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科学相关知识.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671059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43.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科学相关知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环境科学相关知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环境科学相关知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环境科学相关知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环境科学相关知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环境科学相关知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环境科学相关知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环境科学相关知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环境科学相关知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环境科学相关知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环境科学相关知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环境科学相关知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环境科学相关知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环境科学相关知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环境科学相关知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环境科学相关知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环境科学相关知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环境科学相关知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环境科学相关知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环境科学相关知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环境科学相关知识.docx

《环境科学相关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科学相关知识.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环境科学相关知识.docx

环境科学相关知识

 

c:

\iknow\docshare\data\cur_work\.....\

 

⏹更多资料请访问.(.....)

c:

\iknow\docshare\data\cur_work\.....\

2002年

环境科学;100分

一、名词解释

1、PM10和PM2.5:

粒径在10微米以下的颗粒物称为PM10,又称为可吸入颗粒物或飘尘;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

2、干沉降和湿沉降:

干沉降是指颗粒物在重力作用下的沉降,或与其它物体碰撞后发生的沉降;下雨时,高空雨滴吸收包含酸性物质继而降下时再冲刷酸性物质将到地面叫湿沉降。

3、农药半衰期和残留量:

农药残留期的长短一般用降解半衰期或消解半衰期表示。

农药的降解半衰期和消解半衰期统称为农药半衰期,降解半衰期是农药在环境中受生物或化学、物理等因素的影响,分子结构遭受破坏,有半数的农药分子已经改变了原有分子状态所需的时间;消解半衰期是除农药的降解和移动总消失量达到一半时的时间。

农药残留量是指残存在环境及生物体内的微量农药的量,包括农药原体、有毒代谢物、降解物和杂质。

4、水质和水体:

水质是指未经人类活动污染的自然界水的物理化学特性及其动态特征;水体是指河流、湖泊、池塘、水库、沼泽、海洋以及地下水等水的聚积体。

在环境学中,水体不仅包括水本身,还包括了水中的悬浮物、溶解物质、胶体物质、底质(泥)和水生物等。

应把它看作是完整的生态系统或完整的自然综合体。

5、环境容量和环境承载力:

环境容量是指某一环境对污染物最大承受限度,在这一限度内,环境质量不至于降低到有害于人类生活、生产与生存的水平,环境具有自我修复外界污染物所致损伤的能力。

环境承载力是衡量地球承载力以及人与回家和谐程度的重要指标,是指在一定时期、范围下,维持人类-环境系统稳定,人类活动不引起环境功能破坏发生质的变化的能力,其实质就是在维持人与自然和谐的前提下,人类-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活动的阈值。

二、填空题

1、20世纪50年代前后曾经出现了“八大公害”事件,其中水俣病事件的主要污染物是甲基汞,引起骨痛病的主要污染物是镉,引起米糠油事件的主要污染物是多氯联苯。

2、根据大气在垂直方向上温度、化学成分、荷电等物理性质等差异,同时考虑到大气到垂直运动状况,可将大气圈分为5层,从地面到空中依次是:

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成层、逸散层。

3、污染物在河流中的分散作用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

分子扩散、湍流扩散、弥散。

4、好氧有机物对河流等水体等污染主要引起两个方面的效应,一是:

水体富营养化;二是:

水体水质下降。

5、生态系统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即:

非生物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6、引起臭氧层破坏的主要化学物质是:

氯氟烷烃、溴氟烷烃、氮氧化物。

三、简答题

1、光化学烟雾产生的主要污染物及其形成条件?

答:

氮氧化物(主要是NO和NO2)和碳氢化合物(HC)在大气环境中受强烈的太阳紫外线照射后发生光化学反应而产生二次污染物,这种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所形成的烟雾现象,称为光化学烟雾。

光化学烟雾的形成条件是大气中有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存在,大气湿度较低,而且有强的阳光照射。

这样在大气中就会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反应,生成一些二次污染物,如O3、醛、PAN、H2O2等。

光化学烟雾一般发生在大气湿度较低、气温为24~32℃的夏季晴天,污染高峰出现在中午或稍后。

光化学烟雾是一种循环过程,白天生成,傍晚消失。

2、什么是水体富营养化?

