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唱社团活动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695872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96.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合唱社团活动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合唱社团活动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合唱社团活动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合唱社团活动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合唱社团活动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合唱社团活动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合唱社团活动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合唱社团活动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合唱社团活动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合唱社团活动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合唱社团活动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合唱社团活动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合唱社团活动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合唱社团活动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合唱社团活动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合唱社团活动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合唱社团活动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合唱社团活动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合唱社团活动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合唱社团活动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合唱社团活动教案.docx

《合唱社团活动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合唱社团活动教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合唱社团活动教案.docx

合唱社团活动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挑选队员,讲解合唱的要求和特点。

教学目标:

在合唱的学习期间有方法有情感的表达音乐。

教学重点:

如何正确的演唱。

教学难点:

合唱音乐的要求。

教学方法:

讲解、示范。

教学手段:

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挑选队员、划分声部。

考虑到合唱对学生的要求较高,就是说选择学生的范围应在学生具备一定的识谱能力、听音能力与歌唱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进行,所以,我们组建的合唱队所吸收的成员都是学习成绩优良、有良好的声音、

较宽的音域、音调准确、听辨能力较强,并对音乐感兴趣的学生。

选好队员后根据队员的音色特点,将高音区发声轻松自如、音色清亮充实的学生划分为童声高声部,将高音区发声紧张、吃力,而低音区发声坚实、宽厚自然的儿童划分为低音部,另外还应根据队员的身高体形整理队行的排列和声部的安排。

二、歌唱姿势:

凡是艺术就会涉及到技术、技巧,在谈论技巧之前,我们要强调一个很重要的环节:

唱歌的姿势。

1、坐姿:

坐着更容易体会气息——腰部像翅膀一样膨胀、扩张。

2、站姿:

两脚张开,身体前倾,重心倾定,肩膀放开(不得上

抬)

 

三、竞选合唱团职位。

小团长:

负责全团所有工作:

点名签到、请假、卫生、纪律、组织、通知传达等。

协助老师做好每节课和每次活动正常开展!

指挥:

本职位设置三名队员。

主要职责:

合唱队的日常排练指挥,各声部之间的协调等。

小组长:

由每班一名队员组成。

负责各班出勤情况,以及各班上

课中的纪律反馈等。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

加强声音训练。

教学目标:

让学生深入了解合唱正确的发声方法。

教学重点:

学会正确发声。

教学难点:

让学生能轻声高位置演唱。

教学方法:

讲解、示范。

教学手段:

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发声练习。

1、声音训练按一般的方法:

用闭口的“ma”或开口的“ma、m、

a、o”等字音从C1音开始。

2、“噜”字作为“范音”开始声音练习。

在发音时,要求同学

 

们自然放松,开始发“噜”的长音练习。

3、用《欢乐颂》这首同学们非常熟悉,音符比较简单的歌,填上“噜”字演唱,注意速度要慢,待唱好了再提速,这样训练效果非常好。

三、初学歌曲:

《大海啊故乡》。

1、先轻声练习,学生用“噜”字唱旋律,也可以先“虚”着唱,到那种深远的、朦胧的感觉。

2、随着老师的指挥,学生运用气息分乐句练习。

3、指导学生高位置朗读歌词,用发声的状态去读。

4、教师指导,学生分声部练习。

 

第三课时教学内容:

学唱《大海啊故乡》。

教学目标:

训练学生能用正确的声音清唱歌曲讲解乐理知识。

教学重点:

控制好声音,两个声部能合作演唱。

教学难点:

控制好声音,两个声部能合作演唱。

教学方法:

讲解、示范。

教学手段:

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讲解呼吸的方法

1、呼吸训练气息是发声的动力,只有掌握正确的呼吸后,才能

 

获得理想的声音。

我们在训练合唱前,首先要求学生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即胸腹式呼吸法。

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学生在发声练习中便逐步感觉到了气息的支持,并能逐步运用到歌唱中来。

2、发声训练

刚入合唱团的学生都未经过正规发声训练,声音“白”而“扁”,气吸浅,位置低,口腔打不开,下巴紧。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先采用

哼鸣进行练习,以便尽快统一声音位置,取得声音的共性。

在发声训练中注意了结合咬字吐字进行练习,我们要求学生将不太容易读的字用汉语拼音标好,每首歌词都用普遍话正确朗读,随时注意纠正不正确的咬字吐字,结合发声训练用,对准同声母、韵母的正确口形,逐步学会自然圆润的发声。

当咬字唱词训练有了一定基础之后,我们才进行合唱训练。

二、练声曲:

