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无锡市四小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主题阅读 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主题阅读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673851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403.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无锡市四小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主题阅读 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主题阅读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江苏省无锡市四小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主题阅读 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主题阅读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江苏省无锡市四小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主题阅读 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主题阅读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江苏省无锡市四小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主题阅读 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主题阅读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江苏省无锡市四小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主题阅读 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主题阅读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江苏省无锡市四小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主题阅读 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主题阅读新人教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江苏省无锡市四小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主题阅读 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主题阅读新人教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江苏省无锡市四小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主题阅读 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主题阅读新人教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江苏省无锡市四小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主题阅读 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主题阅读新人教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江苏省无锡市四小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主题阅读 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主题阅读新人教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江苏省无锡市四小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主题阅读 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主题阅读新人教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江苏省无锡市四小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主题阅读 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主题阅读新人教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江苏省无锡市四小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主题阅读 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主题阅读新人教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江苏省无锡市四小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主题阅读 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主题阅读新人教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江苏省无锡市四小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主题阅读 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主题阅读新人教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江苏省无锡市四小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主题阅读 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主题阅读新人教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江苏省无锡市四小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主题阅读 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主题阅读新人教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江苏省无锡市四小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主题阅读 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主题阅读新人教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江苏省无锡市四小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主题阅读 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主题阅读新人教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江苏省无锡市四小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主题阅读 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主题阅读新人教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无锡市四小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主题阅读 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主题阅读新人教版.docx

《江苏省无锡市四小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主题阅读 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主题阅读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无锡市四小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主题阅读 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主题阅读新人教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苏省无锡市四小三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主题阅读 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主题阅读新人教版.docx

江苏省无锡市四小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主题阅读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主题阅读新人教版

第三单元主题阅读

书本里的蚂蚁

古老的墙角边,孤零零地开着一朵红色的小花,在风里轻轻地唱着歌.一只黑黑的小蚂蚁,顺着花枝往上爬,静静地趴在花蕊里睡觉。

小姑娘经过这儿,采下这朵花,随手夹进了一本陈旧的书里,小蚂蚁当然也进了书本,被夹成了一只扁扁的蚂蚁。

“喂,你好,你也是一个字吗?

”书本里传来了很整齐的细碎的声音.

“是谁?

书本也会说话?

”黑蚂蚁奇怪极了.

“我们是字。

"细碎的声音回答.黑蚂蚁这才看清,书本里满是密密麻麻的小字。

“我们小得像蚂蚁。

”字很不好意思地回答.

“我,我是蚂蚁,噢,我变得这么扁,也像一个字了。

"黑蚂蚁挺乐意做一个字.

书本里有了一个会走路的字.第一天,黑蚂蚁住在第100页,第二天就跑到了第50页,第三天又跑到第200页.所有的字都感到很新奇,要知道,这是一本很陈旧的书,很久没有人翻动了,而这些字从没想过动动手脚,走一走,跳一跳,“我们真是太傻了。

”字对自己说。

现在,它们都像黑蚂蚁一样跳跳舞、串串门。

这有多快乐呀!

旧书不再是一本安安静静的书了。

有一天,小姑娘想起了那朵美丽的花,就打开书来看。

啊!

这本她看厌了的旧书,写着她从来也没有看过的新故事,她一口气读完了这个新故事.

第二天,小姑娘忍不住又打开书来看,她更加惊奇了,她看到的又是一个和昨天不一样的新故事。

这时候,小姑娘突然看到了住在书里的小蚂蚁,问:

“你是一个字吗?

”“

是的,我原来是一只小蚂蚁,现在,我住在书本里,是会走路的字了。

”会走路的字?

