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精品革命历史记录1967年的重庆涪陵大武斗攻打栗子寨.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681499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0.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精品革命历史记录1967年的重庆涪陵大武斗攻打栗子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重庆精品革命历史记录1967年的重庆涪陵大武斗攻打栗子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重庆精品革命历史记录1967年的重庆涪陵大武斗攻打栗子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重庆精品革命历史记录1967年的重庆涪陵大武斗攻打栗子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重庆精品革命历史记录1967年的重庆涪陵大武斗攻打栗子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重庆精品革命历史记录1967年的重庆涪陵大武斗攻打栗子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重庆精品革命历史记录1967年的重庆涪陵大武斗攻打栗子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重庆精品革命历史记录1967年的重庆涪陵大武斗攻打栗子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重庆精品革命历史记录1967年的重庆涪陵大武斗攻打栗子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重庆精品革命历史记录1967年的重庆涪陵大武斗攻打栗子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重庆精品革命历史记录1967年的重庆涪陵大武斗攻打栗子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重庆精品革命历史记录1967年的重庆涪陵大武斗攻打栗子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重庆精品革命历史记录1967年的重庆涪陵大武斗攻打栗子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重庆精品革命历史记录1967年的重庆涪陵大武斗攻打栗子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重庆精品革命历史记录1967年的重庆涪陵大武斗攻打栗子寨.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重庆精品革命历史记录1967年的重庆涪陵大武斗攻打栗子寨.docx

《重庆精品革命历史记录1967年的重庆涪陵大武斗攻打栗子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精品革命历史记录1967年的重庆涪陵大武斗攻打栗子寨.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重庆精品革命历史记录1967年的重庆涪陵大武斗攻打栗子寨.docx

重庆精品革命历史记录1967年的重庆涪陵大武斗攻打栗子寨

1967年的涪陵大武斗——攻打栗子寨

——马万兹著

前言

2010年9月28日,我应邀参加了石柱中学百年华诞庆典活动,看以学校发展如此美不甚言,回忆我们的中学时代,感慨万千……。

我于1960年9月初报名进入石柱中学69级5班,第一堂课学的“十六条”后停课闹革命,大串连,发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为保卫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卷入派性组织,大搞派性斗争,参加文攻武卫和攻打栗子寨。

我参加并亲眼目睹了1967年八、九月由解放军部队介入两派组织大武斗,攻打栗子寨的历史悲剧,一批批无辜的农民、工人、学生、干部为此遭祸丧生。

所以,我把它写出来,批露于世,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了解我们的艰难历程,记住这场历史悲剧,珍惜他们今天幸福美好的学习生活。

于2011年12月21日

说到1967年涪陵大武斗——攻打栗子寨,那些人心惶惶的日子,必然想知道“贸匪”、赵树金。

赵树金和“贸匪”(红贸军)

赵树金出生于1919年1月1日,山东省肥城县汶阳人,贫农出身,实践文化。

21岁(1940年)在山东当兵(抗日),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排长、连长、营长,1947年7月进军西南任军事教员,1950年至1952年在贵州军区步校、重庆军区步校战术系任主任,1958年调成都军训处任干训科长,1963年调涪陵军分区任副参谋长,1966年11月转业到涪陵专区商业局任政治部代主任(干部行政级别为13级)。

1967年1月21日赵树金正式参加“红贸军总部暴烈战斗队”(专商局机关的造反组织)一般成员,但红贸军总部什么事都请示他,总部开什么会都要他参加,所以他就成了不是队委的队委,不是常委的常委。

并说,“‘红联司’在,就有我直树金,‘红联司’不在了,也就没得我赵树金了。

由于赵树金是相当于地委书记专员的13级干部(当权派),红贸军是涪陵军分区司令员刘少堂支持的J(他爱人朱翠业参红贸军),文革初期作为军分区执行“军委八条”命令,军分区“坚决支持真正的无产阶级革命派”组织“红联司”也理所当然。

然而“红联司”被“忠实派”其他革命造反组织视为“官办”的组织,于1967年2月11日而被砸掉,后又由涪陵军分区支持恢复,并从而导致了涪陵文革中对立的两大派的形成。

