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考地理刷题首选卷含新题有解析专题8内力作用与地貌.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676693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38.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高考地理刷题首选卷含新题有解析专题8内力作用与地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版高考地理刷题首选卷含新题有解析专题8内力作用与地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版高考地理刷题首选卷含新题有解析专题8内力作用与地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版高考地理刷题首选卷含新题有解析专题8内力作用与地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版高考地理刷题首选卷含新题有解析专题8内力作用与地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版高考地理刷题首选卷含新题有解析专题8内力作用与地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版高考地理刷题首选卷含新题有解析专题8内力作用与地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版高考地理刷题首选卷含新题有解析专题8内力作用与地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版高考地理刷题首选卷含新题有解析专题8内力作用与地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版高考地理刷题首选卷含新题有解析专题8内力作用与地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版高考地理刷题首选卷含新题有解析专题8内力作用与地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版高考地理刷题首选卷含新题有解析专题8内力作用与地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版高考地理刷题首选卷含新题有解析专题8内力作用与地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版高考地理刷题首选卷含新题有解析专题8内力作用与地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版高考地理刷题首选卷含新题有解析专题8内力作用与地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版高考地理刷题首选卷含新题有解析专题8内力作用与地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版高考地理刷题首选卷含新题有解析专题8内力作用与地貌.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高考地理刷题首选卷含新题有解析专题8内力作用与地貌.docx

《版高考地理刷题首选卷含新题有解析专题8内力作用与地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高考地理刷题首选卷含新题有解析专题8内力作用与地貌.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版高考地理刷题首选卷含新题有解析专题8内力作用与地貌.docx

版高考地理刷题首选卷含新题有解析专题8内力作用与地貌

专题8 内力作用与地貌、岩石圈物质循环

(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夯基础—确保大本营]

(2018·山西统一模拟)大约5000多万年前英国北爱尔兰东部火山活动非常活跃,在沿海地区形成一条由3.7万多根六边形、五边形石柱组成的向大海延伸约6000米长的“巨人之路”。

右图示意“巨人之路”景观。

据此完成1~3题。

1.[考向 岩石的形成]“巨人之路”的一根根石柱形成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地壳运动引起的岩石断裂下陷

B.长年海浪的侵蚀拍打作用

C.熔融的岩浆迅速冷却收缩凝固

D.强大海风的吹蚀风化作用

答案 C

解析 据材料信息“大约5000多万年前英国北爱尔兰东部火山活动非常活跃”可知,组成“巨人之路”的石柱是火山喷出的岩浆遇到冰冷的海水迅速冷却收缩凝固形成,故C项正确。

2.[考向 岩石的判断]构成“巨人之路”的岩石属于(  )

A.变质岩B.侵入岩C.沉积岩D.喷出岩

答案 D

解析 由上题分析可知,“巨人之路”石柱是由岩浆喷出冷凝形成的,属于喷出岩,故D项正确。

3.[考向 岩石的特征]构成“巨人之路”的这类岩石往往(  )

A.具有层理构造B.具有气孔构造

C.常常含有化石D.岩石坚硬致密

答案 B

解析 层理构造、含有化石是沉积岩的特征;岩浆喷出地表后,岩浆中的气体迅速挥发,岩浆迅速冷却凝固,形成气孔构造;大多数喷出岩不具有坚硬致密的特性。

(2018·名校调研)下图示意某地垂直于构造线(区域性构造在地面上的延伸线,如大的断层线等)方向所作的地质剖面,图中数字为地层编号(⑤为花岗岩)。

读图完成4~6题。

4.[考向 地质构造及成因]图中a、b、c三处(  )

