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中考物理物态变化小结及练习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676022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01.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理中考物理物态变化小结及练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物理中考物理物态变化小结及练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物理中考物理物态变化小结及练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物理中考物理物态变化小结及练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物理中考物理物态变化小结及练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物理中考物理物态变化小结及练习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物理中考物理物态变化小结及练习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物理中考物理物态变化小结及练习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物理中考物理物态变化小结及练习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物理中考物理物态变化小结及练习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物理中考物理物态变化小结及练习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物理中考物理物态变化小结及练习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物理中考物理物态变化小结及练习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物理中考物理物态变化小结及练习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物理中考物理物态变化小结及练习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物理中考物理物态变化小结及练习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物理中考物理物态变化小结及练习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物理中考物理物态变化小结及练习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物理中考物理物态变化小结及练习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物理中考物理物态变化小结及练习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物理中考物理物态变化小结及练习题.docx

《物理中考物理物态变化小结及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理中考物理物态变化小结及练习题.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物理中考物理物态变化小结及练习题.docx

物理中考物理物态变化小结及练习题

【物理】中考物理物态变化小结及练习题

一、初中物理物态变化

1.对考场内一些物理量进行估测,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  )

A. 课桌的高度约为80cm                                         

B. 橡皮从课桌撑到地上用时约为5s

C. 一张理化试卷的质量约为80g                              D. 考场内的气温约为50℃

【答案】A

【解析】【解答】A.教室内课桌的高度约80cm,A符合题意;

B.橡皮从课桌上掉下的时间不到1s,B不符合题意;

C.理化试卷的质量不足10g,C不符合题意;

D.考场内气温不高于40℃,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A.

【分析】根据生活中常见的高度、时间、质量和温度解答。

2.我国每年的3月12日为植树节,植树造林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如图所示是我市某公园植树的一个场景.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植树中,把土扬起来的铁锹属于省力杠杆

B. 扬起来的土最终要落向地面是因为受到重力的作用

C. 劳动中出汗的头顶经风一吹感觉凉爽,这是汗液蒸发吸热的缘故

D. 人们能闻到附近一棵早开花的桃树的花香,这是扩散现象

【答案】A

【解析】【解答】解:

A、铁锹在使用的过程中动力臂小于阻力臂,为费力杠杆,故A错误;

B、土被抛出后,受重力作用,重力使土向下运动,落向地面,故B正确;

C、出汗的头顶经风一吹感觉凉爽,这是因为风加快了汗液的蒸发,蒸发吸热,故C正确;

D、由于分子是不停地运动着的,花香中含有的分子通过运动,向四周扩散,接触到我们的嗅觉细胞,所以我们可以闻到花香,故D正确.

故选A.

【分析】

(1)结合生活经验,判断杠杆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关系,再判断它是属于哪种类型的杠杆;

(2)地球表面的物体都受到重力作用,由于重力作用,抛出的物体都要落向地面.(3)加快空气流动可加快蒸发,蒸发吸热;(4)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3.下列估测符合事实的是 ()

A. 家用电视机的电功率约为10W                            

B. 人正常骑自行车的速度为5km/h

C. 人感觉比较舒适的温度是37℃                            

D. 成年人的体积约为0.06m3。

【答案】D

【解析】【解答】A、家用电视机的电功率约为130W,10W不符合实际;

B、人正常骑自行车的速度为5m/s=18km/h,5km/h不符合实际;

C、人感觉比较舒适的温度是25℃,37℃不符合实际;

D、成年人的体积约为0.06m3,符合实际;

故选D.

【分析】根据生活经验及对生活常识的了解,逐一分析各选项并作出判断.对各种物理量的估算:

需要凭借生活经验、需要简单的计算;物理学中,对各种物理量的估算能力,是我们应该加强锻炼的重要能力之一.

4.飞船绕地球飞行时,如果在舱内进行下列实验,其中不能完成的是

A. 用天平测矿石的质量      

B. 用弹簧测力计测力      

C. 用温度计测温度      

D. 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

【答案】A

【解析】【解答】A、天平的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测质量依靠的是物体对托盘的压力,如果没有重力,此时它就不会对托盘有压力,故该实验不能完成;

B、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是: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因为测的是拉力不是重力,故该实验能够完成;

C、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和物体失重与否没有关系,故该实验能够完成;

D、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实验,和物体失重与否没有关系,所以该实验能够完成.