造反派红卫兵们要发扬“2.11革命造反派精神”决心砸掉由赵树金这个“当权派”控制的“红联司”就是必然的了。

于是赵树金47岁的那一年,在一个错误的时刻,一个错误的地方,用一种错误的方式出场了。

他的出场直接导致了涪陵文革初期革命造反派组织的分裂;他的出场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1967年涪陵“二月镇反”的结果。

而且,更为严重的是,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一方面,由于从他一出场开始,他就一直成为1967年2月11日之后涪陵文革中两大派组织“保”和“反”的核心人物并被推向风口浪尖,于是,他在“保”他的那派组织中威信越来越高,也就越陷越深;另一方面,随着政治大局的变化。

特别是在1967年5月7日“中共中央关于处理四川问题的决定”(即“四川十条”)和1967年6月17日成都军区“关于涪陵军分区当前支左工作的意见”(即“涪陵五条”)下达,否定了“二月镇反”,明确宣布反对“红联司”的“涪陵工人二.七战斗团”、“四川涪陵革命工人造反联合总部”、“毛主席最忠实的红卫兵涪陵革命造反司令部”、“政法公社革命造反兵团”等四大组织是“革命的群众组织”之后,涪陵的军队又转向不再支持赵树金和他所在的“红联司”,致使他和他所在的群众组织在政治上处于十分被动的地位。

为了他自己,也为了他所在的群众组织,于是,这位47岁的山东汉子用他在仅仅不到一年之中的几个不理智的行为(凭着他才从涪陵军分区转业而知情的优势,直接策划和指挥了1967年8月5日涪陵最早的抢劫涪陵军分区军械库的武器并直接导致涪陵文革武斗升级到最高级别、策划指挥1967年8月11日在龙潭袭击解放军车队,打死23名解放军和24名群众,经他批准杀死了对立派群众33人)换来了20多年的监狱生涯(死缓改刑)。

一8.7“借枪”

石柱1966年文化大革命从初期12.6假夺权,1967年3月“镇反”,5月7日中央下达关于处理四川问题的决定:

6月17日成都军区下达“涪陵五条”后,四川省、涪陵两派组织派性斗争激烈,涪陵“忠实派”、“红联司”两大派组织从文斗发展到武斗,武斗升级,到7月,重庆、万县、长寿等地两派组织先后抢劫军火武器,涪陵以赵树金为首的“红联司”为了生存、发展,几次开常委会商量,决定先下手为强。

于1967年8月5日赵树金以他从军分区转业不到一年的知情和余威在军分区参谋刘XX等几位军人暗中支持下里应外合,同“红联司”几位常委密谋策划、布置、安排指挥“贸派”组织一夜之间抢劫了易家坝军分区军械库

其经过是:

1967年8月5日晚上10点随着广播声为信号,按照白天“红联司”常委会上赵树金的安排,“红联司”的人都到齐了。

况道成、彭周吉负责搞钥匙,开仓库;黄XX带三兵团到易家坝警戒,防止8042部队;王XX、余XX带一兵人团到易家坝警戒;周XX守家。

赵树金同通信员陈正华、杨明世、李玉祥来到易家坝大树下。

况道成、彭用吉为了拿到军械库S科长的钥匙,夹断通往军械库的电话线,再用电话骗S科长来军分区开会。

过了一阵,况道成、彭用吉两个在易家坝厕所边见有来人,便问:

“干什么的?

”回答说:

“是我。

”又问:

“你是谁?

”回答说:

“我是涪陵军分区军械科SXX。

”况道成说:

“你是不是‘二.七’的?

”回答说:

“我不是‘二.七’的,我是涪陵军分区军械科SXX。

”况道成说:

“搞不清楚,委屈你一下。

”就搜S科长的身。

况道成说:

“这是啥子?