A.a、c两处地质构造线都呈东南—西北走向

B.a处背斜岩层受到水平挤压成山

C.b处附近多泉水出露,不宜建设大坝

D.c处向斜上覆岩层受外力侵蚀成谷

答案 C

解析 b处位于断层附近,地下水沿断层溢出形成泉;断层附近岩层不稳,裂隙较多,不宜筑坝,C项正确。

a处地层年代中间新两翼老,为向斜构造;c处地层年代中间老两翼新,为背斜构造,a、c两处地质构造线垂直于图示剖面方向,应呈东北—西南走向,A项错误。

a处是向斜槽部,不易被侵蚀,形成山岭,B项错误。

c处为背斜顶部,因受张力岩石破碎,易被侵蚀成谷,D项错误。

5.[考向 岩石及成因]⑥可能是(  )

A.岩浆岩B.变质岩C.沉积岩D.岩浆

答案 B

解析 ⑥位于侵入岩和沉积岩接触带,是沉积岩在岩浆侵入过程中受高温高压变质而成的。

6.[考向 地质作用过程]图中地质构造的形成过程中,最早发生的地质作用是(  )

A.岩浆侵入B.断层作用

C.沉积作用D.褶皱隆起

答案 C

解析 图示地区的地质作用过程是沉积作用→水平挤压→褶皱隆起→外力侵蚀→岩浆侵入→变质作用→断层发生→外力侵蚀。

(2018·山东潍坊模拟)读某岛屿示意图,完成7~9题。

7.[考向 板块运动]该岛位于(  )

A.非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的生长边界

B.美洲板块和亚欧板块的生长边界

C.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

D.美洲板块和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

答案 B

解析 读图结合经纬度及岛屿轮廓判断,该岛屿为冰岛,位于美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生长边界上,故B项正确。

8.[考向 板块运动]与该岛所处的板块位置密切相关的地理现象是(  )

A.终年冷高压控制B.冰雪广布

C.渔业资源丰富D.温泉众多

答案 D

解析 由于冰岛地处美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生长边界上,所以地热资源丰富,温泉多,故D项正确。

9.[考向 岩石]组成冰岛的岩石主要是(  )

A.玄武岩B.花岗岩C.石灰岩D.大理岩

答案 A

解析 冰岛是火山岛,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形成的岩石主要是玄武岩。

[强素养—争夺分水岭]

下图一为某学校学生在长白山进行地质实践活动时拍摄的照片,此处岩石状似龙形,被命名为“石龙岩”。

下图二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

读图,回答10~11题。

10.[考向 岩石类型]“石龙岩”是岩浆在地表冷却凝固形成的,其岩石类型对应图二中的(  )

A.aB.bC.cD.d

答案 D

解析 由图二中外力作用可知a是沉积岩,b和d均有箭头指向a,因此二者不可能是岩浆,则c为岩浆,d为岩浆岩,b为变质岩;“石龙岩”是岩浆在地表冷却凝固形成的,应对应d。

故D项正确。

11.[考向 外力作用]图二中的外力作用指的是(  )

A.沉积、搬运、侵蚀、风化、升降运动

B.风化、侵蚀、搬运、沉积、高温高压

C.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D.沉积、搬运、侵蚀、风化、冷却凝固

答案 C

解析 根据上题分析可知a为沉积岩,b为变质岩,岩石经过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等外力作用,形成沉积岩。

故C项正确。

(2018·广东二模)甘肃省西部红柳峡位于酒西盆地西段,地表为砂岩夹泥岩层,岩层中间有粗玄岩(即颗粒较粗的玄武岩)、角岩、玄武岩等。

地貌上凸显出一个椭圆形筒状高地M,周边发育有环状和放射状节理(下图)。

据此完成12~13题。

12.[考向 火山地貌]M椭圆形筒状高地属于(  )

A.风力堆积地貌B.流水侵蚀地貌

C.流水堆积地貌D.火山地貌

答案 D

解析 据材料可知,M地岩层中含有玄武岩,且地貌上凸显出一个椭圆形筒状高地,所以M地地貌应为火山喷发形成的火山地貌,故D项正确。

13.[考向 火山地貌]该筒状高地放射状节理发育最明显的方向是(  )