连音练习,要求持续不变的连贯。

按由易到难的程度可选择以下几条:

1、555||5--‖

īāū

2、5432|1---‖

ū

三、复习两声部音阶练习,《大海啊故乡》。

Mimimimamama

三、Mimimimamama注:

口形自然打开,舌尖轻顶下牙、放平,气息下沉、做支柱。

四、合唱曲目《大海啊故乡》,复习歌曲跟音乐轻声跟唱一至两遍(要求声音要轻声唱)。

个别难点反复教唱。

介绍4/4拍的指挥方法:

要求学生看指挥演唱歌曲。

演唱时要有感情的演唱,表情自然、真挚,嘴角上提,面带微笑。

五、活动小结。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

训练合唱的呼吸及有效的运用。

教学目标:

如何有效地运用自己的嗓音在集体的合唱队中能协调和控制并达到统一的共性。

教学重点:

如何有效地运用自己的嗓音在集体的合唱队中能协

调。

教学难点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教学方法:

讲解、示范。

教学手段:

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强调呼吸训练。

呼吸是歌唱的动力。

首先训练“呼吸”的好处是:

呼吸是源动力,有了动力才有声音,符合事物的规律。

同学们上音乐课时,很少专门训练“呼吸”,合唱训练从“呼吸”开始,学得快、记得住、用得上。

气息的基本练习:

1、调动情绪——让同学们站立,两手叉腰(用手感觉腹部是否扩涨),象只蜜蜂飞到花丛里,看!

美丽的鲜花,多么香啊!

2、“闻花”——用闻花香味的体会,用鼻子和口同时快速吸气(大

约用2/1秒完成)。

3、保持——吸气后随之憋气,保持四拍(4秒钟)。

4、放气——气从牙缝里发“咝”的声音,慢慢放出,开始一口气数六拍(6秒钟),继而八拍或到十拍。

 

通过上述练习,让同学们体会深呼吸,要保持(气息控制),慢呼吸(气息的运用)等各个环节的作用。

接下来是“叹气”练习,让同学们在深吸气之后,连声叹息(很深的),去体会气息的深度———感觉是在胸口以下———实际上是歌唱时所用的气息支点。

然后是“弹气”,练习,在快速吸气之后,连声喊出具有弹性和力度的“咳!

咳!

......”直至气息没了。

可以发现每喊一声“咳”,同时腹部、腰部(在腰带周围)是向外扩涨一次。

二、哼鸣《大海啊故乡》的旋律,哼鸣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鼻腔共鸣以及气息的稳定,因此必须长期坚持练习,利用熟悉的旋律练习哼鸣能更好地让学生有兴趣做好每次训练!

三、两个声部演唱歌曲《大海啊故乡》。

 

第六课时教学内容:

学习《大海啊故乡》。

教学目标:

1、认识并学会演唱波音与滑音。

2、掌握音乐知识和技能。

教学重点:

学唱歌曲《大海啊故乡》。

教学难点:

学会演唱波音与滑音。

教学方法:

讲解、示范。

教学手段:

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装饰音是用来装饰旋律的主要音的旋律型。

在记谱中装饰音用特殊的记号和小音符来标记,演唱是它的时值计算在前面音符的是值内。

下面介绍波音和滑音。

二、音乐知识:

1)采用先感受后认识的方法认识波音与滑音。

并从中找出规律

即波音是把本位音一分为二,在其间加入上方或下方辅助音而成,进而介绍上下波音。

2)介绍滑音。

参照波音的介绍方法。

另外,在“唱一唱”的练

习中,注意下滑音要顺着它的音势向下滑行到另一音。

三、学唱歌曲《大海啊故乡》。

1)拍打节奏。

A×××∣×××∣×××∣×××∣

B×××∣×××∣×××∣×××∣

四、歌曲的处理。

1)速度:

稍快。

2)力度:

变化应较大一些可以形成对比。

五、活动与练习。

1)、按教材上要求作听音练习。

问:

歌曲处理时应注意什么?

2)、做练习前让学生先观察每一条节奏的特点。

节奏练习的准确性。

问如何才能把节奏听的准确?

讲解人声的共鸣腔:

人的发声要想做到完美、圆润、有穿透力就必须充分利用到人体的各个共鸣腔体!

那么共鸣腔指的是那些腔体呢?

