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6上小班化课堂教学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682542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109 大小:212.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6上小班化课堂教学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9页
科学6上小班化课堂教学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9页
科学6上小班化课堂教学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9页
科学6上小班化课堂教学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9页
科学6上小班化课堂教学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9页
科学6上小班化课堂教学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9页
科学6上小班化课堂教学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9页
科学6上小班化课堂教学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9页
科学6上小班化课堂教学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9页
科学6上小班化课堂教学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9页
科学6上小班化课堂教学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09页
科学6上小班化课堂教学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09页
科学6上小班化课堂教学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09页
科学6上小班化课堂教学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09页
科学6上小班化课堂教学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09页
科学6上小班化课堂教学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09页
科学6上小班化课堂教学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09页
科学6上小班化课堂教学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09页
科学6上小班化课堂教学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09页
科学6上小班化课堂教学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09页
亲,该文档总共10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科学6上小班化课堂教学教案.docx

《科学6上小班化课堂教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6上小班化课堂教学教案.docx(10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科学6上小班化课堂教学教案.docx

科学6上小班化课堂教学教案

小班化教育(科学)课堂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第1单元执教日期:

2015年9月1日

课题

一、使用工具

课时

1

课型

新授

C、基础目标

能说出我们生活中常用的工具。

B、发展目标

能根据生活的需要正确地使用相关工具。

A、提高目标

知道对工具的爱护和工具使用中的安全。

教学

重难点

教学重点:

知道我们生活中的常用工具。

教学难点:

能根据生活的需要正确地使用相关工具。

教学准备

日常生活上常用的工具、启瓶器等。

教学方法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教学行为

(内容流程方法练习反馈评价等)

学生学习行为

(个别小组集体活动)

 

 

一、导入新课

利用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一些问题让学生想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并从而引导到需要些什么工具上。

二、教师提出问题

1、生活中常常需要利用工具来帮助我们做一些事情,说一说我们曾经使用过哪些工具,用它们做了些什么事情?

学生分组讨论,并作好记录。

分组发言共同评论。

2、我们是怎样使作这些工具的?

学生自由描述再当众表述。

3、这些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完成哪些事情?

分组记录:

(表一)

工具名称

使用方法

可心以完成的工作

三、试用工具

1、试一试,要将一颗铁钉和一颗螺丝钉从木头起出来,选择什么工具会更加方便省力?

(学生分组讨论制定计划并解决问题,再分组表述及演示)

要求:

用不同的工具来做这件事,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发现了哪些我们可以研究的问题?

四、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1、打开油漆桶

2、打开一瓶饮料

(杠杆是一种简单的机械。

它能帮助我们工作。

杠杆都有三个点。

杠杆上用力的点叫力点;承受重物的点叫重点起支撑作用的点叫支点)

3、通过观察着重让学生认识这几个点并形成印像。

五、课堂小结

 

 

回答1、2、3:

学生A类回答,B、C类补充回答。

进行异质交互,关注A类学生的发言以及表格的填写,及时引导他们完成,其他学生要求能独立思考完成表格。

 

小组合作先讨论,在进行实验。

B、C类学生先进行实验,A类学生观察后再进行动手实验。

同时关注A类学生能否提出“发现了哪些我们可以研究的问题?

”加以肯定,并让B、C类学生试着解决。

 

实践操作,要求B、C类学生完全独立,并试图解决生活中更多的问题,A类学生能够完成这两项,其他的问题不硬性要求。

 

分层

练习

C.课堂练习

B.每课一练精选

A.每课一练提高题

板书

设计

工具名称使用方法作用特点

剪刀

榔头

钉锤

教学

反思

对于机械一定能省力吗?

