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市中考语文真题 解析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679821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60.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宜宾市中考语文真题 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四川省宜宾市中考语文真题 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四川省宜宾市中考语文真题 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四川省宜宾市中考语文真题 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四川省宜宾市中考语文真题 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四川省宜宾市中考语文真题 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四川省宜宾市中考语文真题 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四川省宜宾市中考语文真题 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四川省宜宾市中考语文真题 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四川省宜宾市中考语文真题 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四川省宜宾市中考语文真题 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四川省宜宾市中考语文真题 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四川省宜宾市中考语文真题 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四川省宜宾市中考语文真题 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四川省宜宾市中考语文真题 解析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四川省宜宾市中考语文真题 解析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四川省宜宾市中考语文真题 解析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四川省宜宾市中考语文真题 解析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四川省宜宾市中考语文真题 解析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四川省宜宾市中考语文真题 解析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省宜宾市中考语文真题 解析版.docx

《四川省宜宾市中考语文真题 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宜宾市中考语文真题 解析版.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川省宜宾市中考语文真题 解析版.docx

四川省宜宾市中考语文真题解析版

四川省宜宾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卷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2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惆怅 踌躇 乡愁 觥筹交错

B.虹霓 篱笆 厘米 黎民百姓

C.强盛 强壮 富强 牵强附会

D.殷实 樱花 雄鹰 义愤填膺

2.填入下列空格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1921年,风雨飘摇中的中华民族渴望能掌握自己的命运,中国共产党___;1941年,党中央决定将每年的7月1日定为党的___;2021年,即中国共产党100周年___。

古老中国历经沧桑巨变,开启民族复兴。

A.应运而生 华诞 出生B.应运而生 生日 诞辰

C.呱呱落地 生日 出生D.呱呱落地 华诞 诞辰

3.下列各副春联,对仗不够严谨的一项是(  )

A.春临大地,福满人间。

B.年年岁岁春满地,暮暮朝朝福盈门。

C.牛年牛人牛气足,春雨春风春意长。

D.好山好水辞旧岁,杏花春雨迎新年。

4.读图,按要求作答。

(1)任选一个角度,简要概括图示内容。

(2)用一句话简评画面呈现的美感。

5.某报社准备写一篇关于世界航空航天发展成就的综述性文章,拟在“人类征服太空”“人类探索太空”“人类遨游太空”中选用一个作为题目。

你认为哪个最好?

请简述选用理由,限60字以内。

二、现代文阅读(36分)

6.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破窗效应      

心理学研究上有个现象叫做“破窗效应”。

就是说,一个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它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一面墙,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及时清洗掉,很快的,墙上往往会布满乱七八糟的东西。

一个很干净的地方,人们自然会不好意思丢垃圾;而一旦地上开始有垃圾出现,就会毫无愧疚地跟随。

这真是很奇怪的现象。

  心理学家研究的就是这个“引爆点”,地上究竟要有多脏,人们才会觉得反正这么脏,再脏一点无所谓;情况究竟要坏到什么程度,人们才会自暴自弃,让它烂到底。

  任何坏事,如果在开始时没有被阻止,形成风气,改也改不掉,就好像河堤,一个小缺口没有及时修补,可以崩坝,造成千百万倍的损失。

材料二

不值得定律      

不值得定律最直观的表述是:

不值得做的事情,就不值得做好。

  不值得定律反映出人们的一种心理,一个人如果从事的是一份自认为不值得做的事情,往往会保持冷嘲热讽、敷衍了事的态度。

不仅成功率小,而且即使成功,也不会觉得有多大的成就感。

  哪些事值得做呢?

