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基础串讲讲义.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689712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99 大小:117.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学基础串讲讲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9页
管理学基础串讲讲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9页
管理学基础串讲讲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9页
管理学基础串讲讲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9页
管理学基础串讲讲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9页
管理学基础串讲讲义.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9页
管理学基础串讲讲义.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9页
管理学基础串讲讲义.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9页
管理学基础串讲讲义.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9页
管理学基础串讲讲义.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99页
管理学基础串讲讲义.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99页
管理学基础串讲讲义.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99页
管理学基础串讲讲义.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99页
管理学基础串讲讲义.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99页
管理学基础串讲讲义.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99页
管理学基础串讲讲义.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99页
管理学基础串讲讲义.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99页
管理学基础串讲讲义.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99页
管理学基础串讲讲义.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99页
管理学基础串讲讲义.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99页
亲,该文档总共9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管理学基础串讲讲义.docx

《管理学基础串讲讲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学基础串讲讲义.docx(9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管理学基础串讲讲义.docx

管理学基础串讲讲义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

 

讲义

目录

应考指导5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8

第一节人类的管理活动8

第二节管理的职能与性质9

第三节 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9

第四节管理学的对象与方法10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11

第一节中国传统管理思想11

第二节西方传统管理思想12

第三节 西方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13

第四节中国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15

第三章 管理的基本原理16

第一节管理原理的特征16

第二节 系统原理16

第三节 人本原理17

【答案】BE错误!

未定义书签。

第四节责任原理17

第五节效益原理17

第六节伦理原理18

第四章管理道德与社会责任19

第一节企业管理为什么需要伦理道德19

第二节几种相关的道德观20

第三节道德管理的特征和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20

第四节改善企业道德行为的途径21

第五节企业的社会责任21

第五章管理的基本方法22

第一节管理的方法论23

第二节 管理的法律方法23

第三节管理的行政方法23

第四节 管理的经济方法24

第五节管理的教育方法25

第六节 管理的技术方法25

第二篇 决策27

第六章决策27

第一节决策的定义、原则与依据27

第二节决策的类型和特点27

第三节决策的理论28

第四节决策的过程与影响因素29

第五节决策的方法30

第七章计划与计划工作32

第一节计划的概念及其性质32

第二节计划的类型33

第三节计划的编制过程34

第八章计划的实施35

第一节目标管理35

第二节滚动计划法36

第三节网络计划技术36

第三篇组织37

第九章组织设计37

第一节组织设计的概述38

第二节组织设计的影响因素分析39

第三节部门化40

第四节分权和集权41

第十章人员配备42

第一节人员配备的任务、程序、原则43

第二节管理人员的选聘43

第三节管理人员的考评44

第四节管理人员的培训45

第十一章组织力量的整合46

第一节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46

第二节直线与参谋47

第三节委员会47

第十二章组织变革与组织文化49

第一节组织变革的一般规律49

第二节管理组织变革50

第三节组织文化及其发展51

第四篇领导54

第十三章 领导和领导者54

第一节领导的性质和作用54

第二节理想的领导者与领导集体55

第三节领导方式及其理论56

第四节领导艺术57

第十四章 激励59

第一节激励的性质59

第二节激励理论59

第三节激励实务61

第十五章沟通62

第一节组织中的沟通62

第二节 沟通的障碍及其克服63

第三节  冲突与谈判64

第五篇控制66

第十六章管理信息66

第一节管理信息及其特征66

第二节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67

第三节管理信息技术的运用及发展67

第十七章  控制与控制过程68

第一节 控制原理69

第二节 控制的要求70

第三节  控制过程70

第十八章  控制方法72

第一节  预算控制72

第二节  非预算控制73

第三节  成本控制75

第四节其他控制方法75

应考指导

一、考试相关情况说明

(一)课程基本情况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是管理学、经济学等近20个专业本科生和专科生的必修课程之一。

本课程的指定教材是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组编,刘豪兴主编:

《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本教材系统阐述和介绍了管理学的基本范畴、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从管理整体的角度分析了企业与社会的关系的各个层面、各种表现及其变化规律。

(二)题型与分值

题型

分值

分值

单项选择题

共15小题,每题1分

15分

多项选择题

共5小题,每题2分

10分

名词解释题

共5小题,每题3分

15分

简答题

共5小题,每题6分

30分

论述题

共2小题,每题15分

30分

小计

32小题

100分

(三)重难点分布

从知识点分布来看,本课程试题覆盖了前五篇共18章的全部内容。

从整体来看,教材18章内容知识点分布不均匀,重点章节主要是第1章,第2章,第6章,第7章,第8章,第9章,第11章,第12章,第13章和第14章。

第3章、第4章、第5章、第10章、第15章、第16章、第17章和第18章是知识点考查最少的几章,并且主要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第19章、第20章和第21章作为自学章节,没有对考试作出要求。

