。

③电缆成端到分线盒上时,安装在距地面1.5米为宜。

地面与分线盒之间用木线槽或塑料线槽对电缆进行防护。

④成端电缆芯线要按顺序编把,芯线保持原有扭距,按设计要求焊接或压接到相应的端子上,金属接触良好,焊接的端子套上热熔管并均匀加热使其牢固美观。

2)标识

①电缆成端后,电缆上要挂标志牌注明电缆型号、用途及方向等。

②电缆芯线位置要贴芯线的用途及对数。

4.施工程序和工艺流程

4.1施工程序

施工准备→确定工艺→现场定标→倒运光电缆→光电缆敷设→电气特性测试→恢复槽道盖板

4.2工艺流程

5.施工要求

光电缆线路建筑应符合下列规定:

1.光电缆线路的光缆型号、规格、质量、芯线运用等应符合设计要求及相关技术标准的规定。

2.光电缆敷设前应进行单盘检测,其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及相关技术标准的规定。

3.光电缆线路的径路应符合施工设计、定测图和城建部门的要求。

采用直埋方式时,其埋深应符合设计规定。

4.光电缆穿越铁路的防护管的长度,必须超出轨道两侧轨枕头0.3m以外;光缆穿越公路的防护管的长度,应超出公路边0.2m以外。

5.光电缆标桩应埋设在光电缆的正上方,接续标桩应埋设在接续点的正上方。

安全防护警示牌的埋设应符合相关规定。

标志应面向铁路,字迹清晰。

6.电缆敷设时,铝护套电缆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电缆外径的15倍,困难地段不应小于电缆外径的10倍;铅护套电缆不应小于电缆外径的7.5倍。

电缆接续点应以一个区段为单位自上行往下行方向顺序编号。

光缆弯曲半径不应小于光缆外径的15倍,光缆在槽内平直,缆身无损伤,损伤处禁止增加接头,应全段更换。

7.光电缆线路余留的位置和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8.光电缆敷设应按照A、B端别顺序敷设。

(1)光缆敷设

光缆敷设,可采用人工敷设和机械牵引敷设两种方法。

1)区间光缆人工敷设

认真核对光缆盘号,按配盘表编号,从区间端头开始敷设。

光缆被放缆千斤顶支撑起腾空后将光缆头缓缓拉出,敷设劳力以每人10~15米的距离间隔依次抬放,向区间另一方向前进,速度不宜过快,保持均匀,避免出现“背扣”和“浪涌”现象,在拐弯处弯曲弧度尽量大些,以保证光缆弯曲半径。

当光缆被全部展放拉出后,将光缆滤直并放置于通信电缆槽内。

一端的光缆被引入机房后,然后顺着一端沿着区间向另一端,将光缆摆放到位。

2)区间光、电缆机械牵引敷设

①敷缆前,准确测量区间引入口至机房位置的长度。

②光缆敷设、上架

a.布放光缆前先将引入光缆拉出后先放置于轨道边;

b.放缆时,轨道车以每小时不大于4千米的速度缓缓起动前行。

c.缆盘两侧各站2人,负责控制缆盘在钢轴上的左右移动和帮助缆盘转动(行驶过程中因线路弯道、缆盘转动时会向一侧偏移,而发生卡盘);

d.车上用3人负责拉动线缆沿平板车后沿施放。

保持有一定余留,防止轨道车行驶时所受张力过大;

e.车下2人随车行,将车上施放于轨道中心的线缆捡于轨道线路电缆槽一侧;

f.待放到另一侧光缆引入口时,人工将光缆引入到位,回过头来将放于轨道边的光缆一一放进电缆槽;

g.光缆进槽后出现的少量累积富余量向前逐步送展至末端;

h.标牌挂设(同人工敷设);

i.施工作业完毕,清扫施工现场,并使整个作业时间控制在规定范围内。

(2)电缆敷设

1)直埋电缆的敷设

确定电缆端别,确定敷缆方向。

敷设电缆时速度要均匀,弯曲半径要大于规定的曲率半径即电缆护套外径的15倍,不得出现背扣死弯,电缆应先放沟边,然后从电缆一头顺序平放沟底,不得腾空和拱起,应有适量的蛇型弯。

