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的博弈案例.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677905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9.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典的博弈案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经典的博弈案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经典的博弈案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经典的博弈案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经典的博弈案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经典的博弈案例.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经典的博弈案例.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经典的博弈案例.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经典的博弈案例.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经典的博弈案例.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经典的博弈案例.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经典的博弈案例.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经典的博弈案例.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经典的博弈案例.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经典的博弈案例.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经典的博弈案例.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经典的博弈案例.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经典的博弈案例.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经典的博弈案例.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经典的博弈案例.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经典的博弈案例.docx

《经典的博弈案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典的博弈案例.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经典的博弈案例.docx

经典的博弈案例

经典的博弈案例

【篇一:

经典的博弈案例】

博弈论的几个经典例子散文吧>>博弈论的几个经典例子请点击上面

“m龙的微观”欢迎订阅关注!

一、囚徒困境

故事讲的是,两个嫌疑犯作案后被警察抓住,分别关在不同的屋子

里接受审讯。

警察知道两人有罪,但缺乏足够的证据。

警察告诉每

个人:

如果两人都抵赖,各判刑一年;如果两人都坦白,各判八年;

如果两人中一个坦白而另一个抵赖,坦白的放出去,抵赖的判十年。

于是,每个囚徒都面临两种选择:

坦白或抵赖。

然而,不管同伙选

择什么,每个囚徒的最优选择是坦白:

如果同伙抵赖、自己坦白的

话放出去,不坦白的话判一年,坦白比不坦白好;如果同伙坦白、

自己坦白的话判八年,不坦白的话判十年,坦白还是比不坦白好。

结果,两个嫌疑犯都选择坦白,各判刑八年。

如果两人都抵赖,各

判一年,显然这个结果好。

但这个帕累托改进办不到,因为它不能

满足人类的理性要求。

囚徒困境所反映出的深刻问题是,人类的个

人理性有时能导致集体的非理性——聪明的人类会因自己的聪明而

作茧自缚。

二、旅行者困境

两个旅行者从一个以出产细瓷花瓶著称的地方旅行回来,他们都买

了花瓶。

提取行李的时候,发现花瓶被摔坏了,于是他们向航空公

司索赔。

航空公司知道花瓶的价格大概在八九十元的价位浮动,但

是不知道两位旅客买的时候的确切价格是多少。

于是,航空公司请

两位旅客在100元以内自己写下花瓶的价格。

如果两人写的一样,

航空公司将认为他们讲真话,就按照他们写的数额赔偿;如果两人

写的不一样,航空公司就认定写得低的旅客讲的是真话,并且原则

上按这个低的价格赔偿,同时,航空公司对讲真话的旅客奖励2元,

对讲假话的旅客罚款2元。

为了获取最大赔偿而言,本来甲乙双方最好的策略,就是都写100

元,这样两人都能够获赔100元。

可是不,甲很聪明,他想:

如果

我少写1元变成99元,而乙会写100元,这样我将得到101元。

乐而不为?

所以他准备写99元。

可是乙更聪明,他算计到甲要算计

他写99元,于是他准备写98元。

想不到甲还要更聪明一个层次,

估计到乙要写98元来坑他,于是他准备写97元⋯⋯大家知道,下

象棋的时候,不是说要多“看”几步吗,“看”得越远,胜算越大。

你多看两步,我比你更强多看三步,你多看四步,我比你更老谋深

算多看五步。

在花瓶索赔的例子中,如果两个人都“彻底理性”,都

能看透十几步甚至几十步上百步,那么上面那样“精明比赛”的结果,

最后落到每个人都只写一两元的地步。

事实上,在彻底理性的假设

之下,这个博弈唯一的纳什均衡,是两人都写0。

三、是竞争也是劫持

四、酒吧博弈问题(barproblem)

酒吧博弈问题是美国人w.b.arthur1994年在《美国经济评论》发表

的题为《归纳论证和有界理性》一问中提出的,然后他又从1999年

的《科学》杂志上发表的《复杂性和经济学》一文中阐述了这个博

弈。

该博弈是说:

有一群人,例如n=100,每个周末,均要决定是去一

酒吧活动还是呆在家里。

酒吧的容量是有限的,假定是60人。

如果

某人预测去酒吧的人超过60人,那么他决定去还是不去?

......每个

参与者或决策者面临的信息只是以前去酒吧的人数,只能根据以前

的人数的信息来归纳出策略来。

这是一个典型的动态博弈问题。

......

