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因素及教育对策.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682676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7.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因素及教育对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浅谈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因素及教育对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浅谈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因素及教育对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浅谈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因素及教育对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浅谈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因素及教育对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浅谈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因素及教育对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浅谈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因素及教育对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浅谈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因素及教育对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浅谈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因素及教育对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浅谈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因素及教育对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浅谈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因素及教育对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浅谈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因素及教育对策.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浅谈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因素及教育对策.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因素及教育对策.docx

《浅谈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因素及教育对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因素及教育对策.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浅谈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因素及教育对策.docx

浅谈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因素及教育对策

写作提纲

浅谈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及教育对策

一、小学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表现

二、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一)来自小学生自身的因素

(二)来自家庭的因素

(三)来自学校的因素

(四)来自社会的因素

三、教育对策

(一)小学生自身应采取的对策

(二)家庭应采取的对策

(三)学校应采取的对策

(四)学校应采取的对策

(五)社会应采取的对策

四、结束语

 

浅谈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因素及教育对策

摘要:

随着素质教育的稳步推进,关注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已成为社会的共识及注意的热点,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势在必行。

通过小学生自身、家庭、学校和社会四方面来分析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诸多因素,从而说明了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形成是社会、家庭、学校和小学生自身等诸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需要对小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解决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

小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教育对策

随着社会激烈的竞争,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严峻现实,反映了在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因此,学校要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构建良好的课堂心理教育环境。

家庭中要营造一种融洽的家庭氛围,使孩子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我们必须关注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只有了解了这些影响因素,才能很好地利用或控制这些因素,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在社会上要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树立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

使小学生在我们的共同呵护下健康成长。

一、小学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表现

目前,我国小学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表现如下:

1学习方面的问题

不同年级均存在着厌学、依赖、困惑等学习心理障碍。

表现为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害怕作业多,做作业依赖家长,考试时顾虑重重,致使大脑呈抑制状态。

2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

小学生的人际关系问题是指与同学、教师以及与父母之间的关系紧张,而产生的焦虑问题.人际关系焦虑,指在交往过程中焦虑不安,无所适从,或者唯我独尊,不愿与他人交往,或者顾虑重重,防范过当.

在与同学的交往过程中,由于交往经验的不足和交往技能缺乏,小学生经常感觉别人对自己的不友好,其他人不理解、同情自己.在交往过程中以自我为中心,任性,不懂的分享,甚至遭遇交往挫折时情绪极为低落或出现攻击性行为,一些儿童很难融入集体生活,因而被同学孤立.

家庭相对于学校应该更让儿童感觉安全和放松,但由于家长不切实际的期望和不当的教养方式,导致一些儿童与父母关系紧张,有的甚至在父母面前不敢说话,与父母缺乏必要的沟通,甚至亲子之间武力相向。

教师在学生的学校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将左右学生的情绪与行为.如果教师在处理学生某些行为方法不当,易使学生心理受挫,面对教师产生厌恶和恐惧心理,导致师生关系紧张。

3个性心理的问题

由于小学阶段是儿童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极为动荡的时期,因而小学生在此阶段个性心理问题也较为突出。

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

1。

是自责倾向。

指当发生不如意的事情时,经常认为自己不好,对自己所做的事抱有恐惧的心理,其形成的根源在于对失去别人的爱感到不安。

这一现象在小学生中较多见,当受到父母、教师和同学的批评和指责时,有些学生经常体会到被父母、教师和同学抛弃,而形成自责倾向。

2。

是自我中心。

指小学生任性、固依赖性强,常常唯我独尊,不能正确理解别人,遇到困难不能克服,容易妒忌他人.缺乏同情心和宽容精神.

3。

是意志力薄弱。

这类学生主要表现为自制力差,缺乏行动的目的性和一致性.做事容易半途而废,不能经受学校和生活带来的竞争,不能正确地面对挫折。

当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无所适从,采取消极的逃避方式。

如与同学产生矛盾就逃学等.

