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复习提纲.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687853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83.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生物复习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高中生物复习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高中生物复习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高中生物复习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高中生物复习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高中生物复习提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高中生物复习提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高中生物复习提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高中生物复习提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高中生物复习提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高中生物复习提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高中生物复习提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高中生物复习提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高中生物复习提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高中生物复习提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高中生物复习提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高中生物复习提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高中生物复习提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高中生物复习提纲.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高中生物复习提纲.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生物复习提纲.docx

《高中生物复习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生物复习提纲.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生物复习提纲.docx

高中生物复习提纲

2015零诊生物复习提纲(必修1+必修3第一、二章+选修1)

必修1

1.细胞:

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 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

细胞.最大的生命系统是:

生物圈

3.生命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没有)→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4.既是个细胞层次又是个体层次是有:

草覆虫、酵母菌、衣澡,蘑菇

5.生物分类

无细胞:

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生活)

(无核膜)原核生物:

支原体,蓝藻,细菌,放线菌等

有细胞注:

乳酸菌(细菌)

(有核膜)真核生物:

动物,植物,真菌(如蘑菇,酵母菌,霉菌)

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区别为:

有无核膜.

6.细胞学说建立者:

施旺,施莱登细胞学说说明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

大量元素:

C、O、H、N、S、P、Ca、Mg、K等(基本元素C)

微量元素:

Zn.Cu.Fe.B.Mn.Mo

生物与无机自然界的元素种类基本相同,但含量不同.

二.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

水(细胞中含量最多)

无机物无机盐

蛋白质(生命活动的承担者,细胞含量最多的有机化合物)

有机物脂质:

储能物质

糖类:

主要能源物质

核酸:

遗传物质

检测种类

试剂

颜色反应

还原糖

斐林试剂(水浴加热)

砖红色沉淀

脂肪

苏丹Ⅲ

苏丹Ⅳ

橘黄色

红色

蛋白质

双缩脲试剂

紫色

DNA

甲基绿

绿色

RNA

吡罗红

红色

化合物的鉴定:

 

1、蛋白质(单位:

氨基酸)

氨基酸的区别在于(R基)不同,约有20种,

必需氨基酸8种,非必需氨基酸12种.

氨基酸形成蛋白质构成方式:

脱水缩合肽键:

—NH—CO—

脱去水分子的个数 = 形成的肽键个数 = 氨基酸个数n – 肽链条数m 

蛋白质分子量 = 氨基酸分子量 ╳ 氨基酸个数 - 水的个数 ╳ 18

至少含有的羧基(—COOH)或氨基数(—NH2)=肽链数

蛋白质多样性的原因是:

氨基酸数目、种类、排列顺序不同,多肽链空间结构千变万化。

2、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DNA或RNA)

 

DNA(脱氧核糖核酸)

RNA(核糖核酸)(有三种)

基本单位

脱氧(核糖)核苷酸

核糖核苷酸

化学组成

磷酸(P)+脱氧核糖+碱基(ATCG)

磷酸(P)+核糖+碱基(AUCG)

存在场所

主要细胞核中(线粒体和叶绿体中也有)

主要细胞质中

链数

双链(螺旋结构)

单链

染色剂

甲基绿---绿色

吡罗红---红色

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

DNA和RNA各含4种碱基,4种核苷酸,细胞生物核酸中含有的碱基总数为:

5核苷酸数为8

8%的盐酸作用是:

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体中的DNA和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0.9%的NaCl的作用:

保持动物细胞的细胞形态

3、糖类和脂质(还原糖:

葡萄糖、果糖、麦芽糖)

糖类

C、H、O

单糖

核糖,脱氧核糖

葡萄糖、果糖、半乳糖

二糖

蔗糖、麦芽糖(植物)

乳糖(动物乳汁中)

多糖(单位都是葡萄糖)

淀粉(植物)

植物贮能物质

纤维素(植物)

细胞壁主要成分

糖原(动物)

动物贮能物质

 

分类

常见种类

功能

脂质

C、H、O

N、P

脂肪(C、H、O)

主要储能物质

磷脂(C、H、N、P)

