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理学知识概要二.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681590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6.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植物生理学知识概要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植物生理学知识概要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植物生理学知识概要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植物生理学知识概要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植物生理学知识概要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植物生理学知识概要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植物生理学知识概要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植物生理学知识概要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植物生理学知识概要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植物生理学知识概要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植物生理学知识概要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植物生理学知识概要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植物生理学知识概要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植物生理学知识概要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植物生理学知识概要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植物生理学知识概要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植物生理学知识概要二.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植物生理学知识概要二.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植物生理学知识概要二.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植物生理学知识概要二.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植物生理学知识概要二.docx

《植物生理学知识概要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植物生理学知识概要二.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植物生理学知识概要二.docx

植物生理学知识概要二

植物生理学复习资料

 

1、共质体:

植物活细胞的原生质通过胞间连丝连成的连续整体。

2、细胞骨架:

指真核细胞中的蛋白质纤维网架体系,包括微管、微丝和中间纤维等。

3、质外体:

质膜外胞间层、细胞壁及细胞间隙彼此连接的空间称为质外体。

4、膜脂相变:

在温度异常情况下,生物膜中的脂类物质发生相(物态)改变,高温下、液晶态液态;凝固态。

5、流动镶嵌模型:

流动的脂质双分子层构成膜的骨架,而蛋白质分子则象一群岛屿分布在脂质“海洋”中;膜具有不对称性和流动性的特征。

6、水势:

表示细胞水分移动的势能,判断水分移动的方向。

每偏摩尔体积水的化学势差。

7、水分临界期:

植物对水分缺乏最敏感、最易受害的时期。

此期缺水,将使产量大大降低

8、蒸腾系数:

(亦称需水量)指植物制造1克干物质所需要水分的克数。

表示:

水g/干物质g。

9、蒸腾速率:

单位时间内、单位叶面积上蒸腾的水量。

一般用g/(dm2•h)表示。

10、生理碱性盐:

使植物对阴离子的吸收大于对阳离子的吸收,使土壤溶液的pH值升高的盐类,如NaNO3等。

11、被动吸水:

由于的蒸腾作用而引起的根部吸水,动力是蒸腾拉力。

12、内聚力学说:

解释水柱沿导管上升保持连续性的学说。

蒸腾作用产生的强大拉力把导管中的水往上拉,水柱有张力,但水分子间有较大的内聚力,内聚力大于张力,水分子对导管壁有很强的附着力,可以使水柱不至于脱离导管或被拉断,从而使水柱得以不断上升。

13、溶液培养法:

把各种无机盐按照生理浓度,以一定的比例,适宜的pH值配制成溶液用以培养植物的方法。

14、再利用元素:

有些元素在植物体内易于运转(参与循环)可转移到其他部位而被再利用,如氮、磷、钾、镁等,这些元素的缺素症状首先表现在下部较老的叶片上。

15、生理酸性盐:

植物根系对阳离子的吸收大于对阴离子的吸收,使土壤溶液的pH值降低的盐类,如(NH4)2SO4等。

16、营养临界期:

也称养分临界期,指作物对缺乏矿质元素最敏感的时期,一般是作物生长前期。

17、单盐毒害:

培养液中只有一种金属离子对植物起毒害作用的现象。

18、光呼吸:

是植物的绿色细胞在光下吸收O2放出CO2的过程。

19、光合磷酸化:

叶绿体在光下把Pi与ADP合成ATP的过程。

20、呼吸商(RQ,又称呼吸系数):

指植物组织在一定时间内,释放CO2与吸收O2数量的比值。

21、无氧呼吸(细胞质):

无O2条件下,生活细胞把有机物质分解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部分能

量的过程。

22、代谢源:

指制造并输出同化物的组织、器官或部位。

如成熟叶片、萌发种子的胚乳或子叶。

23、细胞信号转导:

偶联各种胞外刺激信号与其相应的生理反应之间的一系列分子反应机制。

24、巯基假说(蛋白质损伤):