4。

逆反心理严重.表现为不听家长和教师的劝导,故意对着干;当得不到教师和集体的重视时,用恶作剧来显示自己,常常表现出自己年龄、身份能力极不相称的幼稚行为,对别人的议论十分敏感,少言寡语,不愿与同学交往。

二、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一)来自小学生自身的因素

1、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影响人的心理健康。

小学生的一些心理问题的形成,与遗传因素有直接联系。

在偏远的农村,由于近亲婚姻造成儿童生理发育先天不足,相貌不佳或残疾,智力偏低等,这使得他们不能很好地学习和生活,常常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其他人也用异样的眼光去看他们,必然造成他们的一些心理问题.

2、身体发育

身体发育影响儿童情绪情感的发展。

身体发育良好的小学生,在与他人展开社会交往时往往容易获得积极的评价,从而获得积极的情绪情感体验;而身体发育不良,甚至出现异常的小学生,在社会交往中可能更多地获得有意或无意的负面评价,从而产生消极的情绪情感体验。

3、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心理需要

心理健康的实质是心理的功能状态,而决定心理功能状态的根本原因在于心理活动的内部机制.童年期儿童的身体发展进入了一个相对平缓的阶段,其大脑的发育趋于成熟,这对其心理发展极为有利,但因为其心理还不够稳定,很容易受其他外界因素的干扰而发生变化,因此也最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二)来自家庭的因素

家庭环境是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家庭是小学生接受教育的最初环境,家庭气氛的好坏,直接影响小学生的情感意志,影响其心理的健康发展。

1、父母的溺爱

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我国的家庭发生了重大变化:

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

孩子从小受尽了家长们的溺爱、迁就,孩子容易造成任性、固执、自私不合群。

当上学读书后,会为一点芝麻小事而愤怒,与同学之间发生冲突,又受不了一点委屈,为了一点小事大打出手。

2、家长教育方式不当

有的家长不关心孩子的兴趣和爱好,部分家长在处理孩子错误时不注意方式,要不就动不动就责骂,甚至拳打脚踢,用所谓的“暴力方式”解决问题,或者是“关怀备至,和蔼可亲"。

还有的独生子女家庭中,家庭教育往往陷入“爱的误区",对子女过高要求,过度期望,过分保护,过度溺爱.同时家长对孩子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高要求,让孩子做许多他自己不愿做的事。

小小年纪不光要学书本知识,还要在家长的“监视”下学特长,例如:

剑桥英语、奥数、舞蹈、美术、乐器等各种兴趣班,搞提高补习。

一些家长一味地认为在信息技术发展的今天,应让自己的孩子尽早学习英语、电脑,孩子也对此感兴趣。

当然,这有助于为孩子们提供各种学习素材,丰富他们的兴趣,开拓视野。

但同时我们还应看到,信息化尽管将为学生的发展带来新的可能性,也可能会导致由于热忠于电子游戏而引起教师与孩子之间人际关系淡薄,减少学生们体验生活接触自然的机会,对学生的身心带来不良影响.这样,势必影响孩子心理健康发育。

3、家庭气氛不和谐

随着离婚率的不断上升,给越来越多的孩子带来了不幸,严重破坏了儿童正常的生活环境,给他们造成的心理创伤难以愈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

离婚的父母,有的没人要子女,有的随法院判决,不管哪种情形,都容易使子女放任自流,形成不良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心理,更有甚者,在学龄期就仇视社会,嫉妒他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还有在经常发生冲突的家庭中,有心理问题的儿童比例比较大,研究证明,家庭冲突不仅会造成孩子的心理创伤,还会导致孩子在神经和心理上的某些病态。

(三)来自学校的因素

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学校教育以其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和系统性的特点而具有无可代替的主导作用,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极大.