”S科长说:

“钥匙。

”况道成说:

“搞不清楚你是不是‘二.七’的,先把你的东西保管起来。

”之后黄年福按赵树金安排带S科长到高干招待所去。

黄年福动员S科长,问武器放在哪里。

S科长不说。

况道成就把钥匙拿去,直接打开易家坝军械仓库大门。

早已安排到此的“红联司”1000多人抢走各种军用枪支5000余支,轻重机枪400余挺,迫击100多门,炮弹和子弹500多万发。

(后来加上他们后来搞的一些县、区、乡武装部和民兵的武器,大约在1万支以内。

当晚涪陵军分区立即将抢军火库之事件报告了成都军区和中央军委,震惊了上边。

上级视为严重事件,作了重要指示,其中最重要的是要保护好人民群众,尽力避免大的流血伤亡……

1967年8月6日凌晨四点左右,川涪工总负责人况太志、“二.七”战斗团负责人吴大才、政法公社造反兵团负责人马泽林、“忠实兵”负责人罗成盛等几位造反派头头被紧急通知到支左领导小组办公室开会。

告诉他们几个小时前“红联司”抢劫易家坝军火库武器之事,几位主要负责人听到这突如其来的消息,感到震惊、害怕和恐惧。

支左部队的几位首长对他们进行安抚。

特别是黄鹤寿政委,明确的对他们讲:

对于赵树金的这一犯罪行为,我们已经向成都军区报告,而且成都军区也明确的指示我们为了保护革命的左派,可以武装左派,让你们自卫;根据这个指示,支左领导小组决定,为了应付万一,先从现在的支左部队战士的手中抽出一些武器武装你们。

接着,黄政委对武装他们的事情作了专门详细的指示。

按照他的要求,“忠实派”只能先组织两个连队,一个连队由原地委、专署以及公安的干部组成,另一个连队由工人组成。

武装人员政治上要可靠,最好是转业军人,要有使用武器的经验。

“忠实兵”学生红卫兵这次不武装。

黄政委还特别强调,一定要造好名册,发枪时要做好登记,谁领了枪,领的是什么枪,都要登记。

支左领导小组的首长要求他们赶快回去组织,越快越好,保证在当天上午完成这项工作。

支左领导小组的其他首长,特别是8042部队的李华禄政委和7822部队的薛春茂政委在讲话时态度非常坚决,要他们放心,不要心慌,不要怕,部队一定会保护“造反派”。

开完会天已大亮,人们的心情虽然仍旧有些沉重,但踏实了许多。

虽然涪陵支左领导小组得到上级许可,可以发枪武装“忠实派”自卫,可涪陵境内已没有枪支用来武装“忠实派”。

情急之下决定从所辖彭水、丰都、石柱等县武装部紧急调运武器至涪陵武装“忠实派”自卫。

当天上午,李畔政委亲自给彭水、丰都、石柱县等武装部负责人打电话,通知他们安排当地造反派通过“借枪”,制造红卫兵抢枪等假象,尽快把军火武器交给当地造反派,再由涪陵“忠实派”到当地将武器运回涪陵,武装自卫。

并给万县军分区打去电话,请求从忠县武装部调运部分军火武器,支援涪陵“忠实派”自卫。

丰都县武装部政委XXX,部长何中儒等多数现役军人都是支持“红联司”保派组织的,因此李畔只给支持“川丰派”的副部长吕守库通了电话,讲明事由,并要求他支持“川丰派”把军火武器“借”出来存放妥当,等待“二·七”的人来接运回涪陵。

吕守库接到通知后,迅速通知“川丰派”徐文明、钟义德、赖启基等负责人开会商量,决定下午开始“借枪”,散会后各自分头行动。

8月6日下午1点,“川丰派”聚集了工人、高中、初中学生红卫兵500余人来到丰都武装部,直接要求武装部把军火库武器弹药交出来,支持革命造反派武装自卫,保卫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革命行动。

这时涪陵军分区李畔政委也直接电话告诉政委XXX,要求他们迅速将军火库武器弹药交给“川丰派”。

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加上吕守库、滕代贤、谢光金等军人的支持,政委XXX、何中儒部长只好叫保管员交出军械库钥匙。

由“川丰派”红卫兵打开军械库铁门,“川丰派”红卫兵和运输社搬运工人造反派500余人,全部参加搬运武器弹药,往返多趟,将军火库各种枪支2000余支,轻、重机枪50多挺和全部弹药,搬运到丰都水码头机动客船丰都6号(载重60吨)。

枪支弹药装在4个仓里,武器搬运即将完毕,吕守库付部长等人按事先布置好的,到街上反复大声呼喊“哦!

红卫兵抢枪了!

