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开电大行管本科《城市管理学》十年期末考试简答题题库非常态事件处理.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698461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7.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开电大行管本科《城市管理学》十年期末考试简答题题库非常态事件处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国开电大行管本科《城市管理学》十年期末考试简答题题库非常态事件处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国开电大行管本科《城市管理学》十年期末考试简答题题库非常态事件处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国开电大行管本科《城市管理学》十年期末考试简答题题库非常态事件处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国开电大行管本科《城市管理学》十年期末考试简答题题库非常态事件处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国开电大行管本科《城市管理学》十年期末考试简答题题库非常态事件处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国开电大行管本科《城市管理学》十年期末考试简答题题库非常态事件处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国开电大行管本科《城市管理学》十年期末考试简答题题库非常态事件处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国开电大行管本科《城市管理学》十年期末考试简答题题库非常态事件处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国开电大行管本科《城市管理学》十年期末考试简答题题库非常态事件处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国开电大行管本科《城市管理学》十年期末考试简答题题库非常态事件处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国开电大行管本科《城市管理学》十年期末考试简答题题库非常态事件处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国开电大行管本科《城市管理学》十年期末考试简答题题库非常态事件处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国开电大行管本科《城市管理学》十年期末考试简答题题库非常态事件处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国开电大行管本科《城市管理学》十年期末考试简答题题库非常态事件处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国开电大行管本科《城市管理学》十年期末考试简答题题库非常态事件处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开电大行管本科《城市管理学》十年期末考试简答题题库非常态事件处理.docx

《国开电大行管本科《城市管理学》十年期末考试简答题题库非常态事件处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开电大行管本科《城市管理学》十年期末考试简答题题库非常态事件处理.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国开电大行管本科《城市管理学》十年期末考试简答题题库非常态事件处理.docx

国开电大行管本科《城市管理学》十年期末考试简答题题库非常态事件处理

国开电大行管本科《城市管理学》十年期末考试简答题题库非常态事件处理

国开电大行管本科《城市管理学》十年期末考试简答题题库

说明:

内部绝密资料,涵盖95%以上期末纸质考试原题及答案。

编制城市规划应遵循哪些原则?

答:

(1)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原则;

(2)历史环境与未来环境相和谐的原则;(3)城市环境中各社会集团之间社会生活和谐的原则。

城市边缘区的管理原则是什么?

答:

(1)更新观念,强化大都市整体意识;

(2)加快改制步伐,理顺管理体制,尽快消除“二元结构”,转向一体化发展;(3)加强统一规划,建设,严格监督管理,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4)推进小城镇建设,实行主动与被动相结合的双向城市化改造措施;(5)营造良好的社区生活环境。

城市边缘区管理中现存的问题有哪些?

答:

(1)发展建设无序,违法用地,违章建设现象普遍存在;

(2)基础与公共配套设施不完善,生活环境质量较差;(3)经济收益主要依赖不断升值的土地及物业租赁,利益调控缺乏弹性;(4)社会治安形势严峻,是刑事犯罪的高发区;(5)精神文明建设落后,社会文化层次偏低;(6)流动人口大量聚集,是城市人口管理的“盲区”。

城市边缘区管理中现存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答:

(1)城乡二元管理体制造成的双重标准和管理漏洞是根本原因;

(2)管理的理念仍停留在农村层面,导致了问题的复杂化和治理难度加大;(3)改制与后续管理衔接不够,造成改革不彻底或阻力较大;(4)在城市化扩展中对城市边缘区的规划建设与管理滞后。

城市财政管理的内容有哪些?

答:

城市财政管理的内容有:

预算管理、税收管理、城市维护与建设资金的管理以及预算外资金管理。

城市财政管理的职能有哪些?

答:

城市财政管理除了具有地方财政的优化资源配置、收入合理分配和稳定经济发展等作用外,还有如下的具体职能:

(1)筹集资金。

城市经济管理为了履行城市建设与维护的公共经济职能,要筹集大量的资金。

(2)合理安排支出。

城市财政(通过市政财务)根据国家的方针政策,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将筹集的资金有计划地分配给城市各部门各单位,并利用支出项目之间的比例关系制约分配比例和城市建设、城市经济中的各种比例关系。

(3)综合平衡调节。

城市经济财物管理作为对城市财政工作进行规划、控制、调节、监督和反馈的活动,是城市对其集中性财力进行统筹安排、调节平衡、总体控制、全面监督,以解决城市问题、实现城市经济发展的主要途径。

(4)财政监督和调节。

财政监督和调节的职能是根据市政管理目标对城市主体的社会经济行为进行监督和调节的职能。

城市发展战略包括哪些内容?

