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与防止外来生物入侵.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674344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1.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与防止外来生物入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与防止外来生物入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与防止外来生物入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与防止外来生物入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与防止外来生物入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与防止外来生物入侵.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与防止外来生物入侵.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与防止外来生物入侵.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与防止外来生物入侵.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与防止外来生物入侵.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与防止外来生物入侵.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与防止外来生物入侵.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与防止外来生物入侵.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与防止外来生物入侵.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与防止外来生物入侵.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与防止外来生物入侵.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与防止外来生物入侵.docx

《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与防止外来生物入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与防止外来生物入侵.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与防止外来生物入侵.docx

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与防止外来生物入侵

外来生物入侵与林业有害生物监测

原本打算这节课只给大家介绍一下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的一些基础知识,但在10月3日看了中央一套的《每周质量报告》播出了《警惕外来生物入侵》这档节目后,我就想和大家一起来着重了解和学习一下外来生物入侵这方面的知识。

外来生物入侵这个词听起来有点专业,离我们的生活好像也比较远。

那么什么是外来入侵物种,外来物种入侵之后又会带来怎样的危害呢,先给大家讲一个经典的故事。

澳大利亚原来是没有兔子的。

十九世纪中期,墨尔本动物园从英国运来24只兔子供人观赏。

不料,1863年动物园失火,幸免遇难的兔子逃到草原上。

一望无垠的大草原,不仅饲草丰美,而且没有天敌,成了兔子的天堂。

到1928年,澳大利亚兔子的数量狂增至40亿只。

这使得当地畜牧业面临着灭顶之灾,同时植被的破坏又引起了水土流失。

于是澳大利亚开始了人兔大战。

时至今日,兔子依然是澳大利亚的一个难解之题,这就是外来物种入侵的后果。

外来物种入侵,这个看起来离我们的生活有些遥远的词汇,并不只是故事,它就在你我的身边,并可能给你我的生活带来无法预料的威胁。

外来生物入侵,这个词听起来有点专业,感觉离我们的生活很遥远,其实它就在离我生活的身边,并且有可能给你我的生活带来无法预知的威胁!

那么什么是外来生物入侵,外来生物入侵又会带来什么样的危害?

    【名词解释】

     外来生物入侵:

是对于一个特定的生态系统与栖息环境来说,非本地的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通过各种方式进入此生态系统,并对生态系统、栖境、物种、人类健康带来威胁的现象。

【相关新闻】

新入侵我国的外来生物年均增两种

“近10年来,新入侵中国的外来生物至少有20余种,平均每年新增两种。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郭予元在此间举行的第一届全国生物入侵学术研讨会上说。

 “我国外来生物入侵呈现出传入数量增多、频率加快、蔓延范围扩大、发生危害加剧、经济损失加重的趋势。

”郭予元表示,在经济全球化、国际贸易一体化的新形势下,外来生物入侵造成原有生物群落的衰退,破坏生物的多样性,导致农林牧渔业严重损失,威胁全球的生态安全、经济安全和民众健康。

      我国是遭受外来生物入侵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郭予元说:

“目前,入侵中国的外来物种多达400多种,在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公布的全球100种最具威胁的外来生物中,中国有50余种。

”我国防控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现状十分严峻。

我国遭280余种外来生物入侵每年损失2000亿元

    “在我国已产生严重危害的外来入侵物种至少已达283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公布的全球100种最具威胁的外来入侵物种中,我国就有50种。

”国家环境保护部自然生态保护司一位人士对记者说,虽然经过多年治理,但外来入侵物种仍每年给我国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有效防范外来物种入侵刻不容缓。

广东成外来入侵生物种类最多省份之一

    记者从广州科协召开的生态绿色环保与低碳技术发展论坛上了解到,由于对外交流和进出口贸易频繁,在加上大部分地区气候温暖,广东现已成为全国外来入侵生物种类最多的省份之一。

