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语言学论文.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688686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功能语言学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功能语言学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功能语言学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功能语言学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功能语言学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功能语言学论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功能语言学论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功能语言学论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功能语言学论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功能语言学论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功能语言学论文.docx

《功能语言学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功能语言学论文.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功能语言学论文.docx

功能语言学论文

四川外国语大学研究生

《功能语言学》课程论文

 

标记理论及其在母语词汇搭配迁移中的作用

年级:

2012级

班级:

2012级五班外国语

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姓名:

周秀秀

学号:

2012158

任课教师:

廖巧云

二O一三年九月

标记理论及其在母语词汇搭配迁移中的作用

摘要:

在语言学习中,词汇搭配是基本的结构。

这个在语言中的比较活跃的分子在外语学习中是最难掌握的部分。

虽然文化、语言差异性等因素都会对于母语迁移产生一定的影响,进而在词汇搭配方面,也必然会产生一定程度上的迁移。

在母语迁移在二语习得中的作用也已经被广泛接受的情况下,本文将从影响语言迁移的标记性因素着手,以标记性理论和词汇搭配理论为指导,分析了词汇搭配的标记程度,进而利用标记理论分析了词汇搭配的迁移过程,以便更好地促进外语的学习。

关键词:

标记性程度:

词汇搭配;语言迁移

 

MarkednessTheoryandItsRoleinL1collocationtransfer

Abstract:

Inthelanguagestudy,collocationhasbeenthebasicstructure.Theelement,whichhasbeenveryactive,inthelanguageisalsothemostdifficultparttograsp.AlthoughfactorssuchascultureandlanguagedifferenceswillinfluenceL1transfer,furthermoreincludingL1collocationtransfer.Ontheconditionthattheimportanceoftransferinsecondlanguageacquisitionhasbeenwidelyaccepted;therefore,thispaperaimstostudythetransferofcollocationfromtheperspectiveofmarkednesstheoryandcollocationtheorythroughdiscussingthemarkednessdegreeofcollocationtofacilitatetheforeignlanguagelearningbetter.

Keywords:

markednessdegree;collocation;L1transfer

 

一、引言

在二语习得中.词汇搭配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外语学习者来讲,它无疑是一个难题。

朱永生(1996)从搭配的灵活性程度上将其分为固定搭配、常规性搭配和创造性搭配。

这三类搭配说来容易,用时却不会轻易让人手到擒来。

1当然学习者在词汇搭配上的能力与其语言水平密切相关。

词汇搭配与其植根于的民族语言密不可分。

语言的这一特性就决定了各国俗语或习惯用语的诞生,虽然不同的语言在词汇搭配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共性。

外语学习者往往会在词汇搭配上出现错误,但在外语学习中,词汇搭配的错误大都可以追溯到母语的负迁移影响。

长期以来,母语迁移问题在研究二语习得上受到十分的重视。

陆俭明(2005)列举了外国留学生在写作、言辞中出现的语法、词汇类错误,并将这些错误主要归结于母语向目的语的负迁移作用。

2语言差异的确是影响母语迁移的重要因素。

但Ellis指出制约母语迁移的因素包括语言层面,社会语言学因素,标记性,原型性,语言距离与心理类型学,学习者个人发展因素。

本文将从标记性方面着手在标记理论和词汇搭配理论框架下对词汇搭配迁移情况进行分析,以便促进外语学习中的教与学和母语迁移问题的了解。

2、标记理论与词汇搭配

(一)标记性

语言中的标记性(markedness)是指一个范畴内部存在的某种不对称现象,例如就英语中的“数”这一语法范畴而言,“apples”是有标记性的,“apple”是无标记的。

3即在这一概念范畴内,复数是有标记项,单数是无标记项。

4最早标记性的概念是由布拉格学派的语言学家特鲁别茨科伊(Trubetzkoy)和雅格布逊(Jakobson)最先提出来的。

他们认为,在语言系统中存在着有标记与无标记的二项对立形式,在一对音位相关中,其中一个具有某种标记,而另一个则没有这种标记。

后来语言学家们则达成共识:

在世界上的各种语言中,某些成分比其他的更基本、更自然、更常见,这些成分就是无标记的,与其相对的则是有标记的。

5Kellerman(1977)提出应参照本族语者对其母语结构标记性的心理直觉,而不是凭借语言学家的语言数据分析来为标记性概念下定义。

无标记项通常是一个范畴的核心成员(典型成员),而有标记项则通常是一个范畴的非典型成员。

例如典型的名词是单数名词和个体名词,它们相对于复数名词和集合名词是无标记项。

1977年Eckman将标记性理论引进到二语习得研究中,也包括标记性理论与语言迁移的关系研究。

提出了“标记性差异假说”

