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下古诗词.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688577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5.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下古诗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九下古诗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九下古诗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九下古诗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九下古诗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九下古诗词.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九下古诗词.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九下古诗词.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九下古诗词.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九下古诗词.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九下古诗词.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九下古诗词.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九下古诗词.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九下古诗词.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九下古诗词.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九下古诗词.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九下古诗词.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九下古诗词.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九下古诗词.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九下古诗词.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下古诗词.docx

《九下古诗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下古诗词.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九下古诗词.docx

九下古诗词

(一)《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选出对曹操《观沧海》赏析有误的一项:

(B)

A、这首抒情诗,句句写景,句句抒情,将眼前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B、“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写出了诗人跃马扬鞭、高瞻远瞩的雄姿,为全诗定下了慷慨悲壮的基调。

“观”字统领全篇,以下都写观海所见。

C、前六句写实景,诗人从大处着墨,着力渲染大海那种苍茫浑然的气势。

“丛生”、“丰茂”则形象地描绘出岛上欣欣向荣的景象。

D、后四句是诗人丰富的想象,写出了大海吞吐日月,含孕群星的气派。

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情调。

2.本诗中哪些诗句是虚写的?

有什么作用?

答: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是诗人丰富而奇特的想象,虚写,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壮丽景象,体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诗人一统天下建功立业的抱负.

3.请默写在写秋的思想感情上与曹诗相近的一首诗(词)

答:

《秋词》刘禹锡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4、对全诗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C)

A.开头两句写登临的地点(碣石山)和目的(观沧海)。

“观沧海”为全诗的诗眼,“观”字统领全篇,以下十句,皆为观海所见。

B.“水何澹澹”到“洪波涌起”通过描写海水和山岛相互映衬的形象,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宏伟气象。

C.“日月之行”到“若出其里”写诗人通过眼前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雄伟景象,来抒发自己博大的胸襟和要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

D.最后两句是合乐时加的、是乐曲的终止句,一般跟诗的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5、

(1)按要求填写原诗中的语句。

①诗人登临碣石山的目的是:

以观沧海

(2)前三行诗句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水何澹澹,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写的是动景,“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写的是静景。

(3)后两行诗句中的“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若”是好像的意思。

写诗人通过丰富而奇特的想象,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雄伟景象,来抒发自己博大的胸襟和要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

6、①诗中统领全篇的一个字是:

观 ;从写景的虚实上看,这首诗前八句写实景,后四句写虚景。

②写大海无风时波浪的一句是水何澹澹,写大风大浪的一句是:

洪波涌起③最能表现作者博大胸襟的诗句是: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7、诗中描写实景的句子是:

水何澹澹,山岛耸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1)、诗中抒写想象的句子是: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本诗的感情基调是:

苍凉慷慨  

8、从本诗所写之景可以看出诗人怎样的胸怀?

博大

9、“澹澹”是形容水的样子,“竦峙”是写山的形象。

“丛生”“丰茂”给人以  生机勃勃的感受。

10、“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意思是(日月星辰好像从沧海中升起,最后又落入沧海。

11、赏析“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秋风刮过,平静的海面顿时化作汹涌的怒涛。

“洪波涌起”,大海有着掀起揭天巨浪的无穷威力。

这两句,写物形象,场景壮大,格调激扬亢奋,表现了一世枭雄的广大胸襟。

12.结合本课以及你所学的历史和课外阅读,谈谈你个人对作者曹操的认识。

答:

曹操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有统一中国的伟大抱负,他重视人才,有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足智多谋,他以少胜多,统一北方,同时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对战乱给人民带来的痛苦表示同情。

当然他也有缺点:

狡诈,自私,虚伪。

13、这首诗以"观"字总领,全诗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统一全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14、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示例:

(树木凋零)秋风阵阵,呼呼作响,诗人站在辽阔的在海边,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心潮与大海一起涌动,感慨万千。

15.

