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自考复习提要.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690811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39.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国文学自考复习提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外国文学自考复习提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外国文学自考复习提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外国文学自考复习提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外国文学自考复习提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外国文学自考复习提要.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外国文学自考复习提要.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外国文学自考复习提要.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外国文学自考复习提要.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外国文学自考复习提要.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外国文学自考复习提要.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外国文学自考复习提要.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外国文学自考复习提要.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外国文学自考复习提要.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外国文学自考复习提要.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外国文学自考复习提要.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外国文学自考复习提要.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外国文学自考复习提要.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外国文学自考复习提要.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外国文学自考复习提要.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外国文学自考复习提要.docx

《外国文学自考复习提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国文学自考复习提要.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外国文学自考复习提要.docx

外国文学自考复习提要

1、希腊神话:

分为两部分:

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

其特点是:

神入同形同性:

具有浓郁的人本色彩;艺术手法既有浪漫夸张,又有现实描写。

“希腊神话不只是希腊艺术的武库,而且是它土壤”(马克思)

2、荷马史诗:

包括《伊利昂纪》和《奥德修纪》两部。

相传是盲诗人荷马所作,取材于古代的特洛伊战争,主题是肯定人的精神和力量,歌颂英雄。

它是欧洲文学最早的优秀作品,是人类童年时代的杰作。

3、《新约》基督教的正典。

摩西代犹太人与上帝立约,史称旧约。

耶稣通过殉难,代上帝与人立约,史称“新约“。

其主要内容分为:

福音书、使徒行传、书信、启示录四类。

代表早期基督教文学的最高成就。

4、教会文学:

中世纪欧洲盛行的正统文学,多取材于圣经,作者主要是教会僧侣,目的是宣传基督教教义。

直接为统治阶级服务。

艺术手法主要是以梦幻、象征、寓意为主、公式化、概念化严重。

5、骑士文学:

西欧封建骑士制度的产物,分为骑士抒情诗和骑士叙事诗两种。

以描写骑士爱情和冒险故事、宣扬和美化骑士精神为主,具有极强的世俗性。

在法国成就最高。

6、城市文学:

反映中世纪时期城市生活和新兴市民阶层思想愿望的文学,取材于现实生活,采用讽刺的手法来揭露封建主和教会的罪恶,赞颂市民的才智,具有反封建、反教会的特点。

如《列那狐的故事》

7、文艺复兴:

14至16世纪欧洲新兴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的总称。

它以发现和研究古希腊罗马的文化遗产、复苏古典文化为标志。

反封建、反教会,试图建立起适应资产阶级需要的新思想新文化。

指导思想是以人为中心的人文主义。

它开辟了欧洲历史上的新纪元,是西方近代文化的开端

8、人文主义:

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斗争中形成的思想体系。

内容是:

用人权反对神权,以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用理性反对蒙昧主义,政治上拥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

其中的人本思想和理性精神来自于古希腊罗马文化,其平等博爱思想来自于基督教精神。

9、七星诗社:

文艺复兴时期法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文学团体。

以龙沙为首的七位诗人组成,具有贵族倾向。

其宗旨是研究和借鉴古希腊罗马文化,革新法国诗歌,是法国人文主义文学的一部分。

10、流浪汉小说:

产生于16世纪中叶的西班牙。

它以城市下层人物的生活为中心,用人物流浪史的形式,从下层人物的角度观察、分析社会,广泛反映社会生活。

代表作是《小癞子》

11、福斯塔夫式的背景:

福斯塔夫是莎士比亚历史剧《亨利四世》中的形象。

他是封建制度崩溃时期的没落骑士典故,既吹牛撒谎,又幽默乐观,具有资产阶级冒险家特色。

作品通过对他生活于其中的“五光十色的平民社会”的描写,为主人公的活动提供了一副广阔的“福斯塔夫式的背景”。

12、大学才子派:

是活跃于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戏剧界的一批青年知识分子的统称,他们都受过大学教育,具有人文主义思想,其戏剧创作为莎士比亚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13、巴洛克文学:

巴洛克本意是不合规则,这类文学在内容上具有宗教神秘色彩,悲观虚无情调,艺术上刻意雕琢,追求奇异,形成一种浮艳夸饰、华丽纤巧的风格。

16-17世纪曾一度盛行于意大利及西班牙等国。

14、古典主义:

17世纪出现于法国并流行欧洲的一种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文学思潮。

是资产阶级与王权妥协的产物,因其在理论与实践上皆以古希腊罗马文学为典范而得名。

基本特征是:

1、政治上拥护中央王权,主张统一。

2、思想上崇尚理性。

3、艺术上提倡仿古,重视规则。

15、三一律:

法国古典主义文学的创造规则。

它规定戏剧的情节、时间、地点必须保持一致,即剧本的情节只能有一条线索,故事发生在同一地点,剧情在同一天,它有利于剧情矛盾集中,但又限制了作家创作自由、

16、启蒙运动:

15世纪产生于法国并发展为全欧洲的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是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斗争的继续和发展,带有明确的政治革命性质。

特点是崇尚理性,宣传自由、平等、博爱、天赋人权等思想,要求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

其实质是法国大革命前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阶级夺权之前的一次舆论大准备。

17、伤感主义文学:

18世纪后期出现于英国。

因斯泰恩的小说《伤感之旅》而得名,是浪漫主义文学的先驱。

人们把对现实的不满付诸文学,以实现对现实逃避。

18、哥德式小说:

是18世纪末出现于英国的一种凶杀小说。

它多以中世纪阴森神秘的城堡为背景,描写因恋情或财产引起的凶杀复仇,充满神秘、怪诞、恐怖和刺激。

19、哲理小说:

是法国启蒙作家传奇的一种新型小说。

它以人物活动为主线。

把叙事、抒情、议论、讽刺融为一体,表现对于政治、法律、道德、文学方面的启蒙观点,富于哲理性。

20、正剧:

它突破了传统悲剧、喜剧的严格界限,是一种新的戏剧体裁。

其特点是强调戏剧的教育作用,它以第三等级的普通人为主人公,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

21、狂飙突进运动:

18世纪70—80年代德国发生的一次声势浩大的文学运动。

因克林格尔的同名剧本《狂飙突进》而得名。

其特点是强烈要求摆脱封建束缚,要求个性解放。

他们崇尚天才和叛逆,推崇自然和自我。

强调民间文学和民族风格,其理论家是赫尔德尔,代表作家有青年哥德和席勒。

22、魏玛古典主义:

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德国文学达到顶峰时期的文学倾向。

它在政治上反对法国大革命的激进,主张通过审美教育来陶冶性情:

在艺术上,以古希腊艺术为典范,把“高昂的单纯、宁静的伟大”视为最高理想,追求庄严肃穆、完整和谐。

代表人物是晚年的哥德和席勒。

23、湖畔派:

英国最早出现的浪漫主义诗歌流派。

包括华兹华斯、柯勒律治和骚塞三人。

他们都喜欢歌颂大自然。

描写宗法制农村生活。

厌恶资本主义的城市文明和冷酷的金钱关系。

因曾隐居英国北部昆布兰湖区而得名。

24、“世纪病”形象:

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中出现的一种艺术形式。

他们生性孤僻、忧郁,与周围的一切格格不入,整日在冥想或漂泊中消磨生命无所追求。

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而悲观失望,代表了一代青年人的精神状态。

25、拜伦式英雄:

拜伦《东方叙事诗》中塑造的主人公形象的统称。

他们热情勇敢,高傲倔强又忧郁孤独,具不妥协的反抗精神,但脱离群众,常以失败告终。

他们是个人与社会对立的产物,也是拜伦思想特点及弱点的反映。

26、美丑对照原则:

雨果提出的浪漫主义创作原则,他认为大自然中美丑并存,作家赞美崇高、优美,还应同时表现丑,因为丑具有衬托和提升美的作用,强化美丑对照,可以强化艺术效果。

27、浪漫主义:

出现于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的欧洲,是法国大革命的产物,主要在文学中释放并表现自我,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不满现实而喜欢描写歌颂大自然,以自然之美对照现实之丑,还重视民间文学,也注重文学的艺术效果。

