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5501551浅谈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对策学生1.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669248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75501551浅谈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对策学生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075501551浅谈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对策学生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075501551浅谈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对策学生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075501551浅谈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对策学生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075501551浅谈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对策学生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075501551浅谈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对策学生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075501551浅谈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对策学生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075501551浅谈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对策学生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075501551浅谈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对策学生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075501551浅谈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对策学生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075501551浅谈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对策学生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075501551浅谈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对策学生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075501551浅谈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对策学生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075501551浅谈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对策学生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075501551浅谈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对策学生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075501551浅谈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对策学生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75501551浅谈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对策学生1.docx

《075501551浅谈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对策学生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75501551浅谈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对策学生1.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075501551浅谈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对策学生1.docx

075501551浅谈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对策学生1

本科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对策

指导老师:

许长青

学生姓名:

朱玉壮

学号:

32081322200004

院系:

网络教育学院

专业:

小学教育

写作批次:

原创承诺书

我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论文是本人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据我查证,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若本论文及资料与以上承诺内容不符,本人愿意承担一切责任。

 

毕业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2015年4月28日

目录

摘要……………………………………………………………………………………I

Abstract………………………………………………………………………………Ⅱ

引言(导言\绪论)………………………………………………………………………Ⅲ

一、分析“留守儿童”的现状………………………………………………………1

(一)、笔者所在学校“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调查………………………………1

(二)、笔者所在学校“留守儿童”的主要问题…………………………………1

1、心理不健康,性格内向、孤僻……………………………………………1

2、学习成绩差………………………………………………………………2

3、行为习惯差,逆反心理重…………………………………………………2

二、因素分析………………………………………………………………………2

(一)、家庭教育方面的因素……………………………………………………2

1、溺爱式教育。

…………………………………………………………2

2、粗暴式教育…………………………………………………………3

3、放任自由式教育……………………………………………………3

4、“留守儿童”无归宿感………………………………………………3

(二)、学校教育方面的因素…………………………………………………3

1、教师教学任务重,精力有限………………………………………3

2、教师心理因素…………………………………………………………3

3、对教师的考核机制方面的因素………………………………………4

(三)、社会方面的因素………………………………………………………4

1、社会功利主义思潮的影响……………………………………………4

2、社会环境的影响………………………………………………………5

三、应对策略…………………………………………………………………………5

(一)、减少“留守儿童”的数量……………………………………………5

(二)、正确引导家庭教育……………………………………………………5

(三)、配置教育资源,解决大班额教学问题………………………………5

(四)、改革对教师的评价机制,减轻教师的心理负担……………………5

(五)、结对子、传递爱心……………………………………………………6

(六)、净化青少年成长的社会环境…………………………………………6

四、总结……………………………………………………………………………6

参考文献……………………………………………………………………………7

 

摘要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我国农村大多数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挣回不少收入的同时,“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也日益突出。

本文在分析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查本校“留守儿童”基本情况的基础上,认真剖析了“留守儿童”教育方面的存在的根本问题,分析了问题的原因,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现状;原因;策略

 

 

Abstract

The "Summary" vulnerable groups of children left in rural areas, as a special and worthy of special attention of the whole society. It's about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ety and construction of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improving the work of education of the children left behind,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Proceeding from the outstanding problems in the education of children left behind in this article, analyse their causes, advocated constructing a Trinity of family, school and social networking system, the Government should concern left-behind children, seek to fundamentally guarantee fairness of rural children the right to education.…….

Keywords:

KeyWords:

ruralarea,stay-at-homechildren,Educationalproblem,Causes,Measure

 

导言

“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一方或双方外出务工,而被留在农村老家,由祖辈或其他亲戚监护的,年龄在6—16周岁之间的儿童。

随着社会的改革,经济的发展,我国城乡经济二元结构日益突出。

改革开放以来,城乡人口流动的限制被打破,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大规模地向城市转移,有效地缓解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压力。

同时,由此而引发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也给社会、给教育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我今天要讨论的题目就是关于对他们的教育问题。

……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对策

 

一、“留守儿童”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对物质文化生活的追求越来越高,为了供子女上学、修房子、改善家庭生活条件,农村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不得不远走他乡,外出务工。

由于其本身的特殊性和工件的不稳定性,使得他们不得不把孩子留在农村老家,由孩子的爷爷、婆婆、外公、外婆或其他的亲戚代为监护,这样就形成的农村“留守儿童”这样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

