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686155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6.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docx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docx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外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第三单元课外阅读练习题

(一)李时珍陵园

以李时珍纪念馆为主体的李时珍陵园,由本草碑廊、纪念馆、药物馆、百草药园、墓园五大部分组成,在一长500米的带形地段上依次展开。

占地面积八十亩,其中建筑面积六千多平方米,全部系钢筋混凝土仿明代建筑。

由山门(纪念馆大门)进入廊院,两侧分别是长80米的本草碑廊。

碑廊内壁嵌有李时珍画像、《李时珍传》、《本草纲目原序》和128种本草标本图碑。

廊院之后,是纪念馆,系一四合院。

这里安排了明代蕲州城模型展览、李时珍纪念展览、李时珍行医塑像展。

展览以大量的文物、照片、文献资料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李时珍的生平及《本草纲目》的伟大成就。

由纪念馆穿过月洞门,即见药物馆,楼上楼下共四个展厅,分别展出了历代本草著作,古代医药学家塑像,动、植、矿物药标本和全国各省市重点制药厂生产的名优特中、西药产品。

出药物馆,便是面积为十五亩的百草药园,这里栽种了一百多种中草药,一年四季花香叶绿、千姿百态、供人欣赏。

走过百草园的药物长廊,便进入墓区。

绕过一片落叶松林,即见小山坡上苍松翠柏之中的李时珍墓。

拾级而上,到第三层平台,正中即是李时珍与妻子吴氏合葬墓。

其父李月池母张氏合墓居其左。

墓碑碑文清晰。

墓地周围,松柏常青,药圃花卉,清香四溢、生气盎然。

第二层平台正中矗立着大理石纪念碑,碑顶屹立着李时珍半身塑像,两旁为六角纪念亭。

墓园荷花池前巍然耸立着青石牌坊,上刻“医中之圣”四个大字,牌坊下面分别雄峙着两对石狮。

牌坊位于墓的正前方约150米。

李时珍纪念馆如今被定为湖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位列“百个全国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百个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中。

它已成为长江中下游下个新的纪念、教育、科研、旅游相结合的理想之地,吸引着中外万千游客。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选文的说明顺是()。

A.时间顺序B.空间顺序C.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

2.文章第二自然段画线句子运用了、的说明方法。

3.下列与文章内容不符的一项是()

A.李时珍陵园,由本草碑廊、纪念馆、药物馆、百草药园、墓园五大部分组成,其中以纪念馆为主。

B.李时珍陵园是著名的明代建筑之一。

C.百草药园里栽种了一百多种中草药,一年四季花香叶绿、千姿百态、供人欣赏。

D.李时珍纪念馆已被定为湖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4.文章重点介绍了哪些内容?

为什么这样介绍?

5.如果有客人到李时珍陵园来参观,假如你是一名导游,请写一篇简短的导游词。

不超过150个字。

【参考答案】

1.李时珍陵园B

2.举例子列数字

3.B

4.纪念馆和墓园。

因为文章的题目是李时珍陵园,所以墓园要作为重点,而纪念馆又是李时珍陵园的主体,所以也要重点介绍。

5.游客们,现在在我们面前的是有“爱国主义基地”美称的李时珍陵园,从这山门进去,便是廊院,壁上嵌有李时珍画像碑。

再往前是纪念馆,有介绍李时珍生平的资料。

沿月洞门可见药物馆和百草药园,有许多中草药。

穿过长廊则是墓区,有李时珍墓,塑像及“医中之圣”牌坊,希望游客们玩得愉快。

(二)国之歌者——聂耳

1932年4月,聂耳认识了左翼剧作家兼诗人田汉,通过田汉与中国共产党党组织取得了(联系关系),参加了“左翼戏剧家联盟”组织的各种活动。

1933年初,在白色恐怖最严重的日子里,聂耳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介绍人田汉和监誓人夏衍在联华影业公司的一个摄影棚里,为他秘密举行了入党宣誓。

1933年6月他在日记中写道:

“音乐与其他艺术(诗、小说、戏剧)一样,它是代替大众在呐喊,大众必然会要求音乐新的内容和演奏,并要求作曲家的新态度。

”随后,聂耳为电影《母性之光》创作了插曲《开矿歌》,以民间劳动号子的节奏来表现劳苦大众的斗争生活,向靡靡之音开了第一炮。

1934年4月,聂耳加盟百代唱片公司音乐部,他和先期进公司的任光、安娥等人以灌制畅销电影歌曲为名,出版了一大批进步歌曲唱片。

这一年成了聂耳创作最丰的一年。

创作《新女性》时,他天不亮就去纱厂(体验检验)女工上班的辛苦。

他还在街上与小报童交上了朋友,天天问寒问暖,著名的《卖报歌》就是这样创作出来的。

1933年冬,某天聂耳路过上海霞飞路口,看见一个外号叫“小毛头”的小女孩正在卖报,叫卖声如歌唱一般动听。

了解小毛头的身世后,聂耳决定为这个可怜的报童创作一首歌曲,于是他匆匆地去找词作家安娥。

当聂耳拿着安娥作词、他谱曲的《卖报歌》唱给小毛头听时,小毛头非常高兴,但又提出,能不能把铜板买几份报写进歌词,那样就能边唱边卖了。

聂耳马上回去找安娥,添上了“七个铜板就买两份报”。

1934年夏,聂耳为影片《大路》作曲时,先到上海郊区的筑路工地与工人们一起拉压路的大铁磙,体验他们的劳动生活,并就自己创作的《大路歌》《开路先锋》征求意见,反复修改。

今天,辞典里有关“聂耳”这一词条,在“《国歌》的作曲者”后面通常都会加上一句“中国新音乐的创始人”。

所谓作曲家的新态度,聂耳是个很好的(奠基开拓)者。

1935年春,聂耳写下了《梅娘曲》《慰劳歌》《塞外村女》《自卫歌》四首抗日救亡歌曲,又上了国民党当局的黑名单。

党组织决定让聂耳到日本暂避,再去欧洲和苏联学习,聂耳也希望借此机会出国深造。

就在聂耳前往日本的前夕,他看到了挚友田汉编剧的影片《风云儿女》。

这个故事1934年秋末就写好了,几个月后田汉被捕。

被捕前,他把剧本以及写好的一段歌词都交给了夏衍。

聂耳得知后主动找到夏衍,当他看过田汉写好的歌词后,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主动请缨道:

“我来写吧,田汉也会同意的。

”这首歌就是后来唱遍大江南北、闻名于全世界的《义勇军进行曲》,这也是聂耳人生最后的作品。

聂耳在创作时“完全被义勇军救亡感情(感激激励)着,创作的冲动就像潮水一样从思想里涌出来,简直来不及写。

”他后来对影片导演许幸之说:

“为创作《义勇军进行曲》,我几乎废寝忘食,夜以继日,一会儿在桌子上打拍子,一会儿坐在钢琴面前弹琴,一会儿在楼板上不停走动,一会儿又高声地唱起来。

房东老太太可不答应了,以为我发了疯,并向我下逐客令,我只好再三向她表示对不起,最后她才息了怒。

”经过两个多月的酝酿,聂耳完成了《义勇军进行曲》的初稿。

在谱曲时,为了使词曲配合得更加顺畅有力,聂耳大胆地对歌词作了许多处理。

他把原词末尾“我们万众一心。

冒着敌人的大炮飞机前进。

前进!

前进!

前进!

”改为“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前进!

前进!

进!

”增加了叠句,以铿锵有力的休止符来煞尾,把中国人民向前挺进时的坚决、勇敢表现得更加强烈。

                      (选自《文史参考》,有删改)

1.用“\”划去括号里不正确的词语。

2下面不是聂耳创作的歌曲的一项是()

A.《开矿歌》B.《卖报歌》C.《梅娘曲》D.《东方红》

3.在下面句子后面的括号里写出相对应的修辞手法。

(1)音乐与其他艺术(诗、小说、戏剧)一样,它是代替大众在呐喊。

()

(2)聂耳马上回去找安娥,添上了“七个铜板就买两份报”。

()

(3)创作的冲动就像潮水一样从思想里涌出来,简直来不及写。

()

(4)一会儿在桌子上打拍子,一会儿坐在钢琴面前弹琴,一会儿在楼板上不停走动,一会儿又高声地唱起来。

()

4.文章引用聂耳的日记内容以及聂耳的话有什么作用?

