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106818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 页数:142 大小:3.3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版)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2页
(完整版)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2页
(完整版)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2页
(完整版)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2页
(完整版)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2页
(完整版)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42页
(完整版)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42页
(完整版)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42页
(完整版)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42页
(完整版)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2页
(完整版)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2页
(完整版)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2页
(完整版)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2页
(完整版)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2页
(完整版)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42页
(完整版)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42页
(完整版)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42页
(完整版)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142页
(完整版)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142页
(完整版)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142页
亲,该文档总共1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整版)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doc

《(完整版)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版)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doc(14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完整版)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doc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

  

单元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数学最新教材二年级下册《数据收集整理》第2~6页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生主要学习一些简单的统计图表知识。

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掌握统计数据的记录方法,并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使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初步了解统计的基本思想方法,认识统计的作用和意义,逐步形成统计观念,进而养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使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能利用统计表的数据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

  【数学思考】:

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问题解决】:

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情感态度】:

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统计过程,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同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

使学生亲历统计的过程,在统计中发展数学思考,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时安排:

3课时

  1.数据收集整理....................................2课时

  2.练习.............................................1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收集数据、认识简单的统计表

教学内容:

教材第2页的例1和练习一的第1、2小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做出判断的过程,体会统计的必要性;

2、认识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学会与他人合作,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学会收集数据,认识简单的统计表

教学难点:

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师:

同学们,新的学期开始了,学校要给同学们定做校服。

有下面4种颜色,出示例1中的四种颜色,选哪种颜色合适呢?

  生:

选大多数同学喜欢的颜色

  师:

怎么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最喜欢的呢?

  生:

可以在全校的同学们中去调查一下

  生:

全校学生有那么多,怎样调查呢?

  生:

我觉得可以先在班里进行调查

  生:

还可以现在组内进行调查

  师:

你们真聪明,你们刚才说的调查,其实也就是进行统计。

揭示课题:

统计

要统计出喜欢每种颜色的学生人数,首先要进行数据的收集过程。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调查喜欢每种颜色的学生人数。

  二、亲历统计过程

体会收集数据的形式和过程

  1、收集数据

  师:

在这四种颜色中,你最喜欢哪种颜色?

为什么?

  师:

要想知道喜欢哪种颜色的同学最多?

我们应该怎样调查呢?

  生:

自由发言

  师:

我们可以采用举手、起立、画"√"、"○"作记号等很多方式来收集数据,但是这些方式中举手既快速又简捷,下面我们就用举手的方式来进行调查,请听规则:

每个人只能选一种颜色,每当老师说出一种颜色时。

喜欢这种颜色的同学就举手,好吗?

一个人能选两种颜色或不选吗?

  生:

不能

  师:

为什么?

  生:

如果选一种以上就重复了,而不选又遗漏了。

  师:

是呀,收集数据有很多不同的方式,但是无论采用哪种方式调查。

都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也就是说你只能选择一次,那好。

现在我们开始举手调查

  2、整理数据

  师:

刚才同学们已经通过举手这种方式选出了自己喜欢的颜色了。

老师也知道了,但是负责定制校服的领导还不知道,那该怎么办呢?

  生:

自由发言

  师:

你们真会想办法,那我们现在再举一次手。

在这张表中 统计出喜欢每种颜色的人数,好吗?

【出示统计表】

颜色

人数

红色

黄色

蓝色

白色

  师:

喜欢红色的请举手,请一个学生数出人数,老师记录在统计表中,其余三种颜色采用同样的方式进行统计。

  3、认识简单的统计表

  师:

同学们,刚才我们将统计后的结果用表格的形式展示出来,这种表格就是简单的统计表。

仔细观察统计表。

  师:

你看懂什么?

  生:

  4、根据统计表解决问题

  师:

是的。

这张统计表的第一行表示的是同学们最喜欢的颜色。

第二行表示的是最喜欢的每种颜色的人数,统计表可以直接看出各种数据的多少,同学们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分析和解决一些问题。

下面大家就请你根据统计表中的信息解决下面的问题。

  

(1)全班共有()人

  生:

要想知道全班有多少人,应该把喜欢这四种颜色的人数全部合起来

  9+6+15+8=38(人)所以全班共有38人

  师:

你真聪明,谁能解决第二个问题?

