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方城一高学年高一月考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677837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8.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方城一高学年高一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河南省方城一高学年高一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河南省方城一高学年高一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河南省方城一高学年高一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河南省方城一高学年高一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河南省方城一高学年高一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河南省方城一高学年高一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河南省方城一高学年高一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河南省方城一高学年高一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河南省方城一高学年高一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河南省方城一高学年高一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河南省方城一高学年高一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河南省方城一高学年高一月考语文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方城一高学年高一月考语文试题.docx

《河南省方城一高学年高一月考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方城一高学年高一月考语文试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南省方城一高学年高一月考语文试题.docx

河南省方城一高学年高一月考语文试题

河南省方城一高2013-2014学年高一12月月考语文试题

说明:

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共150分;请考生将第Ⅰ卷试题答案涂在机读卡位置,第Ⅱ卷试题答案写在答题卷相应位置,否则无效。

第Ⅰ卷【45分】

一、基础知识题[27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舸舰(kě)颓圮(pǐ)刀俎(zǔ)长歌当哭(dāng)

B.遒劲(qiú)将进酒(jiāng)浸渍(zì)创伤(chuàng)

C.火钵(bō)樊哙(kuài)溘死(kè)踯躅(zhízhú)

D.婆娑(suō)菲薄(fēi)馈遗(wèi)仆倒(pū)

2、下列句子中的文字与原文完全一致的一项是:

()

A.满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竟自由。

B.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C.纵使时光流逝,洗成绯红,也会在微漠的悲哀中永存微笑的和蔼的旧影。

D.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

3、下列括号里的成语与句中加点的熟语不能替换的一项是:

()

A.学外语要细水长流,如果像这样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那肯定是学不好的。

(一曝十寒)

B.我不喜欢这样做,也做不好,你凭什么牛不喝水强按头?

(强人所难)

C.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巴以问题闹成这样,主要的责任方是以色列,但巴勒斯坦就没有责任了吗?

(孤掌难鸣)

D.台独分裂势力不顾全中国人民和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对,在台湾搞所谓的“公投”,其结果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自取其咎)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是:

()

A.坐上画舫游清江,如行画卷之中,江水清澈,绿树蓊郁,自然与人,相遇相依,随风生长,好一派如诗如画的风光。

B.游览三峡大瀑布时,我们从倾泻而下的水帘中狂奔而过,尖叫声,嬉笑声响成一片,真是充满刺激的难忘体验。

C.当今已经很少有人会像以前那样闲情逸致,拿出一本小说,从头到尾阅读一遍,欣赏其委婉动人的故事。

D.现代文明不仅带来了理性化、工业化、市场化、都市化、民主化和法制化这些美好的社会制度,而且却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

5、在文中横线出填入下列语句,衔接恰当的一项时是:

()

如果有黑洞撞向地球,那么__________。

当然,你听到的不是声波,而是引力波,因为_______。

当黑洞靠近时,引力波会“挤压”内耳骨,产生类似照相机闪光灯充电时发出的咝咝声。

尽管天文学家认为,_________,但正常情况下,__________。

①引力波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我们

②你会听到它悄然逼近的声音

③引力波是听不到

④声波在真空中无法传播

A.②③①④B.②④①③C.③②①④D.③①④②

6、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苟余情其信芳    /    自可断来信

B.谢家来贵门    /    多谢后世人

C.留待作遗施    /    采之欲遗谁

D.适得府君书    /    少无适俗韵

7、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芳菲菲其弥章

B.箱帘六七十

C.匪来贸丝

D.屈心而抑志兮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B.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

C.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D.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

9、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文学史向来以“风骚”并称,“风”指的是《诗经》中的“国风”,“骚”指的是《离骚》,它们分别开创我国诗歌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传统。

B.《孔雀东南飞》是保存下来的最早的也是最长的叙事诗,是古代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与《木兰辞》并称为“乐府双璧”。

C.楚辞,原指楚地歌辞,经屈原再创造,成为一种风格独特的新诗体,它的篇幅较长,句式参差错落,多用语气词“兮”字。

D.汉魏晋时期,五言诗日趋成熟,以曹操父子为代表的建安诗人及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作品都很好的继承了“风”“骚”的传统。

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0-12题。

  “横江西望阻西秦,汉水东连扬子津。

白浪如山那可渡,狂风愁杀峭帆人。

”这是李白《横江词》的第三首。

横江即采石矶对岸的横江浦渡口。

王琦《李太白集辑注》引有胡三省《资治通鉴注》:

“扬子津在今真州扬子县南。

”扬子县位置在江都(扬州)西南,已靠近大江,扬子津更在其南,则是江边的津渡了。

李白在诗中所以会由横江浦联想到扬子津,正是这个缘故。

扬子津当时必然久已驰名,因为它乃是从江都入江的运河渡头,可是开元之后却为瓜洲所取代,中晚唐人诗中提到瓜洲的很多,而扬子津却很少见。

胡三省乃宋元间人,那时读《资治通鉴》就已经需要有人来为扬子津做注了。

扬子津作为运河渡口自然早已有之,扬子县的得名因此有可能是出于扬子津,然而它自身却久已沉埋,不为人所知晓了。

  扬子津原来是个近江面的较低洼处,可是它与南岸从润州入江的运河渡口并不正好相对,嫌偏西了一些,而江中靠北岸处又有沙洲,这就造成了航行上的不便。

《新唐书•齐浣传》:

“(浣)迁润州,州北距瓜步沙尾,纡汇六十里,舟多败溺。

浣徒漕路由京口埭,治伊娄渠已达扬子,岁无覆舟,减运钱数十万。

”也就是说,渡江进入北岸的运河不再通过扬子津,而是通过新开的伊娄河到达扬子县。

李白《提瓜州新河饯族叔舍人贲》诗云:

“齐公凿新河,万古流不绝。

”指的便是这条河,而瓜洲从此也就取代了扬子津,成为大江北岸运河的著名津渡。

白居易有《长相思》词: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

”白居易的时代去开元未远,而瓜洲就已经成了古渡头,至于比起瓜洲来更古的扬子津,自然是早已在人们的记忆之中消失了。

  瓜洲浦成为便利的津渡是由于它正对南岸江边的京口,而京口的漕路是在开元二十五年齐浣迁润州后才兴修的,换句话说,旧漕路原来并不通京口。

而要开辟一条通京口的新漕路却是十分艰辛的。

宋代《新唐书音训》云:

“京口在润州城东北甘露寺侧。

”甘露寺正位于北固山,所以移徙这段漕路,势必要紧贴着北固山下与山根的顽石打交手战,这样的工程自非一日之功。

这也就是李白《丁督护歌》中所描绘的“万人凿磐石,无由达江浒”的施工场面。

过去有些注家以为“无由达江浒”是由于运载石头的缘故。

其实水运主要看舟船的吃水量,而不在于运石头还是运粮食,只要不超过吃水量,运什么都一样可行。

其所以“无由达江浒”,只是由于山下的顽石还没有被凿通而已。

这里李白的三首诗正好可以为瓜洲浦取代扬子津这一变迁作证,而同时《横江词》为李白早年作品,也就又多了一条证据。

(摘编自林庚《闲话扬子津》)

10、下列关于本文第一段内容的表达,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李白《横江词》第三首由横江浦联想到扬子津,是因为这两个地方都是长江边上有名的运河渡口。

  B.中晚唐人的诗中很少提到扬子津,是因为当时瓜洲已经取代扬子津成为长江边上的运河渡口了。

  C.胡三省虽然是宋元间人,但是读北宋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已经有困难,需要有人来做注解才行。

  D.扬子县位于江都的西南方,之所以被命名为“扬子”,可能是因为该县的南部有久已驰名的扬子津。

11、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扬子津是长江边上的低洼处,并且跟南岸的运河渡口又不正好相对,而江中正对扬子津处又有沙洲,造成船舶航行十分不便。

  B.齐浣迁官润州以后,把长江南岸的漕路迁徙到京口,又在北岸开凿了伊娄河,这样船舶渡江以后,就不再通过扬子津北上。

  C.瓜洲浦地处伊娄河的入江处,由于正对着南岸江边的京口,并且京口已经开凿了新漕路,所以瓜洲浦就成为一个便利的渡口。

  D.有注家认为李白诗句“无由达江浒”,是说由于石头过重,无法用船运到江浒。

其实用船运石头和粮食是一样的,注家此说不能成立。

1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于南岸从润州入江的运河渡口来说,扬子津嫌偏西了一些,瓜洲浦则正对南岸的京口,所以瓜洲浦在扬子津的东面。