(1)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统领全篇写景的一个字是“ 观   ”。

写景时,先写岛上的树木百草   ,次写海面上的 秋风洪波 ,最后写天空中日月星辰。

(2)简要分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的思想内容并指出其表现手法。

思想内容:

 这四句写出大海的广阔浩大,体现诗人的博大胸怀(或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表现手法: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虚实结合、想象夸张 

16、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的主要写作特色。

(写出两点即可)

①情景交融:

借大海的宏伟广阔抒发自己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②虚实结合:

景为实,想象为虚。

③动静结合:

水的动,岛的静;树木百草的静,秋风洪波的

动。

④运用夸张和对偶写出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宏伟气势。

17.诗作者 曹操 ,不仅是建安时期一位杰出的诗人,还是封建社会一位杰出的   政治家 、军事家

《游山西村》陆游(南宋)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游山西村》中哪两句流传最广?

你是怎样理解这两句诗的?

答: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写山西村山环水绕,好象无路可走;柳色深绿,花光红艳,又是一派新天地。

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的揭示出人在遇到困境时,只要坚持不懈,努力进取,就会生出许多希望,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历来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说说现在有什么含义?

答:

常喻败中获胜、绝处逢生的喜悦。

3.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C)

A.这首诗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被黜官退居山乡所写,诗中赞美了山西村山好、水好、人也好的动人情景。

B.颔联写出山西村优美的环境,突出曲折幽深的特点,后成为充满生活哲理的千古名句。

C.颈联写乡俗民事,从村民的服饰、言行和习俗的描写中,展现村民勤劳俭朴的品质以及宣扬迷信、拜神求佛保佑的陋习。

作者于赞美中含蓄地表达批判之意。

D.全诗写景、叙事、抒情有机结合,充满生活气息,语言自然质朴,意境清新

4.请概括诗人游山西村时的所见所闻。

(2分)

村民的热情好客、优美的景色、淳朴的风土人情

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广为流传的佳句,你认为人们会在什么情况下引用它?

为什么?

(2分)

面对困境时。

因为这两句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即不放弃希望,经过努力,一定会有新的出路,进入新的天地。

描绘或赞美山水美景时。

因为这两句诗描写了山环水绕、柳暗花明的美丽景色。

6.古典诗词讲究炼字,首联中的“足”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待客人倾其所有的盛情。

7.颔联描写了怎样的情景?

在现实生活中有何意义?

(2分)

颔联描写的是诗人置身山水环绕的路上,信步而行,道路难辨,疑若无路,忽又开朗的情景。

现实生活中人们常用来比喻在困境中出现希望或转机,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

8、全诗围绕哪个字展开的?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围绕一个“游”字展开。

在一个丰收的年景,诗人受到邀请,来到农家。

走在通往山西村的山路上,山环水绕,柳暗花明,一派花团锦簇的景象,终于来到山西村。

在山西村,正值社日临近,农民们衣着简朴,吹箫击鼓,结队往来,热闹非凡。

诗人盼望着以后能够有时间乘月色出游,随时拄着手杖来敲门拜访。

9、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表现了诗人陶醉、留恋之情。

作者陶醉在山野风光和农村的人情美中,留恋村民的好客、热情、淳朴,对此次郊游发出了由衷的感叹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对这首词赏析正确的一项是(B)

A.词的上片“老夫……擎苍”三句,不仅写出了打猎时威武的阵容,而且突出了作者少年的豪情。

B.词的上片“卷平冈”一语,极言行走之快,可见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

C.词的下片作者以冯唐自喻,表达了自己企望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

D.词的上片以记叙为主,语言风格粗犷、豪放;词的下片以抒情为主,语言格调婉约、纤柔

2..本词上阙写景,描写了太守出猎的宏大壮观的场面,突出观猎盛况的的一个词是“倾城”。

;下阙言志,抒写了词人报效朝廷杀敌建功的豪情壮志。

3.词中用典贴切:

①看孙郎,写出词人出猎豪气。

;②遣冯唐,写出词人盼望能再展宏图、为国立功。

4.词中体现苏词豪放风格的动词有:

擎、卷、挽、射。

5“左牵黄,右擎苍”,刻画了一个在谪官生涯中雄风犹在威武豪迈的太守形象。

其中“黄”、“苍”,用了借代修辞手法。

6.“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一句有什么含义?

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①运用典故,以魏尚自喻,意在希望朝廷能够重用自己,给自己机会去建功立业。

②此处用典,言简意赅,含蓄隽永。

4、词中典故出自《史记》的句子是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意思?

词人以古人自比,希望得到朝廷重用。

5、画线的句子勾勒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勾勒了一个英武豪迈,气概非凡的英雄形象。

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渴望立功报国的豪情壮志

二十六、饮酒(陶渊明?

