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八章 第三节 俄罗斯优秀教案 新版湘教版新版湘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696555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08.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八章 第三节 俄罗斯优秀教案 新版湘教版新版湘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八章 第三节 俄罗斯优秀教案 新版湘教版新版湘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八章 第三节 俄罗斯优秀教案 新版湘教版新版湘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八章 第三节 俄罗斯优秀教案 新版湘教版新版湘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八章 第三节 俄罗斯优秀教案 新版湘教版新版湘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八章 第三节 俄罗斯优秀教案 新版湘教版新版湘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八章 第三节 俄罗斯优秀教案 新版湘教版新版湘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八章 第三节 俄罗斯优秀教案 新版湘教版新版湘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八章 第三节 俄罗斯优秀教案 新版湘教版新版湘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八章 第三节 俄罗斯优秀教案 新版湘教版新版湘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八章 第三节 俄罗斯优秀教案 新版湘教版新版湘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八章 第三节 俄罗斯优秀教案 新版湘教版新版湘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八章 第三节 俄罗斯优秀教案 新版湘教版新版湘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八章 第三节 俄罗斯优秀教案 新版湘教版新版湘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八章 第三节 俄罗斯优秀教案 新版湘教版新版湘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八章 第三节 俄罗斯优秀教案 新版湘教版新版湘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八章 第三节 俄罗斯优秀教案 新版湘教版新版湘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八章 第三节 俄罗斯优秀教案 新版湘教版新版湘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八章 第三节 俄罗斯优秀教案 新版湘教版新版湘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八章 第三节 俄罗斯优秀教案 新版湘教版新版湘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docx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八章 第三节 俄罗斯优秀教案 新版湘教版新版湘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八章 第三节 俄罗斯优秀教案 新版湘教版新版湘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八章 第三节 俄罗斯优秀教案 新版湘教版新版湘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docx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第三节俄罗斯优秀教案新版湘教版新版湘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

第三节俄罗斯

教学内容

本课时内容在教材第76—80页。

具体教学内容包括面积最大的国家、平原广大、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丰富的资源、改革中的经济、西伯利亚的开发。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地图上指出俄罗斯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特点、和首都。

并收集资料,说明俄罗斯民族方面的概况。

2.根据地图和资料,说出俄罗斯的地形特征以平原为主。

3.根据地图和资料,归纳俄罗斯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和各地区气候差异形成原因及特点。

4.根据地图和资料,了解俄罗斯丰富的淡水资源和森林资源,了解主要矿种与工业基地的分布的关系。

5.结合地图了解俄罗斯的工业、农业、城市、港口分布特点。

6.运用统计资料,对比俄罗斯亚洲部分和欧洲部分的地区差异,说明该国开发西伯利亚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

本节内容的教学,将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引导学生认真分析课本中的图表,加强填图练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对比、探究等参与性强的学习形式开展教学。

这样既加深对教学内容理解,又培养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能举例说明中国与俄罗斯的相互关系以及发展友好睦邻关系的意义。

尊重不同国家的文化和传统,增强民族自尊、自信的情感。

使学生初步养成求真、某某的科学态度和地理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点

俄罗斯自然特征和经济特征.

难点

1.俄罗斯气候成因。

2.自然与经济的地区差异。

教学突破

学生已具备“认识大洲”“了解地区”部分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知识。

会根据图例看“地形图”、“气候图”、“资源图”、“统计图表”等资料图。

通过对日本的探究学习,已初步掌握学习国家地理的一般方法。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以国家为主线,以国家的自然地理特征和经济发展情况为主要内容,归纳其共性,区别其差异。

课本涉及的内容也比较多,因此只有密切结合地图,才能对俄罗斯形成一个比较完整且清晰地了解。

充分利用课本图像和图表,有意识培养学生收集、筛选地理资料和相关信息的能力。

以分组讨论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如“俄罗斯亚洲部分和欧洲部分地区差异”。

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一段关于俄罗斯“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失事”资料、俄罗斯的历史﹑经济﹑风土人情等的资料(图片或录像),纳入多媒体。