  

(2)喜欢()色的人数最多

  生:

比较喜欢每种颜色的人数

19>9>8>6

通过对比得出:

喜欢蓝色的人数最多

  师:

你真是个会思考的孩子,那你能解决最后这个问题吗?

  (3)如果这个班定做校服

选择()色合适。

全校选这种颜色做校服合适吗?

为什么?

  生:

因为全班喜欢蓝色的人数最多,所以如果这个班定做校服,选择蓝色合适。

  生:

但是全校选择这种颜色做校服不一定合适,因为全校学生不一定喜欢蓝色的最多,应该再调查其他班级同学喜欢什么颜色的人数最多。

最后比较全校学生喜欢哪种颜色的人数最多。

从而确定全校学生做哪种颜色的校服

  师:

你们真的很厉害,会帮助领导分析并解决问题,相信学校的领导一定会采纳你们的意见。

  三、巩固练习

  师:

同学们,下面老师请你们用刚才学到的知识解决数学书第4页练习一的相关问题

你们敢挑战吗?

1、完成练习一的第1小题

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参加哪个课外小组,并解决问题。

生:

先调查,完成统计表后,再独立解决问题。

最后汇报。

  2、完成练习一的第2小题

  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哪一个季节,把结果填入下表。

生:

先调查,完成统计表后,再独立解决问题,最后汇报。

四、归纳总结

  师: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交流后。

教师总结。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统计的相关知识,知道在统计时要先收集数据,而收集数据有举手、起立、画记号等很多方式,但无论选择哪种方式都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还知道收集完数据后要对数据进行整理。

将数据进行整理记录填入的表格叫做统计表,统计表可以告诉我们很多信息,并帮助我们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五、板书设计

  收集数据、认识简单的统计表

  例1、学校要给同学们订做校服

有下面的4种颜色

选哪种颜色合适?

怎么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最喜欢的呢?

颜色

人数

红色

9

黄色

6

蓝色

15

白色

8

(1)全班共有(38)人

  

(2)喜欢(蓝色)色的人数最多

  (3)如果这个班定做校服

选择(蓝色)色合适

全校选这种颜色做校服合适吗?

为什么?

  全班喜欢蓝色的人数最多,所以如果这个班定做校服,选择蓝色合适。

但是全校选择这种颜色做校服不一定合适,因为全校学生不一定喜欢蓝色的最多。

应该再调查其他班级同学喜欢什么颜色的人数最多,最后比较全校学生喜欢哪种颜色的人数最多,从而确定全校学生做哪种颜色的校服。

  六、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统计数据的方法

教学内容:

教材第3页的例2及"做一做"和练习一的第3、4小题

教学目标:

1、了解统计数据的方法;

2、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学会与他人合作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学会统计数据的方法,进一步认识统计表。

教学难点:

能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统计中收集数据以及简单的统计表的知识,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统计中数据统计的方法。

揭示课题【统计数据的方法】

  二、新授

  问题导入:

学校要举办讲故事大赛

(一)班要从王明明和陈小菲这两位同学中选一位参加比赛

怎样选呢?

出示教材第3页的例2

把统计结果填入下表

姓名

王明明

陈小菲

票数

  

(1)根据统计结果

应该选()参加比赛

  

(2)有两位同学缺勤没能参加投票,如果他们也投了票,结果可能会怎样呢?

  1、理解题意

  师:

通过读题,你知道了什么?

  生:

学校要举办讲故事大赛

(一)班要从王明明和陈小菲这两位同学中选一位参加比赛。

  师:

该选谁参加比赛,就要先确定选举方法,再选记录结果的方法。

  2、选举方法

  师:

我们可以采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来决定由谁参加比赛,参加投票的同学只能从王明明和陈小菲中选一位写在纸上,再找几个同学统计谁得到的票数多,谁就参加讲故事大赛。

  生:

全班同学进行无记名投票后,各小组组长将纸条收齐,等待统计投票数据。

  3、统计投票数据的方法。

  师:

同学们:

你们选举的结果在小组长的手中,现在只要我们统计出谁得到的票数最多

就知道谁能参加讲故事大赛了,你喜欢用哪种方法统计投票的数据呢?