(四)试题难度

从试题难度来看,试题绝大部分属于大面知识。

对于重点知识每年都会重复出现,只是以不同的形式,或者考查不同的内容。

这一点大家要特别注意,不要以为以前考过的知识点就不会再考。

虽然每年均有偏题出现,一般是属于课程涉及的较细的内容,但所占比例较低,属于正常情况。

总体而言,试题较为容易。

(五)命题特点

整体上看,出题顺序基本上按照教材章节顺序来出题,但并不是特别规律。

此特点有助于我们答题时准确把握考点所属章节,提高答题正确率。

从具体题型来看,单选题有如下几个特点:

第一,人物性知识点常考,如某人的理论、观点,或者评述什么的;第二,独特性知识点常考,如唯一,第一,首次,典型,标志,最重要,最早等等;第三,概念性知识点常考;第四,基本知识性知识点常考。

多选题的出题特点是,所考知识点均是适合考多选题的,也就是说该知识点是以多项内容为主的,如特点,组成部分,方式,原因等等。

这一点,稍加注意即可轻松掌握。

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没有规律可循,因此,将书中出现的概念及相关基本理论全部掌握即可,千万不要押题,否则容易失分。

二、本课程的学习建议

1.考生在开始学习这门课时,应根据自己的情况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通常可分为二个阶段:

一是依据教材分章学习和做同步练习题阶段;二是总复习阶段,其复习技巧将在下面单独介绍。

2.紧扣大纲复习。

最好能够按照大纲中提练的课程内容将教材内容简化成自己的学习小册子。

也就是将大纲中课程内容总分再充实一下,各知识点都丰富一下。

比如说某个概念,要把定义或含义写在这个概念之后。

利于记忆。

此外,要注意课程内容中没有的知识点,如果考核要求中有的话,有必要补充完整。

3.注意总结教材中某些知识点的易考特性,比如首次,典型,标志,最重要,最早等等,人物性知识点,概念性知识点都要加以标识,这些知识点都是最容易出题的。

4.每复习完一遍教材做一套真题,这样将近三年试题认真做过,教材阅读几会强化记忆,一边阅读教材一边做题会检查自己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可以有针对性地指导自己的下一轮复习。

三、各类题型的特点和答题技巧

(一)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通常是考核教材中的基本知识点,绝大部分知识点属于识记和领会层次。

因此,要想在单项选择题部分拿高分,甚至拿满分的话,就必须熟练地掌握教材内容。

从近三年的试题情况来看,这部分考查的知识点比较细,需要大家在仔细阅读教材的过程中将一些特殊内容标识出来,专门予以背诵记忆。

从难度来看,单选题的难度是所有题型中最容易的,应该说只要熟读教材,不会有不会做的题。

(二)多项选择题

  多项选择题和单项选择题考核的难度相近,只是多项选择题所考知识点比单选所涉及知识点要复杂,内容要多。

从应试的角度来说,多选题的考点一定是适合考多选的知识点,这一点特别提醒大家注意,这样在复习的过程中就可以有意识的将具备这种特点的知识点加以格外的标识。

相对于单选题来说,多选题的难度增大,确保答题准确率的方法只能是提高教材的熟练程度。

当然,要特别注意多选题中备选项与正确答案的细小变化,如加上否定词等。

否则,可能由于审题不细导致丢分。

(三)名词解释题

名词解释题基本上都是比较重要的概念,偶尔也会考到一些比较细的知识点。

无论如何,只要在复习的过程中,将教材中的所有概念都一一列出,可以肯定的是名词解释题就不会丢分了。

(四)简答题

  简答题用来考核考生对某方面问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一般只需要直接作答,答要点即可,不需展开。

(五)论述题

  论述题是简答题的拓展,要求能够在回答要点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充分详细的分析论证,绝对不能只答要点,不展开。

那样一定会扣分。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一、本章复习建议

本章在历年考试中,处于较为重要的地位,建议学员重点掌握管理的职能与性质、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

从题型来讲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名词解释题以及简答题。

二、本章重要知识点讲解

第一节人类的管理活动

(一)人类活动的特点

1.目的性

2.依存性

3.知识性

(二)管理的必要性

(1)资源的短缺将是一种长期的经济现象,如何将有限的资源进行合理的利用,则是管理必须解决的问题;

(2)科学技术是阻碍生产力的原因之一,实践证明只有通过有效的发展,才能使科学技术真正转化为生产力;