细胞质脱水结冰时,蛋白质分子相互靠近,相邻的-SH形成-S-S-,解

冻时蛋白质,吸水膨胀,氢键断裂,-S-S-不易断裂,蛋白质空间结构破坏,引起细胞伤害和死亡。

25、光能利用率:

单位面积上的植物光合作用所累积的有机物所含的能量,占照射在相同面积地面上的日光能量的百分比。

26、光饱和点:

增加光照强度,光合速率不再增加时的光照强度。

27、反应中心色素:

指具有光化学活性的少数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分子

28、红降现象:

当光波大于685nm时,虽然仍被叶绿素大量吸收,但量子效率急剧下降,这种现象被称为红降现象。

29、CO2补偿点:

当光合吸收的CO2量与呼吸释放的CO2量相等时,外界的CO2浓度。

30、有氧呼吸:

指生活细胞利用氧气,将某些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形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

压差就小,蒸腾变慢。

所以空气相对湿度直接影响蒸腾速率

③温度:

由于气孔下腔的相对湿度总是高于空气湿度,当气温增高时,气孔下腔蒸气压的增加大于空气蒸气压的增加,使叶内外的蒸汽压差增大,有利于蒸腾作用顺利进行。

风速:

风速较大时,促进叶面水蒸气分子扩散,增加叶内外的蒸气压差,促进蒸腾。

风速过大会引起气孔关闭,蒸腾受到抑制。

内部因素:

(1)叶片内表面面积

(2)气孔下腔(即气室)的容积

3)气孔频度(4)气孔的大小(5)气孔开度。

9、蒸腾作用的指标有哪些?

答:

蒸腾速率;植蒸腾比率;蒸腾系数

10、降低蒸腾速率有哪些途径?

答:

(1)减少蒸腾面积

(2)避开蒸腾发生的条件如在移栽植物时避开促进蒸腾的高温、强光、低湿、大风等外界条件,增加植株周围的湿度,或复盖塑料薄膜等都能降低蒸腾速率

(3)使用抗蒸腾剂,降低蒸腾失水量。

(①代谢型抗蒸腾剂②薄膜型抗蒸腾剂③反射型抗蒸腾剂)

第二章植物的矿质营养

一、名词解释

必需元素:

是指植物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元素。

养分临界期:

是指某种养分缺少或过多时,对作物生育影响最大的时期。

生物固氮:

利用微生物或与植物共生的微生物直接把空气中的游离氮还原为铵的过程。

二、其他复习重点

1、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种类及其判断标准.

答:

16种;

①由于缺乏该元素,植物生长发育受阻,不能完成其生活史;

②除去该元素,表现为专一的病症,这种缺素病症可用加入该元素的方法预防或恢复正常;

③该元素在营养生理上能表现直接的效果,而不是由于土壤的物理、化学、微生物条件的改善而产生的间接效果。

2、植物必需矿质元素的生理作用及缺素症

答:

(1)植株缺氮时,植物生长矮小,分枝、分蘖少,叶片小;叶片发黄发生早衰,且由下部叶片开始逐渐向上。

(2)氮肥过多时,营养体徒长,抗性下降,易倒伏,成熟期延迟

1)磷生理作用:

①磷脂和核酸的组分,参与生物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的构成,在细胞分裂及遗传信息传递中有重要的功能.②磷在糖类代谢、蛋白质代谢和脂肪代谢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3)缺磷时:

分蘖分枝减少,幼芽、幼叶生长停滞,茎、根纤细,植株矮小;叶子呈现不正常的暗绿色或紫红色,症状首先在下部老叶出现,并逐渐向上发展。

磷过多:

易产生缺Zn症。

(4)钾不足时:

植株叶色暗无光泽,较老叶片先出现病征,叶片出现缺绿斑点,沿着叶缘或叶尖出现坏死组织,逐渐呈枯焦状。

同时缺钾时,植株茎秆软弱,易倒伏,易受病虫害侵染.

(5)缺钙典型症状:

缺素症状首先表现在上部幼茎、幼叶和果实等器官上。

顶芽、幼叶呈淡绿色,叶尖出现钩状,随后坏死。

(6)缺乏镁:

叶绿素即不能合成。

首先于较老叶片出现病征,叶脉仍绿而叶脉之间变黄。

(7)硫不足时,蛋白质含量显著减少,叶色黄绿,易脱落,植株矮小。

其病征跟缺氮相似,但发生部位从幼叶开始.