5.本文主要表现了聂耳的哪些精神品质?

请简要概括。

【参考答案】

1.关系检验奠基感激

2.D

3.

(1)拟人

(2)引用(3)比喻(4)排比

4.更加真实、准确地再现聂耳的思想、做法等,比如文章引用1933年聂耳的日记内容就表现了聂耳对音乐的全新认识.

5.①勇敢无畏。

②关心、同情劳苦大众。

③强烈的爱国情怀。

④勤奋,刻苦。

⑤对工作专注,投入。

(三)让王爷下轿

一次,王爷出门,坐的是八抬大轿,跟的是前后随从、卫士,开道锣,助威鼓,人喊马叫,真是威风凛凛,神气十足,没想到半路遇上了巴拉根仓。

“谁这样大胆,看着王爷还不闪在路旁跪下!

”王爷气得吹胡子瞪眼,粗声粗气地喊。

“报告王爷!

”随从把巴拉根仓抓到轿前说,“这就是那天不怕地不怕的巴拉根仓。

“是,我叫巴拉根仓。

”巴拉根仓不慌不忙说,“小民没认出是王爷大驾。

“哈哈……你就是巴拉根仓?

”王爷说,“听说你最能用谎话骗人,是吗?

“不敢,小人是最爱说实话的人。

”巴拉根仓说。

“都说你最有本事,今天你能把我从轿子里骗下来吗?

”王爷自以为难住了巴拉根仓,得意地大笑起来。

“不敢,不敢,我怎么能把王爷赶下轿呢!

如果王爷下了轿,我倒有办法马上请你上轿。

“真的吗?

“凭小人这点智慧来说,这点小事并不难办到。

王爷心里想:

我偏不上轿看你怎么办。

便答应说:

“好,好。

”说着从轿里跳下来。

巴拉根仓等王爷两脚一落地,笑着说:

“聪明的王爷,这不是把你骗下轿了吗!

王爷被巴拉根仓耍得张口结舌,直瞪着那双臃(yōng)肿的眼睛,一句话没说就又钻进轿子。

“看!

聪明的王爷,我()让你下了轿,()让你一句话没说又上了轿!

随从们见王爷气得嘴歪眼斜,都偷偷笑起来。

(选自《中国机智人物故事大观》河北教育出版社)

1.在文中的括号里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

2.画线句子是对人物的描写和描写。

“吹胡子瞪眼”是形容的样子。

3.本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从中可以看出巴拉根仓怎样的态度?

4.巴拉根仓是蒙古族著名的机智人物形象。

你还知道哪些机智人物呢?

写出他们的名字吧。

【参考答案】

1.不仅还

2.语言神态王爷很生气

3.本文主要写了巴拉根仓骗王爷下轿的事,从中可以看出他的聪明机智,对王爷的权势无所畏惧的态度。

4.示例:

诸葛亮刘伯温徐文长阿凡提

(四)宗本请客(节选)

从前有位宗本(县官),家里堆满发霉的粮食,却舍不得施舍给百姓。

  宗本家里有个聪明的仆人,名叫土登。

一天,土登向百姓们宣布,他要让宗本摆几天宴席。

百姓们听了哈哈一笑,谁都不相信。

土登笑眯眯地说:

“你们等着瞧吧!

  县城里只有一条可供人饮用的泉水。

宗本把泉水占为己有,说这是佛爷赐给他的神水。

一天,宗本在城堡顶上散步,瞧见土登趴在泉边一棵大树上,好像正在和谁吵架。

宗本走下城堡问:

“你在这里指手画脚干什么?