外来有害生物造成中国林业年直接损失560多亿元

    国家森林病虫害防治总站副站长潘宏阳透露,外来有害生物(松材线虫病、美国白蛾等和红脂大小蠹等10余种)造成中国林业年直接经济损失已高达560多亿元,占林业有害生物年灾害损失的60%以上,对中国林业安全的威胁日益严重。

什么叫“生物入侵”

  “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

外来生物在其原产地有许多防止其种群恶性膨胀的限制因子,其中捕食和寄生性天敌的作用十分关键,它们能将其种群密度控制在一定数量之下。

因此,那些外来种在其原产地通常并不造成较大的危害。

但是一旦它们侵入新的地区,失去了原有天敌的控制,其种群密度则会迅速增长并蔓延成灾。

而自然界里生态环境中存在着食物链,天敌之间相互制约,一但某种生物人为绝灭和人为引入,都会产生一系列难以想象的后果。

所以国外有学者将盲目引种与生境的缩小和碎裂,过度捕杀,物种绝灭的次生效应列为引起物种绝灭的四大原因,并形象化地称为“魔鬼四重奏”。

  生物入侵分有意和无意两种。

随着物种的引进,这些外来移民一方面可能造福人类,一方面也可能给当地生态环境乃至经济发展造成一定影响。

  如何解决“生物入侵”这个生物界的“非法移民”问题,使它们不在异国他乡形成危害?

专家们的回答是:

第一要谨慎引种,并加强对已引进物种的管理;第二要查清我国现有的外来有害物种的种类及危害状况;第三要加强对已知的主要外来有害物种的防治及综合治理工作。

  世界自然保护同盟2000年2月在瑞士通过的《防止因生物入侵而造成的生物多样性损失》中指出:

“千万年来,海洋、山脉、河流和沙漠为珍稀物种和生态系统的演变提供了隔离性天然屏障。

在近几百年间,这些屏障受到全球变化的影响已变得无效,外来入侵物种远涉重洋到达新的生境和栖息地,并成为外来入侵物种。

” 

一些翻山越岭、远涉重洋的“生物移民”(也许是一种细菌、一种植物或者一种动物)来到异国他乡,由于失去了天敌的制衡获得了广阔的生存空间,生长迅速,占据了湖泊、陆地,而“土著生物”则纷纷凋零甚至灭绝。

这就是生物入侵。

  对于生物入侵人们也许还有些陌生,然而,一提起口蹄疫、疯牛病,甚至艾滋病,人们却并不陌生,其实这些都是生物入侵的一种。

以往人们常常提到的一些动植物,对某些地方来说,也都是入侵生物,如牵牛花、水葫芦、地中海潜蝇、飞机草、马缨丹、银鱼等等。

  自由贸易的强化、经济全球化和贸易与旅游的大幅度增长,为物种偶然的或有意的传播提供了比以往更多的机会。

一次次飞机航班、一艘艘远洋轮船、一位位在各大陆之间跋涉的旅行者,都可能携带着物种“登陆”一个陌生的环境。

“每艘轮船、每架飞机、每辆卡车都是潜在的携带者。

”一位专家说。

 

(一)铁证如山

  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合会出版的一本小册子,确认了世界上100种最具侵略性的物种。

其中一些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

  

(1)一种来自亚洲的斑马贻贝已经在美国疯狂蔓延,使当地贻贝和一些鱼类数量急剧下降。

受灾地区包括五大湖区和密西西比河东部流域内的密西西比、田纳西、坎伯兰、俄亥俄、阿肯色和伊利诺伊等地区的河流。

  