(8)硅(部分植物生长的必需元素)缺硅时,蒸腾加快,植物易受病虫感染和倒伏.

(9)缺铁时,幼叶脉间失绿黄化,但叶脉仍为绿色;严重时整个新叶变为黄白色。

(10)硼①能与多羟基化合物包括糖类形成络合物,促进糖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②促进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

③抑制有毒酚类化合物形成

2缺硼时,导致嫩芽和顶芽坏死,丧失顶端优势,分枝多;“花而不实”,“心腐病”等。

(番茄果实缺硼:

表面有凹痕软木区,成熟不平衡,类似缺钙)

(11)锰在光合作用方面,水的裂解需要锰参与。

缺锰时,叶绿体结构会破坏、解体。

叶片脉间失绿,有坏死斑点。

首先于幼叶出现病征。

(12)缺锌时,植株茎部节间短,莲丛状,叶小且变形,叶片缺绿。

玉米“花白叶病”,果树“小叶病”

(13)钼钼的生理功能突出表现在氮代谢方面。

钼是硝酸还原酶和固氮酶的成分

缺钼时,蛋白质合成受阻.植物缺钼的共同症状是植株矮小,生长缓慢,叶片失绿,且有大小不一的黄色和橙黄色斑点,严重缺钼时叶缘萎蔫,有时叶片扭曲呈杯状,老叶变厚、焦枯,以致死亡。

番茄缺钼:

叶片有时黄化,严重卷曲,从叶尖开始坏死

3、植物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方式有几种?

答:

植物细胞吸收矿质元素主要是通过质膜上的相关蛋白完成的。

(一)从能量角度分:

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被动运输:

指顺着电化学势差吸收物质的过程,不需要代谢供给能量。

主动运输:

指逆着电化学势差吸收物质的过程,需要代谢供给能量。

(二)从运输蛋白质的种类分:

扩散、离子通道、载体、离子泵和胞饮作用。

(二)、离子通道(三)载体也称载体蛋白(carrierproteins),又称通透酶或透过酶,也是一类内在蛋白,但无明显的孔道结构。

载体蛋白的活性部分与细胞膜一侧的分子或离子结合,形成载体--物质复合物,通过载体蛋白构象的变化,把分子或离子运输到细胞膜的另一侧。

(四)、离子泵也是细胞质膜的一种内在蛋白,实际上就是质膜上的ATP酶,它主要催化ATP水解释放能量,驱动离子逆着电化学势梯度进行跨膜运输。

目前发现植物细胞质膜上的离子泵有H+-ATP酶、Ca2+-ATP酶和H+-焦磷酸酶(五)、胞饮作用(细胞通过膜的内折从外界摄取物质及液体的过程,称为胞饮作用。

)胞饮过程:

当物质吸附在质膜时,质膜内陷,液体和物质便进入,然后质膜内折,逐渐包围着液体和物质,形成小囊泡,并向细胞内部移动。

囊泡把物质转移给细胞质

4、根部对矿质元素的吸收过程包括几个步骤

答:

(1)离子被吸附在根系细胞的表面

根部呼吸放出的CO2和土壤溶液中的H2O形成H2CO3。

CO2+H2O→H2CO3→H++HCO3-

H+和HCO3-分布在根的表面,土壤溶液和土粒表面的矿质营养阳、阴离子分别与根表面的H+、HCO3-交换,盐类离子被吸附在根系细胞的表面。

(2)离子进入根的内部:

质外体途径和共质体途径

(3)离子进入导管或管胞

5、营养元素进入叶肉细胞有哪些途径?

答:

①、营养物质可以通过气孔和角质层进入叶内,但主要从角质层透入叶内,角质层有裂缝,呈微细的孔道,可让溶液通过。

②、溶液到达表皮细胞的细胞壁后,进一步经过细胞壁中的外连丝到达表皮细胞的质膜,然后转运到细胞内部,最后到达叶脉韧皮部。

6、根外施肥主要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各有哪些?