1、学习负担过重

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小学生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他们背负着父母的希望和老师的期望。

由于素质教育还没有真正落到实处,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轻德,重分数轻能力,重书本轻课堂的现象依然存在。

老师评价学生,社会衡量学校,理论上是全面发展,实质上是分数和升学率.为了追求升学率,加班加点,题海战术,加剧了学生的负担。

这种局面使小学生疲于应付,心理极度紧张,导致他们用脑过度,皮层机能降低,从而影响学习效率,造成他们对学习失去兴趣和信心,或者产生焦虑、苦闷、压抑、恐惧等不良心境,久而久之,部分人就会不同程度地产生心理障碍。

2、教师教育方法失当

小学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它对学生的发展至关重要.然而一些教师把学生考高分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而忽视心理素质的教育和人际交往技能的培养。

小学时期,小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关心、理解和爱护。

如果教师缺乏理解、耐心和爱心,不能以热情的态度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反而横加指责,学生则会感到失望,产生消极情绪,导致师生关系淡漠,这种以学生失败而告终的交往还会迁移、泛化到小学生与他人的交往中,造成人际交往焦虑。

3、小学阶段心理健康教育几乎是空白

过去由于受政治因素的影响,我国曾不公正地对待心理学。

80年代初,我国在部分高校恢复了心理学的教学科研工作,尽管普及心理学科学知识的工作已经做了20多年,但心理健康教育尚未进入小学课堂,小学普遍没有心理健康指导机构,国内较少的心理专家和心理医生对小学生来说更是鞭长莫及。

(四)来自社会的因素

社会环境因素包括人口、住房、环境、交通、治安、人均生活水平、休闲娱乐方式等多个方面.小学生生活在现实的社会环境中,这些社会环境因素必然会对他们的心理发展产生一定的正面或负面影响

1、社会竞争的加剧

虽然小学生还没有直接接触社会,但他们的父母、老师和周围的人无不在给他们灌输一个事实: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信息传播的瞬息万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竞争机制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这使得小学生不得不体会到竞争的压力和生活的压力,导致他们对现实充满迷茫和困惑,产生无所适从的心态,从而引起各种心理问题。

2、社会不良行为的影响

在社会环境还没有达到净化的情况下,新旧体制的共存,法规制度的不完善,造成了腐败现象的滋生和不健康东西的泛滥;一部分人的社会道德水平滑落,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儿童,这些影响都是不容忽视的。

三、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对策

日益突出的小学生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但它并非洪水猛兽,它既然有形成发展的过程,我们就必然能找到预防和矫治的方法和措施。

我们认为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问题必须重视,虽然真正患心理病的学生仅仅极少数,但是我们发现学生中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和行为偏差问题随年龄增长,因此需要对全体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家长、学校、社会及有关部门都来重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并采取积极的对策,努力去解决这些问题。

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对策。

(一)小学生自身应采取的对策

1、小学生要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和社会交往,并不断完善自己的个性

小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还必须有计划、有目的地参加一些集体活动和社会交往,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多种多样的兴趣和爱好,学会观察、分析、评价自己,逐步形成自尊、自爱、自信、自制的良好心理品质,满足自己接触社会,进行社会交往的较高级的需要,也有利于形成并长期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那些已经形成的不良行为习惯,小学生应当在教师和家长的直接指导下,努力抑制和改正自己的缺点,发扬自己的优点,不断完善自己的个性.

2、小学生要学习一些简单有效的自我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小学生自我心理健康教育有以下几种常用方法,如:

(1)学会放松。

知道紧张是正常的心理反应,是可以通过想象、转移注意力、调整呼吸、体育活动、听音乐、唱歌、阅读、睡觉等方法调节放松的。

(2)与人谈心。

要使小学生知道有问题要学会求助,在学校可以找老师、心理辅导老师谈心;在家里可以找长辈、亲友谈心;在社会上也可以有谈心的对象,如心理咨询电话等等。

无论何事何时都可以与人谈话,学会与人谈心一辈子受益.(3)学习写日记或周记。

小学生要学习用笔与自己谈心,把心灵的轨迹用文字描绘下来,对心理健康成长有很大的帮助。

教师和家长要尊重孩子的隐私,公开日记要得到本人的允许。

小学生也不用过分担心自己的内心秘密被他人知道,要学会坦然地对人与对己。

3、小学生要善于求助,寻找支持

面对压力、困惑,要寻找心理支持,以获得良好的帮助和指导,有问题,可以和师长、亲人、朋友谈谈.求得帮助的过程,也就是一个自助的过程,我们所获得的不仅是这一次的办法,而是自己的更多体会。