2.PowerPoint课件

3.一段俄罗斯军事图片集锦。

学生准备

1.准备俄罗斯空白图(每人一份)。

2.收集有关俄罗斯的资料、图片,扩大知识面。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思考俄罗斯方面自己所知所疑。

2.从定量、定性角度分析俄罗斯。

2.描图绘图填图,理解其位置的独特和国土的广大。

3.读地形图分析俄罗斯地形特点。

3.学生阅读图并在空白图上填画平原高原山脉。

4.引导学生了解俄罗斯气候。

引导学生分析相关问题。

4.学生观察地图,分析问题。

了解俄罗斯气候的分布与世界气候分布的整体关系。

一、面积最大的国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有关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失事及打捞的新闻报道及图片资料导入新课。

俄罗斯“库尔斯克”号核潜艇2001年8月12日在巴伦支海参加北方舰队演习时突然失事沉没的惨剧至今是俄罗斯人记忆中挥之不去的阴影,潜艇上全部118名无一幸免,成为俄罗斯海军历史上黑暗的一页。

到底什么是导致“库尔斯克”号核潜艇失事的原因,至今众说纷纭,俄罗斯《消息报》26日报道说,鱼雷爆炸是导致“库尔斯克”号沉没的直接原因。

投影显示:

俄罗斯国旗。

你还知道哪些新闻报道过的俄罗斯重大事件?

俄罗斯基本地理概况是什么?

经济特点如何?

欢迎你来为我们介绍俄罗斯!

一开始就把学生带入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诱导式研究创新学习就从这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来。

(板书第三节课题:

第三节俄罗斯)

1.学生领会报道及图片。

思考对俄罗斯的所知所疑。

 

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图片、宣读资料。

 

俄罗斯、中国、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面积

引导学生比较面积大小。

(板书:

1.面积最大的国家)

2.学生积极阅读图表,思考比较,得出结论.

计算俄罗斯面积是中国面积的倍数。

认识俄罗斯面积的广大。

“俄罗斯的地理位置和邻国”图,引导学生读图:

a.俄罗斯濒临的海洋;b.俄罗斯陆上主要邻国;c.亚、欧两洲分界线中的乌拉尔山、乌拉尔河;d.东、西半球分界线中的东经160º。

4.教师小结:

跨、亚欧两大洲和跨东、西半球的俄罗斯总面积达1708万平方千米,是世界面积最大的国家。

引导学生从定量分析的角度,了解俄罗斯是世界面积最大的国家;再从定性分析的角度,了解俄罗斯的面积和位置。

培养学生读图、析图和用图能力。

其关键是三条界线即俄罗斯国界线,乌拉尔山和乌拉尔河洲界线和160ºE的东西半球分界线。

世界上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图、俄罗斯民族构成图及俄罗斯妇女等图片。

俄罗斯约有人口1.5亿,境内有100多个民族,(比我国的56个民族多了近一倍),俄罗斯人占81%,通用俄语。

6.播放一段有关俄罗斯风情的录像。

(板书:

2.亿人——世界第六

3.多民族的国家(100多个民族)

读课本图3—22,找出,用红笔描出俄罗斯轮廓、洲界线和东经160,以此来理解其位置的独特和国土的广大。

并指图说出位置。

濒临的海洋、亚、欧两洲分界线中的乌拉尔山、乌拉尔河、160ºE。

 

5.学生阅读图表、图片分析,增强感性认识。

 

6.学生观看录像,了解俄罗斯风土人情。

二、平原广大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问:

俄罗斯有哪些主要山脉、平原和高原?

通过问题导入地形的教学。

“俄罗斯地形图”

显示四大地形区的分布位置:

①东欧平原②西西伯利亚平原③中西伯利亚平原④东西西伯利亚山地。

大致分界线:

⑤乌拉尔山、乌拉尔河⑥叶尼塞河⑦勒拿河

3.指导学生归纳地形特点:

叶尼塞河以西均为平原,以东为高原山地,平原面积占俄罗斯领土的70%。

结论:

平原广大。

(板书:

平原广大)

4.问:

俄罗斯的地势有何特点?