  B.齐浣对漕路的改造,使船舶渡江到达北岸运河渡口的行程缩短了,并减少了覆舟的危险,为航运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C.从李白《丁督护歌》中的“万人凿磐石”一句,可以知道开辟京口漕路的过程是非常艰辛的,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D.文中所引李白的三首诗正好反映了瓜洲浦取代扬子津的历史变迁,其中《横江词》写作最早,《丁督护歌》则写作最晚。

三、[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5题。

诸葛亮字孔明,琅琊阳都人也,汉司隶校尉诸葛丰后也。

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许之也。

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

谓先主曰:

“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

”先主曰:

“君与俱来。

”庶曰: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

凡三往,乃见。

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

建光元年,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

南中诸郡并皆叛乱,亮以新遭大丧,故未加兵,且遣使聘吴,因结和亲,遂与为盟。

三年春,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

军资所出,国以富饶,乃治戎讲武,以俊大举。

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

亮每患粮不继,使己志不申,是以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

耕者杂于渭滨居民之间,而百姓安堵,军无私焉。

相持百余日。

是年八月,亮疾病,卒于军。

及军退,宣王案行其营垒处所,曰:

“天下奇才也!

”亮遗命葬汉中定军山,因山为坟,冢足容棺,敛以时服,不须器物。

初,亮自表后主曰:

“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

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

若臣无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

”乃卒,如其所言。

评曰:

诸葛亮之为相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

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

……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

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

可谓识治之良才,管、箫之亚匹矣。

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三国志·蜀书》

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先主于永安病笃笃:

(病)重

B.亮每患粮不继,使己志不申申:

实现

C.亮自表后主曰表:

表明,表白

D.宣王案行其营垒处所案:

察看,考察

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是以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B.故未加兵,且遣使聘吴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

C.乃治戎讲武,以俊大举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D.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又有美于此者进之

15、联系全文看,下列对原文最后一段议论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于诸葛亮表现出来的卓越的政治才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评价。

B.作者告诉人们,要治理好国家,管理者就应当做到律令严明、赏罚公平。

C.客观地指出诸葛亮自身存在的弱点也是“未能成功”的重要原因。

D.委婉含蓄地规劝后世君王,要吸取“连年动众”的历史教训。

第Ⅱ卷【105分】

四、【9分】1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空缺的部分(7分,每空1分)

①不见复关,             。

既见复关,                 。

(《诗经·氓》)

②长太息以掩涕兮,                 ……亦余心之所善兮,                 。

(《离骚》)

③                ,池鱼思故渊。

(《归园田居》)

④曹操《短歌行》抒发了广招贤才,一统天下的博大胸怀,诗的最后四句是:

                ,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17、写出下列对联所赞颂的人物(2分,每空1分)

①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②质而绮,真且醇,自可传之千古;樽中酒,篱下诗,岂甘了此一生。

          

五、[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

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18、这段文字选自战国时期屈原的《离骚》,“离骚”的意思是           ,和屈原有关的中国传统节日是          。

(2分,每空1分)

19、文中的“灵修”是指            ,“众女”指              ,“蛾眉”指             。

(3分,每空1分)

20、概括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3分)

答:

                                                              

21、诗人说他自己“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根据这段文字内容,概括三方面的原因。

(6分)

答:

                                                                                

22、把“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答:

                                                                                

六、[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25题。

上山采蘼芜(东汉乐府)

上山采蘼芜,下山逢故夫。

长跪问故夫,新人复何如?

新人虽完好,未若故人姝。

颜色类相似,手爪不相如。

新人从门入,故人从阁去。

新人工织缣,故人工织素。

织缣日一匹,织素五丈余。

将缣来比素,新人不如故。

【注释】:

蘼芜míwú:

一种香草,叶子风干可以做香料。

缣、素:

都是绢。

素色洁白,缣色带黄,素贵缣贱。

阁:

旁门,小门。

一匹:

长四丈,宽二尺二寸。

23、(4分,每空2分)解释下面的词语

颜色:

                             手爪:

              

24、(6分,每点2分)“新人从门入,故人从阁去”两句是什么意思?

反映了说话者什么样的心理状态?

在表达上起什么作用?