答:

(1)战略依据,城市发展战略的依据就是城市制定发展战略时的基础和发展条;

(2)战略愿景,城市的战略愿景即城市在可以预见的时期内,最终将要达到的总体目标;(3)重点战略,重点战略是作用于对实现战略目标具有关键、主导意义而目前发展又比较薄弱,需要特别加强,且在发展方面具有显著优势的经济环节、产业部门或管理领域的战略举措。

(4)战略措施,战略措施是针对实现战略过程中的矛盾所采取的策略和具体措施;(5)战略反馈,城市发展战略管理的实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多阶段的动态过程,前一个阶段的战略措施的结果以及外围环境的变化,将形成下一个阶段发展的基础状态。

城市管理的必要性是什么?

答:

(1)城市特性决定城市需要管理;

(2)市场的不完备性决定城市需要管理;(3)管理、市场各司其职可以提高效能。

城市管理的可行性。

城市管理的可行性是什么?

答:

(1)城市管理能够产生绩效;

(2)城市管理是需要成本的付费产品;(3)城市管理需要被管理主体有支付意愿。

城市化浪潮的成因是什么?

答:

(1)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内在动力;

(2)农业现代化是城市化推动力;(3)信息化是城市化后续动力。

城市化推动力是什么?

答:

(1)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内在动力;

(2)农业现代化是城市化的推动力;(3)信息化是城市化的后续动力。

城市环境管理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

(1)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2)全面规划、合理布局;(3)综合利用、化害为利;(4)污染者负担原则;(5)依靠群众、齐心共管。

城市环境具有哪些特征?

答:

(1)复合性。

城市环境是一种高度人工化的自然—人工复合环境;

(2)人为性。

城市环境是以人为主体和中心的环境;

(3)开放性。

城市环境是一个高度开放性的环境系统;

(4)更高的脆弱性。

由于城市环境是高度人工化的环境,受到人类活动的强烈影响,自然调节能力弱,主要靠人工活动进行调节,而人类活动具有太多的不确定因素;而且影响城市环境的因素众多,各因素间具有很强的联动性,一个因素的变动会引起其他因素的连锁反应,因此城市环境的结构和功能表现出相当的脆弱性。

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工作重点是什么?

答:

(1)把环境保护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

(2)改革城市环境管理体制,强化环境管理;(3)广开渠道,解决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资金来源;(4)加强政府对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领导。

城市基础设施具有哪些特性?

答:

城市基础设施具有如下特性:

(1)地方公共物品性与效益的外部性;

(2)经营管理的垄断性与多样性;(3)建设的同步性与超前性;(4)运行的协调性与系统性。

城市经济管理具有哪些特征?

答:

城市经济管理有以下几个特征:

区域性、综合性、两面性、二重性。

城市群协调发展的益处有哪些?

答:

(1)区域内各城市之间的壁垒消除,加快要素自由流通,有利于降低运行成本,也有利于资源在更大地域空间的有效配置;

(2)市场一体化会带来市场规模的扩大,使各城市有更大的可能获得规模经济,从而进一步提高生产率;(3)一体化意味着城市内部竞争激化,迫使企业加强经营管理、开发利用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这样又反过来会提升区域竞争力;(4)各城市在一体化的信息平台上更有利于研发和生产的结合,相互之间的学习交流机会增多,创新的成功率提高,产生分割状态下所不能得到的效果;(5)各城市以综合的力量,采取协调一致的行动来加强和扩大对外经贸合作关系,更有利于融入国际市场;(6)一体化使各城市对区域培养出归属感,进而凝成一种合力,可以有效降低交易成本和违约风险;(7)一体化的区域把全球市场化为区域市场,有效地降低了国际资本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的搜寻成本,从而提升本地区对外资的吸引力;(8)协调发展能使区域在经济与社会、环境之间取得平衡,维持地区的持续竞争力和魅力。

城市人口管理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答:

(1)树立人口意识,贯彻基本国策;

(2)正确选择城市人口增长途径;(3)做好人口普查和人口预测工作;(4)加强城市流动人口管理;(5)制定城市人口发展战略和规划。

城市社区管理的内容是什么?