  生:

自由发言

  师:

统计投票数据的方法是多样的,可以用在人名下画"正"字的方法来统计,可以用在人名下打"√"的方法来统计,也可以用画"○"的方法来统计......我们就选用画"正"字的方法来统计吧!

  生:

参与一起统计投票数据的过程

  4、整理数据

  师:

把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

王明明得到15票,陈小菲得到22票。

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

一个"正"字的每一笔代表一个数据,每个"正"字代表五个数据

王明明一共得了3个"正"字,所以是15票,陈小菲得到4个"正"字还多了2票

所以是22票。

  师:

你真是个会思考的孩子

  5、完成统计表

  师:

现在我们把上面的统计结果填入这张统计表中

姓名

王明明

陈小菲

票数

15

22

  6、根据统计表回答问题

  师:

请同学们根据统计表回答下面的问题

  

(1)根据统计结果,应该选()参加比赛

  生:

观察统计表可知:

陈小菲得到票数比王明明多,所以应该选陈小菲参加比赛。

  师:

你不仅会观察,而且会比较,真能干!

现在请大家解决第二个问题。

  

(2)有两位同学缺勤没能参加投票,如果他们也投了票,结果可能会怎样呢?

  生:

如果他们都投王明明的票,那么王明明得15+2=17(票),仍然比陈小菲少,所以最后的结果没有改变,还是应该选陈小菲参加比赛。

  生:

如果他们都投陈小菲的票,那么陈小菲的票数就更多了,最后还是应该选陈小菲参加比赛。

  生:

如果他们其中一人投给王明明,另一人投给陈小菲,那么王明明得15+1=16(票),陈小菲得22+1=23(票),仍然是陈小菲的票数多,还是应该选陈小菲参加比赛。

  师:

你们真会思考问题,是呀,无论缺勤的这两位同学如何投票,陈小菲的票数都比王明明多,所以最后都会选陈小菲参加比赛

  三、巩固练习

  师:

其实生活中的很多问题都需要用到这节课我们学到的知识来解决,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1.完成第3页的"做一做",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去哪里春游

  学生先选好自己喜欢去的地点,然后汇报,并用画"正"字的方法进行统计数据整理数据后将记录结果填入统计表。

  2、完成第4页练习一的第3小题

  学生根据画"正"字的统计表完成第

(1)小题。

简单统计表的填写

再分别解决第

(2)小题和第(3)小题,对于第(3)小题这个月是夏天还是冬天

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3、完成第5页练习一的第4小题

  学生根据统计数据的方法完成第

(1)小题。

简单统计表的填写,再解决第

(2)小题

对于第

(2)小题如果再观察10分钟,哪种车通过的数量可能最多?

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让学生明白:

10分钟内小轿车就通过了32辆,说明小轿车已普遍成为人们喜欢的交通工具

所以如果再观察10分钟,小轿车通过的数量可能最多。

  四、归纳总结

  师:

同学们:

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

自由发言。

  师:

今天我们学习了统计数据的方法

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有很多,可以采用画"正"字、打"√"、画"○"的方法,其中采用画"正"字的方法既方便又快捷,一定要注意一个"正"字代表5个数据,同时统计表可以帮我们分析和解决很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五、板书设计

  统计数据的方法

  例2、学校要举办讲故事大赛

  王明明陈小菲王明明陈小菲王明明陈小菲

正正正√√√√√√√√○○○○○○○

正正√√√√√√√√○○○○○○○

正正√√√√√√√√○○○○○○○

  √√√√√√√○○○○○○○

  √√√√○○○○○○○

  √√○○

姓名

王明明

陈小菲

票数

15

22

  

(1)根据统计结果,应该选(陈小菲)参加比赛

  

(2)有两位同学缺勤没能参加投票

如果他们也投了票,结果可能会怎样呢?