通过计算机的模型实验,阿瑟得出了一个有意思的结果:

不同的行

动者是根据自己的归纳来行动的,并且,去酒吧的人数没有一个固

定的规律,然而,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去的平均人数总是趋于60。

阿瑟说,预测者自组织到一个均衡系统中去和不去的人群,或形成

一个生态稳定系统。

......这就是酒吧问题。

酒吧问题所反映的是这样一个社会现象,正象阿瑟教授说的那样,

我们在许多行动中,要猜测别人的行动,然而我们没有更多关于他

人的信息,我们只有通过分析过去的历史来预测未来。

五、枪手博弈

今天,我讲一个有关博弈论的经典故事。

彼此痛恨的甲、乙、丙三个枪手准备决斗。

甲枪法最好,十发八中;

乙枪法次之,十发六中;丙枪法最差,十发四中。

先提第一个问题:

如果三人同时开枪,并且每人只发一枪;第一轮

枪战后,谁活下来的机会大一些?

一般人认为甲的枪法好,活下来的可能性大一些。

但合乎推理的结

论是,枪法最糟糕的丙活下来的几率最大。

我们来分析一下各个枪手的策略。

枪手甲一定要对枪手乙先开枪。

因为乙对甲的威胁要比丙对甲的威

胁更大,甲应该首先干掉乙,这是甲的最佳策略。

同样的道理,枪手乙的最佳策略是第一枪瞄准甲。

乙一旦将甲干掉,

乙和丙进行对决,乙胜算的概率自然大很多。

枪手丙的最佳策略也是先对甲开枪。

乙的枪法毕竟比甲差一些,丙

先把甲干掉再与乙进行对决,丙的存活概率还是要高一些。

我们计算一下三个枪手在上述情况下的存活几率:

甲:

24%(被乙丙合射40%x60%=24%)

乙:

20%(被甲射100%-80%=20%)

丙:

100%(无人射丙)

通过概率分析,我们发现枪法最差的丙存活的几率最大,枪法好于

丙的甲和乙的存活几率远低于丙的存活几率。

但是,上面的例子隐含一个假定,那就是甲乙丙三人都清楚地了解

对手打枪的命中率。

但现实生活中,因为信息不对称,比如枪手甲

伪装自己,让枪手乙和丙认为甲的枪法最差,在这种情况下,最终

的幸存者一定是甲。

所以,无论是历史,还是现实,那些城府很深

的**雄往往能成为最后的胜利者。

这样的例子,对你的职场生涯或者

官场生涯是否很有启发呢?

我们继续假定,甲乙丙三人互相不了解对手的枪法水平。

在这种情

况下,甲被乙射、甲被丙射、甲被乙丙射及甲不被乙丙射的机率各

为25%,按贝氏(bayes)定理计算甲的存活率:

甲活率:

31%([被乙射:

25%x40%=10%]+[被丙射:

25%x60%

=15%]+[被乙丙射:

25%x40%x60%=6%])。

乙活率:

23%([被甲射:

25%x20%=5%]+[被丙射:

25%x60%

=15%]+[被甲丙射:

25%x20%x60%=3%])。

丙活率:

17%([被甲射:

25%x20%=5%]+[被乙射:

25%x40%

=10%]+[被甲乙射:

25%x20%x40%=2%])。

在枪手互相不知道对手命中率的信息的情况下,这时命中率最高的

枪手甲存活的几率最大,枪法最差的丙存活的可能性最小。

我们现在回到甲乙丙都知道对手命中率的情形,进行第二轮枪战的

分析。

在第一轮枪战后,丙有可能面对甲,也可能面对乙,甚至同时面对

甲与乙,除非第一轮中甲乙皆死。

尽管第一轮结束后,丙极有可能

获胜(即甲乙双亡),但是第二轮开始,丙就一定处于劣势,因为

不论甲或乙,他们的命中率都比丙的命中率为高。

这就是枪手丙的悲哀。

能力不行的丙玩些花样虽然能在第一轮枪战

中暂时获胜。

但是,如果甲乙在第一轮枪战中没有双亡的话,在第

二轮枪战结束后,丙的存活的几率就一定比甲或乙为低。

第二轮枪战中甲乙丙存活的几率粗算如下:

(1)假设甲丙对决:

甲的存活率为60%,丙的存活率为20%。

(2)假设乙丙对决:

乙的存活率为60%,丙的存活率为40%。

这似乎说明,能力差的人在竞争中耍弄手腕能赢一时,但最终往往

不能成事。

我们现在用严格的概率方法计算一下两轮枪战后,甲乙

丙各自的存活的几率。

(1)第一轮:

甲射乙,乙射甲,丙射甲。

甲的活率为24%(40%x60%),乙的活率为20%(100%-80%),

丙的活率为100%(无人射丙)。

(2)第二轮:

情况1:

甲活乙死(24%x80%=19.2%)

甲射丙,丙射甲——甲的活率为60%,丙的活率为20%。

情况2:

乙活甲死(20%x76%=15.2%)

乙射丙,丙射乙——乙的活率为60%,丙的活率为40%。

情况3:

甲乙皆活(24%x20%=4.8%)

重复第一轮。

情况4:

甲乙皆死(76%x80%=60.8%)

枪战结束。

甲的活率为12.672%

(19.2%x60%)+(4.8%x24%)=12.672%乙的活率为10.08%

(15.2%x60%)+(4.8%x20%)=10.08%丙的活率为75.52%

(19.2%x20%)+(15.2%x40%)+(4.8%x100%)+(60.8%x

100%)=75.52%通过对两轮枪战的详细概率计算,我们仍然发现枪法最差的丙存活

的几率最大,枪法较好的甲和乙的存活几率仍远低于丙的存活几率。

对于这样的例子,有人会发出“英雄创造历史,庸人繁衍子孙”的感

叹。

我们现在改变游戏规则,假定甲乙丙不是同时开枪,而是他们轮流

开一枪。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发现丙的机会好于他的实力,丙不会

被第一枪干掉,并且他可能极有机会在下一轮中先开枪。

先假定开枪的顺序是甲、乙、丙,甲一枪将乙干掉后(80%的几

率),就轮到丙开枪,丙有40%的几率一枪将甲干掉。

即使乙躲过

甲的第一枪,轮到乙开枪,乙还是会瞄准枪法最好的甲开枪,即使

乙这一枪干掉了甲,下一轮仍然是轮到丙开枪。

无论是甲或者乙先

开枪,乙都有在下一轮先开枪的优势。

如果是丙先开枪,情况又如何呢?

丙可以向甲先开枪,即使丙打不中甲,甲的最佳策略仍然是向乙开

枪。

但是,如果丙打中了甲,下一轮可就是乙开枪打丙了。

因此,

丙的最佳策略是胡乱开一枪,只要丙不打中甲或者乙,在下一轮射

击中他就处于有利的形势。

我们通过这个例子,可以理解人们在博弈中能否获胜,不单纯取决

于他们的实力,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博弈方实力对比所形成的关系。

在上面的例子中,乙和丙实际上是一种联盟关系,先把甲干掉,他

们的生存几率都上升了。

我们现在来判断一下,乙和丙之中,谁更

有可能背叛,谁更可能忠诚?

任何一个联盟的成员都会时刻权衡利弊,一旦背叛的好处大于忠诚

的好处,联盟就会破裂。

在乙和丙的联盟中,乙是最忠诚的。

这不

是因为乙本身具有更加忠诚的品质,而是利益关系使然。

只要甲不

死,乙的枪口就一定会瞄准甲。

但丙就不是这样了,丙不瞄准甲而

胡乱开一枪显然违背了联盟关系,丙这样做的结果,将使乙处于更

危险的境地。

合作才能对抗强敌。

只有乙丙合作,才能把甲先干掉。

如果,乙丙

不和,乙或丙单独对甲都不占优,必然被甲先后解决。

六、智猪博弈

猪圈里有两头猪,一头大猪,一头小猪。

猪圈的一边有个踏板,每

踩一下踏板,在远离踏板的猪圈的另一边的投食口就会落下少量的

食物。

如果有一只猪去踩踏板,另一只猪就有机会抢先吃到另一边

落下的食物。

当小猪踩动踏板时,大猪会在小猪跑到食槽之前刚好

吃光所有的食物;若是大猪踩动了踏板,则还有机会在小猪吃完落

下的食物之前跑到食槽,争吃到另一半残羹。

那么,两只猪各会采取什么策略?

答案是:

小猪将选择“搭便车”策

略,也就是舒舒服服地等在食槽边;而大猪则为一点残羹不知疲倦

地奔忙于踏板和食槽之间。

原因何在?