小姑娘明白了,这本书里的字,每到晚上走来走去,书里的故事也就变来变去。

是的,第三天早晨,小姑娘在旧书的封面上发现了一个字,它呀,走得太远,不认识回

家的路了。

不过,这些字没有一个想离家出走的,它们全住在一起,快快乐乐的,每天编出新的故事。

小姑娘再也不用买故事书了。

1。

【理解词语】我们可以通过联系文中“()”这句话来理解“陈旧"这个词语的意思。

A。

小姑娘经过这儿,采下这朵花,随手夹进了一本陈旧的书里

B。

这本她看厌了的旧书,写着她从来也没有看过的新故事

C。

很久没有人翻动了

D.旧书不再是一本安安静静的书了

2.【品味朗读】“我,我是蚂蚁,噢,我变得这么扁,也像一个字了.”联系故事内容,我知道这句话应该用()的语气来读.

A.伤心B。

后悔C.气愤D。

高兴

3.【感受想象】自从小蚂蚁住进旧书后,发生了许多新奇有趣的事情。

下面选项中按故事叙述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蚂蚁带着那些字,跳跳舞,串串门,感到很快乐。

②小姑娘每天都能看到新的故事.

③蚂蚁结识了许多小字。

④那本旧书不再是一本安安静静的书了。

A.②①③④B.③①④②C.①③④②D。

③①②④

4。

【创意想象】那些字从没想过动动手脚,走一走,跳一跳,“我们真是太傻了.”发挥想象写一写:

当下面的字碰到一起,会发生怎样有趣的事呢?

串门的字或词

树叶蚂蚁小河风

把它们串联起来,一定会发生有趣的故事

(一)

小苏希原想变成大人后,能尽情玩耍,自由游逛,没人来管束他。

可是这天早晨起床后,却没有了玩的兴致。

他不敢像以往那样,跳进水塘里去游泳,因为担心着凉、发烧;他想试着爬树,昨天还像小松鼠一般轻松敏捷;可今天,他刚刚拽住一根树枝,树枝就因承受不住他的重量折断了,扑通一声,他摔倒在地。

行人瞧见这个老头儿的行为,都捧腹大笑。

—-选自《愿望实现了》

(二)

祥儿的胡琴拉得越来越好,拉出来的调子越来越奇妙。

他的调子不是泉水的,不是风的,也不是小鸟的,他把三种曲调融合在一起,产生了新的曲调,好像把几种颜色调和在一起,成了新的颜色一样。

他常常去看泉水,看泉水睡醒了没有。

泉水对他说:

“你的曲调比我的好听多了.拉一曲给我听,催我睡着吧!

"他常常去看风,跟风谈心。

风对他说:

“你的曲调胜过了我的。

拉一曲给我听,让我高兴高兴吧!

”他常常去看小鸟跳舞,听小鸟唱歌.小鸟对他说:

“现在你可以教我了。

拉一曲给我听,让我学会你的新曲子吧。

”祥儿听它们这样说,心里快乐极了,就尽量把自己新编的曲调拉给它们听。

泉水听着,安静地睡着了;风听着,微微地笑了;小鸟一边听,一边跟他学.

——选自《祥哥的胡琴》

(三)

长儿这么想着,奇怪极了,他觉得自己已经进了花园,站在花坛旁边。

鲜红的花堆得山一样高,只看见一片红色.他发现所有的花都在笑,默默地对着他笑.从笑着的花上淌下一滴一滴又香又甜的蜜,流到地面都凝成一颗一颗红色的香糖。

他的舌尖好像已经尝到了甜味。

他想拾一颗糖送进嘴里,再一看,这不是糖,而是鲜红的果子.果子也好,他拾了一满怀.又想到花儿不能不采,他放下果子去采花.一枝半开的,正好插在母亲床头,他采了搂在怀里;一枝比较小,正好扎在帽檐上,他采了插在口袋里;一枝挺茂盛,正好种在自家门前。

他举起手正要采,忽然“嘟嘟”一声,汽车的吼叫把他给唤醒了。

原来他还在花园门口,并没走进花园一步。

——选自《花园外》

1.【理解词语】与“捧腹大笑”意思相近的词语是()。

A。

嫣然一笑B.回眸一笑C.破涕为笑D.开怀大笑

2。

【整体感知】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三个片段都选自童话故事。

B。

片段

(一)运用夸张的手法写了愿望实现后主人公的心理和动作的变化。

C。

片段

(二)重点描写了主人公的琴拉得越来越好,拉出来的调子越来越奇妙。

D。

片段(三)详写了主人公站在花园门外幻想自己站在花坛旁摘花和果实的情景。

3.【感受想象】三个片段中的主人公是谁?