(板书:

地势东高西低)

说明:

培养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的基本技能。

5.显示:

“沿60N线俄罗斯地形剖面图”,图中标明河流位置。

问:

地形如何影响河流分布?

西伯利亚地区的大河多注入哪个海洋?

伏尔加河注入什么水域?

有运河同哪个河流相通,并通向哪个外海?

6.归纳:

西部平原广大,河网密布;东部山高谷深,山河相间,纵列分布。

—22,各小组讨论找出四大地形区的分布位置及大致分界线。

2.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并在俄罗斯空白图上填出。

 

3.学生互助发言归纳出地形特点。

 

4.学生读课本图3-24,对照高程表判断,发言说明观点。

 

5.学生根据图分析地形对河流分布的影响。

思考回答教师的问题。

 

6.学生在空白图上标出主要河流、地形区。

培养动手能力。

三、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过渡:

俄罗斯大部分地区纬度较高,冬季气候寒冷而漫长,其居民外出都要穿大衣、带皮帽才能御寒。

下面学习俄罗斯气候。

“世界气候类型图”,引导学生读图了解俄罗斯主要气候类型。

归纳:

东欧平原西部受大西洋影响,气候比较温和,是温和的温带大陆性气候;而东部西伯利亚地区,常受北极地区寒冷气流影响,是北半球的寒极;北冰洋沿岸地区纬度较高,许多地方在北极圈以北,是终年严寒的极地苔原气候。

此外,在东部太平洋沿岸地区,还有小部分温带季风气候。

(板书:

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2.问:

为何俄罗斯的冬季如此漫长而寒冷呢?

3.显示:

俄罗斯地形图。

引导学生读图计算出跨经纬度。

归纳:

俄罗斯领土绝大部分位于北半球中高纬度,跨经度达170°,是世界上纬度最高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东西跨经度最大的国家。

俄罗斯各地的气候是否都是一样呢?

4.显示上扬斯克、莫斯科两地图,其气温和降水各月分配图(课本第78页图表)

问:

两地最高气温、最低气温?

两地降水量如何?

5.讲战争小故事。

由此可见俄罗斯欧洲部分的冬天是多么的漫长而寒冷,俄罗斯亚洲部分西伯利亚的冬天又是如何呢?

6.显示冬季西伯利亚人用木柄取牛奶出售牛奶的一幅漫画。

7.完成课本第80页表格地形、气候作为本节课小结。

 

1.学生读气候图了解温带大陆性气候、极地苔原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等的分布。

找出俄罗斯主要气候。

 

2.学生联系纬度位置,思考,互助回答。

3.学生根据图中经纬度计算出俄罗斯跨经纬度数。

理解俄罗斯纬度高,经度广。

 

4.学生回答教师提问,分析两地气候特点。

理解两地的差异。

 

5.学生被战争小故事激发起学习兴趣。

并从图中找出莫斯科的位置,进一步理解俄罗斯气候特点。

6.学生理解西伯利亚地区寒冷,有北半球“寒极”。

7.学生讨论完成课本80页表格。

附:

战争小故事

1812年6月,拿破仑集结了五六十万的法国大军,攻打俄国,俄军且战且退,故意拖延时间,准备在冬季和法军决战。

9月中法军进入莫斯科,恰于此时,俄军点起大火烧城。

冬天已经来临,法军停留在烧毁的莫斯科,缺乏粮草和防寒衣服,无法渡过严冬。

这时拿破仑不得不下令撤退。

后撤的法军在零下35°C的冰天雪地里行进,迎接他们的是饥饿和严寒,是俄国军民的袭击。

法军尸横遍野,退出俄国境内时,只剩下两万残兵败将了。

本课总结

本节课以俄罗斯的自然地理特征为主要学习内容。

我们通过探究性学习,了解俄罗斯作为世界面积最大的国家,不仅地跨欧亚两大洲,而且具有高纬度的特点。

俄罗斯虽然国土面积广大,但地形分布却并不复杂,平原面积广大。

俄罗斯的气候与其广大的国土和所处的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关系密切,主要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通过学习我们进一步学会了根据一个国家的地理信息,归纳其地理特征。