答:

(1)社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这是指由社区内司法、警察、安全、消防等部门组成的社区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及由社区居民组成的从事治安保卫工作的自治性组织(如治保会、联防队、门栋关照小组等组织),为创造安全有序的良好社会环境,而对社区内的社会公共秩序、户口、特殊行业(如旅馆业、旧货业等)、道路交通、消防及法制和安全教育进行的管理。

(2)社区环境卫生管理。

这是由街道环卫所及各房管所、园林所及社区内各单位组成的市政管理委员会以及群众自治性组织和全体社区成员,为谋求适合居民身心健康的和谐环境,而对生活垃圾、污水、粪便处理工作,道路清扫工作,植树种草等绿化工作,以及环保宣传工作等等进行的管理。

(3)社区卫生保健。

这主要是指由街道卫生科、计划生育委员会及地段医院和社区内企事业单位的卫生保健部门,组织发动社区成员,为保证社区居民的身心健康,而对卫生防疫、计划生育、老年人保健、妇幼保健和少年儿童保健,以及心理咨询、社区康复等工作进行的管理。

(4)社区精神文明建设。

这主要是指由社区自治性组织和各专业性团体,以及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发动全体社区成员,积极开展创建文明小区、文明里弄、文明楼和文明家庭等活动,进一步完善调解、帮困、服务网络。

同时,做好教育、科学、文化、艺术、体育及传媒的发展规划,以生态环境物质文明为基础,加强理想、道德、法制教育,提倡科学的生活方式,形成文明的社区社会风尚。

城市社区管理的主体有哪些?

答:

城市社区管理的主体有:

(1)行政性组织。

这主要是指街道办事处及各政府主管部门在社区中的派出机构;

(2)企事业组织。

这主要是指社区中的各类生产、服务性组织,如工厂、商店、医院、学校以及各种业主管理委员会、物业管理公司等;

(3)社团性组织。

这是指群众性自治组织及专业性社会团体;

(4)社区成员。

从性质上来看,目前社区管理是行政性、社会性与自治性相结合的一种模式,但无论从其本质还是从其发展来看,走向自治才是社区管理的基本方向。

社区管理的最终目的还是要实现它的自治,即由社区居民自己管理自己生活所在社区的社会事务。

城市社区主要有哪些特点?

答:

(1)城市中被道路所环绕的居住地段为其地域,这一地域边界较为确定,范围较小;

(2)社区的人群规模大、密度高、异质性较强;(3)公共设施较齐全,能够承担相对完整的社会功能,满足社区居民基本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4)社区内社会组织结构复杂,经济、文化发达,人们之间的联系较为密切,有较强的归同感。

城市事故灾难处理的原则是什么?

答:

在处理城市事故灾难中要遵循以下原则:

(1)积极疏散救治,减少人员伤亡;

(2)加强日常安全管理,防患于未然;(3)积极努力创造安全空间,减少事故隐患。

城市污染治理的主要瓶颈是什么?

答:

(1)思想观念的转变相对滞后;

(2)污染治理机制尚不健全;(3)技术水平不高和经费不足仍是污染治理的强硬约束;(4)污染治理的公众参与度不高。

城市政府管理体制包括哪些内容?

答:

(1)市建制体制是城市政府管理体制存在的前提,没有城市建制就谈不上城市政府管理体制,因此,城市政府管理体制首先应包括市建制体制;

(2)市政府的构成体制是城市政府管理体制运转的制度基础,其关键在于城市权力系统之间及其上下级之间的权责配置关系;(3)市行政管理体制则是城市政府管理体制研究的重点;(4)而城市政府管理体制的核心问题则是在城市公共事务管理过程之中,各部门实现其职能。

城市自然灾害突发事应对的原则是什么?

答:

城市处于自然系统之中,对于自然灾害不能完全避免,应对自然灾害城市应当在如下方面进行努力:

(1)建立科学的决策指挥体系和过硬的反应队伍。

(2)建立完善的技术支撑体系,包括预警和信息发布平台。

(3)提供城市空间规划建设保障,提供必要的应急避难场所并减少灾害损失。

(4)进行宣传教育,使市民在自然灾害面前临危不乱减少损失。

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要点是什么?

答:

(1)城乡一体化不是城乡“一样化”和“平均化”;

(2)城乡一体化的动力机制是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

(3)城乡统一市场的建立是城乡一体化的核心;(4)城乡一体化要从人的需要出发,即“以人为本”。

城乡一体化的战略意义是什么?

答:

(1)实现城乡一体化是城乡二元结构转换的需要;

(2)“分久必合”—城乡复合系统发展的需要;(3)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需要。

城中村的成因是什么?