在作者奇特的想象中发生的事情是什么?

填写下面的表格。

片段

人物

奇妙的事情

片段

(一)

小苏希

片段

(二)

片段(三)

长儿

参考答案

类文阅读

1.C2。

D3.B

4.蚂蚁坐在河面上的一片树叶上,奋力划水,想要去对岸.乐于助人的风来了,轻轻地推着树叶,帮蚂蚁过了小河。

微群阅读

1。

D2.B

3。

小苏希变成大人后没有了玩的兴致,没有了往日的敏捷,有的只是一个老头儿的行为.祥儿泉水、风儿、小鸟曾经是祥儿拜师学艺的对象,经过祥儿的刻苦努力,它们已经成了祥儿的忠实听众。

具体描绘了长儿站在花园门口产生的美好幻觉.

20 美丽的小兴安岭

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小兴安岭的树多,物产多,一年四季各具特色。

作者在描写小兴安岭四季的景色时,不仅抓住了不同季节的景物特点,而且紧紧围绕一个中心——树木来写。

作者先概括小兴安岭是绿色的海洋,后具体叙述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景色,最后总结。

首尾呼应,紧扣题目。

学生在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和《海滨小城》的过程中,已经掌握了学习此种类型的课文的方法,因此再学本课就不会那么陌生了。

而且,课前布置学生进行小兴安岭的资料搜集对于学生理解其特点有一定帮助。

课文的景色描写非常有特色,语句也很优美,相信学生学习起来一定会非常愉快和投入。

本文的核心内容是抓住景物特点进行观察。

《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思路清晰,段落分明,语言生动,用词准确。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理念“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学时,可采用创设情境法、语言描述法、美读法、对比感悟法、读写结合法等,设立“创设情境——诵读感悟—-体验学习-—迁移运用”的学法步骤。

运用句子的对比,让学生感受作者用词的准确,并结合生活情境指导学生描写家乡最美的季节,实现写法的迁移、运用.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1个生字,掌握2个多音字,会写13个字,会正确读写重点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文中的长句子。

3.能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4.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自己喜爱小兴安岭的理由。

仿照本文学写家乡最美的季节。

【过程与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春、夏、秋、冬”四个自然段的结构规律,学习和积累生动的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重点

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体会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美丽,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学习积累语言.

难点

能说出喜欢小兴安岭的理由。

教师:

制作小兴安岭四季风光的课件,准备一张中国地图。

学生:

搜集有关小兴安岭的文字资料、图片。

2课时

第一课时

1.学会本课生字、词语。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大意。

3.品悟第1、2自然段,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词语。

难点

初步了解作者的写作方法。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创设情境,积累词语。

师:

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8个词语宝宝.看,它们来了,你们认识吗?

课件出示:

冰雪消融、溪水淙淙、万木葱茏、枝繁叶茂、落叶纷飞、层林尽染、白雪皑皑、银装素裹.

学生齐读.

师:

你们发现了什么?

(这些都是描写一年四季景色的词语.)

师:

对!

这些都是描写景色的好词,我们比一比谁在一分钟内记得最多。

你准备把这些词分别送给哪个季节?

课件出示图片,为图配词语,帮助学生记忆。

2.激趣导入,齐读课题.

同学们,有这样一个地方,春天冰雪消融、溪水淙淙,夏天万木葱茏、枝繁叶茂,秋天落叶纷飞、层林尽染,冬天白雪皑皑、银装素裹,你们想不想去看看?