据网上不完全统计,我国有近1.5亿的农民在外务工,这个数字还在以每年5000万的速度增长,他们的子女处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约2000万,其中超过1000万的儿童被留在家乡,成为“留守儿童”。

下面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对“留守儿童”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作具体的分析。

(一)、笔者所在学校“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调查。

笔者所在学校直属于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地处淮河边,距县城约11公里,与洪泽县为邻。

盱眙县地处丘陵区,属于农业大县,经济落后,交通闭塞。

至今,盱眙到河桥镇仍是一条坑坑洼洼的泥路,晴天一身灰,雨天地一身泥。

为了改变这种落后面貌,也为了给家庭以更大的经济支持,农村大部分青壮劳动力外出务工,挣回了不少的收入,老百姓的物质文化生活得到了明显改善,基本的温饱得到解决,生活质量得以提高,电视、电话等通讯工具得到了普及。

但”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却不容忽视。

由统计可知,以2014年秋季为准,笔者所在学校共有学生726人,初一251人,初二252人,初三223人,其中“留守儿童”,初一98人,占39.04%,初二106人,占42.06%初三87人,占39.01%。

(二)、笔者所在在学校“留守儿童”的主要问题。

1、心理不健康,性格内向、孤僻。

由于“留守儿童”短期或长期失去监护人,生活在事实上的“单亲家庭”或“隔代家庭”之中,在缺乏父爱或母爱的环境中成长。

由于长期情感缺失和心理失衡导致许多“留守儿童”心理不能健康发展:

性格内向、孤僻,厌世自闭,不善言谈,交往能力差,社会逆反心理重,空虚,自卑,胆怯,没有精神寄托。

甚至受社会环境的影响,染上抽烟、酗酒、打架斗殴等不良恶习。

如笔者所联系关爱的一位叫朱健成的“留守儿童”,父母长期在外,电话都很少。

长期和爷爷、婆婆生活在一起,该同学性格内向,不善言词,不合群,不与人交往。

经常坐在教室的角落,一个人望着窗外发呆。

有一天中午,同学们都在吃饭,而朱健成却一个人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望着窗外,又在发呆。

我轻轻地走到前排的位置上坐下来:

“朱健成,怎么不去吃饭?

”我问。

“我都吃了。

朱老师!

”朱健成回答。

“朱老师,他没吃,他的钱掉了,他不敢问他的爷爷要。

”旁边一个叫龚海的男生小声地说。

“哦!

为什么?

你爷爷很凶吗?

”我开玩笑地问。

“不是,朱老师,他爷爷都有七十多了,他爸爸三年多了,都没回来过一次,也没打过一次电话。

”旁边与朱健成同队的龚海继续说。

“那他妈呢?

”我还想问。

朱健成低下了望着窗外的头,眼里多了一丝泪花。

龚海低下了头。

没有再回答我,旁边的几个男生也低下了头,只顾吃自己的饭。

我突然感觉到我问错了,赶忙说:

“来,龚海,到伙食团去打一份饭菜上来。

我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五元钱,递给龚海,他飞快地去了。

“朱老师,我不晓得啥时才能还你。

”这声音很小,像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

“我没说要你还。

一个多月之后的一天下午,我正在操场上,朱健成轻轻地走过来,递给我五元钱,“谢谢你,朱老师!

”然后毕恭毕敬地鞠了一躬,转身离去。

旁边的龚海告诉我,这五元钱是朱健成从他爷爷给的生活费中节省出来的。

我望了一眼朱健成瘦弱的背影,又抬头望了一眼灰蒙蒙的天空,摇了摇头,一股说不出的感觉涌上心头。

2、学习成绩差

大部分“留守儿童”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经常开小差,不积极举手发言,也不思考问题,即使被老师点名,也是答非所问,或直接说“不知道”了事,至于作业则是应付了事,错误百出,更有甚者连题都抄错了,更不用说结果了。

当然,抄袭或不做的情况更是时有发生。

笔者所在学校,“留守儿童”占全校总人数的40.08%,初一的98名“留守儿童”中,年级前50位的有12人,占24%,在100位以后的72人,占47.68%(以初一2007年秋季期末考试为准);初二的106名“留守儿童”中,在年级前50位的有18人,占36%,在100位以后的70人,占46.05%(以初二2007年秋季期末考试为准)。

(初三的期末成绩没有反馈回学校,故没有统计)