下面我们来逐一认识一下:

头腔:

主要在高音区会运用到,效果:

高音具有穿透力。

鼻腔:

利用哼鸣能很快找到这个哼鸣的发声位置,充分的利用鼻腔共鸣能更好的找到唱歌的高位置,更具有美感。

口腔:

声乐经常把人的嘴巴分成两个部分:

前嘴与后嘴,前嘴是指嘴唇和前牙齿这一部分,负责唱歌咬字。

在此主要讲解声带的发生原理和保养。

胸腔:

胸腔共鸣在中音区和低音区的演唱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此在训练中可让学生手轻抚摸胸口感受胸腔的共鸣,对于低声部的学生训练更应加强。

二、具体声音训练:

1、用闭口的“ma”或开口的“ma、m、a、o”等字音从C1音开

始。

2、“噜”字作为“范音”开始声音练习。

在发音时,要求同学们

 

自然放松,开始发“噜”的长音练习。

以上练习要求以真假声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训练

三、学习新歌《大海啊故乡》填上“噜”字演唱,注意速度要慢,待唱好了再提速,这样训练效果非常好。

感情处理,注意看指挥的手势,起声和收声要整齐。

 

第八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合唱《少年少年祖国的春天》。

教学目标:

通过合唱曲目的练习,培养学生对歌曲感情的演唱能

力。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统一、自然的声音,集体意识的培养。

教学难点:

讲述声音稳定性(要点:

勿要吼,轻声高位置)。

教学方法:

讲解、示范。

教学手段:

录音机。

教学过程:

 

1、要求学生看指挥演唱歌曲。

2、演唱时要有感情的演唱,表情自然、真挚,嘴角上提,面带微笑。

三、要求学生下节课背唱歌曲《少年少年祖国的春天》。

a

注:

口形自然打开,舌尖轻顶下牙、放平,气息下沉、做支柱。

二、复习所学的合唱咬字,对于做的不好的学生要多鼓励,给孩

子信心,并且相信孩子是可以做好的。

三、把所学的歌曲《少年少年祖国的春天》合着音乐反复练习。

增加孩子的节奏感。

四、老师讲解声音控制要领,并分声部单独练习。

要点:

唱好旋律,咬字清晰。

五、教师点评不准确的部分。

六、欣赏其它合唱队演出的这首歌曲。

 

习:

1、

5

5

5

||

5-

-‖

ī

ā

ū

2、

5

4

3

2

|

1---‖

ū

3、53

Mi

42

ma

31

mi

27|

ma

1

mi

---‖

4、565

Mi

454

ma

343

mi

232|

ma

1---‖

mi

二、合唱曲目《少年少年祖国的春天》练习组织学生继续学唱歌曲两至三遍,个别难点反复教唱。

三、个别学生检验,分声部合唱表演。

考乐理知识,打拍子,打节奏。

四、老师讲解声音控制要领,并进行小合唱表演评分。

五、欣赏其它合唱队演出的这首歌曲。

 

1、

5

ī

5

ā

5

ū

||

5-

-

2、

5

4

3

2

|

1

---‖

ū

二、跳音,半断音和断音。

1、5555|5432|1---‖

Lalelilolu

2、11|531‖

Lu

3、531|531‖

Mimimimamama

三、作品训练《少年少年祖国的春天》。

 

难点训练:

第四乐句从第三乐句的最后一拍开始,乐句也略有变化。

轻声唱谱,注意乐句间准确呼吸。

分别用“啊、唔、姆”进行哼鸣练习,可以打开喉咙,冲击头腔和鼻腔。

四、两个声部进行合唱,师指导并纠正错误的声音。

五、加强练习,注重面部表情。

六、教师点评总结

 

第十二课时教学内容:

歌曲学唱《红星歌》。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具有运用适当的技巧、有变化的演唱歌曲的

能力。

熟悉掌握重音记号、连线、反复记号的作用。

教学重点:

运用适当的技巧、有变化的演唱二声部歌曲。

教学难点:

分析歌曲中不同的音乐情绪,不同的音乐要素,区分歌曲的体裁。

教学方法:

讲解、示范。

教学手段:

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合唱练声练习

(1)流畅音程练习1234︱5432︱1—‖MIMAMIMAMI

1353︱1—‖

 

MIMAMI

(2)短促音练习1232︱10‖

那哈哈哈哈

503010︱503010

妈妈妈咪咪咪二、歌曲模唱练习——《红星歌》乐段。

三、学唱《红星歌》的歌谱及歌词,让学生对歌曲有更深的体会和感受。

另外提出连线问题。

四、让学生用自己的歌声表现出对乐曲的情绪的体会。

五、带着学生一起唱两个乐曲片段:

一个带附点一个不带附点,让学生体会附点的作用,并引导学生体会力度的作用。

六、《红星歌》二声部合成练习。

 

第十三课时教学内容:

复习《红星歌》歌曲。

教学目标:

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和学习的方法相结合。

教学重点:

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和学习的方法相结合。

教学难点:

每个学生能用情绪带动声音,二声部配合默契。

教学方法:

讲解、示范。

教学手段:

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练习:

唱“u”母音(最难唱,唱准、唱长)。

尽量模仿嗓子宽的人,放松喉咙,绝不能撑。

不张大嘴,迫使里面打开;闭口,里面打开唱。

大笑或大哭,有利于打开喉咙(哭腔在歌唱中用的多)。

最大限度向后仰头,人为拉下喉结,延长咽腔。

发音时喉咙放松,尽量要深,声音要对,母音要正,不要任何枷锁。

二、练声曲:

(一)、连音练习,要求持续不变的连贯。

按由易到难的程度可

选择以下几条:

1.55

5||

5--

ī

ā

ū

 

2.5432|1---‖

ū

3.53423127|1---‖

Mimamimami

4.565454343232|1---‖(三连音)

Mimamimami

(二)、跳音,半断音和断音

1.5555|5432|1---‖

Lalelilolu

2.11|531‖

教学内容:

《我们的希望小学》。

教学目标:

检验学生的合唱歌曲和乐理知识,鼓励学生。

教学重点:

检验学生的合唱歌曲和乐理知识。

教学难点:

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和学习的方法相结合。

教学方法:

讲解、示范。

教学手段:

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唱“u”母音(最难唱,唱准、唱长)。

尽量模仿嗓子宽的人,放松喉咙,绝不能撑。

不张大嘴,迫使里面打开;闭口,里面打开唱。

 

大笑或大哭,有利于打开喉咙(哭腔在歌唱中用的多)。

最大限度向后仰头,人为拉下喉结,延长咽腔。

发音时喉咙放松,尽量要深,声音要对,母音要正,不要任何枷锁。

二、介绍本节内容

三、学习小合唱曲《我们的希望小学》

1、听。

教师播放录音旋律。

2、用lu唱,先唱到第二行第三小节。

3、老师示范换气:

换气时不要点头,要偷气。

4、唱几遍,要求四个音给一个重音。

5、读歌词。

6、心里跟着音乐默唱歌词。

7、词曲结合唱。

8、有感情地朗诵歌词,把朗诵的感情唱进歌里去。

9、全曲唱一遍。

四、指导练习

通过听和唱在了解主旋律的同时,学习轮唱部分。

五、检查指导六、学唱总结

在合唱中出现的问题给予指出重点是轮唱部分的节奏

 

第十五课时

教学内容:

《我们的希望小学》及正确的发声练习。

教学目标:

用科学的发声方法和规范的训练步骤训练学生声

 

音。

教学重点: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演唱水平和演唱技巧。

教学难点:

通过练合唱歌曲来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和自身素质。

教学方法:

讲解、示范。

教学手段:

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练声

1、5———,5555,5432,1———。

要求:

1)唱到5555的时候音要跳,5———唱完长音后,一口气唱接下的音。

2)全班的声音要像一个人的声音那样。

声音平稳、不喊叫,轻声唱。

3)1、看老师手势,先唱一个长音`,接着唱跳音。

2、用mi唱练声曲。

师:

声音要在脑子里绕一个弯再出去。

看我的口型,听听声音。

唱短的音的时候气息要控制好。

3、用la唱练声曲。

教师范唱。

二、复习歌曲《我们的希望小学》三、歌曲处理

1、学唱之后,引导学生运用实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mimimimamama

学生保持正确姿势做断音练习。

二、导入新课《踏雪寻梅》

1、简介歌曲,放录音。

全歌洋溢着骑驴赏花,怡然自得的神情。

四次“响叮当”用断音

 

来表现,生动地描绘了驴儿颈上的小铃声。

学生欣赏歌曲,想象一幅画面,并把它画下来。

2、歌曲教学:

(1)齐读歌词。

(2)理解“霁”就是雪后放晴。

“坝桥”就是有扶手的石板桥。

(3)再次欣赏歌曲。

(4)学唱歌曲。

难点处跟唱。

(5)巩固几遍。

(6)请个别唱得好的同学独唱歌曲。

(7)歌谱教学:

逐句唱歌曲的谱子。

整体连起来唱一遍,注意要正确的唱好断音。

(8)全体同学唱歌曲。

三、总结本课教学情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