(MarkednessDifferentialHypothesis),认为可以通过母语与目的语之间的标记性差异(而不仅仅是语言差异)的比较预测二语学习者的困难区域。

该假说的具体内容如下。

(1)不同于母语且比母语的对应部分标记性更强的目的语区域属于困难区域;

(2)不同于母语且比母语对应部分标记性更强的目的语区域的困难程度与其标记程度一致;(3)不同于母语,但不比母语标记性更强的目的语区域不是困难区域。

6也就是说母语标记性越弱的越容易向二语迁移,母语标记性越强的越不容易向二语迁移。

Croft确定了4个判定标记性强弱的标准:

结构标准(structuralcriterion),行为标准(behavioralcriterion),频率标准(frequencycriterion)和中立标准(neutralvalue)。

(二)词汇搭配

在上世纪50年代Firth和Sinclair首先提出搭配这一概念,他们把搭配定义为一个词项所具有的与另一个词项在一定的语境条件下有规律的同时出现的关系(韩丽秀,张之中,2003:

93)。

7同时,Sinclair把搭配分为习语式的搭配和开放式的搭配两种。

前者是指构成习语的每个词汇的搭配关系,这种搭配通过文化习俗的多年沉积和词语的多年使用形成的固定词组或成语,有关的词项的形式与序列都不得随意改变。

它是约定俗成的,不可调换的,如“raincatsanddogs”就不能说成“rainchickenandducks”,butterfliesinthestomach也不能换成“dragonfliesinthestomach”等。

而开放式搭配是根据语境的特征和需要,可以按语言中各种词语组合的基本规则灵活造就的词项搭配,也就是说,在千变万化的语言环境中,词与词之间的搭配可以产生各种各样的含义。

例如good和bad两个形容词几乎可以和任何名词搭配(赵彦春,2003)。

8再如,handsome一般与man搭配,表示男子的英俊,与woman搭配时其含义就不在强调外表好看,而是强调女性的高贵。

搭配是词语在同一序列上的共现,但这种共现是有条件的。

选择词语并把它们放在一起使用,总是要受到某种限制的,所以说“搭配也是一种制约”。

在英语中,搭配组合时的词语选择限制主要有以下三种:

首先是语法上的限制,搭配只能在语法规则允许的范围内。

例如,一个形容词能否与名词进行组合搭配,就要看它是定语性的还是表语性的,或是两种性质兼有。

如果只是表语性的,如alive等,就不能作为前置修饰语与名词搭配。

其次是语义上的限制,即词与词之间语义特征上必须匹配,不能有冲突,搭配要符合逻辑和常理。

例如,表示颜色的形容词只能和那些指称具体事物的名词连用,如greengrass,blacksweater等。

虽然英语中可以有agreenhand,theblackmarket等具有比喻含义的组合,但是像greenthought,redsleep等这样的组合,仍被认为是有悖于逻辑或常理,不能接受。

再次,有些词语的搭配还有受到英语语言习惯的一些限制。

pretty,fairly,rather虽然都是表示程度的副词,在与形容词搭配时却会受到不同的限制。

我们只能说fairlyclean,ratherdirty,却不能反过来说ratherclean,fairlydirty。

然而,prettyclean和prettydirty又都是允许的,不受什么限制。

总的来说,语言习惯对搭配的限制纯粹是约定俗成,既不像语法上的限制那么有一定之规可循,又不像语义上的限制那样有几分道理可讲。

三、标记性程度和及其和母语词汇搭配迁移的关系

基于Croft确定了的4个判定标记性强弱的标准:

结构标准(structuralcriterion),行为标准(behavioralcriterion),频率标准(frequencycriterion)和中立标准(neutralvalue),基于词汇搭配的特点和限制条件,结合本文的研究对象影响母语迁移的因素--词汇搭配,本文认为影响词汇标记性程度的标准可以总结为频繁性、归约性、复杂性、中立性、对等性。

(一)频繁性。

该标准认为,一种词汇搭配的使用频率越高其标记性越弱,使用频率越低其标记性越强。

频繁性是判定词汇搭配标记性强弱的最重要的标准。

例如:

“card”在《牛津高阶双解词典》第6版中包含九中主要含义和十三种释义。

以下将用表格把这九种主要含义表述出来。

释义

例句

含义

1

paper(纸)

Thisisapieceofcard.

这是一张卡片纸。

2

withinformation(信息)

amembershipcard

会员卡

3

formoney(代替货币)

Ipaythemealonmycard.

我用信用卡支付餐费。

4

withgreetings(问候)

abirthdaycard

生日贺卡

5

ingames(游戏)

Let’shaveagameofcards.

