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基础知识(学考).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106735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07.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地理基础知识(学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一地理基础知识(学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一地理基础知识(学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一地理基础知识(学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一地理基础知识(学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高一地理基础知识(学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高一地理基础知识(学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高一地理基础知识(学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高一地理基础知识(学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高一地理基础知识(学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地理基础知识(学考).docx

《高一地理基础知识(学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地理基础知识(学考).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一地理基础知识(学考).docx

高一地理基础知识(学考)

1、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外部条件:

①稳定的太阳光照;②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

内部条件:

①适宜的温度,②比较厚的大气,③液态水

2、太阳黑子—光球层;耀斑、日珥—色球层;太阳风—日冕层

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周期约为11年

3、地球的外部结构:

地壳以外可以划分为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三个外部圈层。

4、地球内部结构:

(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是地震波的传播方式和传播速度)

地壳、地幔、地核(莫霍面、古登堡面)

5、岩石圈的范围:

包括地壳的全部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岩石组成。

6、地球的外部结构:

地壳以外可以划分为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三个外部圈层。

7、地壳物质的组成:

岩浆岩:

有侵入岩和喷出岩两种形式,典型的侵入岩:

花岗岩;喷出岩:

流纹岩、安山岩、玄武岩

沉积岩:

①具有层理结构,②常含有化石,包括:

石灰岩,页岩,砂岩,砾岩等石灰岩(喀斯特地貌—溶洞、石林;石灰岩说明当地以前是海洋或湖泊)变质岩:

由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如①石灰岩—大理岩、②砂岩—石英岩、

③页岩—板岩、④花岗岩—片麻岩

8、画出三大类岩石转化示意图:

需注意岩石转换过程中(箭头)作用的名称。

9、地质作用:

按能量来源不同,分为内力作用(地球内能)和外力作用(主要为太阳能)内力作用:

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变质作用等

外力作用:

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10、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论点:

(1)全球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可划分为六大基本板块(名称与分布)。

(2)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

★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频繁。

边界类型

地区

交界处板块

生长边界

(板块张裂)

东非大裂谷

非洲板块内部

红海

印度洋-非洲

大西洋

亚欧、非洲-美洲

冰岛(属大西洋海岭)

亚欧-美洲

消亡边界

(板块挤压碰撞)

喜马拉雅山脉

印度洋-亚欧

阿尔卑斯山脉、地中海

非洲-亚欧

西太平洋海沟-岛弧链

太平洋-亚欧

落基山脉

太平洋-美洲

安第斯山脉

南极洲-美洲

1

11、外力作用与地貌

侵蚀

沉积

流水作用

冲刷地表,使谷地加深加宽,形成

沟谷纵横的流水侵蚀地貌

泥沙堆积形成山前冲积扇,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

风力作用

风蚀沟谷、风蚀洼地、风蚀蘑菇、雅丹地貌等

风沙堆积形成沙丘、沙垄、沙漠边缘的黄土堆积等

12、常见的地质构造及构造地貌:

褶皱、断层

(1)褶皱:

背斜、向斜外力侵蚀后(地形倒置现象)(背斜成谷,向斜成山)

①背斜成谷的原因:

背斜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储石油和天燃气、建隧道)②向斜成山的原因:

向斜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成为山岭(储存地下水)

(2)断层:

(工程建设遇断层须避开)

①地垒:

华山、庐山、泰山、峨眉山等;

②地堑:

渭河平原、汾河谷地、吐鲁番盆地、东非大裂谷等。

13、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①吸收作用:

具有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对于可见光部分吸收比较少。

②反射作用:

无选择性,云层、尘埃越多,反射作用越强。

例多云的白天温度不太高。

③散射作用:

具有选择性,对于波长较短的篮紫光易被散射。

例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等。

14、大气对地面的保温效应:

大气逆辐射对地面热量进行补偿,起保温作用。

15、热力环流:

①地面间冷热不均是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②水平气压差是大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

③画出热力环流示意图,并标注等压面的变化状况。

④画出常见的热力环流现象:

山谷风、海陆风、热岛效应★

16、画出右面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的名称与位置,注意各风带的风向,气压带成因(热力或动力原因)★17、热力环流的性质特点:

(1)垂直气流上升――低气压(气旋)——阴雨

(2)垂直气流下沉――高气压(反气旋)——晴朗

(3)垂直方向的气温气压分布:

随海拔升高,虽然气温降低,

(4)来自低纬的气流——暖湿 (5)来自高纬的气流——冷干

(6)来自海洋的气流——湿 (7)来自大陆的气流(离岸风)——干

(8)两种性质不同的气流相遇——锋面——阴雨、风

18、风力(风速):

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速越大。

★19、东亚、南亚季风环流:

(如右图)

①东亚:

夏季东南风,冬季西北风;主要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

②南亚:

夏季西南风,冬季东北风,由风带和气压带季节移动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共同作用形成。

20、常见的天气系统

(1)锋面系统—冷锋(锋后雨)和暖锋(锋前雨)

(2)低气压(气旋)、高气压(反气旋)系统与天气(以北半球为例)

(3)锋面总是出现在低压槽处。

对于锋面气旋而言,东侧一般为暖锋,

21、水循环能量来源:

太阳能和重力能

3

熟记基础知识,学会灵活运用

类型:

包括海陆间大循环、内陆循环、海上内循环

主要环节:

包括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分地表和地下径流)等。

22、洋流的分布(画一画右面洋流分布模式图):

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

夏季自西向东流,顺时针;

冬季自东向西流,逆时针

23、 洋流意义:

(1)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暖流:

增温增湿。

寒流:

降温减湿。

(2)海洋生物:

寒暖流交汇处形成的渔场:

北海道渔场、纽芬兰渔场、北海渔场上升流形成的渔场:

秘鲁渔场

(3)海洋环境污染:

①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加快净化的速度,②但也扩大了污染的范围(4)航海事业:

①顺风顺流可以提高航速,节省燃料;②逆风逆流航速慢。

24、生物灭绝:

古生代末期和中生代末期是两次最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时期。

25、全球变暖

(1)导致全球变暖的原因

①燃烧化石燃料,②毁林,③排放甲烷等温室气体。

(2)全球变暖有哪些方面的危害?

①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没;②导致气候异常,加剧风暴潮及洪涝灾害;

③破坏生态环境,海水倒灌导致农田盐渍化;④经济结构的变化

(3)全球变暖的治理措施:

①减少燃烧化石燃料的排放量;②保护植被、植树造林;

③开发新能源,研发新技术,节能减排;④加强国际合作

26、酸雨:

PH小于5.6的降水

(1)导致酸雨的成因:

硫氧化物(二氧化硫)与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的排放

(2)酸雨的危害:

①使土壤、河湖水酸化;危害水生生物、农作物、森林的生长发育;

②腐蚀建筑物、文物古迹、塑料和金属设施;③危害人体健康

(2)酸雨的治理措施:

①减少硫氧化物(二氧化硫)与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的排放排放,②使用清洁能源(水电、核电等),③使用环保的交通工具,④加强国际合作。

27、臭氧层

(1)臭氧层破坏的原因:

人类排放氟氯烃化合物

(2)臭氧层破坏的危害:

①影响人类健康,②影响生物生长繁殖,③加剧全球变暖

(3)臭氧层破坏的治理措施:

①减少氟氯烃化合物的排放量,②开发环保制冷技术,③加速氟氯烃的淘汰,研制其替代品,④加强国际合作

28、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分布规律

(1)纬度地带分异:

热量(纬度位置)(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

(2)经度地带分异:

水分(海陆位置)(中纬度地区)

(3)垂直地带分异:

热量、水分(海拔高度)(海拔较高的山地。

纬度越低,海拔越高,山地垂直自然带越丰富。

(4)地方性分异:

较小尺度的地域分异影响因素(华北平原、黄土高原、绿洲等)(有序性

和重复性)

29、“高-低-高”模式面临的问题:

①人口出生率高,自然增长快;②就业困难;③加大资源、环境、教育等压力。

30、“低-低-低”模式面临的问题:

4

①人口老龄化,②劳动力不足,③社会保障压力大

31、人口老龄化(60岁占总人口10%以上或65岁占总人口7%以上)

32、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①自然生态环境因素,②经济因素,③政治因素,④社会文化因素

