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地区水厂二期扩建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688619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0.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地区水厂二期扩建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某地区水厂二期扩建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某地区水厂二期扩建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某地区水厂二期扩建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某地区水厂二期扩建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某地区水厂二期扩建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某地区水厂二期扩建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某地区水厂二期扩建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某地区水厂二期扩建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某地区水厂二期扩建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某地区水厂二期扩建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某地区水厂二期扩建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某地区水厂二期扩建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某地区水厂二期扩建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某地区水厂二期扩建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某地区水厂二期扩建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某地区水厂二期扩建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某地区水厂二期扩建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某地区水厂二期扩建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某地区水厂二期扩建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地区水厂二期扩建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某地区水厂二期扩建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某地区水厂二期扩建工程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1总论

1.1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

某某县某某水厂二期扩建工程

●业主名称:

某某县自来水公司

●法人代表:

●业主性质:

●项目负责人:

●项目批准单位:

某某县发展计划局

●项目建设目标

拟建某某县某某水厂是一家集制水供水、营业销售、排管施工、管线养护、于一体的综合性供水企业,承担着为某某县城关及开发区范围内供水重任。

二期项目日供水能力3万t。

项目建设内容包括源水管、孔室絮凝反应池与斜管沉淀池、双阀滤池、清水池、加药间、输水管道等。

●项目投资规模及来源

项目总投资2000万元。

其中,项目建设拟占用林地的各项补偿费用及森林植被恢复费共计240.2350万元,包括林地补偿费74.9700万元,安置补助费41.7450万元,林木补偿费54.7200万元,森林植被恢复费68.8000万元。

建设资金由业主自筹。

●拟用地规模

项目建设总用地面积17.6923hm2,其中拟占用林地面积9.0000hm2,属于某某县凤山镇的余家堂居委会。

●项目效益

项目建成后,将使某某水厂的日供水能力由原来的2万吨提高到5万吨,极大地缓解了开发区的用水压力,基本满足开发区的用水需求,保证了开发区工业企业的生产,开发区人员的生活用水。

对于全县经济的发展将起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另外,可增加当地就业机会,减轻就业压力,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加快当地自水等公用事业发展的步伐,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推动区域社会经济快速发展。

同时,用多种经营的收益来投入林业再生产,促进林分改造和更新,调整林业产业结构,进一步提高森林的防护效益,有利当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项目提出过程及前期准备情况

项目区域所在的凤山镇的余家堂居委会,生态环境良好、社会经济条件好、基础设施较为完善,投资环境优越。

经业主实地考察后,认为项目区投资环境理想,有望取得可观的投资收益。

1.2拟占用林地概况

项目建设拟占用林地涉及某某县凤山镇的余家堂居委会,占用林地面积9.0000hm2,林木蓄积量27.9m2,林木株数4530株。

按占用林地类型分特种用途林地7.4000hm2,林木蓄积量27.9m2,林木株数2700株;经济林地1.6000hm2,林木株数1830株。

1.3编写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编写规范>的通知》(林资发[2002]237号);

●国家林业局《占用征用林地审核审批管理办法》;

●《福建省林业厅关于印发<福建省林地管理办法>的通告》(闽林[2002]政70号);

●《福建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

●《福清市森林资源调查报告》(1998年10月);

●《关于某某水厂二期扩建工程申请立项的批复》(罗计基[2005]71号);

●《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罗建选字[2005]第25号)。

2项目区域及项目区的背景情况

2.1项目的由来及提出

某某县地处福建省东南沿海,闽江口金三角北翼,与台湾隔海相望,境内三面环山,一面临海,某某湾口小腹大水深,不冻不淤,海域面积220km2,海岸线长达26km,是福建省6个可建5万t级以上码头的天然良港之一,海湾顶部的松山、白水两大围垦造地近5万亩,是全国首个土地综合开发整理示范区,也是福州市五区八县中唯一可供成片开发的临海建设用地,目前某某湾开发区北片工业区已基本摆满项目,形成初具规模的工业产业群体,南片也已落户多家企业。

