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面轴套注塑模具设计 精品.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679036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183.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球面轴套注塑模具设计 精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球面轴套注塑模具设计 精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球面轴套注塑模具设计 精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球面轴套注塑模具设计 精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球面轴套注塑模具设计 精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球面轴套注塑模具设计 精品.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球面轴套注塑模具设计 精品.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球面轴套注塑模具设计 精品.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球面轴套注塑模具设计 精品.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球面轴套注塑模具设计 精品.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球面轴套注塑模具设计 精品.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球面轴套注塑模具设计 精品.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球面轴套注塑模具设计 精品.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球面轴套注塑模具设计 精品.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球面轴套注塑模具设计 精品.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球面轴套注塑模具设计 精品.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球面轴套注塑模具设计 精品.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球面轴套注塑模具设计 精品.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球面轴套注塑模具设计 精品.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球面轴套注塑模具设计 精品.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球面轴套注塑模具设计 精品.docx

《球面轴套注塑模具设计 精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球面轴套注塑模具设计 精品.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球面轴套注塑模具设计 精品.docx

球面轴套注塑模具设计精品

毕业设计说明书

 

毕业设计题目:

球面轴套塑料注塑模设计

 

系部

专业

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年04月29日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系部:

专业:

学生姓名:

学号:

设计(论文)题目:

球面轴套注塑模具设计

起迄日期:

指导教师:

 

年3月20日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1.本毕业设计(论文)课题来源及应达到的目的:

在完成该课题之后,应对注塑工艺生产较为熟悉,能熟练掌握相关设计手册的使用,能独立完成一套模具的设计及模具工作零件加工工艺的编制。

能够运用模具设计软件完成模具装配图及零件图的绘制。

2.本毕业设计(论文)课题任务的内容和要求(包括原始数据、技术要求、工作要求等):

 

1.制件的结构工艺分析;

2、完成装配图、零件图的绘制。

3、设计说明书一份。

 

 

绪论

塑料模具的发展是随着塑料工业的发展而发展的。

我国塑料模具的发展极其迅速,30年已走过国外90年的历程,现在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

塑料模具的设计技术,制造技术,CAD技术,CAPP技术已有相应的应用和涉猎。

近年来,人们对各种设备和用品轻量化要求越来越高,这就为塑料制品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市场。

塑料制品要发展,必然要求塑料模具随之发展。

汽车、家电、办公用品、工业电器、建筑材料、电子通信等塑料制品主要用户行业近年来都高位运行,发展迅速,塑料模具也快速发展。

2000年,我国(未包括港澳台统计,下同)塑料模具产值约100亿元,2004年已发展到212亿元,4年平均增长率为21%,高于模具行业总体发展速度近4个百分点

现代模具。

但是由于我国工业起步较晚,于外国先进国家还有不小的差距。

中国模具行业发展现状

目前,中国有17000多个模具生产厂点,从业人数约50多万。

1999年中国模具工业总产值已达245亿元人民币。

工业总产值中企业自产自用的约占三分之二,作为商品销售的约占三分之一。

在模具工业的总产值中,冲压模具约占50%,塑料模具约占33%,压铸模具约占6%,其它各类模具约占11%。

鉴于模具作为包括机床工具、汽车制造、食品包装等在内的机械行业中机械基础件产业,以及电工电器、电子及信息行业的支持产业,在发展先进生产力当中,处于非常关键并服务全行业的地位,其发展对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除了国有专业模具厂外,其它所有制形式的模具厂家,包括集体企业、合资企业、独资企业和私营企业,都得到了快速发展,集体和私营的模具企业在广东和浙江等省发展得最为迅速。

目前,国内已能生产精度达2微米的精密多任务位级进模,工位数最多已达160个,寿命1~2亿次。

在大型塑料模具方面,现在已能生产48英寸电视的塑壳模具、到了较高的水平,并可替代进口模具。

虽然中国模具工业在过去十多年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但许多方面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

例如,精密加工设备在模具加工设备中的比重还比较低,CAD/CAE/CAM技术的普及率不高,许多先进的模具技术应用还不够广泛等等。

特别在大型、精密、复杂和长寿命模具技术上存在明显差距,这些类型模具的生产能力也不能满足国内需求,因而需要大量从国外进口。

中国模具行业发展前景

巨大的市场需求将推动中国模具的工业调整发展。

1999年中国大陆制造工业对模具的总市场需求量约为330亿元,近几年仍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增长。