意思:

                                                        

心理:

                                                          

作用:

                                                         

25、(8分)

比较本篇和《氓》《孔雀东南飞》的三位女性形象,自选角度,写一段鉴赏性的文字,不少于50字。

答:

                                                                            

                                                                   

七、作文[60分]

26、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据说,凡是报考印度孟买佛学院的学生,进校的第一堂课就是由该校教授把他们领到该学院正门一侧的一个小门旁,让他们每人进出小门一次。

这个门只有1.5米高,0.4米宽,一个成年人要想过去,必须弯腰侧身,不然,就只能碰壁撞头。

进出过这个小门的人几乎无一例外地承认,正是这个独特的行为,使他们顿悟,让他们受益终身。

生活中这样的小门何其多啊,请以《过小门》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2013年秋期高一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答案

一、【27分,每小题3分】

1、C(A舸gě当dàng,B将qīang创chuāng,Dfěi)

2、D(A满江—漫江竟—竞B榆荫—榆阴C流逝—流驶)

3、C(“一个巴掌拍不响”是说事情单方面是闹不起来的,而“孤掌难鸣”是比喻一个人力量单薄,办事困难。

A.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比喻对学习、工作没有恒心,经常中断,没有长期坚持。

一曝十寒:

原意是说,虽然是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一天,冻十天,也不可能生长。

比喻学习或工作一时勤奋,一时又懒散,没有恒心。

B.牛不喝水强按头:

比喻用强迫手段使就范,即为人家不情愿做的,就算强迫也不能让对方就范。

强人所难:

勉强人家去做他不能做或不愿做的事情。

D.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比喻本来想害别人,结果害了自己。

自取其咎:

自己造成灾祸或自己找罪受。

4、B(A项“自然与人”“随风生长”搭配不当,将“随风生长”移至“绿树蓊郁”后;C项缺少谓语“有”,改为“很少有人会有像以前那样的闲情逸致”;D项不合逻辑,“不仅……而且”引导的是递进关系,应将“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和“带来了理性化、工业化、市场化、都市化、民主化和法制化这些美好的社会制度”调换一下。

5、B(此题先看选项,第一空只有②③两种可能,比较之下,必然选②,排除C、D。

再看第二空,只有③④两种可能,但如果填入③,则这一句内部已经前后矛盾,因此只能填④,由此即可得到正确答案。

6、C(遗:

给予;馈赠;A.的确,媒人;B.辞别,告诉;C.赠送;D.刚才,适合。

●7、D(A.“章”通“彰”;B.“帘”通“奁”;C.“匪”通“非”)

8、D(A.古:

一直到,今:

另提一事;B.古:

交错相通,今:

运输邮电事业总称;C.古:

走投无路,今:

经济困难;D.坏运气和好运气。

9、A(应是“分别开创我国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传统)

二、【9分,每小题3分】10、C(按文意胡三省是作注的人,读《资治通鉴》没有困难。

11、A(根据文意江中靠北岸处有沙洲)

12、B(文中未见“使船舶渡江到达北岸运河渡口的行程缩短了”的相关描述)

三、【9分,每小题3分】

13、C(表:

上表,上奏章。

动词)

14、B(B且:

暂且,姑且。

A为:

作为/是。

C乃:

于是/是,就是。

D于:

在,表处所/比,表比较)

15、D(作者没有“规劝”和“吸取历史教训”的意思)

四、【9分】16.①泣涕涟涟,载笑载言②哀民生之多艰,虽九死其犹未悔③羁鸟恋旧林④山不厌高,海不厌深(7分,每空1分)

17、屈原 陶渊明(2分,每空1分)

五、【18分】18.(2分,每空1分)离愁或遭忧或楚地古乐曲名 端午节

19、(3分,每空1分)楚怀王 许多小人 高尚德行

20、(3分,答对一点1分,两点3分)诗人自述受屈遭贬的原因,表达不愿同流合污的愿望。

21、(6分,每点2分)君王不察,小人投机,自己不愿同流合污。

22、(4分)保持清白为正道而死啊,本来是古代所推重的。

(“伏”“死”“厚”各1分,句义1分)

六、【18分】23.(4分,每点2分)容貌 手艺

24、(6分,每点2分)

意思:

既然故人比新人好,那你还记得当初是怎样对待我的吗?

你们从正面大门喜迎新人,而我却从旁边小门黯然离去。

心态:

有痛苦的回忆,有郁结的怨气。

作用:

唤醒了故夫的良知,刺痛他负疚的心灵,促使他进一步把新人和故人比较,为后面的反省做准备。

25、(8分)《诗经·氓》是一首弃妇诗,是一个被遗弃女子的自诉。

女主人公叙述了自己从恋爱、结婚到被遗弃的过程,对负心的丈夫充满怨愤,最后她从痛苦中觉悟过来。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大胆追求幸福生活的女性形象。

《孔雀东南飞》是一首长篇叙事诗,全诗讲述了刘兰芝、焦仲卿别离、抗婚、殉情的悲剧故事,突出焦刘追求爱情追求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作为女性的刘兰芝尤为可贵。

【这是首写弃妇的诗,意思是说:

有一次,在我上山采完蘼芜回家的途中,我遇到了我以前的丈夫。

我长跪不起,询问他,“你的新娘子如何?