最先产生于德国,主要代表有英国拜伦、法国雨果。

28、宪章派文学:

是世界文学史上第一次出现的无产阶级性质的文学,是19世纪初英国宪章运动的产物,揭露资本家残酷压榨工人的罪行,反映工人争取自由解放的愿望,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和强烈的战斗性。

29、自然派:

是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别称。

其领袖是果戈理,该派极力忠实于“自然”,即现实,抨击腐朽的农奴制度和专制制度。

同情小人物的悲惨命运,关注妇女问题。

作品多以小人物为主人公。

30、小人物:

是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品中塑造的一种人物形象。

他们在社会中地位低下,生活困苦,但又逆来顺受,胆小怕事,成为了“大人物”统治下的牺牲者。

普希金开创了此类人物描写之先河。

31、多余人:

他们是19世纪一批有才华的俄国贵族青年,不满沙皇专制制度与社会现实,对庸俗的上流社会生活感到厌倦,有一定的叛逆思想,但又无法摆脱寄生生活,远离人民、找不到出路而精神空虚、苦闷,成为社会的多余人。

第一个多余人形象是普希金代表作《叶甫盖尼。

奥涅金》塑造的同民主人公。

32、批判现实主义:

是欧洲19世纪主要的且最壮阔、最有益的文学流派,它要求作家客观、真是地按生活本来的样子反映现实生活,具有强烈的暴露性和批判精神;其思想核心是资产阶级人道主义;艺术上采用典型化手法,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其奠基人和奠基之作是法国斯丹达尔及其代表作《红与黑》。

33、奥勃罗摩夫性格:

俄国冈察洛夫《奥勃罗摩夫》的贵族主人公,他有上进的要求,但长期的寄生生活已使他失去了实际生活能力而精神萎靡,最后成了躺在床上不起来的废物。

是最后一个“多余人”形象,表明贵族的进步性已经丧失。

34、卡拉马佐夫性格:

出自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长篇小说《卡拉马佐夫兄弟》当中,即极端的卑鄙无耻,贪婪自私,专横暴虐,放荡堕落的品质。

是卡拉马佐夫一家父子围绕金钱、女人而产生的你死我活的激烈斗争中所体现出来的邪恶特征。

35、自然主义:

产生于19世纪后期法国,脱胎于批判现实主义。

其特点是强调真实性和客观性,突出科学性,注重遗传规律对人的影响。

成就最大的是法国的左拉。

36、唯美主义:

流行于19世纪后期的一个形式主义文艺思潮。

它不满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为逃避资本主义的丑恶现实而躲进艺术的“象牙之塔”中,提出为艺术而艺术的主张,代表作家是英国的王尔德。

37、象征主义:

是现代派文学中产生最早、影响最大的流派,产生于法国。

1866年,莫里亚斯发表《象征主义宣言》,标志其诞生。

它反对直陈其事、直抒胸臆,中联想、暗示和象征;借外在的具体事物表现隐蔽的内心世界。

38、“心灵辨证法”:

指列夫托尔斯泰作品心理描写的特点,他擅长细腻地表现隐秘的心理活动和思想变化的复杂过程。

它最感兴趣的是心里过程本身,是这种过程的形态和规律,即心灵辩证法。

39、托尔斯泰主义:

即“勿以暴力抗恶”,道德自我完善和博爱的思想,是托翁提出的改造社会的三大原则

40、解冻文学:

以苏联作家爱伦堡的中篇小说《解冻》1954为标志,随后出现了一批积极干预生活,大胆表现生活的矛盾和冲突的作品。

它反映“关心人”、“爱护人”的主题。

影射斯大林个人主义崇拜时代已经结束。

41、迷惘的一代:

是一战后在美国出现的一个文学流派。

一群参战的美国青年发现“神圣”的战争不过是列强间肮脏的交易。

他们深感受骗,信仰崩溃,且战后的动荡和社会危机,更加重了他们的心灵创伤。

他们不约而同流落巴黎。

以文学反映自己反战和迷惘的情绪。

是迷失方向而怅惘苦闷的一代。

代表作家海明威等

42、“硬汉”形象或性格:

海明威作品重出现了一系列人物形象,他们都具有一种百折不挠、坚强不屈的性格。

保持了人的尊严和勇敢。

入《老人与海》中的桑提亚哥。

43、冰山原则:

海明威提出的美学原则,他认为冰山之所以壮观,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在水面上,也就是用简介的文字塑造鲜明的形象,让作者的思想倾向尽量隐蔽于形象中。

使作品感情丰富却含而不露。

具有含蓄美。

44、后期象征主义:

产生于一战后的法国。

特点是:

创造病态的“美”,表现内心的“最高真实”,运用象征暗示,以对应的物象暗示莫名的情绪、感悟幽深的哲理是它的基本特征。

代表作家有叶芝、艾略特等。

45、意象派诗歌:

象征主义的一个变种,产生于20世纪初。

它要求以意象主导诗句,重直观形象,不宣泄感情,不宣讲道理,而用鲜明的意象来与诗人的情思融为一体。

代表作家有美国的庞德等。

46、表现主义:

流行于20世纪初的文学流派。

它强调要突破事物的外在表现,表现内在的世界,用“表现”代替“再现”。

重抽象化,变形,时空的真幻错杂,使用象征和荒诞的手法。

代表作家有卡夫卡、奥尼尔。

47、意识流小说:

20世纪初兴起,它善于表现人们的意识流动,展示恍惚迷离的心灵世界。

以“作者退出小说”、淡化情节。

以象征暗示、内心独白、自由联想等为主要特征。

代表作家是普鲁斯特、伍尔芙、乔伊斯。

48、达达主义:

于一战期间产生于瑞士。

它宣称“达达”就是自由,就是破坏,而破坏就是创造。

怀疑一切,否定一切,打倒一切是达达主义运动的根本精神。

达达主义从这思想与组织上直接孕育了超现实主义。

49、超现实主义:

一战后兴起于法国。

由达达主义演变而来。

它反对逻辑推理的思维活动,强调表现超现实、超理性的无意识世界和梦幻世界;自动写作、梦幻记录成为他们最基本的写作手法。

代表作家由补勒东等。

50、存在主义文学:

出现于20世纪30年代的法国。

与存在主义哲学关系密切。

善于以文学来闹明哲学理论;如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自由选择,他人就是地狱等。

具有鲜明的哲理性。

“荒谬”和“痛苦”是存在主义文学的基本主题。

代表作家由萨特、加缪等。

51、荒诞派戏剧:

20世纪50年代兴起于法国的、反传统的戏剧流派。

尤奈斯库的《秃头歌女》的上演标志其诞生。

它全面革新戏剧艺术,用换挡的戏剧形式表现世界与人生的荒诞。

具有:

1荒诞、抽象的主题。

2、支离破碎的舞台形象。

3、奇特怪异的道具功能。

52、新小说派:

又称反小说派,二战后兴起于法国。

他们认为世界是荒诞的,传统小说无法表达现代人复杂多变的内心,要求全面革新小说艺术;反对传统小说的“人物中心论”和思想性和倾向性。

他们摒弃情节和人物,拼贴散乱的断片,以物代人,创立纯粹写物的风格。

代表作有西蒙的《弗兰德公路》等。

53、黑色幽默:

20世纪60年代风行于美国。

它以喜剧的形式表现悲观的内容。

“黑色”指可怕又滑稽的现实,“幽默”指嘲讽态度。

幽默上加了黑色,就成了一种展现绝望的幽默,故被称为“绞刑架下的幽默”或“哭笑不得的幽默”。

小说中出现“反英雄”式的人物,“反小说”的叙事结构法,具有寓言性。

代表作家有海勒等。

54、魔幻现实主义:

是20世纪中期拉美小说创作中的一个流派。

它通过“魔法”所产生的幻景来表达生活现实,变现实为魔幻而又不失其真。

小说荣进许多拉美印第安各族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宗教习俗等,极富民族特色,代表作家有哥伦比亚的马尔克斯等。

55、垮掉的一代:

是二战后风行于美国的文学流派。

他们蔑视法纪秩序,讨厌机器文明,拒绝承担社会义务,追求绝对自由,以浪迹天涯为乐。

他们用同性恋、纵欲、吸毒、酗酒、沉沦等来向体面的社会和传统的价值观念挑战,因而被称为“垮掉的一代”。

代表作家有金斯堡等。

56、境遇剧:

是法国作家萨特对自己戏剧的称谓。

其戏剧给人物提供一定的环境,让人物在特定的环境中选者自己的行动。

造就自己的本质,代表自己的命运。

这种戏剧旨在演绎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观念。

57、悬诗:

是阿拉伯早期诗歌的代表,阿拉伯人每年要到麦加朝觐并举行赛诗会。

获胜的诗将用金水抄写在麻布上,悬在麦克白古庙的墙上,因而得名。

58、俳句:

初时称“俳谐”,是日本民族创造的一种最短小的诗歌形体、它强调集中表现对事物的瞬间印象和感受,因此含蓄、凝练,追求一种淡雅、静寂和隽秀的意境。

代表作家有被称为“俳圣”的松尾芭蕉。

59物语文学:

日本文学的一种体裁,物:

实在的意思,语:

绘声绘色地讲,“物语”即说话事物的意思,可解释为故事或杂谈。

其最高成就是紫式部的《源氏物语》。

60、肉巴依:

是一种波斯传统的四行诗诗体。

第一、二、四行押韵,与中国的四言绝句相似。

内容主要探讨自然、人生、宗教等问题。

代表诗人有海亚姆。

61、新感觉派:

日本第一个现代主义文学流派,它否定传统文学,力图在表现形式上标新立异。

让作家依靠直觉去把握客观事物,创作中大量使用感性的表达方式,新奇的文体和辞藻,来刺激人们的感觉。

作品带有神秘主义和悲观主义色彩。

代表作家有川端康成等。

62、旅美派:

又称“叙美派”,是旅居美洲的阿拉伯作家所组成的文学流派。

产生于20世界初,代表作家作品有黎巴嫩诗人纪伯伦及其散文诗集《先知》。

63、黑非洲文学:

指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广大非洲地区。

因居民主要是黑人故得名。

它有着较为古老而丰富的口头文学传统,但书面文学产生较晚。

它形象的展示了黑非洲社会的历史与现实,反映人民的心愿和愿望。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有尼日利亚的索因卡、南非的戈迪默等。

简答题

1、古希腊文学的基本特征:

具有开创性,体现了鲜明的人本色彩和命运观念;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并存;种类繁多,具备了后世几乎所有的文学样式。

2、早期基督教文学:

欧洲文学的有一个源头,产生于公元1—2世纪,是基督教在欧洲传播的结果,也是古希腊文学与希伯来文学交融而产生的新文学.。

《新约》代表其最高成就。

3古罗马文学的中介、桥梁作用:

古罗马是古希腊文学和欧洲近代文学之间的桥梁。

罗马在军事上征服了希腊,但在文化上却被希腊所征服,并把希腊文学迅速推向其他地区。

罗马文学对它的模仿,不仅使之得以保存,并且传扬四方。

罗马文学中的东方色彩、基督教色彩又为西方文学添加了丰富内涵。

4、荷马史诗的结构艺术:

剪裁得当,安排巧妙,结构紧凑。

《伊》只描写战争第十年最后51天的故事,围绕阿喀琉斯的两次愤怒来写,突出其英雄形象。

《奥》描写最后40天的事,采用倒叙手法,两条线索交错发展。

5、阿喀琉斯、赫克托耳、奥德修斯的形象简析:

阿:

英勇善战,看重个人荣誉和尊严,珍视友谊,但也刚愎自用,意气用事,既残忍又有同情心。

赫:

性格稳重,视保家卫国为己任,比前者更具责任感和集体主义精神,极富人情味。

奥:

足智多谋又不乏残酷、狡猾和自私,是理想化早期奴隶主形象,财产观念颇重。

6、希腊戏剧的起源:

愿意酒神(狄俄尼索斯)祭祀。

悲剧源于祭祀中的“酒神颂歌”,喜剧源于祭祀最后的“狂欢游行”。

7、希腊悲剧中的命运观念和人本思想:

人和命运的冲突是古希腊悲剧的常见问题。

希腊人认为,命运不可抗、不可知的,是冥冥之中一支强大的力量,正直坚强的英雄在与命运的抗争中往往失败或毁灭,其正义性、合理性值得怀疑。

但希腊悲剧始终肯定了人的这种抗争精神、人的意志和力量,体现出鲜明的人本主义思想。

8、维吉尔和贝亚特丽齐的象征主义:

维吉尔代表知识和理智,引导但丁走出迷惘和苦难,走向通往天堂之路。

而贝亚特丽齐代表一种圣爱,是信仰的化身。

9、《神曲》主题:

以但丁幻游三界:

地狱、炼狱和天堂的故事,表达人类在迷惘和错误中,只有通过信仰和理性的指引,经过苦难和考验才能到达光明、真理和至善的境地。

10、人文主义文学的特点:

1、思想上以人文主义为武器,抨击封建制度和道德、宗教禁欲等,传播资产阶级新思想观念;2、现实主义方法运用更加自觉,抛弃了中世纪文学那种神秘象征、寓意和梦幻的手法;3、文学形式上丰富多彩;4、具有民族风格。

11、《十日谈》的主题与结构:

它宣扬“幸福在人间”的现世思想,反对禁欲主义,揭露批判罗马教廷的腐败罪恶。

结构上采用了“框形结构”,把100个故事编织起来,构成完整统一的整体。

12、《巨人传》的巨人形象、主题:

主要塑造了两代巨人形象,卡冈都亚及其儿子庞大固埃。

他们挣脱了社会经院哲学的束缚,接受人文主义的教育方式,成为有知识、有理想、有力量的文化巨人。

通过塑造巨人形象,作者赞美了人的力量和没有清规戒律的“德廉美修道院”,以及“请你们畅饮吧!

”的现世人生态度,寄托了作者的人文主义理想。

13、莎士比亚喜剧的主题:

歌颂爱情和友谊,提倡仁爱无私精神,表达人文主义的个性解放、爱情自由和男女平等生活理想。

14、莎士比亚戏剧的艺术成就和“莎士比亚化”:

其创作从现世生活中出发,而不是从概念出发,其戏剧思想性深刻,戏剧情节丰富而生动,多线索发展,戏剧冲突多样化。

塑造了众多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戏剧语言丰富多彩,具有个性化、形象化,再加上“五光十色的平民社会”背景有力的烘托了剧中主人公的活动。

马克思因此提出戏剧要“莎士比亚化”的美学原则。

15、古典主义文学与人文主义文学的关系:

古典主义文学与人文主义文学一脉相承,有继承也有反拨。

再思想上,延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思想,创作方法上,仍运用现实主义手法,形式上也继承前者。

另一方面反对人文主义文学过分强调个性解放,导致了否定一切秩序的倾向以及创作语言、形式上不规范的缺陷,而崇尚理性,提倡克制感情,规范个性,艺术上则要求严格规范化。

16、启蒙文学特征:

1、有鲜明的倾向性。

2、自觉的把第三等级的资产阶级和平民作为主人公来正面歌颂。

3、创造性地运用了多种形式的文体,如正剧、哲理小说等。

17、浮士德的五个追求阶段:

知识的悲剧、爱情的悲剧、从政的悲剧、寻美的悲剧、事业的悲剧,它一生的探索历程概括了自己文艺复兴以来,一直到19世纪初期300年间欧洲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精神探索的历程。

18、梅菲斯特形象:

是《浮士德》中一个重要人物,在诗剧中作为浮士德的对立而出现。

是虚无主义者典型,邪恶的代表,但它主观作恶,却客观造善。

它诱惑浮士德堕落,客观上却推动后者投身于社会实践,探索人生。

另一方面,它头脑冷静,目光敏锐,站在魔鬼邪恶的立场上来看待社会现实中的邪恶,他以反面人物的身份成为歌德揭露现实的代言人。

该形象体现了作者的辩证法思想。

19、浪漫主义文学特征:

1、强烈的主观色彩。

2喜欢描写和歌颂大自然,以自然之美对比社会之丑。

3、重视中世纪民间文学。

4、注重艺术效果。

喜用对比、夸张的手法,塑造非凡的人物。

20、《巴黎圣母院》的主要形象:

爱斯梅拉尔达是作者理想中“美”的化身,内美外美统一。

伽西莫多是雨果理想中“善”的化身,外貌丑陋,心地善良。

副主教克洛德是宗教恶势力的代表,一手造成爱斯梅拉尔达的悲剧。

但他也是个牺牲品,禁欲主义使他的人性畸形发育,最后走到了人性反面。

21、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1、客观、真实的描绘现实生活。

2、批判性、暴露性、改良性。

用人到主义揭露,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

3、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性格。

22、《红与黑》的标题与主题:

“红”指拿破仑时代的军服,代表资产阶级革命力量。

“黑”指教会的黑色道袍,代表封建教会反动力量,小说以于连的遭遇为线索,形象的展现了法国波旁王朝复辟时期广阔的社会生活和复杂的阶级矛盾,深刻揭露和批判了封建贵族、教会的罪恶与黑暗,也辛辣的嘲讽了资产阶级唯利是图的本质,表现出强烈的反封建反教会的政治倾向。

23、巴尔扎克的思想矛盾与创作的关系:

其思想矛盾而复杂,带有明显的贵族色彩,但他认为作家应“照世界原来表现世界”,因此,尽管他同情贵族,但又辛辣的讽刺他们,描写其在资产阶级的逼攻下必然失败,不配有更好的命运。

马克思赞称巴尔扎克对现实关系具有深刻的的理解,他的创作是“现实主义的最伟大胜利之一”

24、高老头形象分析:

具有浓厚封建宗法观念的商业资产者的典型,也是父爱的典型,他用金钱维系父女之间的感情,使他们成为拜金主义者,自己则成为拜金主义的牺牲品。

他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化的可悲景象。

25、狄更斯人道主义的内容:

他同情小人物的生活和命运,谴责统治者、官僚机构、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但他在揭露资本主义社会黑暗的同时,又主张通过小人物的温情、道德感化来改造社会、改造资产者。

26、俄国三大批评家的文学批评:

别林斯基是俄国现实主义美学理论和文艺批评的奠基人,他肯定以果戈理为代表的“自然派”,捍卫了现实主义原则、他的伦理有力地推动了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

车尔尼雪夫斯基提出“美是生活”的唯物主义美学观,用历史和美学的方法分析文学问题,用“心灵辩证法”阐释托尔斯泰心理描写的特征。

杜勃罗留波夫的文章《什么是奥勃罗摩夫性格》标志着俄国文学批评史上革命民主主义战斗的文学评论的又一高峰。

27、《死魂灵》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俄国果戈理的代表作,通过主人公乞乞科夫收购死魂灵以谋取暴利,走访政府官员和五个地主的故事,描绘了政府官员和农奴主的群丑图,全面而广泛地揭露了腐败不堪的农奴制,揭示了其不可避免的崩溃趋势。

艺术特点:

1含泪的讽刺。

2、人物形象的典型化。

3、广泛运用了抒情手法。

28、莫泊桑创作的内容:

法国莫泊桑是世界短篇小说大师。

体裁丰富多彩,人物形形色色,一是写资产阶级的风俗习尚,二是写普法战争,反映了高贵者未必高贵,卑贱者未必卑贱,强调普通群众中有更多的爱国主义者。

29、哈代的创作特色:

一是悲剧性的结局,二是把个人提升为全人类的代表予以关照。

宿命色彩浓厚,它认为个人命运是“诸神的戏弄”,终究是悲观的。

哈代的创作标志着传统意义上批判现实主义向现代文学的过渡。

30、托尔斯泰的创作特征:

1、主题思想严肃深沉。

2、对现实主义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不加粉饰地反映生活。

3、“心灵辩证法”。

4、塑造具有多面性格的人物。

5、善于运用对比、讽刺、隐喻手法等。

31《约翰。

克里斯朵夫》的艺术特色:

1、首创了场合小说这一体裁,艺术上独树一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