全县开发势头正在蓬勃兴起。

某某县某某水厂是一家集制水供水、营业销售、排管施工、管线养护、于一体的综合性供水企业,承担着为某某县城关及开发区范围内供水重任,目前日供能力为2万吨,随着开发区工业项目的不断增多,工业企业大量用水,使原水厂的供水能力日显不足,水量缺口日益增大,严重影响了开发区工业生产,影响了开发区人员的日常生活,对全县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制约作用,因此,为了适应开发区的发展要求,确保开发区的用水需求,不断扩大供水规模,增大开发区的供水量,对某某水厂进行二期扩建工作已迫在眉捷,项目建成后,将使某某水厂的日供水能力由原来的2万吨提高到5万吨,极大地缓解了开发区的用水压力,基本满足开发区的用水需求,保证了开发区工业企业的生产,开发区人员的生活用水。

对于全县经济的发展将起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因此,项目建设很有必要。

2.2项目区域及项目区自然地理概况

2.2.1地理位置

某某县位于福建东部沿海,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19°17′至119°54′,北纬26°23′至26°29′之间。

东临某某湾,北接宁德市,西连古田、闽候,南面与与福州、连江交界;东西长78.5km,南北宽28km。

陆地面积1082.7km2。

海岸线北起鉴江井水与宁德交界,南至松山马岐头与连江交界,总长147.029km。

2.2.2地形地貌

某某县位于福建新华夏巨型构造体系第二隆起带的东部沉降带上,受其影响发育成一系列北、北东向断裂,伴随地下深层岩浆的喷发和侵入,中生代晚侏罗世和早白垩世火山岩及燕山晚期侵入岩大片分布境内。

各类岩石的理化作用较强烈,成土作用较深,土壤相对年龄较大,风化物深厚,富含钾、磷而其它盐基较少,在未受严重锓蚀的中部和西部地区肥力较高,而东部沿海因各种侵蚀比较严重,再加上人口密集,生态压力大,土壤肥力较低。

地貌属闽浙丘陵之鹫峰山脉东南支脉。

境内地貌类型复杂,有山地443.55hm2;占43.02%;丘陵450.64hm2;占43.7%;山间盆谷88.31hm2,占8.56%,海、洪积和河谷平原48.63hm2;占4.72%。

2.2.3气候

某某县地处中、南亚热带交接处,属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季风明显,滨海风大,夏秋季节常有台风;夏长无酷暑,冬短少霜雪;雨季集中,易于洪涝,干季明显,旱情常见;全年平均气温15℃~19℃,极端最高气温为39.4℃,极端最低气温为-4.8℃;各地年均无霜期在230~311d不等;≥10℃的活动积温在沿海及海拔100m以下地区为5900℃~6200℃,海拔100~450m为4800℃~5900℃,450m以上地区为3800~4600℃。

平均年日照时数为1747.9h,占可照时数4481.9h的30%。

年均太阳照射总量为100.1kcal/cm2。

年均雨量为1190~2151mm,年均相对湿度在78~86%,年均蒸发量1418mm。

2.2.4土壤

红壤为某某县的地带性土壤,占林业用地总面积的97.3%,非地带性土壤主要有黄壤、紫色土和山地草甸土,占林业用地总面积的2.7%。

发育于某某县境内的红壤由于受强烈的脱硅富铝化作用,土壤呈酸性反应,心土红或浅红色,剖面发育具ABC型,层次过渡明显(附东部沿海外),土层一般较深厚,多在3~5m以上,表土层厚度不一,土壤较干燥,结构松或紧,粒状或团状,土壤质地为轻壤至重壤。

2.2.5水文

区内水利资源非常丰富,具有水网地区特色。

受地形的自然分割,境内水系发达,河网密布,共有六条河流,十三条支流。

由于地质结构的作用的径流长期冲刷,河流多呈峡谷型。

除霍口溪、寿桥溪、后路溪属鳌江流域,中房溪属金溪流域外,其他河流自成系统,独流入海,具有山地季节性河流,源短流急,径流丰枯变幅大的特点。

西部的霍口溪(岱江)是某某县最大的河流,与斌溪支流合称“福州二水源”,主流发源于鹫峰山脉东侧,流经古田县,分别在西、北部县界双口渡、坝头楼二处入境。

流域面积1367.4km2,主河道长73.6km,县境内河长30.15km,总落差108m,河道平均比降2.6‰,主流在罗汉洋与支流斌溪(流经飞竹,某某境内流域面积200km2)汇合后,向南流经霍口、福湖至赤马处注入鳌江。