咱们来玩牌吧。

6

computer(计算机技术)

aprintedcircuitcard

印刷电路器

7

person(人)

anunusualoramusingperson

怪人;活宝

8

horseraces(赛马)

aracecard

赛事一览表

9

forwool/cotton(毛;棉)

amachineortoolusedforcleaningandcombingwoolorcottonbeforeitisspun

梳理机;梳理工具

(1)例中,“card”指的是其最基本的意思“thickstiffpaper”。

;在

(2)(3)(4)(5)(6)例中“card”已经被用来指称某种用途的卡片“asmallpieceofstiffpaperofplasticwithinformationonit,especiallyinformationaboutsb’sidentity”,“asmallpieceofplastic,especiallyonegivenbyabankorshop/store,usedforbuyingthingsorobtainingmoney”等;在(7)(8)(9)例中,card的意义和它最原本的意义已经大相径庭,表示诸如“anunusualoramusingperson”,“amachineortoolusedforcleaningandcombingwoolorcottonbeforeitisspun”等。

“card”在

(1)中的意义为日常生活中最经常使用的,

(2)(3)(4)(5)(6)次之,(7)(8)(9)中的意义却极为少见,当然不乏有专业术语,在某种特殊行业内“card”的使用频率也许会发生变化,但大体如此。

因此我们可以判断“card”在

(2)(3)(4)(5)(6)和(7)(8)(9)中的搭配相比在

(1)A中的搭配更具有标记性,而在(7)(8)(9)中的搭配又是标记性最强的。

(2)归约性

平时我们常引用的俗语、习语、俚语或歇后语等这些内涵丰富的表达或者搭配要比普通的陈述更加生动形象。

它们在很大程度上都植根于本国的历史文化当中,可以最大程度的反应—个社会的历史和文化。

这些搭配我们可以称之为固定搭配,它们具有归约性。

其根源可以追溯到—个古老的故事或者传说。

因此这些搭配都是不可替代的.都是具有很强标记性的。

例如:

汉语中的“滴水穿石”就源自于这样一个故事:

宋朝时,有个叫张乖崖的人,在崇阳县担任县令。

当时,崇阳县社会风气很差,盗窃成风,甚至连县衙的钱库也经常发生钱、物失窃的事件。

张乖崖决心好好刹一刹这股歪风。

有一天,他终于找到了一个机会。

这天,他在衙门周围巡行,看到一个管理县行钱库的小吏慌慌张张地从钱库中走出来,张乖崖急忙把库吏喊住:

“你这么慌慌张张干什么?

"“没什么。

”那库吏回答说。

张乖崖联想到钱库经常失窃,判断库吏可能监守自盗。

便让随从对库吏进行搜查。

结果,在库吏的头巾里搜到一枚铜钱。

张乖崖把库吏押回大堂审讯,问他一共从钱库偷了多少钱,库吏不承认另外偷过钱,张乖崖便下令拷打。

库吏不服,怒冲冲地道:

“偷了一枚铜钱有什么了不起,你竟这样拷打我?

你也只能打我罢了,难道你还能杀我?

”张乖崖看到库吏竟敢这样顶撞自己,不由得十分愤怒,他拿起朱笔,宣判说:

“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意思是说,一天偷盗一枚铜钱,一千天就偷了一千枚铜钱。

用绳子不停地锯木头,木头就会被锯断;水滴不停地滴,能把石头滴穿。

判决完毕,张乖崖吩咐衙役把库吏押到刑场,斩首示众。

从此以后,崇阳县的偷盗风被刹住,社会风气也大大地好转。

后来,“滴水穿石”这一成语用来比喻坚持不懈,集细微的力量也能成就很大的功劳。

当然这中间“水”不可以换成“油”等。

再如英文中“Itisthelaststrawthatbreaksthecamel’sback.骆驼负载过重时,最后一根稻草也会压断其脊梁。

这则谚语最早出现在英国作家狄更斯的《董贝父子》中,他写过“asthelaststrawbreakstheladencamel’sback”这样的句子。

人们后来用短语thelaststraw表示“使人无法承受的最后一击”或是“最终导致失败的因素”等含义,一直流传到今,成为家喻户晓的谚语。

其中“straw”就不能换成其他词如“grass”或者“leaf”等,具有很强的标记性。

(3)复杂性

该标准指的是表达同一意义的词汇搭配在使用时的限制(即有的搭配可以在任何时候使用,而有的只能在特定的情况下使用),某些词汇搭配的创新性用法和构成词汇搭配的组成部分的派生变化和曲折变化。

该标准认为,词汇搭配使用情越简单的标记性越弱,使用情况越复杂的标记性越强。

例如:

对于“alotof”、“many”和“much”来说,“alotof”后可以接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但是“many”只可以接可数名词,“much”只可以接不可数名词。