A.西南B.东南C.东北D.西北

答案 A

解析 读图可知,该筒状高地放射状节理发育最明显的方向是西南方向,该方向放射状节理数量多且长,故A项正确。

(2018·海南高考)下图为某区域的地质剖面图。

该区域由地表平坦的X区和地表略有起伏的Y区组成。

X区的玄武岩岩层较厚,Y区的玄武岩岩层较薄。

据此完成14~15题。

14.[考向 地质构造与地貌]导致该区域分异为X区和Y区的主要原因是(  )

A.流水侵蚀B.岩层褶皱

C.风沙侵蚀D.岩层断裂

答案 D

解析 读图可知,X区和Y区之间岩层断裂错动,故D项正确。

15.[考向 地质构造与地貌]X区和Y区的玄武岩厚度存在差异是因为(  )

A.喷发物质差异B.冷凝环境差异

C.外力侵蚀差异D.地壳运动差异

答案 C

解析 读图可知,Y区海拔高,故Y区受外力侵蚀影响大;X区海拔低,故X区受外力侵蚀影响小,最终导致X区和Y区玄武岩厚度存在差异,故C项正确。

(2018·浙江模拟)煤层气是指储存在煤层中以甲烷为主的非常规天然气,是近年来在国际上迅速崛起的洁净、优质能源和化工原料。

下图是山西省东南部沁水盆地南部3号煤层中煤层气含量与水文、地质的关系示意图。

据此完成16~17题。

16.[考向 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沁水盆地富气区的地质构造是(  )

A.背斜B.向斜C.地堑D.地垒

答案 B

解析 根据水流方向和“滞流水区”等信息可知,富气区有利于水体汇集,应为向斜构造,故B项正确。

17.[考向 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有利于沁水盆地煤层气开发的条件是(  )

A.煤层的埋藏深度浅,裂隙不发育

B.变质岩分布面积广,厚度大

C.地下水活动较弱,地下水封闭好

D.煤层气覆盖范围小,且距离市场远

答案 C

解析 煤层气储存在煤层中,因此煤层有裂隙发育才有利于煤层气的储存,A项错误;变质岩分布面积、厚度与煤层气开发条件无关,煤层气主要分布在沉积岩中,B项错误;地下水活动频繁的地区,水的交替作用强,易将煤层气带走,因此地下水活动较弱的地区形成封闭环境,有利于煤层气的储存,C项正确;煤层气覆盖范围小且距离市场远,不利于开发,D项错误。

(2018·长沙一模)据英国BBC报道,国际上有不少科学家声称,在新西兰周围发现了一块名为“西兰洲”的新大陆,可能将成为世界第八大洲。

科研人员说,这个位于太平洋西南部的大洲94%的面积浸没在浅海大陆架,地表起伏大,只有几个地区露出海面,包括大家熟知的新西兰。

据此完成18~19题。

18.[考向 板块分布]新西兰位于(  )

①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②太平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交界处 ③生长边界 ④消亡边界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答案 B

解析 新西兰位于印度洋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两大板块碰撞挤压,属于消亡边界。

19.[考向 板块运动与地表形态]地球岩石圈是由不同板块组成的,板块可分为大陆板块和大洋板块。

下列地区所在板块与“西兰洲”属于同一类型的是(  )

①日本海 ②苏门答腊岛 ③冰岛 ④夏威夷群岛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答案 A

解析 根据题目信息,西兰洲是位于太平洋西南部的大洲,94%面积浸没在海水中,地表起伏大,只有几个地区露出海面,包括大家熟知的新西兰。

说明西兰洲属于陆地板块,大部分处于海平面以下。

日本海、苏门答腊岛都属于亚欧板块的一部分。

(2018·广东佛山二模)干热岩是温度大于200℃、埋深3~10千米的高温岩体,这种岩体的绝大部分为侵入岩。

可燃冰是天然气水合物。

当海洋板块下沉到地球内部时,海底天然气便在板块交界带边缘上涌,在接触冰冷海水和深海压力下形成水合物。

右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

据此完成20~22题。

20.[考向 岩石圈物质循环]图中导致干热岩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和岩石类型是(  )