2.3项目区域及项目区社会经济概况

某某县地处福建省东南沿海中部,设立11个乡(镇)、188个村(居委会)。

土地总面积1082.7km2,人口253782人,其中农业人口197820人,占77.9%,城镇人口55962人,占22.1%,人口密度为245.6人/km2。

乡村劳动力102217人,农民人均收入3666元。

国内生产总值35.0916亿元,其中第一产业10.8023亿元、第二产业16.3316亿元、第三产业7.9577亿元。

粮食播种面积14581.1hm2,粮食总产量85932t,亩产393kg。

项目区涉及某某县的凤山镇。

凤山镇下辖9个行政村和5个居委会,总人口44438人,劳动力4578人,耕地总面积19.2hm2,粮食总产量372t;全年实现乡镇企业总产值21.06亿元,工业总产值15.10亿元,地方级财政收入0.301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678元。

2.4项目区域及项目区森林资源概况

根据2004年森林资源档案统计资料,项目区域某某县土地总面积1082.7km2,其中,林地面积76941.2667hm2,占土地总面积的71.94%,有林地面积58809.6667hm2(其中:

用材林38039.4000hm2,薪炭林335.6667hm2,防护林5261.0667hm2,特用林453.0000hm2,经济林3657.8000hm2,竹林11062.7333hm2),森林覆盖率53.3%;全县活立木蓄积85.4621万m3,林分蓄积量82.1884万m3(其中:

用材林74.0670万m3,薪炭林0.1606万m3,防护林6.4333万m3,特用林1.5275万m3)。

凤山镇土地总面积2571.2667hm2,其中林地面积1311.8000hm2,占土地总面积的51.02%,有林地面积1081.9333hm2(其中:

用材林面积665.3333hm2,薪炭林42.6666hm2,防护林133.0000hm2,特用林86.2670hm2,经济林84.0667hm2,竹林70.6000hm2),森林覆盖率43.4%;活立木蓄积1.7898万m3,林分蓄积量1.6921万m3(其中:

用材林1.2403m3,薪炭林0.0332万m3,防护林0.1226万m3,特用林0.2960万m3)。

2.5项目区域及项目区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及古树名木概况

根据《某某县生态公益林区划界定成果资料报告》(2001年9月),某某县地跨南、中亚热带两个植被带,以县城所在地凤山镇为界,凤山镇以东(含凤山镇)属闽江口鹫峰山南部潮湿南亚热带雨林小区;南亚热带雨林是本小区的地带性植被,原生植被被破坏后目前仅呈次生萌芽林,或稀疏阳性林,其中大部分已被人工马尾松林所替代。

凤山镇以西的某某大部分地区属中亚热带阔叶林植被带,以米槠、栲类、樟树、酸枣、枫香、木荷等组成常绿阔叶林是本地区的地带性植被。

全县森林植被共分13个类型,21个群系,46个群丛,除人工针叶林外,次生或原生植被以壳斗科的米槠,闽粤栲、栲树等常绿树种为主要是建群种,其次为樟科、杜英科、木兰科和金缕梅科等;少纯林,多混交。

项目区拥有较丰富的动植物资源,重视野生动植物和古树名木的保护。

国家珍稀植物有:

Ⅰ级重点保护植物有南方红豆杉、钟萼木等,Ⅱ级重点保护植物有花榈木、福建柏、樟树、浙江楠、红豆树、凹叶厚朴、金毛狗、榧树、长叶榧、樟树、浙江楠等;福建省珍稀植物有八角莲、短萼黄莲、福建石楠、大果假水晶兰、金豆、梨茶、扁担藤、华南桂、红楠、短柱树参、油杉、沉水樟、泡花润楠、银钟树、柳杉等;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有角苔、绿片苔、花叶溪苔、带叶苔、塔叶苔、石地钱、凤尾藓、葫芦藓、石松、江南卷凤尾蕨、乌毛蕨、狗脊、瓦韦等以及较多的兰花资源。

根据《福建省某某县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报告》(2000年1月),某某县野生动物区系介于东洋界的华南区和华中区。