?

东晋)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表现这首诗思想内容的关键一个词是心远.为什么?

答:

因为它表明一切自然乐趣都源于自己心灵超脱世俗.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A.这首诗叙写宁静闲适的田园生活乐趣,表现诗人归隐田园后安贫乐道、悠然自得的心境。

B.本诗在客观景物的描写中融合对人生哲理的领悟,情、景、理自然融合,意境深邃。

C.“心远地自偏”形象地道出这样一个道理:

环境的偏僻幽静方能使人恬淡舒适(纠正:

心灵既远远地摆脱了世俗的束缚,那么虽处喧境也和居于偏僻之地一样)。

D.诗人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来赋予特殊的意蕴。

例如菊花,具有超凡脱俗、高傲纯洁的象征意义;而诗人“采菊”,则表现诗人热爱自然的情趣。

3.如何理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反映出作者怎样的心境(心态)?

答:

(1):

自己在东篱下采摘菊花,不经意见看见了南山。

(2)反映出作者远离世俗的自由、恬静的心境。

4.既然“此中有真意”,为何“欲辨已忘言”?

答:

隐居生活中有自己的人生乐趣,是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的,只能用心灵去感受。

二十七、行路难(李白?

唐朝)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暗天。

闲来垂钓坐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这首诗中诗人以“行路难”比喻人生路上的艰难险阻.

 

2.诗中哪些动作反映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内心情感?

答:

“停、投、拔、顾”四个前后连续的动作,反映了李白内心的极度抑郁苦闷和感情的激荡起伏

3.诗中“欲渡黄河”、“将登太行”是写实吗?

谈谈你的看法。

答:

不是写实。

此处“冰塞川”、“雪满山”用其象征意义,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象征前途渺茫。

4.联系全诗,解释“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并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答:

有一天一定能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渡过沧海。

意思是:

总会有一天,能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

三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

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对全诗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C)

A.开头两句写登临的地点(碣石山)和目的(观沧海)。

“观沧海”为全诗的诗眼,“观”字统领全篇,以下十句,皆为观海所见。

B.“水何澹澹”到“洪波涌起”通过描写海水和山岛相互映衬的形象,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宏伟气象。

C.“日月之行”到“若出其里”写诗人通过眼前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雄伟景象,来抒发自己博大的胸襟和要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

D.最后两句是合乐时加的、是乐曲的终止句,一般跟诗的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2.结合本课以及你所学的历史和课外阅读,谈谈你个人对作者曹操的认识。

四饮酒(陶源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表现这首诗思想内容的一个词是:

心远   。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A.这首诗叙写宁静闲适的田园生活乐趣,表现诗人归隐田园后安贫乐道、悠然自得的心境。

B.本诗在客观景物的描写中融合对人生哲理的领悟,情、景、理自然融合,意境深邃。

C.“心远地自偏”形象地道出这样一个道理:

环境的偏僻幽静方能使人恬淡舒适。

D.诗人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来赋予特殊的意蕴。

例如菊花,具有超凡脱俗、高傲纯洁的象征意义;而诗人“采菊”,则表现诗人热爱自然的情趣。

九行路难(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这首诗中诗人以“行路难”比喻世道险阻。

2.诗中哪些动作反映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内心情感?

“停、投、拔、顾”四个前后连续的动作,反映了李白内心的极度抑郁苦闷和感情的激荡起伏

3.诗中“欲渡黄河”、“将登太行”是写实吗?

谈谈你的看法。

不是写实此处“冰塞川”、“雪满山”用其象征意义,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象征前途渺茫。

4.联系全诗,解释“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并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有一天一定能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渡过沧海。

意思是:

总会有一天,能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

二十六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1、对这首词文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左牵黄,右擎苍”一句,运用借代的修辞方法,塑造了诗人出猎时左手牵黄犬,右手擎苍鹰的豪迈潇洒的形象。

B.“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一句,描写猎队武士的装束打扮,并以千骑飞驰的勇武气势来烘托亲率猎队的诗人自己。

C.“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以冯唐自比,企盼有朝一日得到信任和重用,戍边杀敌,报效朝廷。

D.“西北望,射天狼”一句,用代表“贪残侵掠”的天狼星暗喻屡犯边境的辽和西夏,表达了诗人渴望抗敌戍边的雄心。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首典型的豪放词。

B.“为报倾城随太守”是为我通知全城官员武士都随太守前去打猎。

这里的“太守”是苏轼的好朋友。

C.这首词上片写出猎,下片写请战,场面热烈,情豪志壮。

D.“老夫聊发少年狂”中的“狂”字,贯穿全篇。

二十八游山西村(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历来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说说现在有什么含义?