……。

当天“川丰派”红卫兵、工人几十人武装把守丰都6号,等候涪陵“忠实派”来人接应运输武器。

武器弹药搬运完毕,一切安排妥当,丰都县武装部吕守库等和徐文明、钟义德、赖启基等人又商量,根据涪陵支小组的意旨,组织丰都县“川丰派”武装连队。

武器弹药的分配是,涪陵、川丰造反派各分一半。

组建“川丰派”武装连队,由武装部派军代表,以“川丰派”调选部分区、镇造反派为主,广范吸纳县法院、公安干警、机关、单位、工矿复退军人参加,组建了七个连1000人左右的武装连队。

8月7日,由徐文明亲自开条子,6号船长冯国明和“川丰派”负责人按徐文明开出来的条子上的人员数发给枪支弹药,人枪对号,逐一登记造册。

各新组建连队的人员按班、排、连依次领取枪支、弹药,配备轻、重机枪,安排布署训练、防御。

高镇卫东兵团由负责人张古文直接带50多人上丰都领取枪支弹药,并配备日本歪把子轻机枪一挺,组成高镇连连长高家兵(航道段工人,转业军)回到高镇就地训练、驻防。

与此同时,涪陵支左小组又秘密召集吴大才、况太志、马泽林商量调运武器事宜。

决定丰都、石柱县的武器由“二.七”战斗团吴大才等负责调运,并派解放军的一个班协助护航。

吴大才受此重任,深感责任重大,十万火急,迅速返回驻地,调度船只,选定参加此次行动的人员,并在每条船上安装了钢板、垒起沙袋、棉被等,一切准备就绪。

得知“川丰派”已将武器弹药搬运上丰都6号机动客船等候,于8月6日下午4点多起锚,五艘机动船排成一字队形,顺水而下向丰都、高镇进发。

船队经过涪陵新光纸厂“贸派”区域时,被“贸派”的人看见。

到达丰都后“二.七”战斗团兵分两路,一路留两只船停靠丰都码头留人负责与丰都县武装部和“川丰派”商量调运武器,一路由吴大才亲自带三只船开到高镇码头停靠,再乘车到石柱武装部洽商调运武器弹药事宜。

石柱武装部得到涪陵支左小组电话通知后,早已从石柱派调两辆解放牌汽车在高镇码头等候接应。

1967年8月6日下午7时许,吴大才、陈大汉一行十余人乘两辆解放牌汽车由高镇直奔石柱。

见到石柱武装部政委郭胜英等人,即要求把石柱武装部的武器“借”给他们运回涪陵,武装“忠实派”自卫。

事实上,在“二.七”的人来到石柱之前,涪陵军分区李畔政委已经电话告诉郭胜英,要他把武器借给造反派武装自卫。

郭胜英政委感到事关重大、问题严重,派人找到“川石派”的帅时进去县武装部秘密共同商量“借枪”之事。

帅时进不同意把武器弹药全部借给“二.七”人运走,因而双方发生争执。

尽管“二.七”来的10多人先后发言,一致反复说明涪陵形势危急,“忠实派”急需武器装备武装自卫。

帅时进据理力争“请问,川石派是不是涪陵地区整个造反派的一部分?

你们哪个敢保证‘红贸’不进犯我石柱?

石柱造反派要不要武装自卫?

他舌占群雄,问得“二.七”的人哑口无言,无以对答。

帅时进最后说“警告你郭政委,你敢把武器弹药拿给‘二.七’的人运走,我明天就马上派人揪斗你郭胜英。

石柱的武器只能借给我‘川石’造反派武装自卫,只能由我们和‘二.七’的人商量分配。

”当即决定第二天筹划行动。

8月7日,一支解放军宣传队奉命在涪陵自来水厂旁边宣传关于制止武斗的精神。

遭到“红贸军”的机枪点射和步枪射击,打死解放军一人,打伤一名付连长(腿部中弹受伤)。

他们当时宣传都带有枪支,为了顾全大局,一枪未还。

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涪陵地区部队支左领导小组对此发出五次严重警告,警告赵树金、杜炳权一小撮坏头头,措辞严厉:

8月5日23时,以赵树金、杜炳全为首的一小撮坏头头,指使“红联司”中不明真相的部分群众,切断军用电话,绑架我守库人员,抢劫涪陵军分区武器仓库里的武器、弹药,企图以武装镇压涪陵地区的革命造反派。