发生富营养化的水体有什么特征?

答:

水体富营养化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

富营养化水体的水质下降,水的透明度降低,使得阳光难以穿透水层,从而影响水中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能造成溶解氧的过饱和状态。

溶解氧的过饱和以及水中溶解氧少,都对水生动物有害,造成鱼类大量死亡。

同时,因为水体富营养化,水体表面生长着以蓝藻、绿藻为优势种的大量水藻,形成一层“绿色浮渣”,致使底层堆积的有机物质在厌氧条件分解产生的有害气体和一些浮游生物产生的生物毒素也会伤害鱼类。

因富营养化水中含有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人畜长期饮用这些物质含量超过一定标准的水,也会中毒致病。

3、什么是固体废弃物?

固体废弃物的综合处置方法有哪些?

答:

固体废弃物是指人类在生产、消费、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质。

固体废弃物处理通常是指通过物理、化学、生物、物化及生化方法把固体废物转化为适于运输、贮存、利用或处置的过程。

固体废弃物处理的目标是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

目前采用的主要方法包括压实、破碎、分选、固化、焚烧、生物处理等。

4、环境规划编制的程序包括哪些?

环境规划工作计划

  规划区自然条件

   现状及评价→调查研究

←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区域总体规划

社会、经济、能源和水资源发展利用预测→环境规划区域预测

←环境预测技术方法、预测结果综合分析

确定原则、目标和类型→确定环境规划目标

↓←目标初步可达性分析

指标结构、功能和效果分析→建立环境规划指标体系

↓←指标类型选取

区划基本依据→环境规划功能区划分

↓←功能区类型

专家支持系统(控制、决策)→环境规划方案优化

↓←环境保护技术政策、法规

费用-效益分析社会成本核算→环境规划方案协调决策

←决策风险与时效性分析

国家、省管理决策→环境规划方案审批

↓←投资估算

纳入国民经济计划→环境规划方案实施与管理←动态追踪控制管理

四、问答题

1、天然水体中存在哪些胶体物质,他们对重金属迁移转化及生物有效性有何影响?

答:

天然水体中的胶体一般可分为三大类:

即无机胶体,包括各种次生黏土矿物和各种水合氧化物;有机胶体,包括天然的和人工合成的高分子有机物、蛋白质、腐殖质(富里酸、腐殖酸、胡敏素)等;有机无机胶体复合体。

 

2、根据土壤污染发生的途径,土壤污染可分为哪几种,各有何特点?

如何评价土壤环境质量?

答:

(1)污染物进入土壤的途径主要有:

A、污水灌溉。

用未经处理或未达到排放标准的工业污水灌溉农田是污染物进入土壤的主要途径,其后果是在灌溉渠系两侧形成污染带。

属封闭式局限性污染。

B、酸雨和降尘。

工业排放的SO2、NO等有害气体在大气中发生反应而形成酸雨,以自然降水形式进入土壤,引起土壤酸化。

冶金工业烟囱排放的金属氧化物粉尘,则在重力作用下以降尘形式进入土壤,形成以排污工厂为中心、半径为2至3公里范围的点状污染。

C、汽车排气。

汽油中添加的防爆剂四乙基铅随废气排出污染土壤,行车频率高的公路两侧常形成明显的铅污染带。

D、向土壤倾倒固体废弃物。

堆积场所土壤直接受到污染,自然条件下的二次扩散会形成更大范围的污染。

E、过量施用农药、化肥。

属农业区开放性的。

(2)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涉及评价因子、评价标准和评价模式。

评价因子数量与项目类型取决于监测的目的和现实的经济和技术条件。

评价标准常采用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区域土壤背景值或部门(专业)土壤质量标准。

评价模式常用污染指数法或者与其有关的评价方法。

A、土壤环境质量评价一般以单项污染指数为主,指数小污染轻,指数大污染则重。

当区域内土壤环境质量作为一个整体与外区域进行比较或与历史资料进行比较时除用单项污染指数外,还常用综合污染指数。

土壤由于地区背景差异较大,用土壤污染累积指数更能反映土壤的人为污染程度。

土壤污染物分担率可评价确定土壤的主要污染项目,污染物分担率由大到小排序,污染物主次也同此序。

除此之外,土壤污染超标倍数、样本超标率等统计量也能反映土壤的环境状况。

B、内梅罗指数反映了各污染物对土壤的作用,同时突出了高浓度污染物对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可按内梅罗污染指数,划定污染等级。