答:

城中村的产生原因主要有四种:

(1)投资主体回避农村居民点以减少建设成本;

(2)交通轴的效益衰变规律和灰色区的形成;(3)农民对被动快速城市化的回避;(4)村镇经济发展方式需要控制土地。

城中村对城市建设管理的负面影响有哪些?

答:

(1)城市整体环境的恶化。

与城市紧密相连的灰色区有着与城市相异的管理体制和生活模式,在与城市进行物资、文化交流的同时也在破坏城市的整体环境。

它们在形方面与城市密不可分,在质方面却与城市脱节,环境卫生的脏、生活秩序的乱、建筑风格的差与城市地区形成鲜明对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市的正常肌理,恶化了城市环境。

(2)土地资源的浪费和远期更新成本的增大。

城市灰色区的特殊性和改造对策的缺乏,使城市规划部门往往对其采取妥协的态度,管理被动。

而农民的“建房占地,独门小院”的思想造成土地的占用率高、利用率低,更不能通过规划进行功能组合,发挥土地的级差地租效益,同时,农民的高密度、超容量建设也给远期的更新增加了成本。

(3)社会问题的滋生。

行政权力的交错和衰减及人口构成的复杂,使灰色区成为社会问题滋生的场所,抢劫盗窃、吸毒、赌博现象的发生率高于普通城区。

传统的封闭式城市发展思路的不足有哪些?

答:

(1)未能突破行政区隔的束缚严重限制城市发展;

(2)未能全面考虑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影响的相关利益主体;(3)强调城市自身发展的影响。

当当前我国区域协调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答:

(1)产业的分工与合作;

(2)环境的治理与自然生态、人文资源保护;(3)基础设施建设的协调和共享;(4)共同的行为规则和标准的制定;(5)区域整体形象塑造与创新网络构建。

电子政府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答:

(1)是由信息、通信技术和法律支持的虚拟政府,具有跨地域、跨机构的特性,是在政府、社会和公众之间建立的信息服务与办公业务体系。

(2)电子政府的作用和目标是通过计算机网络、高效率地为社会和公众服务,履行政府职能。

(3)电子政府建设与运行的结果将使基于工业化模型的大政府转化为以知识经济为基础的小政府,因而能够促进公共行政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实现机构精简、优化、重组。

电子政务包含哪些方面的内容?

答:

(1)是政府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从网络上获取信息,包括机构内部的工作流信息和从机构外部获取的业务信息;

(2)政府机构通过网络发布政务信息,供社会了解和使用,即政务公开;(3)政府事务在网络上与社会公众的互动处理。

国外社区管理的典型模式有哪些?

答:

(1)自治型社区管理模式,自治型模式是社区主导、居民主动参与、由下而上实施的社区管理模式;

(2)政府主导型社区管理模式,政府主导型模式是政府主导、居民响应参与、自上而下推行的社区治理模式;(3)混合型社区管理模式,混合型模式是政府——居民处于双重主导地位、自上而下及自下而上两种实施方式并行的社区治理模式。

环境污染末端治理的局限是什么?

答:

(1)传统末端治理是问题发生后的被动做法,因此不可能从根本上避免污染发生;

(2)末端治理随着污染物减少而成本越来越高,它在相当程度上抵消了经济增长带来的收益;(3)由末端治理而形成的环保市场产生虚假的和恶性的经济效益;(4)末端治理趋向于加强而不是减弱已有的技术体系,从而牺牲了真正的技术革新;(5)末端治理使得企业满足于遵守环境法规而不是去投资开发污染少的生产方式;(6)末端治理没有提供全面的看法,而是造成环境与发展以及环境治理内部各领域间的隔阂;(7)末端治理阻碍发展中国家直接进入更为现代化的经济方式,加大了在环境治理方面对发达国家的依赖。

街道办事处承担哪些职能?

答:

街道办事处的职能主要有:

(1)城市管理职能,如市容市貌、社会治安、民政管理等;

(2)经济职能,即创办和主管经济实体制;(3)协调职能,及协调辖区内单位之间、居民之间、街道与居民之间的关系;(4)指导职能,主要指导居委会的工作。

解决土地市场的垄断和投机的措施有哪些?