这是极其严重的罪恶行为,为此特发表严正声明。

一、赵树金、杜炳全等一小撮坏头头,必须交抢劫的所有武器、弹药如数送还,不得拿去武装群众,转移隐藏,如敢于开枪射击革命群众,必须承担一切严重后果……

二、因不明真相被蒙蔽参加抢劫武器仓库的干部群众,只要不继续参与其活动,不手持武器与解放军和革命群众对抗者,均既往不咎。

三、凡已被武装起来的群众,在此关键时刻,能认清形势,个别或集体反戈者,均受欢迎。

(后面3条略)

涪陵城在血火中飘摇,随时有更大的流血……

郭胜英也不愿让“二.七”的人把武器全部运走。

第二天上午,又通知帅时进到武装部商量搬移武器事宜。

郭胜英说,让机关干部参加搬运,尽量不让群众参加为宜。

随后,郭胜英又通知吴学忠、孙立成、马世权、杨正和、李兴云、黄定西等人和卢世生、王根子、董部长等人开会。

会上郭胜英和“二·七”的人,先后介绍了涪陵“红联司”8.5抢枪事件,及支左领导小组通知把石柱武装部的军火武器借给造反派武装自卫的意见,并与大家商量。

造反派头头听到后非常高兴。

为了“二.七”的人调运武器安全,不走漏消息,面对社会,策划支使由红卫兵出面,制造抢枪假像。

决定晚饭后行动。

散会后人们各自分头行动。

1967年8月7日傍晚,忠县“主力军”造反派和武装部等10多人,乘航道段的交通艇秘密来到丰都码头,与“二、七”船只相靠,达上过档,将约500余枪支、弹药搬移到“二、七”的船上,当晚返回。

当天晚饭后,石柱中学红卫兵秦文武、李兴云通知“川石派”红卫兵陈益才、代泽兵、杨增明、何中余、刘相云、冉隆奇、崔炳凯、陈武汉等,又由这些学生串连动员了石柱中学五六十名红卫兵,黄定西、龙解生又通知动员太白岩中学的十几名红卫兵,来到武装部当门新开路街上等候。

此时武装部大门已由工农兵总部马世权、马世贵、陈益茂、谭显同等十多人把守。

县委、人委各道大门、小门由“四.一”兵团的人把守,不准任何人进出。

再支使“川石”红卫兵从大门进入武装部,去找卢世生、王根子等人公开提出要求把武器“借”给“川石派”武装自卫。

郭政委、卢部长、王根子表态支持红卫兵的革命行动,郭政委通知所有石柱武装部的在职军人全到会议室开会。

秦文武秘密率领冉隆奇、崔炳凯、陈武汉等五名“川石飞虎队”队员一路到人委大门。

站岗人员见是他们一一放行,经县委到武装部会议室外黑夜中守候观察。

县人委、运输社、建筑社、水电局等参加行动的人已集结隐蔽在外等候行动。

此时武装部在职军人全部没有带武器,正陆续到齐。

郭政委在小会议室与帅时进商谈搬运武器准备情况。

最后慎重的说:

“军火武器,千万不要落入地、富、反、坏等坏人手里。

”再才到会。

开会前武装部派人控制了县中队。

郭政委见人已到齐,请早已等候在外的“二.七”的人进会议室讲话。

为了怕武装部内部走漏风声,按事先约定“二.七”的十多名武装人员佩戴袖章,手持一式德国造20响驳壳枪,张开机头分别把守会议室门口和各道窗口。

一位戴眼镜的“二.七”队员在会上讲话,他讲了涪陵“红联司”8月5日抢枪的经过及涪陵当时的革命形势,又讲了李畔政委要求把石柱的武器弹药“借”给造反派自卫的指示,还当场拿出李畔给郭政委的亲笔信,要求武装部的所有军人支持造反派的革命行动,保卫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

到会人员纷纷表态赞同,郭政委接着简要讲话,然后叫同意的举手表决,所有到会军人一致举手通过。

整个会场自始自终空气紧张、鸦雀无声,“二.七”的人大声说:

“好!