同沟敷设两条或两条以上电缆时,在沟底应平行排列,不得重叠交叉和扭绞。

按敷设电缆径路图画径路白线,开挖电缆沟。

光电缆径路落差须缓,拐弯禁急。

沟底应平整,无碎石、硬坎,地形复杂地段沟底要平缓,石质地段沟底铺细土。

电缆敷设完毕,应请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及施工单位的质量检查部门共同进行隐蔽工程验收。

电缆沟回填时先回填细土15厘米后再进行全面回填,严禁将石块砖头等砸、压电缆。

路肩、站区的电缆沟要夯实填平,农田、大地缆沟,上方要回填成正梯形。

埋设标石:

电缆标石应埋设在电缆径路的正上方。

埋设在拐弯、接头、交叉、过涵桥、进出建筑物等地段应埋设标桩。

直线段间隔50米加设标桩。

标桩露出地面以40cm为宜。

2)电缆槽道内敷设电缆

开启槽道盖板,盖板要平稳摆放在槽道的一侧,槽道内要清除干净。

电缆敷设在槽道内,要有一定的余量自然弯曲。

多条电缆同槽敷设时,要平行摆放不得交叉扭绞。

槽道盖板要盖齐盖稳,不得压砸电缆。

电缆接续后余留0.8~1.5米。

通信站引入口外余留3~5米。

穿越30米以上河流时两岸各余留1~5米。

200米及以上大桥两端和250~500米的隧道两端各余留1~3米。

通过500米以上隧道应在大避车洞内适当余留。

槽道敷设电缆在其首端、末端、分支处应挂标志牌。

多条电缆同沟敷设时,应间隔一段距离挂标识牌。

6.劳动组织

序号

项目

单位

数量

备注

1

负责人

1

负责整个敷缆的指挥协调工作

2

技术主管

2

3

工班长

3

4

安全员

2

5

防护员

3

6

敷缆

人/km

50

依据单盘光(电)缆的长度定

7

技术工人

5

8

普工

12

7.材料要求

序号

名称

规格型号

单位

数量

备注

1

光(电)缆

1

1km

2

塑料子管

m

依据工程情况定

3

铁线

Φ3.0

kg

依据工程情况定

4

棉纱

kg

1

5

标石

依据工程情况定

6

热缩端帽

依据工程情况定

7

水泥槽

m

依据工程情况定

8

汽油

93号

kg

依据工程情况定

9

油麻沥青

kg

依据工程情况定

8.作业机具配置

主要设备机具配置表

序号

名称

规格

单位

数量

备注

1

卷尺

3m

4

2

手钳

2

3

对讲机

9

4

喇叭口

依据工程情况定

5

电缆支架

1

6

铁锹

依据工程情况定

7

防护旗

依据工程情况定

8

口哨

依据工程情况定

9

喇叭

1

9.质量控制及检验

9.1质量控制

通信干线光缆线路主要沿铁路两侧站前预留槽道敷设,分支光缆一般采用分歧接头的方式引出,干线光缆在槽道内线路损耗很小,光缆可以按实际距离的103%~105%进行配盘。