答:

(1)制订法规,规范土地市场的进入。

通过对进入市场的土地进行严格限定,从源头上控制土地市场的供给。

具体包括:

严格控制农地转用,保证土地有序供给;实行土地买卖的申请劝告制和土地交易许可制,抑制土地投机。

(2)土地交易过程的管理。

采用公开的方式进行土地交易,如我国香港地区的招标拍卖;公布公告地价和基准地价,指导市场交易;对交易土地编制利用规划并确定土地价格;建立严格守信,自我约束的中介组织保证交易公平。

(3)加强对土地使用的监管。

很多国家强调土地登记的作用,及时监控土地流转情况;利用税收手段强化对闲置土地的管理,增加寡头控制的成本。

(4)直接干预土地市场的供求。

很多国家采取土地储备的方式来干预土地市场的供求,比如加拿大通过公共土地银行和公有地段整治计划,地价高时加大市场投放,地价低时买入土地;很多国家实行了先买权制度,保证政府控制土地价格和投机性交易。

近代城市发展具有哪些特征?

答:

(1)工业化推动了城市化,城市是机器大工业生产的中心,集聚效应使生产原料、劳动者、资金以及市场信息等生产要素迅速向城市集中,带动了城市交通、市场的发展,使之同时成为商业贸易的中心;

(2)城市规模快速扩张,人口数量和用地猛增;(3)城市成为行政管理中心,城乡差距拉大。

近代城市具有哪些特征?

答:

(1)工业化推动了城耳化,城市是机器大工业生产的中心,集聚效应使生产原料、劳动者、资金以及市场信息等生产主素迅速向城市集中,带动了城市交通、市场的发展,使之同时成为商业贸易的中心。

(2)城市规模快速扩张,人口数量和用地猛增。

(3)城市成为行政管理中心,城乡差距拉大。

近年来我国城市人口结构变化的主要表现。

答:

(1)老龄化趋势凸显;

(2)文化结构的高层化趋势;(3)就业结构的服务化趋势;(4)城市人口红利效应消除化。

经济性规制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答:

(1)进入规制。

其主要手段有特别许可、特别注册制度和申报制;

(2)数量规制。

其主要手段有投资规制和产量规制;(3)质量规制。

其主要手段有质量标准和规范、质量达标许可证、专门的检查监督制度等;(4)价格规制。

其主要方法有边际成本定价、平均成本定价、历史最高水平限价以及投资回报率定价。

对我国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体制进行改革?

答:

(1)使基础设施建设从事业型转向企业型;

(2)使基础设施从福利型转为营利型;(3)使城市基础设施由保险型转为竞争型;(4)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从人治型转为法治型;(5)城市基础设施的管理应当科学化。

对我国传统市政管理职能进行改革?

答:

(1)实行市政职能的分解,就是对原有市政职能进行具体分解,划分出哪些职能是应取消的,哪些需要继续保留,哪些是要下放或转移的,哪些是需要充实加强的;

(2)加强市政管理的法治化、制度化建设,市政管理是法治管理,各种市政决策都要依据法律;(3)科学配置市政职能职位,在对市政管理职能进行分解的基础上,要科学配置市政职能职位;(4)加强市政职能岗位人员的业务素质训练,市政职能岗位人员必须符合市政工作要求;(5)转变市政管理手段,市政管理手段要从过去单纯的计划手段、行政手段为主转向经济手段、法律手段为主,特别是重视公共政策的使用。

对我国的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体制进行改革?

答:

(1)使基础设施建设从事业型转向企业型;

(2)使基础设施从福利型转为营利型;(3)使城市基础设施由保险型转为竞争型;(4)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从人治型转为法治型;(5)城市基础设施的管理应当科学化。

判断什么是紧急状态?

答:

公共紧急状态指的是一种特别的、迫在眉睫的危机或危险局势,影响全体公民,并对整个社会的正常生活构成威胁。

据此,判断突发事与否可以根据以下几个特征:

(1)必须是现实的或者是肯定要发生的;

(2)威胁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3)阻止了政权机关正常行使权力;(4)影响了人们的依法活动;(5)必须采取特殊的对抗措施才能恢复秩序等。

判断什么是突发事?

答:

判断突发事与否可以根据以下几个特征:

(1)必须是现实的或者是肯定要发生的;

(2)威胁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3)阻止了政权机关正常行使权力;(4)影响了人们的依法活动;(5)必须采取特殊的对抗措施才能恢鲜序等。

实现城乡一体化?

答:

(1)城乡一体化不是城乡“一样化”和“平均化”;

(2)城乡一体化的动力机制是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

(3)城乡统一市场的建立是城乡一体化的核心;

(4)城乡一体化要从人的需要出发,即“以人为本”。

市民参政对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具有哪些重要意义?

