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女性形象对比.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698736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6.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外女性形象对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外女性形象对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外女性形象对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中外女性形象对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中外女性形象对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中外女性形象对比.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中外女性形象对比.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中外女性形象对比.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中外女性形象对比.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中外女性形象对比.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中外女性形象对比.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外女性形象对比.docx

《中外女性形象对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外女性形象对比.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外女性形象对比.docx

中外女性形象对比

绪论

从人类进入以男性为中心的父权社会后,女性的地位一落千丈,跌入了社会的最底层,女性不仅在社会上受到歧视与压制,而且还被反映在文学作品中,又反过来规范和压抑了现实中的女性。

但由于中西方社会制度、文化背景、人物性格等种种的不同,中西方悲剧女性的命运也各有特色。

她们的不幸遭遇构成了中西方文学史中悲伤的主旋律之一.中国的女性因为受落后腐朽的封建专制度的束缚,思想保守落后,体现出了时刻遵从伦理道德的愚昧信念。

而西方资本主义制度下相对民主的环境氛围,随意即使悲剧中的女性仍然具有追求自由的信念与勇气,显示了西方女性特有的个体意识和极力推崇的个人价值。

中国的戏剧作品-《雷雨》是以1923年前后的中国现状为社会背景,着重表现了以周朴园为代表的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的生活悲剧,各人物坎坷的人生经历最沉重地敲击着《雷雨》的悲剧丧钟。

《雷雨》中女主人公侍萍和繁漪可以说是那个时代中国女性的典型:

鲁侍萍是中国最为传统的女性的代表,她单纯、善良,纯真、淳朴,在她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国最为普通的劳动人们的优良品质.然而,命运却没有眷顾这个善良的姑娘,年轻的对生活抱有太多美好希望的侍萍和当时的少爷周朴园倾心相爱,并为之生儿育女,但这样的真挚的感情却被金钱、利益、权利、等级观念所推翻,成了利益权势的牺牲品。

单纯善良的鲁侍萍被赶出周家,为了生活,她被迫嫁给了鲁贵,如果说上次的有爱情的婚姻是悲惨命运的导火索,那么这次与鲁贵的婚姻更是侍萍悲剧的延续。

面对着没有了爱情的婚姻,侍萍将所有生的希望寄托在孩子的身上。

生活的无奈、苦痛与艰辛从来没有压倒过这个善良的女人,但让她看到孩子们的悲剧的时候,她再也不能隐忍的生活了,面对命运的无情的安排,她彻底的绝望了。

如果说侍萍的悲剧是隐忍的沉默的悲剧,那《雷雨》中的另一个主人公—繁漪便是“雷雨"式的悲剧。

和侍萍不同,繁漪是受过一些新式的教育的女性,她无拘无束、敢爱敢恨的倔强性格是《雷雨》中最具个性的形象。

繁漪作为名门之女,被迫嫁给了大她十多岁的周朴园,虽然从年龄上、思想上,他们的结合貌合神离.在物质方面,周家的势力财产可以满足繁漪的虚荣心,在精神层面,繁漪将是一生的空虚。

当资产阶级的革命浪潮掀起的时候,繁漪便不再遵从封建礼教“三从四德”的规则了,她极力的挣脱封建礼教的束缚,让自己想一个真正的人那样的生活。

所以她死死的抓住周萍,进行犹如困兽般的斗争,这也体现了繁漪作为一个资产阶级女性勇于追求个性解放和人格独立。

《德伯家的苔丝》中的苔丝是处于社会最底层的一个普通农家的少女,在势利、虚荣的父母的安排下去投奔有钱的冒牌本家.我们将从侍萍、繁漪还有德北·苔丝的坎坷的命运对比中,分析在特定历史年代中西方女性的命运及异同,并探究造成这些悲剧及悲剧差异的成因。

第一章《雷雨》中的悲剧女性-侍萍的形象的透视

面对“激情澎湃的雷雨”唯独侍萍是沉默的,她面对生活的种种不幸—-被无情抛弃,生活的艰辛被迫无奈选择婚姻,她没有任何的反抗,唯有沉默。

然而,最没有“雷雨"性格的侍萍的沉默却让我们不敢同样地蔑视命运。

让我们先看一下侍萍的惨淡的一生:

年轻时的侍萍善良、单纯,与周朴园倾心相爱,并为之生下两个儿子。

然而周朴园为了自己的经济利益、等级观念、虚荣心狠心的将侍萍遗弃。

这样的悲惨的遭遇使得侍萍对爱情绝望,同时失去追求爱的勇气。

这段感情令她受尽折磨,背负着失德的十字架艰难前行。

我们可以说,周朴园的背叛彻底毁灭了少女侍萍的“纯真”.然而没有了爱情的侍萍,首先面对的必须是生存,所以她只能再嫁,而没有爱情的婚姻仍然是不幸的,丈夫鲁贵鄙贱失贞的侍萍,待其如奴仆般吆喝训斥,侍萍只能以沉默来拒斥这个她极端厌恶的男人。

因此,被迫选择的婚姻也没有给侍萍带来解脱,相反只是在一次次廉价的自卖中践踏着作为人的尊严.侍萍作为一个旧时代的下层妇女,她的人生已被分成两部分:

一半属于丈夫;一半属于儿女.而面对没有爱得婚姻,她的寄托只能在子女身上。

中年的侍萍悉心于照料儿女,作为一个母亲,她关爱着自己的孩子,她总是竭尽全力地张开羽翼为儿女们这风挡雨。

她毫无保留地将后半生的幸福押在儿女的回报上.然而命运之神所安排的“回报”却彻底击垮了这个善良的母亲。

亲生儿女的乱伦更让侍萍猝不及防,前半生的“罪恶”由此将她推向万劫不复的深渊。

尽管待萍以最大的勇气独自吞咽着儿女们为她酿制的苦酒,一场势不可挡的大雷雨摧毁了一切,侍萍彻底失去了生命仅有的支撑。

如果说前半生失去爱情的侍萍还能麻木地生存,后半生失去亲情的侍萍则一无所有,她所奉献出的都成为前半生的赎罪,彻底绝望的侍萍别无选择地疯狂了。

活生生的侍萍在命运安排下逐步走向死寂的绝境。

从其遭遇来看,侍萍是中国最为传统的女性的代表,她善良、勇敢,但在封建等级制度的束缚压迫下,只能以沉默来面对所有的不幸。

在三十年后,她高呼“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得"、“我的眼泪早就流干了,我没有委屈,我有的是恨、是悔,是三十年来一天天我自己受的苦”、“我伺候你,我的孩子再伺候你生的少爷们,这是我的报应”。

所以,侍萍的悲剧一方面是社会的悲剧,即传统的封建制度,封建等级观念.另一方面是其自身性格里那种软弱顺从的观念。

侍萍的悲剧是一曲用心良苦的命运挽歌。

侧耳倾听时,感受到的只是那无尽的悲哀.

第二章对《雷雨》中的悲剧女性-繁漪形象的透视

如果说《雷雨》中的侍萍悲剧是沉默地被遗弃的悲剧,那么繁漪的悲剧却是反抗的个性受压抑的悲剧.在《雷雨》中,繁漪不屈不挠、无拘无束、敢爱敢恨的倔强个性是《雷雨》中最耀眼的形象之一,但繁漪的一生却是悲惨的,她的悲剧让我们深深思考.下面从以下三方面来分析繁漪的形象:

一.人性的扭曲,心灵的窒息

(一)《雷雨》剧中的繁漪作为名门之女,正值花样年华,便被迫嫁给了比她大十几岁的周朴园.繁漪与周朴园的结合,实际上却是貌合神离,无论在年龄上还是在思想上,他们两者之间都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在物质方面,繁漪可以得到一切用来满足女人虚荣心的东西,但在精神方面,繁漪却一生的空虚。

如果对繁漪所处的时代、自身教养、家庭属性等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繁漪有着资产阶级女性和旧式女人两个方面的因素.对繁漪性格上的两重性,曹禺先生也曾经这样说:

“繁漪是五四以后解放的资产阶级女性”.在《雷雨》中,面对儿子周冲喜欢侍女四凤,繁漪却大加阻挠,提醒周冲说:

“她始终是个没有受过教育的下等人”,并决然地说:

“我的儿子要娶,也不能娶她”。

在周冲面前,繁漪对四凤的偏见显然不是出于对四凤的嫉妒,这恰恰反应了繁漪真实的封建贵族意识、等级观念、门第思想和家长意识。

(二)繁漪上过私塾,又“受过一点新式教育”,这不仅使她具有了较高的文化水平、丰富了她的感情、开阔了她的精神世界,更重要的是使她具有了较易接受新事物、新思想的条件,所以当资产阶级革命的浪潮掀起以后,受到资产阶级个性解放思想的影响,使她不能安于“三从四德”所限定的规则,她要挣脱封建礼教的束缚,改变身为“工具”的命运,力图作为一个“人”而“真正地活着"。

她不顾封建礼法高呼:

“我的心,我这个人还是我的。

”可繁漪这个“中国旧式女人”无法选择到更好的叛逆的方法和途径,所以她毫不犹疑地踏着艰难的老道,她抓住周萍不放手,想重拾起一堆破碎的梦救出自己,她从不悔改,她如一匹执拗的马,进行困兽欲斗的反抗,她不甘心,她以摧毁一切的力量发起进攻,进行报复。

这一声声高呼完全是一个资产阶级女性追求人格独立、个性解放的重要表现.

二.没有爱情的婚姻的悲剧

繁漪的悲剧是没有爱情的婚姻悲剧,是封建婚姻制度自身的矛盾,也是社会的悲剧。

首先,从繁漪和周朴园的婚姻来说,由于繁漪和周朴园两人的矛盾还没有激化到非此及彼的程度,因此解决这一矛盾的方式只能够是与周萍的通奸,但这并不是解除婚姻关系本身。

从另一方面来说,繁漪虽然对周朴园充满了怨恨,但繁漪根本就没有打算过要冲击周公馆这座“死牢”,到更广阔的自由世界去寻找自己的幸福,这是因为,一方面,她根本没有独立生活的能力,另一方面,她更不愿意舍弃养尊处优的太太生活。

我们可以看出,她对周朴园表面的对抗完全是由失望和绝望产生的报复心理的表现.

繁漪作为不幸婚姻的牺牲品是令人同情的,但繁漪仍旧以门当户对的封建标准设计周冲的幸福,所以繁漪“表现了一种为爱情与自由而献身的精神”,显然是溢美在繁漪身上,并未表现出“反封建与个性解放的主题”,她也不是什么反封建与追求个性解放女性,传统文化的积淀对她的思想和行为依然有着很深刻的影响,使她的意识深层还潜伏着某些软弱的、妥协的因素,仍然备受封建伦理道德观念的束缚。

所以,我们应该看到:

一方面,繁漪身上具有反封建专制的个性解放色彩,她很大胆,勇敢的追求自由、爱情。

她是周公馆这个死寂的封建专制家庭的一场突发的“雷雨”,一道划穿夜空的闪电。

另一方面,要与追求真正个性解放和民主自由的新女性区分开来,我们可以看到繁漪身上的封建落后女性的局限性,这使她无法摆脱家庭、社会的束缚,无法获得最起码的个性解放,最后终被黑暗所吞噬。

第三章对《德伯家的苔丝》中的悲剧女性—苔丝的形象的分析

《德伯家的苔丝》是通过写一个普通的农家女孩的经历来刻画当时社会情境下,即使是资本主义制度下民主主义盛行的社会中,处于社会最底层的民众的悲惨的生活状态和遭遇.苔丝的悲剧命运主要表现在:

一.出身的悲剧

从文章初始,作者借牧师之口说出女主人公苔丝系英国中古时期赫赫有名的武士世家德伯氏的嫡系后裔.但是她的家族,早在故事展开的六七十年以前就家破人亡了.而且正像作家在书中所发的感慨那样“诺曼的血统,没有维多利亚王朝的财富作辅助,又算得了什么!