部分A类学生会认为正确。

举例人们使用筷子时是费力的,但是加长了手臂,比较方便。

所以工具是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

“或”字要理解。

让他们通过列举生活中的例子掌握这个知识点。

座位图

 

小班化教育(科学)课堂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第1单元执教日期:

2015年9月2日

课题

二、杠杆的科学

课时

1

课型

新授

C、基础目标

认识杠杆这种简单的机械,知道杠杆上有三个点:

重点、支点、力点。

B、发展目标

能在打开盖子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作出自己的分析解释。

A、提高目标

能够持续认真地参与探究活动,进行细致的观察。

教学

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杠杆这种简单的机械。

教学难点:

能在打开盖子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并作出自己的分析解释。

教学准备

空油漆桶、铁片、尺子、玻璃瓶及开瓶器。

教学方法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教学行为

(内容流程方法练习反馈评价等)

学生学习行为

(个别小组集体活动)

 

 

一、导入新课

出示各自准备的油漆桶等,尝试打开桶盖,发现了什么?

请学生描述变化过程:

盖子一端上翘,铁片各部分三个点的变化。

教师根据学生的描述板画于黑板上,并出示杠杆机械的概念。

阻力点

 

用力点支点

 

二、打开一瓶饮料

仔细观察开瓶器的结构,注意观察开瓶的变化过程。

学生描述:

瓶盖一半凸陷处为支点。

请学生尝试画出开瓶器这种杠杆的三点。

比较铁片、开瓶器这二种杠杆的异同。

三、找找身边的杠杆

说说应用过程,想想能提出哪些问题?

 

学生自由尝试打开桶盖。

预设A学生会先用手去掰,发现打不开,B\C类学生想到用东西翘起来。

这是关注A能否边学边做。

学生试着自己也跟着老师画画这样的简图。

 

小组合作打开一瓶饮料,要求A类同学在B\C类同学的帮助下也能画出杠杆的三点。

 

要求A类学生找出身边的杠杆至少3个,B、C类学生至少5个。

A说出的,B补充完善;B说的,C类补充完善。

分层

练习

C.课堂练习

B.每课一练精选

A.每课一练提高

板书

设计

支点

重点力点

 

力点重点

支点

教学

反思

找到杠杆的三个点是本课一个重点,学生在判断省力、费力、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时,经常出现错误。

解决的方法是将文字转化成画图的形式。

座位图

 

小班化教育(科学)课堂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第1单元执教日期:

2015年9月6日

课题

三、杠杆的研究

课时

1

课型

新授

C、基础目标

认识什么东西叫作杠杆(即杠杆的特点)

B、发展目标

认识杠杆的巧妙作用及它是如何参生作用的。

A、提高目标

能利用杠杆的原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难题。

教学

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杠杆的作用

教学难点:

了解杠杆的简单原理

教学准备

杠杆尺、钩码、标尺

教学方法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教学行为

(内容流程方法练习反馈评价等)

学生学习行为

(个别小组集体活动)

 

一、导入新课

杠杆能在生活中产生这样大的作用,那它究竟是如何工作的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杠杆的工作原理。

二、杠杆的基本结构是怎样的?

1、出示杠杆尺,认识杠杆尺的结构。

2、学生自己体验杠杆尺的组成及变化。

3、

三、杠杆能省力吗?

1、杠杆尺是研究杠杆的好材料。

(我们把挂在杠杆尺左边的钩码看作重物,当杠杆尺平衡时,挂在杠杆尺右边的钩码的重量就是提起重物所用的力。

2、如何将使用杠杆尺。

(将杠杆尺调平:

在杠杆尺左边的第二个孔上挂两个钩码,试一试,当在杠杆尺右边的第1、第2、第3、第4孔上也挂上两个钩码时,杠杆尺会处于什么状态?

3、对杠杆尺在不同时候的状态作好记录。

(P6)

4、实验:

(1)分别改变挂在杠杆尺左边和右边钩码的位置和数量,杠杆尺的状态会有什么改变?

(2)把那些有较少的钩码能够使较多的钩码翘起来的情况都找出来,看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点,从中我们能发现什么规律?

