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云阳盛堡初级中学中考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691987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91.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云阳盛堡初级中学中考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重庆市云阳盛堡初级中学中考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重庆市云阳盛堡初级中学中考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重庆市云阳盛堡初级中学中考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重庆市云阳盛堡初级中学中考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重庆市云阳盛堡初级中学中考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重庆市云阳盛堡初级中学中考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重庆市云阳盛堡初级中学中考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重庆市云阳盛堡初级中学中考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重庆市云阳盛堡初级中学中考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重庆市云阳盛堡初级中学中考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重庆市云阳盛堡初级中学中考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重庆市云阳盛堡初级中学中考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重庆市云阳盛堡初级中学中考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重庆市云阳盛堡初级中学中考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重庆市云阳盛堡初级中学中考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重庆市云阳盛堡初级中学中考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重庆市云阳盛堡初级中学中考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重庆市云阳盛堡初级中学中考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重庆市云阳盛堡初级中学中考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

《重庆市云阳盛堡初级中学中考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云阳盛堡初级中学中考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重庆市云阳盛堡初级中学中考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docx

重庆市云阳盛堡初级中学中考地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2015-2016学年重庆市云阳县盛堡中学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

地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8分)

1.关于经线和纬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所有经线都与本初子午线平行

B.纬度越低,纬线越长

C.经线和纬线都长度相等

D.纬线指示南北方向

 

2.地球仪上,0°纬线和0°经线相比(  )

A.两者等长B.0°纬线稍长

C.0°经线稍长D.0°经线约为0°纬线的一半长

 

3.在地球表面,纬度30°、经度110°的地方一共有(  )

A.一个B.二个C.三个D.四个

 

4.实际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是(  )

A.任意两条相对的经线所组成的经线圈

B.0°和180°经线所组成的经线圈

C.西经20°和东经160°所组成的经线圈

D.东经20°和西经160°所组成的经线圈

 

5.一艘科学考察船计划9月份从A点(20°N、20°E)出发,到达与A点纬度相同,经线正好相对的B点进行科学考察,则B点的经度是(  )

A.160°WB.20°WC.160°ED.20°E

 

6.地球上产生昼夜交替的主要原因是(  )

A.地球是个球体

B.地球不停地自转

C.地球在自转的同时绕太阳公转

D.地球总是斜着身子绕太阳公转

 

7.某地位于东经170°,南纬20°,有关该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地位于东半球

B.该地处于北半球

C.该地每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

D.该地属于五带中的南温带

 

8.判读比例尺大小的正确方法是(  )

A.比例尺是个分数,分母愈大,比例尺愈大

B.图上表示的内容愈详细,选用的比例尺就愈大

C.地图上所画地区的范围愈小,选用的比例尺就愈小

D.

的比例尺比

的比例尺小

 

9.在1:

10000000的中国政区图上,测量长江的长度为62厘米,那么长江在地面上的长度为(  )

A.6200千米B.620千米C.620000千米D.62000千米

 

10.一幅残破地图,比例尺已失去,但知地面上A、B两地相距120千米,图上两地相距为12厘米,这幅地图的比例尺为(  )

A.1:

10000B.

C.1:

10000000D.

 

11.关于地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绘制学校平面图宜采用小比例尺

B.以北极为中心的地图要根据指向标来辨方向

C.在地形图上,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较陡

D.各种彩色地图上的绿色部分都表示平原

 

12.在甲、乙两张图幅大小相同的地图上,某两地间的图上距离分别为8厘米和4厘米,这说明(  )

A.甲图表示的实地范围比乙图广

B.进行工程建设选用乙图更为实用

C.甲图的比例尺比乙图小

D.甲图所表示的内容比乙图更详细

 

13.将1:

3000000的原图比例尺放大或缩小一倍,则放大或缩小后的新图上一厘米各代表的实际距离是(  )

A.60千米和15千米B.15千米和60千米

C.30千米和60千米D.15千米和30千米

 

14.图中等高线图表示的地形名称依次是(  )

A.山脊、盆地、山谷、山顶B.山谷、山顶、山脊、盆地

C.山脊、山顶、山谷、盆地D.山谷、山顶、山脊、盆地

 

 

二、综合题(每空1分,共22分)

15.读图填表:

A

B

C

D

经度

纬度

所在半球

东西

南北

所在温度带

 

16.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上比例尺为1:

      ,即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      米.

(2)甲山在乙山的      方向.

(3)用直尺量算一下,甲、乙两山顶的图上距离是      厘米,而实地距离是      米;

(4)图上表示高度的数字,指的是      高度,表示高出      的垂直距离.甲山顶对乙山顶的相对高度是      米.