  土登告诉宗本,泉水中的蛟龙污蔑宗本是爱财如命的吝啬鬼,而他反驳说宗本整天忙里忙外都是为了百姓的安乐幸福。

蛟龙不服气,拿出山羊头那么大的金子,扬言如果宗本舍得破财,给百姓们设宴,那么它也可以摆几天宴席。

要是它的话像这泉水一样流走,就把这块黄金送给宗本。

  宗本想得到山羊头那么大的金子,就决定忍痛摆上几天宴席。

  宴席还没结束,宗本就让土登去请蛟龙上来设宴。

土登像那天一样,爬到泉水边的大树上,比比划划半天,然后垂头丧气来到宗本跟前,说:

“龙说它已经和宗本一起摆完了宴席。

那些吃的喝的,哪一样不是由龙泉里流出来的水做成的?

宗本拿出粮食和肉,龙拿出了水。

它让我告诉你,如果宗本大人能摆出不用水做的宴席,就把那块山羊头大的黄金送给你。

宗本瞪着两眼,嘴里直喘粗气,脸色变得像灰不溜秋的猴子。

(选自《中国民间故事》山东文艺出版社)

1.解释词语。

指手画脚:

垂头丧气:

2.指把钱财看得跟生命一样重要,形容极端吝啬的成语是“”。

像这样含有比喻义的成语还有、等。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句,把它改为陈述句。

4.泉水中的蛟龙真的要拿出山羊头那么大的金子和宗本打赌设宴吗?

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

5.你觉得土登和宗本各是什么样的人?

【参考答案】

1.指说话时做出各种动作。

形容说话时放肆或得意忘形。

形容失望或受到挫折时情绪低沉的样子。

2.爱财如命示例:

水平如镜笑靥如花

3.反问那些吃的喝的,没有一样不是由龙泉里流出来的水做成的。

4.示例:

那当然不是真的。

泉水里并没有蛟龙,那只是土登设的一个计,就是为了让宗本设宴请百姓们吃饭的。

5.示例:

土登是一个聪明、有智慧、关心百姓的人;宗本是一个吝啬、贪婪、愚蠢的人。

(五)孟姜女哭长城(节选)

秦朝的时候,有个善良美丽的女子,名叫孟姜女。

一天,她正在自家的院子里做家务,突然发现葡萄架下藏(zàngcáng)了一个人,吓得正要叫喊,只见那个人连连摆手,恳求道:

“别喊别喊,救救我吧!

我叫范喜良,是来逃难的。

”原来这时秦始皇为了造长城,正到处抓人做劳工,已经饿死、累死了不知多少人!

孟姜女把范喜良救了下来,他俩心心相印,征得了父母的同意后,就准备结为夫妻。

成亲那天,孟家张灯结彩,宾客满堂,一派喜气洋洋的情景。

眼看天快黑了,喝喜酒的人也都渐渐散了,忽然闯进来一队恶狠狠的官兵,不容分说,用铁链一锁,硬把范喜良抓到长城去做工了。

孟姜女悲愤交加,日夜思念着丈夫。

她想:

我()坐在家里干着急,()自己到长城去找他。

她立刻收拾收拾行装,上路了。

一路上跋山涉水,孟姜女终于到达了长城。

这时的长城已经是由一个个工地组成的一道很长很长的城墙了。

她找啊找,始终不见丈夫。

最后,她鼓起勇气,向一队正要上工的民工询问:

“你们这儿有个人叫范喜良吗?

”民工说:

“有这么个人。

”孟姜女连忙再问:

“他在哪儿呢?

”民工说:

“已经死了,尸首都已经填了城脚了!

听到这个噩耗,孟姜女大哭起来。

她整整哭了三天三夜,哭得天昏地暗,连天地都感动了。

天越来越阴沉,风越来越猛烈,只听“哗啦”一声,一段长城被哭倒了,露出来的正是范喜良的尸首。

(选自《民间故事快读》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

1.解释词语。

张灯结彩:

跋山涉水:

2.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3.根据文章内容,把下面对故事情节的概括排序。

分别相遇生死相离成亲

正确的排序是:

——————

4.孟姜女哭长城是一个流传很广的民间故事,你从这个故事中感受到了什么呢?