即闽广沿海亚区和东部丘陵增原亚区的交接处,以东洋界的动物种类为主。

现有脊椎野生动物有哺乳动物、鸟类、爬行类、两栖类等。

其中国家Ⅰ、Ⅱ级重点保护的有穿山甲、豺、小灵猫、毛冠鹿、金猫、白鹇、鸳鸯、巨蟒等,属于省重点保护的有赤狐、黄腹鼬、黄鼬、食蟹獴、豹猫、毛冠鹿等;属于省一般保护的有貉、鼬獾、猪獾、狗獾、花面狸、小麂、赤麂、豪猪、臭鼩、小山雀、苍鹰、伯劳、八哥、翡翠等等。

3项目区拟使用林地现状调查情况

3.1林地现状调查分析方法

采用现场调查和社会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项目建设拟使用林地的森林资源、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和古树名木进行现场调查;社会调查主要收集当地基础资料,了解项目区域及项目的相关背景资料。

根据项目建设红线图,结合地形图、林业基本图、小班一览表,确定使用林地的范围,将其界线标在林业基本图或地形图上。

根据《伐区调查设计技术规程》(福建省地方标准,DB35/T88—1998)的有关技术标准,以1:

1万地形图勾绘,结合罗盘仪导线辅助测量确定各地类界线,采用网格法计算面积;蓄积量调查采用角规或样园等方法。

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和古树名木调查采用全面调查法。

3.2拟使用林地基本情况

项目建设拟使用林地涉及某某县凤山镇的余家堂居委会,5个小班,面积9.000hm2,蓄积量27.9m3。

其中使用林地类型为特种用途林地(国家级生态公益林,享受省财政补助)面积7.4000hm2,蓄积量27.9m3;经济林地面积1.6000hm2。

均不属基干林带、城市及城市规划区林地、福州市绿化保护带。

详见附表1。

3.3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及古树名木情况

调查结果表明,项目区内无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和古树名木,亦无明显的野生保护动物栖息地,未涉及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等。

4使用林地对环境和林业发展的影响分析

拟建项目使用林地对环境和林业发展造成影响的人类活动主要有:

采伐林木、某某县某某水厂二期项目的建设和运营。

4.1对森林资源的影响

拟建某某县某某水厂二期项目建设使用林地主要分布在某某县凤山镇的余家堂居委会。

拟建项目占用征用林地对项目区森林资源最直接的影响是使用项目区内的林地,采伐项目区内的林木,减少项目区的森林资源,降低森林覆盖率。

项目建设过程中,也会对项目区及其周边地区的森林资源造成一定的破坏。

拟建某某县某某水厂二期项目,拟使用林地面积9.0000hm2,占某某县林地总面积的0.0117%,占项目建设涉及乡镇林地面积的0.6860%;蓄积量27.9m3,占某某县林木总蓄积量的0.0033%,占项目建设涉及乡镇林木总蓄积量的0.1559%。

其中拟使用国家级生态公益林面积7.4000hm2,占某某县生态公益林面积的0.1295%,占项目建设涉及乡镇生态公益林面积的3.3749%;蓄积量27.9m3,占某某县生态公益林蓄积量的0.0350%,占项目建设涉及乡镇生态公益林蓄积量的0.6665%。

从项目拟使用的林地占当地林地面积、蓄积的比例来看,项目建设拟使用林地后,对所涉及镇、村的森林资源——特别是防护林有一定的影响,但对项目区域及所在乡镇的林地和森林资源总量影响不大。

4.2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拟建项目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项目建设前期采伐林木,造成森林资源的减少。

施工期间,挖土、取土等施工工序会对项目区周边植被产生一定的破坏,施工的开山取土和填筑会惊扰生活在灌木丛中的各种小型野生动物,如不加强宣传管理工作,野生动物还有被施工人员捕杀的可能;对于野生动物来说,项目区是一个块状的天然屏障,会影响其正常迁徙活动,项目建设期间的噪音也会影响动物的栖息,野生动物可能会因此而向其他地方迁移。

项目区处于中、南亚热带交接地带,森林资源比较丰富。

拟占用林地的未涉及自然保护区及保护小区,植物分布较单纯,无珍稀濒危动植物物种,且项目建设占地破坏植被面积占当地植被总面积比例较小,因此,项目建设对当地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不大。

