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四中学年上学期高一实验班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687732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22.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四中学年上学期高一实验班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化学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四中学年上学期高一实验班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化学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四中学年上学期高一实验班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化学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四中学年上学期高一实验班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化学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四中学年上学期高一实验班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化学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四中学年上学期高一实验班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化学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四中学年上学期高一实验班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化学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四中学年上学期高一实验班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化学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四中学年上学期高一实验班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化学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四中学年上学期高一实验班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化学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四中学年上学期高一实验班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化学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四中学年上学期高一实验班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化学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四中学年上学期高一实验班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化学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四中学年上学期高一实验班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学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四中学年上学期高一实验班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

《化学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四中学年上学期高一实验班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四中学年上学期高一实验班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化学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四中学年上学期高一实验班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docx

化学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四中学年上学期高一实验班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湖南省衡阳县四中2017-2018学年上学期高一实验班

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1.将下列液体分别与溴水混合并振荡,静置后溶液分为两层,下层几乎无色的是()

A.苯B.酒精C.碘化钾溶液D.氢氧化钠溶液

2.实验操作的规范是实验的基本要求。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闻气体气味B.点燃酒精灯C.过滤D.移开蒸发皿

3.在汽车加油站见到的油罐车上,所贴的危险化学品标志是(  )

A.

B.

C.

D.

4.下列对实验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用胶头滴管加液时,一般不能伸入试管中

B.蒸馏时一般需在瓶内放一些碎瓷片

C.温度计插入液体中测量温度的同时,又用它搅拌液体

D.用10mL的量筒可量取5.4mL溶液

5.高一入学体检时,小明体检的血液化验单中,出现了如图所示的体检指标.表示该体检指标的物理量是(  )

甘油三酯     0.52    mmol/L

总胆固醇4.27mmol/L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57mmol/L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40mmol/L

葡萄糖4.95mmol/L

A.溶解度B.物质的量浓度C.质量分数D.摩尔质量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摩尔是用来描述微观粒子的物理量

B.1mol任何物质都含有NA个原子

C.0.5molH2O中含有的原子数目为1.5NA

D.64g氧相当于2mol氧

7.等质量的SO2和SO3相比较,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它们的分子数目之比是4:

5

B.它们的氧元素的质量之比为2:

3

C.它们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

4

D.它们的密度之比为5:

4

8.实验室里需480mL1.0mol/LNaOH溶液,若用固体NaOH配制,则应选择的容量瓶规格为()

A.480mLB.1000mLC.100mLD.500mL

9.下列物质属于碱的是(  )

A.KClB.Cu2(OH)2CO3C.Na2CO3D.NaOH

10.“纳米技术”广泛应用于催化及军事科学中,“纳米技术”是指粒子直径在几纳米到几十纳

米的材料。

如将“纳米材料”分散到液体分散剂中,所得的混合物具有的性质是(  )

A.能全部通过半透膜B.能发生丁达尔现象

C.一定能导电D.一定为悬浊液或乳浊液

11.下列反应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

12.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出现了“加碘食盐”、“增铁酱油”、“高钙牛奶”、“富硒茶叶”、“含氟牙膏”等商品.这里的碘、铁、钙、硒、氟应理解为(  )

A.元素B.单质C.分子D.氧化物

13.根据反应式:

①Fe+Cu2+═Fe2++Cu②2Fe3++Cu═2Fe2++Cu2+可判断离子的氧化性从强到弱的顺序是(  )

A.Fe2+、Fe3+、Cu2+B.Fe2+、Cu2+、Fe3+

C.Cu2+、Fe2+、Fe3+D.Fe3+、Cu2+、Fe2+

14.已知还原性Cl﹣<Fe2+<H2O2<I﹣<SO2,判断下列反应不能发生的是()

A.2Fe3++SO2+2H2O═SO42﹣+4H++2Fe2+

B.I2+SO2+2H2O═H2SO4+2HI

C.H2O2+2H++SO42﹣═SO2+O2+2H2O

D.2Fe3++2I﹣═2Fe2++I2

15.选择下列实验方法分离物质,将分离方法的序号填在横线上.