33、人口迁移对迁入地环境的影响:

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但也能加剧生态环境问题,增大人口压力。

34、人口迁移对迁出地环境的影响:

加强对外联系,缓解人口压力,增加收入;但也造成人才流失。

35、城市化(城镇化)标志:

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城市化最主要的标志)

②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③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36、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社会经济的发展

37、促使城市化迅速发展的主要动力:

工业化发展

38、城市环境问题:

①人口密集,②交通拥挤,③住房困难,④环境恶化,⑤就业困难,⑥社会不安定

39、城市环境问题的原因:

①人类产业活动密集,②长期高强度的工业生产,③不合理的城市规划。

40、城市化问题的主要治理措施:

①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 ②合理规划和控制城市规模;

③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 ④保护和改善城市的环境质量;

⑤优化产业结构,实行产业升级; ⑥大力提高科技和教育水平。

41、商业和服务业区位的影响因素——消费人群。

42、农业区位的影响因素:

(1)自然因素:

气候(热量、光照、降水)、水分(河、湖、地下水)、地形、土壤

(2)社会经济因素:

市场、交通、政策、科技、劳动力、机械、生产习惯

(3)农业技术因素:

劳动力、机械、良种、冷藏保鲜

43、世界主要农业生产类型:

①热带种植园农业、②混合农业、③地中海式农业、④商品谷物农业、⑤大牧场放牧业、

⑥乳畜业、⑦水稻种植业、⑧游牧业

44、影响亚洲水稻种植的区位因素:

①夏季高温多雨,水热充足;②地势平坦;③土壤肥沃;④灌溉水源充足。

⑤种稻历史悠久,经验丰富,单位面积产量高;⑥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⑦人口众多市场需求量大。

45、亚洲水稻种植业的特点:

①小农经营;②单位面积产量高;③水利工程量大;④机械化水平低(劳动力多);⑤科技水平低;⑥商品率低。

46、城镇周围农业(郊区农业)布局区位条件:

①种植业——地形平坦,耕地面积大;地价便宜;水源等。

②蔬菜——接近消费市场,灌溉水源充足。

③乳牛——接近消费市场,靠近公路,交通便利。

④水果——丘陵、山地地形不便耕作。

47、(粮食作物减少,经济作物扩大)种植业产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①市场需求的变化,②为了获得更高的经济利益。

48、工业区位的影响因素;

(1)自然因素:

原料、能源、水源、土地(面积和地价)、气候

(2)社会经济因素:

原料、能源、交通、市场、劳动力、地价、技术、资金、政策、基础设施、经济水平、信息交流、集聚(如开发区、工业区等)

49、工业集聚意义:

(1)有利的:

①共同利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②加强信息交流和协作;③降低运费和能源消耗,集中处理废弃物;④扩大总体生产能力;⑤提高利润,获得规模效益

(2)不利的:

①加大环境污染;②加重运输负担;③用地紧张;④水电供应不足等

50、技术指向型工业(电子工业)的区位条件:

①接近科技区②环境质量好,污染少

51、工业布局的区位因素:

①原料、②能源、③交通、④市场、⑤河流下游、⑥风向

52、主导区位因素影响的工业有哪些?

(1)原料指向型工业:

采掘工业、制糖厂、水产品加工厂、农产品加工工业、水果罐头厂

(2)市场指向型工业:

啤酒厂、面包厂、汽水厂、家具厂、印刷厂、石油加工厂、棉布厂(3)动力指向型工业:

炼铝厂、炼铜厂、有色冶金工业(冶炼厂)

(4)劳动力指向型工业:

普通服装、电子装配、电视机装配、包带、制伞、制鞋

(5)资金指向型工业:

钢铁厂、汽车制造厂、化学工业等

(6)技术指向型工业:

电子工业、航天工业、精密仪表

53、交通修建对当地经济的影响?