3、行为习惯差,逆反心理重。

大部分“留守儿童”由于长期亲情的缺失,缺乏正确的家庭教育,性格扭曲,易走极端。

“留守儿童”参加打架斗殴、逃学的事经常发生,不听管教,顶撞老师,甚至报复心极强。

笔者所在学校,有一张姓的“留守儿童”,父母长期在外,跟随外公、外婆一起生活。

于外公、外婆文化水平不高,缺乏对其专门的心理疏导和正确道德观念的引导。

该“留守儿童”在女生面前脏话连篇,经常有女生到班主任面前哭诉;在男生面前,稍有矛盾便拳脚相加。

骂人、打架乃是家常便饭。

而且报复心极强,对于班主任老师的教育更是怀恨在心。

在该班开联欢晚会时,将班主任四岁的儿子强行带到角落,要不是班主任四岁的儿子又哭又闹,其他同学及时报告老师,还不知那晚会发生什么事呢!

二、因素分析

1、家庭教育方面的因素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庭教育是每一个人一生中不可缺少的启蒙教育,父母长期在外,

与子女分离的时间较长,“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的主体变成了祖辈或其他抚养者。

祖辈或其他抚养者对“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大致有五种情况:

(1)、祖辈对孙辈非常溺爱,对“留守儿童”的要求是有求必应,无论其要求是否合理,也无论是否在其能力范围之内,都是尽力满足。

而对其顽劣习性却舍不得严加管教。

从而养成了“留守儿童”的饭来伸手,衣来张口的懒惰习性,这样的孩子在家大多饭不能做,衣不会洗。

性格倔强,不服从管教。

稍有不如意,极易发脾气。

(2)、有的老人信奉“不打不成人,黄棘棍下出好人”的信条。

在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时,言语粗鲁,动作粗暴,轻者辱骂,重则棍棒相加。

这样教育下的孩子,逆反心理重,往往与教师或其抚养者的教育方向背道而驰,听不进他人的规劝,做事我行我素,不计后果。

(3)、大多从三、四十年代走过来的农村老人,文化程度低,缺乏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更不懂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和生长发育规律。

加之年纪较大,精力有限,无论是在体力还是智力方面,都无力承担起对“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对“留守儿童”的不良性为习惯也只能听之任为。

(4)、有的农村老人因种种原因与儿子、儿媳的关系紧张,对儿子、儿媳留在家中的孙儿、孙女不愿过问。

笔者所在班级有一赵姓“留守儿童”,父母长期在外做生意,把该女生留在农村老家,由年逾七十的婆婆照看。

该女生的生活费是由父母在银行办卡,卡在该女生手中,任意支配。

多年来其父母对老人未曾支付一分钱的赡养费,致使婆婆心中不满,与儿子、儿媳关系十分紧张。

因此,婆婆由于心中怨气,对该女生也是不理不问,懒得管教。

由于该“留守儿童”多次和社会上有不良行为的青年混迹于一起,夜不归宿,进城通宵上网。

班主任虽多次教育,但收效甚微。

我和校长到她家走访。

我们还没有开口,其婆婆先说话:

“我知道你们是老师,许校长(校长姓许,与该婆婆以前是同一个生产队),你对我们的情况也比较了解,到我儿这来做客,我欢迎,请坐。

其它的事,请免谈。

(5)、寄养在亲戚家中的“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更加淡薄,站在亲戚的立场上,不便对“留守儿童”的不良行为进行管教,“留守儿童”本身也很难有归宿感,总觉得是寄人篱下。

因此,性格孤僻、内向,不善言谈,社会交往能力差。

2、学校教育方面的因素

(1)、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教师精力有限

2014年我省教育事业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

全省小学班额在46人以上的教学班有75026个,占小学教学班总数的43.7%,其中56至65人的超大班额分别达到24752和19190个分别占小学教学班总数的14.4%和11.2%;全省初中班额在46人以上的教学班有51987个,占初中教学班总数的84.8%,其中56至65人的超大班额和66人以上的特大班额分别达到18051和16229个,分别占初中教学班总数的29.5%和26.5%。

由于教育资源的短缺,现在的绝大多数农村学校,都采用大班额教学,笔者所在学校初一251人,初二252人(均以参加2007年秋期末考试人数为准),四个班,平均每个班都在60人以上。