答:

(一)叶面喷肥的优点:

①、及时补充养料:

作物生育后期根部活力衰退,吸收能力下降.②、节省肥料:

减少被流水冲走和土壤固定.③、见效快:

运输的过程简化.

(二)不足:

由于叶片只能吸收液体,固体物质是不能透入叶片的,所以溶液在叶面上的时间越长,吸收矿物质的数量就越多。

凡是影响液体蒸发的外界环境,如风速、气温、大气湿度等,都会影响叶片对营养元素的吸收量。

3因此,根外追肥的时间以傍晚或下午4时以后较为理想,阴天则例外。

7、矿质元素在植物体内的分布.

答:

①矿物质在植物体内的分布,因离子在植物体内的稳定性而定。

②某些元素进入地上部后仍呈离子状态(K+);有些元素(N、P、Mg)形成不稳定的化合物,不断分解,释放出的离子又转移到其他需要的器官去。

这些元素便是可再利用的元素。

大多数分布于生长点和嫩叶等代谢较旺盛的部分。

因此,缺乏可再度利用元素的生理病征,首先在老叶发生。

③另外有一些元素(Ca、S、Fe、Mn、Cu)在细胞中呈难溶解的稳定化合物,形成永久性细胞结构物质(如细胞壁),即使叶片衰老也不能被分解,它们是不可再利用的元素。

多数分布于较老的器官,因此,缺乏不可再度利用元素的生理病征,首先在嫩叶发生。

8、植物对氮的同化(对硝态氮的同化)

答:

植物的氮源主要是无机氮化物,而无机氮化物中又以NH4+和NO3-为主,它们广泛地存在于土壤中。

植物从土壤中吸收NH4+后,即可直接利用它去合成氨基酸。

如果吸收NO3-,则必须经过代谢还原(metabolicreduction)才能利用,因为蛋白质的氮呈高度还原状态,而硝酸盐的氮却是呈高度氧化状态。

硝酸盐还原这一过程是在根和叶子细胞质中进行的,催化这一反应的硝酸还原酶为钼黄素蛋白,含有FAD、Cytb和Mo复合体等辅基,它们在酶促反应中起着电子传递体的作用。

还原力为NADH+H+。

(硝酸还原酶是一种诱导酶,亦叫适应酶。

所谓诱导酶或适应酶是指植物本来不含某种酶,但在特定的外来物质(如底物)的影响下,可以生成这种酶。

)2、亚硝酸盐还原为氨亚硝酸还原或在根中的前质体,或在叶中的叶绿体中进行。

NO3-还原为NO2-后,NO2-被迅速运进质体即根中的前质体或叶中的叶绿体,并进一步被亚硝酸还原酶(NiR)还原为NH3或NH4+。

第三章植物的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

绿色植物利用光能把CO2和水合成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的过程。

光合速率:

通常是指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的CO2吸收量或O2的释放量,也可用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上的干物质积累量来表示。

光补偿点:

随着光强的增高,光合速率相应提高,当到达某一光强时,叶片的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即CO2吸收量等于CO2释放量,这时的光强称为光补偿点。

光饱和现象:

是指当光照强度增加到某一数值,如果再度增高光照强度,光合速率不再随之增加的现象。

CO2补偿点:

叶片进行光合作用所吸收的二氧化碳量与叶片所释放的二氧化碳量达到动态平衡时,外界环境中二氧化碳的浓度。

光合磷酸化:

是指叶绿体在光下利用贮存在跨类囊体膜的质子梯度的光能把ADP和无机磷Pi合成为ATP的过程。

光呼吸:

植物的绿色细胞在光照下吸收氧气和释放CO2的过程。

同化力:

光化学反应以后,由光能转变来的电能便进一步形成活跃的化学能,暂时贮存在ATP和NADPH中。

它们是光反应中最早的相对稳定的产物,也是整个光合作用中重要的中间产物,它们可以在暗反应中进一步同化CO2,所以,把这两种物质合称为同化力。

反应中心色素:

具有光化学活性,既能吸收光能又能转化光能的一类色素

光能利用率:

是指植物光合作用所累积的有机物所含的能量,占照射在单位地面上的日光能量的比率。

二、其他复习重点

1、光合色素的种类及其光学特性.