A.①、乙B.②、丙

C.③、沉积岩D.④、甲

答案 A

解析 干热岩绝大部分为侵入岩,属于岩浆岩。

根据图中箭头方向,丙与沉积岩可相互转化,丙是变质岩。

岩浆只能形成岩浆岩,甲是岩浆,经①作用,冷却凝固作用,形成乙(岩浆岩)。

导致干热岩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和岩石类型是①、乙。

21.[考向 板块分布与地热资源]青藏高原南部是我国干热岩资源最丰富的地区,这是因为这里(  )

A.地处高海拔的高原B.地壳的厚度较薄

C.靠近板块交界地带D.玄武岩地层广布

答案 C

解析 青藏高原南部是我国干热岩资源最丰富的地区,这是因为这里靠近板块交界地带,岩浆活动频繁,C正确。

22.[考向 地热分布与岩石]可燃冰多形成于(  )

A.海岭附近的深海盆B.海沟附近的沉积岩

C.三角洲附近的浅海D.高纬的较寒冷海域

答案 B

解析 可燃冰多形成于海洋板块下沉到地球内部的板块交界地带,是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下面,位于板块消亡边界,应是海沟附近的沉积岩,B项正确,A项错误。

三角洲附近的浅海、高纬的较寒冷海域与板块构造无关,C、D两项错误。

(2018·皖南八校二联)土耳其的卡帕多基亚拥有世界上梦幻般的地质景观“蘑菇石”(见下图)。

“蘑菇石”顶部岩石呈灰黑色,含有气孔;底部的岩石呈灰白色,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

据此完成23~24题。

23.[考向 岩石类型]“蘑菇石”底部岩石按成因划分,属于(  )

A.喷出岩B.侵入岩C.沉积岩D.变质岩

答案 C

解析 底部岩石有层理构造,应为沉积岩。

24.[考向 地质作用]该景观的形成过程为(  )

A.沉积—火山喷发—风化、侵蚀

B.火山喷发—地壳抬升—沉积

C.沉积—地壳抬升—火山喷发

D.地壳抬升—火山喷发—风化、侵蚀

答案 A

解析 “蘑菇石”顶部岩石呈灰黑色,且有气孔构造,应为喷出岩,岩浆喷发应发生在沉积岩层形成之后;再经历风化、侵蚀等外力作用形成现在的景观。

[提智能—勇攀最高峰]

(2018·江苏高考)下图为某区域地质简图。

该区沉积地层有Q、P、C、D、S2、S1,其年代依次变老。

读图,回答25~26题。

25.[考向 地质构造]从甲地到乙地的地形地质剖面示意图是(  )

答案 A

解析 读图,根据图中各点海拔和等高线分布可知,甲、乙之间为小山峰,故排除C、D两项。

根据地层界线可知,甲、乙之间的地层变化为C—P—C;据材料可知,新老变化为老—新—老,即岩层中间新、两侧老,为向斜构造,岩层向下弯曲,故A项正确,B项错误。

26.[考向 地质构造]为揭示深部地质状况,在丙处垂直钻探取芯,可能发现的地层是(  )

A.志留系B.石炭系

C.二叠系D.第四系

答案 A

解析 由地表向下,岩层不断变老。

读图,根据地层分界线可知,丙处地层为D;根据新老关系可知,在丙处垂直钻探取芯可以发现D地层、S2地层、S1地层,即泥盆系、志留系上段、志留系下段三个地层,故A项正确。

(2018·天津高考)读图文材料,回答27~28题。

27.[考向 岩石对地形的影响]依据图中信息判断,造成甲、乙、丙三地地貌类型不同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年降水量的差异B.地质构造部位不同