(2)维多利亚湖被一种外来的水生风信子覆盖,致使土生动植物大量死亡。

该湖的大部分地区也因此而不能通航。

虽然在两年前当局出动大量人力物力希望根除这种植物。

但是不久风信子卷土重来,再次占据了大部分湖面。

  (3)在20世纪70年代初,一种原产于尼罗河的河鲈(一种大型淡水肉食鱼类)在维多利亚湖疯狂繁殖,该湖的原产鱼类几乎绝迹。

  (4)20世纪80年代初,一种冠状水母经由海运工人带进黑海海域。

现在这种水母在黑海一些海域所占的生物量比例高达95%。

它以浮游动物、蛋和一些鱼类为食,导致当地海域主产的凤尾鱼储量急降,当地原先年产高达2.5亿美元的渔业几乎崩溃。

  (5)20世纪50年代初,一种棕色的树蛇被引进关岛。

从此以后,12种鸟类已经从岛上绝迹,其他一些物种也已经接近灭绝。

关岛一些森林地区每平方英里的蛇量高达13000条。

自1978年以来,由于蛇爬到电线上而导致的电力中断超过1200次。

这些蛇还破坏了不少电力设备,成为关岛一个重要的经济负担。

  (6)过去两年中,美国佛罗里达州受到两个物种入侵,但是没有造成大的破坏。

2000年,一种性情温和的黑鱼在佛罗里达南部水域被发现,并且已经在那缓慢发展。

但是这种黑鱼不能在低于摄氏10 度的水域中生存。

一种亚洲沼泽鳗鱼也已经在佛罗里达的水道中被发现,并且可能已经传到沼泽地区。

  (7)一种原产于加勒比海的巨型粉红色水母已经蔓延到墨西哥湾,并且正在不断捕食当地普通水母。

这种粉红色水母最大可达直径3 英尺,他们的触须能到达70 英尺( 21 米)。

粉红色水母最早在2000年9月被发现,蔓延地区从佛罗里达州西海岸到路易斯安娜州西部。

据科学家估算,墨西哥湾一些海区的粉红色水母数量已经高达每平方英里数千个。

  

(二)外来物种入侵的引入路径

  外来物种入侵的引入路径主要有三种:

无意引入和有意引入和自然入侵两种情况。

  有些生物是无意引入的。

比如一些地区为了搞形象工程,不通过海关从国外引进大树。

引进来的树看起来很好,但其树干、树叶、土壤中有没有害虫及其幼虫和卵就无从所知了。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紫茎泽兰”,一种恶性的杂草,它生长的地方,别的植物就无法生长,它霸占了营养、空间,生长极快,使生长在其下面的生物无法获得阳光。

在中国云南一些地区,形成了上面是松树,下面全是紫茎泽兰的情况。

  还有一些生物是有意、不科学地引入的。

如水葫芦,由于它是一种很好看的观赏植物,且含有少量淀粉。

中国为观赏和作为饲料进行了引进。

但是,引进后其生长速度非常快。

去年,在云南滇池,那里的水变得像绿油漆一样,其主要的原因是水葫芦疯长,长后又腐烂,污染非常严重。

没有经过充分论证的引进,是不科学的。

就像澳大利亚原本没有兔子,从英国引入十几只兔子后,由于没有天敌,繁殖迅速,已成为祸害的例子一样,对外来生物的引进要慎重。

约有一半的入侵物种的迁徙纯属偶然,比如,你从海外度假回来,沾了泥土的鞋子就会把一些昆虫带回来。

然而,有时物种入侵并非偶然。

有个夏威夷的男孩把一些蜗牛带给他远在迈阿密的祖母。

他以为祖母会喜欢它们,但不幸的是,她并不喜欢,把它们扔掉了。

一年半之后,科学家发现了这种蜗牛,但那时它们已经快把当地一些物种推向灭绝的边缘。

人们花了7年的时间,耗费了大量资金才最终把它们消灭。

  人类迁移物种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了。

在人们迁居到新的地方的同时,也把动植物带到了那里。

当时,因为旅行还比较慢,所以比较容易控制它们的危害。

可是现在,许多人每天都进行长途旅行,结果导致了许多有害物种的广泛传播。

Simberloff说,“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做了大量工作减缓物种的传播速度。