分歧光缆引出在路基段电缆井上有电缆引出口,电缆可以从引出口处修水泥槽道穿过水沟、护坡后再直埋至机房。

如施工时站前单位护坡还未做,在设计允许的情况下可提前预埋PE管引出。

分歧光缆桥上引下根据现场条件可采用走线架方式和钢槽方式引下,不论哪种方式光缆引下都应该同时施工,避免重复高空作业,引下处要及时用水泥包封避免破坏。

桥相连处无路基过渡的情况下光缆引出应和站前单位保持密切联系,在浇筑桥梁挡墙时预埋钢管引出。

综合视频用光电缆引出,应该在做视频基础的同时进行施工,可以采取钢管水泥包封的方式跨越水沟。

短段光缆长度不得低于200m。

槽道光缆敷设后的安全问题非常突出,光缆的敷设时机选择非常重要。

光缆敷设时间应尽量的靠后,首先是要在站前槽道基本修好,还应协调信号专业、综合地线和防灾施工单位,要在它们缆线敷设完成后进行。

光缆在槽道内敷设应尽量贴着槽道壁,特殊地段可用扣沙袋、扣水泥槽的方式保护,在站前封盖槽道盖板时应安排足够的人员进行监护。

室内光缆与其他配线平行敷设时应分开绑扎。

光缆尾纤与线路光纤的技术性能应一致。

尾纤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50mm。

9.2质量检验

9.2.1光电缆线路验收进行下列准备:

1根据施工台账,确认光电缆径路,复核车站通信设备房屋、区间无线基站、信号中继站等位置里程,检查配盘资料。

2复核隐蔽工程记录。

3检查光电缆接续、检测人员的培训记录及上岗证。

9.2.2光电缆及配套器材进场验收符合下列要求:

1数量、型号、规格、质量符合设计和订货合同的要求及相关技术标准规定。

2合格证、质量检验报告等质量证明文件齐全。

3光电缆无压扁、护套损伤、表面严重划伤等缺陷。

9.2.3光缆引入符合下列要求:

1光缆引入室内时,应在引入井或室内上机架前做绝缘节,室内、室外金属护层及金属加强芯应断开,并彼此绝缘。

2光缆引入室内应终端在光配线架或光终端盒上。

3引入室内的光缆应固定安装牢固。

10.安全及环保要求

10.1人工布放光(电)缆时,人员应间隔5~10m。

10.2装卸光(电)缆时,应使用吊车。

当使用跳板时应小心装卸,严禁将光(电)缆从车上直接推落到地。

10.3机械起吊光(电)缆时,必须对起吊机具先检查、后试吊、再正式起吊。

支架要稳固,有防滑措施,必要时应派专人守护。

吊车作业时,应统一信号、统一指挥。

吊件上、吊钩下不得有人。

10.4运输光(电)缆时,必须采取加固措施,以防止光(电)缆盘滚动、移位,失去装载平衡,造成翻车或碰伤人员。

10.5敷缆时桥两头保证有人看守,看守人员事先进行安全培训,敷缆时不得穿易滑的鞋,听从指挥人员统一指挥。

10.6敷缆时,严禁压、折、摔、拖、扭曲光(电)缆,统一指挥,保持速度均匀。

10.7光(电)缆敷设应及时恢复槽道盖板,禁止裸露过夜。

10.8光(电缆)盘的包装物拆下后应及时收集,避免乱扔乱放。

10.9汽油、油麻沥青等危险化学品,施工时须注意安全,不要存放在喷灯、设备电源等附近。

10.10施工人员在工作结束或暂时离开施工地点时随时作好清理工作,带走所有器具和施工废弃物,做到工完、料尽、场地清。

10.11光缆引入时,避免损坏室内设备。

10.12开剥光缆须佩戴防护手套,以防钢带等金属物划伤人手。

10.13端头制作时剩余的下脚料、废弃物应在下班时收集,并丢置到指定地点。

10.14光电缆敷设引入时符合沈铁总发【2010】168号文和沈铁总发【2009】75号文的规定。

2、光电缆接续及测试作业指导书

1.适用范围

适用于天平铁路通信工程光电缆接续及测试施工。

2.作业准备

2.1内业准备

应在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

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

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2.1外业技术准备

施工作业层中所涉及的各种外部技术数据收集。

修建生活房屋,配齐生活、办公设施,满足主要管理、技术人员进场生活、办公需要。

3.技术要求

(1)光缆接续

1)光缆接续前应确认光缆端别是否正确,对光缆进行单条电气指标测试,确认光缆对地绝缘良好,芯线无受损情况。

2)依据光缆接续作业指导书按规定的尺寸进行光缆开剥,开剥后光缆接头的芯线不得散开。

固定好接头盒固定支架。

(2)电缆接续

1)电缆接续前应确认电缆端别是否正确,电缆如为充气电缆,电缆单条稳气良好。

对电缆进行单条电气指标测试,确认电缆内无断线、混线、及接地故障,绝缘良好。

2)依据电缆型号、接头盒型号,按规定的尺寸进行电缆开剥,开剥后电缆接头的芯线不得散开。

固定好接头盒规定支架。

3)地区市话电缆的接续

①地区电缆的接续采用接线排,接线子压接的方法接续,100对以上的采用接线排接续,100对以下的采用接线子进行接续。

②接续点按电缆内的色组、色序及线色一一对应接续。

③接头盒安装封灌与低频电缆接头盒相同。

接续完成接头盒的安放

a.直埋电缆接头盒:

电缆接续完成后,要把接头盒做防腐处理,清理接头坑,电缆余留、电缆接头盒要平稳地安放在接头坑底部,安放好接头盒防护槽,回填接头坑,接头标石要埋设在接头盒的正上方。

b.人、手孔内电缆接头盒:

在人、手孔内进行电缆接续,电缆余留要盘留在井内的电缆支架上,电缆接头盒固定在接头支架上放稳捆牢,接头盒及电缆两端挂标识牌。

(2)光缆单盘测试

1.光缆开剥

用光缆开剥器对光缆两端开剥500mm左右。

2.检查端别并标注

根据松套管色谱排列位置判断光缆“A”、“B”端别,面向光缆截面,绿色松套管在红色松套管顺时针方向为A端,反之B端,在盘上用红漆标注盘号、光缆类别及外端端别。

3.光纤测试

衰耗测试:

一般采用光时域反射仪(OTDR)测试;应加1km左右尾纤,以消除OTDR的盲区,测试应做好记录。

测试结果不符合标准或与出厂测试值相差太大,应向光缆生产厂家提出用剪断法进行测试。

长度测试:

用OTDR测出每根光纤的长度,同一光缆几根光纤的测长应加以比较。

如有较大差别应从另一端测试或做通光检查以防止有断纤。

4.绝缘测试

用兆欧表测试光缆金属外护层对地和加强芯对地绝缘以及加强芯与金属外层之间的绝缘,绝缘指标不应小于10MΩ·km。

5.光缆端头密封

测试完毕,用喷枪将热缩密封端帽在光缆两端密封。

4.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

4.1施工程序

施工准备→确定工艺→现场定标→光电缆接续→光电缆测试→接头盒安装→槽道盖板恢复→光电缆测试→安装绝缘节→光电缆全程测试

4.2工艺流程

 

 

5.施工要求

1.光缆接续应符合下列规定:

(1)光纤接续时应按光纤排列顺序对应接续;光纤接续部位应进行热缩加强管保护,加强管收缩应均匀、无气泡;

(2)直埋光缆的金属外护套和加强芯应紧固在接头盒内,同一侧的金属外护套与金属加强芯在电气上应连通,两侧的金属外护套、金属加强芯应绝缘。

(3)光纤接续后,在收容盒内应放置接头卡片,标明每根光纤的接续损耗值及接续人、接续日期、气温情况等。

(4)光缆接续后应余留2-3m;光缆接头处的弯曲半径不应小于护套外径的20倍

(5)光纤护套、涂层的去除,光纤端面制备,光纤熔接,热可缩加强保护管等作业应连续完成,不得任意中断;

(6)光电综合缆金属导线接续时不应损伤光纤。

(7)光缆在管孔内不得有接头。

(8)每根光纤接续损耗值应≤0.08dB;光纤连接器损耗≤0.7dB(1310nm、1550nm)。

(9)对传输STM-4、STM-16的1310nm、1550nm波长光纤和传输STM-1的1550nm波长光纤,应进行最大离散反射系数和S点最小回波损耗的测试。

测试应满足下列要求:

1)2.10.1光缆中继段S、R点间的最大离散反射系数

STM-11550nm波长≤-25dB

STM-41310nm波长≤-25dB

STM-41550nm波长≤-27dB

STM-161310nm、1550nm波长≤-27dB

2)光缆中继段在S的最小回波损耗(包括连接器)

STM-11550nm波长≥20dB

STM-41310nm波长≥20dB

STM-41550nm波长≥24dB

STM-161310nm、1550nm波长≥24dB

(10)光中继段光纤线路衰减的测试值应小于光缆中继段光纤线路衰减计算值,其计算式为:

ɑ1=ɑ0L+ān+ācm

ɑ0——光纤衰减标称值(dB/km)

ā——光缆中继段每根光纤接头平均损耗(dB/km)

单模光纤ā≤0.08dB(13101nm、1550nm)

āc——光纤活动连接器平均损耗(dB)

单模光纤āc≤0.07dB

L——光缆中继段长度(km)

n——光缆中继段内每根光纤接头个数

m——光缆中继段内活动连接器个数

(11)接续不能露天进行作业

(12)从事接续的人员必须要有相关的资质证书

2.光缆绝缘应符合下列规定:

(1)电气化铁路区段进入光缆引入室后,宜换接室内光缆,并应做绝缘接头或气闭绝缘接头,室内、室外金属护层及金属加强件应断开彼此绝缘。

(2)当采用不换接室内光缆而仍使用本缆直接引入方式时,亦应做室内外绝缘。

3.光缆单盘测试

1)衰耗测试:

一般采用光时域反射仪(OTDR)测试;应加1km左右尾纤,以消除OTDR的盲区,测试应做好记录。

测试结果不符合标准或与出厂测试值相差太大,应向光缆生产厂家提出用剪断法进行测试。

2)长度测试:

用OTDR测出每根光纤的长度,同一光缆几根光纤的测长应加以比较。

如有较大差别应从另一端测试或做通光检查以防止有断纤。

用兆欧表测试光缆金属外护层对地和加强芯对地绝缘以及加强芯与金属外层之间的绝缘,绝缘指标不应小于10MΩ·km。

6.劳动组织

序号

项目

单位

数量

备注

1

负责人

1

2

技术主管

1

3

工班长

2

4

安全员

2

5

防护员

2

6

技术工人

5

7

普工

8

7.材料要求

序号

名称

规格

单位

数量

备注

1

接头盒

1

2

可热缩套管

3

3

无水乙醇

1

4

棉纱

kg

0.5

5

脱脂棉

1

6

棉签

1

7

汽油

工程情况定

8

棉纱

kg

工程情况定

9

热缩端帽

工程情况定

10

锯片

细齿

工程情况定

11

油漆

红色

kg

2

12

干燥剂

kg

工程情况定

一般厂家配

13

干燥罐

2

8.作业机具配置

序号

名称

规格

单位

数量

备注

1

熔接机

1

2

OTDR

1

3

榔头

1

4

手钳

1

5

卷尺

1

6

螺丝刀

大号

2

7

扳手

1

8

兆欧表

500V500MΩ

1

9

断线钳

1

10

米勒刀

2

11

松套开剥器

2

12

接头盒专用扳手

2

一般厂家配

13

酒精泵

2

14

喷枪

1

15

钢锯

1

16

斜口钳

2

17

光纤切割刀

2

18

发电机

2

19

太阳伞

2

20

铁锹

2

21

管割刀

2

22

接续工作台

1

23

接续工作凳

2

24

单面刀片

1

9.质量控制及检验

9.1质量控制

9.1.1光缆接续应符合下列要求:

1芯线按光纤色谱排列顺序对应接续;光纤接续部位应进行热缩加强管保护,加强管收缩均匀、无气泡

2光缆的金属外护套和加强芯紧固在接头盒内。

同一侧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