C.植被覆盖率不同D.地表岩石种类不同

答案 D

解析 读图可知,甲、乙、丙三地位于同一河谷地区,年降水量和地质构造相同,植被覆盖率基本不影响地貌,故排除A、B、C三项。

读图可知,甲地岩石为砂岩,乙地岩石为页岩,丙地岩石为石灰岩。

页岩和砂岩岩性相对坚硬,不易被侵蚀;石灰岩经流水溶蚀作用,形成喀斯特地貌,故D项正确。

古河床沉积物是某地地质历史时期河流位置的标志。

在乙地不同高度上分布着两个地质历史时期的古河床沉积物。

28.[考向 地壳运动与地形]这反映了自古河床形成以来,该地区地壳经历过(  )

A.间歇性抬升B.持续性抬升

C.间歇性沉降D.持续性沉降

答案 A

解析 读图可知,乙地不同高度上分布着两个古河床沉积物,这说明乙地为河流阶地中的堆积阶地,沉积物高度不同、形成时期不同,两处堆积物是不连续性的,说明地壳运动是间歇性的,故排除B、D两项;由于地壳间歇性抬升,河床裸露接受沉积,从而形成两处沉积物,故A项正确,C项错误。

(2018·湖南衡阳二模)下图为某一出露地表的岩石,A~F为沉积岩,G为花岗岩,f为断层。

B岩层中有三叶虫(5.6亿~2.4亿年)化石,E岩层中有恐龙(2.3亿年~6500万年)化石,F层中有火山灰层T。

T层中矿物的形成距今约300万年。

据此完成29~30题。

29.[考向 地质构造]岩层的走向为岩层面与水平面交线的延伸方向,断层的走向为断层面与水平面交线的延伸方向。

则图中岩层A~E和断层f的走向分别为(  )

A.都为东北—西南走向

B.都为西北—东南走向

C.西北—东南走向 东北—西南走向

D.东北—西南走向 西北—东南走向

答案 C

解析 由材料信息可知,A~F为沉积岩,G为花岗岩,f为断层,岩层的走向为岩层面与水平面交线的延伸方向,断层的走向为断层面与水平面交线的延伸方向。

据图中指向标可判断岩层A~E和断层f的走向分别为西北—东南走向和东北—西南走向。

30.[考向 地质构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花岗岩G侵入在火山喷发T之后

B.断层f发生在花岗岩G侵入之前

C.a处岩石年龄最老,b处岩石年龄最新

D.花岗岩G的地质年龄可能为1400万年

答案 D

解析 花岗岩是侵入岩,所以先是岩浆侵入,然后地壳抬升,露出地表,被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最后形成该地貌,花岗岩G侵入在火山喷发T之前,断层f发生在花岗岩G侵入之后,花岗岩G的地质年龄在E岩层之后和F层之前,可能为1400万年,故D项正确。

(共3题,共40分)

[夯基础—确保大本营]

3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2分)

我国东北地区火山地貌众多,著名的有阿尔山火山群、五大连池、长白山天池等。

阿尔山火山群也称哈拉哈火山群,火山通道都是直立的,火山锥形态完美,火山口形成的天池(火山湖)一般都接近圆形。

1719~1721年,火山喷发后,形成五个相互连接的湖泊,因而得名五大连池。

镜泊湖为牡丹江干流上的火山熔岩堰塞湖,中国最大、世界第二大高山堰塞湖。

长白山天池,位于火山顶,周围高峰环绕。

(1)说明哈拉哈火山群天池一般都接近圆形的原因。

(4分)

(2)根据哈拉哈火山群的火山锥形态完美,分析该火山群形成时间短的理由。

(4分)

(3)分析五大连池的成因。

(2分)

(4)指出长白山天池的成因。

(2分)