(P7)

5、分组分析统计数据。

省力杠杆

不省力杠杆

四、思考问题

为什么在有些地方人们要使用不省力的杠杆?

五、课堂小结

通过我们的学习,请同学们把学到的知识联系生活中的要求进行使用。

并想一想那些用的是省力杠杆,哪些用的不省力杠杆?

 

 

学生观察杠杆尺,动手玩一玩,体验杠杆尺的组成与变化,要求B\C类学生能比较详细地发现其中变化的规律,A类学生能明白其中的组成,发现变化。

 

学生A能在老师讲解后,明白杠杆尺的基本操作,B\C类能够进行自主实验。

关注A类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杠杆尺不平衡时的解决方法。

 

学生试验后能进行统计,B\C类学生能找到共同点,A类学生能正确统计。

 

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要求A类学生举出人们要使用不省力的杠杆2个,B类3个,C类学生5个。

 

分层

练习

C.课堂练习基础题

B.每课一练精选

A.每课一练提高

板书

设计

左边

用力情况

右边

格数

钩码数

格数

钩码数

2

3

2

3

2

3

3

2

2

3

1

6

2

3

6

1

教学

反思

运用杠杆尺等式:

左边钩码数乘以格数=右边钩码数乘以格数,来解决小杆秤问题。

掌握小杆秤阻力点和支点的位置是固定的,而用力点可以左右移动。

从而会解释“秤砣虽小,能压千斤”的道理。

座位图

 

小班化教育(科学)课堂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第1单元执教日期:

2015年9月8日

课题

四、轮轴的秘密

课时

1

课型

新授

C、基础目标

认识轮轴能为我们的生活带来那些方便;

B、发展目标

认识轮轴原理在那里。

A、提高目标

善于发现身边的科学,能利用学过的科学知识解释原理。

教学

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螺丝刀的力臂的原理在哪里。

教学难点:

认识螺丝刀的力臂。

教学准备

螺丝刀、钩码、铁架台、水龙头、滑轮。

教学方法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教学行为

(内容流程方法练习反馈评价等)

学生学习行为

(个别小组集体活动)

 

一导入新课。

观察螺丝刀的构造,看看能有什么发现。

二、新授

1、先出示一点方向盘的模型,让学生直观地看到一个轮和一个轴。

2、再结合方向盘让学生与螺丝刀对比,看两者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与不同之处。

3、通过观察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认识什么叫轮轴。

(像螺丝刀一这样,由一个较大的“轮”与一个较小的“轴”组合在一起的简单机械叫做轮。

4、体验活动:

体验哪种方法更省力。

(1)用一根绳子把几个钩码系在螺丝刀的刀杆上,转动刀柄,将钩码吊起;

(2)把这几个钩码系在刀柄上,转动刀杆,将钩码吊起。

三、轮轴的研究。

1、实验操作:

(1)把一些大小不同的轮和轴分别固定在一起,安装在支架上,把钩码分别挂在轮和轴上,试试看,能发现什么?

(2)学生分组实验并做好实验记录,这里主要培养学生的协同分工能力。

2、扩展练习。

找一找,说一说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应用轮轴?

它给我们的生活也生产带来了哪些方便?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在生活中一定还和到很多利用轮轴来帮助我们生活与学习的。

你可以把你今天学习的内容告诉你的爸爸,妈妈让他和你一起想一想生活中运用到轮轴的地方。

 

学生分组观察议论,发现其特点

 

学生观察轮和轴,请A类学生回答相似与不同。

B、C类学生补充。

全班同学在老师的引导下认识轮轴。

 

学生趣味体验。

分组进行,A类学生在实验的操作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较多,老师巡回指导,帮助A类学生能顺利进行实验,要求B、C类学生互相讨论研究后能独立实验。

 

学生分组实验,要求C类学生做好自己小组的分工情况,一起完成实验并做好记录。

 

请A类学生举例,并追问轮抽甙类了哪些方便。

B、C类学生补充。

 

集体倾听,明确任务。

 

分层

练习

C.