4答:

(1).①叶绿素②.类胡萝卜素

(2)特性:

①、光的性质光具有波、粒二象性,即光既是一种电磁波,同时又是一种一粒一粒运动着的离子流。

这些粒子叫做光子(photon)或爱因斯坦,每个光子所具有的能量叫做光量子(或量子,quantum)。

光子的能量与波长成反比。

不同波长的光,每个爱因斯坦所有的能量是不同的,波长越短,能量越大;波长越长,能量越小。

②、太阳光的连续光谱日光经过棱镜折射,形成连续不同波长的光,分为红、橙、黄、绿、青、蓝、紫7色连续光谱,即可见光谱(紫光波长最短,能量最大;红光波长较长,能量小)③、光合色素的吸收光谱光合色素吸收光的能力极强。

如果把光合色素溶液放在光源和分光镜的中间,就可以看到光谱中有些波长的光被吸收了,因此,在光谱上出现黑线或暗带,这种光谱称为光合色素的吸收光谱。

2、荧光现象的产生.答:

1当叶绿素分子吸收光量子后,就由最稳定的、最低能量的基态上升到一个不稳定的、高能状态的激发态。

2由于激发态极不稳定,迅速向较低能状态转变,能量有的以热形式消耗,有的以光形式消耗。

从第一单线态回到基态所发射的光就称为荧光

3叶绿素分子吸收的光能大部分消耗于分子内部振动上,辐射出的能量就小,根据波长与光子能量成反比的规律,反射光的波长比入射光的波长要长一些,在400—700nm之中红光量子所持能量最少,所以叶绿素溶液在入射光下呈绿色,而在反射光下呈红色。

4叶绿素除了能辐射出荧光外,还能辐射出极微弱的磷光,是在去掉光源之后产生的一种现象。

3、光合作用的3个过程及其作用.

物质转化:

CO2(CH2O)H2OO2

能量转化:

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氧化还原:

CO2被还原,H2O被氧化

气体交换:

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4、光合电子传递的方案及电子传递途径的类型.

5、环式光合磷酸化和非环式光合磷酸化的特点.

6、C3途径包括几个阶段?

其CO2受体是什么?

全过程分为羧化、还原、再生3个阶段羧化阶段指进入叶绿体的CO2与受体RuBP结合,并水解产生PGA的反应过程。

羧化阶段分两步进行,即羧化和水解2)还原阶段;指利用同化力将3-磷酸甘油酸还原为甘油醛-3-磷酸的反应过程.有两步反应:

磷酸化和还原(3)再生阶段:

指1由甘油醛-3-磷酸经过一系列的转变重新形成核酮糖-1,-5-二磷酸的过程。

2甘油醛-3-磷酸在一系列酶的作5用下,可形成磷酸化的4,5,6和7碳糖,最后再形成核酮糖,构成一次循环

7、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加氧酶的特点.

8、C4途径包括几个阶段?

其CO2受体是什么?

C4途径中的反应虽因植物种类不同而有差异,但基本上可分为羧化、还原或转氨、脱羧和底物再生四个阶段(图)。

①羧化反应在叶肉细胞中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与HCO-3在PEPC催化下形成草酰乙酸(OAA);②还原或转氨作用OAA被还原为苹果酸(Mal),或经转氨作用形成天冬氨酸(Asp);③脱羧反应C4酸通过胞间连丝移动到BSC,在BSC中释放CO2,CO2由C3途径同化;④底物再生脱羧形成的C3酸从BSC运回叶肉细胞并再生出CO2受体PEP。

C3、C4、CAM途径的比较

共同点:

都含有卡尔文循环。

不同点:

①C4途径和CAM途径都有一个固定CO2的附加过程,外界CO2先同化为四碳二羧酸,再经脱羧后固定形成碳水化合物。

即:

C4和CAM植物都有两次CO2的固定,PEP的羧化起临时固定和浓缩的作用,只有卡尔文循环才能最终同化CO2。

②C4植物CO2的固定和还原在空间上是分开的(即不在同一细胞中进行,而分别在叶肉细胞和维管束鞘细胞中进行),而CAM植物CO2的固定和还原则是在时间上隔开的,所有的过程都在同一细胞内进行。

③产物形成部位:

C3和CAM植物的光合产物在叶肉细胞中形成;C4植物的光合产物在维管束鞘细胞中形成。

9、C4光合作用的细胞器包括?