答案 

(1)哈拉哈火山群火山通道都是直立的,使火山喷发物均匀分布于四周,形成近圆形的火山口,火山口积水后,形成的天池(火山湖)也多呈近圆形。

(2)一般火山锥形成后,会受风化、侵蚀和搬运作用;火山锥形态会随着时间推移逐渐改变,高度逐渐降低,最后成为平地;新形成的火山锥受外力作用的时间短,因此才能保持形态完美。

(3)强烈的火山喷发,形成大量熔岩,熔岩阻塞河道,形成五大连池。

(4)火山喷发形成火山口,火山口积水成湖。

解析 第

(1)题,要先分析火山口呈近圆形的原因,主要从火山通道直立和火山喷发物均匀分布四周两个方面说明;再说明火山口积水后形成接近圆形的天池(火山湖)。

(2)题,根据火山锥形态完美可推测,火山锥形成后受外力作用时间短,说明哈拉哈火山群形成时间短。

第(3)题,五大连池的形成是火山熔岩阻塞河道形成的。

第(4)题,长白山天池属于火山口湖,是火山口积水形成的。

[强素养—争夺分水岭]

32.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0分)

(1)图中地貌是________地貌,在我国往往形成于________地区。

(2分)

(2)图中A处的岩石为三大类岩石中的________岩,简述判断理由。

(3分)

(3)如果用C、D分别表示花岗岩和玄武岩,请将字母填入图中的适当位置。

花岗岩和玄武岩的形成有何不同?

(6分)

(4)A、B接触地带可能形成________岩,并说明理由。

(3分)

(5)A、C、D岩石中可能找到化石的是________,简述其理由。

(4分)

(6)地层A、B的形成次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答案 

(1)沙丘 西北

(2)沉积 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

(3)标注略(C标注在B的两侧突出部分,D标注在岩浆喷出地表的部分)。

玄武岩属于岩浆岩中的喷出岩,是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形成的;花岗岩属于岩浆岩中的侵入岩,是岩浆侵入岩石圈上部冷却凝固形成的。

(4)变质 受高温高压作用,形成变质岩。

(5)A A是沉积岩,C、D均是岩浆岩,只有在沉积岩中才可能存在化石。

(6)A形成年代早,B形成年代晚

解析 图示地貌为沙丘,是由风力堆积作用形成的,在我国主要分布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

由图可知,A为沉积岩,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

花岗岩为侵入岩,应标注在B的两侧突出部分,玄武岩为喷出岩,应标注在岩浆喷出地表的部分。

A与B接触地带,岩石因受高温高压而变质形成变质岩。

沉积岩中可能找到化石,C、D为岩浆岩,没有化石。

B处岩浆岩侵入原有岩层,所以A形成年代早,B形成年代晚。

[提智能—勇攀最高峰]

33.(2018·郑州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8分)

材料一'雅砻江锦屏二级水电站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盐源、冕宁三县交界处的雅砻江干流锦屏大河湾上,锦屏大河湾地区位于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的斜坡地带。

水电站利用雅砻江锦屏大河湾的310米天然落差,裁弯取直开挖隧洞引水发电。

材料二'下面为引水隧洞沿线剖面示意图(东雅砻江与西雅砻江之间即为锦屏山)。

(1)东雅砻江河谷属于什么地质构造?

简述该河谷的成因。

(4分)

(2)锦屏山地质条件异常特殊且十分复杂,一直是工程勘测设计中极为关注的主要地质问题之一。

试分析锦屏山岩溶地貌广泛存在的原因。

(4分)

答案 

(1)背斜。

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石破碎,受外力作用侵蚀形成河谷。

(2)区内可溶性岩层分布广泛;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比较丰富;断层构造广泛发育,地表水易于下渗,和可溶性岩层发生溶解反应。

解析 第

(1)题,读图可知东雅砻江河床下部岩层为背斜构造。

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易被侵蚀。

(2)题,读图可知图示区域断层发育,岩石破碎。

该区域降水多,石灰岩广泛发育,流水溶蚀强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