答:

(1)市民参政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切入点;

(2)是市民当家作主的集中体现;(3)是廉政建设的推进器。

突发事管理结构中的保障系统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

保障系统是突发事管理结构体系的支撑。

对于保障系统而言,其主要作用集中于以下三个方面:

(1)为应对突发事提供物质资源保障;

(2)为应对突发事提供非物质资源保障,如信息库、数据库、人才库等等;(3)提供有效的作为绩效评估系统绩效的物质载体。

土地利用规划应遵循哪些原则?

答:

土地利用规划一般应遵循以下四项原则:

(1)效益原则;

(2)市场调节与计划控制相结合;(3)动态原则;(4)协调原则。

为实现“良好的管治”,城市政府和其他主体进行的行动应禀承哪些原则?

答:

(1)良性参与;

(2)遵守法规;(3)透明度;(4)响应;(5)舆论导向;(6)公正与宽容;(7)有效且高效率;(8)可计量的且财政可行的良好的管治。

除了以上八个衡量标准之外,还包括无缝隙政府、满足合理顾客“需求”等表现形式。

我国城市边缘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答:

(1)发展建设无序,违法用地、违章建设现象普遍存在;

(2)基础与公共配套设施不完善,生活环境质量较差;(3)经济收益主要依赖不断升值的土地及物业租赁,利益调控缺乏弹性;(4)社会治安形势严峻,是刑事犯罪的高发区;(5)精神文明建设落后,社会义化层次偏低;(6)流动人口大量聚集,是城市人口管理的“盲区”。

我国城市成长管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

我国的城市成长管理体系所包含的内容主要集中于以下三个方面:

(1)土地投放的规模、时序和区位;

(2)成长模式——内涵与外延;(3)功能分区—纯化或复合。

我国城市成长管理中存在哪些问题?

答:

(1)城市用地数量增长过快;

(2)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低下;(3)城市新区开发的倾向严重;(4)城市空间结构不合理。

我国城市成长具有哪些特殊性?

答:

(1)城市化阶段差异。

(2)城市化发展速度差异。

(3)土地所有制基础差异。

(4)中西方城市行政基础差异。

(5)市场化程度不一。

我国城市成长中存在哪些问题?

答:

(1)城市用地数量增长过快;

(2)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低下;(3)城市新区开发的倾向严重;(4)城市空间结构不合理。

我国城市管理的政治性主体与参与性主体的关系是什么?

答:

首先,城市政府作为权力的主要载体,由城市选民选举产生,因此政府必须满足选民的要求。

然而政府可以动用的资源非常有限(通常是预算资金),不能单独完成增加就业、完善设施等任务,所以政府必须寻求与市场力的合作。

其次,企业、资本的所有者作为市场力的主要承载者,其最终目的是获得利润。

他们趋向于同政府合作,但前提是政府要采取各种方式吸引企业。

这样,政府与企业就形成了“权钱政体”。

这一联盟要受到来自社会力的制约。

最后,在特定的情况下,政府也要谋求与社会力的合作,从而抑制大企业意志的膨胀或者向中央政府施加压力,获得补贴与各种支持。

这样就形成了“权力与社会力政体”,但是“在全球化的今天,争夺国际资本和投资项目是在全球舞台上进行的。

由于国际资本的高度流动性,地方政府和一城一地的市民在和市场力谈判时的筹码越来越少,甚至国家政府的影响力也在下降。

如果政府真的和社会力结成同盟,坚持要求大企业做出让步,则大企业完全可能会投资到别的城市甚至别的国家”。

因此,这一联盟要因时、因情势发挥作用。

我国城市环境管理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答:

我国城市环境管理包括以下内容:

(1)城市环境的国家标准管理;

(2)制定城市环境发展战略;(3)城市环境规划管理;(4)城市环境综合整治。

我国城市经济管理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

(1)制定和实施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规划;

(2)不断改革和完善城市经济管理体制;(3)不断调整和优化城市经济结构;(4)有效控制城市生产力发展规模;(5)加强对企业经济活动的间接管理和服务;(6)规划、建设和管理好市政公用设施。

我国城市人口的运动趋势是什么?

答:

城市人口运动包括城市人口存量、流量、结构等变化趋势。

(1)城市人口存量不断增大;

(2)城市人口流量不断增大;(3)城市人口结构变化。

我国城市人口管理的内容是什么?

答:

(1)树立人口意识,贯基本面策;

(2)正确选择城市人口增长途径;(3)做好人口普查和人口预测工作;(4)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卡通动漫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