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二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教材分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675043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二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部编二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部编二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部编二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部编二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部编二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部编二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部编二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部编二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部编二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部编二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部编二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部编二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教材分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二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教材分析.docx

《部编二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教材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二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教材分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二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教材分析.docx

部编二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概述

本单元围绕“大自然的秘密”这个主题编排了《小蝌蚪找妈妈》《我是什么》《植物妈妈有办法》3篇课文,侧重于体现大自然的一些科学知识。

学生通过阅读知晓其中的变化规律和科学道理后,会更加喜爱大自然,更想去仔细观察大自然,去探究其中的科学奥秘。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之一:

积累并运用表示动作的词语。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之二:

借助图片,了解课文的内容。

本单元“快乐读书吧”安排了“读读童话故事”,推荐阅读《没头脑和不高兴》。

重在培养学生对书的认识及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

二、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51个生字,读准4个多音字,会写30个字,会写25个词语。

联系生活,学习与野外活动有关的8个词语。

(重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小蝌蚪找妈妈》,背诵《植物妈妈有办法》。

积累并运用表示动作的词。

(重点)

3.借助图片或关键词,了解课文内容。

能提取明显的信息,再交流。

(难点)

4.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产生探索大自然中科学奥秘的兴趣。

(难点)

5.通过演一演的方式,体会3组动词的不同意思。

6.能仿照例句,用加点的词语“有时候……有时候……”“在……在……在……在……”说句子。

(难点)

7.写好左右结构的字,养好良好的写字习惯。

(重点)

8.背诵积累古诗《梅花》,阅读童话故事《企鹅寄冰》明白故事中的道理,体会阅读的兴趣。

9.能讲一种或一类有趣的动物,做到吐字要清楚。

听后可以提问或补充,有不明白的地方,要有礼貌的提问。

(难点)

10.产生阅读《没头脑和不高兴》的兴趣,能了解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11.认识书的封面,了解书名、作者等基本信息,初步养成爱护图书的好习惯。

感受课外阅读的乐趣,乐于与大家分享课外阅读成果。

三、教学方法

1.本单元在每一课的课后题与语文园地“字词句运用”中,都安排了相应的练习,引导学生感受这些动词给人带来的真实感、生动感,并通过用动词说句子,把阅读中学到的词语与日常生活情境建立联系,在运用中发展思维与语言能力。

2.3篇课文都配有多幅插图,画面色彩鲜艳,形象生动活泼,极具吸引力和感染力。

要注意引导学生借助图片理解重点词句,了解课文内容,借助图片来讲述、背诵课文。

3.低段阅读指导的核心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要组织开展跟进式阅读,可以分阶段组织分享和交流读书活动,促进和保持学生阅读的兴趣。

四、课时安排(合计12课时)

1《小蝌蚪找妈妈》----------2课时2《我是什么》  ---------------2课时

3《植物妈妈有办法》  ------2课时口语交际:

有趣的动物  -----1课时

语文园地一   --------------------4课时

快乐读书吧:

读读童话故事----------2课时

 

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概述

本单元是识字单元,以4个识字主题“场景”、“树木”、“动物”、“农事”串联起了本单元55个会认字、2个多音字、40个会写字,旨在引导学生在不同的语境中识字学词。

这些内容贴近儿童生活,大都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歌谣形式呈现,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和音韵美。

本单元课文内容都是大自然中的场景、事物。

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让学生亲近自然。

初步感受大自然的丰富美妙,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语文园地二重点安排学习“部首查字法”,是学生独立识字常使用的方法。

二、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本单元的62个生字,读准2个多音字,会写40个字,能用部件归类法识字,会写28个词语。

(重点)

2.结合图画识字学文,了解形声字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特点。

(难点)

3.了解数量词的不同用法,能在生活情境中恰当运用数量词。

(重点)

4.背诵《场景歌》《树之歌》《拍手歌》《田家四季歌》(重点)

5.初步了解不同树木的基本特点和四季农事,懂得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感受农民的辛勤劳作和丰收的喜悦,体会大自然的丰富美妙,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难点)

6.懂得阅读时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初步建立部首的概念,学会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难点)

7.朗读、背诵日积月累中的名言警句。

(重点)