4.3对生态效能的影响

工程建设占用林地及周边地区气候温暖湿润,雨水充沛,生物多样,无生态系统脆弱性,属丘陵地带,坡度较缓,以轻度土壤侵蚀及水蚀,项目区非水土流失重点保护区。

项目建设占用林地,采伐一定数量的林木,降低项目区森林覆盖率,削弱森林对项目区的水土保持、净化空气及涵养水源等作用。

由于项目建设占用植被面积占当地植被总面积的比例不大,采取异地恢复森林植被措施,保证林地面积不减少。

待工程完成后,充分利用项目区周围的自然环境,结合项目建设的特点和用地条件,对项目区及其周围进行绿化美化,休息场所,重点与一般,点、线、面相结合,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和呼应。

因此,项目建设不会对当地的森林生态防护效能产生重大负面影响。

4.4对自然景观风貌的影响

项目建设拟占用林地对项目区及周边地区景观风貌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施工期间,土石方开挖、材料堆放及机械操作等会给人们一种杂乱的感觉。

但只要施工时采取一些合理有效的保护措施,如对施工现场、料场进行围护,多余土石方妥善处置,临时堆放时,定点集中堆放,并采取防护措施,就会减轻由于施工造成的景观破坏。

拟建项目的建设将会破坏部分山体植被,并对项目区局部地段的原有地貌、森林和水体景观的连续性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项目建设在规划设计过程中考虑了最大限度利用原有地貌,保护自然风貌,尽量减少了对原有景观风貌的破坏,并保持了项目区重点地段与景点的协调一致性,使建成后的项目区成为一道风景独特、富有品位的风景线。

项目建设未涉及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不会破坏风景名胜区景观资源的完整性,项目建成后,还会起到美化景观的作用。

总之,项目建设经过严格管理、科学施工,不会对景观风貌产生太大的影响。

4.5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4.5.1对水环境质量的影响

包括对地下水、地表水和水质量的影响。

由于森林能涵养水源,减少地表径流,保持水土,对减少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也有明显的作用,拟建项目拟使用了部分林地,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区域森林的水土保持和涵养水源作用。

在项目的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废弃物如处理不当将阻塞径流路径,使地表径流流量和水位发生变化,从而严重影响地表水。

项目建设施工过程中的生活污水和生产污水如不加处理直接排放,会严重污染当地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加剧地表水和供水需求矛盾。

项目施工期对水环境质量的影响主要包括施工人员日常生活污水和施工过程中的生产废水。

生活污水包括施工人员淋浴、洗涤、粪便污水以及食堂污水等,主要含CODCr、BOD5、SS、T-P、T-N、油类物质等。

4.5.2对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

由于拟建项目拟采伐一定数量的林木,将减小林木对项目区大气中灰尘的阻挡、吸附和过滤作用,将使得林木对大气的净化能力削弱。

项目建设过程中汽车、装卸设备、挖掘机等施工机械运行将产生部分燃油废气;土石料场及基础开挖、汽车运输、水泥装卸、风吹扬尘等将产生粉尘;施工人员生活燃煤将排放废气等。

其主要污染物有TSP、SO2、NOX等。

因此处于施工场所下风向的部分乡镇、村庄,将受工程施工废气的影响。

再者,施工期产生的废气对施工人员本身也有影响。

而这些影响待施工结束后,将逐渐消失。

项目运行期有部分大气污染物产生,不会对大气环境产生很大的影响。

4.5.3对声环境的影响

主要包括施工期噪声和项目投入运营后的噪声。

项目施工期的噪声主要来源于爆破、各种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施工期噪声对环境的影响是短期的,但是这类噪声源强度较大,如不采取措施,对项目区附近的居民生活影响较大。

只要在这些地方严格控制施工时间,不在夜间施工,施工噪声就不会对周围环境有太大影响。

项目建成后,噪音主要来源于生产机器设备,这些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不大。

4.5.4对土壤质量的影响

主要包括大气悬浮颗粒的沉降、地表污水的渗透、污水和固体废弃物自然淋滤及机械风化对土壤的污染影响,其中大气悬浮颗粒和固体废弃物主要由施工期的尘埃颗粒、施工固体垃圾和生活固体垃圾等。