他们通过检查机场的行李来确认有没有夹带海外物种。

另一方面,美国等国的检查措施还不是很有力。

  许多简单易行的方法可以帮助人们解决这个难题。

从海外归国前,洗洗鞋子和衣服,清除掉沾在上面的虫子。

夏令营结束前拍打一下自己的行囊,让林中的虫子呆在它们的林子里。

科学家还忠告人们,旅行的时候不要随身携带动植物。

旅客有时把蜥蜴、鹦鹉、小虫子以及其他一些异国生物藏在行李里带回家当宠物或礼品。

它们的初衷是好的,但结果却是灾难性的。

  (三)生物入侵的危害主要表现生物入侵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破坏生态环境、威胁人类健康、危害经济发展。

  首先,外来入侵物种会造成严重的生态破坏和生物污染。

大部分外来物种成功入侵后大爆发,生长难以控制,造成严重的生物污染,对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

比如,原产南美洲的水葫芦现已遍布华北、华东、华中、华南的河湖水塘。

连绵1000公顷的滇池,水葫芦疯长成灾,布满水面,严重破坏水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已导致大量水生动植物死亡。

外来入侵物种通过压制或排挤本地物种,形成单优势种群,危及本地物种的生存,最终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比如,原产美洲的紫茎泽兰现已遍布我国西南大部分地区,在其发生区总是以满山遍野密集成片的单优植物群落出现,已导致原有植物群落出现衰退、消失现象。

  其次,威胁人类健康。

外来入侵物种不仅对生态环境和国民经济带来巨大的损 失,而且直接威胁人类健康。

豚草和三裂叶豚草现分布在东北、华北、华东、华 中地区的15个省市。

豚草所产生的花粉是引起人类花粉过敏症的主要病原物, 可导致“枯草热”症。

除了疯牛病、口蹄疫,古今中外由于有害生物危害人类健康和农业生物的安全,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是十分沉痛的。

公元五世纪下半叶,鼠疫从非洲侵入中东,进而到达欧洲,造成约1亿人死亡;1933年猪瘟在中国传播流行造成920万头猪死亡;1997年,香港发生禽流感事件,不得不销毁140万只鸡,仅赔偿鸡农鸡贩的损失即达1.4亿港币。

  另外,生物入侵导致生态灾害频繁爆发,对农林业造成严重损害,危害经济发展。

近年来,松材线虫、湿地松粉蚧、松突圆蚧、美国白蛾等森林入侵害虫严重发生与危害的面积逐年增加;豚草、紫茎泽兰、飞机草、薇甘菊、空心莲子草、水葫芦、大米草等肆意蔓延,已到了难以控制的局面。

据专家估算,全国每年因生物灾害给农业带来的损失占粮食产量的10%—15%,棉花产量的15%—20%,水果蔬菜的20%—30%。

 (四)外来生物入侵产生的原因

  目前,学术界对外来种入侵发生的原因并不清楚,大致可以分两个方面来讨论。

一是从入侵者的角度分析,二是从被入侵的生态系统去考察。

生物入侵要经历传播、定居、生长繁衍几个阶段。

外来物种通过人们的活动,被有意或无意地带到以前没有生存过的地方。

一部分成功地扎下了根开始生长,而有些就因“水土不服”等原因落得个“出师未捷身先死”。

建立了根据地的物种渐渐适应了当地的环境,慢慢地开始利用其自身的优势不断扩大占领区,有效利用资源,排斥和驱逐本地物种。

  一般说来入侵性强的物种都具有一些相应的特征,例如:

繁殖能力强,植物能产生大量的种子,动物则产卵量大或产仔量大,这样不仅提高其后代存活的绝对数量,也提高了其传播的几率,在入侵的第一个阶段就占有了优势。

为了解释这些现象,科学家们提出了以下几点假说:

生态位空缺假说、生物因子失控假说、群落物种丰富度假说、以及迁入前后干扰假说。

  生态位空缺假说的意思是说,在一个稳定的生态系统中,每一个岗位上都已经有了一个物种,就像俗话说的“一个萝卜一个坑”,这样外来的“萝卜”就没有地方去了,因此入侵也就不会发生了。

如果某个地方少了一个“萝卜”,而恰好外来的萝卜正好适合这个坑,那么入侵也就发生了。

  生物因子失控假说的中心思想是,外来入侵种在新区域得以生存和繁殖,不是因为入侵种本身具有的特性所致,而是由于它们偶然到达了不具备天敌或其它生物限制的新环境,因而快速扩散造成灾害。

也就是说外来生物之所以在其原产地没有什么危害,是因为在原产地有天敌或其它的生物因素限制了它的灾难性爆发,而在被入侵地恰恰少了这些讨厌的克星,于是这些外来者不失时机地为所欲为了。

该假说是解释外来种成功入侵最直接的假说,并促使人们在入侵种原产地去寻找其天敌以进行生物控制。

  此外,在外来生物入侵中还有一个重要的现象,那就是“时滞”。

就是指入侵性外来生物从开始在新的环境里定居到种群开始快速增长和迅速扩大“占领区”之间的时间延迟期(潜伏期)。

就是入侵者在最初的时间不会大量繁殖、扩展领域,它们安安静静地在新到达的地方生长。

如巴西胡椒在十九世纪被引入美国的佛罗里达,但是直到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早期,它们并不为人所知。

现在,在佛罗里达它们已经占据了280,000英亩的面积,并且群落密集,没有别的植物能与之竞争。

  还有一种叫千里光的植物,它原先在十八世纪末仅生长在牛津植物园,但到十九世纪中叶很快蔓延到英国许多地方。

外来生物入侵过程中的时间延滞,或有或无,或短或长,从短短的几年到几十年或上百年,更有甚者可以持续几个世纪。

这样就使得外来生物入侵更加难以琢磨,说不定在我们周围默默无闻存在了很长时间的某种什么外来生物会突然爆发性生长,给人类带来许多麻烦。

  至于“时滞”产生的原因,至今还不清楚。

其可能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①由于外来种最初定植的生境并不适于其生存,需要时间扩散到适于其生长的环境;②由于道路、河流、山谷等天然屏障的阻挡,或人为的限制,使之不能扩散到其它有利于生长的地区;③因为种群太小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但种群却是一直在增长的。

这与人们对外来种的认识程度、重视程度有关;④潜在入侵者的数量和分布状况。

一个种群要想快速繁殖,需要达到一定的种群大小,在突破这个临界点以前,入侵者不会大规模的爆发;⑤产生适应新环境的新基因型的遗传变异所需的时间;⑥等待生境的变化。

有的外来种在不利的生存条件下可以维持自身的生存,但不能爆发,一旦生长条件适宜将迅速扩增,伺机爆发。

 (五)经典案例

  1.澳大利亚兔子的启示

  历史上,外来物种引入某一地区及由其引起严重后果是伴随着欧洲殖民扩张的历史而被人们所知晓的。

从公元1500年起,随着欧洲海外扩张的进程,欧洲人把猪、牛、羊、马等牲畜带到了美洲和大洋洲等地。

当这些动物逃跑变野后,它们在各种各样的居住地内很快地散布开来。

不可否认,这样的物种迁移对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过积极的作用。

但是,历史告诉我们,非本地物种的引入如果没有得到有效的引导和控制,就会严重危害到当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危害生态环境。