一般而言,取决于三个因素。

价值观。

只有符合我们价值观的事,我们才会满怀热情去做。

个性和气质。

一个人如果做一份与他的个性气质完全背离的工作,他是很难做好的,如一个好交往的人成了档案员,或一个害羞者不得不每天和不同的人打交道。

现实的处境。

同样一份工作,在不同的处境下去做,给我们的感受也是不同的。

材料三

罗森塔尔效应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等人于1968年做过一个著名实验。

他们到一所小学,在一至六年级各选三个班的儿童进行煞有介事的“预测未来发展的测验”,然后实验者将认为有“优异发展可能”的学生名单通知教师。

其实,这个名单并不是根据测验结果确定的,而是随机抽取的。

它是以“权威性的谎言”暗示教师,从而调动了教师对名单上的学生的某种期待心理。

8个月后,再次智能测验的结果发现,名单上的学生的成绩普遍提高,教师也给了他们良好的品行评语。

这个实验取得了奇迹般的效果,人们把这种通过教师对学生心理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使学生取得教师所期望的进步的现象,称为罗森塔尔效应(习惯上也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

  教育实践也表明:

如果教师喜爱某些学生,对他们会抱有较高期望,经过一段时间,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爱护和鼓励,常常以积极态度对待老师、对待学习以及对待自己的行为,学生逐渐变得更加自尊、自信、自爱、自强,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激情,并取得老师所期望的进步。

相反,那些受到老师忽视、歧视的学生,久而久之会从教师的言谈、举止、表情中感受到教师的“偏心”,也会以消极的态度对待老师、对待自己的学习,不理会或拒绝听从老师的要求。

这些学生常常会一天天变坏,最后沦为社会的不良分子。

尽管有些例外,

但大趋势却是如此。

(1)下列关于材料一、二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生活现象中,只要是环境优美、窗明几净的地方,人们就会很自觉地不扔垃圾。

B.“破窗效应”警示:

情况一旦坏到一定程度,人们往往会放弃努力、任其变糟糕。

C.在心理上,一件事被人们认为不值得做,实际上反而会让人更轻松愉快地完成。

D.“不值得定律”启示:

我们应该在不同的处境中变换工作,体现不一样的价值观。

(2)下列对“罗森塔尔效应”在教育运用上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学生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这样才会让老师越来越喜欢你。

B.教育中的“罗森塔尔效应”和中国古代“严师出高徒”是一个道理。

C.教师对学生持续地激励,往往会让学生产生自信进而打开进步空间。

D.“罗森塔尔效应”启示我们,实施教育一定要杜绝对学生的批评行为。

(3)下列说法,不符合材料内容的一项是

A.“破窗效应”是一种心理效应,更是一种值得关注的生活现象。

B.自己都认为不值得去做的事情,其实就根本没有必要把它做好。

C.“权威性谎言”实验效果证明,孩子们具有“优异发展可能”。

D.孩子们也应该自我激励,尽量克服对于成长环境的过度依赖。

7.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儒道思想之所以能够互补,是以它们存在的差异为前提的。

但这种差异又不是截然对立的,只是儒道关注的问题以及角度不同,提出的解决方案也有不同而已,这使得社会对儒道有可能、也有必要各取所长,融会贯通。

   一般而言,老子比较偏重于对哲学问题,特别是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的思考,突出宁静和谐与超越世俗的观念;孔子则偏重于对社会伦理问题,特别是人与人的关系问题的思考,强调道德的完善和人格的提升,强调积极进取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

正是由于他们对社会、人生问题提出了各自不同的看法和解决方式,才能形成一种互动互补的关系。

   不仅如此,虽然老子和孔子一个侧重讲“天道”,一个侧重讲“人道”,但实际上他们身上都同时具有积极用世和超然通达两种心态。

比如老子对社会的批判态度,实际上也是关心社会的表现,而且《老子》中谈论治国之道的内容也占了很大比重。

同样,孔子的“道”虽然是“人道”,不是“天道”,但是,当“人道”绝对化以后,也是与“天道”相通的。

而且孔子说过“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并欣赏曾点的超脱旷达,这与道家的思想有一致的地方。

“儒道互补”构成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文化心理,他们既以儒家的理想为追求目标,以天下忧乐为忧乐,锐意进取,建功立业。

同时,又用道家思想调节紧张心态,往往淡泊名利,洁身自好,超然通达,静观待时。

   如果说儒、道思想还有现实意义的话,那么,它们的互补也具有新的特点。

我们可以站在今天的思想高度,超越单纯的儒家或道家的立场,从中发现有利于新文化建设的因素。

(节选自《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1)就内容整体上看选文所表述的主要角度,正确的一项是