【参考答案】

1.挂上灯笼,系上彩绸。

形容节日或有喜庆事情的景象。

指翻山越岭,蹚水过河。

形容旅途艰苦。

2.与其不如

3.相遇成亲分别生死相离

4.示例:

我感受到了秦始皇的残暴,秦朝官兵的凶狠,以及普通百姓对幸福生活的渴望。

(六)六和填江(节选)

原先,住在钱塘江里的龙王性情暴躁,把潮水弄得涨落没有个一定时刻,沿江两岸的田地常常被淹没,人们成天提心吊胆地过日子。

江边住着一户穷苦的渔民,夫妻俩带着个儿子六和过日子。

六和五岁那年,他爸在江上打鱼翻了船,淹死啦。

娘儿俩失去了依靠,只能每天趁涨潮的时候去捞潮头鱼。

干这行当太危险了,六和娘也被浪头卷进漩涡里去啦。

六和没了娘,又伤心又愤怒。

他尽力把江边山上大大小小的石块搬下来,使劲扔进江里去。

他发誓要用石块把钱塘江填满。

他整整丢了七七四十九天,把水晶宫砸了许多窟窿。

石块在水晶宫前的台阶上堆成一座小山,都快把大门堵死啦。

龙王无奈,只好去向六和讲和。

六和要求龙王依他两件事。

龙王问是哪两件。

六和说:

“第一件,马上把我娘送回来;第二件,从今以后不许乱涨大潮,潮水只许规规矩矩顺着河道走,涨到小山这儿为止。

龙王都答应下来,叫人把六和娘送了上来。

六和见了娘,多么快活啊!

娘儿俩高高兴兴地回家啦。

从那时起,钱塘江的潮水便小了许多,而且涨到那座小山边便稳定下来。

只有每年八月十八那一天,潮水比平常要大些,那是因为龙王吃过六和的亏,怕他的部下再闯祸,亲自出来巡江的缘故。

为了感谢六和治伏了龙王,后人就在六和搬石块的小山上,修筑起一座宝塔,就是如今的“六和塔”。

(选自《西湖传说故事集成1名胜古迹卷》杭州出版社)

1.根据意思写出文中的词语。

(1)形容遇事好发急,不能控制感情。

()

(2)形容对事情不能放心,非常害怕。

()

2.用“”画出人们成天提心吊胆地过日子的原因。

3.用“”画出六和填江后钱塘江水的变化。

4.在这个故事中,六和为什么能让龙王畏惧呢?

请写出你的理解。

5.请你想象六和填江的情景,写一段话吧。

【参考答案】

1.

(1)暴躁

(2)提心吊胆

2.画出:

原先,住在钱塘江里的龙王性情暴躁,把潮水弄得涨落没有个一定时刻,沿江两岸的田地常常被淹没。

3.画出:

从那时起,钱塘江的潮水便小了许多,而且涨到那座小山边便稳定下来。

只有每年八月十八那一天,潮水比平常要大些。

4.示例:

因为六和不畏强势,勇敢而又有毅力,发誓要用石块把钱塘江填满就持续不断地去做,所以才能让龙王畏惧。

5.示例:

六和日夜不停地搬着石头,石头太重了,他就慢慢推;累了,擦擦汗,渴了,喝口水;脚上磨出了血泡,疼得厉害,可六和一想起被潮水卷走的爹娘,脚下又增添了力气。

(七)后羿射日(节选)

世界年轻时,天空曾一齐出现十个太阳。

他们每天一换,轮流穿越天空,给大地万物带去光明和热量。

人们按时作息,日出而耕,日落而息,生活美满。

可是,有一天,十个太阳想要一起周游天空。

这一下,大地上的人们和万物就遭殃了。

十个太阳像十个火团,他们一起放出的热量烤焦了大地。

有个箭法超群的神箭手叫后羿。

他看到人们生活在苦难中,便决心帮助人们脱离苦海,射掉那多余的九个太阳。

于是,后羿()过了九十九座高山,()过了九十九条大河,()过了九十九个峡谷,来到了东海边。

他()上了一座大山,山脚下就是茫茫的大海。

后羿()开了万斤力弓弩,()上千斤重利箭,瞄准天上火辣辣的太阳,嗖地一箭射去,第一太阳被射落了。

后羿又拉开弓弩,搭上利箭,嗖地一声射去,同时射落了两个太阳。

就这样,后羿一枝接一枝地把箭射向太阳,无一虚发,射掉了九个太阳。

剩下的一个太阳害怕极了,在天上摇摇晃晃,慌慌张张,很快就躲进大海里去了。

天上没有了太阳,立刻变成了一片黑暗。

万物得不到阳光的哺育,毒蛇猛兽到处横行,人们无法生活下去了。

他们便请求天帝,唤第十个太阳出来,让人类万物繁衍下去。

一天早上,东边的海面上,透射出五彩缤纷的朝霞,接着一轮金灿灿的太阳露出海面来了!