(3)高度专业划的社会分工是现代化国家和现代企业的的基础,协调各种关系需要管理;

(4)实现社会企业的长期发展,需要靠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

(5)近几年来,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信息网络,互联网等在中国各行各业中得到了空前迅速的应用和普及。

(三)管理的概念★

1.几种代表性的观点

(1)管理是由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及控制等只能为要素组成的活动过程。

——法约尔1916年提出;

(2)管理是指通过计划工作,组织工作,领导工作和控制工作的诸过程来协调所有的资源,以使达到既定的目标;

(3)管理是在某一组织中,为完成目标而从事的对人与物质资源的协调活动

(4)管理就是由一个或更多的人来协调他人活动,以便收到个人单独活动所不能收到的效果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5)管理就是协调人际关系,激发人的积极性,以达到共同目标的一种活动。

这种表述突出了人际关系和人的行为;

(6)管理就是决策。

——1978赫伯特。

西蒙

2.管理的概念

(1)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预期的目标;

(2)管理的本质就是协调;

(3)协调必定产生在社会组织当中;

(4)协调的中心是人;

(5)协调的方法是多样的,需要定性的理论和经验,业需要定量的专门技术

 

第二节管理的职能与性质

(一)管理的职能★

许多新的管理论和管理学实践已一再证明:

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这五种管理职能是一切管理活动最基本的职能。

(1)计划:

制定目标并确实为达成这些目标所必需的行动。

组织中所有的管理者都必须从事计划活动。

(2)组织:

根据工作的要求与人员的特点,设计岗位,通过授权和分工,将适当的人员安排在适当的岗位上,用制度规定各个岗位的职责和上下左右的相互关系,形成一个有机的组织结构,使整个组织协调运转。

(3)领导:

指导人们的行为,通过沟通增强人们的相互理解,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激励每个成员自觉地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共同努力。

(4)控制:

控制地实质就是使实践活动符合与计划,计划就是控制地标准。

(5)创新:

创新职能与上述各种管理职能不同,他本身并没有某种特有的表现形式,他总是在与其他管理职能的结合中表现自身的存在与价值。

【例题】为了保证目标及为此而制订的计划得以实现,就需要有_______职能。

A.计划B.组织C.领导D.控制E.创新

【答案】D

【解析】计划职能强调制定,组织职能强调执行,领导职能强调协调,创新职能强调效率,控制职能强调依据计划而实现目标,故选择D。

(二)管理的自然属性

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因社会制度形态的不同而有所改变,这完全是一种客观存在。

——管理的自然属性。

(三)管理的社会属性

(1)科学技术的进步,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规模扩大,职能经理人出现,企业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

(2)部分职工持有股票,企业所有权的人数增多。

(3)西方发达国家的政府对本国经济采取不同形式不同程度的干预。

(4)企业管理需要考虑消费者利益和社会生态环境的保护

第三节 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

(一)管理者的角色★

根据亨利。

明茨伯格的一项广为引用的研究,管理者扮演着十种角色,这十种角色可归入三类。

即:

(1)人际角色:

代表人角色、 领导人角色、 联络者角色;

(2)信息角色:

监督者、发言人、传播人;

(3)决策角色:

企业家、干扰对付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二)管理者的技能★

罗伯特 ·卡次的研究成果,管理者必须具备三种技能,包括:

1.技术技能

2.人际技能

3.概念技能

第四节管理学的对象与方法

学员了解管理学的对象与方法即可。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发展

一、本章复习建议

本章在历年考试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建议学员全面掌握,重点复习。

从题型来讲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名词解释题以及简答题题型都要加以练习。

二、本章重要知识点讲解

第一节中国传统管理思想

(一)中国传统思想形成的社会文化背景

(二)中国传统管理思想的要点

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分为:

1.宏观管理的治国学——(财政赋税、人口管理、货币管理、等)

2.微观管理的治生学——(农副业、手工业、运输、建筑工程等)

(1)顺道——顺应宏观的治国理论和客观的经济规律

(2)重人——

重人心向背;

重人才归离

(3)人和——调整人际关系,讲团结、上下和、左右和

(4)守信——信誉是人类社会人们之间建立稳定关系的基础

(5)利器——“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6)求实——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思想方法和行为的准则

(7)对策——运筹谋划,以智取胜。

两个要点

预测;

运筹

(8)节俭——理财和治生都提倡开源节流,勤俭治国

(9)法治——我国的法治思想起源于先秦法家和《管子》,后逐渐演变成一套法治体系

第二节西方传统管理思想

(一)西方早期管理思想的产生

1.亚当·斯密《国富论》1776(英国)