课堂练习基础题

B.

每课一练精选

A.

每课一练提高题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轮轴不一定是圆的。

使用轮轴一定能省力吗?

部分同学容易造成错觉,因为学生习惯用力在轮上。

但是要知道,使用轮轴,用力在轮上,省力;用力在轴上却是费力的。

座位图

 

小班化教育(科学)课堂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第1单元执教日期:

2015年9月10日

课题

五、动滑轮和定滑轮

课时

1

课型

新授

C、基础目标

通过学习轮轴进一步认识滑轮。

B、发展目标

认识滑轮的工作原理及在我们日常中生活中的使用。

A、提高目标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合作精神。

教学

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滑轮的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来认识其工作原理。

教学准备

铁架台、滑轮、钩码、线

教学方法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教学行为

(内容流程方法练习反馈评价等)

学生学习行为

(个别小组集体活动)

 

一、激趣导入新课。

利用挂图让学生了解在码头,那些庞大的货物是怎样被装上船和运上岸的。

二、研究旗杆顶部的轮子

1、引导学生观察国旗台的旗杆顶(或回忆长旗仪式),想一想为什么轻轻一拉绳,旗帜就能长那么高。

(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旗杆顶有一个轮子)

2、结合导入新课的内容让学生头脑中的问题逐渐清晰。

并通过引导学生把思考的焦点凝到了那个轮子上。

3、认识定滑轮的定义。

P10

4、实验操作了解定滑轮的作用:

(1)试试,当我们向下拉动绳子时,挂有旗子的那部分绳子会怎样运动?

(2)这说明定滑轮有什么作用?

5、仔细体会利用定滑轮后有什么不同?

(指名学生发言,把探讨内容引到省力上)

5、可以用挂秤实际测试。

三、会移动的轮子。

1、认识动滑轮的下义。

2、讨论动滑轮在生活中主要在那些地方得到使用。

3、比较动、定滑轮有什么不同。

四、拓展训练

如果说定滑轮也是一处杠杆,能找到它的三个点的位置吗?

 

 

学生分组自由讨论,并指名表述说出自己的看法

 

学生观察,多关注A类学生,及时指导。

让A类学生明确新课内容。

 

请A类学生读出定滑轮的定义。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

体会定滑轮的作用,要求B、C类学生能总结出实验的结论,要求A类学生能顺利进行实验,并对实验结论进行再次的验证操作。

 

全班齐读动滑轮的定义。

请B类生回答2,A类生倾听。

请C类生回答3,A、B类生思考,提出疑惑。

 

要求A类生有所思考,B、C类生能独立思考并有所发现。

分层

练习

C.

课堂练习基础题

B.

每课一练精选题

A.

每课一练提高题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画定滑轮、动滑轮部分学生有困难。

解决方法:

理解定、动滑轮的定义,多画几次,加强巩固。

座位图

 

小班化教育(科学)课堂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第1单元执教日期:

2015年9月11日

课题

六、滑轮组

课时

1

课型

新授

C、基础目标

知道滑轮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能产生的具大作用。

B、发展目标

知道滑轮在生活中是如何产生作用的,并认识共工作的原理。

A、提高目标

学会开动脑筋利用学到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些小问题。

教学

重难点

教学重点:

知道定、动滑轮是如何工作的。

教这难点:

认识其工作的原理。

教学准备

铁架台、线、滑轮、钩码

教学方法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教学行为

(内容流程方法练习反馈评价等)

学生学习行为

(个别小组集体活动)

 

一、导入新课

提问导入:

不管是在城市还是在家村,都有许许多多的建筑工地,参观这些忙碌的建筑工地,我们会有很多的发现。

起重机是怎样把那么重的物体送到高空去的呢?

