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纲版高考历史名师一号课时作业141伟大的历史转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679389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纲版高考历史名师一号课时作业141伟大的历史转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大纲版高考历史名师一号课时作业141伟大的历史转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大纲版高考历史名师一号课时作业141伟大的历史转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大纲版高考历史名师一号课时作业141伟大的历史转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大纲版高考历史名师一号课时作业141伟大的历史转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大纲版高考历史名师一号课时作业141伟大的历史转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大纲版高考历史名师一号课时作业141伟大的历史转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大纲版高考历史名师一号课时作业141伟大的历史转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大纲版高考历史名师一号课时作业141伟大的历史转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纲版高考历史名师一号课时作业141伟大的历史转折.docx

《大纲版高考历史名师一号课时作业141伟大的历史转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纲版高考历史名师一号课时作业141伟大的历史转折.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大纲版高考历史名师一号课时作业141伟大的历史转折.docx

大纲版高考历史名师一号课时作业141伟大的历史转折

课时作业三十三 伟大的历史转折和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

说明: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45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个小题4分,共60分)

1.“文革”结束后,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这里的“思想解放”是指(  )

A.纠正了“文革”以来的左倾错误

B.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C.打破了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思想束缚

D.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理解能力。

解题时注意抓住“解放”二字,再联系所学的有关历史知识进行分析判断,可知正确答案是C项。

答案:

C

2.1977年邓小平重新恢复工作后,在科教文化领域进行大力整顿,其主要内容包括(  )

①提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②恢复全国高等学校统一考试招生制度 ③1978年初召开全国科学大会 ④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

该题旨在考查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

“文化大革命”后,邓小平在科教文化领域的整顿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①②③都属于科教文化方面,而且都是邓小平所为,④超出了这一范畴。

答案:

A

3.电影《高考1977》反映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

如果让你来设计这场考试的场景,可能出现的是(  )

A.背景音乐:

反映粉碎“四人帮”的歌曲

B.外景:

考场门口悬挂着“改革开放送春风”的横幅

C.内景:

考场中张贴有“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标语

D.特写:

作文题目“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解析:

题干时间关键词“1977”。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A项在时间上符合题意;改革开放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作出的决定,B项错误;“科教兴国”战略是1995年提出的,C项错误。

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文章,引发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D项错误。

答案:

A

4.十一届三中全会被称为“新时代的遵义会议”,两次会议的相似之处有(  )

①纠正了党在指导思想上的“左”倾错误 ②重新确立了党的正确路线 ③形成了党的正确的领导集体 ④推动了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②③D.①②③④

解析:

本题可以用排除法,遵义会议没有解决思想问题,也没有推动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

这样就排除了①④。

答案:

C

5.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提出党内民主生活问题,吸取的历史教训来自(  )

①中共八大 ②“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③“反右倾”斗争 ④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③④

解析:

“反右倾”斗争使党内的民主生活遭到严重损害;“文化大革命”使国家民主秩序受到严重冲击。

八大是一次成功的探索。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经济领域的事件。

答案:

D

6.春联是我国独创的一种民间文学艺术形式,春节时用以抒发人们对生活的赞美和对未来的美好愿望。

1988年底,山东临沂市九曲乡农民褚延泽承包的72亩田喜获丰收,被授予“全国售粮大户”的光荣称号。

他高高兴兴地贴出一副春联:

“吃陈粮烧陈柴承包政策好,迎新春迈大步科技威力大”,横批是“展翅高飞”。

这副对联本质上反映了(  )

A.人民公社化运动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生产关系只有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才能推动社会进步

C.农业合作化运动给农民带来了新的希望

D.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给农民带来实惠

解析:

题中春联体现了农民衷心拥护党的新的农村政策,说明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

分析经济问题的本质一般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角度进行考虑。

答案:

B

7.2008年10月9日至12日是全民族关注的日子——十七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的经济改革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分田单干”、“离土不离乡”、“离土又离乡”;其中“离土不离乡”指的是(  )