现委屈大家一下。

郭政委叫武器库保管员李XX拿出钥匙和温正寿、欧参谋和等候在外的“川石派”去武器库开门。

“二.七”的人手持驳壳枪把守会议室门口、窗口不准到会的任何人走出会议室半步。

大门外,武装部门口新开路街上两端,相距约50米各30多名红卫兵手挽手戒严,不准任何人通过。

黄定西、李彬、李兴云在当中来回走动,指挥戒严。

同时保管员李XX打开武器库房门。

温正寿搬出一挺轻机枪压上子弹,架在武装部围墙上对着旗山等候。

李XX待温正寿搬出机枪后又关上库房门,把钥匙插在锁上和郭政委等站在一旁,看着面前的造反派,未置可否。

造反派也无人敢上前开门。

稍停了一会儿,造反派明白过来,即支使红卫兵上前打开武器库房门。

随后由工农兵总部运输社、五一水电、建筑社(该单位系城关镇基干民兵二连,是地区基干民兵连先进单位,标兵连)和县、人委“四一兵团”的造反派事先安排的共四十多人和秦文武等五人参加来回搬运武器。

同时,建筑社民兵连长李世民、造反派杨正和、范永顺等人已事先准备好工具,将武装部和县委的围墙打通。

参加搬运的造反派将一个团的武器:

各种枪支1000余支、轻重机枪30来挺、几门迫击炮、几十支手枪和炮弹、子弹搬运到县委小会议室那幢房屋内。

由城关镇民兵二连一个排和县委余先金等30多人轮班武装守卫。

看到武器搬运即将完毕,温正寿才对空哒!

哒!

哒!

哒!

哒……打了一梭子子弹,制造抢枪假像。

枪响之后,大街上旅社里有人故意反复大喊“哦!

红卫兵抢枪了……”

街上解除戒严,红卫兵陆续回校。

“二.七”的人回到旧大礼堂驻地等候帅时进商量武器分配事宜。

帅时进随后带人到公安局搬运由公安局交出库房的51支手枪、弹药和装备到县委小会议室。

“川石派”当场给部分人员和头头发了武器。

一切停当,帅时进眼看这么多武器掌握在“川石派”手中,无不心情激荡,春风得意……

可是,“二.七”的人偏要横刀夺爱,调运这批武器弹药,而且个个都带着武器等候在大礼堂,他该如何面对?

瞬间,他脑子一转,决定:

不让“二.七”的人运走这批已经到手的武器弹药……。

他叫黄定西、龙解生等十多名红卫兵个个带上武器,并由黄定西带上轻机枪一挺,面授机宜。

一路来到大礼堂。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他身佩双枪,单刀赴会。

其余人等,持枪待命,守候在外,以观动静。

“二.七”的人提出,公安局的51支手枪弹药全部由他们拿走,武装部的武器弹药各分一半。

帅时进再三不同意。

“二.七”的人因涪陵事态严重,急需武器自卫,重任在身,反复强调要分一半武器运回涪陵。

双方僵持不下,发生争吵,以至大吵大闹、怒目相向。

陈大汉抽出五四式手枪往桌上一搁,帅时进也把匣子枪往桌上一搁,陈大汉的警卫员即用五四式手枪对准帅时进。

帅时进敞开衣襟,又掏出一支20响匣子枪,一支对准陈大汉,一支对准吴大才的警卫员。

瞬间,“二.七”的人都手握驳壳枪盯住帅时进,情势极其严峻。

守候在外的十多个红卫兵见势不对,积极协助。

黄定西端起机枪抵到一楼土墙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就是一梭子。

倾刻,打得尘土四处溅飞。

枪响之后,陈大汉、吴大才感到强龙难压地头蛇,又怕走漏消息在回去的路上遭到“贸派”武装截击,心情紧张,脸色惧变,两手微抖。

其余人员也无动声色。

陈大汉急叫警卫员收回手枪连声说:

“都是造反派,大家好说,大家好说……”