认为:

劳动是人民财富的源泉,各国人民每年消费的一切生活用品的源泉是本国人民每年的劳动。

亚当。

斯密在分析“劳动生产力”的因素时,特别强调了“分工”的作用。

2.查理·巴贝奇(英国)

发展了亚当·斯密的观点,提出了关于生产组织机构和经济学方面的带有启发性的问题。

巴贝奇提出了“边际熟练”原则,——即对技艺水平、劳动强度定出界限,作为报酬的依据。

3.罗伯特。

欧文(英国的空想主义家)

经过一系列的试验,提出了“在工厂生产中重视人的因素”。

欧文是人事管理的创始人

(二)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和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

1.“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科学管理之父

(1)泰罗创立的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管观点

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谋求最高工作效率

达到最高效率的重要手段——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代替旧的经验方法

实施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要求人员和工人双方在精神上和思想上来一个彻底的改变

(2)泰罗提出的以下管理制度

对工人提出科学的操作方法,以便合理利用工时,提高效率

在工资制度上实行差别计件制

对工人进行科学的选择,培训和提高

制定科学的工艺规程,并用文件形式固定下来以利推广

使管理和劳动分离,把管理工作称为计划职能、工人的劳动称为执行职能

(3)代表作——《科学管理原理》1911年

2.亨利·甘特

重要贡献之一是设计了一种用线条表示的计划的因素成“甘特图”

代表作——《工业的领导》1916,《工作组织》1919

3.布雷斯及他的妻子

两人以进行“动作研究”而著称

4.对“泰罗制”的评价

泰罗制的贡献:

(1)它冲破了传统地落后地经验管理办法,将科学引进了管理领域,创立了一套具体地科学管理方法;

(2)科学地管理方法和科学地操作程序使生产效率提高了二三倍,推动了生产地发展,适应了资本主义地发展;

(3)由于管理职能于执行职能地分离,企业中开始有一些人专门从事管理工作

(4)泰罗把人看成会说话的机器,只能按照管理人员的决定、指示、命令执行劳动,在体力技能上受很大的压榨

泰罗制的缺陷:

罗制是适应历史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同时也受到历史条件和个人经历的限制,它的科学管理所涉及的问题比较小,管理的内容比较窄,企业的财务、销售、人事等方面的活动都没有涉及。

(三)法约尔的“组织管理理论”

1.中心问题

“组织理论”的中心问题:

组织结构和管理原则的合理化,管理人员职责分工的合理化。

2.六种职能

法约尔认为要经营好一个企业,不仅要改善生产现场的管理,而且应当注意改善有关经营的六个方面的职能,包含技术职能、 经营职能、 财务职能、 安全职能、 会计职能、 管理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3.条原则

包括分工、权力与责任、纪律 、统一命令 、统一领导、员工个人要服从整体、人员的报酬要公平、集权、等级链、秩序、公平、人员保持稳定、主动性、集体精神

4.法约尔的贡献

在管理的范畴、管理的组织理论、管理的原则方面提出了崭新的观点

第三节 西方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

(一)行为科学学派★

1.行为科学的由来

泰罗制的“科学管理“理论把人看成“经济人”而行为科学把人看成“社会人”即:

影响工人生产效率的因素除了物质条件外,还有人的工作情绪。

行为科学的特点为:

一门研究人类行为规律的科学

2.“行为科学”的早期理论——人群关系论(代表人:

梅奥)

(1)霍桑试验

目的:

找出工作条件对生产效率的影响,以寻求提高劳动生产率的途经

过程:

试验首先从变化现场工作的照明强度着手。

研究人员将参加工作的工人分成两组,一组为试验组,一组为控制组。

控制组一直在平常的照明强度下工作,而试验组则给予不同的照明强度。

当试验组的照明强度逐渐增大时,试验组的生产增长比例与控制组大致相同,当试验组的照明强度逐渐降低时,试验组的产量明显下降。

试验表明,照明度的一般改变不是影响生产率的决定因素。

后来再进行其他方面的试验。

观点:

○企业的职工是社会人

○满足工人欲望,提高工人的士气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

○企业中实际存在一种“非正式组织”——企业职工在共同工作和共同生产中必然产生相互之间的人群关系,产生共同的感情,自然形成一种行为准则和惯例,要求个人服从。

这就构成了“非正式组织”

○企业应采用新型的领导方法

影响:

人群关系理论是“行为科学”管理学派的早期思想,它只强调要重视人的行为,而行为科学还要求进一步研究人的行为规律,找出产生不同行为的影响因素,探讨如何控制人的行为以达到预定目标。

 