A.儒道思想能够互补的原因。

B.儒道思想必须互补的缘由。

C.儒道思想互补的文化心理。

D.儒道思想互补的现实局限。

(2)下面关于本选文所运用的论证方式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举例论证。

B.道理论证。

C.对比论证。

D.比喻论证。

(3)下面关于全文观点的分析和探究,不正确的一项是

A.儒家与道家思想之间既有差异性又有交融性。

B.儒、道思想在社会、人生问题方面互动互补。

C.道家循“天道”而超然脱俗,往往人情冷漠。

D.儒家侧重讲“人道”,自然会推重社会责任心。

8.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儿子的鱼

[加拿大]P.帕金斯(译文曾玉英)      

我环顾四周的钓鱼者,一对父子引起我的注意。

他们在自己的水域一声不响地钓鱼。

父亲抓住、接着又放走了两条足以让我欢呼雀跃的大鱼。

儿子14岁左右,穿着高筒橡胶防水靴站在寒冷的河水里。

两次有鱼咬钩,但又都挣扎着逃跑了。

突然,男孩的鱼竿猛地一沉,差点儿把他整个人拖倒,卷线轴飞快地转动,一瞬间鱼线被拉出很远。

  看到鱼跃出水面时,我吃惊地合不拢嘴。

“钓到了一只王鲑,个头不小。

”伙伴保罗悄声对我说,“相当罕见的品种。

  男孩冷静地和鱼进行着拉锯战,但是强大的水流加上大鱼有力的挣扎,孩子渐渐被拉到布满漩涡的下游深水区的边缘。

我知道一旦鲑鱼到达深水区就可以轻而易举地逃脱了。

孩子的父亲虽然早把自己的钓竿插到一旁,但一言不发,只是站在原地关注着儿子的一举一动。

  一次、两次、三次,男孩试着收线,但每次鱼线都在最后关头,猛地向下游窜去,鲑鱼显然在尽全力向深水区去靠拢。

15分钟过去了,孩子开始支持不住了,即使站在远处,我也可以看到他发抖的双臂正使出最后的力气奋力抓紧鱼竿。

冰冷的河水马上就要漫过高筒防水靴的边缘,王鲑离深水区越来越近了,鱼竿不停地左右扭动。

突然孩子不见了!

  一秒钟后,孩子从河里冒出头来,冻得发紫的双手仍然紧紧抓住鱼竿不放。

他用力甩掉脸上的水,一声不吭又开始收线。

保罗抓起渔网向那孩子走去。

“不要!

”男孩的父亲对保罗说,“不要帮他,如果他需要我们的帮助,他会要求的。

  保罗点点头,站在河岸上,手里拿着渔网。

  不远的河对岸是一片茂密的灌木丛,树丛的一半没在水中。

这时候鲑鱼突然改变方向,径直窜入那片灌木丛里。

我们都预备着听到鱼线崩断时刺耳的响声。

然而,说时迟那时快,男孩往前一扑,紧跟着鲑鱼钻进了稠密的灌木丛。

  我们三个大人都呆住了,男孩的父亲高声叫着儿子的名字,但他的声音被淹没在河水的怒吼声中。

保罗涉水到达对岸,示意我们鲑鱼被逮住了。

他把枯树枝拨向一边,男孩紧抱着来之不易的鲑鱼从树丛里倒着退出来,努力保持着平衡。

  他瘦小的身体由于寒冷和兴奋而战栗不已,双臂和前胸之间紧紧地夹着一只大约14公斤重的王鲑。

他走几步停一下,掌握平衡后再往回走几步。

就这样走走停停,孩子终于缓慢但安全地回到岸边。

  孩子的父亲递给儿子一截绳子,等他把鱼绑结实后,弯腰把儿子抱上岸。

孩子躺在泥地。

上大口喘着粗气,但目光一刻也没有离开自己的战利品。

保罗随身带着便携秤,出于好奇,他问孩子的父亲是否可以让他称称鲑鱼到底有多重。

孩子的父亲毫不犹豫地说:

“请问我儿子吧,这是他的鱼!