8.阅读《十二月花名歌》,了解十二月花事,感受大自然的奇妙。

三、教学方法

本单元是识字单元,在教学时,对课文内容理解的要求和课文单元有所不同,应该把教学重点放在识字写字上,重在引导学生发现汉字规律,运用形声字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特点归类识字。

鼓励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要把识字、写字与朗读指导有机结合,对课文内容不必作深入的理解与分析。

四、课时安排(合计10课时)

1《场景歌》---------------2课时2《树之歌》  ----------------------2课时

3《拍手歌》  --------------2课时4《田家四季歌》  ---------------2课时

语文园地二   ---------------2课时

 

第三单元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概述

本单元以“儿童生活”为主题,编排了《曹冲称象》、《玲玲的画》、《一封信》、《妈妈睡了》4篇课文。

这些课文以儿童的视角,表现儿童的生活。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阅读课文,能说出自己的感受或想法”。

课后题形式多样,有联系生活谈体会的,有通过比较,谈自己的想法的。

本单元的另一个教学重点是“借助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本单元安排了第一次正式的写话练习,安排的是说说写写自己喜欢的玩具。

二、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本单元的66个生字,读准4个多音字,会写38个字,会写29个词语。

了解词组的结构特点。

能正确辨析与运用同音字。

(重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关键词句的意思,能用指定的词语写句子。

学习用“一边……一边……”说句子。

(重点)

4.借助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讲讲故事。

(重点)

5.能针对问题,说出自己的感受或想法。

(难点)

6.写写自己喜欢的玩具。

学习“在方格纸上写,标点符号占一格”等基本写话格式要求。

(难点)

7.学习制作积累卡,交流课内外积累的词句,初步养成积累的好习惯。

(难点)

8.背诵积累古诗《小儿垂钓》。

9.阅读《王二小》,感受王二小的机智勇敢。

三、教学方法

1.教学中要重视课后习题中有关问题的讨论,给予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2、要着重训练学生通过提取相关信息,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3、在写话联系中,引导学生注意写话的基本格式。

起始阶段的写话练习,重在培养学生把自己想说的话用文字表达出来,培养书面表达的兴趣。

对学生写话的内容不作过多要求,能写几句就写几句。

四、课时安排(合计12课时)

4《曹冲称象》---------2课时5《玲玲的画》  --------2课时

6《一封信》  -------------2课时7《妈妈睡了》----------2课时

口语交际:

做手工  -----1课时语文园地三  -----------------3课时

第四单元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概述

本单元围绕“家乡”这个主题编排了《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2首古诗和《黄山奇石》《日月潭》《葡萄沟》3篇课文,涵盖古今,跨越海峡,表现了祖国的辽阔和美丽,激发学生赞美家乡的感情和认识家乡的渴望。

“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了解词句的意思”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学习课文的语言表达,积累语言”是本单元的另一个重点。

本单元写话安排的是学习写留言条。

二、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65个生字,读准3个多音字,会写38个字,会写37个词语。

增强在生活中主动识字的意识。

(重点)

2.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词句的意思。

能够用“像”说句子。

3.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描绘的画面,初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壮丽。

(难点)

4.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背诵古诗和指定的课文段落。

5.仿写句子,提升写话能力。

积累词语,并能够运用。

(重点)

6.激发学生认识家乡、赞美家乡的情感。

7.学习写留言条。

(难点)

8.发现描写颜色的词语的构词规律,并积累相关的词语。

(重点)

9.背诵积累风景名句,初步感受山河的壮美。

10.阅读《画家乡》,感受家乡的美。

三、教学方法

1.鼓励学生大胆运用“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遇到不懂的词句先借助上下文和生活经验推测意思,再查字典验证。

这种阅读方法可以促进学生边读边思考,提高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2.本单元以写景的文章为主,语言优美,生动形象。

教科书在《黄山奇石》《葡萄沟》等课文中安排了仿写的练习,在《古诗二首》《日月潭》等课文中安排了词语的拓展积累,在多篇文章后安排背诵课文或片段的练习。

3.在本单元的写话练习中,通过例文让学生感受写留言条是来自现实生活交流的需要。

通过例文旁的提示,让学生明白留言条的基本格式。

四、课时安排(合计10课时)