板书设计

第八章第三节俄罗斯

一、面积最大的国家

万平方千米——世界第一

亿人——世界第六

3.多民族的国家(100多个民族)

二、平原广大

三、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

俄罗斯是世界上唯一既跨东西半球又地跨两大洲的国家,其绝大部分国土位于亚洲部分,但习惯上人们又将其作为一个欧洲国家,你能说说其中的原因吗?

1.俄罗斯以哪个民族的人口居多?

信奉什么某某?

2.这个国家最初形成的时候是在何处?

请简要说明一下。

 

3.俄罗斯的货币单位是什么?

与人民币的汇率是多少?

教学步骤(第二课时)

第二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1.创设疑问,导入新课。

1.学生提出有关的问题。

2.引导学生运用地图和资料,指出自然资源的分布、生产情况。

2.学生对照地图,根据收集的资料,了解俄罗斯丰富的资源。

3.改革中的经济。

3.在教师指导下,分析地图和资料理解。

4.联系实际,对比学习西伯利亚的开发。

4.学生小组讨论分析。

一、丰富的资源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创设疑问,导入新课:

俄罗斯的领土中,是欧洲部分的面积大,还是亚洲部分的面积大?

但是俄罗斯传统上一直都是欧洲国家,这是为什么呢?

本节我们主要学习俄罗斯的自然资源、工业、农业、交通和城市等方面的知识学完后你会找到答案。

2.问:

你能说出有关俄罗斯自然资源的知识吗?

过渡:

俄罗斯不仅地大,而且物博。

其自然资源极为丰富。

3.显示:

世界的石油、煤、铁矿、森林分布图。

(板书:

四、丰富的资源。

4.教师引导学生读课本第78页,明确淡水资源丰富,河川径流总量居世界第二。

森林资源丰富。

(板书:

1.淡水资源2.森林资源)

5.显示:

世界地形图和亚寒带针叶林分布图

问:

为什么?

引导学生联系气候特点、河流分布等方面讨论分析。

归纳:

伏尔加河有"母亲伏尔加"是欧洲最长的河流,也是世界最长的内流河伏尔加河水量充沛又是平原型河流。

鄂毕河、叶尼塞河和勒拿河发源于西伯利亚南部山地,水量充沛。

贝加尔湖位于西伯利亚,最深处达1600多米,是世界上最深的(淡水)湖,因此它比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苏必利尔湖的储水量大一倍,比五大湖的总水量还多,占世界淡水湖总储水量的1/5。

采用追因法让学生讨论,明白“为什么”。

6.显示:

俄罗斯的矿产资源分布图。

归纳:

石油:

开采量仅次于美国和沙特。

黄金:

产量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南非。

有色金属:

乌拉尔山脉。

引导学生学会搜集相关信息,运用有关知识和方法,提出看法。

(板书:

矿产资源)

那么,这些资源可发展什么工业?

1.学生会回答亚洲部分的面积大。

思考俄罗斯为什么是欧洲国家,带着问题进入学习。

 

世界的自然资源知识回答。

 

3.学生根据图例,在图中找出主要矿产地,明确俄罗斯的自然资源极为丰富。

4.学生阅读课文了解俄罗斯的淡水资源和森林资源在世界的地位。

 

5.学生联系气候特点、河流分布,思考分析,互助回答。

 

6.学生根据图例找出主要矿种:

石油、黄金、有色金属。

并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进行评价。

二、改革中的经济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1.显示:

俄罗斯的工业、矿产资源分布图

问:

俄罗斯的工业主要分布在欧洲部分,还是在亚洲部分?

俄罗斯的工业区是否大多都靠近矿产产地?

主要有哪些工业区?

对比俄罗斯的工业分布与日本的工业分布有什么显著差别,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差别?