C、用区域土壤环境背景值(x)95%置信度的范围(x±2s)来评价。

C、综合污染指数法。

 

3、在西部大开发过程中,如何处理好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答:

(一)面对西部脆弱的生态环境和有限的环境容量,根据各地前些年开发建设中的经验和教训,在今后西部开发中生态环境保护应把握的几个原则:

(1)必须坚持生态建设和生态保护并重。

西部大开发中,在加强生态建设的同时,必须坚持建设和保护并重,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努力扭转边建设边破坏的局面,确保西部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

(2)必须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并举。

西部生态环境脆弱,开发中必须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重,把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的结合起来,统筹规划,同步实施,严格管理,确保开发建设有序进行。

(3)必须坚持统筹兼顾、综合决策的原则。

西部开发必须成分考虑生态环境的承载力,统筹兼顾,综合决策,确保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必须坚持城镇污染治理与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一起抓。

在西部开发中,要区别各地不同情况和条件,抓住重点地区的重点生态问题,分类指导,全面推动城乡环境保护工作。

(二)针对西部大开发中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各级环保部门必须更新思想观念,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工作力度,切实为西部大开发的环境保护当好参谋,搞好服务,唱好主角,做好以下工作。

(1)准确定位,明确工作重点。

(2)建立综合决策机制,坚持科学民主决策。

(3)完善法规制度,规范生态环境保护的监督管理。

(4)加强基础能力建设,提高生态保护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5)认真研究新形势下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和措施,创造性的开展工作。

——北师大考研BBS,原帖地址:

...bnuky./thread-32869-1-1.html

 

2003年

(只有环境科学概论,150分)

-.名词解释

1、逆温层与湍流逆温:

温度随高度的升高而增高的大气层称为逆温层;湍流逆温指因低层空气的湍流混合作用而形成的逆温。

2、土壤背景值:

未受人类污染影响的土壤自身的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含量。

3、二次能源:

指无法从自然界直接获取,必须经过一次能源的消耗才能得到的能源。

4、清洁生产:

是一种新的创造性思想,该思想将整体预防的环境战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中,以增加生态效率和减少人类及环境的风险。

A、对生产过程要求节约材料和能源,淘汰有毒原材料,减少降低所有废弃物的数量和毒性。

B、对产品要求减少从原材料提炼到产品最终处置的全生命周期的不利影响。

C、对服务要求将环境要素纳入设计和所提供的服务中。

5、光化学反应:

光化学反应是由物质的分子吸收光子后所引发的反应。

分子吸收光子后,内部的电子发生能级跃迁,形成不稳定的激发态,然后进一步发生离解或其它反应。

6、活性污泥:

从微生物角度来看,生化池中的污泥是由各种各样有生物活性的微生物组成的一个生物群体。

如果把污泥的泥粒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里面有多种微生物---细菌、霉菌、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如轮虫、昆虫的幼虫和蠕虫等),它们构成一条食物链,细菌和霉菌能分解复杂的有机化合物,获得自身活动必需的能量并构造自身。

原生动物以细菌和霉菌为食,又被后生动物所消耗,后生动物也可以直接依靠细菌生活。

这种充满微生物、具有降解有机物能力的絮状泥粒就叫做活性污泥。

二、填空题

1、生物多样性包括三个方面:

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途径包括:

,,。

2、环境经济损益分析是指,目的在于,分析方法包和。

3、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是指。

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和战略环境影响评价与其相比,不同之处在于和。

4、水污染中点污染源是指。

面污染源是指。

污染源评价是通过三个特征指数    、    、,找出评价区域内的主要污染源和污染物。

5、农药污染土壤的主要途径包括:

    、    、    。

影响农药在土壤中残留的因素为土壤性质、农药种类。

6、噪声评价方法最常用的是声压级,单位是分贝。

7、根据大气污染物的性质划分,大气污染的类型为氧化型和还原型,洛杉矶烟雾属于氧化型,伦敦烟雾属于还原型。

8、一般废水的处理方法大致可以分为物理处理、化学处理、生物处理。

三、简答题

1、中国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答:

我国近几十年来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在农业方面:

以粮为纲促使毁林垦荒、毁牧开垦、围湖造田、填海种植,导致森林和草原等植被破坏,加剧了水土流失,湿地减少,土壤退化和沙化、荒漠化、盐碱化;滥用化肥农药,导致土地功能衰退,植物无法生存。

在工业方面:

废水、废气、废渣不经有效达标治理的大量排放,破坏了整体环境的自然形态。

在城市建设方面:

布局混乱,工业区与居民区、商业区混杂,人为破坏了区划功能。

在资源产业方面:

矿业盲目开采,森林乱采滥伐,加之灭绝性地捕杀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破坏了生物链,导致生物多样性无法得到保护,使我国生态环境问题达到了危机的程度,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

2、简述固体废弃物的危害与综合利用。

答:

(1)侵占大量土地,对农田破坏严重。

堆放在城市郊区的垃圾侵占了大量农田。

未经处理或未经严格处理的生活垃圾直接用于农田,或仅经农民简易处理后用于农田,后果严重。

由于这种垃圾肥颗粒大,而且含有大量玻璃、金属、碎砖瓦等杂质,破坏了土壤的团粒结构和理化性质,致使土壤保水、保肥能力降低。

(2)严重污染空气。

在大量垃圾露天堆放的场区,臭气冲天,老鼠成灾,蚊蝇孽生,有大量的氨、硫化物等污染物向大气释放。

(3)严重污染水体。

垃圾不但含有病原微生物,在堆放腐败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的酸性和碱性有机污染物,并会将垃圾中的重金属溶解出来,是有机物、重金属和病原微生物三位一体的污染源。

任意堆放或简易填埋的垃圾,其内所含水量和淋入堆放垃圾中的雨水产生的渗滤液流入周围地表水体和渗入土壤,会造成地表水或地下水的严重污染,致使污染环境的事件屡有发生。

3、简述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城市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特殊性。

答:

城市生态系统是一个人工生态系统;是一个以人为主要物种的,畸形的生态系统;是一个不完整的生态系统。

原因在于分解者进行异地分解;是一个高度开放的生态系统,主要体现在特殊的物质和能量流动形式;是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体现在系统内涉及到自然、经济和社会等系统因素。

4、概述天然水化学成分的形成条件及进行的化学与物理化学作用。

答:

5、环境质量评价的类型。

答:

环境质量评价按照划分依据的不同,可以划分若干类型。

(1)按评价的时间划分,有环境质量回顾评价、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和环境质量预断评价,即环境影响评价。

(2)按评价的区域划分,有工业区(或厂矿)环境质量评价、城市环境质量评价、海域环境质量评价、风景名胜区环境质量评价、水域环境质量评价、全球环境质量评价等。

(3)按环境要素划分,有水体质量评价、大气质量评价、土壤质量评价、环境噪声评价以及包含若干要素在内的环境质量综合评价等。

(4)按内容划分,有健康影响评价、经济影响评价、生态影响评价、风险评价、美学景观评价等。

6、臭氧层的破坏机制及其防治机制。

答:

破坏机制:

大气中存在的少量自由基与O3发生的反应是O3破坏的重要途径。

自由基与其它物质发生链式反应,一旦开始,很容易循环往复地继续下去。

大气中自由基种类和来源很多,参与破坏O3反应地往往是HOx,NOx,ClOx,BrOx等氧化物中的活泼自由基。

这种反应可表示为:

X+O3→XO+O2XO+O→X+O2净反应 O+O3→2O2

防治机制:

四、论述题

1、在中国城市化的进程中,如何处理好城市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答:

2、面向21世纪生态环境危机,中国如何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答:

3、论述土壤污染及其修复技术。

答:

(1)当土壤中含有害物质过多,超过土壤的自净能力,就会引起土壤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害物质或其分解产物在土壤中逐渐积累,通过“土壤→植物→人体”,或通过“土壤→水→人体”间接被人体吸收,达到危害人体健康的程度,就是土壤污染。