常喻败中获胜、绝处逢生的喜悦。

2.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C)

A.这首诗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被黜官退居山乡所写,诗中赞美了山西村山好、水好、人也好的动人情景。

B.颔联写出山西村优美的环境,突出曲折幽深的特点,后成为充满生活哲理的千古名句。

C.颈联写乡俗民事,从村民的服饰、言行和习俗的描写中,展现村民勤劳俭朴的品质以及宣扬迷信、拜神求佛保佑的陋习。

作者于赞美中含蓄地表达批判之意。

D.全三十二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蹰。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对本文内容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如聚”,山峰走集于潼关之状;“如怒”河流奔涌之状。

潼关外临渭河,内有嵩山。

首句极言潼关地势险要,已寓兵家必争之意。

B.“望西都,意踌蹰”写作者驻马远望、感慨横生的样子。

“西都”即长安,曾经是好几个朝代的都城,可作者眼前只剩下一片凄凉。

C.“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表面上看起来只是回顾历史,而没有直接提到战争,然而历代改朝换代的战争的惨烈图景却跃然纸上。

D.作者通过怀古表现对民间疾苦的关怀与同情。

立意精辟,主题深刻,气势雄浑,感情深沉。

2.你是怎样理解“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句话的?

诗写景、叙事、抒情有机结合,充满生活气息,语言自然质朴,意境清新。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蹰。

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评析]:

思考:

诗人是为“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而“伤心”吗?

答:

不是,由“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可知是为古往今来的老百姓伤心。

隐含对百姓的同情,对封建统治者的讽刺。

1、赏析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并答题①一个“聚”字写出了潼关的雄伟气势;一个“怒”字表现了。

②归结全篇主旨,揭示了统治者剥削人民、压迫人民的本质的句子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2、用简洁的语言赏析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要点:

一个“聚”字和一个“怒”字,分别从视觉和嗅觉两个角度形象地表现出峰峦高峻的形态和波涛呼啸的气势。

3.你是怎样理解“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句话的?

一个朝代兴起了,必定大兴土木,修建豪华宫殿,从而给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一个朝代灭亡了,在战争中遭殃的也是人民。

4、曲子开头描写潼关的地势,作用是什么?

在潼关路上望西都,自然引发历史兴亡的感慨;写潼关之险,意在说明历代王朝仍然难逃灭亡的命运,突出了主题。

5、中国古典诗词意蕴丰富,字字珠玑。

你认为“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的哪一个词用得最好?

请说出理由。

“峰峦如聚”,群山好像从四面八方聚集而来,一个“聚”字,既写出了群山包围之中的潼关险要地势,又赋予了潼关四周山峦生命和意志,它们守卫着潼关。

或“波涛如怒”,波涛汹涌澎湃好像在发怒,一个“怒”字,既写出了黄河的咆哮,又交代了潼关处于黄河之边的险要。

6.本文的主旨句是哪一句,此句妙在何处?

明确:

最后四句发出了沉痛的慨叹,悲痛历代劳动人民的深重苦难,历史上无论哪一个朝代,它们兴盛也罢,败亡也罢,老百姓总是遭殃受苦。

这是作者经过深思所彻悟的历史真谛。

这个结尾也开拓和深化了曲子的思想主题,含意深邃丰富,具有较高的人民性和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饮酒(其五)•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评析]: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现了作者那种超然世外、了无挂牵、漠视名利、自得其乐的处世态度与志向情趣。

诗人居住在人多的地方,却不感到喧哗嘈杂,原因是“心远”,心中没有任何牵挂,所感受到的是,大自然的美景,生活中有酒即醉,采菊花,看飞鸟,望南山,悠闲自在,与世无争。

“忘言”二字是贪图到“真意”的表现。

仔细阅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回答下列问题:

1、前二句诗刻画了诗人自己的形象,请你说一说这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采菊”这一动作中包含着诗人怎样的志趣?