3.“行为科学”学派的主要理论★

(1)需求层次理论——马斯洛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有两个基本的观点

○一个人的需要取决于他已经得到什么,尚缺少什么,只有尚未满足的需要能够影响行为

○人的需要都有轻重层次,某一需要得到满足后,另一需要才出现

○需求的内: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感情和归属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主要缺陷

缺乏客观性

(2)双因素理论——赫茨伯格

赫茨伯格抛弃了传统的观点:

满意——(对立面)——不满意

提出新观点:

满意——没有满意——没有不满意——不满意

调查认为:

使职工感到满意的因素都是工作的性质和内容方面的。

而使他们不满意的因素都是工作环境或者工作关系方面的。

赫茨伯格把前面的因素叫激励因素,后者叫保健因素。

保健因素:

当这类因素得到改善时,职工的不满就会消除,但是,保健因素对职工起不到激励的积极作用。

包括:

企业的政策与行政管理、监督、与上级的关系、与同事的关系、工作安全、个人生活、工作条件等。

激励因素:

这些因素具备时可以起到明显的激励的作用,当这类因素不具备时,也不会造成职工的极大不满。

包括:

工作上的成就感、受到重视、提升、工作本身的性质、个人发展的可能性、职责

结论

激励因素是以工作为中心的,即以对工作本身是否满意,工作中个人是否有成就、是否得到提升为中心的。

而保健因素则与工作的外部环境有关,属于保证工作完成的基本条件。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和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有很大的相似性,马斯洛的高需要层次即赫茨伯格的激励因素。

而为了维持生活所必须满足的低层次需要相当于保健理论。

(3)X、Y理论

X理论和Y理论是由麦戈雷格提出来的。

X理论的主要观点

人的本性是坏的,一般人都好逸恶劳,尽可能逃避工作的特性,由于人有厌恶工作的特性,因此对大多数人来说,仅用奖励的办法是不够的,必须进行强制、监督、指挥、对惩罚进行威胁,才能使他们努力地去完成工作目标。

一般人胸无大志,通常满足于平平稳稳地完成工作。

Y理论的主要观点

人都是积极向上的,他们对工作的喜欢取决于他们把工作看成是一种满足还是一种惩罚。

人们在通常情况下愿意承担责任,人们都热衷于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制造性。

结论

x理论假设较低层次的需要支配着个人的行为,y理论则假设高层次的需要支配着人的行为。

麦戈雷格认为y理论比x理论更实际有效,因此他建议让员工参加工作于决策。

为员工提供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建立良好的群体关。

(4)超Y理论——乔伊·洛尔斯

主要观点:

管理方式要由工作性质、成员素质等来决定,不同的人对管理方式的要求不同。

(5)Z理论——威廉。

大内

主要观点:

认为企业管理当局与职工的利益是一致的,两者的积极性可融为一体。

(二)“管理科学”学派

1.管理科学学派的特点

(1)生产和经营各项领域的各项活动都以经济效果好坏作为评价标准,即要求最小的消耗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2)使衡量的标准定量化,借助数学模型找出最优的实施方案和描述事物的现状及发展规律,摒弃单凭经验和自觉确定经营目标与方针的做法

(3)依靠计算机进行各项管理

(4)强调使用先进的科学理论和管理方法

2.主导思想

使用先进的数理方法及管理手段,使生产力得到最合理的组织以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而较少考虑人的行为因素。

第四节中国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

学员了解中国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即可。

 

第三章 管理的基本原理

一、本章复习建议

本章在历年考试中,处于较不重要的地位,建议学员熟悉了解。

从题型来讲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判断题、名词解释题以及简答题题型等。

二、本章重要知识点讲解

第一节管理原理的特征

(一)管理原理的主要特征

——指对管理工作的实质内容进行科学分析总结而形成的基本真理,它是现实管理现象的抽象,是对各项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的高度综合与概括:

1.客观性

2.概括性 

3.稳定性

4.系统性

(二)研究管理原理的意义

(1)有助于提高管理工作的科学制,避免盲目性2:

有助于掌握管理的基本规律

(2)有助于迅速找到解决管理问题的途经

第二节 系统原理

(一)系统的概念

是指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部分组成,在一定环境中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二)系统的特征

1.集合性

2.层次性

3.相关性

(三)系统原理要点

1.整体性原理

2.动态性原理

3.开放性原理

4.环境适应性原理

5.综合性原理

第三节 人本原理

——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

20世纪末管理理论发展的主要特点,其主要观点是★:

(一)职工是企业的主体

(1)要素发展阶段——泰罗“科学管理”阶段

(2)行为研究阶段——马斯洛、赫茨伯格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