所有班主任都是一个班的语文或数学,再带两个或三个班的政历地生(其中一科)的教学任务,平均每个教师一天三节课。

教师们一天除了备课、上课、批改作业,所剩业余时间已寥寥无几。

就算一个班主任老师每天用一个小时找一位同学谈心,除开双休日,每个同学一学期才能轮到可怜的一次。

当然,任课教师由于教学任务繁重,每天除了上课之外,对学生身体健康关心、心理健康正确引导就非常少了。

对自己联系一、两个“留守儿童”也许一学期能有几次谈心的机会,而对其他的学生则很少过问。

(2)、教师心理因素

由于新的《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的颁布实施。

教师对学生的教育行为纳入法制化轨道,严禁体罚或变相体罚。

一遇开会,校长、局长们反复强调:

“体罚与变相体罚一票否决”、“不要为了他人的成才,自己去以身试法”、“有体罚或变相体者,师德考核为零”等等。

教师们害怕自己在对某些逆反心理重的“留守儿童”进行教育时,学生顶撞自己而一时冲动,引起自己的教育行为触犯法律,给自己带不必要的麻烦。

因此,教师们大都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别给自己惹麻烦”的心态,对那些品质恶劣,行为习惯较差的“留守儿童”,只能听之任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其自由发展。

(3)、对教师的考核机制方面的因素

现在,虽然我们口头上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反对应试教育。

要实施素质教育已成为共识,但什么样的教育才是素质教育却无标准可依。

素质教育的东风刚吹进一丝新鲜空气时,一些“有识之士”又大声疾呼:

素质教育不是不要教育质量,而是要更高的教育质量。

这本没有错,但却被偷换了概念:

更高的教育质量=更高的考试分数。

社会只看升学率,政府也只看升学率,当然各级教育主管领导也只有投大家之所好,表面上大讲素质教育,背后狠抓应试教育。

错误的政绩观必定导致错误的政策导向。

各级部门对升学率的“崇拜”,导致学校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

升学率决定了学校的校誉,甚至能决定领导的升迁、去留。

在高升学率的重压下,勤能补拙、熟能生巧就成为教育的指导思想,增加训练量、反复机械地训练就成为主要方法,时间加汗水就成了提高成绩的法宝。

笔者所在在学校初二学生,每天要上13节课(初一学生不住校,只是不上晚自习)

(课外活动每天安排一个班上课外活动,其余班级上自习)。

初三学生时间更紧,要多两节课(早上多一节早读,晚上多一节自习),早上6:

00起床,晚上10:

00才上床睡觉。

每天中午自习课语数外理化轮番上阵,几天一小测,两周一小考,每月一大考(初三学生以班为单位,四所学校联合考试、评名次)。

学不会练会,练不会考会,考不会背会。

如此重压,学生怎不厌学?

学校对教师的考核,仍然是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准。

以校或班为单位,全学区拉通排位次。

年终评职晋级、评选先进,学生成绩好,位次靠前者上了,而学生成绩稍差、位次靠后的教师,只能望“级”兴叹。

考核机制的偏差,直接导致了教师工作重心的偏移。

这样,大多数教师都把自己的全部精力花在了如何提高学生成绩,提升班级在全学区的位次上。

又有谁愿意把自己的大部分精力放在对学生品行的校正,心理健康的正确引导的这种成绩看不见、摸不着的费力不讨好的事情上来呢?

加之,校长、局长们开会时反复强调:

“体罚与变相体罚一票否决”、“安全事故一票否决”、“分数、位次说明一切”、“质量就是学校的生命线”等等。

为了自己不被一票否决,也为了提升教学质量,班主任在编学生座位时,也是把成绩好的、听话的学生编在前排,一双眼睛也始终在他们身上转来转去。

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花在了这些成绩好而且听话的学生身上。

而把所谓的调皮捣蛋、不听管教的“学困生”编在教室最后一排或靠后门的角落,任其“自由”发展。

任课教师在上课时,也是把主要的注意力集中在了前排学生身上,提问时也只针对前排成绩好的学生。

作业批改中,对成绩好的学生要仔细得多,稍有一点错误,当面改正,直至弄懂为止。

对于“学困生”的作业,则是走马观花,一个大“√”应付了事。

3、社会方面的因素

(1)、社会功利主义思潮影响

当今社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思想深入每个人的骨髓,衡量一个国家发达富裕与否,是看GDP的多少,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是看个人资产的多少。

一些外出务工者,回家过年,当他们眉飞色舞地讲起自己的打工经历时,当他们出手阔绰、大把大把地花钱时,或多或少带有一些炫耀的色彩。

致使部分“留守儿童”形成看谁比谁更有钱的相互攀比的心理。

读书的目的是什么?

