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编制模板.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688921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7.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编制模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编制模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编制模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编制模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编制模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编制模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编制模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编制模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编制模板.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编制模板.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编制模板.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编制模板.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编制模板.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编制模板.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编制模板.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编制模板.docx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编制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编制模板.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编制模板.docx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编制模板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编制提纲

 (2010-12-1301:

40:

46)

转载▼

标签:

 

育儿

分类:

 成长心得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编制提纲 

贵州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 潘康

  

                                   第一章  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编制

  编制基础设施建设规划,要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当地的自然环境、资源条件、历史情况、现状特点,正确处理近期建设和远景发展的关系,统筹兼顾,综合部署、规划。

  一、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编制的基本要求

  1、规划的基本性质

  

(1)试点村基础设施的定位

  村域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最基本单元,因此,村域基础设施也涵盖国民经济产业的范畴。

为客观反映村的特点,村的定位应结合自身实际,选择规划发展重点。

  

(2)试点村基础设施发展规划的性质

  规划是对事物发展作比较全面的长远的发展计划。

根据事物发展目标不同,规划可分为不同的类型。

基础设施发展规划是对确定的基础设施内容进行全面的长远的发展计划。

  2、规划编制的基本原则

  

(1)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

  规划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要求和省委和省政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统一部署,统领试点村发展规划。

  

(2)要客观分析发展的基本情况

  要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客观分析试点村发展现状、特点、基础条件与制约因素,为规划提供清晰的基础背景。

  (3)要充分评价基础设施发展潜力

  基础设施是农民、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撑点,是新农村建设的希望所在。

要根据试点村资源与环境条件,结合市场需求,通过区域比较优势分析,充分评价基础设施发展潜力,展望发展前景,为制定发展目标提供科学依据。

  (4)要科学制定发展目标

  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制定的基础设施发展目标要与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步骤、“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总体发展规划等相衔接。

  (5)要因地制宜选择重点建设项目

  重点发展项目一定要符合当地客观实际,要符合中央、省、地、县、乡的发展扶持方向与要求,要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

  (6)要制定有力可行的实施措施

  有力可行的政策措施,是规划实施的保障条件,要从明确责任,狠抓落实入手,制定组织、投资(引资、融资)、技术、市场、服务等政策措施,为规划有效实施提供条件保障。

  二、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编制的基本内容

  1、分析发展背景条件

  从生产、资源、地理、经济、技术、市场、环境、社会、产业基础等各个方面客观全面分析试点村基础设施现状与特点、发展优势与潜力、有利条件与制约因素等。

  2、制定发展思路与目标

以资源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适度规模发展特色为重点,根据国家和省的相关发展目标、新农村建设试点村总体发展规划目标,结合试点村实际,科学制定切实可行的基础设施发展思路、发展原则与发展目标。

  3、规划和布局重点

  依据试点村基础设施发展定位和制定的发展目标,提出重点发展建设的项目,并因地制宜地合理布局。

  4、规划发展重点建设项目

  按照国家和地方相关政策扶持项目申报指南和要求,规划设计重点项目建设工程与投资。

  5、分析评价产业发展效益

  从经济、社会、生态三个方面分析评价发展效益。

  6、提出保障规划实施的主要措施

  三、试点村基础设施发展规划编制基本方法

  1、组建规划编制工作组

  以县为单位组建规划编制工作组。

在县委、县政府统一领导下,组织相关部门技术专家承担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必要时可聘请省、地有关专家担任规划指导顾问或直接参加规划编制。

规划编制工作组要明确负责人,制定工作职责,保证必要的工作条件。

  2、制定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由规划编制工作组根据省制定的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发展规划编制要求,结合试点村产业发展实际,制定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工作方案主要包括:

规划编制的基本要求,编制的基本内容,制定的技术经济指标体系,工作的进度安排,参加编制的人员与分工,工作经费预算,规划编制提纲等。

工作方案拟好后,征求意见,获认可后开展规划编制工作。

  3、规划采用的技术经济指标参数要求

  

(1)数据指标参数总体要求

  ①与试点村总体发展规划数据指标一致;

  ②与国家、地方相关统计数据指标一致;

  ③采用法定计量单位;

  ④使用及参考的技术经济数据真实可靠;

  ⑤规划发展指标力求科学、合理,符合试点村发展实际;

  

(2)规划技术经济数据指标来源

  ①法定统计部门;

  ②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向社会公布的经济社会发展数据;

  ③相关职能部门统计的数据;

  ④试点村提供的数据;

  ⑤规划编制组实地调查测量的数据;

  ⑥编制人员计算加工的数据;