A.废除人民公社旧体制

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发展乡镇企业

D.进城打工

解析:

“分田单干”是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包产到户;“离土不离乡”是指发展乡镇企业;“离土又离乡”指进城打工。

答案:

C

8.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1953年开始的我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  )

A.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与发展

B.性质完全相反的两种经济政策

C.为消除“左”倾错误而采取的措施

D.为了调整生产关系以发展生产力

解析: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都属于生产关系的调整,目的就是为了推进生产力的发展。

故D项正确。

答案:

D

9.1984年,在国庆的游行队伍中,农民开着拖拉机,载着“联产承包好”的牌子通过天安门广场。

农民从联产承包中得到的实惠是(  )

A.获得了承包土地的所有权

B.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

C.获得了劳动产品的所有权

D.获得了一切生产资料的所有权

解析:

联产承包中,农民有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故选B。

答案:

B

10.春节是我国盛大而隆重的传统节日。

每逢春节,千家万户贴春联是千百年来流传的民间习俗,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底蕴。

下列春联中,反映20世纪80年代社会状况的是(  )

A.抗战胜利一元复始;和平建国万象更新

B.饮水不忘挖井人;翻身全靠共产党

C.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D.新长征起步春光明媚;现代化开端金鼓欢腾

解析:

注意时间限定“20世纪80年代”,A项应是抗战胜利后,20世纪40年代,B、C两项应是建国后,50年代;D项从新长征可知发生在改革开放以后。

答案:

D

11.深圳是我国最早设立的经济特区,有人认为它具有“两个扇面”的作用。

“两个扇面”是指(  )

A.对外开放的扇面和对内改革的扇面

B.技术革新的扇面和对外交流的扇面

C.对外开放的扇面和对内辐射的扇面

D.管理革新的扇面和引进外资的扇面

解析:

深圳是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同时深圳也能够依靠自身的发展来带动内地的发展。

答案:

C

12.1987年一家日本跨国公司决定考察我国辽宁省的某一城市,并在当地投资设厂。

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他们考察的城市是(  )

A.大连B.秦皇岛

C.沈阳D.烟台

解析:

四个城市中,大连和沈阳属于辽宁省,其中大连属于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

答案:

A

13.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上有人这样评价中国:

“如今的中国,是亚洲经济的发动机。

”中国能够成为“亚洲经济的发动机”主要是由于中国(  )

A.是目前亚洲唯一的联合国常任理事国

B.是亚洲各国中较早迅速发展经济的国家

C.1978年以来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D.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亚洲其他国家的发展

解析:

解答本题可用排除法。

A与题意无关;B项不符合史实;D项说法本身存在问题,而且题目问的是中国能够成为“亚洲经济的发动机”的主要原因,应从中国自身发展的角度来找。

答案:

C

14.“……那是一条神奇的天路,把人间的温暖送到边疆,从此山不再高,路不再长,各族人民欢聚一堂……”歌曲里所吟唱的“天路”是指(  )

A.青藏公路B.康藏公路

C.兰新铁路D.青藏铁路

解析:

根据史实可知,天路为青藏铁路。

答案:

D

15.下列哪座城市与以下的描述最吻合(  )

①近代第一批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

②出现最早一批民族企业

③20世纪90年代成为进一步改革开放的重要标志

④一个新型区域合作组织冠上了它的名字

A.上海B.广州

C.南京D.厦门

解析:

上海是近代第一批开放通商口岸,出现最早一批民族企业,浦东开发、开放成为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标志,“上海合作组织”以上海冠名。

答案:

A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16题26分,17题14分,共40分)