无论缺勤的这两位同学如何投票。

陈小菲的票数都比王明明多,所以最后都会选陈小菲参加比赛。

  六、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材第5~7页练习一的第5、6、7小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统计数据的方法;

2、能根据统计表熟练地回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学会与他人合作:

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掌握统计数据的方法,进一步认识统计表、统计图。

教学难点:

能根据统计表灵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本单元的内容

  1、简单的统计表

  师:

我们在这一单元中首先认识了简单的统计表,你知道什么是统计表?

统计表的作用又是什么吗?

  生:

将统计的结果用表格的形式展示出来,这种表格就是简单的统计表。

  生:

统计表可以直接看出各种数据的多少。

  2、收集和整理数据

  师:

我们在进行统计时,首先要收集数据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我们在收集和整理数据时有很多方法,你学会了哪些呢?

  生:

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有很多,可以采用画"正"字、打"√"、画"○"的方法。

其中采用画"正"字的方法既方便又快捷。

  生:

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时一定要注意一个"正"字代表5个数据。

  师:

看来,同学们学得还真不错,那你们能运用学会的知识继续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

  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完成第5页练习一的第5小题

  学生根据统计表完成第

(1)、

(2)和第(3)小题,对于第(3)小题图书室要新买一批图书。

你有什么建议?

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2、完成第6页练习一的第6小题

  学生先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吃的一种水果后再进行调查,再完成统计表并解决问题

对于第(3)小题班里要开联欢会,请你根据调查结果,说说买哪几种水果合理?

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3、完成第6页练习一的第7小题

  师:

告诉学生这其实是将统计表制成了统计图,仔细观察统计图,你发现了什么?

  生:

自由汇报,特别要注意每个格子表示1份《电视报》,涂了几个格子就表示有几份《电视报》,学生独立完成第

(1)、

(2)和第(3)小题,再在全班交流自己的想法。

  三、全课总结

  师:

同学们,经过你的学习。

你又有什么新的收获?

你还想调查生活中的哪些问题?

  生:

自由发言

  四、课后反思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

(一)

(第1课时)

教学内容:

《2013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例1、例2(8-9页)。

内容解析:

本节包括两个例题,例1认识“平均分”,例2学习“平均分”的方法。

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

学生对于除法含义的认识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平均分”的学习对后继学习至关重要。

教师要让学生认识到“平均分”是多种分法中的一种。

除法学习的难点,关键就是理解“平均分”。

因此,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观察、动手实践、语言表达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去感受、自己去体验。

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教材第9页例2是“平均分”的教学方法。

教师要鼓励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去分橘子,充分体现分法的多样化。

在动手操作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并形成相应的表象,不但关注“分”的结果,“分”的过程,同时更加关注“分”的方法,从而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平均分”,在分东西的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过程,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明确“平均分”的含义,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3.通过学生具体操作平均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实践能力。

通过教学向学生渗透朴素的人人平等思想。

  

教学重点:

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感知“平均分”的概念,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几种不同方法。

教学难点:

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6个圆片、18根小棒、10个小正方体等。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认识平均分

1.师:

同学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

(春天)春天柳树醒了,桃花红了,在这样的好天气里,光明小学二

(1)班的同学准备明天去参观科技馆。

我们一起去看看他们都准备了哪些物品。

(课件出示主题图),你看了这幅图,你想说什么?

让学生自由说一说。

【设计意图:

对低年级来说,教学知识由于抽象而显得枯燥是影响学生学习的最大障碍。

在数学教学中,适当地创设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唤起学生的心灵共鸣,在情绪的驱动下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这节课以二

(1)班学生参观科技馆活动的情境引入,自然有趣,使学生一上课就产生一种愉快、亲切的情绪。

2.这些小朋友在分糖果的时候出现了一点小麻烦,我们来帮帮他们可以吗?

(课件出示分糖果要求),“把6块糖果分成3份,分一分”。

让学生拿出学具6个圆片代替糖果动手分一分,分完以后小组内交流分的方法,看哪个小组的分法多。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活动后全班交流分的方法。

(小组成员上展台前演示本组分的方法)

【设计意图:

通过动手操作,为学生提供直观的表象,为“每份分得同样多”的认识积累经验。

3.我们去看看光明小学二

(1)班的小朋友是怎么分的?

我们的分法和他们分法一样?

(课件出示教材第8页分糖果图)这三种分法,你喜欢哪种分法?