心理咨询也是可以利用的有效方式之一,通过心理咨询,可以使咨询对象的认识、情感和行为有所变化。

在这个丰富的社会,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

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的生命,它的质量是完全可以改变和提高的.

(二)家庭应采取的对策

1、家长应积极配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家长缺乏正确合理的教育方法。

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已经送到学校,教育孩子就是老师的事情了,对学生放任自流,所以导致学生在学校乖巧听话,回到家后又成为皇帝、公主。

经常听到一年级的学生家长说:

“这孩子就听你们老师的,老师说一句顶我们说十句。

”这也充分说明当今的家长缺少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在遇到问题时不能在第一时间找家长来解决,而是寻找能帮助他们的老师。

家长开展小学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建议如下:

(1)家长要注重孩子心身的发展

 首先,家庭教育要重视培养孩子美好的心灵,幼稚的心灵更需要关心。

家长要知晓孩子的心灵更加需要关心,从小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是每一个家长应尽的义务。

(2)要倾听孩子说话

其次,家长往往习惯于自己说话,让孩子听话.在学校里一个教师面对几十个学生,主要也就是教师说,小学生说话的机会相对少,说心里话的机会更少了。

家庭应该是孩子说心里话的地方,家长要注意把说话的机会留给孩子,特别是内向的孩子,家长更要予以重视,鼓励孩子多说话.家长不能因工作忙忽略与孩子的思想交流.

(3)宽容与约束并重

家长应平等地对待孩子,在宽容孩子的同时要给孩子必要的约束。

过分宽容则陷于溺爱,过分严格则寡爱。

家长要明白这样的道理。

2、父母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子女的成长

家庭是小学生的第一课堂。

父母与子女之间感情融洽,关系和谐,对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有重要作用。

父母的言行举止应该成为孩子的表率。

父母要全面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使孩子信任自己,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在孩子的心目中成为可敬可信的人。

父母对孩子要有正确评价,除关心孩子学习外,对性格、品德、锻炼、健康水平各方面都可以进行评价.鼓励孩子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不断进步。

特别要注意防止仅从孩子的学习成绩去评价好坏,更不能施加压力,使他们产生紧张感、压迫感甚至恐惧感.总之,父母对子女“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不能有脱离实际的过高要求和急躁情绪,避免引起与孩子之间关系的紧张、对立。

因此,小学生的父母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并学会运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子女的学习和发展.

3、父母要慎重对待离婚

父母离婚,打破了原有家庭的宁静,使子女得不到完整的父爱或母爱,不少子女因此心理开始扭曲。

为人父母者,当夫妻关系不和时,为了未成年的子女,千万不要轻易去赶时髦、闹离婚。

即便夫妻感情确已破裂,在离婚前,也应当多为子女考虑考虑,毕竟孩子是无辜的,而且他们正处在发展时期,给他们创设一个良好的家庭生活环境是我们的责任。

(三)学校应采取的对策

  1。

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融入在学科教学、学校教育活动和班主任工作、少先队工作等多项工作中要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融入学科教学之中,通过二者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在掌握学科知识的过程中接受心理健康教育。

运用学科教学方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要注意挖掘学科教材中的心理教育内容。

不管什么学科的教学,从心理学和教育学意义上看,都是对学生心理的发展施加影响的过程。

在教学中我们注意挖掘和组织好对学生心理产生重要影响的学习内容,使其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心灵,这就会使学科教学过程收到事半功倍的心理教育效果.