16.中国特殊的国情决定了农业、农民、农村问题在中国的极端重要性。

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经济经过了曲折发展的历程。

当前,中国新的领导集体已视解决“三农”问题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如下图

材料二 在“大跃进”时期,由于大刮浮夸风、“共产风”,安徽农村深受其害。

为了生产自救,少数农民自发地搞起了责任田,到1961年底,安徽省90.1%的生产队实行过或者正在实行责任田。

在三年困难时期,全国各地都出现了各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

刘少奇、邓小平、陈云等中央领导人对这一新事物给予极大的支持……但是毛泽东出于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的善良愿望,很快否定了责任田。

——岳麓版《经济成长历程》必修(Ⅱ)

材料三 1978年,安徽发生特大旱灾,凤阳县许多人都外出讨饭了,没有外出的小岗村农民感到与其坐等饿死,不如大胆想个办法。

于是,在1978年12月的一个夜晚,他们聚在一起,开了个秘密会议,写下了保证书,决定包干到户。

安徽实行包干到户后,一部分干部和群众抱怀疑或反对的态度。

有人在江苏和安徽交界的边境地区竖起大标语牌,坚决反对所谓的“分田单干风”。

——岳麓版《经济成长历程》必修(Ⅱ)

材料四 如下图

(1)据材料一回答,20世纪50年代,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三次调整使农业经济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

后两次调整(特别是人民公社化运动)主要是在哪一方面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产生了什么不良后果?

(8分)

(2)从材料二、三看,三年困难时期的责任田和1978年安徽实行“包产到户”都是有人反对的。

但最终的结局却不同,其原因是什么?

(6分)

(3)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时政热点,列举我国农村除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外的两项重要举措。

这些举措给农村带来了什么变化?

(6分)

(4)结合时代背景并观察材料四的图片,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民众的生活需求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6分)

解析:

材料一中的三幅图分别反映了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内容。

由此可以答出公有化程度过高和平均主义的分配制度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造成农业发展长期滞后。

不利于现代化建设的不良后果。

材料二、三分别反映了三年困难时期和改革开放初期对生产责任制的不同态度,但是前者被否定,后者被肯定并推广全国,根本原因是由于我党的指导思想发生了重大变化。

第(3)问属于开放题,只要列举出两项举措即可。

第(4)问依据材料可知,我国农民已经实现由解决温饱问题到实现小康社会的转变。

答案:

(1)变化:

完成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完成了对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建立了高度集中、政社合一的农村人民公社制度。

挫伤农民积极性:

盲目过快地追求公有化的规模和程度以及搞分配上的平均主义。

不良后果:

严重脱离了中国农村生产力的实际水平,使我国的农民、农业和农村付出了极大的代价,而农业发展滞后也极大地延缓了整个国家的现代化进程。

(2)原因:

前者被否定是因为当时“左”倾思想在党内占据主导地位,党内政治生活极不民主,刘、邓、陈的正确意见被毛泽东否决。

后者被肯定和推广,是因为我党恢复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党的集体领导原则,包产到户得到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

(3)重要举措:

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积极推进农业技术进步,促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化;废除农业税;实行村民自治,村委会直选;连续颁发四个一号文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

变化:

农村经济得到全面振兴,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农民收入稳步增加,逐步走上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只要能列举出两项举措、变化,言之成理即可)

(4)从温饱到小康。

20世纪70年代,“文革”动乱,经济破坏,物资匮乏,人民生活水平低下;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20世纪90年代,国民经济持续增长,温饱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人民生活奔向小康,人们的生活品位提高。

17.1978年——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时代

这是一个三十年的话题,“农民工”“三资企业”“发展才是硬道理”“和平崛起”“知识经济”等词汇让我们近距离感受到身边的变化。

请从经济、政治政策、思想文化、对外关系及祖国统一大业等角度概述1978年以来中国社会的变化。

(14分)

答案:

经济、政治政策:

以改革开放为中心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

思想文化:

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精髓的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

对外关系:

以无敌国外交为基本特征的和平外交政策。

统一大业:

以“一国两制”为基本政策,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的成功实践。

(回答时应抓住以上要点适当扩展,言之有理即可给分)

高﹤考(试)题≧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