8《古诗二首》----------------2课时9《黄山奇石》  ----------------2课时

10《日月潭》  ----------------2课时11《葡萄沟》  ------------------2课时

语文园地四   -------------------2课时

第五单元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概述

本单元围绕“思维方法”这个主题编排了《坐井观天》《寒号鸟》《我要的是葫芦》3篇课文。

本单元的故事,内容浅显,寓意深刻,《坐井观天》凸显看问题要全面;《寒号鸟》凸显做事不能只顾眼前,要有计划有安排;《我要的是葫芦》凸显看问题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故事短小,形象鲜明,情节有趣,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初步体会课文讲述的道理”。

“感受和体会课文语言表达的多样性,学习表达”也是本单元重要的学习内容。

二、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44个生字,读准3个多音字,会写24个字,会写21个词语。

能根据字义猜偏旁,进一步领悟汉字形旁表义的特点。

(重点)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对话;读出不同句子的语气。

(重点)

3.联系生活实际,初步体会课文讲述的道理。

(难点)

4.结合课后题,感受和体会语言表达的多样性,学习表达。

(难点)

5.和别人商量事情,要用商量的语气,并把自己的想法说清楚。

6.积累带“言、语”的四字词语,能猜测词语意思。

(难点)

7.仿照例句,把句子写具体。

(难点)

8.了解汉字“左短右长”“右短左长”的间架结构,在田字格中练习书写。

9.背诵积累古诗《江雪》。

(重点)

10.阅读《刻舟求剑》,和同学交流阅读后的感受。

三、教学方法

1.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借助课后题,联系生活实际,发表自己的观点,在交流讨论中,体会课文讲述的道理。

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生活的一些基本道理,获得初步的思考问题的一些方法。

2.《寒号鸟》一课,借助课后第二题,感受同样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我要的是葫芦》一课,通过课后第二题句子的对比朗读,体会同一个意思可以用感叹句或陈述句、反问句或陈述句来表达,不同的语气表达了不同的情感;《语文园地》“字词句运用”第二题,通过仿说练习,引导学生学习如何把句子表达得更具体。

四、课时安排(合计10课时)

12《坐井观天》----------------2课时13《寒号鸟》  ---------------------2课时

14《我要的是葫芦》  --------2课时口语交际:

商量  -----------------1课时

语文园地五   --------------------3课时

第六单元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概述

本单元围绕“伟人”这一主题编排了《大禹治水》《朱德的扁担》《难忘的泼水节》3篇人物故事。

故事语言简洁,内容紧凑,分别讲述了大禹带领百姓治理洪水,朱德身先士卒和战士们一起挑粮、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故事。

“借助词句,了解课文内容”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在前面的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围绕这个训练点,教科书已经有所铺垫。

本单元通过语文园地“我的发现”着重揭示了形声字的另一个特点“声旁表音”。

二、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55个生字,读准3个多音字。

会写24个生字,会写40个词语。

在识字中学词,认识常见的交通工具。

根据语境读准多音字,学习多音字据义定音的方法。

(重点)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借助词句,能讲述课文内容。

(重点)

3.发现“放、防、房”的读音与“方”很接近,了解形声字声旁表音的构字规律。

给句子加上恰当的标点。

(难点)

4.感受先贤、先辈心系百姓、无私奉献的精神,并由衷产生敬意。

(难点)

5.积累“洪水、防洪”等词语,学习动词与名词的搭配。

(难点)

6.观察图画,了解每幅图的意思,能按顺序讲清楚图意。

认真听,知道别人讲的是哪幅图的内容。

7.积累一组励志名句,初步感受名句蕴含的道理。

8.阅读民间故事《鲁班造锯》,感受鲁班的智慧。

三、教学方法

1.教学中,既要引领学生感受伟人心系百姓的高贵品质,初步渗透革命传统教育,也要借助关键词,了解课文内容,练习讲述故事。

2.要以读为主线,通过“初读,把课文读通、读顺;细读,借助关键词句,了解故事内容;讲述,借助关键词句,练习表达”的教学板块来学习伟人的故事。

3.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利用形声字的规律去识字,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4.本单元所涉及的内容距离学生生活较远,课前可引导学生向长辈了解,或在家长的帮助下搜集相关资料,再通过师生交流,初步“认识”人物,为学习课文、感悟人物品质奠定基础。

5.充分利用好课文插图,培养学生借助图画阅读,了解故事内容的能力。

四、课时安排(合计10课时)