A.萃取分液法B.加热分解C.结晶法D.分液法E.蒸馏法F.过滤法

(1)___分离饱和食盐水和沙子的混合物.

(2)___从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混合溶液中获得硝酸钾.

(3)___分离水和汽油的混合物.

(4)___分离四氯化碳(沸点76.75℃)和甲苯(沸点110.6℃),(已知二者互溶).

(5)___提取溴水中的溴单质.

16.某实验需用0.4mol·L-1NaOH溶液500mL。

配制方法如下:

(1)配制该溶液应选用__________________mL容量瓶;

(2)用托盘天平准确称量________________g固体NaOH;

(3)将称量好的NaOH固体放入50mL的烧杯中,倒入适量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使固体全部溶解,待冷却至室温后,将烧杯中的溶液转移入容量瓶中;

(4)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2-3次,洗涤后的溶液也转移至容量瓶中,轻轻晃动容量瓶,使溶液混合均匀;

(5)向容量瓶中加入蒸馏水,至液面离刻度线1-2cm处,改用_____________加蒸馏水至液面最低点与刻度线相切。

(6)若在配制过程中出现下列情况,对所配制的NaOH溶液的浓度没有影响的是_________(填各选项的序号)。

A.转移溶液后,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就直接定容

B.用托盘天平称量一定质量固体NaOH时,称量迅速但所用的小烧杯内壁不太干燥

C.配制溶液所用的容量瓶洗净后没有烘干

17.下列物质中:

①饱和食盐水②CaCO3③酒精④NH3⑤Al⑥KOH⑦液态HCl,能导电的有______,属于电解质的有______(填编号).

18.铜和浓硫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u+2H2SO4(浓)

CuSO4+SO2↑+2H2O,其中硫元素被________(填“氧化”或“还原”,下同),发生__________反应;浓H2SO4作_______剂,具有________性。

在该反应中,若消耗了32gCu,则转移了_______mol电子,生成_____LSO2(标准状况)气体。

19.已知下列两氧化还原反应:

O2+4HI═2I2+2H2ONa2S+I2═2NaI+S,试比较三种单质的氧化性强弱顺序______.

20.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了解HCl、NaHSO4、NaHCO3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情况,进行了下列实验;

①分别测定了0.1mol/L的HCl、NaHSO4、NaHCO3溶液中H+的物质的量浓度,HCl溶液中c(H+)=0.1mol/L,NaHSO4溶液中c(H+)=0.1mol/L,而NaHCO3溶液中H+的物质的量浓度远远小于0.1mol/L.

②取少量NaHSO4溶液于试管中,滴入BaCl2溶液有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生成.

③取少量NaHCO3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BaCl2无明显现象.

(1)请根据该小组同学的实验结果,分别写出HCl、NaHSO4、NaHCO3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

①HCl:

_______________

②NaHSO4:

_______________

③NaHCO3:

_______________

(2)写出②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

(3)写出HCl与NaHC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

21.资料一:

考古工作者从安阳的商代铸铜遗址中,发现当时冶炼铜的主要矿物原料是孔雀石(Cu2(OH)2CO3),主要燃料是木炭,冶炼温度估计在1000℃左右.

资料二:

西汉刘安著《淮南万毕术》中记载“曾青得铁则化为铜”.“曾青”可能是硫酸铜一类的物质,将孔雀石溶于硫酸中得此溶液,当把铁粉投入此溶液中即可得铜.

(1)关于“曾青”和孔雀石的水溶性分析中,判断正确的是__________

A.前者可溶,后者难溶B.前者难溶,后者可溶

C.两者均可溶D.两者均难溶

(2)以孔雀石为原料的冶炼过程中,用现代化学的观念审视,可能涉及的化学反应有__________

①Cu2(OH)2CO3

2CuO+CO2↑+H2O

②2CuO+C

2Cu+CO2↑

③CuO+CO

Cu+CO2

④CO2+C

2CO

A.①②B.①③C.①②③D.①②③

(3)在

(2)的四个反应中,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有(填序号,下同)__________,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有__________.