1859年,当澳大利亚的一个农夫为了打猎而从外国弄来几只兔子后,一场可怕的生态灾难爆发了。

兔子是出了名的快速繁殖者,在澳大利亚它没有天敌,由于数量不断翻番,它很快就开始毁坏庄稼。

到1880年,它们到达新南威尔士,开始影响南澳地区的牧羊业。

人们组织了大规模的灭兔行动,但收效甚微。

到了19世纪90年代,当兔群抵达西澳时,人们修了一条长达1000英里的栅栏,试图将其拦住。

但是,这个栅栏很快被冲破了。

1950年,澳大利亚的兔子的数量从最初的五只增加到了五亿只,这个国家绝大部分地区的庄稼或草地都遭到了极大损失,一些小岛甚至发生了水土流失。

绝望之中,人们从巴西引入了多发黏液瘤病,以对付迅速繁殖的兔子。

但是针对兔子的细菌战被证明只是使不断恶化的状况得到暂时缓解,一小部分兔子对这种病毒具有天然的免疫能力,它们在侥幸逃生后又快速繁殖起来。

整个20世纪中期,澳大利亚的灭兔行动从未停止过。

  2.植物的迁徙伴着病虫害外来的植物也会对当地的物种产生影响。

  在美国的加利福尼亚,1769年时只有三种外来植物,但过了一个世纪,外来植物就达到91种,欧洲植物占到了当地植被数量的一半。

刺梨是1839年被引入澳大利亚的,为的是提供树篱。

它很快就在昆士兰和新南威尔士疯长开了,形成了超过六英尺高的障碍。

到1925年,有6000万英亩的土地受到影响,这些地区有一半的土地除刺梨外其他什么植物都不能生长。

最后,靠着引进南美的毛虫——它们以刺梨为食,刺梨才在一定的区域内得到了控制。

  3.中国的“狼来了”

  近段时间以来,一种出现在南宁观赏鱼市场上的热带小鱼在广西成了有关部门追捕的对象。

这种外形优美,色彩艳丽的热带小鱼名叫“食人鲳”,食人鲳又称“水中狼族”,也就是我们俗称的“食人鱼”。

食人鲳原产于南美亚马逊河流域,性情暴烈,具有较强的攻击性,即使是在它的原产地南美也被认为是一种非常危险的生物。

据有关报道,每年在亚马逊河流域,每年就有1000多头水牛被食人鲳吃掉,而食人鲳攻击人类的的事件也时有发生。

对于广西而言,更为现实的威胁是,一旦这些作为观赏鱼类引进的热带小鱼进入河流湖泊,当地的其他水中生物将面临一场灭顶之灾。

广西自然环境与南美类似,食人鲳没有天敌,进入之后将形成优势物种,破坏生态平衡。

以下是记者对两位专家的专访:

  记者:

我们前面已经谈到了生物入侵可能带来的危害,那可能会有人说,我们把所有的这些外来物种挡在国门之外不就行了吗?

但事情没有这么简单,比如小麦、西红柿、土豆都是外来物种,我们怎么区分它们是好是坏呢?

说到食人鲳也许也有人会说,我们在它们形成危害之前就把它们全灭了不也行吗?

别忘了我们的食人鲳最早是作为一种观赏鱼以合法的途径进入中国的,并且到现在为止并没有一条法律严格的规定,禁止在中国境内销售和繁育它,那么这个时候我们该怎么办呢?

这就是我们今天演播室里要讨论的话题,今天我们两位嘉宾第一位是国家环保总局生物安全办公室的副处长柏成寿先生。

第二位是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解炎博士,同时她也是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生态安全课题组成员。

首先我想问一下柏处长,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这件事很难理解,因为说起食人鲳如果一旦进入自然水体,它可能造成危害的时候,为什么它仍然可以以合法的途径进入中国呢?

  柏:

这个问题我们可以这么来理解,现在咱们国家就关于外来物种这方面的法律规定,就是说管理方面的规定或者说管理制度还不是很健全,而且应该说,人们的生态意识也还是有一些欠缺,人们在引来外来物种的时候,就考虑它的经济效益,很少有人考虑它会不会破坏生态环境,对生物多样性造成影响。

或者说重经济效益,轻生态影响,这样造成很多外来物种引入中国。

  记者:

比如说像食人鲳要进入中国境内的话,我想它可能通过很多部门的监管,比如像海关、卫生防疫、像农业、水产,包括您所在的环保总局,那您觉得它进入中国境内之后,谁应该对这样的事情负责呢?