15《大禹治水》--------2课时16《朱德的扁担》  ----------2课时

17《难忘的泼水节》  -------2课时口语交际:

看图讲故事-----1课时

语文园地六  ---------------3课时

第七单元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概述

本单元围绕“想象”这一主题编排了《古诗二首》、《雾在哪里》、《雪孩子》3篇课文。

本单元课文侧重于体现想象之美。

课文选材经典,语言生动,充满儿童情趣。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在《雪孩子》一课的课后题中,第一次提出了默读的要求,这意味着要进一步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

本单元安排了第三次写话练习,以猫和老鼠为话题,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续编故事。

二、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47个生字,读准1个多音字,会写24个字,会写26个词语。

联系生活学习与自然风光有关的4组词语。

(重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夜宿山寺》《敕勒歌》;学习默读,试着做到不出声。

(重点)

3.图文对照,想象画面,大致理解古诗的意思;想象说话,体会雾的顽皮淘气;在想象中续编故事,感受雪孩子的勇敢善良。

(难点)

4.通过句子的对比朗读与抄写,感受语言表达的具体生动。

5.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独体字;积累并运用描写天气的8个四字词语;学习拟人句,体会句子的有趣。

(难点)

6.观察图画,展开想象,续编故事。

(难点)

7.展示交流改正错别字的方法,复习巩固易错字。

8.积累民谣《数九歌》。

9.阅读绕口令《分不清是鸭还是霞》,感受绕口令的情趣。

三、教学方法

1.教学中要循序渐进,体现指导的层次性。

《古诗二首》可以利用文中插图,引导学生想象诗中描写的画面,感受山寺的高耸入云和草原的高远辽阔;《雾在哪里》可以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借助课后题,仿照课文句式想象说话,体会雾的顽皮淘气;《雪孩子》可以利用学习伙伴的提示,在想象中续编故事,感受美好的心灵。

2.起步阶段的默读训练,主要引导学生试着做到不出声。

四、课时安排(合计10课时)

18《古诗二首》---------------2课时19《雾在哪里》  ----------------2课时

20《雪孩子》  -----------------3课时语文园地七-----------------------4课时

第八单元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概述

本单元围绕“相处”这个主题编排了《狐假虎威》《狐狸分奶酪》《纸船和风筝》《风娃娃》4篇童话故事。

通过童话故事,让学生感受应该怎样与人相处。

这些童话故事情节生动有趣,角色个性鲜明,引导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注意与人友好相处。

“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自主识字、自主阅读”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

一年级编排连环画课文,引导学生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图画、字形特点、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等方法猜字阅读。

在此基础上,本册安排了《纸船和风筝》《风娃娃》两篇全文不注音的课文,旨在引导学生把之前学习的方法以及本学期学习的部首查字法等识字方法综合运用到课文的学习中来。

“借助提示,复述课文”是本单元教学的另一个教学重点。

本单元在《纸船和风筝》一课再次提出“学习默读”的要求。

二、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60个生字,读准2个多音字,会写32个字,会写31个词语。

(重点)

2.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自主识字、自主阅读,读懂课文。

(重点)

3.借助提示,复述课文。

继续学习默读,试着做到不出声。

(难点)

4.通过故事内容,感受应该怎样与人相处。

(重点)

5.猜读拟声词,并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词语放入句子中读一读。

(难点)

7.了解左右结构的汉字中左右宽窄大致相等的字的书写要点,养成减少修改次数的书写习惯。

(难点)

8.积累含有动物名称的四字词语。

9.阅读童话故事《称赞》,感受称赞给生活带来的美好的快乐。

三、教学方法

《风娃娃》课后题要求学生根据提示讲故事。

教学时需引导学生在了解课文主要内容“风娃娃来到哪些地方,做了什么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借助提示讲故事。

《狐假虎威》课后习题要求先给词语分类,再分角色表演故事,表现词语的意思。

表演童话故事,要以熟读为基础。

教学时,给词语分类后,还需引导学生根据两类词语感知它们是怎么做怎么说的,并借助对话中的提示语帮助学生体会角色的心理活动,在此基础上将分角色表演落实到位。

四、课时安排(合计11课时)

21《狐假虎威》---------------2课时22《狐狸分奶酪》  -------------2课时

23《纸船和风筝》  -------2课时24《风娃娃》---------------------2课时

语文园地八---------------------3课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