二、解决问题

1、滑轮组的作用。

观察结构图P12

2、实验探讨滑轮的作用。

(1)试用一个定滑轮和一下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吊起一个1000克的重物需要多在的力?

请学生猜想(组合图)

(2)增加滑轮的数量,试试吊起同样的重物需要的力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3)学生分组实验

(实验要求:

1、明确分工。

2、拟定实验计划交老师检查后实行。

3、进行实验并作好实验记录。

三、游戏体验。

小个子战胜大力士:

游戏规则见教材P13

并将游戏结果用表格作好记录。

四、说出自己的发现

学生自由表述自己的发现并从这个游戏中明白了什么?

从我们的研究中明白为什么起重机能够吊起那么重的物体。

 

 

学生自由表述自己所看见的,并说说自己有些什么问题,鼓励A类学生多发言。

 

老师示范试验的操作过程,学生自由提出自己心中疑虑,鼓励A类多提问,请A类生猜测

(1),并追问

(2)再次猜测。

 

学生分组实验,先讨论明确实验的步骤再进行验证。

关注A类学生的实验过程,及时帮助指导。

 

请A类生充当“小个子”,请C类生充当“大力士”,让A类生有胜利的喜悦,并及时提出“为什么能胜利”

引导A生说出今天所学的原理。

要求B、C类学生能独立思考并知晓原理。

 

分层

练习

C.

课堂练习基础题

B.

每课一练精选题

A.

每课一练提高题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滑轮组省力情况主要看里面有几组动滑轮,由几段绳子分担。

让学生掌握这个秘诀,运用起来就容易了。

座位图

 

小班化教育(科学)课堂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第1单元执教日期:

2015年9月14日

课题

七、斜面的作用

课时

1

课型

新授

C、基础目标

知道斜面也能够省力

B、发展目标

认识斜面是如何省力的。

A、提高目标

3、能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

教学

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斜面是如如何省力的。

教学难点:

如何把学到的知识运用生活中去。

教学准备

斜面、钩码,弹簧秤

教学方法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教学行为

(内容流程方法练习反馈评价等)

学生学习行为

(个别小组集体活动)

 

一、结合生活导入新课。

在家都上过玲珑山吧?

我们在上山时会发现山路弯弯曲曲盘旋在山间。

山路为什么要这样修呢?

二、探究斜面有什么作用

1、跟据老师提出的情境得出的问题:

斜面能省力吗?

2、试举生活中的实例来反映斜面可以省力。

(如:

沿着公路的斜坡把自行车推上去比你把自行车扛上去要轻松些)

3、定义:

像人行公路的斜坡一样,可以省力的简单机械叫做斜面。

4、分组研究斜面是否能够省力。

(分组用层板搭一个斜面,并可以研究同一物体在不同的斜面上提长时的情况。

(并要根据自己的问题作出本组的研究计划)

(分组实验要做好记录见表1)

斜面的状况

A

B

C

D

E

使用力的大小

5、对研究结果作出分析,发现其中的规律。

三、找一找,要我们身边还有哪些地方应用了斜面。

(结合我们的生活说一说:

如我们的盘山公路为什么会修成“S”型。

 

学生自主思考猜想原因,并当众发表。

 

A类学生回答,并追问:

你能举出生活中的例子吗?

B、C类学生补充。

 

小组实验。

要求B、C类学生能相互交流,分工明确,做好实验记录,独立完成实验,并对实验的结果进行分析。

A类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能顺利完成实验。

 

学生举例说明,鼓励肯定A类学生发言,B、C类学生补充完善。

 

分层

练习

C.课堂作业基础题

B.每课一练精选

A.每课一练拓展题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作答完整性,个别学生不到位。

明确1.所有的斜面都能省力;2.坡度越小越省力;坡度越大,省力越小(学生很容易说坡度越大,越费力)

座位图

 

