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下学期必修2期末复习纲要.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688705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187.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化学下学期必修2期末复习纲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高一化学下学期必修2期末复习纲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高一化学下学期必修2期末复习纲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高一化学下学期必修2期末复习纲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高一化学下学期必修2期末复习纲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高一化学下学期必修2期末复习纲要.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9页
高一化学下学期必修2期末复习纲要.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9页
高一化学下学期必修2期末复习纲要.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9页
高一化学下学期必修2期末复习纲要.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9页
高一化学下学期必修2期末复习纲要.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9页
高一化学下学期必修2期末复习纲要.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9页
高一化学下学期必修2期末复习纲要.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9页
高一化学下学期必修2期末复习纲要.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9页
高一化学下学期必修2期末复习纲要.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9页
高一化学下学期必修2期末复习纲要.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9页
高一化学下学期必修2期末复习纲要.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9页
高一化学下学期必修2期末复习纲要.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9页
高一化学下学期必修2期末复习纲要.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9页
高一化学下学期必修2期末复习纲要.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9页
高一化学下学期必修2期末复习纲要.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化学下学期必修2期末复习纲要.docx

《高一化学下学期必修2期末复习纲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化学下学期必修2期末复习纲要.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一化学下学期必修2期末复习纲要.docx

高一化学下学期必修2期末复习纲要

高一化学下学期必修2期末复习纲要

专题1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

一、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原子序数 = 核电核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的含义

元素、核素、同位素、质量数

元素:

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

把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称为核素。

一种原子即为一种核素。

原子结构示意图

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的初步知识

(1)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K、L、M、N……

(2)能量最低原理:

总是尽可能先排布在能量低的电子层里

(3)各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目是2n2

(4)最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8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

背:

1~20号元素,熟练书写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规则是:

按K、L、M、N……的顺序由低到高,能近则近,不近则退。

3、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的关系

例:

1、同一原子的各个电子层中,能量最低的是层。

2、美国科学家得到一种质子数为112,质量数为256的新元素,则该元素的核外电子数为,其原子序数为,中子数为。

二、元素周期律

要求能以第3周期元素为例,简要说明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能以IA、VIIA族元素为例,简要说明同主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能说出1~18号元素及金属、非金属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1、元素周期律:

元素的性质随着元素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

(1)最外层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

(2)半径呈周期性变化

半径决定因素:

①电子层数

②核电荷数

③核外电子数

(3)元素主要化合价呈周期性变化

①O、F无正价,金属无负价

②最高正化合价:

+1→+7最低负化合价:

-4→-1→0

③最高正化合价=最外层电子数=主族序数

④∣最低负化合价∣=8-最高正化合价

(4)元素性质呈周期性变化:

P9图1-6

背:

1、判断元素金属性强弱的方法(失电子能力)

(1)单质跟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越容易

(2)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

(3)单质的还原性越强

(4)相应离子的氧化性越弱,则元素金属性越强

2、判断元素非金属性强弱的方法(得电子能力)

(1)单质与氢气生成气态氢化物越容易

(2)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越稳定

(3)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

(4)单质的还原性越强

(5)相应离子的还原性越弱则元素非金属性越强

3、氢化物和最高价氧化物的化学式

3~9号元素

Li(锂)

Be(铍)

B(硼)

C

(碳)

N

(氮)

O

(氧)

F

(氟)

化合价

+1

+2

+3

+4

-4

+5

-3

-2

-1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

LiOH

Be(OH)2

H3BO3

H2CO3

HNO3

氢化物

CH4

NH3

H2O

HF

11~17号元素

Na(钠)

Mg(镁)

Al(铝)

Si(硅)

P(磷)

S(硫)

Cl(氯)

化合价

+1

+2

+3

+4

-4

+5

-3

+6

-2

+7

-1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

NaOH

Mg(OH)2

Al(OH)3

H2SiO3

HNO3

H2SO4

HClO4

氢化物

SiH4

NH3

H2O

HF

例:

卤族元素的变化规律(包括物理、化学性质):

①.原子结构 相似性: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都为_________个

递变性:

从上到下,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大,电子层数增多

②.卤素单质物理性质的递变性:

(从F2到I2)