在我国东北黑龙江省的北部就有这么一个美丽的地方——小兴安岭。

在那儿,你可以尽情地堆雪人,打雪仗,也许还可以和黑熊成为好朋友。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美丽的小兴安岭吧.(板书课题,齐读)

二、检查预习,初读课文

1.出示自学要求。

(1)轻声读课文。

注意读准字音,特别是生字的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2.学生自学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读音.

(2)指导记忆需注意的字:

侧、乳、舍、临。

教师特别指出“兴"和“舍”是多音字,在黑板上标注这两个字的两种读音,并组词.

(3)引导学生从课文中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

4.全班齐读课文。

三、归纳段意,整体感知

1.小组讨论:

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

每段写的是什么?

2.学生概括自然段段意。

①小兴安岭像绿色的海洋。

②小兴安岭春天的美景。

③小兴安岭夏天的美景。

④小兴安岭秋天的美景。

⑤小兴安岭冬天的美景.

⑥小兴安岭是大花园,也是宝库。

四、读中感悟,品味语言

1.学习第1自然段。

(1)(课件出示第1自然段:

我国东北的小兴安岭,有数不清的红松、白桦、栎树……几百里连成一片,就像绿色的海洋。

)默读第1自然段,边读边思考:

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绿色的海洋?

(2)学生汇报。

引导学生抓住“数不清”“几百里”来体会小兴安岭森林的广阔.适时出示林海图片,让学生结合图片,理解体会小兴安岭的树木之多。

从“红松、白桦、栎树……”中体会小兴安岭的树种多,所以说小兴安岭像“绿色的海洋"。

2.学习第2自然段--感受春天活力之美。

(1)指导感受“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一句中,“抽出”用得准确、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树木的活力.

“雪水汇成小溪",重点感悟“汇"字用得生动形象,充满了春天的活力之美。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写小鹿的句子.

课件出示:

“小鹿在溪边散步,它们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学生齐读)指导要点:

加入动作演示,想象、体会小鹿愉快的心情。

五、回归整体,指导写字

1.请学生轻轻地合上书,看着黑板,试着用一两句话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2.引导学生观察课件中要求会写的字,提醒学生书写时需要注意的地方。

3.教师在田字格中示范书写。

4.学生书写,教师要提醒并纠正书写姿势。

5.展评书写情况。

美丽的小兴安岭

绿色的海洋 春、夏、秋、冬 大花园、宝库

《给予树》教材分析

一、教材简说:

课文写的是在圣诞节到来之前,小女儿金吉娅把应该给家人买礼物的钱买了一个洋娃娃,送给了一个素不相识的需要帮助的女孩.课文赞扬了金吉娅的爱心和她的善良品质.

圣诞节是西方最重要的节日,这是一个爱意流动的日子。

在这样的一个特殊节日里,一个小女孩渴望拥有一个洋娃娃的愿望,另一个素不相识的小女孩金吉娅帮她实现了,这是一个多么美丽的故事.金吉娅小小的年纪,却能够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从中可以看到她金子般的心灵.

课文从妈妈“我”的角度来叙述故事,通过“我”的观察、心理变化及行为来体现金吉娅的善良品质。

特别是通过孩子的做法和“我”开始对金吉娅的误解,衬托了金吉娅的美好心灵。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

一是体会金吉娅的善良和富有同情心,并从中受到感染和熏陶;二是继续学习体会课文中人物思想感情的训练要点,积累语言。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妈妈感情的变化,体会金吉娅善良、富有同情心的美好品质,难点是理解课文的最后一段话。

二、学习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正确读写“给予、试探、心意、祝福、甜蜜、担心、宽裕、前夕、提醒、兴高采烈、暗示、猜测、立即、卡片、盼望、显然、拥抱、仁爱、同情、体贴"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培养关爱他人的感情。

4.积累语言。

三、教学建议:

1.布置学生了解圣诞节,教师搜集圣诞节的背景音乐和西方过圣诞节的图片资料。

2.本课的识字量和写字量都较大,可以让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识记生字。

学习中,教师要对易读错、易写错的字重点指导。

需要注意读音的字:

“圣"“偿"都是翘舌音和后鼻音,“予"读yu,不读mao。

“卡”,可读ka,还可以读qia.