故选A.

5.水资源是可再生资源,在水循环中,不断地在大气和地表之间运动,如图表示水循环的一部分,图中标着X、Y和Z的地方表示水循环中的三个阶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X阶段是蒸发,Y阶段是凝结,Z阶段是降水        

B. X阶段是蒸腾,Y阶段是凝结,Z阶段是降水

C. X阶段是凝结,Y阶段是蒸发,Z阶段是凝固        

D. X阶段是降水,Y阶段是蒸腾,Z阶段是凝结

【答案】A

【解析】【解答】在太阳的照射下,水升温会发生汽化现象变成水蒸气,水蒸气在上升时遇冷会发生液化现象变成小水珠,小水珠在飘动过程形成大的水滴变成雨下落到地面;即图中x为蒸发过程,y为凝结过程,z为降水过程.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A.

【分析】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地球上的水在不停的进行着物态之间的变化.

6.即将告别母校的你,认为校园生活中的物理量最符合实际的是(   )

A. 运动会比赛中100m冠军的成绩约为8s                

B. 通过教室电脑的电流大约为1A

C. 教室门高约为300cm                                          

D. 上课时教室内的温度一般在45℃左右

【答案】B

【解析】【解答】A.百米赛跑的最短时间不少于10s,A不符合题意;

B.电脑的电功率200W,电流接近1A,B符合题意;

C.教室的门高约2m=200cm,C不符合题意;

D.夏季的最高温度不到40℃,所以一般情况下更不到45℃,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B.

【分析】根据生活中常见的时间、温度、长度等常见数据解答。

7.下列现象,属于物态变化中吸热过程的是(  )

A. 雾凇的形成                                                         

B. 夏天,放在冰箱中的水结成冰

C. 放在衣柜内的樟脑丸变小了                                

D. 从冰箱中取出的饮料外壁上会“出汗”

【答案】C

【解析】【解答】A、雾凇的形成是凝华现象,凝华放热,A不符合题意;

B、水结成冰是凝固现象,凝固是放热的,B不符合题意;

C、樟脑丸变小是升华现象,升华吸热,C符合题意;

D、从冰箱中取出的饮料外壁上会“出汗”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液化放热,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C.

【分析】结合不同的物态变化和对应的吸放热的情况进行分析.

8.下列有关物理量的估算,符合实际的是(  )

A. 人正常心跳一次的时间约2s                                

B. 挂壁式空调的额定功率约1.2kW

C. 泰州地区冬季最低气温可达-25℃                     

D. 人的拇指宽度约为10cm

【答案】B

【解析】【解答】A、人的正常心跳每分钟约70次,A不符合题意;

B、挂壁式空调的额定功率约为1.2kW,B符合题意;

C、泰州地区冬季最低气温远高于-25℃,C不符合题意;

D、人的拇指宽度约为1cm,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B.

【分析】根据日常生活的经验和对长度单、时间、温度、功率单位的认识分析解答.

9.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需要吸热的是(  )

A. 初春,早晨河面结有薄冰                                    

B. 冬天,冰冻的衣服逐渐变干

C. 深秋,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                             

D. 夏天,打开冰棍纸看到“白气”

【答案】B

【解析】【解答】A、初春,早晨河面结有薄冰,是由水凝固而成的,凝固放热,A不符合题意;

B、冬天,冰冻的衣服逐渐变干,是升华现象,升华吸热,B符合题意;

C、深秋,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是水蒸气遇冷发生的凝华现象,凝华放热,C不符合题意;

D、夏天,打开冰棍纸看到“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冰棍液化成的小水滴,液化放热,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B.

【分析】结冰是凝固,放热,霜是凝华现象,放热,白气是液化现象,放热,冰冻的衣服变干是升华现象,吸热.