”⑴显贵的出身并没有给苔丝带来任何好处,她的悲剧却由此开始了。

苔丝的父亲是一个贫苦的乡下小贩,生性懒惰、一味酗酒且愚昧无知,苔丝的母亲过去是一个挤奶女工,她邋遢迷信、头脑简单。

图慕虚荣的他们都是听凭时代风雨恣意摧残的小人物、可怜虫.正是这样一对糟糕的父母成为苔丝悲剧的始作俑者。

苔丝的父母为了满足自己卑微的虚荣心,为了靠女儿的婚姻来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让女儿去投奔有钱的冒牌本家。

这是苔丝悲剧的源泉,最后使之成为兽欲的牺牲品和礼教的罪人。

二.性格的悲剧

作为一个农家的少女,苔丝显示出了那种勤劳和勇敢,体现出了一种威塞克人最淳朴的情怀。

苔丝未经世俗浸染的心灵善良而富有同情心,从来连一个苍蝇,一只小虫都不忍心伤害,连一只小鸟关在笼子里都叫她落泪,这种性格决定了她没有能力保护自己,毫不设防的袒露自己,而又要付出超出她承受力的努力。

她命运的悲剧性早就定下了基调,而悲剧的发生只是一个时间问题或表现形式。

而当苔丝经历了人际关系的重大变故,她的社会性格具有明显的双重性——反抗与妥协。

一方面,苔丝虽然处境艰难,但她不懦弱。

尽管生活给予她的只是打击和灾难,但她都能顽强地忍受和承担,从不对生活提出过分的要求。

当她生活最为艰难的时候,面对亚雷的诱惑,她根本不为所动。

所以苔丝是顽强的,不肯妥协的.另一方面,苔丝的社会性格的是逆来顺受。

恋人之间的关系本应该是平等的,对待克莱,,而苔丝却一味的贬低自己,抬高克莱.在爱情面前,苔丝失去了自我,失去了尊严。

正是这种盲目的、不平等的爱,使苔丝放弃了一个妻子应有的争取幸福的权利,深化了苔丝的悲剧。

第四章侍萍、繁漪、苔丝形象的比较—中西方女性悲剧的比较

一.中西方女性悲剧的相同点

追求历史的进步和道德的进步的统一,是中西方悲剧的共同境界。

中国悲剧是通过否定和拒绝邪恶势力实现这个统一的,西方悲剧是通过否定人自身的缺陷和罪过完成这个统一的。

[钱钟书《中国戏曲中的悲剧》]《雷雨》中的侍萍和繁漪的悲剧都反映了一个事实,即正是封建专制制度的奴役和压迫是造成女性悲剧的根源,所以戏剧也从另一个方面体现了对于历史进步的渴望。

张爱玲的作品《金锁记》中的主人公曹七巧同样是封建制度残害的女性。

曹七巧是一户麻油店的老板的女儿,父亲去世后由哥哥安排做了大富户人家羌家的二少奶奶,而二少爷却是一近乎残废的软骨病人。

在那个男性为主体的社会,她隐忍的压抑自己的欲望,终于这个失去人伦之乐的少妇熬了半辈子,好不容易终于熬到了“夫死公亡”的时刻,终于分得了一大笔的遗产。

这黄金是用青春的欢乐作为惨重的抵押品的,载着金锁镣铐的人性被腐蚀和扭曲了。

狰狞的现实无情地粉碎了她的自由梦,迫使她一点点地失望下去,一步步走向变态的边缘,一步步泯灭了良知和人性,她蜕变成了另一个七巧,她不顾一切地把捞取物质的东西,企图以此弥补情感上的亏损。

夏志清在评价《金锁记》时说:

“七巧是特殊文化环境中的所产生出来的一个女子,她生命的悲剧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引起我们的恐惧与怜悯,事实上恐惧多于怜悯……七巧是她社会环境的产物,可是更重要的,她是她自己各种欲望、考虑、情感的奴隶。

【《中国现代小说史》第15章,1979年7月】而西方《德伯家的苔丝》则是通过对苔丝善良,勇敢的个性的赞扬来批判了当时资本主义制度下,平民那种贪图富贵金钱的小农意识和地位显赫的贵族的种种恶习。