  

(2)要注意学科教学活动的设计。

学生的心理是在活动中发生发展的,教师要精心设计每一堂学科课程的教学,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整个教学活动过程,尽可能使每个学生有展现自我的机会,使他们的心理素质通过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得到训练与提高。

(3)构建良好的课堂心理教育环境.学科教学中心理教育的成功与否,关键还在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心理融合程度,因此构建和谐良好的课堂心理教育环境就显得非常重要。

教师应和谐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把他们看成是自己的朋友,在情感相容的基础上,创造出一种无拘无束、平等交流的心理氛围。

同时,还要特别关注学习困难的学生,对这些学生不能仅从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方面下工夫,而应着重分析造成学习困难的心理原因并加以辅导。

2。

进行心理健康专题讲座和开展有关的心理健康文体活动

   活动辅导法是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征,寓心理健康教育于趣味性活动之中,让学生通过游戏和其他饶有兴趣的心理辅导活动,逐步领悟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及其自我心理保健的方法。

运用心理辅导活动方法开展心理教育,活动设计要多样化,可根据不同的心理辅导内容和小学生的年龄特征设计不同的活动形式,如角色、游戏、小品表演、讲故事、猜谜、讨论、文体活动等;每项活动设计至少要达到一项明确的心理辅导目标;心理活动的开展尽量与班队活动和第二课堂等活动结合起来,不要使活动成为一种新的课业负担;同时,教师对心理辅导活动要精心准备和组织。

3.应采取心理辅导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帮助

(1)团体辅导。

团体辅导主要为塑造班级集体良好的氛围和集体的良好行为,激发群体向上的精神。

团体辅导通常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因为在一定意义上来说,学生的心理素质是以集体心理为中介而内化发展的,所以,班主任要根据本班的实际和团体辅导计划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着力培养良好的班级气氛,使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这也是时代发展对班主任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2)个别心理辅导.个别心理辅导主要是对少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以帮助他们解除心理问题、克服心理障碍,使心理朝健康的方向发展。

(3)个案教育.小学生个案教育是对上述两种心理辅导的补充和深入。

个案的对象应有典型的意义,可以是智优学生、智力临界学生、模范学生、问题较多的学生,学生作为个案对象,可以让本人知道或不知道,主要根据研究的需要而定。

个案教育一般要做较长期的跟踪研究,一个学生在校接触许多的教师,因此学生个案教育最好采用合作的方式进行,以负责人为主,几位教师共同观察和研究同一对象。

个案教育一定要作好记录,尽量详尽,如观察笔记、谈话记录等.记录一定要真实,还可以写记录者的感受。

要妥善保管学生的个案资料,原则上学生在校期间个案研究不公开.

(4)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

在小学开设心理健康课程,以帮助小学生了解心理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技术。

该课程可分为心理卫生与健康科普和实际训练操作两部分。

前者是心理健康知识普及课,后者包括角色扮演,相互询问,人际交往训练等,借此掌握一些转移情绪、宣泄痛苦、克服自卑、树立自信等心理调节手段,防患于未然.

(5)建立学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沟通渠道,优化家庭教育环境等

家长应积极配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与家庭的教养方式和人际关系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有的甚至是家庭问题的表现和延续。

因此,无论是了解学生心理与行为偏异的原因,还是咨询、矫正计划的制定与实施,都需要取得家长的积极支持与配合。

(四)教师应采取的对策

1。

洞察学生,为学生心灵把脉

对学生,教师不应该是“雾里看花”而应该是“明察秋毫",尤其是班主任,对学生情况应该全盘了解,以便教育时能对症下药。

通常的方法有观察法,即对学生日常行为包括言谈举止进行观察,如发现异常苗头,应及时采取对策。

其次是谈话法.谈话法能更深入地了解学生,得到教师一般观察所未能发觉的信息,更好地对症下药.三是调查法。

对一些学生认识模糊,教师不能妄下结论,草率行事,要通过深入调查(含问卷调查)的方法多方了解实际情况,再作出正确判断。

总之,只有全面洞察学生,才能为学生心灵把脉,为学生正确导向.