2.显示:

材料一:

俄罗斯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在世界的地位(1997年)

产品世界位次产品世界位次

钢第四位发电量第四位

煤炭第四位化肥第五位

原油第三位天然气第一位

材料二:

关于俄罗斯工业的对话:

爸爸要去俄罗斯出差了。

爸爸说:

“俄罗斯工业发达,许多产品产量居世界前列。

它的核工业和航空航天工业在世界占有重要地位。

爸爸刚从俄罗斯回来,给我带的衣服﹑食品和玩具都是从其他国家进口的。

爸爸说:

“俄罗斯这方面的工业部门比较薄弱,要想给你带俄罗斯本国生产的商品还真不容易。

归纳:

俄罗斯重工业发达,这与其资源状况发展历史等有很大关系。

消费品制造业发展缓慢。

3.问:

俄罗斯的自然环境对农业有怎样的影响?

归纳:

主要农业区分布在纬度相对较低、气候较为温和的东欧平原、伏尔加河流域和顿河流域。

4.显示:

俄罗斯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图

明确:

谷物、马铃薯、亚麻和乳肉制品等。

5.引导学生读图找出主要城市:

莫斯科、符拉迪沃斯托克、摩尔曼斯克、圣彼得堡。

1.学生阅读图分析,讨论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积极发言说明自己的分析观点。

 

2.学生根据屏幕显示的两段材料,谈谈对俄罗斯工业的看法。

 

3.学生联系俄罗斯的纬度位置和气候特征,互助分析讨论其对农业生产、分布的影响。

 

4.学生根据图例读图,找出主要农产品。

理解自然环境影响农作物的分布。

5.学生在图中找出主要城市并在空白图中填出。

读第80页课文明确主要城市的城市职能。

三、西伯利亚的开发

1.显示两段资料:

材料一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与我国东北有绵延4000多千米长的共同边界。

中、俄两国即将签署一项重要的石油协议——铺设从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到某某的石油管道,它将使双方的贸易额到2005年增加近一倍。

材料二西伯利亚地域辽阔,自然资源丰富,经济潜力巨大。

20世纪30—80年代,苏联实施的国家“生产力东移”战略使西伯利亚地区成为全国最大的燃料动力供应基地、耗能量多的产品生产基地和出口商品基地,在国家经济及对外经贸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增强。

2.显示:

西伯利亚开发的项目

讲解西伯利亚大铁路、贝阿铁路、秋明油田;库兹巴斯煤炭基地和新西伯利亚高科技园区。

西伯利亚正以浩瀚的林海雪原和独特的地方民族风情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

(板书:

西伯利亚的开发。

3.对比俄罗斯亚洲部分和欧洲部分的地区差异。

说明:

在分析对比的基础上,说明区域内主要地区在自然地理、人文地理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

通过对比可对学生地理观察、比较、区域综合分析等方法的领悟、运用水平作出相应的评价。

4.模拟俄罗斯旅行作为本课时所学内容的总结:

暑假期间从某某满洲里出境,乘国际列车经莫斯科抵达圣彼得堡,请讲述沿途所经过的主要城市及自然景观变化。

1.学生根据材料分析思考西伯利亚地区的发展。

明确西伯利亚地区资源丰富,开发力度在不断加大。

 

2.学生阅读图,在课本第79页图中找出,划出,并听教师讲解。

 

3.学生前后四人一组分组讨论,完成课本填表内容。

 

4.学生根据俄罗斯地形图讨论说出,互相检查掌握情况。

 

本课总结

本节课对于俄罗斯资源的学习,重点掌握居世界前列的几种,如淡水资源、森林资源、石油、黄金等。

对于俄罗斯的经济分布,需要与铁路和矿产的分布结合起来,比如沿贯通东西的西伯利亚大铁路两侧的矿产和经济区。

俄罗斯城市重点掌握其城市特征,比如首都莫斯科的城市性质、摩尔曼斯克的港口特点、海参崴的港口地位等。

而且应该能够在地图上准确落实其地理位置。

俄罗斯作为地跨亚欧两洲的大国,其东西差异还是比较大的。

板书设计(接第一课时)