(1)下面关于“儿子的鱼”的相关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儿子的鱼”表明了“儿子”特别的劳动付出。

B.“儿子的鱼”体现了“儿子”的韧性以及毅力。

C.“儿子的鱼”标志着“儿子”正坚持独立成长。

D.“儿子的鱼”意味着“父亲”并没有参与其中。

(2)下面对文章关联人物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作为小说的人物与叙述人称,让小说更具有真实性。

B.伙伴“保罗”这一人物形象于串联情节中升华了小说主题。

C.“儿子”身上的冷静与自信折射出“父亲”平素对他的影响。

D.“父亲”为数不多的言语表明了他对儿子的独特的教育方式。

(3)请按小说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简要概括文章内容。

(4)请用一组合适的关键词,揭示小说中“父亲”丰富的内心世界。

三、古诗文阅读(28分)

9.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饮泉亭记

[明]刘基      

昔司马氏有廉臣焉,日吴君隐之,出刺广州,过贪泉而饮之,赋诗曰:

“古人云此水,一歃杯千金。

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

”其后,隐之卒以廉终其身,而后世之称廉者,亦必曰“吴刺史”焉。

有元宪副吴君为广西时,名其亭曰“饮泉”,慕刺史也,而宪副之廉,卒与刺史相先后。

  至正十四年,宪副之孙以时,以故征士京兆杜君伯原所书“饮泉亭”三字,征予言。

予旧见昔人论刺史饮泉事,或病其为矫心,甚不以为然。

夫君子以身立教,有可以植正道,遏邪说,正人心,扬公论,皆当见而为之,又何可病而讥之哉?

  人命之修短系乎天,不可以力争也,而行事之否臧由乎已,人心之贪与廉,自我作之,岂外物所能易哉?

向使有泉焉,日饮之者死,我乃奋其不畏之气,冒而饮之,死非我能夺也,而容有死之理而强饮焉,是矫也,是无益而沽名也,则君子病而不为之矣。

大丈夫之心,仁以充之,礼以立之,驱之以刀剑而不为不义屈,临之以汤火而不为不义动。

夫岂一勺之水所能幻移哉?

  人之好利与好名,皆蛊于物者也,有一焉,则其守不固,而物得以移之矣。

若刺史,吾知其决非矫以沽名者也,惟其知道,明而自信,笃也,故饮之以示人,使人知贪廉之由乎内,而不假乎外,使外好名而内贪浊者,不得以藉口而分其罪。

夫是之谓植正道,遏邪说,正人心,扬公论,真足以启愚而立懦,其功不在伯夷、叔齐下矣。

(1)下列关于加点文言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出刺广州出:

出任

B.终当不易心易:

容易

C.遏邪说遏:

遏制

D.人命之修短系乎天修:

(2)下列关于加点文言虚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昔司马氏有廉臣焉焉:

兼词,“于是”。

B.夫君子以身立教以:

介词,用。

C.大丈夫之心之:

助词,的。

D.不得以藉口而分其罪而:

连词,来。

(3)把下列两个文言句子翻译成白话文。

①或病其为矫心,甚不以为然。

②驱之以刀剑而不为不义屈,临之以汤火而不为不义动。

10.读下面的元曲,完成问题。

寿阳曲•江天暮雪

[元代]马致远

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

江上晚来堪画处,钓鱼人一蓑归去。

(1)下面关于这首元曲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曲由天气切入,写天色渐晚,纷纷扬扬的大雪越下越大。

B.紧接着描绘雪花姿态、色彩,像盛开的梅花像飘飞的柳絮。

C.接下来承上启下,写江上、傍晚下雪的景象美得像画一样。

D.最后由景及人,写江面上渔翁急急忙忙地只披着蓑衣归去。

(2)下面关于这首元曲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标题中的“寿阳曲”是小令题目,“江天暮雪”则是曲牌名。

B.元曲属于韵文,其中“暮”“舞”“絮”“处”“去”均押韵。

C.“乱舞”二字巧妙显现风声、风势,不着一字而尽得风流。

D.诗人善于绘形、传神,以虚实相生的笔法写出无穷的韵味。

11.名句名篇默写。

在空白处按要求填写。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君子好逑。

(《关雎》)

(2)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3),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苏轼《定风波》)

(4)《送东阳马生序》中表现作者享受读书之乐,不与他人攀比的句子是,。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四、名著阅读(6分)

12.鲁迅评价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的科学巨著《昆虫记》是“一部很有趣,也很有益的书”。