(5)图中山坡E和山坡F的坡度相比,坡度陡的是      .

(6)图中各字母处代表的地形部位名称分别是:

A、      ;B、      ;C、      ;D、      .

 

2015-2016学年重庆市云阳县盛堡中学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8分)

1.关于经线和纬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所有经线都与本初子午线平行

B.纬度越低,纬线越长

C.经线和纬线都长度相等

D.纬线指示南北方向

【考点】经线与纬线的划分.

【分析】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也称子午线.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所有经线都呈半圆状且长度相等;两条正相对的经线形成一个经线圈;任何一个经线圈都能把地球平分为两个半球.纬线:

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所有的纬线都相互平行,并与经线垂直,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纬线圈的大小不等,赤道为最大的纬线圈,从赤道向两极纬线圈逐渐缩小,到南、北两极缩小为点.在地球仪上,能画出无数条经线,为了区分各条经线,人们给它们标了度数,叫经度.经度的变化规律为:

以本初子午线为界,向东向西度数逐渐增大到180°.

【解答】解:

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所以所有经线都与本初子午线平行是错误的;

纬线圈的大小不等,赤道为最大的纬线圈,从赤道向两极纬线圈逐渐缩小,到南、北两极缩小为点,故B正确;

每条经线的长度都相等,每条纬线的长度不相等,故C错误;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故D错误.

故选:

B.

【点评】根据经纬线的性质,运用排除法筛选出正确选项.

 

2.地球仪上,0°纬线和0°经线相比(  )

A.两者等长B.0°纬线稍长

C.0°经线稍长D.0°经线约为0°纬线的一半长

【考点】重要的经、纬线.

【分析】在地球仪上,纬线是垂直于地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纬线的长度不一定相等,最长的纬线是赤道,长约4万千米.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并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0°纬线的长度约是0°经线长度的两倍.

【解答】解:

在地球仪上,纬线是圆圈,经线是半圆.0°纬线的长度约是0°经线长度的两倍.

故选:

D.

【点评】观察地球仪上的0°纬线和0°经线.

 

3.在地球表面,纬度30°、经度110°的地方一共有(  )

A.一个B.二个C.三个D.四个

【考点】用经纬网确定方向和任意地点的位置.

【分析】此题是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任意一点的位置.

【解答】解:

利用经纬度可确定地球上任意一点.经过纬度30°、经度110°的地方有:

(30°S,110°E),(30°S,110°W),(30°N,110°E),(30°N,110°W).

故选:

D.

【点评】此题的考点就是要灵活运用经纬网,来确定一点的位置.

 

4.实际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是(  )

A.任意两条相对的经线所组成的经线圈

B.0°和180°经线所组成的经线圈

C.西经20°和东经160°所组成的经线圈

D.东经20°和西经160°所组成的经线圈

【考点】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分析】国际上习惯用西经20°(写作20°W)和东经160°(写作160°E)这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因为这个经线圈基本上是从海洋通过,避免了以0°和180°经线划界,将欧洲和非洲的一些国家分隔在两个半球上.

【解答】解:

国际上习惯用西经20°(写作20°W)和东经160°(写作160°E)这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

故选:

C.

【点评】本题考查了东西半球的划分,识记即可.

 

5.一艘科学考察船计划9月份从A点(20°N、20°E)出发,到达与A点纬度相同,经线正好相对的B点进行科学考察,则B点的经度是(  )

A.160°WB.20°WC.160°ED.20°E

【考点】用经纬网确定方向和任意地点的位置.

【分析】经度的划分是以本初子午线(也就是0°经线)为界;向东向西各划了180°,向东的180°称为东经,用符号“E”表示,向西的180°,称西经,用符号“W”表示.每条经线和它相对的另一条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其度数和为180°,除180°经线和0°经线外,东西经度相反.

【解答】解:

A.160°W与20°E组成180°经线圈,故符合题意;

B.20°W与20°E组不成180°经线圈,故不符合题意;

C.160°E与20E°组不成180°经线圈,故不符合题意;

D.20°E与20°E组不成180°经线圈,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点评】解答该题时,可以勾画简易经度划分示意图,并确定两条相对的经线度数和为180°,筛选出正确选项.

 

6.地球上产生昼夜交替的主要原因是(  )

A.地球是个球体

B.地球不停地自转

C.地球在自转的同时绕太阳公转

D.地球总是斜着身子绕太阳公转

【考点】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原因和地理意义.

【分析】地球绕着地轴不停旋转,叫地球自转.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24小时(或一天),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

【解答】解:

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太阳在同一时刻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被太阳照亮的半个地球称为昼半球,相对于另一半未被照亮的半球被称为夜半球.地球在不断自转,一个具体的地点总是不断地昼夜交替.