这就说明“many”和“much”要比“alotof”更复杂,标记性更强。

再如,常规搭配属于常规用法,标记性弱。

那么为了达到某种效果如比喻或幽默而形成的非常规搭配则标记性强。

如趁早下“斑”(化妆品广告)和默默无“蚊’(蚊香),相比趁早下班和默默无闻而言,这两者换掉其中个别字的四字短语,则可以取得特殊意义,引人注意,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标记性要强些。

最后再如“large”和“larger”中,作为原级的前者无标记,作为比较级的后者有标记。

“father”和“grandfather”之间,前者是无标记的,作为派生词的后者则是有标记的。

(4)中立性

该标准指的是在中立性的环境下具有中立性的一“he”类词汇搭配,但在某种具体环境下,则不然。

例如“man”、“he”、“mankind、“chairman/chairperson”、“salesman/salesclerk”和“policeman/policeofficer”不但可以指称男人,也可指包括男女两性在内的所有人。

如果按照Kellerman对有标记和无标记性的区分,那么这些中性词在专指男性时,标记性要强。

(5)对等性

该准则认为具有相近含义的词汇搭配,当强调它们之间无太大区别时,这类词汇搭配是无标记的,当强调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别时,这类词汇搭配是有标记。

如“bear”、“endure”和“stand”,“trip”、“journey”、“tour”和“travel”等。

“bear”、“endure”和“stand”都具有忍受的意思,如果说“endure”作忍受意思时同“bear”和“stand”有点不同,那么“bear”和“stand”在用法和意思上都是相同的,此刻它们则是无标记的。

当然它们分别具有不同的含意,“bear”还有“生孩子”、“承担责任”等含意,“stand”也有“站立”、“位于”和“货摊”等意义。

那么此时在用法和意义上不相同的它们则是有标记的。

本文从频繁性、归约性、复杂性、中立性、对等性这五个标准来判断词汇搭配标记性,稍微涉及形式和意义的判断标准。

但是在具体判断—个词汇搭配的标记性时我们不能仅仅依靠一个标准来决定。

我们应该将五个标准综合起来考虑。

例如:

A1

Theyjuststoodtherelaughing.

B1

Shewasnotabletobearchildren.

A2

Shecan’tstandtohearthemarguing.

B2

Howcanyoubeartoeatthatstuff?

A3

Ifyoucan’tstandtheheat,getoutofthekitchen.

B3

Shebearstheresponsiblityformostofthechanges.

A4

HewasobligedtostanddownasaParliamentarycandidate.

B4

Heisbearingupwellunderthestrainoflosinghisjob.

A5

Itisourtimetostandupforourrights.

B5

Ifyoubearwithmealittlelonger,Iwillansweryourquestion.

将这五个标准综合考虑将这五个关于“stand”和“bear”的搭配的标记性强弱判断出来,详见下表:

(低频、归约性、复杂、中立、对等搭配标注为“+”高频、非归约性、简单和非中立、不对等搭配的标注为“一”)

频率

归约性

复杂

中立

对等

中立

复杂

归约性

频率

stoodthere

bearchildren

standtohear

+

+

beartoeat

standheat

+

+

+

+

bearresponsiblity

standdown

+

+

+

+

+

+

bearup

standupfor

+

+

+

+

+

+

bearwithme

从上表可以看出,“standupforrights”同时具有低频、归约性、复杂符合三个标记性强的标准;“standheat”和“standdown”具有“复杂”和“归约性”,符合两个标记性强的标准;“standtohear”只具有“复杂”,符合—个标记性强的标准:

“stoodthere”不符合任何标记性强的标准。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

unmarked—stoodthere

unmarked—bearchildren

四、结束语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表明,第二语言学习是—个假设构建和假设验证的过程.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会使用已有的一切知识包括自己的母语知识来发展辅助自己的第二语言的学习,这时母语的迁移就显得尤为重要。

当然影响母语迁移的因素众多诸如文化,学习者,语言等。

本文影响母语迁移的因素中选取标记性这一因素对母语词汇搭配进行研究,利用对母语词汇搭配的标记性程度的分析,初步探讨了在词汇搭配时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和注意事项。

 

Bibliography

1.王寅.语义理论与语言教学.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10,240.

2.陆俭明.对外汉语教学与汉语本体研究的关系[J].语言文字应用,2005,

(1):

59.

3.侯国金.语用标记价值论的微观探索.成都:

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7,2-6.

4.沈家煊.类型学中的标记模式[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7,

(1):

1.

5.胡国安.语言的标记性极其对语言迁移的影响[J].福建外语,2002,(4):

6.

6.ECKMANF.MarkednessandtheContrastiveAnalysisHypothesis[J].LanguageLearning,1977,27:

321.

7.韩秀丽,张之中.英语词语搭配机制初探[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2003.

8.赵彦春.认知词典学探索[M].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