因为,小猪踩踏板将一无所获,不踩踏板反而能吃上食

物。

对小猪而言,无论大猪是否踩动踏板,不踩踏板总是好的选择。

反观大猪,已明知小猪是不会去踩动踏板的,自己亲自去踩踏板总

比不踩强吧,所以只好亲历亲为了。

改变方案一:

减量方案。

投食仅原来的一半分量。

结果是小猪大猪

都不去踩踏板了。

小猪去踩,大猪将会把食物吃完;大猪去踩,小

猪将也会把食物吃完。

谁去踩踏板,就意味着为对方贡献食物,所

以谁也不会有踩踏板的动力了。

如果目的是想让猪们去多踩踏板,这个游戏规则的设计显然是失败

的。

改变方案二:

增量方案。

投食为原来的一倍分量。

结果是小猪、大

猪都会去踩踏板。

谁想吃,谁就会去踩踏板。

反正对方不会一次把

食物吃完。

小猪和大猪相当于生活在物质相对丰富的“共产主义”社

会,所以竞争意识却不会很强。

对于游戏规则的设计者来说,这个规则的成本相当高(每次提供双

份的食物);而且因为竞争不强烈,想让猪们去多踩踏板的效果并

不好。

改变方案三:

减量加移位方案。

投食仅原来的一半分量,但同时将

投食口移到踏板附近。

结果呢,小猪和大猪都在拼命地抢着踩踏板。

等待者不得食,而多劳者多得。

每次的收获刚好消费完。

对于游戏设计者,这是一个最好的方案。

成本不高,但收获最大。

许多人并未读过“智猪博弈”的故事,但是却在自觉地使用小猪的策

略。

股市上等待庄家抬轿的散户;等待产业市场中出现具有赢利能

力新产品、继而大举仿制牟取暴利的游资;公司里不创造效益但分

享成果的人,等等。

比如,公司的激励制度设计,奖励力度太大,

又是持股,又是期权,公司职员个个都成了百万富翁,成本高不说,

员工的积极性并不一定很高。

这相当于“智猪博弈”增量方案所描述

的情形。

但是如果奖励力度不大,而且见者有份(不劳动的“小猪”

也有),一度十分努力的大猪也不会有动力了----就象“智猪博弈”减

量方案一所描述的情形。

最好的激励机制设计就象改变方案三----减

量加移位的办法,奖励并非人人有份,而是直接针对个人(如业务

按比例提成),既节约了成本(对公司而言),又消除了“搭便车”

现象,能实现有效的激励。

而从整个社会来讲,自身需求大的群体往往才是社会生产力推动的

主力。

换句话说,要迅速提高整个社会的生产力水平,就需要有一

个自身具有很大消费需求的群体,并且需要给他们一定程度的奖励。

第三种改变方案反映的就是这种情况,方案中降低了取食的成本,

在现实中,也可以等同于增加了对取食者的奖励。

您的支持是对我最大的鼓励!

2017qq:

【篇二:

经典的博弈案例】

博弈论的经典案例篇1:

在美国西部的小镇上,三个枪手准备进行

一场生死较量。

枪手甲枪法精准,十发八中;枪手乙枪法不错,十发

六中;枪手丙枪法拙劣,十发四中。

假如三人同时开枪,谁活下来的

概率大一些?

经详细分析,枪法最劣的枪手丙活下来的概率最大。

假如这三个枪互之间充满仇恨,不可能达成一致,作为枪手甲,他

的最佳策略是对枪手乙开枪,因为这个人对他的威胁最大。

这样他

的第一枪不可能瞄准丙。

同样,对于枪手乙来说,他也会把甲作为

第一目标,一旦把他干掉,下一轮(如果还有下一轮的话)和丙对决,

他的胜算较大;相反,如果他先打丙,即使活了下来,到了下一轮与

甲对决时也是凶多吉少。

而丙呢?

他所选的目标人物也是甲,因为不

管怎么说,枪手乙还是比甲差一些(尽管比自己强),如果一定要和某

个人对决下一场的话,选择枪手乙,自己获胜的概率要比对决甲多

少大一点。

于是,第一阵乱枪过后,甲还能活下来的概率非常小(将

近10%),乙是20%,丙是100%。

通过概率分析,不难看出丙很可

能在这一轮就成为胜利者,即使某个对手幸运地活下来,在下一轮

的对决中也并非十拿九稳,毕竟丙还有胜出的机会。

而三人中作为

强者的甲,却面临着最大的生存风险。

从这个博弈案例中可以总结出一个道理:

强者并非一定能赢,正所

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博弈论的经典案例篇2:

在博弈论(gametheory)经济学中,智猪博

弈是一个著名的纳什均衡的例子。

假设猪圈里有一头大猪、一头小

猪。

猪圈很长,一头有一踏板,另一头是饲料的出口和食槽。

猪每

踩一下踏板,另一边就会有相当于10份的猪食进槽,但是踩踏板以

后跑到食槽所需要付出的劳动,加起来要消耗相当于2份的猪食。

问题是踏板和食槽分置笼子的两端,如果有一只猪去踩踏板,另一

只猪就有机会抢先吃到另一边落下的食物。

踩踏板的猪付出劳动跑

到食槽的时候,坐享其成的另一头猪早已吃了不少。

笼中猪博弈的具体情况如下:

如果两只猪同时踩踏板,同时跑向食

槽,大猪吃进7份,得益5份,小猪吃进3份,实得1份;如果大猪

踩踏板后跑向食槽,这时小猪抢先,吃进4份,实得4份,大猪吃

进6份,付出2份,得益4份;如果大猪等待,小猪踩踏板,大猪先

吃,吃进9份,得益9份,小猪吃进1份,但是付出了2份,实得-

1份;如果双方都懒得动,所得都是0。

利益分配格局两头猪的理性选择:

小猪踩踏板只能吃到一份,不踩

踏板反而能吃上4份。

对小猪而言,无论大猪是否踩动踏板,小猪

将选择搭便车策略,也就是舒舒服服地等在食槽边,这是最好的选

择。

现在来看大猪。

由于小猪有等待这个优势策略,大猪只剩下了两个

选择:

等待,一份也得不到;踩踏板得到4份。

所以等待就变成了大

猪的劣势策略,当大猪知道小猪是不会去踩动踏板的,自己亲自去

踩踏板总比不踩强吧,只好为一点残羹不知疲倦地奔忙于踏板和食

槽之间。

博弈论的经典案例篇3:

假设警察局抓住了两个合伙犯罪的嫌疑犯,

但获得的证据并不十分确切,对于两者的量刑就可能取决于两者对

于犯罪事实的供认。

警察局将这两名嫌疑犯分别关押以防他们串供。

两名囚徒明白,如果他们都交代犯罪事实,则可能将各被判刑5年;

如果他们都不交代,则有可能只会被以较轻的妨碍公务罪各判1年;

如果一人交代,另一人不交代,交代者有可能会被立即释放,不交

代者则将可能被重判8年。

对于两个囚徒总体而言,他们设想的最好的策略可能是都不交代。

但任何一个囚徒在选择不交代的策略时,都要冒很大的风险,一旦

自己不交代而另一囚徒交代了,自己就将可能处于非常不利的境地。

对于囚徒a而言,不管囚徒b采取何种策略,他的最佳策略都是交

代。

对于囚徒b而言也是如此。

最后两人都会选择交代。

因此,囚

徒困境反映了个体理性行为与集体理性行为之间的矛盾、冲突。

囚徒困境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

记得姜昆和唐杰忠过去说过

一个公共楼道占用问题的相声。

住户在公共楼道里堆满了杂物,结

果大家都极不方便,以致即将的妇女都没法及时被送往医院。

但你

如果不占用公共楼道,别人也会占用。

每一居住面积狭小的住户从

自我利益最大化出发,都会选择占用。

但占用的结果却最终损害了

大家的利益。

前几年,我国彩电市场上,生产厂家基于自我利益选择大幅降价,

但由此引发的价格战使所有生产厂家都遭受重创,这也是一种囚徒

困境。

下一页更多博弈论的经典案例!

【篇三:

经典的博弈案例】

篇一:

博弈论的经典案例(567字)