(1)有利影响:

增加就业机会,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动基础设施的建设;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

(2)不利影响:

占用耕地,破坏生态环境

54、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①部分资源趋于枯竭,人均资源拥有量减少;②生态破坏,生物多样性受损;③环境污染,人类生存环境质量下降。

55、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崇拜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谋求人地协调

56、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①发展的观念(发展与治理);②公平的观念(同代之间、代际之间、物种之间、区际之间的公平);③环境的观念(可持续、和谐优美的生活),④权利的观念(正当、合理范围)。

57、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①控制人口规模;②转变发展模式;③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58、亚洲地形特征:

地形复杂多样,起伏较大;以高原和山地为主,地势中间高,四周低,河流多由中间流向周围的大洋

59、亚洲气候有何特征:

(记亚洲气候图及形成原因、气候特征★)亚洲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性气候显著;大陆性气候分布广。

60、欧洲西部地形特征:

①以平原和山地为主,②地势南北高,中间低,③海岸线曲折

61、西欧海洋性气候的成因:

(记欧洲西部气候图及形成原因、气候特征★)①(海陆分布)西临大西洋,轮廓破碎,各地距海近,海洋影响可深入内陆②(纬度位置)主要受西风带影响,多锋面雨和气旋雨

③(地形)平原东西贯通,山脉多东西走向,有利于海洋气流深入④(洋流)北大西洋暖流增温增湿作用显著。

62、乳畜业发达的原因:

①气候冷(温)湿(气候阴雨天多,光热不足,)不利谷物成熟,但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

②城市和人口集中,市场需求量大

63、水果、棉花生产的有利自然区位:

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水源是否有,有答~灌溉水源充足)

64、鲁尔区的发展区位优势:

①丰富的煤炭资源,②离铁矿区较近,③充沛的水源,

④便利的水陆交通,⑤广阔的市场。

65、鲁尔区衰落的主要原因?

①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②生产结构单一,③世界性钢铁过剩,

④环境污染严重,⑤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66、工业区新发展的措施:

①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及服务业,②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

③调整工业布局,④消除污染,美化环境,⑤发展科技,繁荣经济

67、记美洲气候图及形成原因、气候特征

68、美国本土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分布狭长的原因:

西部科迪勒拉山系阻挡气候不能东西延伸;影响了温带海洋气候、地中海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只能沿海岸线南北延伸分布。

69、美国农业生产布局最主要的特征是:

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

70、实行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的意义:

可以充分发挥农业自然资源优势,更好地应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和农业装备,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71、美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生态农业,有机农业,节水农业,精确农业,“处方”农业

72、美国中部平原的中部和北部种植小麦和玉米的区位优势:

自然因素:

气候温和,雨热同期,降水较多,地势平坦开阔,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

社会经济因素:

地广人稀,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商品率高,水陆交通便利,工业和科技高度发达,为农业生产提供机械设备和最新科技成果。

73、区域发展阶段:

①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②工业化阶段;③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74、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名称:

①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②青藏高寒区③东部季风区

75、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划分依据:

气候和地貌

76、秦岭-淮河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简述其地理意义?

①南方与北方分界线、②亚热带与暖温带分界线、③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分界线、④水田与旱地分界线、⑤湿润与半湿润分界线、⑥一月0摄氏度分界线、⑦800mm等降水量线分界线等。

77、西部大开发的优势和劣势:

优势:

①资源丰富,②劳力成本低,③市场开发潜力大

劣势:

①基础设施薄弱(交通、水利等),②资金、技术、人才匮乏,③基础产业薄弱,经济结构单一,④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繁.

78、西气东输工程的建设,有什么重要意义?

①缓解了东部能源供应紧张,加速改善东部地区的能源结构,有效治理大气污染,减轻铁路运输的压力,改善沿线地区及长江三角洲人民的生活质量。

(输入区)

②促进西部大开发,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拉动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输出区)③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79、产业转入区主要有哪些区位优势?

①丰富廉价的劳动力,②地价较低,③基础设施明显改善,④政策支持、资源、市场。

80、产业转入区应注意哪些因产业转移而带来的消极影响?

①工业污染、环境质量下降,②土地资源浪费等

81、产业转移对转入区发展的有利影响有哪些?

带动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优化了当地产业结构,加快当地的工业化进程;增加了就业,提高了经济收入,加大了对外联系,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82、产业转移对转出区发展的有利影响有哪些?