小班化教育(科学)课堂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第1单元执教日期:

2015年9月15日

课题

八、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

课时

1

课型

新授

C、基础目标

自行车运用了轮轴、斜面、杠杆等简单机械的原理,是应用广泛的交通工具。

B、发展目标

发现并分析自行车上更多的机械种类和作用

A、提高目标

通过整理已认识的各类机械和机械的作用,一时倒机械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教学

重难点

教学重点:

对链条和齿轮的研究

教学难点:

对其他简单机械的原理解释

教学准备

自行车图片

教学方法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教学行为

(内容流程方法练习反馈评价等)

学生学习行为

(个别小组集体活动)

 

一、引入

我国是一个自行车大国,自行车是重要的交通工具,那么自行车是利用一个怎样的工作原理前进的呢?

以前同学们可能觉得很神奇,但在你们学习完这章后再回头来思考这个问题,那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二、对链条和齿轮的研究

1.在自行车上的各个部分中,你最好奇的是哪个部分?

(一般学生会指向链条和齿轮)

思考:

链条与两个齿轮啮合,能起到什么作用?

2.观察前后2个齿轮,你发现了什么?

齿轮的大小对自行车速度有什么影响?

3.对自行车的前后2个齿轮进行观察研究,并做好记录工作。

观察内容

记录数据

大齿轮齿数

小齿轮齿数

大齿轮转一圈,小齿轮转几圈?

小齿轮转一圈,大齿轮转几圈?

4.小组内进行探究讨论,发现2者之间的关系,并进行总结(大齿轮带动小齿轮,转动速度变(),小齿轮带动大齿轮,转动速度变()。

三、寻找自行车上的简单机械

1.自行车上应用了许许多多的机械原理,找找看,我们能在自行车上发现哪些简单的机械的应用。

2.和小组的同学交流,把大家的发出记录下来。

自行车部件

简单机械类型

所起到的作用

3.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关于自行车的机械问题,和小组同学一起制定一个研究计划,然后开展研究。

四、本单元小结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同学们学到了哪些知识,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回忆一下。

 

学生倾听

 

B、C类学生回答,并追问:

它们起到说明作用。

 

学生观察后发言,B类学生回答。

学生观察并做好记录工作,要求B、C类学生独立实验并记录,A类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完成。

 

小组探究,试着完成结论。

请A类学生汇报小组的成果。

 

小组寻找,B类学生进行汇报

,A类倾听,C类补充。

最后老师一起完善。

 

指名学生发言,对学生没回答完整的请学生补充,实在没说清的由教师给出正确定义。

并组合生活中的问题进行理解巩固。

分层

练习

C.课堂作业基础题

B.每课一练精选

A.每课一练拓展题

板书

设计

应用机械的位置

类型

所起作用

其他

教学

反思

理论联系实际,A类学生对于自行车的把手、刹车运用的原理会分不清。

这就需要老师了解学生的误点所在,并不断用正确的知识强化。

座位图

 

小班化教育(科学)课堂教学设计

六年级上册第2单元执教日期:

2015年9月22日

课题

一、抵抗弯曲

课时

1

课型

新授

C、基础目标

认识弯曲产生的原因。

B、发展目标

知道通过怎样的原理来抵抗弯曲。

A、提高目标

能通过自己的思考或与同学的合作中发现问题。

教学

重难点

教学重点:

知道通过怎样的原理来抵抗弯曲。

教学难点:

知道抵抗弯曲的原理。

教学准备

纸、回形针、尺子、钉子、木板

教学方法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教学行为

(内容流程方法练习反馈评价等)

学生学习行为

(个别小组集体活动)

 

一、质疑导入新课

在三年级时,我们研究过纸承受拉伸和弯曲的性能。

说说纸承受弯曲的性能如何?

二、纸的厚度与抗弯曲能力的大小。

在同学们的学习生活中用得最多的就是纸,那么你们在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