悠闲自得的诗人形象。

写一个“采菊”的动作不是一般人的动作,它包含着诗人超俗尘世,热爱自然的志趣

2、把“悠然见南山”的“见”字改这“看”“望”等字,表达效果是不是一样?

为什么作者要这样写?

“见”是无意中看见,如熟友相见,把人和物融为一体。

“看”或“望”好像是有意地远看,使人和物拉开一段距离。

效果不一样。

3、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说说后二句景物描写的含义。

这种描写与前二句的人物描写有什么联系?

表面上是写太阳下山了,倦鸟也知道还家,实质上是劝告人们不要奔波于龌龊的官场之中,要返回到这美好宁静的大自然的怀抱。

4、赏析陶渊明的《饮酒》并答题①写诗人悠闲自得的一句诗是: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②表现这首诗思想内容的一个词是:

心远

5、请找出诗中描绘傍晚时分山中美丽景色的诗句。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6、有人说“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一句写出了门庭冷落的景象,表现出诗人的孤独与寂寞。

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请谈谈你的看法。

不同意。

这一句是写诗人虽身居闹市,却远离俗世,不受世俗烦扰,表达了诗人陶醉于自然,恬淡愉悦的心情。

7、表现这首诗思想内容的一个词是:

心远。

也是全诗的诗眼。

8、“此中有真意”的“真意”是指自然情趣。

9、赏析“心远地自偏”所谓心静,境自静。

无求名逐利之心,即使身居闹市,也与身在深山无甚不同。

诗人用平淡的话道出了这个深刻的道理。

10、赏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句写出了作者田园生活中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境,自己在东篱下采菊,不经意间望见了郁郁郁葱葱的庐山,就好象自己的心早已和山融为一体了。

能达到这种境界,正是心灵自由平静的美好结局。

采菊而见山,闲适而随意,“境与意合”,人与山谐。

11、《饮酒》诗中的“真意”是指什么?

是指诗人远离世俗,过着从容闲适的归隐生活的乐趣。

12、《饮酒》的艺术特点艺术上的特点是情、景、理三者的浑然融合。

诗人写出幽美淡远的景和悠然自得的情,在情景交融的境界中蕴涵着万物各得其所的哲理,诗歌中那个悠然望山的人和那只翩然归林的鸟,心神契合,仿佛都在这幽静的山林中找到了自己的归宿。

陶诗富于理趣,这首就是一个代表。

13、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

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

这首诗描写诗人归隐后的日常劳动生活;表达了对归隐耕种生活的热爱。

14、“带月荷锄归”一句常为后世诗评家称道,请说出这一句的妙处。

答:

这一句将劳动生活的感受和山村静谧的夜景融合在白描般的

《行路难》(其一)•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评析]:

开头四句形象描绘了苦闷彷徨的情形:

金杯玉盘,佳肴美酒,身为酒鬼却无法下咽,坐立不安这。

“渡黄河”“登太行”比喻努力实现自己的大抱负大目标,可是却四面碰壁是,道路不通,令人沮丧。

7、8两句,精神又昂扬起来:

当年姜太公、伊尹不是先苦后甜终成大业么?

9句写面对现实,不由得痛苦而消沉。

不过,诗人最后并没丧失信心。

最后两句,充满了自信与对理想不屈的追求:

终有一天,我会乘风破浪横渡沧海。

全诗感情激越,几伏几起。

1、赏析李白的《行路难(其一)》并答题。

①诗中表现诗人内心苦闷抑郁和感情激荡变化的四个动作是:

停投拔顾②作者唱出的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展望的两句诗是: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0、“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两句描写了怎样的场面?

作用是什么?

描绘了隆重而丰盛的宴会场面;反衬作者悲愤、失望的情绪。

21、本诗题为《行路难》,但纵观全诗,作者的人生态度是怎样的?

举例说明。

(2分)积极、乐观,对前途充满信心;如结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对前途仍然充满信心。

1.这首诗中诗人以“行路难”比喻。

世道险阻

2.诗中哪些动作反映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内心情感?

“停、投、拔、顾”四个前后连续的动作,反映了李白内心的极度抑郁苦闷和感情的激荡起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交通运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