大多数“留守儿童”因家庭教育的缺失,对读书的意义认识更不清楚,加之受父母、兄弟朋友在外打工挣钱的诱惑,甚至有些父母会在假期把孩子接到身边,让不谙世事的孩子们从小就听多了父母所描述的、或他们自己已经亲身体会到的外面的花花世界,致使这种“读书无用,不上学也可以挣钱,不上学还可以多挣几年钱,不上学可以挣很多钱”的思想在不知不觉中降低了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导致了厌学情绪的滋生,最终辍学。

混迹于社会,无任何劳动技能,成天与社会上有不良习气的青年混在一起。

最终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2)、社会环境的影响

人们为了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而经营着各种各样的游乐场所。

如舞厅、游戏厅、网吧,这些不但对未成年人开放,而且对学校也已形成包围之势。

加之大多数青少年明辨是非的能力较差,自我控制的能力不强。

于是,许多“留守儿童”在缺少监护人或教师的监管的情况下,时常进入这些游乐场所,沉迷于网络游戏之中,而不能自拔。

三、应对策略

1、减少“留守儿童”的数量

政府大力推进各种制度的改革,如城乡就业制度、教育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医疗及住房制度等等,从而消除农民工城乡流动的制度壁垒,给农民工及其子女真正的市民待遇,废除各种过高不合理的教育收费,如过别学校收取非本地学生的择校费、建校费等。

从政策上鼓励更多的农民工将其子女带在身边,让他们也能像城市学生一样平等地就近入学,从而减少“留守儿童”的数量。

政府可以因地制宜,大力引进工业企业,为农民工就近提供就业机会,也可以加大对农民工的技术培训,鼓励农民工回乡创业,为回乡创业的农民工提供优惠的政策待遇。

让广大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在家门口也能就业,在家也能劳动致富,减少外出务工的农民工的数量,从而减少“留守儿童”的数量,让父母成为“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主体。

2、正确引导家庭教育

政府和学校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让广大农民认识到教育特别是对“留守儿童”教育的严峻形势及其重要意义。

学校经常召开家长会,积极向家长宣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让广大农民了解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和生长发育规律,积极正确地引导家庭教育。

改善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让孩子们充分感受到家庭的温暖、父母的关爱。

让孩子们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结合的教育模式下,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认识到学习的意义,成才的意义。

3、配置教育资源,解决大班额额问题

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适度超前配置城乡教育资源。

各级政府应加强资金投入,对城乡中小实行超前规划、超前建设,扩大城乡基础教育规模。

根据人口容量和流动人口数量,预测学生人数,为扩建和新建学校提供科学依据。

加强对农村薄弱学校的改造,推动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遏制优质教育资源不足而导致的“择校风”,从源头上遏制“择校”而带来的“大班额”问题。

加强学校内部管理,提高教师素质,发挥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增强教师责任心,以更大的工作热情投入到对“留守儿童”的关心、爱护中去,以缓解“大班额”压力。

学校自身应探索“大班额”环境下的教学新策略和组织方式;组织和开展好课外活动,丰富师生课外生活,缓解师生的心理负担。

4、改革对教师的考核评价机制,减轻教师的心理压力

目前在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育模式下,考试和分数是这种学校教育模式下必然结果,自然最为流行的是单一的“分数评价”体系。

学生素质高不高,拿成绩单一看便知,教师教得好不好,拿学生成绩出来说话。

因此,教师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对学生的考试分数公开、排名,按名次选优择干;学校则把班级的分数、排名作为教师评优树先、评职晋级的重要依据;教育主管部门则把学生的成绩作为对学校考核的核心。

因此,学生的“考试分数”决定或影响了很多东西。

要想让教师们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对“留守儿童”的关心、爱护中去,真正地提倡和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改革这种对教师的“分数评价”体制,淡化“分数”观念。

对班主任的考核应以教师和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准,如:

该班的好人好事数、助人为乐的情况、班风班纪、积极参加社会公益事业情况、班主任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情况、对有不良习气学生的教育改造情况等等。

对科任教师的考核应以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为准,如:

工作积极性、工作热情、对“留守儿童”及学困生的关心情况,家访情况等等。

转变对教师的评价机制,让每一位教师不再为“分数”所累,不再成天脑子里只想一件事情,那就是如何拼命提高学生的考试分数。

让每一位教师教得轻松,让每一位学生学得轻松,让每一位教师有更多的精力去关心“留守儿童”、关心学困生,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关心他们的健康成长,让每一位教师都有更多的时间与家长联系,向他们宣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向他们讲解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和生长发育规律,让学校教育与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