2。

关爱学生,为学生成长铺路

我国社会处于转型期,各种复杂的情况可能会给成长中的中学生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教师在洞察学生心灵的基础上,应主动地有计划地向学生施加爱的滋润,不断优化他们的心理健康环境,为他们的健康成长铺开锦绣前程。

首先教师应教给学生基础的较为系统的心理知识,开好心理健康教育课。

心理健康教育课要密切结合学生实际,立足让学生掌握基础的实用的心理健康理论知识,如培养注意力、训练记忆力、发展思维力及激发兴趣、磨练意志力的基本方法;同时,要抓好典型引路,弘扬传统美德;此外,建立“心理信箱”。

及时与学生进行心灵沟通,解除学生烦忧,也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

学生对老师不敢或不便当面说的,在信中可以写。

教师收信后要分类整理登记。

对一般问题,可在课堂上集中解答,对特殊问题可找特定学生特别解决。

还有一种方法,是“诗教法”。

在中华诗词进校园活动中,诗教在心理课上有独特的功效。

笔者曾结合八年级心理课程教材分别为学生写上解决心理问题的几首小诗,让学生理解、记忆、背诵。

学生喜闻乐见,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如在教“做受欢迎的人”一课时,写下了“人要受欢迎,真心对待人,友情宜珍惜,融入开心群”。

言简意明的小诗点缀着学生的成功之路。

教师鼓励学生利用日记、周记、书信或者电话与家长联系,打开心灵窗户,传递真纯情感,也能为学生健康成长铺路搭桥,让他们在爱的滋润下,形成健康的人格。

3.锻炼学生,为学生成才把关

学生的成长,外因是条件,内在是关键.教师通过有效的教育手段增强学生自身免疫力、抵抗力,这才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

为此,教师要善于通过多种有效活动,让学生将教师的外部激励内化为自身行动的动力。

让学生在“知、情、意、行”的每个环节体验中。

提高优化心理品质的效率.开展社会调查,激发上进心。

如调查当地历史和现代名人;调查改革开放前后人民群众的经济和文化生活的巨大变化。

演讲名人故事,能让学生真切感受名人之所以成功,除了其他条件外,健康的心理状态是关键。

如张海迪的故事,洪战辉的故事,学生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如何自信、自尊和自强。

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开展各种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心理知识情境问答活动。

让学生点亮盏盏明灯,培植自己兴趣的幼苗,坚守快乐的阵地,养成良好的习惯,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

总之,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不仅应该是学生人格的良师,知识的导师,而且应该是心理的医师。

有了这样的教师,学生才会在健康的人生道路上迅速成长。

(五)社会应采取的对策

1、政府及主管部门要保证经费投入和师资的培养。

2、学校要向家长广泛宣传心理健康知识。

3、学校要对所有教师普及心理健康教育。

总之,在我们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许多小学生的心理问题都是潜在的,往往容易忽视,如果我们的家长、教育者和小学生没有充分的思想认识和积极的态度,小问题变成大问题,轻问题变成重问题,甚至出现不良事件。

所以,我们的家长、老师必须要重视起来,及时疏导孩子的心理问题,让孩子健康成长。

四、结束语

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上面谈到的几点之外,还有其它很多的因素,比如升学压力(从长远看)、父母离异、同学人际交往等等。

鉴于这些,我们大家必须从小学生抓起,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初步形成健康的心理,只有这样才能为孩子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欣.《时代教育》 , 2018 

(2) :

189-189

[2]车起玲。

《学周刊》 , 2017 (27) :

35-36

[3]刘宁涛。

《中华少年》 , 2017 (14)

[4]何明远。

《文理导航旬刊》 , 2017 (11)

[5]涂涛.《教育与教学研究》 , 2017 , 31 

(1) :

77-82

[6]赵敏。

《新课程(小学)》 , 2017 (5)

[7]杨忠敏。

《吉林教育》 , 2017 (30)

[8]崔楠.《渤海大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