  ⑦收集的其他相关分析参考数据。

  (3)主体指标年度要求

  ①规划基期为2005年;

  ②发展目标年为2010年(即“十一五”规划期);

  ③发展速度参考年度为倒推5-10年(即“十五”、“九五”计划期)。

  4、规划编制工作步骤

  

(1)调查研究收集资料数据;

  

(2)讨论优化确定规划重点发展目标、重点建设项目等;

  (3)按提纲分工编制、统稿;

  (4)讨论规划初稿,征求意见,补充完善;

  (5)组织规划评审论证,根据领导专家意见修改定稿;

  (6)提交规划成果。

  四、编制基础设施规划文本(按规划编制提纲顺序介绍)

  第一章 总论(提要)

  1、项目名称

  2、建设单位

  3、项目法人

  4、规划目标

  5、规划布局

  6、规划建设重点

  7、规划建设内容等

  第二章 项目规划基本情况

  1、自然地理概况

  2、社会经济情况

  3、资源及林业发展情况

  第三章 项目规划布局、建设内容及规模

  1、规划指导思想及原则

  2、规划目标

  3、规划布局

  4、建设内容及规模

  第四章规划建设进度

  1、建设期限及阶段划分

  2、建设任务进度安排

  第五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设想

  1、投资估算依据

  2、建设总投资估算(附总投资估算表)

  3、资金筹措设想(资金来源,资金使用安排计划)

  第六章 效益分析与评价

  1、生态效益

  2、社会效益

  3、经济效益

  五、基础设施项目建议书编制工作

  项目建议书是建设某一项目的建议文件,是基本建设程序中最初阶段的工作,是投资决策前对拟建项目的轮廓设想。

项目建议书是申报单位(建设单位)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远规划、行业规划、国民经济产业政策等情况向上级主管部门及有关部门报请立项的主要文件和依据。

  1、编制项目建议书的目的和作用

  编制项目建议书的目的是为了建议和推荐项目。

其主要作用是对拟建项目进行初步说明,论述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条件的可行性及获得社会、生态、经济效益的可能性,为决策部门选择确定项目提供依据,为可行性研究提供依据。

  2、编制项目建议书的质量要求

  编制项目建议书要求基本情况真实可靠,项目建设必要性的论据重点突出,符合国家建设的方针、政策,符合市场和生态环境建设的要求;建设条件分析客观,实事求是;建设规模适度、项目布局合理、可行;投资估算符合实际,资金筹措来源有保障;效益分析依据充分、科学客观;认真贯彻国家有关政策、法规、技术标准和规程;附件材料完整、齐全。

  3、项目建议书的编制单位

  项目建议书一般由申报单位(建设单位)负责编制,或委托有资质的工程咨询单位编制。

  六、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工作

  可行性研究是在投资决策之前,对拟建设项目进行全面技术经济分析论证,是投资前期工作的重要内容和基本建设程序的重要环节。

项目建议书被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后,根据批文要求,组织开展可行性研究,进行可行性研究文件的编制。

  1、项目可行性研究的任务

  项目可行性研究的任务就是根据国民经济发展和项目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或商品林基地建设规划的要求,通过调查、研究与拟建项目有关的自然、社会、经济、技术资料,对建议项目投资建设的必要性、经济上的合理性、生态建设上的重要性、技术上的适用性、先进性,建设条件上的可能性和可行性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论证,作多方案的比较后提出有理有据的评价,推荐最佳的建设方案,供上级主管部门决策、审批。

  2、项目可行性研究的目的及作用

  

(1)项目可行性研究的目的

  项目可行性研究的目的是为投资决策从技术经济多方面提供科学依据,以提高项目决策的成功率,提高投资效益。

  

(2)项目可行性研究的作用主要有:

  ①作为项目投资决策的依据;

  ②作为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筹集资金的依据;

  ③作为编制设计文件及进行项目建设工作的依据;

  ④作为签订有关合同、协议的依据;

  ⑤作为项目组织管理、机构设置、劳动定员及职工培训的依据。

  3、项目可行性研究文件编制的依据

  

(1)批准项目建议书及有关文件;

  

(2)国家及行业经济发展长远规划、国土开发整治规划、项目地区经济发展规划、国家有关产业政策和投资政策;

  (3)项目地区自然、社会、经济、林业基础资料;

  (4)有关国家、行业及地方的政策、法规及技术标准、规程、规范;

  (5)有关项目地区技术经济指标;

  (6)国家颁发的有关社会、技术、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

  (7)委托单位的要求及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合同、协议等。

  4、项目可行性研究文件编制的质量要求:

  