(2)为了控制和消除土壤的污染,首先要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源,加强对工业“三废”的治理,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

同时还要采取防治措施,如针对土壤污染物的种类,种植有较强吸收力的植物,降低有毒物质的含量(例如羊齿类铁角蕨属的植物能吸收土壤中的重金属);或通过生物降解净化土壤(例如蚯蚓能降解农药、重金属等);或施加抑制剂改变污染物质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方向,减少作物的吸收(例如施用石灰),提高土壤的pH,促使镉、汞、铜、锌等形成氢氧化物沉淀。

此外,还可以通过增施有机肥、改变耕作制度、换土、深翻等手段,治理土壤污染。

4、影响重金属在水体中发生迁移转化的主要化学过程。

答:

化学元素在自然环境中的迁移受两方面影响,一是元素的地球化学性质,二是由区域地质地理条件控制的环境的地球化学条件。

(1)元素地球化学性质对重金属迁移的影响:

元素的地球化学性质与行为与元素原子的电子层结构有内在关系,如:

元素的电离势、亲和能、电负性、离子类型、化学键、原子价、原子和离子半径等。

A、化学键类型与重金属迁移:

由离子键形成的化合物再水中易于离解,利于元素再地表条件下迁移;络合物多数情况下溶解度高,有较大的迁移能力。

B、元素的原子价与重金属迁移:

元素的原子价愈大,就形成愈难溶解的化合物,再自然环境中的迁移能力就愈低。

C、化合物的溶解度和重金属迁移:

化合物溶解度大,其水迁移能力则大,除决定于化学键类型、离子半径、价态外,还与外部环境条件-温度、压力、水密度等有关。

(2)环境的酸碱条件对重金属迁移的影响:

大多数化学元素,在酸性环境中,形成易溶性化合物,利于元素迁移。

(3)环境的氧化-还原条件对重金属迁移的影响:

环境的氧化还原条件,对元素的迁移能力及元素的富集与分散有巨大影响。

有一些重金属如铬、钒在氧化环境中有高的迁移力,而另一些重金属如铁、锰在还原环境中更容易迁移。

重金属在高pE的氧化性水中,将从低价态转化为高价态,在低pE的还原性水中将还原为低价态,或与水体中的硫化氢反应生成难溶的硫化物。

(4)水中重金属离子的络合作用与鳌合作用:

A、与羟基及氯离子等的络合作用;B、与腐殖质的鳌合作用:

可能增强或减弱重金属的水迁移能力。

(5)水中重金属离子的吸附作用:

使重金属从不饱和的溶液转入固相的主要途径。

(6)几种重金属和类金属的甲基化作用:

A、汞的甲基化作用:

汞的生物甲基化;汞的菲生物甲基化;汞的去甲基化作用(微生物降解;生物体内甲基汞的降解;光化学降解)。

B、砷的甲基化作用。

——北师大考研BBS,原帖地址:

...bnuky./thread-32869-1-1.html

 

2004年

环境科学概论部分,150分;

一、名词解释

1、大气稳定度:

大气某一高度的气团在垂直方向上稳定的程度,叫做大气稳定度。

2、生化需氧量:

是指在有溶解氧存在的条件下,好氧微生物分解水中有机物的生物化学氧化过程中所消耗的溶解氧的量。

生化需氧量亦包括如硫化物、亚铁等还原性无机物质氧化所消耗的氧量,但这部分占的比例很小。

3、烟流有效高度:

是指从烟囱排放的烟云距地面的实际高度,就是烟流中心线完全水平时距地面高度,它等于烟囱(排放筒)几何高度Hs与烟流抬升高度△H之和。

4、环境承载力:

是衡量地球承载力以及人与环境和谐程度的重要指标,是指在一定时期、范围下,维持人类-环境系统稳定,人类活动不引起环境功能破坏发生质的变化的能力,其实质就是在维持人与自然和谐的前提下,人类-环境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活动的阈值。

5、POPs:

中文名称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是指一类具有半挥发性、难降解、高脂溶性等理化性质,可进行远距离甚至全球尺度的迁移扩散,并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浓缩积累,对人体和生态环境产生毒性影响的有机污染物。