四、丰富的资源

五、改革中的经济

(教师提供对比以下方面)

面积、人口、地形、气候、河湖、工业、农业、城市

六、西伯利亚的开发

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

中国近几年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动下,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出现了加快发展的好势头,西部大开发开局良好,促进国民经济较快发展。

俄罗斯的人口和经济主要集中在欧洲,但亚洲部分的西伯利亚地区开发的程度远远不够。

西伯利亚地域辽阔,自然资源丰富,经济潜力巨大。

20世纪30—80年代,苏联实施的国家“生产力东移”战略使西伯利亚地区成为全国最大的燃料动力供应基地、耗能量多的产品生产基地和出口商品基地,在国家经济及对外经贸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增强。

从互联网下载或搜集有关资料,思考一下,请说明两种开发原因存在那些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练习设计

随堂练习设计

1.俄罗斯幅员辽阔,领土面积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的国家,也是唯一地跨洲和半球的国家。

2.俄罗斯人口和城市主要集中在气候比较温和的平原。

而其北冰洋沿岸是终年严寒的气候,其太平洋沿岸则是气候。

3.俄罗斯淡水资源丰富,河川径流量世界第位,位于西伯利亚的湖是世界最深、淡水量最多的湖泊。

4.俄罗斯有世界上最大的林,石油储量和开采量居世界第位,仅次于;黄金产量世界第位,仅次于。

5.俄罗斯是重要的工业大国,、、、、等部门地位突出。

和是重要的工业中心。

在一带建有以钢铁工业和机械工业为主的工业区。

6.东欧平原的流域和流域是俄罗斯主要的农业区。

7.首都,是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中心,政治、交通、文化中心。

第二大城市是海沿岸主要海港,是太平洋沿岸主要海港,是北冰洋沿岸重要海港。

8.有关俄罗斯的叙述,错误的是

A幅员辽阔、跨东西两半球和亚欧两大洲

B俄罗斯国家民族比较单一,以俄罗斯族为主

C东高西低,70%是广阔的平原

D有大片的领土位于北极圈内

9.下列大洋中远离俄罗斯的是

A大西洋B太平洋C印度洋D北冰洋

10.俄罗斯的伏尔加河流入里海,所以它是一条

A外流河B内流河C运河D季节性河流

11.俄罗斯大部分区域冬季寒冷而漫长,夏季凉爽而短促,这是

A温带季风气候B极地气候C温带大陆性气候D温带草原气候

11.摩尔曼斯克位于北冰洋沿岸,但却终年不冻,是因为

A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B本地区地热活动频繁

C夏季风影响显著D西风带的影响

个性练习设计

1.自制表格对比分析俄罗斯亚洲部分和欧洲部分的地区差异,比较项至少4项

 

2.读图填空

(1)海洋:

A海,B海,C海,D海峡,

E洋,F洋,G海。

(2)山脉、河流:

山,

河,被称为俄罗斯的母亲河。

(3)湖泊:

湖。

(4)城市:

首都

;城市

教学探讨与反思

俄罗斯面积广大,课本涉及的内容也比较多,因此只有密切结合地图,才能对俄罗斯形成一个比较完整且清晰地了解。

充分利用课本图像和图表,有意识培养学生收集、筛选地理资料和相关信息的能力。

以分组讨论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补充资料

民风民俗

“面包和盐”铺着绣花的白色面巾的托盘上放上大圆面包和面包上面放一小纸包盐。

捧出“面包和盐”来迎接客人,是向客人表示最高的敬意和最热烈的欢迎。

亲吻在比较隆重的场合,男人弯腰吻妇女的左手背,以表尊重。

长辈吻晚辈的面颊3次,通常从左到右,再到左,以表疼爱。

晚辈对长辈表示尊重时,一般吻两次。

妇女之间好友相遇时拥抱亲吻,而男人间则只互相拥抱。

亲兄弟姐妹久别重逢或分别时,拥抱亲吻。

在宴会上喝了交杯酒后,男方须亲女方嘴。

称呼俄罗斯的某某包括三个部分,依次为名、父称、姓。

女人结婚后一般随男人姓,有的保留原姓。

在俄罗斯人当中,不同的场合不同对象有不同的称呼。

在正示公文中要写全称,非正式文件中一般名字和父称写缩写。

表示有礼貌和亲近关系时,用名和父称。

平时长辈对晚辈或同辈朋友之间只称名字。

在隆重的场合或进行严肃谈话时,用大名。

平时一般用小名。

表示亲近时用爱称。

对已婚妇女必须用大名和父名,以示尊重。

工作关系中可称呼姓和职务,再加上“同志”的词。

忌讳俄罗斯特别忌讳“13”这个数字,认为它是凶险和死亡的象征。

相反,认为“7”意味着幸福和成功。

俄罗斯人不喜欢黑猫,认为它不会带来好运气。

俄罗斯人认为镜子是神圣的物品,打碎镜子意味着灵魂的毁灭。

但是如果打碎杯、碟、盘则意味着富贵和幸福,因此在喜筵、寿筵和其它隆重的场合,他们还特意打碎一些碟盘表示庆贺。

俄罗斯人通常认为马能驱邪,会给人带来好运气,尤其相信马掌是表示祥瑞的物体,认为马掌即代表威力,又具有降妖的魔力。

遇见熟人不能伸出左手去握手问好,学生在考场不要用左手抽考签等等。

神奇的贝加尔湖

贝加尔湖位于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南部,中国古称“某某”,曾是我国古代北方民族主要活动地区,汉代苏武牧羊即在此地。

贝加尔湖狭长弯曲,长636千米,平均宽48千米,最宽处,好像一轮弯弯的月亮镶嵌在东西伯利亚南缘;面积约31500平方千米,居世界第8位。

贝加尔湖总容积23600立方千米,占全球淡水湖总蓄水量的1/5,是全世界最深也是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

其容积巨大的秘密在于深度,该湖平均水深73O米,最深1620米。

在贝加尔湖周围,总共有大小336条河流注入湖中,而从湖中流出的则仅有安加拉河,年均流量仅为1870立方米/秒。

科学家们曾作过几个有趣的假设:

若无其他河流注人贝加尔湖,而以安加拉河目前的年平均流量流出,需4O年才能把贝加尔湖水流干;若全世界的主要河流均向贝加尔湖注入,则约需1年时间才能灌满,该湖的水可供50亿人饮用半个世纪。

贝加尔湖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资源,是俄罗斯的主要渔场之一。

湖内约有600多种植物和1200多种动物,是世界其他湖泊无法比拟的。

尤其使科学家们感兴趣的是生物的古老性。

许多淡水生物在西伯利亚其他江河湖泊找不到踪迹。

贝加尔湖是淡水湖,但湖里却生活着许许多多地道的海洋生物。

如海豹、海螺、海锦、龙虾等。

贝加尔湖底还有l~15米高像丛林似的海锦,这在其他湖泊里是找不到的,奇形怪状的龙虾就藏在这个“丛林”里。

而一般鲟鱼都生活在沿海,贝加尔湖的鲟鱼却已经完全变成淡水鱼了。

在欧洲的典型湖泊中,通常只有几种端足类动物(虾状甲壳动物)和扁虫,而贝加尔湖却有200多种端足动物和80多种扁虫。

不仅数量多,有些种类还十分奇特引人。

如最近发现的一些端足类动物呈杂色斑驳,与环境色彩混为一体;同时,还有人在湖中捕到体长达38厘米的巨扁虫,能吞食鱼类,是世上罕见、也是最大的扁虫。

贝加尔湖的野生动物,最为引人注目的当数淡水海豹了。

它数量特别多,喜欢成群结队活动。

如今,每年仍可捕获近5000头。

但是,贝加尔湖海豹是怎样来到这个湖中定居的,众说纷纭,至今还是个谜。

一年中,贝加尔湖面尽管有5个月封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