10、C3、C4植物光合特性的比较.

C4植物比C3植物具有较强的光合作用,其原因可从结构和生理两方面来比较。

在结构上,C4植物有两类光合细胞:

叶肉细胞和维管束鞘细胞(BSC).C4植物维管束分布密集,每条维管束都被发育良好的大型BSC包围,外面又密接1-2层叶肉细胞,从横切面看好象一束花,称为“花环”结构。

2在光合作用时,C4植物通过叶肉细胞的细胞质的PEP羧化酶固定CO2,生成的C4酸转移到维管束鞘薄壁细胞中,放出二氧化碳,参与卡尔文循环,形成糖类。

而C3植物的维管束鞘周围的叶肉细胞排列松散,没有“花环型”结构,维管束鞘细胞不含或很少6叶绿体,仅有叶肉细胞含有叶绿体,整个光合过程都是在叶肉细胞里进行。

3在生理上,C4植物一般比C3植物的光合作用强,这与C4植物的PEP羧化酶活性较强及光呼吸很弱有关。

C3途径的CO2固定最初是由RuBP羧化酶催化来完成的,C4途径的CO2固定最初是由PEP羧化酶催化来完成的。

PEP羧化酶对CO2的亲和力比RuBP羧化酶对CO2的亲和力大得很多。

11、景天酸代谢途径的特点.

在晚上的有机酸含量十分高,而糖类含量下降;白天则反之,有机酸下降,而糖类增多。

这种有机酸合成变化的代谢类型,最早发现于景天科植物,所以称为景天酸代谢途径(CAM)。

12、光呼吸的底物是什么?

其反应途径需要哪些细胞器?

现在认为光呼吸的生化途径是一个氧化过程,被氧化的底物是乙醇酸,又称乙醇酸氧化途径或乙醇酸的代谢途径.

细胞器:

叶绿体过氧化物酶体线粒体

因为光呼吸底物乙醇酸和其氧化产物乙醛酸,以及后者经转氨作用形成的甘氨酸皆为C2化合物,因此光呼吸途径又称为C2光呼吸碳氧化循环,简称C2循环。

13、C4植物叶片在结构上有哪些特点?

14、如何提高光能利用率?

第四章植物的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

是指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在酶的参与下,逐步氧化分解并释放能量的过程。

植物呼吸作用的底物为葡萄糖.

有氧呼吸:

是指生活细胞利用O2,将某些有机物质彻底氧化分解,形成CO2和H2O,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

无氧呼吸:

是指生活细胞在无氧条件下,把某些有机物分解成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

植物的无氧呼吸可产生酒精或乳酸.

抗氰呼吸:

是指某些植物组织对氰化物不敏感的那部分呼吸。

即在有氰化物存在的情况下仍能够进行其它的呼吸途径

7呼吸速率:

以单位重量(鲜重、干重、原生质)在单位时间内释放的CO2或吸收O2的量来表示,是衡量呼吸作用强弱、快慢常用的生理指标。

氧化磷酸化:

在生物氧化中,电子经过线粒体的电子传递链传递到氧,伴随ATP合酶催化,使ADP和磷酸合成ATP的过程,称为氧化磷酸化作用

二、其他复习重点

1、呼吸代谢的生化途径包括几个?

答:

糖酵解、三羧酸循环、戊糖磷酸途径

胞质溶胶和质体分别是糖酵解和戊糖磷酸途径进行的场所,线粒体是三羧酸循环和生物氧化进行的场所.