请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简述这本书在“有趣、有益”方面的特点。

(限60字内)

五、写作(60分)

13.读图、文,按要求作文。

  这翘起的大拇指,展示着一种风貌,表达着一种态度,体现着一种情怀。

  这翘起的大拇指,向着你、向着我、向着他,向着那些留下我们足印的经历……

  请结合图、文材料启示写一篇文章,要求自拟题目,自定立意,选定文体,不少于600字。

注意不出现真实地名、人名。

四川省宜宾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卷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2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惆怅 踌躇 乡愁 觥筹交错

B.虹霓 篱笆 厘米 黎民百姓

C.强盛 强壮 富强 牵强附会

D.殷实 樱花 雄鹰 义愤填膺

【分析】本题考查易错的字音字形。

作答此题,首先要认真阅读题目,然后根据自己的日常积累判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是否正确。

遇到记忆模糊、不确定的字词,可以采用排除法排除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解答】A.四个加点字都读chóu;

B.ní/lí/lí/lí;

C.qiáng/qiáng/qiáng/qiǎng;

D.yīn/yīng/yīng/yīng。

故选:

A。

【点评】要正确地读写词语,应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

在日常的学习阅读中也要注意多积累,丰富自己的字词量,在积累的过程中要做到准确无误,这样才能在实际的读写运用中避免错读错写。

2.填入下列空格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1921年,风雨飘摇中的中华民族渴望能掌握自己的命运,中国共产党___;1941年,党中央决定将每年的7月1日定为党的___;2021年,即中国共产党100周年___。

古老中国历经沧桑巨变,开启民族复兴。

A.应运而生 华诞 出生B.应运而生 生日 诞辰

C.呱呱落地 生日 出生D.呱呱落地 华诞 诞辰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结合语境正确理解字词含义的能力。

解答此题,要弄清词语的意义及常用用法,再次弄清词语的感情色彩,尤其要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字词含义的变化,辨析作答。

【解答】第一个空,“应运而生”旧指应天命而产生,现指适应时机而产生;“呱呱落地”形容婴儿出生或事物问世。

本句是表达共产党顺应时机而产生,用“应运而生”恰当。

第二个空,“华诞”是敬辞,称伟大的人物或机构诞生的日子;“生日”指诞生之日,也是每年满周岁的那一天。

文段中党中央把党看做孩子,确定党的诞生之日,用适合口语化的“生日”恰当。

第三个空,“诞辰”是指有名气的人的出生纪念日;“出生”指胎儿生下来。

综合以上分析,选用的词语依次为“应运而生”“生日”“诞辰”。

故选:

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三点:

1.要了解组成词语的各个语素之间的细微差别。

2.要注意词语的搭配习惯。

3.要根据语言环境判断,将相关词语带入句子理解,增强辨别的准确性。

3.下列各副春联,对仗不够严谨的一项是(  )

A.春临大地,福满人间。

B.年年岁岁春满地,暮暮朝朝福盈门。

C.牛年牛人牛气足,春雨春风春意长。

D.好山好水辞旧岁,杏花春雨迎新年。

【分析】本题考查对联。

对联是用对偶修辞写出的句子,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的意思的艺术形式。

解题时,要根据题干要求,依据对联的特点分析作答。

【解答】ABC.正确。

D.有误,“好山好水”是“ABAC”形式,和“杏花春雨”对仗不够严谨。

故选:

D。

【点评】对联的基本要求:

1.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

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2.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

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3.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

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4.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

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

4.读图,按要求作答。

(1)任选一个角度,简要概括图示内容。

(2)用一句话简评画面呈现的美感。

【分析】

(1)本题考查图文转换以及信息概括能力。

要认真观察图片的内容,理解后对图片进行概括描述,这里可以从“运动与健康”这个主题角度来叙述。

注意表达清晰、简洁、准确,语言流畅,符合逻辑。

(2)本题考查图文转换和信息概括能力。

图片上所呈现的都是人们在做运动的状态,根据图片传达出的内涵“运动使人健康”,用一句话简评画面呈现的美感即可。

【解答】答案:

(1)全民健身运动,倡导健康快乐人生。

你看!