对于大型、精密、复杂、长寿命模具需求的增长将远超过每年10%的增幅。

汽车、摩托车行业的模具需求将占国内模具市场的一半左右。

1999年,国内汽车年产量为183万辆,现有量为1500万辆,到2005年汽车年产量达到300万辆。

汽车、摩托车行业的发展将会大大推动模具工业的高速增长,特别是汽车覆盖件模具、塑料模具和压铸模具的发展。

家用电器,如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等,在国内的市场很大。

目前,我国的彩电的年产量已超过3200万台,电冰箱、洗衣机和空调的年产量均超过了1000万台。

家用电器行业的发展对模具的需求量也将会很大。

产业配套能力的提升和促进产业聚集优势的形成将起到重要作用。

中国模具行业现存的七大问题

中国在走向真正的模具强国的道路上,尚有多种现状需加以改观,这涉及到目前模具工业发展的方方面面,诸如产品质量、标准化水平、人才供求、产品结构、创新能力、企业间关系、以及海外市场的开拓等。

首当其冲的是完善产品质量。

目前国内模具生产厂家工艺条件的参差不齐,严重影响了模具精度和质量。

比如精密热处理环节,模具材料的不同使得国产模具在外观质量和使用寿命上难以与国外产品匹敌。

国产模具多采用2Cr13和3Cr13,而国外则采用专用模具材料,其综合机械性能,耐磨、耐腐蚀性能及抛光亮度更为优越。

其次,标准化水平有待提升。

中国模具标准化工作起步晚,标准件的生产、销售、推广和应用工作相对落后,目前模具标准件的使用覆盖率约40%~45%,而国际上一般高于79%,中小模具则更在80%以上。

第三,模具人才求远大于供的窘境急需改观。

模具人才的培育本身是个长期过程,且要求多年经验的积累。

而受限于软硬件设施条件,一些高校培养出的专业学员实际技能不够;同时,规范化职业教学标准的缺失导致了社会上各类培训班的学员亦良莠不齐。

第四,需再接再厉,加快模具产品结构调整的步伐。

总的发展方向仍将是,实现大型、精密、复杂、长寿命模具和模具标准件发展速度高于行业总体速度;继续扩增塑料模和压注模所占比例;扩充专业模具厂家的数量及能力。

第五,加大投入以强化创新能力。

骨干企业有必要配齐从模具粗加工、热处理到各种精加工、光整加工、质量控制与监测等的整套设备,一般企业也应拥有数控加工设备,实现模具制造的全自动加工。

并通过推进产学研合作强化创新力。

第六,促进模具企业间联合重组应成为大势所趋。

这主要是考虑到当前模具企业中相当一部分为民营企业,客观上存在先进制模技术和设备难于导入的问题,这无疑加剧了在中低档市场的竞争。

第七,海外市场开拓有待深化。

以澳大利亚为例,该国对冲压模具的需求看涨,中国可利用自身在这方面的技术装备优势,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

国外模具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模具是工业生产关键的工艺装备,在电子、建材、汽车、电机、电器、仪器仪表、家电和通讯器材等产品中,60%-80%的零部件都要依靠模具成型。

用模具生产制作表现出的高效率、低成本、高精度、高一致性和清洁环保的特性,是其它加工制造方法所无法替代的。

模具生产技术水准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产品的质量、效益和新产品的开发能力。

近几年,全球模具市场呈现供不应求的局面,世界模具市场年交易总额为600~650亿美元左右。

美国、日本、法国、瑞士等国家年出口模具量约占本国模具年总产值的三分之一。

国外模具总量中,大型、精密、复杂、长寿命模具的比例占到50%以上;国外模具企业的组织形式是"大而专"、"大而精"。

2004年中国模协在德国访问时,从德国工、模具行业组织--德国机械制造商联合会(VDMA)工模具协会了解到,德国有模具企业约5000家。

2003年德国模具产值达48亿欧元。

其中(VDMA)会员模具企业有90家,这90家骨干模具企业的产值就占德国模具产值的90%,可见其规模效益。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技术的发展,国外的一些掌握和能运用新技术的人才如模具结构设计、模具工艺设计、高级钳工及企业管理人才,他们的技术水准比较高.故人均产值也较高.我国每个职工平均每年创造模具产值约合1万美元左右,而国外模具工开发。