”他回答我说,“新妇是不错,但并不如你。

她与你姿色相仿,但不如你能干。

当初她进门时,风风光光。

而你,从小门凄然而去。

她每日织黄娟,而你当初能织白绢。

新妇每日只能织一匹,而你当初能织五丈!

如果就此来比的话,我的现在的妻子并不如你!

七、【60分】写作提示:

要正确立意,就必须认真分析理解和提示性语句。

“这个独特的行为,使他们顿悟”,这里的“行为”是指什么,“他们”又“悟”到了什么,“成年人要想过去,必须弯腰侧身”,联想到在现实生活中像这样的“小门”是何其的多,逆境、艰辛、阻碍、困苦、复杂的社会环境等等,我们要想取得成功,要想不“碰壁撞头”,在我们不能改变现状的时候,就只能学会适应,学会“低头”弯腰侧身,学会忍让,学会想办法,学会思考,学会生存。

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成功,才能真正的步入人生的“正门”。

这就是我们应该“悟”到的内容。

 

附文言文翻译:

诸葛亮字孔明,琅琊国阳都县人,是汉朝司隶校尉诸葛丰的后代。

身高八尺,经常把自己同管仲、乐毅相比,当时人都有不赞同,只有博陵崔州平、颍州徐庶与诸葛亮是好朋友,认为确实如此。

当时先主屯兵新野。

徐庶会见先主,先主很器重他,他对先主说:

“诸葛孔明这人,是一条卧龙,将军愿意见他吗?

”先主说:

“您同他一起来吧。

”徐庶说:

“此人只登门求见,不可委屈招来。

将军应该屈驾拜访他。

”于是先主到诸葛亮家拜访,共去了三次,方才见到。

章武三年春,先主在永安病危,把诸葛亮从成都召来,将后事托付给他。

建兴元年,后主封诸葛亮为武乡侯,开建丞相府,设置官属,以处理政事。

政事不论大小,都取决于诸葛亮,南中几郡同时起来叛乱,诸葛亮因为新遭国丧,所以还不便发兵征讨,而是姑且先遣使访问吴国,并缔结和亲。

于是蜀与吴成为盟国。

三年春,诸葛亮率军南征,这年秋天平定了全部叛乱。

大量军用物资都由南中供给,国家因而富饶。

于是练兵讲武,准备大举北伐。

建兴十二年春天,诸葛亮统率全部大军,由斜谷开出,用流马运输,占据武功县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在渭水之南对垒。

诸葛亮经常担忧军粮供应不上,使自己的的大志不能实现,因此分兵屯田,为长期驻兵打下基础,耕垦的蜀兵掺杂在渭水的居民之间,而百姓安居,军队从不扰民以利己。

就这样相持了一百多天。

这年八月,诸葛亮病重,死在军中,当时五十四岁。

军退之后,宣王仔细观察他安营筑垒的处所,说:

“真是天下奇才!

”根据诸葛亮的遗命,他被安葬在汉中定军山,利用山作坟,墓坑刚够容纳棺材,以平时穿的衣服放殓,不须陪葬器物。

起初,诸葛亮自己上表给后主说:

“我在成都有桑树八百株、薄田十五亩顷,子弟的衣食,自有富余。

至于我在外任官,没有别的用度,随身衣食,都仰赖公家,不另外经营产业,以增加丝毫财富。

到了我死那一天,不使内有剩余的绢帛,外有赢余的钱财,以免辜负陛下。

”他死之后,的确正象他所说的那样。

评语:

诸葛亮作丞相的时候,安抚百姓,明示法度,精简官职,因进制宜,以诚待人,秉公办事。

竭尽忠心,有益于世的人虽仇必赏;违犯法令,怠慢职事的人虽亲必罚。

……善再小也无不奖赏,恶再细也无不贬斥。

全国的人都既畏惧他而又爱戴他,刑法政令虽然严峻,却没有人怨恨,这是由于他用心公平而且劝戒分明。

真可说是精通政治的良才,差不多可以同管仲、箫何匹敌了。

不过连年兴师动众,未能成功,大概随机应变的军事谋略不是他的特长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