10.刻度尺、温度计、弹簧秤、电压表是我们实验中常用的基本测量仪器.下面四幅图表示的是一些同学对这四种仪器的操作和使用情况.其中错误的是(  )

A. 观察被测物体的长度

                                           

B. 测量水的温度

C. 直接用此弹簧秤测力的大小

                                

D. 测蓄电池两极间的电压

 

【答案】C

【解析】【解答】解:

A、刻度尺测量长度方法和读数方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方法和读数方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弹簧测力计使用之前,指针没有在0刻线处,直接使用是错误的,符合题意;

D、电压表使用方法和量程选择、电流方向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分析】①读取测量结果时,视线要与被测物体末端所对的测量工具的刻线相垂直;

②使用电流表、电压表和弹簧测力计测量电流、电压和力时,要注意测量之前指针是否在0刻线处;

③使用电流表、电压表测量电路电流或电压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量程,并且使电流“+”进“﹣”出.

11.下列数据中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 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是1N                        

B. 教室里课桌的高度约1.5m

C. 人的正常体温约37℃                                          

D. 家用空调的电功率约1000W

【答案】B

【解析】【解答】用手托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是1N,A不符合题意;教室里课桌的高度约为中学生身高的一半,约80cm,达不到1.5m,B符合题意;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7℃,变化很小,C不符合题意;家用空调的属大功率用电器,其电功率约1000W,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B.

【分析】根据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物品的了解解答,教室中课桌的高度约0.8m,不可能是1.5m.

12.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种物质温度T随加热时间t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物质是晶体,乙物质是非晶体                         

B. 甲物质的熔点为210℃

C. 乙物质在BC段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D. 乙物质在BC段温度不变,不吸热

【答案】C

【解析】【解答】解:

A、甲从一开始就熔化,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即甲没有熔点,所以甲是非晶体.乙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有温度不变的过程,即乙有一定的熔点,所以乙是晶体;故A错误;B、分析图象可知,乙有一定的熔点,熔点为210℃,甲没有熔点,故B错误;

C、因为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在熔化过程中是固液共存状态的,故乙物质在BC段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故C正确;

D、乙物质在BC段是晶体的熔化过程,此时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故D错误.

故选C.

【分析】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就是晶体有一定的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反映在熔化图象上:

晶体的熔化图象有一水平线段,该水平线段对应的温度就是晶体的熔点;而非晶体的图象呈逐渐上升趋势,没有水平线段.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是固液共存状态的;物质吸收热量、内能增加,但温度保持不变.

13.下列四种生活现象中,其物态变化属于液化的是(  )

A. 湿衣服晾干了                                       B. 加冰块使饮料温度降低

C. 放在衣柜中的樟脑片变小了                  D. 夏天从冰箱内取出瓶装饮料后,瓶外壁常附着一层小水珠

【答案】D

【解析】【解答】A.湿衣服变干水汽化为水蒸气,A不符合题意;

B.饮料中加冰,冰会熔化为水,B不符合题意;

C.衣柜内的樟脑丸变小,是樟脑丸升华了,C不符合题意;

D.冰箱中的饮料瓶拿出来,瓶外有水珠,是水蒸气液化现象,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D.

【分析】液化现象是水蒸气变为水滴的过程。

14.下列数据最符合实际的是( )

A. 高压锅内的水温可达110℃                                 

B. 家用空调器的电流约为0.1A

C. 手机充电宝充放电功率可达180W                       

D. 人类的反应时间约为2s

【答案】A

【解析】【解答】因为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越大沸点越高,所以高压锅内的水温可达到110℃,A符合题意;0.1A的电流太小,家用空调器的电流大约是5A,B不符合题意;手机充电宝充放电功率大约在3W左右,C不符合题意;人类的反应时间小于0.5s,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A。

【分析】水的沸点和气压有关,气压越大,水的沸点越高.

15.如图为一种温度自动报警器的原理图,在水银温度计的顶端封入一段金属丝,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温度升高至74℃时,L1亮灯报警                         B. 温度升高至74℃时,L2亮灯报警

C. 温度升高至78℃时,L1亮灯报警                         D. 温度升高至78℃时,L2亮灯报警

【答案】D

【解析】【解答】解:

由题干中图可知:

金属丝下端所指的示数为:

70℃+2×4℃=78℃;当温度升高到78℃,水银温度计顶端封入的一段金属丝就和水银相接,接通电路,电磁铁有了磁性,把衔铁吸引下来,L2亮,报警.

故选D.