细胞膜的主要成分

固醇

胆固醇

细胞膜成分,参与脂质的运输

性激素

维持生物第二性征,促进生殖器官发育

维生素D

有利于Ca吸收

 

`

 

4、水包括自由水和结合水,自由水越多,新陈代谢越旺盛。

无机盐(绝大多数以离子形式存在)

功能:

①、构成某些重要的化合物,如:

Mg2+构成叶绿素、Fe2+构成血红蛋白

②、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如动物缺钙会抽搐)

③、维持酸碱平衡,调节渗透压。

第三章细胞的基本结构一、细胞器

②线粒体(双膜):

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动力车间”

①叶绿体(双膜):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场所“能量转换站”,

④核糖体(无膜):

蛋白质合成场所。

⑧内质网(单膜):

蛋白质初步加工,脂质合成的“车间”

⑦高尔基体(单膜):

与细胞壁形成有关,蛋白质进一步加工包装

⑤中心体(无膜):

含两个中心粒,存在于动物细胞和低等植物细胞,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③液泡(单膜):

主要存在于成熟植物细胞中,液泡内有细胞液。

溶酶体(单膜):

有“消化车间”之称,内含多种水解酶。

分解衰老、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

2.双膜细胞器:

叶绿体、线粒体无膜细胞器:

核糖体、中心体

3.植物特有细胞结构有:

细胞壁、_叶绿体、液泡,而动物所特有的是中心体

4.分泌蛋白的合成:

核糖体(合成)→内质网(初加工)→高尔基体(进一步加工)[线粒体供能]

生物膜系统的组成:

包括细胞器膜、细胞膜和核膜等。

例:

O2从叶绿体进入线粒体需经过4层生物膜,8层磷脂分子

二、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细胞核:

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1、核膜:

双层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

2.染色质:

由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种物质

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

3、核仁:

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4、核孔:

实现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DNA不能进出核孔

三、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1.细胞膜的成分:

脂质和蛋白质,还有少量糖类

2.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

磷脂双分子层(流动性)

蛋白质:

载体糖蛋白(糖被):

与细胞识别有关

3.功能:

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4.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结构特点:

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功能特点:

选择透过性

5.细胞壁(全透性)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

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1.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2、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

1、具有半透膜2、膜两侧有浓度差

3.、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内溶液浓度→细胞失水(质壁分离)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内溶液浓度→细胞吸水(质壁分离复原)

质:

原生质层壁:

细胞壁

4.跨膜运输

比较项目

运输方向(浓度)

载体

能量

代表例子

自由扩散

高→低

×

×

O2、CO2、H2O、乙醇、甘油等

协助扩散

高→低

×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K+外流、Na+内流等

主动运输

低→高

氨基酸、葡萄糖、各种离子等

大分子如蛋白质进出细胞的主要方式是胞吞\胞吐,跨膜层数为0

5.酶:

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一类有机物,可在细胞内、细胞外发挥作用

酶的本质:

大多数是蛋白质,也有少数是RNA。

特性:

高效性、专一性功能: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提高化学反应速率

低温:

不破坏酶空间结构

高温、过酸、过碱:

破坏酶空间结构

 

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1.ATP是各项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结构简式:

A-P~P~P

ATP与ADP的转化:

ATPADP+Pi+能量

注意:

物质可逆,能量不可逆,所需酶也不同

动物细胞合成ATP,所需能量来自于呼吸作用;

植物细胞合成ATP,所需能量来自于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

2.有氧呼吸:

(主要在线粒体中进行)三个阶段:

场所

发生反应

细胞质基质

线粒体基质

线粒体内膜

3、无氧呼吸:

发酵:

微生物(如:

酵母菌、乳酸菌)的无氧呼吸。

C6H12O62C2H5OH(酒精)+2CO2+少量能量

C6H12O62C3H6O3(乳酸)+少量能量

4.能量之源----光合作用: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条件:

一定需要光

场所:

类囊体薄膜

光反应阶段过程:

(1)水的光解,水在光下分解成[H]和O2;

 2H2O—→4[H]+O2

(2)形成ATP:

ADP+Pi+光能ATP

能量变化:

光能变为ATP中活跃的化学能

条件:

有没有光都可以进行

场所:

叶绿体基质

暗反应阶段过程:

(1)CO2的固定:

(2)C3的还原:

能量变化:

ATP活跃的化学能转变成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5.色素提取:

二氧化硅使研磨更充分,碳酸钙防止色素受到破坏。

叶绿素a(蓝绿色)

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叶绿素b(黄绿色)

色素

胡萝卜素(橙黄色)

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叶黄素(黄色)

6.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主要有:

1、光照强度2、二氧化碳浓度3、温度等

第六章细胞的生命历程

1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叫做细胞分化。

细胞分化的实质是: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遗传物质不变。

2、植物组织培养利用的原理是: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3、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叫细胞凋亡。

是有利的。

4、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凋亡、癌变中唯一改变遗传物质(基因)和不利的是细胞癌变

5、细胞衰老的特征:

“一大”细胞核体积变大,“一小”细胞体积变小

“一多”色素增多“三低”新陈代谢速率、呼吸速率、多种酶活性降低

6、癌细胞的特征:

①无限增殖,细胞膜表面糖蛋白减少,易分散和转移;

②形态结构变化;③甲胎蛋白增多

细胞癌变内因:

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外因:

物理、化学、病毒致癌因子

一、真核细胞分裂的三种方式     

1、有丝分裂(体细胞):

绝大多数生物体细胞的分裂、受精卵的分裂。

       

实质:

亲代细胞染色体经复制,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

意义:

保持亲子代间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2、减数分裂(生殖细胞):

特殊的有丝分裂,形成有性生殖细胞

实质:

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结果新细胞染色体数减半。

3、无丝分裂:

不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

例:

蛙的红细胞分裂

二、有丝分裂:

动、植物有丝分裂过程及比较

    1、过程特点:

 

分裂间期:

可见核膜核仁,染色体的复制(DNA复制+蛋白质合成)→DNA加倍

              前期:

染色体出现,散乱排布,纺锤体出现,核膜、核仁消失(两失两现)

              中期:

染色体整齐的排在赤道板平面上

              后期:

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

              末期:

染色体、纺锤体消失,核膜、核仁出现(两现两失)

     注意:

有丝分裂中各时期始终有同源染色体

   

 

2.染色体、染色单体、DNA三者之间的关系

 

3、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变化特点:

  

    染色体变化:

后期加倍(4N),平时不变(2N)   

DNA变化:

间期加倍(2N→4N),末期还原(2N)

      染色单体变化:

间期出现(0→4N),后期消失(4N→0),存在时数目同DNA。

4、动植物有丝分裂的区别

       前期:

植物由纺锤丝构成纺锤体,动物由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末期:

细胞质分裂不同,植物中部出现细胞板;动物从外向内凹陷缢裂。

三、有丝分裂过程染色体、DNA数量变化曲线图

 

必修3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及稳态

1、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多细胞动物通过内环境作媒介进行物质交换

外界环境血浆组织液细胞内液

细胞外液又称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组织液、淋巴的成分与含量与血浆相近,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而组织液、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3、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4、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①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调节机制: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②内环境稳态的意义:

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第二章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包括

(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1.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双向)

兴奋:

如神经组织或细胞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1)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

(2)膜电位静息电位:

内负外正(K+外流)动作电位:

内正外负(Na+内流)

(3)

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内一致,与膜外相反

1.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单向)

(1)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就是通过突触实现的

只能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突触后膜(受体)

(2)传递形式转化: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2.激素调节

分泌部位

激素名称

分泌部位

激素名称

下丘脑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抗利尿激素

胰岛

胰岛素、胰高血糖素

垂体

生长激素

卵巢

雌性激素等

促甲状腺激素等

睾丸

雄性激素

甲状腺

甲状腺激素(促进新陈代谢,促进产热,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

肾上腺

肾上腺素(提组织兴奋,促进新陈代谢)

2.1动物激素的化学本质

(2)氨基酸衍生物:

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

(3)脂质类激素:

性激素。

2.2激素间的相互作用

(2)体温调节中的激素关系:

协同作用——肾上腺素与甲状腺激素。

(3)生长发育中的激素关系:

协同作用——生长激素与甲状腺激素。

3、神经-体液调节的实例:

①血糖平衡的调节(神经-体液调节)

胰岛素(胰岛B细胞分泌):

降低血糖浓度

胰高血糖素(胰岛A细胞分泌):

提升血糖浓度

 

②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反馈调节)右图

③水盐平衡调节(神经-体液调节)

(1)水盐平衡的调节中枢是下丘脑,产生渴觉的部位是大脑皮层。

(2)调节水盐平衡的激素主要是抗利尿激素,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并由垂体后叶释放。

抗利尿激素作用的靶细胞是肾小管和集合管的细胞,促进水重吸收。

④体温调节(神经-体液调节)

(1)安静时:

主要内脏器官产热,肝脏产热量最大;运动时:

主要骨骼肌产热。

(2)体温维持相对恒定,一定是在“产热量等于散热量”的条件下。

4.下丘脑功能总结

①感受:

渗透压感受器感受渗透压升降,维持水盐平衡。

②传导:

可将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导至大脑皮层。

③分泌:

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使之分泌相应的激素或促激素,如在外界环境温度低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④调节:

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渗透压调节中枢。

5、免疫调节:

免疫细胞:

吞噬细胞

淋巴细胞T细胞:

在胸腺中成熟,

B细胞(在骨髓中成熟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过程模型图解

 

第一道:

皮肤和黏膜

三道防线第二道: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第三道:

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前两道:

非特异性免疫。

第三道:

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细胞免疫)

免疫过强:

1.自身免疫病:

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

2.过敏反应。

(已免疫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特点是反应迅速、强烈、消退较快

免疫过弱:

免疫缺陷病,如艾滋病,艾滋病毒主要破坏T淋巴细胞

免疫功能:

防卫、监控和清除

选修1

课题一: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一、果酒制作原理

1、为什么在酒精发酵过程中往往“先通气后密封”?

要能写出相应的反应式

“通气”的目的是使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

“密封”的目的是使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

2、酒精发酵过程中发生“先来水后来酒”现象,其原因是什么?

酵母菌首先进行有氧呼吸产生了水,然后进行无氧呼吸才产生酒精。

3、酵母菌的代谢类型?

果酒制作过程中菌种的来源?

(P2)

4、葡萄酒呈现深红色的原因?

(P2)

在发酵过程中葡萄皮的色素进入到发酵液中。

5、在制作果酒的发酵液中,为什么酵母菌可以生长繁殖,而其他微生物受到抑制?

(P2)

二、制作果酒和果醋的实验流程(P3)

1、先冲洗后去枝梗的目的是什么?

防止杂菌感染。

2、应从哪些方面防止发酵液被污染

实验中所用的榨汁机、发酵装置等器械进行消毒,并使发酵装置处于封闭状态。

3、在实际生产中,还要对发酵液进行煮沸处理,其目的是什么?

消灭发酵液中的杂菌。

4、在发酵液装瓶后问什么要保持1/3的剩余空间?

暂时存储发酵产生的CO2

5、在酒精发酵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12h)拧松瓶盖或打开排气口,其原因是什么?

在发酵过程中产生CO2,防止瓶内气压过高引起爆裂。

6、怎样检验发酵过程是否产生酒精?

7、在P4图1-4b装置中:

①充气口的作用是?

在醋酸发酵中补充氧气;

②排气口的作用是?

在发酵中排出CO2或残余气体;

③出料口的作用是?

便于取样检查和放出发酵液;

④排气口胶管长而弯曲的作用是?

防止防止空气中杂菌感染。

⑤在醋酸发酵过程中需要向发酵液中补充氧气,你认为最经济实用的方法是?

通入无菌空气。

三、果醋制作原理

1、利用的微生物是什么?

其异化作用类型是?

醋酸菌,异养需氧型。

2、在氧气和糖源都充足时,或缺少糖源时如何产生醋酸?

(明确醋酸发酵的反应式)P3

3、适于果酒、果醋发酵的温度分别是多少?

4、在醋酸发酵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

要持续向发酵液中补充氧气。

5、醋瓶子、未喝干的啤酒瓶子放置久了,在醋和啤酒表面形成一层“白膜”。

它是怎样形成的?

醋酸菌大量繁殖形成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化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