 (1)卤素单质的颜色逐渐加深;(2)密度逐渐增大;(3)单质的熔、沸点升高

③.卤素单质与氢气的反应:

 X2+H2=2HX

卤素单质与H2的剧烈程度:

依次减弱;

生成的氢化物的稳定性:

依次减弱

④.卤素单质间的置换

2NaBr+Cl2=2NaCl+Br2氧化性:

Cl2______Br2;还原性:

Cl-_____Br-

2NaI+Cl2=2NaCl+I2氧化性:

Cl2_______I2;还原性:

Cl-_____I-

2NaI+Br2=2NaBr+I2氧化性:

Br2_______I2;还原性:

Br-______I-

  结论:

 

单质的氧化性:

依次减弱,对于阴离子的还原性:

依次增强

三、元素周期表及其应用

1、周期序数=电子层数

主族的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周期:

7个(共七个横行)第1、2、3周期为短周期

周期表族:

7个主族:

ⅠA,ⅡA,ⅢA,ⅣA,ⅤA,ⅥA,ⅦA,

7个副族,1个第Ⅷ族(3个纵行),1个零族(稀有气体)

2、元素周期表的应用P9

了解元素周期表在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的广泛应用。

(1)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的关系:

“位,构,性”三者之间的关系

①原子结构决定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②原子结构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③以位置推测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

(2)应用

①在周期表中右上方寻找新的农药如F,Cl,S,P,As等。

②在周期表中金属和非金属的分界线附近寻找半导体材料,如:

Si,Ge,Se等

③在周期表过渡元素中寻找催化剂如Pt,Ni等和耐高温、耐腐蚀的合金材料如Ti,Mo等。

④预测新元素及其性质。

例: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的每个字母表示一种短周期元素,回答下列问题:

1)画出原子或离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

2)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

3)最不活泼的元素是。

4)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碱性最强的碱是

与水或酸反应最剧烈的元素

5)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最强的酸是

与H2反应最剧烈的元素

所形成的气态氢化物最稳定的是

所形成的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呈碱性的是

6)半径最小的元素

半径最大的元素

半径比较

7)电子式

8)晶体类型,化学键类型

四、微粒间的相互作用力

1、从化学键变化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的实质。

要求能判断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能读懂常见物质的电子式。

化学反应的本质:

2、比较化学键、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涵义

化学键:

相邻的原子或离子间强烈的相互作用

分子间作用力

离子键

共价键

概念

阴阳离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

 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

 把分子聚集在一起的作用力

成键微粒

分子内离子间

阳离子:

活泼的金属阳离子/NH4+与活泼非金属、OH-、SO42-、O22-等原子团

 分子内原子间

非金属与非金属(可以是同种或不同种元素的原子)

 分子之间

作用力强弱

 强

与化学键相比弱的多

存在形式

离子化合物

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非金属单质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间作用力是影响物质熔沸点和溶解性的重要因素。

例:

NaCl、K2CO3、NaOH、NH4Cl

NaOH、HCl、Cl2

注意:

酸不是离子化合物。

离子键只存在离子化合物中,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

3、电子式:

在元素符号周围用小黑点(或×)来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价电子)的式子叫电子式。

4、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之间的成键特征

例:

离子化合物:

NaCl,MgO,MgCl2

共价化合物:

Cl2,HCl,N2,CO2,NH3

五、从微观结构看物质的多样性

1、物质多样性原因:

存在同素异形现象,同分异构现象,不同类型的晶体

2、区分概念:

 

同位素

同素异形体

同分异构体

同系物

概念

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

 同一种元素形成几种不同结构的单质

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结构的化合物

结构相似、分子组成相差1个或几个“CH2”原子团的有机化合物

描述对象

原子

单质

(有机)化合物

(有机)化合物

例子

H、D、T

①金刚石、石墨和富勒烯C60C70

②氧气与臭氧③红磷与白磷

要求能写出丁烷(2种)、戊烷(3种)的同分异构体。

烷烃CnH2n+2

 

3、四类晶体的组成微粒、微观结构、性质差异及熔化时破坏的力P23表1-10

晶体类型

离子晶体

原子晶体

分子晶体

微粒

阴,阳离子

原子

分子

熔化时破坏的力

离子键

共价键

分子间作用力

晶体性质特点

熔沸点较高,

硬度较大

熔沸点高,

硬度大

熔沸点较低,硬度较小

物质

含离子键的化合物:

大部分盐,强碱,活泼金属氧化物

金刚石C,晶体硅Si,二氧化硅SiO2

绝大多数非金属单质,非金属氧化物,含氧酸,气态氢化物,大部分有机物

例:

现有①Ar②金刚石③NH4Cl④SiO2⑤干冰⑥K2S六种物质,按下列要求回答:

(1)只存在共价键的是________,既存在离子键又存在共价键的是_______。

(2)熔化时不需要破坏化学键的是________,熔化时需要破坏共价键的是_____________。

1、下列各组微粒,半径大小比较中错误的是

 A.K>Na>Li         B.Cl—>F—>F

 C.Mg2+>Na+>F—            D.O2->Mg2+>Cl-

2、砷为第四周期、第VA族元素,根据它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推测,砷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A.砷在通常状况下是固体             B.可以是+5、+3、-3等多种化合价

 C.AS2O5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H3PO4强 D.砷的还原性比磷强

3、下列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①酸性:

H3PO4>H2SO4>HClO4  

 ②热稳定性:

H2O>HF>H2S  

 ③原子半径:

Na>Mg>O   

 ④还原性:

F->Cl->S2- 

 ⑤结合H+的能力:

OH->CH3COO->Cl-

 A.③⑤         B.②③        C.①③④         D.②④⑤

4、短周期元素的离子aW2+、bX+、cY2-、dZ-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

W>X>Z>Y       

B.热稳定性:

H2Y>HZ

 C.离子半径:

W2+>Y2-    

D.碱性:

XOH>W(OH)2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同周期元素中,ⅦA族元素的原子半径最大

 B.ⅦA族元素的原子,其半径越大,越容易得到电子

 C.室温时,零族元素的单质都是气体

 D.所有主族元素的原子,形成单原子离子时的化合价和它的族序数相等

6、X、Y都是短周期元素,原子半径Y>X,它们可形成化合物XY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X、Y可能在同一周期      

 B、X肯定是金属元素

 C、X可能是第三周期ⅡA族或ⅣA族元素

 D、X的原子序数一定比Y的原子序数小

7、有A、B、C三种短周期元素。

A+是质子;B的正、负化合价绝对值相等,在同族元素中其氢化物最稳定;C的原子核内质子数是B的价电子数的3.5倍。

试推断:

⑴这三种元素分别是:

A____,B____。

(用元素符号表示)

⑵C元素的氧化物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短周期元素A、B、C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图所示,已知A、B、C三种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之和等于B的质量数,B原子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相等。

据此填空:

A

C

B

(1)A的氢化物分子式为,属于化合物(填“共价”或“离子”);

(2)B的元素符号为,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在周期表中位于第周期族;

(3)C的单质分子式为。

专题2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2.1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限度

通过实验认识化学反应的速率和化学反应的限度,了解控制反应条件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一、化学反应速率

1、化学反应速率

(1)概念:

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公式为=△C/△t单位:

mol/(L•s)mol/(L•min)mol/(L•h)

①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是平均速率,同一反应用不同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数值可能不同,必须注明物质。

②起始浓度不一定按比例,但是转化浓度一定按比例。

③同一反应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

例:

2A(g)+3B(g)

C(g)+4D(g)ν(A):

ν(B):

ν(C):

ν(D)=2:

3:

1:

4

(2)计算(重点)

a.简单计算

b.已知物质的量n的变化或者质量m的变化,转化成物质的量浓度c的变化后再求反应速率v

c.化学反应速率之比=化学计量数之比,据此计算:

已知反应方程和某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求另一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

已知反应中各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之比或△C之比,求反应方程。

d.比较不同条件下同一反应的反应速率

关键:

找同一参照物,比较同一物质表示的速率(即把其他的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转化成同一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

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重点)

(1)决定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

反应物自身的性质(内因)

(2)外因:

浓度、温度、催化剂,还有压强(对有气体物质的反应)、接触面积、光波、超声波等。

a.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b.温度越高(任何反应,无论吸热还是放热),反应速率越快

c.催化剂一般加快反应速率

d.压强越大(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反应速率越快

e.固体表面积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二、化学反应限度

1、可逆反应

概念:

在同一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化学反应,叫做可逆反应。

用可逆符号表示。

绝大多数化学反应都有可逆性,只是不同的化学反应的限度不同;相同的化学反应,不同的条件下其限度也可能不同。

2、化学反应的限度

(1)概念:

一定条件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进行到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改变,达到表面上静止的一种“平衡状态”,这种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状态,简称化学平衡,这就是可逆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

化学平衡的曲线:

(2)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

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浓度保持不变

正反应速率=逆反应速率

消耗A的速率=生成A的速率

(3)怎样判断一个反应是否达到平衡:

1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

2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不再改变;

3混合体系中各组分的质量分数不再发生变化

4条件变,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发生变化。

例:

1、在500oC时,将1molX和3molY放入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化学反应,已知Z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根据图中数据,填写下列空白:

X

Y

Z

起始浓度mol/L

1.0

3.0

0

2秒末浓度mol/L

0.6

1.8

0.8

(1)反应方程式:

(2)在2min内,气体Z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3)化学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V(H2)==0.1mol/(L·min)      B.V(N2)==0.1mol/(L·min)

 C.V(NH3)==0.15mol/(L·min)    D.V(N2)==0.002mol/(L·s)

2、过氧化氢分解方程式:

3、图为铁与盐酸反应速率随时间的关系图。

(1)解释a、b两段反应速率不同的原因:

(2)下列不能使氢气生成速率加大的是

A.不能室温下的稀硫酸,改用热的稀硫酸

B.不用稀硫酸,改用98℅的浓硫酸

C.不用1mol/L稀硫酸,改用2mol/L硫酸

D.不用铁片,改用铁粉

§2.2化学反应中的热量

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实质;

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化学能与热能的转化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认识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开发高能清洁燃料的重要性。

1、化学反应的本质:

旧键断裂新键形成

吸收能量放出能量——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2、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主要表现为热量的变化---吸热或放热,也有其它的表现形式,如电能,光能等。

化学反应吸收能量或放出能量的决定因素: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反应热△H,单位:

kJ/mol△H=生成物的总能量-反应物的总能量

(1)放热反应:

△H<0,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

燃烧反应、

中和反应、

多数化合反应,

金属与酸的反应

(2)吸热反应:

△H>0,生成物总能量大于反应物总能量。

大多数分解反应

某些高温条件下的反应

某些晶体间的反应(氯化铵与氢氧化钡的反应)

3、热化学方程式:

(1)意义:

化学式计量数不表示分子或原子数,仅表示物质的量。

(2)书写:

①注明聚集状态

②要注明△H,即热量的正负,数值和单位

③化学计量数可以用分数

4、求△H

(1)利用键能求反应热:

△H=反应物的键能总和-生成物的键能总和

(2)利用热值求反应热

5、化学能与热能的转化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开发高能清洁燃料的重要性

 

§2.3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

1、原电池(重点):

利用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工作原理:

原电池的电极

电极材料

实验现象

电极反应

反应类型

负极

Zn片

锌片不断溶解

Zn-2e-=Zn2+

氧化反应

正极

Cu片

铜片上有气泡冒出

2H++2e-=H2↑

还原反应

电池总反应

Zn+2H+=Zn2++H2↑

电子流向:

电流流向:

2、原电池与电解池的区别

 

原电池(重点)

电解池

定义

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装置。

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将电能转变成化学能的装置。

非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形成

条件

①活动性不同两电极

②电解质溶液

③形成闭合回路

④有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

①有外接直流电源

②电极插入电解质溶液

③形成闭合回路

电极名称及电极反应

负极:

较活泼金属-失电子-氧化反应

正极:

较不活泼金属或石墨-得电子-还原反应

阳极:

电源正极相连-(阴离子失电子)-氧化反应

阴极:

电源负极相连-(阳离子得电子)-还原反应

3、电池的应用:

制造电源,金属的防腐

研制新型电池的重要性

4、电解应用举例

电解反应实例

被电解

物质

电解

产物

电极反应

化学方程式

电解H2O制H2和O2

H2O

H2、O2

 

氯碱工业:

电解饱和食盐水制Cl2和NaOH

NaCl、

H2O

H2、Cl2、NaOH

阴极:

2H++2e-=H2↑阳极:

2Cl-+2e-=Cl2↑

2H2O+2NaCl

2NaOH+H2↑+Cl2↑

2H2O+2Cl-

2OH-+H2↑+Cl2↑

电解熔融NaCl制Na

NaCl

Na、Cl2

阴极:

2Na++2e-=2Na阳极:

2Cl--2e-=Cl2↑

 2NaCl(熔融)

2Na+Cl2↑

电解熔融氯化镁

MgCl2

Mg、Cl2

阴极:

Mg2++2e-=Mg阳极:

2Cl--2e-=Cl2↑

2MgCl2(熔融)

2Mg+Cl2↑

电解熔融Al2O3制Al

Al2O3

Al、O2

阴极:

4Al3++12e-=4Al

阳极:

6O2-+12e-=3O2↑

2Al2O3(熔融)

4Al+3O2↑

电解精炼铜

CuCl2

阴极:

Cu2++2e-=Cu阳极:

Cu-2e-=Cu2+

(1)原电池(重点)

A.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

a.负极:

电子流出的电极(较活泼的金属),金属化合价升高

b.正极:

电子流入的电极(较不活泼的金属、石墨等):

元素化合价降低

B.金属活泼性的判断:

a.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b.原电池的负极(电子流出的电极,质量减少的电极)的金属更活泼;

c.原电池的正极(电子流入的电极,质量不变或增加的电极,冒气泡的电极)为较不活泼金属

C.原电池的电极反应:

(难点)

a.负极反应:

X-ne=Xn-

b.正极反应:

溶液中的阳离子得电子的还原反应

(2)原电池的设计:

(难点)

根据电池反应设计原电池:

(三部分+导线)

A.负极为失电子的金属(即化合价升高的物质)

B.正极为比负极不活泼的金属或石墨

C.电解质溶液含有反应中得电子的阳离子(即化合价降低的物质)

(3)金属的电化学腐蚀

A.不纯的金属(或合金)在电解质溶液中的腐蚀,关键形成了原电池,加速了金属腐蚀

B.金属腐蚀的防护:

a.改变金属内部组成结构,可以增强金属耐腐蚀的能力。

如:

不锈钢。

b.在金属表面覆盖一层保护层,以断绝金属与外界物质接触,达到耐腐蚀的效果。

(油脂、油漆、搪瓷、塑料、电镀金属、氧化成致密的氧化膜)

c.电化学保护法:

牺牲活泼金属保护法,外加电流保护法

(4)化学电源

A.干电池(锌锰电池)

a.负极:

Zn-2e-=Zn2+b.参与正极反应的是MnO2和NH4+

B.充电电池

a.铅蓄电池:

铅蓄电池充电和放电的总化学方程式

放电时电极反应:

负极:

Pb+SO42--2e-=PbSO4

正极:

PbO2+4H++SO42-+2e-=PbSO4+2H2O

b.氢氧燃料电池:

它是一种高效、不污染环境的发电装置。

它的电极材料一般为活性电极,具有很强的催化活性,如铂电极,活性炭电极等。

总反应:

2H2+O2=2H2O

电极反应为(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

负极:

2H2+4OH--4e-→4H2O

正极:

O2+2H2O+4e-→4OH-

§2.4太阳能、生物质能和氢能的利用

1、太阳能的利用

1.太阳能是地球上最基本的能源:

P44

 

2.大自然利用太阳能最成功的是植物的光合作用:

P45

(1)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在太阳光作用下,植物体内的叶绿素把水、二氧化碳转化为葡萄糖,进而生成淀粉、纤维素。

6H2O+6CO2

C6H12O6+6O2

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动物体内的淀粉、纤维素在酶的作用下,水解生成葡萄糖,葡萄糖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又释放出热量。

(C6H10O5)n+nH2O

nC6H12O6

C6H12O6(s)+6O2(g)→6H2O(l)+6CO2(g)△H=-2804kJ·mol-1

科学家估计,地球上每年通过光合作用储藏的太阳能相当于全球能源年耗量的10倍左右。

(2).利用太阳能的一般方式:

(1)光—热转换:

利用太阳辐射能加热物体而获得热能。

应用:

地膜、大棚、温室;

太阳能热水器;反射式太阳灶;高温太阳炉。

(2)光—电转换:

①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