(4)资料二中,假设溶解孔雀石的酸是稀硫酸,写出用此方法冶炼铜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与解析】

1.

【答案】A

点睛:

本题考查物质的性质及萃取,为高频考点,侧重常见有机物性质的考查,把握苯与溴水发生萃取,溴水层几乎呈无色为解答的关键。

2.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A.闻气体应防止中毒,使少量气体进入鼻孔,则应用手轻轻扇动,操作合理,A正确;B.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易导致失火,应利用火柴点燃,B错误;C.过滤需要引流,图中缺少玻璃棒,C错误;D.不能用手拿蒸发皿,以免烫伤,应利用坩埚钳取蒸发皿,D错误;答案选A。

考点:

考查了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相关知识。

3.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汽油具有可燃性,属于易燃液体。

A.图中所示标志是剧毒品标志,A项错误;B.图中所示标志是易燃液体标志,B项正确;C.图中所示标志是氧化性标志,C项错误;D.图中所示标志是易燃易爆标志,D项错误;答案选B。

考点:

考查常见的化学品标志。

4.

【答案】C

【解析】A.用胶头滴管加液时,胶头滴管不能伸入试管中,否则会污染滴加的试剂,故A正确;B.对混合液体进行加热时易发生爆沸现象,蒸馏操作时为了避免发生暴沸现象,应该在蒸馏烧瓶中进入碎瓷片,故B正确;C.温度计只能测定溶液温度,不能用于搅拌液体,故C错误;D.10mL量筒的最小读数为0.1mL,可以用10 mL的量筒可量取5.4mL溶液,故D正确;故选C。

5.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A.溶解度的单位是g,不是mol/L,A项错误;B.物质的量浓度是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mmol/L是物质的量浓度的单位,B项正确;C.质量分数是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无单位,C项错误;D.摩尔质量的单位为g/mol,D项错误;答案选B。

考点:

考查常见的物理量

6.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A.摩尔不是物理量,是物质的量的单位,物质的量是描述微观粒子的物理量,故A错误;B、物质不都是由原子构成,可能由分子、离子构成,1mol微粒约含有NA个指明的微粒数目,故B错误;C、1molH2O中含有3mol原子(2mol氢原子,1mol氧原子),则0.5molH2O中含有0.5*3=1.5mol原子,含有的原子数目为1.5NA,C正确;“2mol氧”这种说法中的氧未指明是氧原子、氧分子还是氧离子,D错误。

考点:

物质的量的相关概念

7.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令SO2和SO3的质量都是1g,则:

n(SO2)=

,n(SO3)=

mol。

分子数目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故SO2和SO3的分子数目之比为:

=5:

4;,故A错误;二氧化硫中氧原子物质的量等于二氧化硫的2倍,三氧化硫中氧原子物质的量等于三氧化硫的3倍,故SO2和SO3含有的氧原子数目之比为×2:

×3=5:

6,故B错误;它们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5:

4,故C正确;同温同压密度比等于摩尔质量之比,它们的密度之比为=4:

5,故D错误。

考点:

本题考查物质的量。

8.

【答案】D

【解析】实验室里需480mL1.0mol/LNaOH溶液,由于没有480mL规格的容量瓶,则实际上配制的是500mL1.0mol/L的NaOH溶液,需要选用规格为500mL的容量瓶,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明确常见容量瓶的规格为解答关键。

实验室中的容量瓶常见的规格有100mL、250mL、500mL、1000mL。

9.