①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由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等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现代服务业发展),②环境质量不断得到改善。

83、产业转出的原因:

(产业结构升级优化的原因)①传统产业由于劳动力、土地价格上涨,成本升高,效益降低;②日益沉重的环境压力;③新兴产业增长潜力大,效益好,政府支持。

84、西北荒漠化严重的原因:

①深居内陆,气候干旱,降水少,②大风频繁,日照时间长蒸发量大,③植被稀少固沙能力弱。

④当地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当。

85、西北防治土地荒漠化的主要防治措施有:

①扩大植被覆盖率,积极营造防护林体系工程,封沙禁牧,禁樵禁采,生态移民

②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解决农村用能问题,

③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合理放牧。

④合理分配水资源,发展节水农业。

86、石漠化、红漠化形成的原因:

①自然原因:

流水侵蚀;②人为原因:

植被破坏

87、南方防治土地荒漠化的主要防治措施有:

①恢复植被,植树造林,保护植被;②加强农业生产的综合开发。

88、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成因:

①自然原因:

夏季多暴雨,降水集中,坡度大,土质疏松,抗侵蚀能力,植被覆盖率低

②人为原因:

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不合理的开矿

89、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①退耕还草,还林,②小流域综合治理,③有计划做好开矿后的土地复耕工作。

90、土壤盐碱化的成因:

①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②地势低平,洼地排水不畅;③农业不合理的灌溉。

91、土壤盐碱化防治措施:

①合理灌溉,②井排井灌、引淡淋盐,③农田覆盖,④农业生物措施。

92、湿地有哪些重要的生态价值:

提供水资源、涵养水源、调蓄洪水、净化水中污染物质、保护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美化环境。

93、洞庭湖面缩小的原因:

①围湖造田(人为原因)、②泥沙淤积(自然原因)

94、洞庭湖的治理措施:

①长江中上游植树造林,封山育林,退耕还林,保持水土,减少泥沙淤积;②湖区退田还湖、移民建镇、平垸行洪;防止水污染;加固干堤、疏浚河道。

95、流域治理的核心:

水资源综合开发。

田纳西河流域治理的核心:

梯级开发

96、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

①以水资源综合开发为流域治理核心,②以充足廉价的电力优势,发展高耗能工业,同时不断进行产业结构优化调整,③因地制宜地选择栽培作物,由单一经营到综合发展农、林、牧、渔业,④重视环境保护和发展旅游。

97、遥感的优点:

监测范围大,受地面限制少,获取信息快,获取信息量大,应用领域广,能够瞬时成像、实时传输、快速处理和实施动态监测。

98、遥感有哪些不同分类方法:

99、全球定位系统的特点:

①全天候,不受天气影响;②全球覆盖;③三维、定速、定时高精度;④自动测量,快速省时高效率;⑤应用广泛、多功能。

气候类型

分布规律

自然带

气候特征

形成原因

热带雨林气候

南北纬10°之间

热带雨林带

终年高温多雨

常年在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下

热带草原气候

南北纬10°纬线与回归线之间

热带草原带

终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两季

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

热带沙漠气候

回归线与30°纬线之间大陆中、西部

热带荒漠带

终年高温少雨

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的控制下

热带季风气候

北纬10°纬线与北回归线之间的大陆东、南部

热带季雨林带

终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两季

受风带、气压带季节移动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

亚热带季风气候

南北纬25°~35°纬线之间的大陆东部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

地中海气候

南北纬30°~40°纬线之间的大陆西部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西风带控制

温带海洋性气候

南北纬40°~60°纬线之间的大陆西部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终年温和多雨

常年受西风控制

温带季风气候

北纬35°~55°纬线之间的大陆东部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

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草原气候)(温带沙漠气候)

南北纬40°~60°纬线之间

温带草原温带荒漠

冬寒夏热干旱少雨

深居内陆,受海洋的影响小

亚寒带针叶林气候

北纬60°~70°纬线之间

温带草原、温带荒漠、亚寒带针叶林带

夏短温和,冬长严寒、干燥

全年受极地气团控制

苔原气候

70°纬线以上

苔原带

终年严寒,降水少

地处高纬度地区

冰原气候

70°纬线以上

冰原带

终年酷寒,降水少

地处高纬度地区

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