施工前期采伐林木会削弱林木的水土保持作用,尤其是土、石料场的开采、弃渣的堆放如不加以处理很容易造成水土流失。

台风促使风沙侵蚀,可使周边农田沙化。

另外,施工期的挖土、填土也会对土地资源造成破坏,从而对土壤质量产生影响。

4.6对林业发展的影响

某某县拥有林地76941.2667hm2,森林覆盖率达53.3%,永久征地破坏的林地面积仅占某某县整个林地面积的0.0117%,占项目所在乡镇林地的0.6860%,对当地发展林业和扩大森林面积的负面影响不大,根据“占一补一”原则,必须营造1.6000hm2的林分,营造或其它林地划入7.4000hm2面积的生态公益林,并进行必要的管护,使其尽快发挥效能,拟建项目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自然优势,开发一小部分林地发展基础工程建设,带动各行业的发展,用各行业的收益来投入林业再生产,促进林分改造和更新,调整林业产业结构,进一步提高防护林的防护效益,对当地的林业发展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5综合评价

5.1项目占用林地的必要性、迫切性评价

某某县地处福建省东南沿海,闽江口金三角北翼,与台湾隔海相望,境内三面环山,一面临海,某某湾口小腹大水深,不冻不淤,海域面积220km2,海岸线长达26km,是福建省6个可建5万t级以上码头的天然良港之一,海湾顶部的松山、白水两大围垦造地近5万亩,是全国首个土地综合开发整理示示范区,也是福州市五区八县中唯一可供成片开发的临海建设用地,目前某某湾开发区北片工业区已基本摆满项目,形成初具规模的工业产业群体,南片也已落户多家企业。

全县开发势头正在蓬勃兴起。

某某县某某水厂是一家集制水供水、营业销售、排管施工、管线养护、于一体的综合性供水企业,承担着为某某县城关及开发区范围内供水重任,目前日供能力为2万吨,随着开发区工业项目的不断增多,工业企业大量用水,使原水厂的供水能力日显不足,水量缺口日益增大,严重影响了开发区工业生产,影响了开发区人员的日常生活,对全县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制约作用,因此,为了适应开发区的发展要求,确保开发区的用水需求,不断扩大供水规模,增大开发区的供水量,对某某水厂进行二期扩建工作已迫在眉捷,项目建成后,将使某某水厂的日供水能力由原来的2万吨提高到5万吨,极大地缓解了开发区的用水压力,基本满足开发区的用水需求,保证了开发区工业企业的生产,开发区人员的生活用水。

对于全县经济的发展将起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因此,项目建设很有必要。

5.2项目占用林地的建设条件、拟采用保护和使用林地的措施评价

项目区所在的凤山镇的余家堂居委会,生态环境良好、社会经济条件好、基础设施较为完善,投资环境优越。

项目区域所在的凤山镇,现有大面积的丘陵坡地,适合开发为城镇、工业及公用事业建设用地,在严格控制占用林地的情况下,土地资源优势对招商引资和城镇发展极为有利。

经实地考察后,认为项目区生态环境良好,社会经济条件好,基础设施较为完善,投资环境理想,项目建设有望取得可观的经济和社会收益。

规划设计时,调查组对项目区域范围内牵涉到的所有林地认真地进行实地核查,具体落实到小班,牵涉到的林地面积都做了准确测量。

项目建设拟使用林地面积9.0000hm2,占某某县林地总面积的0.0117%,占项目建设涉及乡镇林地面积的0.6860%;蓄积量27.9m3,占某某县林木总蓄积量的0.0033%,占项目建设涉及乡镇林木总蓄积量的0.1559%,比例很小,林分长势不佳。

因此,项目建设拟占用林地对当地的林地、林木资源影响不大。

同时对位于项目区附近但不属于征占范围内的林地,都采取相应的措施积极保护。

项目建设占用的林地界线清楚,林地林木权属无争议,选址科学,目的明确。

总的来说,该项目占用林地的建设条件具备,拟采用的保护和使用林地的措施科学、合理。

5.3项目占用林地的相关技术措施对环境的影响评价

实施异地恢复森林植被措施,保证项目区附近森林植被面积不因占用林地而减少,森林覆盖率不下降,保持整个区域的生物多样性,确保森林生态效能的发挥,维护生态平衡。

项目施工时,应使用已有公路,尽量不开辟用于运输的临时公路,注意对周边地区水土保持设施的保护,尽量不破坏周边林木,保证不破坏周边的生态环境。

平整场地时对松土、填土要及时平整碾压,在施工中遇到连续晴好又起风的天气,要对堆土表面洒水,防止扬尘。

为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