故选:

B.

【点评】本题考查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属于基础性题目.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

 

7.某地位于东经170°,南纬20°,有关该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地位于东半球

B.该地处于北半球

C.该地每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

D.该地属于五带中的南温带

【考点】用经纬网确定方向和任意地点的位置.

【分析】东西半球的划分是以西经20°和东经160°组成的经线圈为界.西经20°以东,东经160°以西为东半球,西经20°以西,东经160°以东为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都是以赤道为界,赤道以北属于北半球,赤道以南属于南半球;有太阳直射现象的纬度范围是23.5°S﹣23.5°N之间.

【解答】解:

A、西经20°以东,东经160°以西为东半球,判定东经170°位于西半球,故不符合题意;

B、赤道是南北半球和南北纬度的分界线,南纬20°属于南半球,故不符合题意;

C、有太阳直射现象的纬度范围是23.5°S﹣23.5°N之间,南纬20°有阳光直射现象,故符合题意;

D、热带的纬度范围是0°﹣23.5°,南纬20°属于热带,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

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确定主导因素.如判定东西半球和东西经度看经度,判定南北半球、温度带要根据纬度.

 

8.判读比例尺大小的正确方法是(  )

A.比例尺是个分数,分母愈大,比例尺愈大

B.图上表示的内容愈详细,选用的比例尺就愈大

C.地图上所画地区的范围愈小,选用的比例尺就愈小

D.

的比例尺比

的比例尺小

【考点】比例尺大小与地图内容详略的关系.

【分析】比例尺是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比较比例尺的大小时,先把比例尺的文字式和线段式写成统一的数字式,再进行比较,分母越大,比例尺就越小,反之比例尺越大.

【解答】解:

比例尺是个分数,分母愈大,比例尺愈小,故A错误;

图上表示的内容愈详细,选用的比例尺就愈大,故B正确;

地图上所画地区的范围愈小,选用的比例尺就愈大,故C错误;

的比例尺比

的比例尺大,故D错误.

故选:

B.

【点评】本题考查比例尺大小的判断,理解解答即可.

 

9.在1:

10000000的中国政区图上,测量长江的长度为62厘米,那么长江在地面上的长度为(  )

A.6200千米B.620千米C.620000千米D.62000千米

【考点】长江干流长度和主要支流、流经的省区.

【分析】比例尺=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列出比例式,求解即可得出两地的实际距离.

【解答】解:

根据比例尺=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则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62÷

=620000000(厘米)=6200(千米).

故选:

A.

【点评】主要考查了比例尺的应用,注意单位的统一.

 

10.一幅残破地图,比例尺已失去,但知地面上A、B两地相距120千米,图上两地相距为12厘米,这幅地图的比例尺为(  )

A.1:

10000B.

C.1:

10000000D.

【考点】地图上的比例尺应用.

【分析】根据比例尺=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可直接求得这张地图的比例尺.

【解答】解:

根据比例尺的公式计算得知,这幅地图的比例尺=

=

=

故选:

D.

【点评】考查了比例尺的意义,表示比例尺的时候,注意统一单位长度.

 

11.关于地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绘制学校平面图宜采用小比例尺

B.以北极为中心的地图要根据指向标来辨方向

C.在地形图上,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较陡

D.各种彩色地图上的绿色部分都表示平原

【考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分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等高线重合的地方为陡崖.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越密集,表示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表示的坡度越缓.

【解答】解:

A、绘制学校平面图宜采用大的比例尺.故A错误.

B、以北极为中心的地图要根据极点和地理自转方向来辨方向.故B错误.

C、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越密集,表示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表示的坡度越缓.故C正确.

D、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的绿色部分都表示平原.故D错误.

故选:

C.

【点评】考查比例尺、方向的判定、等高线地形图的判定.

 

12.在甲、乙两张图幅大小相同的地图上,某两地间的图上距离分别为8厘米和4厘米,这说明(  )

A.甲图表示的实地范围比乙图广

B.进行工程建设选用乙图更为实用

C.甲图的比例尺比乙图小

D.甲图所表示的内容比乙图更详细

【考点】比例尺大小与地图内容详略的关系.

【分析】比例尺的应用规律,在图幅大小相同的情况下,所用比例尺不同,所画出的地图内容就不同;用的比例尺大,所画出的内容就详细,用的比例尺小,所画出的内容就简单,依据以上知识,我们解答此题.

【解答】解:

比例尺的应用规律,在图幅大小相同的情况下,所用比例尺不同,所画出的地图内容就不同;用的比例尺大,所画出的内容就详细,用的比例尺小,所画出的内容就简单,甲乙两张图幅相同,两地间的图上距离分别为8厘米、4厘米,这说明甲用的比例尺大于乙图的比例尺,甲图所表示的内容就比乙图要详细.