目前,从事模具技术研究的机构和院校已达30余家,从事模具技术教育的培训的院校已超过50余家。

其中,获得国家重点资助建设的有华中理工大学模具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交通大学CAD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北京机电研究所精冲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郑州工业大学橡塑模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

经过多年的努力,在模具CAD/CAE/CAM技术、模具的电加工和数控加工技术、快速成型与快速制模技术、新型模具材料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在提高模具质量和缩短模具设计制造周期等方面做出了贡献。

展望未来,下列几方面发展趋势预计会在行业中得到较快应用和推广。

当然,这是需要开拓、创新和做出艰苦努力的。

(1)超大型、超精密、长寿命、高效模具将得到发展。

(2)多样材质、多种颜色、多层多腔、多种成型方法一体化的模具将得到发展。

(3)各种快速经济模具,特别是与快速成型技术相结合的RP/RT技术将得到快速发展。

(4)模具设计、加工及各种管理将向数字化、信息化方向发展,CAD/CAM/CAE/CAPP及PDM等将向智慧化、集成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

(5)更加高速、更加高精度、更加智慧化的各种模具加工设备将进一步得到发展和推广应用。

(6)更高性能及满足特殊用途的各种模具新材料将会不断发展,随之而来的也会产生一种特殊的和更为先进的加工方法。

(7)各种模具型腔表面处理技术、涂覆、修补、研磨和抛光等新工艺也会不断得到发展。

(8)逆向工程、并行工程、复合加工乃至虚拟技术将得到发展。

(9)热流道技术将会迅速发展,气辅和其它注射成型工艺及模具也将会有所发展。

(10)模具标准化程度将不断提高。

“十一五”期间,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广大模具企业将进一步深化改革,下功夫搞好科技进步与创新,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将速度效益型的增长模式逐步转变到质量和水平效益型的轨道上来,模具工业必将得到更好的发展。

 

第一章设计任务及目的

1.1原始资料﹕

设计要求:

1:

设计题目:

球面轴套

2:

材料:

PA66

3:

生产批量:

大量生产

4:

所有未注尺寸公差按SJ1372-78的5级精度

1.2设计目的及意义

本设计题目球面轴套,它概括了圆柱形塑料零件的设计要求、内容及方向。

通过对该零件模具的设计,进一步加强了设计者注塑模设计的基础,为设计更复杂的注塑模具做好了铺垫和吸取了更深刻的经验

 

第2章塑模工艺规程的编制

该塑件为球面轴套,其零件图可见上面的原始数据,此塑件的材料采用PA66,,生产类型为大批量生产。

2.1塑件的工艺性分析

2.1.1对塑件材料进行分析

所提供的轴套材料为PA66,这种材料有以下特点:

1:

结晶时熔点较高,熔融温度范围比较窄,熔融状态热稳定性差,料温超过300℃,滞留超过30分钟会发生分解。

2:

较易吸湿,成型前需预热干燥,并应防止吸湿,含水量不得超过3﹪,吸湿后

从零件图上分析,该零件总体形状为圆柱形,形状结构简单,由于制件由两个圆柱面垂直相交,内孔要用侧抽芯机构,采用斜导柱抽芯机构。

成型后由于塑件的包紧力的作用,塑件留在动模一侧。

2.1.3尺寸精度分析

塑件的尺寸精度是指所获得的塑件尺寸与产品图中尺寸的程度,即所获得塑件尺寸的准确度。

影响塑件尺寸精度的因素很多,首先是模具的制造精度和模具的磨损程度;其次是塑料收缩率的波动以及成型时工艺条件的变化等,因此塑件尺寸精度往往不高,应在保证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选用低精度等级。

塑件上有未注公差尺寸,所以应选用塑件精度等级为MT5。

查表可得塑件的尺寸,由以上分析可见,该塑件的尺寸精度不高,对应的模具相关零件尺寸加工可保证。

由塑件的零件图可知,塑件的最大壁厚为2.615mm,最小壁厚为2.385mm,壁厚较均匀。

2.1.4表面质量分析

塑料制件的精度等级较低,我们所要获得的制件对制品的表面质量除要求无缺陷,毛刺外无特殊要求,一般的模具制造工艺和注塑工艺就能满足要求。

该零件的表面质量要求边缘无毛刺,没有特别的表面质量要求,故比较容易实现。

结合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注塑成型时在工艺参数控制的好的情况下,零件的成型要求可以得到保证。