【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

①题干中该温度计的最小刻度值为2℃,直接根据液柱(或所指示)的位置即可读出该点处的温度值,读数时要从绝对值小的示数向绝对值大的示数读起;

②电磁继电器由两部分构成:

①低压控制电路,②工作电路;其实质是一个自动控制开关.

16.如图所示的实例中,为了减慢蒸发的是(  )

A. 用电吹风将头发吹干

B. 将湿衣物放在烈日下晒

C. 将谷物推开来晒

D. 用保鲜膜盖住水果

【答案】D

【解析】【解答】A.电吹风吹头发加快了空气流动,A不符合题意;

B.湿衣服在太阳下,温度升高,可以加快蒸发,B不符合题意;

C.推开的谷物表面积大,可以加快蒸发,C不符合题意;

D.保鲜膜盖住物体时,减慢了水分的蒸发,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D.

【分析】加快蒸发的方法有:

升高温度、增大面积、增大空气流动。

17.下列关于温度、内能、热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温度越高,它的热量就越多                     

B. 要使物体的内能增加,不一定要吸收热量

C. 物体内能增加,它的温度就一定升高              

D. 物体的比热容越大,温度升高时它吸收的热量越多

【答案】B

【解析】【解答】A.热量不是状态量,不能说含有或者具有热量,A不符合题意;

B.物体内能增加的方式有两个:

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吸收热量.因此说只告诉物体的内能增加,不能确定就一定是物体吸收了热量,B符合题意;;

C物体吸收热量,物体的内能一定增加.若吸收热量的物体正好是处于熔化状态的晶体或正在沸腾的液体,则其吸收了热量,内能增大,但其温度不变,因此物体内能增加,不能确定温度是否一定升高,C不符合题意;

D.物体吸热多少与物体质量和升高的温度有关,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B.

【分析】此题考查了温度、内能、热量的区别,物体内能增加的方式有两个:

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吸收热量.

18.生活中热现象随处可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暮春时节,风摇花落四处飘洒,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结果

B. 冬天,室内窗玻璃上出现的冰花是凝华现象

C. 夏日中午在海边光脚行走觉得沙子发烫而海水很凉,是因为沙子的比热容大

D. 固体在熔化成液体的过程中,温度不变时内能也不变

【答案】B

【解析】【解答】解:

A、风摇花落四处飘洒,这是物体的机械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A不符合题意;

B、冬天,室内窗玻璃上出现的冰花是室内的水蒸气直接凝华而成的,B符合题意;

C、沙子发烫而水不热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吸收相同的热量,沙子升高的温度要高;C不符合题意;

D、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吸热,温度不变,内能变大,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B

【分析】机械运动是宏观物体的运动,分子热运动,即扩散现象是肉眼看不见的,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的.

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做升华,升华吸热;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做凝华,凝华放热.

关于水的比热容较大的应用:

水可做散热剂、冷却剂,用来解释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之间的气候差别,城市热岛效应的原因等等.

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吸热,温度不变,内能变大.

19.图所示的四个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  )

A. 

春天冰雪消融

B. 

冰冻的衣服晾干

C. 

冬天窗玻璃上有水滴

D. 

用干手器将手烘干

【答案】C

【解析】【解答】解:

A、春天冰雪消融是冰吸收热量变成液态,属于熔化;不符合题意;

B、冰冻的衣服会干是冰吸热直接变成气态,属于升华现象。

不符合题意;

C、冬天玻璃上有水珠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是液化现象,符合题意;

D、热风干手器打开,有热风吹到手上,使手上水的温度升高,水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增大,从而加快了水的蒸发,使手很快变干,属于汽化现象,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

C

【分析】关于物态变化的题目,关键要分析出物质原来的状态和现在的状态,然后利用物物态变化的定义确定答案:

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熔化吸热;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叫做凝固,凝固放热;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汽化吸热;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做液化,液化放热;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做升华,升华吸热;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做凝华,凝华放热.

20.初春的清晨常常有雾,雾的形成是(  )

A. 凝固                                     B. 升华                                     C. 液化                                     D. 熔化

【答案】C

【解析】【解答】解:

雾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态小水滴悬浮在空气中的现象。

故答案为:

C。

【分析】关于物态变化的题目,关键要分析出物质原来的状态和现在的状态,然后利用物物态变化的定义确定答案.