(1)基础数据来源可靠、时效强;

  

(2)项目建设条件阐述清晰、分析客观;

  (3)总体布局合理,建设规模、建设目标和保障措施符合实际、切实可行;

  (4)方案比选方法科学,论证充分,确定的方案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可行;

  (5)采用的技术经济指标、参数、定额符合项目区的实际情况;

  (6)投资估算符合实际和符合有关规定;

  (7)效益分析评价客观、实事求是;

  (8)认真贯彻国家有关政策法规、技术标准、规程、规范;

  (9)研究报告符合国情,提出的结论性意见和重大措施建议切合实际,具有客观性、公证性和科学性;

  (10)附件材料、专题论证报告齐全。

  5、可行性研究文件编制单位

  可行性研究文件必须由建设单位委托给有相应资质等级的林业调查规划(勘察设计)院和工程咨询单位编制。

  七、“十一五”期间我省林业发展与生态建设基本思路及重点项目简介

  

(一)基本思路

  以深入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以继续认真实施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为依托,紧紧围绕我省生态建设和林业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加快林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林业资源优化配置和增长方式转变,提高林业发展质量,把我省的生态建设和林业发展有机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二)重点项目

  “十一五”期间,在继续依托林业重点工程的同时,积极拓宽林业投资渠道,努力构建生态与经济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林业发展模式,使“试点村”在重点工程实施中取得实效。

  ⑴天然林保护工程

  天然林保护工程不仅仅是针对包括天然林资源保护本身,而且还包括了工程区内的植树造林(种草)和退耕还林(草),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不仅能使工程区的森林资源得到休生养息,还对保持水土,调节气候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十一五”期间,在继续管护好现有的工程区7884万亩天然林资源的基础上,争取将“十五”期间完成的天保工程公益林列入工程管护范围,并落实管护资金,争取完成天保工程区国家重点公益林区划和落实补偿政策。

规划新营造林370万亩,其中封山育林370万亩。

  ⑵退耕还林工程

  退耕还林还草是党中央、国务院为改善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保障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长治久安而作出的英明决策,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增强退耕还林区的“造血”功能以及生态环境建设和发展地方经济双赢之路意义重要。

  “十一五”期间,我省在继续坚持“全面规划、分步实施”原则,按照“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的总体要求,以保护好现有的林草植被和土地的合理开发为基础,以退耕还林(草)治理水土流失为突破口,在全省9个市(州、地),84个县(市、区、特区)(贵阳市的云岩区、南明区、小河区三个城区除外)实施退耕还林工程。

预计将建设完成营造林1500万亩。

其中退耕地造林500万亩;荒山荒地营造林1000万亩。

  ⑶珠江防护林工程

  珠江发源于云南省沾益县的马雄山,流经我省。

珠江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是我省“两江”生态屏障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覆盖了我省珠江流域的18个县,涉及国土面积43401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24.6%)。

  “十一五”期间,我省将继续推进珠江防护林二期工程。

主要建设内容及建设规模是:

对项目区内森林及灌木林共计2008万亩进行全面管护。

继续对项目区内975万亩森林资源进行管护;同时完成新营造林155万亩,其中封山育林80万亩,人工造林75万亩。

  ⑷石漠化治理工程

  我省是个岩溶地貌分布广泛的省份,由于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导致了岩溶地区出现了严重的石漠化问题。

石漠化分布地区主要集中在北盘江、乌江上游的三岔河及六冲河流域内。

在“百村试点”中,应将石漠化治理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十一五”期间,我省将在石漠化严重的78个县中的58个县实施石漠化治理工程。

规划建设营造林375万亩,其中:

封山育林250万亩,人工造林125万亩。

在毕节、安顺、六盘水、黔西南等市(州、地)配套实施小型水利水保工程,完成水土流失治理1800km2。

  ⑸实施国家重点生态公益林和生态效益补偿制度

  天然林区是我省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聚居区,也是贫困人口发生率高发区,为帮助解决好林区农民的增收致富,预计“十一五”期间,我省将在天保工程区区划界定国家重点公益林3000万亩左右,落实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帮助重点公益林保护区群众增收。

  ⑹林业产业基地建设

  林业产业包括:

林木种植、经济林培育、种苗花卉、木材采运、木竹加工、人造板生产、林化产品加工、木竹浆造纸、林副产品采集加工、森林旅游等。

林业产业的发展对推进我省林业产业结构调整,带动林区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十一五”期间,我省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快林业产业发展。

  一是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规划建设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300万亩,其中:

新建100万亩,改培200万亩。

造林树种为马尾松、湿地松、桉树等速生树种和厚朴、鹅掌楸等乡土速生优质用材树种。

主要布局在省内40个县(市、区)。

  二是竹林基地建设,营建竹类商品林100万亩,其中:

新建50万亩,改培50万亩。

主要布局在遵义市、黔东南州、黔西南州、黔南州。

  三是林药基地建设,营造以杜种、厚朴、金银花、喜树、黄柏、茣萸等的药用树木,建设总规模20万亩。

主要布局在遵义市、黔西南州、黔东南州、黔南州、毕节地区。

  四是生物能源基地(麻枫树)建设,营造麻枫树100万亩,主要布局在海拔800米以下南部河谷地带。

  五是油茶基地建设,建设总规模80万亩,其中:

培育、改造现有油茶林50万亩,新造油茶林30万亩。

  (三)“百村试点”规划中林业方面应注意以下几点

  1、摸清地区资源和生态现状,理清规划思路

  我省的森林资源分布不均,由于历史条件和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各地州市的林业发展和生态建设的步伐也不一致。

再加上地形地貌土壤条件等差异,难以在全省找到通用的林业发展模式。

因此,“百村试点”规划的编制工作更应当注重因地制宜的原则,在摸清本地区人口压力、资源底数和生态现状的基础上,做好与“十一五”林业发展规划相衔接,积极探索适合本地自然条件、生态经济兼容的发展模式,尊重科学,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

各有关县林业主管部门要在认真分析试点村自然条件和资源现状、生态现状的基础上,将林业重点工程建设任务向“试点村”倾斜,并切实发挥指导和服务职能,确保工程建设取得实效。

  2、以市场为导向,发挥优势,积极发展林业产业

  各试点村规划项目的选择在坚持因地制宜的前提下,还必须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对所选择的树种,培育的产品应认真开展市场容量、营销方式和渠道等方面的分析研究,要注意与龙头企业发展相结合;要加强对原料生产供应与加工需求过程中的价格进行监督指导,正确处理两个方面的经济效益关系,防止压价、拖欠货款等问题;要认真总结自身和本地区的林业产业发展中的教训,积极借鉴同类地区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把资源优势与市场需求有机结合,确保试点村的林业产业项目能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3、加强领导、科学组织,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积极主动性,扎实推进项目实施,务求实效。

  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和林业科技人员要认真做好试点村规划及实施过程中的服务工作。

在组织管理上,要加强领导和宣传动员,确保工程建设得到试点村群众的积极支持和参与,工程建设任务能按质按量按期完成;在技术上,要认真做好关键技术、关键环节的技术培训,确保参与试点村规划项目的每一农户有一位熟练掌握与项目建设内容技术要求相适应的技术能手,确保项目的持续经营,群众自我发展能力的不断提高。

  

 

                                       第二章  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百村试点”工作中农村水利基础设施规划必须符合我省已编制的《贵州省“十一五”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报告》、《贵州省节水灌溉发展“十一五”规划》、《贵州省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规划(2006—2015年)》及《贵州省水利扶贫“益民工程”(项目建议书)》的要求。

  一、灌溉规划

  1、流域灌溉规划应在调查规划区内的灌溉现状和农业生产对灌溉要求的基础上,结合水源条件,拟定灌区范围及整体开发方式,选定灌溉设计标准、灌溉制度、引水规模和骨干灌排渠系建设方案,拟定典型区田间工程布局,阐明工程效益。

  2、灌溉规划应结合综合农业区划,根据区域农业生产的特点、种植布局和发展要求,进行分区水土资源平衡,研究不同水源配合运用的合理方式,并据以拟定可能的灌区总面积和总体布置方案。

  3、灌溉设计标准应根据水源条件、农业生产要求与相应作物组成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合理选定。

  4、灌溉制度应根据灌区的水源、土壤、地形、降雨等条件,以及作物组成、农业技术措施和先进的灌水技术等因素,参照本地高产、节水的灌溉经验及有关试验资料,分析拟定。

  5、规划渠灌区应因地制宜选择引水地点、取水方式、引水数量以及必要的蓄引提等主要工程措施。

  在多泥沙河流上引水灌溉,应对泥沙的利用和处理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

对现有的涝渍、盐碱、沙丘、荒滩及各类低产田,应提出必要的改造措施。

  6、灌区开发必须有灌有排,防止土壤盐碱化、沼泽化。

灌排渠系应根据地形、地质、水系、承泄区等条件,尽量照顾到行政区划合理布置。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灌溉渠系设置应力求扩大自流灌溉面积。

