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全民族的抗战.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695307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1.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全民族的抗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全民族的抗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全民族的抗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全民族的抗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全民族的抗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全民族的抗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全民族的抗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全民族的抗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全民族的抗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全民族的抗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全民族的抗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全民族的抗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全民族的抗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全民族的抗战.docx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全民族的抗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全民族的抗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全民族的抗战.docx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全民族的抗战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全民族的抗战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全民族的抗战

3、抗日战争始终存在着两个战场和两条路线,即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和片面抗战路线;由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和全面抗战路线。

两个战场相互配合、相互支援。

4、国民党在抗战初期认真抗日先后组织了:

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

5、太原会战中的平型关大捷(1937年9月25日)是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典型地说明了国共两党军队的合作抗日。

6、日本侵略者制造的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30多万同胞被日本鬼子杀害。

南京大屠杀是日军对中国军民犯下的滔天罪行,史实确凿,铁证如山。

7、1940年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

8、抗日战争的胜利是:

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完全胜利,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9、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全民族的抗战。

10、全民族抗战的表现——国民党正面战场和中共敌后战场的配合抗日。

高中历史知识点总结: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第一课考点

重点:

太平天国的兴起和发展、《天朝田亩制度》

难点:

《天朝田亩制度》的评价、太平天国运动的作用

1、太平天国运动:

1851年--1864年;

2、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等创立的拜上帝教结合了:

西方基督教教义、中国儒家思想、农民平均主义;

3、1851年,金田起义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

4、永安建制(永安分封诸王)标志着太平天国初步建立政权。

5、1853年定都天京,太平天国形成和清朝对峙的局面。

6、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组织了北伐、西征、东征

8、太平天国运动失败标志的是:

1864年7月天京的陷落;

9、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次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

10、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作用: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几千年农民战争的最高峰;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是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资本主义的最早的探索;对后来的民主革命有重要影响。

高中历史必修2第11课知识点填空

1.国民经济的恢复

(1)背景:

新中国成立时,国民经济全面崩溃。

(2)完成:

_____年,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

(3)作用:

为国家开展________________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2.“一五”计划建设

(1)背景:

我国是一个落后的________,重工业无从发展。

(2)任务:

优先发展_______,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的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

(3)成就:

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________、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

(4)意义:

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________。

3.三大改造

(1)内容:

对农业、手工业、________进行改造。

(2)基本途径和方式:

广大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手工业者加入_______;资本主义工商业掀起全行业公私合营高潮。

(3)意义:

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________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

1.成功探索

(1)中共八大:

①内容:

正确分析了国内________:

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之间的矛盾。

主要任务:

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的从落后的________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②意义:

分析正确、成功探索、未能坚持。

(2)“八字方针”:

①背景: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

②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意义:

从1962年起,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

到______年,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并在一些领域取得重大成就。

2.探索失误

(1)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制定:

①内容:

________,力争上游,________地建设社会主义。

②评价:

全国掀起“________”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①“大跃进”:

片面要求大办________、大办农业。

②人民公社化运动:

人民公社一切财产由公社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大办_______。

(3)影响:

为背景及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超越了_______,导致国民经济出现混乱。

1959~1961年,我国出现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

1.原因:

1966年,中国爆发了“________”,动乱由思想文化领域、政治领域扩展到______。

2.表现

(1)许多行之有效的政策、规章制度被废除。

(2)工人、干部停产“______”。

3.调整

(1)______着手恢复调整国民经济,1973年出现复苏局面。

(2)______全面整顿,1975年国民经济呈现回升状态。

猜你感兴趣的:

高中生物实验知识总结

高中生物实验知识总结

实验一

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

1、实验原理

①叶绿体呈绿色的椭球形或球形,不需染色,制片后直接观察。

②线粒体呈无色棒状、圆球状等,用健那绿染成蓝绿色后制片观察。

2、实验步骤

①观察叶绿体:

制作藓类叶片的临时装片→先低倍镜后高倍镜观察叶绿体②观察线粒体:

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健那绿染液染色)→先低倍镜后高倍镜观察观察线粒体

3、注意问题

①实验过程中的临时装片要始终保持有水状态。

②要漱净口腔,防止杂质对观察物像的干扰。

③用菠菜叶带叶肉的下表皮的原因:

靠近下表皮的叶为海绵组织,叶绿体大而排列疏松,便于观察;带叶肉是因为表皮细胞不含叶绿体。

④叶绿体在弱光下以椭球形的正面朝向光源,便于接受较多的光照;在强光下则以侧面朝向光源以避免被灼伤。

实验二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1、提取色素原理:

色素能溶解在酒精或丙酮等有机溶剂中,所以可用无水酒精等提取色素。

2、分离色素原理:

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

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

3、各物质作用:

无水乙醇或丙酮:

提取色素;层析液:

分离色素;二氧化硅:

使研磨得充分;碳酸钙:

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

4、结果:

滤纸条从上到下依次是:

胡萝卜素(最窄)、叶黄素、叶绿素a(最宽)、叶绿素b(第2宽),色素带的宽窄与色素含量相关。

5、注意事项:

(1)画滤液细线:

均匀,直,细,重复若干次

(2)分离色素:

不能让滤液细线触及层析液

实验三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1、原理:

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C6H12O6+6O2+6H2O6→CO2+12H2O+能量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少量二氧化碳:

C6H12O6→2C2H5OH+2CO2+少量能量

2、检测:

(1)检测CO2的产生:

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或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2)检测酒精的产生:

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反应,变成灰绿色。

实验四

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1、材料:

洋葱根尖(葱,蒜)

2、步骤:

(1)洋葱根尖的培养

(2)装片的制作流程:

解离→漂洗→染色→制片

3、观察:

(1)先在低倍镜下找到根尖分生区细胞:

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正在分裂。

(2)换高倍镜下观察:

处于分裂间期的细胞数目最多。

考点提示

(1)培养根尖时,为何要经常换水?

答:

增加水中的氧气,防止根进行无氧呼吸造成根的腐烂。

(2)培养根尖时,应选用老洋葱还是新洋葱?

为什么?

答:

应选用旧洋葱,因为新洋葱尚在休眠,不易生根。

(3)为何每条根只能用根尖?

取根尖的最佳时间是何时?

为何?

答:

因为根尖分生区的细胞能进行有丝分裂;上午10时到下午2时;因为此时细胞分裂活跃。

(4)解离和压片的目的分别是什么?

压片时为何要再加一块载玻片?

答:

解离是为了使细胞相互分离开来,压片是为了使细胞相互分散开来;再加一块载玻片是为了受力均匀,防止盖玻片被压破。

(5)若所观察的组织细胞大多是破碎而不完整的,其原因是什么?

答:

压片时用力过大。

(6)解离过程中盐酸的.作用是什么?

丙酮可代替吗?

答:

分解和溶解细胞间质;不能,而硝酸可代替。

(7)为何要漂洗?

答:

洗去盐酸便于染色。

(8)细胞中染色最深的结构是什么?

答:

染色最深的结构是染色质或染色体。

(9)若所观察的细胞各部分全是紫色,其原因是什么?

答:

染液浓度过大或染色时间过长。

(10)为何要找分生区?

分生区的特点是什么?

能用高倍物镜找分生区吗?

为什么?

答:

因为在根尖只有分生区的细胞能够进行细胞分裂;分生区的特点是:

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处于分裂状态;不能用高倍镜找分生区,因为高倍镜所观察的实际范围很小,难以发现分生区。

(11)分生区细胞中,什么时期的细胞最多?

为什么?

答:

间期;因为在细胞周期中,间期时间最长。

(12)所观察的细胞能从中期变化到后期吗?

为什么?

答:

不能,因为所观察的细胞都是停留在某一时期的死细胞。

(13)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能否看到染色体?

为什么?

答:

不能,因为洋葱表皮细胞一般不分裂。

(14)若观察时不能看到染色体,其原因是什么?