有些字易混淆,如“予”和“矛”,“买”和“卖”,“即”和“既”

有些字虽然笔画简单,但不容易写匀称,如“予、卡、仁”等,教师需做书写指导.

3.本课表现的是外国儿童的生活,有一些风俗对学生来说不太熟悉,教师要想办法缩小文化差距,让学生深入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如果有条件,教师可以从圣诞节的快乐氛围导人教学,给学生展示一些圣诞节的图片,播放圣诞节的音乐,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阅读前,教师对一些学生不熟悉的国外事物和名词可以直接说明,如“圣诞节”“援助中心”“给予树"。

可以先指导学生阅读课后的资料袋,或者给学生补充一些材料,让学生明白圣诞节是西方最重要的节日,也是最快乐的节日.“援助中心”“给予树"则可以给学生直接解释,是慈善组织办的赞助机构,他们在圣诞树上挂上反映孩子心愿的卡片来请求人们赞助.

4.本单元的专题是“爱的奉献”。

教师可以以“爱"为线索,抓住“爱”字来进行教学。

首先,课文的时间背景是圣诞节前夕,这是人们最快乐的日子,也是充满了浓浓爱心的日子。

其次,文章主要表现的是金吉娅对陌生女孩的爱,即理解和同情.金吉娅拿着并不多的钱,本来要给哥哥姐姐买圣诞礼物,但当她发现“给予树”上的卡片后,便毅然给小女孩买了洋娃娃,而且,她对自己的行为有简单而充分的理由:

“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这直接反映了金吉娅的善良和仁爱,这是人性中美好的一面。

金吉娅的“给予"不光是礼物,还有同情和爱心.

最后,课文中还有几种不易发现的爱,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找一找。

例如,“母子之爱”和“手足之爱”,母亲在家里并不宽裕的情况下,仍然给每个孩子钱让他们买圣诞节礼物,这是母子之爱的表现;妈妈听完金吉娅的陈述后,没有责备她,却为她的行为而感动,也是母子之爱的表现。

买礼物前,孩子们“希望送出最诚挚的祝福,收到最甜蜜的笑容”,这是手足之爱的表现;买完礼物后,孩子们“你给我一点儿暗示,我让你摸摸口袋,不断让别人猜测自己买了什么礼物”,这也是手足之爱的表现.这两种爱,是为金吉娅对陌生人的爱做铺垫的,更衬托出金吉娅对小女孩的爱的可贵。

同时我们也可以感受到,金吉娅的“给予”行为虽然源于她善良的本性,但和她成长在这样一个“爱”的家庭氛围中也有很大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不断引发学生思考,例如,“为什么妈妈很生气?

”“金吉娅在给小女孩买洋娃娃的时候,心里是怎么想的?

”“听完金吉娅的讲述后,妈妈的心情是怎样的?

课文中有两个泡泡,第一个是通过金吉娅的神态来突出她内心的难过,这种心情在后面金吉娅的讲述中有提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文中找一找.第二个是让学生通过读课文,做开放性的联想,加深读课文后的体会。

5.课文中有一些词语,需引导学生加以理解。

如“善良”“仁爱”,本身有很深的含义,可以让学生体会到的是“心地纯洁的”“同情、爱护和帮助人的思想感情”就可以了,不宜做更深的解释。

而有的词语则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在课文中深入体会,例如,学生可能知道“分享”的意思是“和别人一起享受",但老师可以进一步问学生:

“课文中的人物都分享了什么呢?