2、线粒体内的末端氧化酶包括哪些?

答:

(1)细胞色素氧化酶

(2)交替氧化酶

3、线粒体外的末端氧化酶包括哪些?

答:

(1)、酚氧化酶

(2)、抗坏血酸氧化酶

4、植物细胞内产生ATP的方式有几种?

答:

一是氧化磷酸化,占大部分;二是底物水平磷酸化作用,仅占一小部分。

5、糖酵解的最后产物是什么?

答:

乳酸是糖酵解的最终产物。

6、EMP途径产生的丙酮酸可能进入哪些反应途径?

答:

糖酵解的产物丙酮酸的化学性质十分活跃,可以通过各种代谢途径,产生不同的反应。

若继续处在无氧的情况下,丙酮酸就进入无氧呼吸的途径,转变为乙醇或乳酸等(通过乙醇发酵,丙酮酸先在丙酮酸脱羧酶作用下脱羧生成乙醛酸和CO2,再在乙醇脱氢酶的作用下,乙醛被还原为乙醇,或通过乳酸发酵,在乳酸脱氢酶的作用下丙酮酸被NADPH还原为乳酸);在有氧气的条件下,丙酮酸进入线粒体,通过三羧酸循环逐步脱羧脱氢,彻底氧化分解为CO2和水;丙酮酸也可参于氮代谢用于氨基酸的合成等。

7、为什么说长时间的无氧呼吸会使陆生植物受伤,甚至死亡?

答:

(1)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少,要依靠无氧呼吸释放的能量来维持生命活动的需要就要消耗大量的有机物,以至呼吸基质很快耗尽。

(2)无氧呼吸生成氧化不彻底的产物,如酒精、乳酸等。

这些物质的积累,对植物会产生毒害作用。

(3)无氧呼吸产生的中间产物少,不能为合成多种细胞组成成分提供足够的原料。

8、抗氰呼吸的特点.

答;’抗氰呼吸是指某些植物组织对氰化物不敏感的那部分呼吸。

即在有氰化物存在的情况下仍能够进行其它的呼吸途径。

8第五章植物体内有机物的代谢

重点:

初生代谢产物和次生代谢产物

初生代谢产物:

初生代谢产物是指微生物通过代谢活动所产生的、自身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物质,如氨基酸、核苷酸、多糖、脂类、维生素等。

次生代谢产物:

是由次生代谢产生的一类细胞生命活动或植物生长发育正常运行的非必需的小分子有机化合物,其产生和分布通常有种属、器官、组织以及生长发育时期的特异性。

第六章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

1、有机物质运输的途径和方向、同化物运输的形式?

答:

由木质部组成,贯穿植物全身.水分和无机维管系统是专门执行运输功能的输导组织,由韧皮部营养通过木质部(导管和管胞)运输有机物的运输途径是由韧皮部担任的.被子植物的韧皮部是由筛管、伴胞与韧皮薄壁细胞组成.

向上向下横向运输方向:

由源(合成部位)到库(积累部位)运输速度:

约100

cm•h-1①不同植物各异②幼苗>老植株③白天>夜间

2、同化物的装载过程?

答:

第一步:

光合产物从叶绿体外运到胞质溶胶转变为蔗糖;第二步:

从蔗糖叶肉细胞运输到叶片细脉筛管分子-伴胞复合体附近;第三步:

蔗糖进入筛管分子-伴胞复合体——筛管分子装载。

3、有机物在韧皮部运输的机制

答:

同化物在SE—CC复合体内随着液流的流动而移动,而液流的流动是由于源库两端的压力势差而引起的。

4、蔗糖作为同化物的运输形式具有哪些特点?

答:

蔗糖是光合作用的主要产物,是韧皮部运输物质的主要形式,其具有以下适合进行长距离的韧皮部运输的特点:

(1)蔗糖是非还原糖,化学性质比还原糖稳定,运输中不易发生反应。

9

(2)蔗糖的糖苷键键能高,运输中不易分解,但水解和氧化时能产生相对高的自由能,因而蔗糖是很好的贮能物质。

(3)蔗糖分子小、水溶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