帅时进也收回手枪,继续商谈。

无奈之下“二.七”的人让步,同意帅时进的意见,只运两门60炮、几挺轻、重机枪,200多支步枪和弹药。

并选定由杨增明、陈世枢、吴学忠、刘光明、余先金等十几个人秘密搬运武器上车。

8月8日凌晨1点左右武器装车完毕,由“川石派”派了几十名造反派乘3辆汽车护送。

临行,由“川石造反派”几十人步行一路相送到大桥对面,才与吴大才等人握手相别。

五辆汽车直奔高镇。

行前,秦文武叮嘱冉隆奇、崔炳凯二人到涪陵后驻下作为通信员,保持联系,传递情报。

2点左右车在距横梁500米蹋方处无法通过,人们随即下车抢修公路,直至凌晨4时多。

吴大才对石柱护送人员冉隆奇、崔炳凯等人员说:

“天快亮了,怕暴露消息,你们回去,不必护送。

“川石派”少数人随“二.七”的人押运护送至涪陵,其余冉隆奇、崔炳凯等几十人乘3辆车返回石柱,天尚未亮。

“二.七”的两辆车近5时通过塌方处到高镇,秘密搬运武器上船,开赴丰都码头汇合其它船只编队驶回涪陵。

8月8日凌晨7点石柱人民广播站广播了红卫兵“抢枪”的消息,称:

在解放军的支持下川石红卫兵采取了革命行动,全部掌握了石柱武装部的军火武器弹药,实行武装自卫、保卫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

丰都城是闻名的“鬼城”,当时属涪陵地区管辖,在涪陵长江下游不足100公里的北岸江畔。

由于“8.5”抢枪和“8.7”开枪事件,参加此次航行的人都明白,这是一场充满危险的航行,很可能是一场出生入死的战斗。

从丰都出发前,船上用沙袋垒起防御工事,加厚了钢板、绵被……

“红联司”在珍溪、清溪、黄角嘴、麻柳嘴、新光纸厂设置滩头阵地,沿途设伏截击。

根据赵树金后来的交代说:

“8月7日上午,杜炳全对我说,‘二·七’昨晚下去几只船,估计是到丰都、高镇运枪,不然就是装人,怎么办?

船转来打不打?

当时常委都在场,大家都说打,我也同意打,(并决定)把火力组织好,珍溪、清溪、黄角嘴、新光纸厂(作为滩头阵地)。

我还说要把情况掌握准。

大家决定叫杜炳全掌握。

他说打电话叫清溪观察,王付国去‘红航’(‘贸派’下属的一个总部)安排无后座力炮,安在新光纸厂。

第二天杨淮从黄角嘴万油仓库带20多人来联司拿枪。

杜炳全说没得。

我说拿一挺重机枪、步枪七支。

杨淮说‘二.七’船转来,我们用一只小木船装上汽油,把火点起烧他的船。

我说这是个好办法,烧不到也可以减慢他的速度,那就好打些;我又说,我们的人不要安排得太靠岸了,因为对方的船如被我们打得停下来了,对方的人上岸来我们好全部消灭。

杨淮说要得,就把武器拿去了。

第二天8月8日黄角嘴又来人到联司说,黄角嘴火力不足,还要武器,我就说下决心按杨淮那么办。

经事先策划,“红联司”参与这次战斗的一批人从“二战”中的转业退伍军人选定,军事才干得以发挥。

在当时的通讯条件下,情报准确,沿途设伏地点,火力组织都比较“专业”。

8月8日下午两点,二·七的5只船载着忠县送来和石柱的武器在先,后面是丰都6号、芒果号(拖头船)、307号(拖头船)在后护航,8只轮船从丰都启锚,依次编成一列队形,溯江而行,船头拍起轻快的浪花。

可船上的人们心情紧张,一点也不轻快……

船队进入涪陵县境内不久,在第一个河道狭窄处,突然从两岸发出砰!

砰!

砰!

砰的巨响,震动了宁静的河谷。

“贸派”向船队开炮了!

紧接着,机枪声、步枪声响成一片,震耳欲聋,子弹在护船的沙袋和钢板上跳跃,船周围江面溅起大大小小的水柱……船队加快马力,在火网中向前冲……

在冲过火力网后,船队到了清溪镇,这里距涪陵城还有30多里,这里江面更窄,水流更急,船行必然减缓,江边有许多巨石,是良好的阻击阵地。

紧接清溪的上游,还有几处险滩,“贸派”在这些地方都设置重兵,更险恶的战斗还在后面……

船队一接近狭窄的滩口,轻重机枪一齐响,哒哒哒地横扫而来,弹丸在船舱来回飞串,打是钢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