【答案】D

【解析】碱是电离出得阴离子全部为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A、CaO为金属氧化物,不属于碱,在熔融状态下电离出氧离子,故A错误;B、Cu2(OH)2CO3电离出的阴离子为氢氧根离子和酸根离子,为碱式碳酸盐,故B错误;C、Na2CO3电离出的阴离子为酸根离子,属于盐,不属于碱,故C错误;D、NaOH电离出得阴离子全部为氢氧根离,属于碱,故D正确;故选D。

10.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分散系中分散质的直径在1nm~100nm之间的分散系属于胶体,由“纳米技术”是指粒子直径在几纳米到几十米的材料,分散到液体分散剂中,分散质的直径在1nm~100nm之间,则该混合物属于胶体。

A.胶体不能通过半透膜,A项错误;B.胶体具有丁达尔现象,B项正确;C.胶体本身不带电,不能导电,C项错误;D.该混合物属于胶体,不属于悬浊液或乳浊液,D项错误;答案选B。

【考点定位】考查胶体的性质。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胶体的定义及性质。

分散系中分散质的直径在1nm~100nm之间的分散系属于胶体,由“纳米技术”是指粒子直径在几纳米到几十米的材料,分散到液体分散剂中,分散质的直径在1nm~100nm之间,则该混合物属于胶体,根据胶体的性质解答即可。

11.

【答案】C

【解析】A.化合反应不一定为氧化还原反应,如氧化钠和水的反应,故A错误;B.分解反应不一定为氧化还原反应,如碳酸氢钠的分解,故B错误;C.置换反应有单质参加,一定存在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为氧化还原反应,故C正确;D.复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D错误;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类型反应的关系,注意把握反应的特点,举出实例是答题的常见方法。

置换反应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一定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12.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

这些都是元素,因此单质、氧化物,不稳定,故选项A正确。

考点:

考查物质的组成等知识。

13.

【答案】D

【解析】由反应①Fe+Cu2+═Fe2++Cu可知,氧化性Fe3+>Cu2+,由反应②2Fe3++Cu═2Fe2++Cu2+可知,氧化性Cu2+>Fe2+,则氧化性Fe3+>Cu2+>Fe2+,故选D。

14.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剂的还原性强于还原产物的,所以根据已知还原剂的还原性强弱顺序可判断,选项A、B、D中的反应都是可以发生的,C中双氧水不能氧化硫酸,C不正确,答案选C。

考点:

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判断

点评:

该题是中等难度的试题,试题基础性强,侧重能力的考查。

主要是考查学生对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理解掌握程度,以及灵活应变能力。

15.

【答案】

(1).F

(2).C(3).D(4).E(5).A.

【解析】

(1)沙子不溶于食盐水,可用过滤的方法分离,故答案为:

F;

(2)硝酸钾和氯化钠都溶于水,但二者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同,可用结晶的方法分离,故答案为:

C;

(3)水和汽油互不相溶,可用分液的方法分离,故答案为:

D;

(4)四氯化碳和苯互溶,但二者沸点相差较大,可用蒸馏的方法分离,故答案为:

E;

(5)溴易溶于苯,可用萃取分液的方法分离,故答案为:

A。

点睛:

本题考查混合物的分离、提纯,要学会根据物质的性质及性质的差异选择分离方法。

常常考虑物质溶解性、沸点、被吸附性能及在不同溶剂中溶解性等的不同,可以选用的方法有过滤、结晶、蒸馏、萃取和分液等。

16.

【答案】

(1).500

(2).8.0(3).胶头滴管(4).C

【解析】

(1)因溶液的体积500mL,所以选用500mL容量瓶,故答案为:

500;

(2)需氢氧化钠的质量为m=0.5L×0.4mol•L-1×40g/mol=8.0g,故答案为:

8.0;(5)向容量瓶中加入蒸馏水,到液面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加蒸馏水至液面最低点与刻度线相切,然后盖好瓶塞,上下颠倒混合均匀,故答案为:

胶头滴管;

(6)A.转移溶液后,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就直接定容,少量氢氧化钠沾在烧杯壁与玻璃棒上,氢氧化钠的实际质量减小,溶液浓度偏低;B.用托盘天平称量一定质量固体NaOH时,所用的小烧杯内壁不太干燥,导致称量的氢氧化钠质量偏小,溶液浓度偏低,错误;C.配制溶液所用的容量瓶洗净后没有烘干,对溶液浓度无影响,正确;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方法,明确配制步骤为解答关键。