6、循环经济:

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

建立于物质不断循环利用的基础之上,要求经济活动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模式,形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这样一个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闭环模式。

整个经济系统只产生或基本不产生废物,从而在根本上解决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7、推流迁移:

是指污染物在水流作用下产生的迁移作用。

推流作用只改变水流中污染物的位置,并不能降低污染物的浓度。

8、热污染:

指日益现代化的工农业生产和人类活动中排出来的各种废热所导致的环境污染。

二、填空题

1、大气圈中的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平流层下层即30-50km以下,温度随高度降低而基本不变。

2、根据大气污染物的扩散规律,通过烟气抬升高度的计算,要增加烟气上升高度,以减轻地面烟气浓度,可以考虑三点:

    、    、    。

3、一般废水的处理方法大致可以分为物理处理、化学处理、生物处理。

自然界的土壤都是有许多大小不同的土粒,按照不同的比率组合而成的,各粒级在土壤中所占的相对比率或重量百分数称为土壤机械组成(土壤质地)。

4、土壤胶体的种类按其成分及来源可分为无机胶体、有机胶体、有机无机复合胶体。

5、土壤矿物质可分为原生矿物、次生矿物。

6、废物综合处理系统的分类可分为   、   、   。

7、生态系统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即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环境。

8、环境容量是指:

某一地区范围内最大限度地接纳污染物的能力。

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 基本环境容量(差值容量)和变动环境容量(同化容量),环境容量按照环境要素,又可分为大气环境容量、水体环境容量、土壤环境容量。

9、环境规划是指为使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把“社会-经济-环境”作为一个复合生态系统,依据社会经济规律、生态规律和地学原理,对其发展变化趋势进行研究而对人类自身活动和环境所做的时间和空间上的合理安排。

根据国内外研究现状,环境规划可以分为以下3种类型    、    、    。

三、简答题

1、简述不同温度层结下的烟型特征。

烟型性状大气状态发生情况地面污染状况

波浪型烟云扩散速率快,呈剧烈翻卷状r>0,r>rd

大气不稳定,对流强烈出现于阳光较强的中午前后近污染源地区污染物落地浓度高,一般不能形成烟雾事件

锥型烟云规则扩散能力比波浪型弱,外形似椭圆锥r>0,r=rd

大气处于中性稳定状态出现于多云或阴天的白天,强风的夜晚或冬季夜间污染物输送较远

平展型烟云垂直方向扩散速度小,水平方向上有缓慢扩散,像一条带子飘向远方r<0,r

大气处于稳定状态,出现逆温层多出现于弱晴朗的夜晚和早晨污染物输送远,遇阻不易扩散,逆温层下污染物浓度大

爬升型烟云下侧呈平直状,上侧出现湍流扩散排出口上方:

r>0,r>rd,大气处于不稳定状态

下方:

r<0,r

漫烟型烟云上侧呈平直状,下侧出现湍流扩散排出口上方:

r<0,r

下方:

r>0,r>rd,大气不稳定常出现在日出后,地面低层空气增温,上部仍保持逆温烟囱高度低于稳定层时,污染物向下扩散,地面污染严重

2、简述天然水的化学成分。

答:

按不同组分含量与性质的差异,以及与水生生物的关系可以把天然水的化学成分分为六类:

即常量元素、溶解气体、营养元素、有机物质、微量元素以及有毒物质。

(1)常量成分—又称为主要离子、恒量元素、保守成分。

淡水中的八大离子主要有K+、Na+、Ca2+、Mg2+、HCO3-、CO32-、SO42-、Cl-;海水中主要有Na+、Mg2+、Ca2+、K+、Sr2+、Cl-、SO42-、HCO3-(CO32-)、Br-、H3BO3、F-。

(2)溶解气体—天然水中溶有大气中所含有的各种气体,除了N2、O2、CO2外,还有惰性气体He、Ne、Ar、Kr、Xe、Rn也都能在水体中找到。

海水中也含有少量H2。

(3)营养元素—主要包括与水生生物生长有关的一些元素,如N、P、Si等。

(4)有机物—水体中的有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