假设警察局抓住了两个合伙犯罪的嫌疑犯,但获得的证据并不十分

确切,对于两者的量刑就可能取决于两者对于犯罪事实的供认。

察局将这两名嫌疑犯分别关押以防他们串供。

两名囚徒明白,如果

他们都交代犯罪事实,则可能将各被判刑5年;如果他们都不交代,

则有可能只会被以较轻的妨碍公务罪各判1年;如果一人交代,另

一人不交代,交代者有可能会被立即释放,不交代者则将可能被重

判8年。

对于两个囚徒总体而言,他们设想的最好的策略可能是都不交代。

但任何一个囚徒在选择不交代的策略时,都要冒很大的风险,一旦

自己不交代而另一囚徒交代了,自己就将可能处于非常不利的境地。

对于囚徒a而言,不管囚徒b采取何种策略,他的最佳策略都是交

代。

对于囚徒b而言也是如此。

最后两人都会选择交代。

因此,囚

徒困境反映了个体理性行为与集体理性行为之间的矛盾、冲突。

囚徒困境现象在现实生活中比比皆是。

记得姜昆和唐杰忠过去说过

一个公共楼道占用问题的相声。

住户在公共楼道里堆满了杂物,结

果大家都极不方便,以致即将分娩的妇女都没法及时被送往医院。

但你如果不占用公共楼道,别人也会占用。

每一居住面积狭小的住

户从自我利益最大化出发,都会选择占用。

但占用的结果却最终损

害了大家的利益。

前几年,我国彩电市场上,生产厂家基于自我利益选择大幅降价,

但由此引发的价格战使所有生产厂家都遭受重创,这也是一种囚徒

困境。

篇二:

博弈论的经典案例(890字)

“囚徒困境”说的是两个囚犯的故事。

这两个囚徒一起做坏事,结果

被警察发现抓了起来,分别关在两个独立的不能互通信息的牢房里

进行审讯。

在这种情形下,两个囚犯都可以做出自己的选择:

或者

供出他的同伙(即与警察合作,从而背叛他的同伙),或者保持沉默

(也就是与他的同伙合作,而不是与警察合作)。

这两个囚犯都知道,

如果他俩都能保持沉默的话,就都会被释放,因为只要他们拒不承

认,警方无法给他们定罪。

但警方也明白这一点,所以他们就给了这两个囚犯一点儿刺激:

果他们中的一个人背叛,即告发他的同伙,那么他就可以被无罪释

放,同时还可以得到一笔奖金。

而他的同伙就会被按照最重的罪来

判决,并且为了加重惩罚,还要对他施以罚款,作为对告发者的奖

赏。

当然,如果这两个囚犯互相背叛的话,两个人都会被按照最重

的罪来判决,谁也不会得到奖赏。

那么,这两个囚犯该怎么办呢?

是选择互相合作还是互相背叛?

表面上看,他们应该互相合作,保持沉默,因为这样他们俩都能得

到最好的结果:

自由。

但他们不得不仔细考虑对方可能采取什么选

择。

a犯不是个傻子,他马上意识到,他根本无法相信他的同伙不会

向警方提供对他不利的证据,然后带着一笔丰厚的奖赏出狱而去,

让他独自坐牢。

这种想法的诱惑力实在太大了。

但他也意识到,他

的同伙也不是傻子,也会这样来设想他。

所以a犯的结论是,唯一理性的选择就是背叛同伙,把一切都告诉

警方,因为如果他的同伙笨得只会保持沉默,那么他就会是那个带

奖出狱的幸运者了。

而如果他的同伙也根据这个逻辑向警方交代了,

那么,a犯反正也得服刑,起码他不必在这之上再被罚款。

所以其结

果就是,这两个囚犯按照不顾一切的逻辑得到了最糟糕的报应:

牢。

在与其他企业打交道的过程中,我们不可避免地也会遇到类似的两

难境地,这个时候需要相互之间有足够的了解与信任,没有起码的

信任做基础,切不可贸然合作。

在对对方有了足够的信任之后,诚

意也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没有诚意或者太过贪婪,就可能闹到双方

都没有好处的糟糕情况。

选团队成员时,就像激流中要找同一条船上的人,一定要确定每一

个人和自己往同方向走。

也就是说,外面已经这么险恶了,一定不

能找会背后捅自己一刀的人。

篇三:

博弈论的经典案例(640字)

在博弈论(gametheory)经济学中,“智猪博弈”是一个著名的纳什

均衡的例子。

假设猪圈里有一头大猪、一头小猪。

猪圈的一头有猪

食槽,另一头安装着控制猪食供应的按钮,按一下按钮会有10个单

位的猪食进槽,但是谁按按钮就会首先付出2个单位的成本,若大

猪先到槽边,大小猪吃到食物的收益比是9∶1;同时到槽边,收益

比是7∶3;小猪先到槽边,收益比是6∶4。

那么,在两头猪都有智

慧的前提下,最终结果是小猪选择等待。

实际上小猪选择等待,让大猪去按控制按钮,而自己选择“坐船”或(

称为搭便车)的原因很简单:

在大猪选择行动的前提下,小猪也行动

的话,小猪可得到1个单位的纯收益(吃到3个单位食品的同时也耗

费2个单位的成本,以下纯收益计算相同),而小猪等待的话,则可

以获得4个单位的纯收益,等待优于行动;在大猪选择等待的前提

下,小猪如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