2.2计算塑件的体积和品质

计算塑件的体积和质量是为了选用注塑机及确定模具的型腔数目

2.3塑件注塑工艺参数的确定:

查有关文献和工厂的实际情况,PA66的成型工艺参数可作如下选择:

(试模时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

注射机类型:

螺杆式

预热和干燥:

温度80~85;时间1~2小时

料筒温度(℃):

后段260~290

中段260~270

前段250~260

喷嘴温度(℃):

250~260

模具温度(℃):

100~120

注射压力(公斤力/

):

6000~10000

注射时间(S):

3~5

保压时间(S):

20~50

冷却时间(S):

20~40

成型周期(S):

50~100

螺杆转速(转/分):

30

后处理:

在90~100℃(油,水,盐水)等环境中,保温时间为2~4小时

2.4型腔数目的确定:

按注塑机的最大注塑量确定型腔数量n

G-注塑机允许的最大注塑量(

/g)

V-单个制品的品质(g/

由计算可知n

4.8,所以采用一模四腔的模具结构较合适。

 

第3章注塑模的结构设计

注塑模结构设计包括:

确定模具型腔数目、选择分型面、确定型腔的布置方式、确定浇注系统、确定脱模方式、确定调温系统结构、确定排气形式、决定注塑模的主要尺寸、选用模架。

3.1分型面的选择:

选择分型面的原则是:

脱出塑件方便、模具结构简单、型腔排气顺利、确保塑件质量、无损塑件外观、设备利用合理,侧型芯行程较短。

模具设计中,分型面的选择很关键。

它决定了模具的结构的难易程度,应根据分型面选择原则和塑件的成型要求来选择分型面。

塑件为球面轴套,结构不对称,最大截面过轴的中心线和球面中心。

故选用如下图比较合理。

3.2确定型腔的排列方式:

现代注塑机的料筒通常置于定范本的中心孔上,由此面确定了主流道的位置。

各型腔到主流道的相对位置应满足以下基本要求:

(1)各型腔应在相同温度下同时填充。

(2)到各型腔流程短,以降低废料率

(3)各型腔间距应尽可能的大,以便在空间设置冷却水道,推出杆,并具有足够的截面积以承受注射压力。

(4)总的反作用力应作用在注射机范本中心。

(5)多腔时应分布均匀,以达到压力平衡的目的。

该塑件采用的是一模四腔的结构,型腔分布方式如图:

3.3浇注系统的设计:

3.3.1主流道设计:

根据设计手册查得XS-Z-60型注塑机喷嘴的有关尺寸

喷嘴前端孔径:

=

4mm

喷嘴前端球面半径:

=12mm

根据模具主流道与喷嘴的关系:

R=

+(1~2)mm

D=

+(0.5~1)mm

取主流道球面半径R=10mm

取主流道的小端直径d=

5mm

为了方便将凝料从主流道中拔出,将主流道设计成圆锥形,其斜度2度~4度,经查《注塑模结构与设计》表6-1可知主流道大端直径D=

6mm,

为了使熔料顺利进入分流道,可在主流道出料端设计半径r=3mm的圆弧过渡。

在保证制品成型的条件下,住流道长度应尽量短,以减小压力损失和废料量,通常主流道长度可小于或等于60mm

3.3.2分流道设计:

分流道的的形状尺寸,应根据塑件体积、壁厚、形状的复杂程度、注塑速率、分流道的长度等因素来确定。

本塑件形状不复杂,熔料填充型腔比较容易。

根据型腔的排列方式可知分流道长度较短,为了便于加工起见,选用截面为梯形分流道。

梯形截面分流道容易加工,且熔体的热量散发和流动阻力都不大。

查表得R=4mm。

如图所示:

3.3.3浇口设计:

浇口是流道和型腔之间的连接部分,也是注塑模进料系统的最后部分,其基本作用是:

1.使从流道来的熔融塑料以最快的速度进入并充满型腔;

2.型腔充满后,浇口能迅速冷却封闭,防止型腔内还未冷却的热料回流。

0.5~2mm,L=0.7~2mm,浇口与型腔的应做成R0.5的圆角或0.5X45°的倒角,以防制件与浇口凝料分离时剥伤制品..