人们看到了太阳的光辉,高兴得手舞足蹈,齐声欢呼。

从此,这个太阳每天从东海边升起,挂在天上,温暖着人间。

(选自《青少年最喜欢的神话故事》延边人民出版社)

1.选择表示动作的词语填在文中的括号里。

搭爬穿拉登迈

2.十个太阳同时在空中,人间是怎样的情景?

展开想象写一写吧。

3.天上没有太阳之后,人们也无法生活下去。

这是为什么呢?

4.你想用哪些话来评价后羿呢?

【参考答案】

1.爬迈穿登拉搭

2.示例:

森林着火了,河流干枯了,人和动物都要渴死了。

农作物都枯萎了,供给人和家畜的食物也断绝了。

一些人出门觅食,被太阳的高温活活烧死;另外一些人成了野兽的食物。

3.因为万物得不到阳光的哺育,毒蛇猛兽到处横行。

4.示例:

后羿是一个机智勇敢,射箭技艺高超,勇于为民造福的人。

(八)雷峰塔倒

小青在深山里练功夫,也不知练了多少年,看看自己的本事练得差不多了,就赶回杭州来,寻法海和尚报仇。

这时候,法海和尚还在看守着雷峰塔。

小青寻到净慈寺,就跟他在南屏山下大战起来。

他们打了三日三夜,小青越战越猛,法海和尚直累得“呼哧呼哧”喘气。

两人从净慈寺前打到雷峰塔下,小青挥起一剑,只听“轰隆隆”一声巨响,雷峰塔倒坍了,白娘子从塔里跳出来,和小青一道围打法海和尚。

法海和尚本来就已支撑不住,如今再添了个白娘子,哪里还敌得过!

只好且战且退,想找个机会逃走。

他心急慌忙地退到西湖边,没防一脚踏了空,“扑通!

”跌进西湖里去了。

白娘子见法海和尚掉在西湖里,便从头上拔下一只金钗,迎风一晃,变成一面小小的令旗。

小青接过令旗,举上头顶倒摇三摇,西湖里的水便一下子干了。

湖底朝了天,法海和尚东躲西藏,找不着一个稳当的地方。

最后,他看见螃蟹的肚脐下有一丝缝隙,便一头钻了进去。

螃蟹把肚脐一缩,法海和尚就被关在里面了。

法海和尚被关在螃蟹肚子里,从此再也出不来啦。

原先,螃蟹是直着走路的,自从肚子里钻进那横行霸道的法海和尚,就再也直走不得,只好横着爬行了。

直到今天,我们吃螃蟹的时候,揭开它的背壳,还能在里面找到这个躲着的秃头和尚哩!

(选自《世界民间故事宝库中国卷》沈阳出版社)

1.仿写含“东”“西”的成语。

示例:

东躲西藏、、

2.给画线句子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3.判断题。

对的打“√”,错的打“×”

(1)白娘子的故事发生在洞庭湖。

()

(2)小青救了压在雷峰塔下的白娘子。

()

(3)白娘子和小青敌不过法海。

()

4.白娘子的传说故事表达了人们什么样的愿望?

5.白娘子的传说故事源远流长,是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

你还知道哪些民间传说呢?

【参考答案】

1.东拼西凑说东道西东张西望

2.法海和尚本来就已支撑不住,如今再添了个白娘子,更敌不过了。

3.×√×

4.白娘子的传说故事表达了人们对封建思想的抗争和追求美好爱情、期盼美好生活、热爱自由的美好情怀。

5.《梁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牛郎织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