注意掌握配制过程中误差分析的方法与技巧,试题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及化学实验能力。

17.【答案】

(1).①⑤

(2).②⑥⑦

【解析】①饱和食盐水能导电,但由于是混合物,故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②CaCO3 无自由移动的离子,不能导电,但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是电解质;③酒精不能导电,是非电解质;④NH3不能导电,是非电解质; ⑤Al能导电,是单质,故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⑥KOH不能导电,但溶于水或熔融状态能导电,是电解质;⑦液态HCl不能导电,但溶于水能导电,是电解质;故能导电的是①⑤,是电解质的是②⑥⑦,故答案为:

①⑤;②⑥⑦。

点睛:

明确物质导电原理及基本概念含义是解本题关键。

注意电解质不一定导电,但导电的不一定是电解质。

本题的易错点为①和⑦。

18.【答案】还原还原氧化氧化111.2

【解析】试题分析:

反应Cu+2H2SO4(浓)

CuSO4+SO2↑+2H2O中,S元素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浓H2SO4作氧化剂,表现为氧化性,在该反应中,若消耗了32gCu,即0.5mol,则转移了1mol电子,生成0.5molSO2,标准条件下体积为11.2L,故答案为:

还原;还原;氧化;氧化;1;11.2。

考点:

考查了浓硫酸的性质;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的相关知识。

19.【答案】O2>I2>S

20.

【答案】

(1).HCl═H++Cl-NaHSO4=Na++H++SO42﹣.NaHCO3═Na++HCO3﹣

(2).Ba2++SO42﹣═BaSO4↓(3).HCO3﹣+H+═CO2↑+H2O

【解析】

(1)①0.1mol/L的HCl溶液中c(H+)=0.1mol/L,说明HCl是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电离出氢离子和氯离子,电离方程式为HCl═H++Cl-,故答案为:

HCl═H++Cl-;

②0.1mol/L的NaHSO4溶液中c(H+)=0.1mol/L,说明硫酸氢钠在水溶液中电离出钠离子、氢离子和硫酸根离子,电离方程式为NaHSO4=Na++H++SO42-,故答案为:

NaHSO4=Na++H++SO42-;

③0.1mol/L的NaHCO3溶液中H+的物质的量浓度远远小于0.1mol/L,说明碳酸氢钠在水溶液中电离出钠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电离方程式为NaHCO3═Na++HCO3-,故答案为:

NaHCO3═Na++HCO3-;

(2)硫酸氢钠和氯化钡溶液混合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离子方程式为Ba2++SO42-═BaSO4↓,故答案为:

Ba2++SO42-═BaSO4↓;

(3)盐酸和碳酸氢钠反应实质上是氢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离子方程式为HCO3-+H+═CO2↑+H2O,故答案为:

HCO3-+H+═CO2↑+H2O。

21.

【答案】

(1).A

(2).D(3).③①

(4).Cu2(OH)2CO3+2H2SO4=2CuSO4+CO2↑+3H2O、CuSO4+Fe=FeSO4+Cu.

【解析】试题分析:

(1)由资料一:

孔雀石为矿物原料,可知孔雀石难溶于水,由资料二:

“曾青得铁则化为铜”可知铁把铜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所以“曾青”可溶于水,答案选A。

(2)孔雀石为原料的冶炼时可能涉及的反应为,孔雀石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碳还原氧化铜生成铜和二氧化碳;碳和二氧化碳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还原氧化铜,答案选D。

(3)反应①为一种物质生成三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反应②④均为单质和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反应③不符合四种基本反应类型;①没有化合价的变化,其它均有化合价的变化,答案选①。

(4)孔雀石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可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u2(OH)2CO3+2H2SO4=2CuSO4+CO2↑+3H2O;然后用铁还原硫酸铜,化学方程式为CuSO4+Fe=FeSO4+Cu。

考点:

考查铜的冶炼,铜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