3.3.4冷料穴的设计:

根据需要不但在主流道的末端,且在各流道的转向的位置,甚至在型腔的末端开幕设冷料穴。

冷却穴应设置在熔体,流动方向的转折位置,并迎着上游的流体方向。

冷料穴一般都设置在主流道末端,即主流道正对面的动模上,直径应稍大于主流道大端直径,以利于冷料流入。

当分流倒较长时,可将分流道的尽头沿前进方向稍延长部分作为冷料穴。

其作用是用来储藏注射间隔期间产生的冷料类的,防止冷料进入型腔而影响塑件质量,并使塑件能顺利地充满型腔。

为便于拉料杆将主流道凝料拉出,选用底部带有拉杆的Z形冷料穴,这类冷料穴的底部由一根推杆组成,推杆装于推杆固定板上。

3.3.5拉料杆的设计:

由于模具采用的是侧浇口浇注,推杆推出的脱模机构,需要拉料杆。

拉料杆形式如图所示

3.4确定调温系统的结构:

注塑模温度调节是采用加热或冷却方式来实现的,确保模具温度在成型要求的范围之内。

模具加热方法有蒸汽,热油,热水加热及电加热等方法,最常用的是电阻加热法;冷却方法则采用常温水冷却,冷却水强力冷却或空气冷却等方法,而大部分采用常温水冷却法。

此塑件尺寸比较小,材料是尼龙。

所以既不需要加热也不需要冷却系统。

3.5确定排气系统的形式:

 

3.6确定脱模方式:

该塑件为壳形塑件,壁较薄并带有凸起,所以只用一种推出零件,应采用推杆脱出,又由于型芯比较细,所以采用顶杆即可。

如图所示:

3.7成型零件的结构设计:

3.7.1凹模设计:

凹模是成型制品外表面的成形零件。

按凹模结构的不同可将其分为整体式,整体嵌入式,组合式和镶拼式四种结构形式。

由于塑件体积较小,本套模具采用的是一模四件的结构形式。

考虑加工的难易程度和材料的利用价值等因素。

凹模采用整体式结构,其特点是有较高的强度和刚度。

其结构形式见后面的零件图。

3.7.2凸模与型芯的结构设计:

凸模和型芯均是用来成型塑件的内形轮廓的零件,凸模和型芯之间无严格区分。

一般凸模是成型制品整体内型的模具零件,而型芯是成型制品孔,槽的小型芯,所以有时候也把型芯叫成型杆,凸模结构形式也可分为整体式,嵌入式,镶拼组合式和活动式,型芯有嵌入式型芯和螺纹型芯等。

3.7.3成形钢材的选用

多需抛光到达镜面(Ra≤0.05μm)要求钢材硬度的范围在35-40HRC之间为宜,过硬表面会使抛光困难。

(3)耐磨性和抗疲劳性能好

注射模型腔不仅受高压塑料熔体冲刷,而且还受冷热交变的应力作用。

一般的高碳合金钢可经热处理获得高硬度,但韧性差易形成裂纹,不宜选作注射模的成形零件。

所选的钢种应减少抛光修模的次数,以便长期保持工作部位的尺寸精度到达批量生产的使用极限。

(4)具有耐腐蚀性能

对有些塑件品种,如聚氯乙烯和阻燃性塑料,必须考虑选用有耐腐蚀性能的钢种。

综上所述考虑制件的性能选用国产PCR(

)属于不修钢类钢种,它比一般不锈钢有更高的强度,更好的韧性和抛旋光性。

热处理变形小,使用温度小于

空冷淬火硬度可达42-53HRC适用于含氯和阻燃的腐蚀性塑料的注塑模

 

第4章模具设计的有关计算

4.1型腔及型芯工作尺寸的计算:

此设计中成型零件工作尺寸计算时均采用平均尺寸、平均收缩率、平均制造公差和平均磨损量来计算。

4.1.1PA66平均收缩率计算:

查表得PA66的平均收缩率为S=(1.5~2.2)%故平均收缩率为Scp=(1.5+

成型零件由于配合间隙的变化,会引起塑件尺寸变化。

例如:

型芯按间隙配合安装在模具内的话,则塑件孔的位置误差要受到配合间隙影响;若采用过盈配合,则不存在此误差。

模具安装配合间隙引起的误差用

来表示。

综上所述,塑件在成型过程中产生的最大尺寸误差应该是上述误差的总和即:

式中:

----塑件的成型误差(mm)