为什么?

让学生自由说,引发对“平均分”的关注。

4.师:

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板书课题)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什么叫平均分吗?

【设计意图:

通过此环节设计,让学生不但在直观上认识“平均分”,而且会用语言表达“平均分”,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5.完成“做一做”第1题。

哪些分法是平均分?

在括号里画“√”。

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汇报时要求学生要说清楚为什么是或不是平均分。

【设计意图:

通过此环节,使学生加深对“平均分”直观表象的认识。

通过分析汇报“为什么是或不是平均分”,注重让学生用语言表述“平均分”,加深对“平均分”的认识和理解。

6.练习:

说一说。

课件3个3个地出示胡萝卜图,3个一份,一共5份。

出示问题一共有(  )个胡萝卜,每(  )个一份,平均分成了(  )份。

师:

一共有几个胡萝卜?

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可能1个1个地数,可能3个3个地数,也可能用乘法口诀四四十六得到结果。

)是平均分吗?

每几个一份?

平均分成了几份?

(让学生走上讲台指着屏幕说,弄清楚“平均分”“每份”“几份”的概念。

7.独立完成“做一做”第2题。

完成后先在小组内说一说,再全班汇报。

【设计意图:

此环节,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表述概念,在“做一做”第2题的基础上又加练了一道类似的题目。

此环节,教师必须舍得时间让学生充分地去说,通过动作和语言的结合,进一步理解“平均分”“每份”“几份”的概念,为除法概念的建立奠定基础。

二、自主探索,掌握平均分方法

1.谈话引出例2。

师:

我们刚刚帮助二

(1)班的同学把6块糖果平均分成了3份,每份分得了2块。

他们还准备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能分到几个呢?

请同学们用小棒代替橘子帮他们分一分?

用小棒代表橘子,小组讨论,分一分。

(1)讨论分配方案。

突出分橘子时“应该每份同样多”。

(2)学生动手实践,分一分。

(老师巡视参与活动)

(3)小组选代表到台前展示分橘子的方法。

(4)教师用课件一一演示三种分橘子的方法。

强调三种分法不同,但结果是一样的。

 

【设计意图:

本环节的设计,体现了学生动手操作、自我发现、自我探索的心理过程。

通过操作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自我探索、自我完善的情感需求,同时还锻炼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通过让学生操作分学具、小组合作、展示交流等活动,使学生体验到平均分的不同方法,加深对“平均分”“每份”“几份”概念的理解。

2.巩固“平均分”的方法。

(1)完成教材第9页的“做一做”。

①读题、明确题意,指名学生说说“平均分成2份”是什么意思?

(把10盒酸奶分成份,每份的酸奶盒数同样多)

②操作:

用10个正方体代替酸奶,动手分一分。

教师注意巡视并参与学生活动,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平均分。

③同桌互相交流,边操作边口头表述:

把10盒酸奶平均分,分成2份,每份有5盒酸奶。

 

④指定某位学生到展台前汇报分橘子的方法。

⑤教师用课件验证平均分的结果。

(2)同学们分得真好,你们能像这样,把刚才分食品的过程说一说吗?

教师先说一个例子,然后指定学生说。

(如:

把18个橘子平均分分成6份,每份有3个;把6颗糖果平均分成3份,每份有2颗……)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积极思维,通过练习加强学生对平均分的认识,同时又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三、运用拓展,理解平均分

1.完成教材11页练习二第一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同桌交流做法和想法。

(说清楚为什么选择这个答案?

(3)全班汇报交流,重点甄别第2和第3种分法,同样是“平均分”,为什么第3种分法不对,引导学生区分“每份”“几份”的概念。

(第1种分法,突出是4份,但没有平均分;第3题是平均分,但只是分给2个小朋友——份数、每份没分清)。

2.练习二第2题。

(1)明确题目要求。

(2)独立画在书上,集体订正。

(3)课件演示验证。

3.练习二第3题。

(1)学生自己读题,自己动手分一分,填一填。

 

(2)集体订正时说说分的过程和结果。

(3)课件演示验证。

【设计意图:

通过巩固练习,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物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并在头脑中形成表象,就为认识“除法”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