大家都运动起来了,有的在做操,有的在打羽毛球,有的在踢足球,有的在打篮球,还有的在跑步……

(2)示例:

运动成就健康,健身创造和谐。

【点评】图文转化应注意:

①注重整体阅读。

对这类考题,应当先对材料或图表资料等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有清晰的逻辑分析,把握一个大的主题或方向。

整理有效信息,概括简洁准确。

②注意图的细节。

图中一些细节不能忽视。

③把握题目要求,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回答。

5.某报社准备写一篇关于世界航空航天发展成就的综述性文章,拟在“人类征服太空”“人类探索太空”“人类遨游太空”中选用一个作为题目。

你认为哪个最好?

请简述选用理由,限60字以内。

【分析】本题考查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

写一篇关于世界航空航天发展成就的综述性文章,选用“人类征服太空”“人类探索太空”“人类遨游太空”哪个为题目都行,只要结合题目的意思,理由言之有理即可。

【解答】答案:

示例1:

选用“人类征服太空”,题目用“征服”二字,体现了人类的智慧与探索太空的决心。

示例2:

选用“人类探索太空”,题目用“探索”二字,体现了人类对太空奥秘的兴趣。

示例3:

选用“人类遨游太空”,题目用“遨游”二字,体现了人类对太空最终的梦想。

【点评】综合读写就是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

平时学习中要注意多积累,多练习。

二、现代文阅读(36分)

6.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破窗效应      

心理学研究上有个现象叫做“破窗效应”。

就是说,一个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它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一面墙,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及时清洗掉,很快的,墙上往往会布满乱七八糟的东西。

一个很干净的地方,人们自然会不好意思丢垃圾;而一旦地上开始有垃圾出现,就会毫无愧疚地跟随。

这真是很奇怪的现象。

  心理学家研究的就是这个“引爆点”,地上究竟要有多脏,人们才会觉得反正这么脏,再脏一点无所谓;情况究竟要坏到什么程度,人们才会自暴自弃,让它烂到底。

  任何坏事,如果在开始时没有被阻止,形成风气,改也改不掉,就好像河堤,一个小缺口没有及时修补,可以崩坝,造成千百万倍的损失。

材料二

不值得定律      

不值得定律最直观的表述是:

不值得做的事情,就不值得做好。

  不值得定律反映出人们的一种心理,一个人如果从事的是一份自认为不值得做的事情,往往会保持冷嘲热讽、敷衍了事的态度。

不仅成功率小,而且即使成功,也不会觉得有多大的成就感。

  哪些事值得做呢?

一般而言,取决于三个因素。

价值观。

只有符合我们价值观的事,我们才会满怀热情去做。

个性和气质。

一个人如果做一份与他的个性气质完全背离的工作,他是很难做好的,如一个好交往的人成了档案员,或一个害羞者不得不每天和不同的人打交道。

现实的处境。

同样一份工作,在不同的处境下去做,给我们的感受也是不同的。

材料三

罗森塔尔效应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等人于1968年做过一个著名实验。

他们到一所小学,在一至六年级各选三个班的儿童进行煞有介事的“预测未来发展的测验”,然后实验者将认为有“优异发展可能”的学生名单通知教师。

其实,这个名单并不是根据测验结果确定的,而是随机抽取的。

它是以“权威性的谎言”暗示教师,从而调动了教师对名单上的学生的某种期待心理。

8个月后,再次智能测验的结果发现,名单上的学生的成绩普遍提高,教师也给了他们良好的品行评语。

这个实验取得了奇迹般的效果,人们把这种通过教师对学生心理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使学生取得教师所期望的进步的现象,称为罗森塔尔效应(习惯上也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

  教育实践也表明:

如果教师喜爱某些学生,对他们会抱有较高期望,经过一段时间,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爱护和鼓励,常常以积极态度对待老师、对待学习以及对待自己的行为,学生逐渐变得更加自尊、自信、自爱、自强,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激情,并取得老师所期望的进步。

相反,那些受到老师忽视、歧视的学生,久而久之会从教师的言谈、举止、表情中感受到教师的“偏心”,也会以消极的态度对待老师、对待自己的学习,不理会或拒绝听从老师的要求。

这些学生常常会一天天变坏,最后沦为社会的不良分子。

尽管有些例外,

但大趋势却是如此。

(1)下列关于材料一、二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