故选:

D

【点评】此题是考查比例尺大小与地图内容详略的关系,比例尺越大,所画出的地图内容就越详细,反之,比例尺越小,所画出的地图内容就越简单.

 

13.将1:

3000000的原图比例尺放大或缩小一倍,则放大或缩小后的新图上一厘米各代表的实际距离是(  )

A.60千米和15千米B.15千米和60千米

C.30千米和60千米D.15千米和30千米

【考点】地图上的比例尺应用.

【分析】比例尺是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在图幅相同的条件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

【解答】解:

比例尺的大小和分數的大小相同,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题干中的扩大或缩小一倍,是指图上距离的变化.所谓比例尺,就是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比,用公式表示为: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图上距离扩大一倍和缩小一倍分别表示为2:

3000000,也就是1:

1500000(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5千米)和0.5:

3000000,也就是1:

6000000(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60千米).

故选:

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比例尺应用.该知识点是重点,需识记.

 

14.图中等高线图表示的地形名称依次是(  )

A.山脊、盆地、山谷、山顶B.山谷、山顶、山脊、盆地

C.山脊、山顶、山谷、盆地D.山谷、山顶、山脊、盆地

【考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分析】本题是考查学生对等高线地形图的掌握情况和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解答】解:

等高线地形图中数值向小数弯曲凸出的地方是山脊,相反则是山谷;等高线的数值内大外小的是山顶,相反则是盆地.根据题意.

故选:

A

【点评】这一道试题从总的方面考核了学生在等高线方面的知识.

 

二、综合题(每空1分,共22分)

15.读图填表:

A

B

C

D

经度

纬度

所在半球

东西

南北

所在温度带

【考点】用经纬网确定方向和任意地点的位置.

【分析】利用经纬网可以很容易确定地球上任意点的位置.

【解答】解:

人们为了便于区分各条纬线和经线,都给他们标注了不同的度数.

赤道(0°纬线)是地球上最长的纬线圈,它是划分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以南称南纬(S表示),以北称北纬(N表示),各有90°;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国际上将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经线作为经度的起点线(即0°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以这条线向东为东经(E表示),以西为西经(W表示),各有180°;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南北回归线之间属于热带,回归线和极圈之间属于温带,极圈到极点之间属于寒带.

赤道﹣﹣﹣划分南北半球的分界线;20°W和160°E﹣﹣﹣划分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即从20°W向东到160°E为东半球,从160°E向东至为20°W为西半球).

故答案为:

A

B

C

D

经度

140°E

170°E

160°W

150°W

纬度

80°S

50°S

20°N

70°S

所在半球

东西

西

西

西

南北

所在温度带

南寒带

南温带

热带

南寒带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利用经纬网来确定任意点位置的题目,属于重难点,多练习掌握.

 

16.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上比例尺为1:

 50000 ,即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 500 米.

(2)甲山在乙山的 西南 方向.

(3)用直尺量算一下,甲、乙两山顶的图上距离是 3 厘米,而实地距离是 1500 米;

(4)图上表示高度的数字,指的是 海拔 高度,表示高出 海平面 的垂直距离.甲山顶对乙山顶的相对高度是 4.8 米.

(5)图中山坡E和山坡F的坡度相比,坡度陡的是 F .

(6)图中各字母处代表的地形部位名称分别是:

A、 鞍部 ;B、 山脊 ;C、 山谷 ;D、 陡崖 .

【考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分析】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高四周低则为山顶;两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为鞍部;等高线闭合且等高线数值中间低四周高则为盆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几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处为陡崖.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山谷容易形成河流,山脊不能形成河流.

【解答】解:

读图可知:

(1)图中比例尺为线段式,表示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500千米,换算成数字式为1:

50000;

(2)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确定方向,可判断甲山在乙山的西南方向;(3)用直尺量算可知,甲、乙两山顶的图上距离是3厘米,根据比例尺=

,甲、乙两山顶的实地距离=

=3×50000=150000厘米=1500米;(4)图上表示高度的数字,指的是海拔高度,表示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从等高线地形图上看出,甲山顶的海拔为273米,乙山顶的海拔为268.2米,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273米﹣268.2米═4.8米;(5)图中山坡E和山坡F的坡度相比,坡度陡的是F;F处等高线密集,坡度陡.

故答案为:

(1)50000;500;

(2)西南;

(3)3;1500;

(4)海拔;海平面;4.8;

(5)F;

(6)鞍部;山脊;山谷;陡崖.

【点评】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掌握各种地形的判读方法后,理解解答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