---塑件收缩率波动而引起的塑件尺寸误差(mm)

---模具成型零件制造公差(mm)

---模具成型零件最大磨损量(mm)

4.1.3型腔及型芯工作尺寸的计算

1.型腔尺寸的计算:

由公式

=

=

=

2.型芯尺寸计算由公式

=

=

4.2标准模架的选用

在支承与固定零件的设计中,模具模架采用中小型派生型P4模架,采用标准模架200mm×250mm。

经查询有设计手册和塑件尺寸分析并根据经验确定有关尺寸如下:

定模座板:

,型腔板:

H2=25㎜,侧型芯:

H3=20㎜,动模板:

H4=30㎜,动模固定板:

,垫块:

,动模座板:

动模型腔板

因而模具的闭合高度:

+

=225mm

 

第五章侧向分型和抽芯机构设计

5.1概述

当塑件侧壁带有与开模方向不同的内外侧孔或侧凹等阻碍制品成型后直接脱模时,必须采用侧向分型的方法,将成型侧孔或侧凹的型芯做成活动的,这种零件称为侧型芯,也叫活动型芯,在制件脱模前先将活动型芯抽出,然后再从模具中推出制件。

侧向分型和抽芯机构的分类。

侧向分型和抽芯机构按动力来源可分为手动,机动,液动和气动四种类型。

真空吸力(N)Qb=0.1Ab,Ab为型芯的横截面积(

=

=27.632N

=0.1X3.14X

=0.615N

5.2斜导柱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

(1)工作原理

斜导柱式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是利用斜导柱等传动零件,把垂直的开模运动传递给侧向瓣合模块或侧向型芯,使之产生侧向运动并完成分型或抽芯动作。

这类机构的特点是结构紧凑,动作安全可靠,加工制造比较方便。

(2)斜导柱设计

斜导柱的作用是驱动型芯滑块完成开闭动作,是分型抽芯机构的关键零件。

它决定了抽芯距和抽芯力的大小,设计时要确定其形状,尺寸及斜角大小等。

常用斜导柱截面有圆形和矩形,由于圆形截面加工方便,装配容易,应用较广。

斜导柱倾角的大小与开模行程,抽芯力,所受的弯曲力有关。

一般不大于25°。

常用15°-25°。

现选用15°

L=s/sina

H=scota

L—斜导柱工作长度.单位为mm.

H—与抽芯距对应的开模行程,单位为mm

查表得斜导柱的直径d=22mm

计算得斜导柱的长度L=100mm

(3)滑块和滑模设计

侧型芯和滑块联接形式有整体式和组合式,整体式多用于型芯较小和形状简单的场合,组合式是把型芯安装在滑快上,一般型芯用钢比滑快用钢要求高,采用组合式可节省钢材,便于修整加工,由于该型芯比较小,可以做成整体式.具体结构见零件图.

 

第六章导向定位机构设计

6.1导柱导套设计

导柱是与安装在另一半模具上的导套配合,用以确定动,定模的相对位置,保证模具运动导向精度的圆柱形零件。

其基本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带有轴向定位台阶,固定段与导向段具有统一公称尺寸,不同公差带的导柱,称为带头导柱。

另一种是带有轴向定位台阶,固定端公称尺寸大于导向段的导柱,称为带肩导柱。

带头导柱用于生产批量不大的模具,可以不用导套。

带肩导柱采用导套的大批量生产并高精度导向的模具。

导柱与导柱孔之间一般采用间隙配合H7/f7或H8/f8,导柱与安装孔之间采用过渡配合H7/m6或H7/k6,采用适当的固定方法,以防止导柱从安装孔中脱出。

导柱导套多为标准件,其具体尺寸可以据设计手册选取模架时选取。

导柱安装在动模一侧,因为主型芯在动模一侧,导柱与主型芯安装在同一侧,在合模时可起保护

6.2定位圈设计

为了便于模具在注射机上安装以及模具浇口套与注射机的喷嘴孔精确定位,应在模具上安装定位圈。

用于与注射机定位孔匹配。

定位圈除完成浇口套与喷嘴孔的精确定位外,还可以防止浇口套从模具内滑出。

定位圈也为标准件,其尺寸大小可以依据注射机来选取。

其结构形式如图标:

 

第7章注塑机有关参数校核

本模具的外形尺寸为280mm×190mm×190mm。

XS-Z-60型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