”引导学生理解他们不但是分享了礼物,还分享了快乐,金吉娅还和一个陌生女孩分享了爱。

“兴高采烈”可以和后面的“沉默不语”一起来理解,这是买完礼物后哥哥姐姐和金吉姬完全相反的神态,哥哥姐姐们兴致很高,非常高兴,但金吉娅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一方面,她为没能给大家买到更好的礼物而难过,另一方面她也害怕妈妈的责怪。

“如愿以偿”在文中是指小女孩的愿望得到了实现,教师可以提问让学生回答:

“小女孩的愿望是什么?

她的愿望是怎么得到实现的?

你觉得她的愿望实现以后心情是怎么样的?

”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来加深对词语的理解。

课文的最后一句话是本课的难点。

“这个圣诞节,她不但送给我们棒棒糖,还送给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以及一个陌生女孩如愿以偿的笑脸.”这句话的表达方式是把“实物”和“精神品质”联系在一起,显得新颖而别致.在体会句子含义时,教师可以提问:

“妈妈为什么说金吉娅还送给了我们善良、仁爱、同情和体贴呢?

”引导学生认识到妈妈通过这件事看到了女儿身上的可贵品质.

6.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课后第二题设计意图是:

通过妈妈心情的变化去体会金吉娅的可贵品质。

在圣诞节来临前,妈妈担心家里不宽裕,没有更多的钱让孩子们购买礼物;当看见金吉娅买的棒棒糖时,妈妈有些生气,同时又有些疑惑;听完金吉娅的讲述后,妈妈为金吉娅的送礼行为和爱心高兴、激动.要注意的是,妈妈心情变化无非是突出金吉娅的美好心灵的陪衬。

教师可以提问引导学生:

“妈妈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呢?

小练笔是“替那个女孩子写几句感谢的话”,对学生的要求不要太高,可以结合下面的活动进行。

7.本课教学时,可以配合圣诞节或元旦节搞一些活动。

如“新年的祝福”,可以鼓励学生自制贺卡,给父母亲或朋友送上祝

四、参考资料

圣诞的由来:

为什么西方把12月25日定为圣诞节呢?

这是在5世纪中叶由教会规定的。

公元354年,在“菲洛卡连"日历中第一次写明12月25日是耶稣的生日,到5世纪西方普遍接受了这个日期为圣诞节。

圣诞树:

据称,圣诞树最早出现在古罗马12月中旬的农神节。

随后,德国人把12月24日作为亚当和夏娃的节日,在家里放上象征伊甸园的“乐园树”,上挂代表圣饼的小科饼,还点上蜡烛。

到16世纪,宗教改革者马丁·路德,为求得一个满天星斗的圣诞之夜,设计出在家中布置一颗装着蜡烛的圣诞树。

不过,西方关于圣诞树的来历流行着另一种说法:

有个善良的农民,在圣诞节那天,热情地招待了一名流浪的孩子,临别时,孩子折下一根树枝插在地上,树枝立即长成了大树,孩子指着这树对农民说,以后每年的今日,树上都会长满礼物来报答你们的盛情。

所以,今天人们所见的圣诞树上总是挂满了小礼物。

圣诞老人:

圣诞老人原指公元4世纪时小亚细亚专区的主教尼古拉,他因和蔼可亲、慷慨济贫而闻名.到了6世纪,东方把他尊称为圣·尼古拉。

由于民间有关尼古拉的传说中,都涉及到少年儿童和礼物,因此,圣诞老人便成为专门在圣诞节向孩子们送礼物的慈祥老人的形象。

到了18世纪,通过文学和绘画,圣诞老人逐渐成为身穿红外衣的白胡子、白眉毛老人形象。

传说他会在平安夜乘双轮马车四处漫游,观察人们的行为,尤其是小孩,如果表现好,将会得到苹果、坚果、糖等诸多奖品。

圣诞老人已经成为圣诞节最受喜爱的象征和传统.他赶着驯鹿,拉着装满玩具和礼物的雪橇,挨家挨户给每个孩子送礼物的快乐形象已深深地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圣诞卡:

世界上第一张圣诞卡是1843年由英国人亨利·高乐爵士提议、约翰·卡尔葛·荷斯利设计的。

卡片上画的是一个贵族家庭,三代人一齐举杯对一位不在场的亲友表示祝贺。

当时他印了1000张,印刷厂把没有用完的以每张1先令的价钱卖出,圣诞卡就这样诞生了。

圣诞礼物:

据《圣经》记载,在耶稣降生的时候,来自东方的圣人会赠送礼物,这就是圣诞老人为儿童赠送礼品习俗的由来。

英国儿童在圣诞前夕把长统袜子放在壁炉旁,相信圣诞老人在夜里会从大烟囱下来,给他们带来装满袜子的礼物。

法国的少年儿童则把鞋放在门口,让“圣婴来时把礼物放在鞋里面。

"

第八单元基础知识必记

一、易读错的字

登(dēng)上观众(zhòng)掌(zhǎng)声

落(lào)下调(diào)来胸脯(pú)

男(nán)孩宁(níng)静寒冷(lěng)

诚(chéng)实冻(dòng)死面包渣(zhā)

战斗(dòu)撤(chè)退白求恩(ēn)

血(xuè)丝弹(dàn)片迅(xùn)速

二、易写错的字

登:

上下结构,书写时注意上面的笔顺是:

横撇、点、撇、撇、捺。

腿:

左右结构,第十笔是点.注意右边部分先写上面的“”,再写走之。

投:

第五笔是横折弯。

勇:

第四笔是横折,不要写成横折钩.

短:

要写得左窄右宽,注意第五笔是点。

秀:

下面是“乃",笔顺是:

横折折折钩、撇。

三、会写词语

司马光庭院登上跌倒观众放弃坚持

掌声全班沉默腿脚投向调来摇晃

热烈勇气轮流文静讲台一齐角落

慢吞吞刚刚泪水持久平息动听面对

灰雀粉红冻死郊外养病跳动欢快

谷粒男孩或者严寒本来可惜肯定

诚实

四、多音字

五、形近字

六、近义词

轮流-轮换立刻—立即热烈-强烈

讲述—讲解动听—好听忧郁—忧虑

鼓励—鼓舞监督—监视欢迎—迎接

果然—果真喜爱-喜欢可惜—惋惜

诚实—老实激烈—猛烈敏捷—敏锐

沉思—思索恳求-请求迅速—快速

七、反义词

犹豫—果断热烈-冷清忧郁—开朗

欢迎-拒绝喜爱-讨厌仰望—俯视

欢快—忧伤镇定—慌张敏捷—缓慢

危险-安全胜利—失败

八、词语搭配

【形容词搭配】(热烈的)掌声(诚实的)男孩

【量词】三(只)麻雀一(个)男孩

一(座)小庙一(块)弹片一(名)战士

九、词语归类

【ABCC式词语】硝烟滚滚凉风习习

【AABC式词语】耿耿于怀落落大方

【含“不"字的成语】经久不息坚持不懈

十、句子积累

1.拟人句:

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非常惹人喜爱。

2。

反问句:

战士们没有离开他们的阵地,我怎么能离开自己的阵地呢?

十一、考点提示

1.背诵:

《司马光》和“日积月累”的内容。

2。

借助注释讲一讲《司马光》的故事。

3。

会用“陆续”“继续”“连续”造句。

4。

和同学交流习作《那次玩得真高兴》,跟他们分享你的快乐。

习作:

国宝大熊猫

活动分析

本单元习作的话题是“国宝大熊猫”,引导学生根据问题查找信息,并尝试学习整合有关信息,写一写大熊猫。

教材编排分为3个部分。

第一部分,教材首先提供了关于大熊猫许多小朋友都想了解的3个问题,使得本次习作具有更强的针对性。

教材呈现的3个问题,有的指向大熊猫的类别,有的指向大熊猫的生活地方,有的则指向大熊猫的价值。

第二部分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