21.如图是选自物理课本的四幅图片,下列过程中要吸收热量的是(  )

A. 

霜的形成                                   

B. 

冰凌的形成

C. 

冰冻的衣服晾干                        D. 

露珠的形成

【答案】C

【解析】【解答】A.霜是水蒸气形成的固体颗粒,是凝华现象,凝华放热,A不符合题意;

B.冰凌的形成的水变成固体的冰,是凝固过程,凝固放热,B不符合题意;、

C.冰冻的衣服变干,是升华现象,升华吸热,C符合题意;

D.露珠是水蒸气变为小水滴,是液化现象,液化放热,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C.

【分析】在物态变化中,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22.如图所示的四种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液化的是(  )

A. 蜡烛燃烧流下烛泪

B. 用干手器将手烘干

C. 隆冬时节河面结冰

D. 刚出笼包子冒白汽

【答案】D

【解析】【解答】A.蜡烛流下烛泪,是蜡烛熔化了,A不符合题意;

B.手上的水变干是水汽化了,B不符合题意;

C.冬天河水结冰,是凝固现象,C不符合题意;

D.热的包子冒白气,是水蒸气液化现象,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D.

【分析】液化现象是气体变为液体的过程。

23.冬天,户外的人口鼻周围冒“白气”,这种“白气”是(  )

A. 小冰晶                               

B. 水蒸气                               

C. 小水滴                               

D. 无法确定

【答案】C

【解析】【解答】解:

北方的冬天,室外的气温很低,户外的人们呼出的水蒸气温度较高,遇到外面的冷空气会放出热量液化成小水滴,就形成了我们看到的“白气”。

故答案为:

C。

【分析】我们看到的白气是液态水,水蒸气是无色、透明的,看不到。

24.下列有关热现象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白雾”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B. 0℃的冰放入0℃的水中,冰一定熔化

C. 化雪更比下雪冷,是因为雪融化时要吸热

D. 灯泡用久了,灯丝会变细,是因为灯丝发生了升华现象

【答案】B

【解析】【解答】解:

A、“白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变成小水珠悬浮在空气中形成的,A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冰融化时需要吸收热量,0℃的冰放入0℃的水中,由于水与冰不存在温度差,冰不能吸收热量,冰不能融化,B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C、雪熔化时,要吸收热量,使环境温度降低,所以化雪比下雪冷,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灯丝发光时温度升高,灯丝由固态变为气态发生升华,灯丝变细,D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B。

【分析】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熔化吸热;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叫做凝固,凝固放热;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汽化吸热;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叫做液化,液化放热;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做升华,升华吸热;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做凝华,凝华放热.

25.以下对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 北方冬季外面冰冻的衣物也能晾干,属于凝固现象

B. 浴室的镜子变模糊,属于液化现象

C. 人游泳后从水中出来感觉冷,属于升华现象

D. 烧坏的日光灯管两端变黑,属于汽化现象

【答案】B

【解析】【解答】A.冰冻的衣服变干,是升华现象,A不符合题意;

B.浴室的镜子变模糊,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B符合题意;

C.人从水中出来感到冷,是汽化现象,C不符合题意;

D.日光灯变黑,是凝华现象,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B.

【分析】水蒸气变为水是是液化现象,固体变为气体是升华,气体变为固体是凝华。

26.下列估计值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

A. 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5km/h

B. 两个鸡蛋的重力大约为10N

C. 泰州市冬季最低气温可达-25℃

D. 家里电视机正常工作电流约为5mA

【答案】A

【解析】【解答】A.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5km/h,A符合题意;

B.两个鸡蛋的重力约1N,B不符合题意;

C.泰州冬季的最低温度不能低到-25℃,C不符合题意;

D.家用电视机的电流约0.5A,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A.

【分析】根据常见的物体的重力、温度、速度和电流大小等解答。

27.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放出热量的是(  )

A. 冬天哈出的“白气”      

B. 正在消融的冰凌      

C. 夏天湿衣服晒干      

D. 放入衣箱中的樟脑球变小

【答案】A

【解析】【解答】A.冬天哈出的“白气”是液化现象,液化放热,A符合题意;

B.正在消融的冰凌是熔化现象,熔化吸热,B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