答:

没有找到分生区细胞;没有找到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染液过稀;染色时间过短。

高中的有机化学知识点

高中必备的有机化学知识点

1.羟基官能团可能发生反应类型:

取代、消去、酯化、氧化、缩聚、中和反应

正确,取代(醇、酚、羧酸);消去(醇);酯化(醇、羧酸);氧化(醇、酚);缩聚(醇、酚、羧酸);中和反应(羧酸、酚)

2.最简式为CH2O的有机物:

甲酸甲酯、麦芽糖、纤维素

错误,麦芽糖和纤维素都不符合

3.分子式为C5H12O2的二元醇,主链碳原子有3个的结构有2种

正确

4.常温下,pH=11的溶液中水电离产生的c(H+)是纯水电离产生的c(H+)的104倍

错误,应该是10-4

5.甲烷与氯气在紫外线照射下的反应产物有4种

错误,加上HCl一共5种

6.醇类在一定条件下均能氧化生成醛,醛类在一定条件下均能氧化生成羧酸

错误,醇类在一定条件下不一定能氧化生成醛,但醛类在一定条件下均能氧化生成羧酸

7.CH4O与C3H8O在浓硫酸作用下脱水,最多可得到7种有机产物

正确,6种醚一种烯

8.分子组成为C5H10的烯烃,其可能结构有5种

正确

9.分子式为C8H14O2,且结构中含有六元碳环的酯类物质共有7种

正确

10.等质量甲烷、乙烯、乙炔充分燃烧时,所耗用的氧气的量由多到少

正确,同质量的烃类,H的比例越大燃烧耗氧越多

11.棉花和人造丝的主要成分都是纤维素

正确,棉花、人造丝、人造棉、玻璃纸都是纤维素

12.聚四氟乙烯的化学稳定性较好,其单体是不饱和烃,性质比较活泼

错误,单体是四氟乙烯,不饱和

13.酯的水解产物只可能是酸和醇;四苯甲烷的一硝基取代物有3种

错误,酯的水解产物也可能是酸和酚

14.甲酸脱水可得CO,CO在一定条件下与NaOH反应得HCOONa,故CO是甲酸的酸酐

错误,甲酸的酸酐为:

(HCO)2O

15.应用取代、加成、还原、氧化等反应类型均可能在有机物分子中引入羟基

正确,取代(卤代烃),加成(烯烃),还原(醛基),氧化(醛基到酸也是引入-OH)

16.由天然橡胶单体(2-甲基-1,3-丁二烯)与等物质的量溴单质加成反应,有三种可能生成物

正确,1,21,43,4三种加成方法

17.苯中混有己烯,可在加入适量溴水后分液除去

错误,苯和1,2-二溴乙烷可以互溶

18.由2-丙醇与溴化钠、硫酸混合加热,可制得丙烯

错误,会得到2-溴丙烷

19.混在溴乙烷中的乙醇可加入适量氢溴酸除去

正确,取代后分液

20.应用干馏方法可将煤焦油中的苯等芳香族化合物分离出来

错误,应当是分馏

21.甘氨酸与谷氨酸、苯与萘、丙烯酸与油酸、葡萄糖与麦芽糖皆不互为同系物

错误,丙烯酸与油酸为同系物

22.裂化汽油、裂解气、活性炭、粗氨水、石炭酸、CCl4、焦炉气等都能使溴水褪色

正确,裂化汽油、裂解气、焦炉气(加成)活性炭(吸附)、粗氨水(碱反应)、石炭酸(取代)、CCl4(萃取)

1、硫化氢的性质

无色有臭还有毒,二点六,分氢硫,还可性蓝火头,燃烧不全产生硫。

解释:

1体积水溶解2.6体积的H2S,一定条件下分解为单质氢和硫,有还原性、可燃性,蓝色火焰。

22、硫化氢的制取实验

硫化亚铁稀酸逢,启普器中气体生。

橱中操作上排气,氧化性酸概不用。

解释:

1.硫化亚铁稀酸逢,启普器中气体生:

"稀酸"在此指稀盐酸或稀硫酸。

这句的意思是说,在实验室中常用硫化亚铁(FeS)跟稀盐酸(HCl)或稀硫酸(H2SO4),在启普发生器中发生反应来制取硫化氢(H2S)【联想:

"关闭活塞查密性"】。

2.橱中操作上排气:

"橱中操作"的意思是说,该实验的操作过程必须在通风橱中进行【联想:

因为H2S有剧毒,空气中如果含有微量的H2S,就会使人感到头痛、头晕恶心,吸入较多的H2S,会使人昏迷、甚至死亡。

3.氧化性酸概不用:

"氧化性酸"在此指浓硫酸(H2SO4)和硝酸(HNO3)。

这句的意思是说一概不用氧化性酸与硫化亚铁反应来制取硫化氢,因为硫化亚铁是强还原剂,易被氧化性酸氧化(H2S+H2SO4浓=S↓+SO2↑+2H2O,H2S+8HNO3浓=H2SO4+8NO2+4H2O,3H2S+2HNO3=3S↓+2NO↑+4H2O)。

23、硝酸性质口诀

硝酸金属铜,反应不放氢;

稀硝三八无,浓硝一四棕;

铝铁能钝化,光热不稳定;

一硝三王水,能把金铂溶。

解释:

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4HNO34NO2↑+O2↑+2H2O

王水:

HCl:

HNO3体积比=3:

1

4、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配制“八步曲”

摩尔溶液处处用,配制“八步”记心中;

第一计算溶质量,固算克数液毫升;

二是计算称量准,固用天平液量筒;

三置溶液于烧杯,加水搅动促全溶;

第四注入容量瓶,杯嘴抵棒莫乱行;

五要两洗杯内壁,①洗液全部注入瓶;

第六振荡容量瓶,混合均匀要记清;

七要加水近刻度,再用滴管来定容;

第八加塞再摇动,反复倒转即成功。

注:

①要用蒸馏水洗。

5.化学方程式“数字代码”记忆法

3、8、3、2、4——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

1、4、1、2、2——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4、1、2、4——4Fe(OH)2+O2+2H2O=4Fe(OH)3

4、11、2、8——4FeS2+11O2=2Fe2O3+8SO2↑

4、5、4、6——4NH3+5O2=4NO+6H2O

4、6、5、6——4NH3+6NO=5N2+6H2O

一、化学实验操作七原则

1.“从下往上”原则。以Cl2实验室制法为例,装配发生装置顺序是:

放好铁架台→摆好酒精灯→根据酒精灯位置固定好铁圈→石棉网→固定好圆底烧瓶。

2.“从左到右”原则。装配复杂装置应遵循从左到右顺序。如上装置装配顺序为:

发生装置→集气瓶→烧杯。

3.先“塞”后“定”原则。带导管的塞子在烧瓶固定前塞好,以免烧瓶固定后因不宜用力而塞不紧或因用力过猛而损坏仪器。

4.“固体先放”原则。上例中,烧瓶内试剂MnO2应在烧瓶固定前装入,以免固体放入时损坏烧瓶。总之固体试剂应在固定前加入相应容器中。

5.“液体后加”原则。液体药品在烧瓶固定后加入。如上例中浓盐酸应在烧瓶固定后在分液漏斗中缓慢加入。

6.先验气密性(装入药口前进行)原则。

7.后点酒精灯(所有装置装完后再点酒精灯)原则。

二、化学实验中温度计的使用分哪三种情况以及哪些实验需要温度计

1.测反应混合物的`温度:

这种类型的实验需要测出反应混合物的准确温度,因此,应将温度计插入混合物中间。

(1)测物质溶解度。

(2)实验室制乙烯。

2.测蒸气的温度:

这种类型的实验,多用于测量物质的沸点,由于液体在沸腾时,液体和蒸气的温度相同,所以只要测蒸气的温度。

(1)实验室蒸馏石油。

(2)测定乙醇的沸点。

3.测水浴温度:

这种类型的实验,往往只要使反应物的温度保持相对稳定,所以利用水浴加热,温度计则插入水浴中。

(1)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反应。

(2)苯的硝化反应。

三、常见的需要塞入棉花的实验

热KMnO4制氧气制乙炔和收集NH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