  柏:

像食人鲳这种外来物种进入中国的时候,现在根据现有的法律规定,对它的管理就是检疫,就是说,外来物种进入中国的时候,你如果通过检疫,检疫合格,就是说这个物种进来之后,不可能带来一些其它的病虫害,它就可以进入中国。

但是关于食人鲳这些外来物种会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现在还没有部门管这个事。

  记者:

那您能够做这样一个判断吗,比如说外来物种的引入这一块,是否从行政力量上,到法律上基本上处在一个非常薄弱的阶段?

  柏:

可以这么说,人们关注外来物种主要是最近两三年,因为它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造成一些影响之后,人们才关注这个问题。

  记者:

解博士,你参加了一个国际生态安全的合作,而前不久我也看了一份报告,我发现由于外来物种的入侵造成的损失,在全世界各个国家当中好象都有例子,其中有发达国家,也有发展中国家,是否可以认为说这样一个事情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一个新的课题?

  解:

对外来入侵物种充分认识,也是最近二三十年的事情,到中国来,只是几年吧。

在美国,有一个国家级的外来入侵物种控制委员会。

这个委员会主要是负责全国一些立法,一些管理,一些总体管理方面的工作,他们在立法上也希望是在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只要是控制外来物种的侵入。

中国的外来入侵物种控制的策略,主要是针对农业、林业,以及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的这些物种。

那么对这一些物种有比较严格的检疫测试,但是一旦在范围之外的这些物种,就基本上没有考虑。

  柏:

从广义的角度来说,特别是病虫害,原来在不在生态系统中的病虫害,都属于外来物种,但是我们现在国际社会非常关注外来物种上,不是因为农业上、林业上的病虫害现在爆发的很厉害,而且是因为外来物种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了一些影响。

  记者:

我想我们可能接下来就牵扯到一个问题,就是我们需要去判别,哪些物种可以引进,它也许给我们生活带来方便,哪些物种也许不能引进,它可能会造成灾害,我们怎么判断哪些是好的,哪些是坏的?

  解:

因为一个外来入侵物种它是不是最后形成入侵,形成危害,这很难预测的,但是外来入侵物种它也有它的一些特点,一般它繁殖速度比较快,扩散能力比较强,适应能力比较强。

我们现在是希望采取这种新的评估的方法,把所有的外来物种在引入的时候,建立一种新的名单制度,这种名单制度就是先做一个大概的评估,哪些物种它显然不可能有外来入侵的特点,那么这些物种被列在可以引入的名单里头。

有一些就是已经从国外,或者国内,或者从历史上已经知道这个物种就是一个外来入侵物种,它一定会引起危害的,这种物种绝对禁止引入。

另外还有更大一部分就是在这两个之间,很难判断它是不是有危害,或者没有危害。

  柏:

外来入侵物种,它也许在美国是好的,在中国是有害的;也许在中国是好的,在美国就上了黑名单的。

这样在引入的时候,要看它被引入地点,或者说及其周围的这种地方,还有引入的目的、范围,都要从更全面的方面去考虑,这个物种可不可以引入,如果我们能建立起这样一个严密的筛选制度的话,我们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控制很多外来入侵物种的引入。

   记者:

我想问一下柏处长,像解博士提出的也许一个全新的考虑应该引进什么物种这样一个系统和建议,你们现在政府部门对这样一个建议是什么态度?

  柏:

我们这么考虑的,外来物种对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它是不容易察觉的,也是不可逆的,外来物种一旦蔓延开来以后,你很难清除和控制,所以关于外来物种的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