排水沟布置应因地制宜采取排、截、滞、抽等方式。

  具有多水源或兼有其他开发利用任务的灌区,应研究多种可行的方案,经技术经济论证选择最优开发方案。

  7、规划大面积井灌区应分析预测长期开采后的地下水动态变化,研究提出实施地上水、地下水联合调度运用的方案,防止过量开采地下水可能对生态和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

  8、对已建灌区的改造,应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新要求,在实施节水灌溉的基础上,提出渠系和建筑物加固改建方案。

必要时,可对供水水源进行适当调整。

  9、灌溉水源的水质要符合灌溉水标准,不能直接引用未经处理、不符合灌溉水标准的城市工业污水,防止污染土壤和地下水。

  二、饮水安全工程规划

  

(一)工程建设标准

  1、供水水质

  农村饮水供水工程的供水水质应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或《农村实施〈生活饮水水卫生标准〉准则》的要求。

  2、供水量

  根据水利部、卫生部颁发的《农村饮水安全卫生评价指标体系》,贵州省属第四区,农村生活用水量以每人每天获得的水量不低于55L/d?

人为安全,不低于35L/d?

人为基本安全。

  按照《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有关要求,农村供水工程的供水量中包括农村居民生活用水量、饲养畜禽用水量、乡镇企业用水、消防用水量、管网漏失水量和未预见用水量,对条件较好的地区还用考虑公共建筑用水量、浇洒道路和绿地用水量。

确定工程的供水规模时,应满足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需要

  3、用水方便程度

  根据《农村饮水安全卫生评价标准体系》,人力取水往返时间不超过10分钟为安全,取水往返时间不超过20分钟为基本安全。

集中供水工程尽可能供水到户,无条件做到供水到户时,可分布实施。

  4、水源水量保证率

  根据《农村饮水安全卫生评价指标体系》供水保证率不低于95%为安全,不低于90%为基本安全。

严重缺水地区水源保证率不低于90%,其他地区不低于95%。

  对于采用小水池、小水窖解决饮水问题的缺水地区,应保证70—100天不下雨时群众有水吃,对于缺水时间超过100天的严重缺水地区,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小水池、小水窖的容积。

  

(二)工程建设内容

  1、水源的选取

  作为生活饮用水水源,应满足水质好、水量充沛、便于卫生防护等要求。

根据我省的水资源状况,作为农村饮水供水水源可选择井水、泉水、溶洞水、河水,或利用现有水利工程作为供水水源,在水资源严重缺乏的地区,可采取集蓄雨水以满足用水要求。

  2、工程类型的确定

  根据贵州省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规划,工程类型主要有引水、提水、雨水集蓄等,以自流为主,提、引相结合,供水方式采取自来水供水到户,建集中供水点和分散供水到户三种方式。

  在具备集中供水条件,但目前供水设施简陋且饮水不安全的地方,建自来水供水,从水源取水,经净化和消毒,水质达到饮用水卫生标准后,利用配水管网统一送到户和集中供水点,有条件的可考虑自来水入户,没有条件的则设公共供水点供水。

  对水源受污染严重且恢复困难的已有饮水工程,更换新水源;对缺乏必要水处理设施的已有饮水工程,增加水处理设施。

在居住分散的山丘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建造分散式供水工程,在地表、地下水缺乏时建造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有良好地下水源时可建造集中或分散供水井。

对于列入移民搬迁计划的村寨,可先修建一些临时供水设施。

  为解决水质超标问题,应以寻找好水源建集中供水工程为主,降低工程造价和供水成本。

  3、供水规模的确定

  按照《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的有关要求,在确定工程的供水规模时,应满足当地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小城镇(集镇)建设的发展要求。

  农村供水工程的供水量中包括农村居民生活用水量、饲养畜禽用水量、乡镇企业用水量、消防用水量、管网漏失水量和未预见的用水量,考虑变化情况来确定供水工程规模。

条件较好的地区还应考虑公共用水量、浇洒道路和绿地用水量。

  4、水处理措施

  对水源浑浊、细菌超标等情况,可采取一体化水处理器进行过滤、消毒处理。

  对受到严重污染,水中有害物质如氟、砷、盐超标且恢复困难的水源可另找水源,实行集中供水;水中有害物质仅氟超标可采用活性氧化铝降氟、混凝沉淀、电渗析或反渗透降氟等方法处理水质;苦咸水采用常规处理加活性炭处理、强化常规处理水质,也可在常规净化节艺的基础上增设生物预处理。

  各地应因地制宜的选取水处理措施,水处理设备的操作力求简单,使农民容易掌握;运行费用、制水成本低,减轻群众对水费的负担。

  5、消毒措施

  所有供水工程,均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适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