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中的主人公简爱是一个平民家的女孩,少年便成了一个孤儿,但她却敢于冲破阶级鸿沟和蔑视社会习俗,比如,她童年时寄居在舅舅家,受一家人的虐待,她即种下了反抗和质疑精神的种子。

“我像任何一个反抗的奴隶一样,在绝望中下了决心,要反抗到底。

"所以从中西方文学作品中的不同类型的女性形象里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女主人公悲剧一生还是从其对于生活的态度,都传达出了追求历史的进步和道德的进步的统一的主题,都表达了女性地位需得到重视和提升的观念。

二.中西方女性悲剧的不同点

就当时的特定时代背景而言,《雷雨》中侍萍和《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少年时代都有着共同的特点—善良、热情、单纯,对未来充满希望与期待.但由于社会,家庭等种种原因造成了她们的悲惨的命运。

但她们对面不幸的遭遇的反应却是截然不同的。

中国的传统的封建女性—侍萍,她胆小懦弱,面对所有的不公只有听之任之,没有一丝反抗的意识和勇气。

这正是中国封建制度下,“男尊女卑”等观念下女性的命运的真是面貌—没有思想,没有自由.而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资产阶级的“民主平等“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即使是女性也有追求自由的权利,所以西方女性在这样的文化熏陶下勇于追求自己的幸福,敢于同一切不公平的事迹做斗争,追求自由与独立.

相对于侍萍的沉默,《雷雨》中的另一悲剧女性—繁漪迈开了反抗的步伐。

但从我们上面的对繁漪形象的透视可以看出:

繁漪的反抗与西方的悲剧女性—苔丝的反抗是不同的.苔丝的反抗不仅仅在于她有那种追求自由的信念,而也在于她的那种独立自主、能够容忍、敢于自我牺牲的精神.但繁漪的反抗,只是表面上的对封建制度的反抗,她所受的辛亥革命还有五四运动的思想的洗礼只是内心深处的不明晰的概念而已,在她的内心仍然是根深蒂固的封建等级观念.所以,她的为了自己的自由、爱情的反抗不是彻底的,甚至只可能是对于那种严厉封建家长制度下“没有人性“的周朴园的报复.

张爱玲作品《金锁记》中的曹七巧天真的以为嫁入大户人家就可以拥有锦衣玉食的生活,但命运却无情的捉弄了这个女人。

生活的孤寂、无奈、心灵的空虚让这个正常的女人变成了“疯子",最后她也平静的接受了自己的命运,终于等到夫亡公亡她获得了她所期待的一切—金钱这黄金是用青春的欢乐作为惨重代价换取的.曹七巧她用自己的一生的幸福换来了金钱,却成了金钱的奴隶,甚至因为金钱变成了“疯子".夏洛蒂﹒勃朗特作品《简爱》中的简爱,小时候变成了孤儿,被寄养在舅舅家.但如此的生活并没有打倒这个忠于理想的女子。

她敢于冲破阶级的束缚、敢于表达自己、敢于捍卫孫独立的人格和尊严。

简爱渴望并追求自食其力的诚实劳动和独立,这与曹七巧的生活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曹七巧希望通过嫁入有钱人家成为“有钱人”而不是自己的努力.这与主人公所处的社会环境有很大的关系。

面对爱情,简爱和七巧又产生了差距.简爱大胆的爱上了贵族罗切斯特,而当她知道罗切斯特有妻子之后果断的离开,后来当爱上帝胜过爱人类的圣﹒约翰向她求婚时,她又断然拒绝,她并不执念于感激之情而委屈顺从。

直到后来罗切斯特的妻子去世后,虽然罗切斯特已经双目失明,简爱却主动地向他表白了自己的爱情。

面对爱情,简爱所做的都显示出简爱对女性人格尊严的追求,她不仅要维护自己的名誉更要维护自己的独立。

同样是面对爱情,虽然有很多爱慕者,但她最终听从哥哥的安排嫁给了大户人家的二少爷.在爱情上,她同样是软弱的,她没有自己的主见,最终虽然获得了所渴望的金钱,但却造成了一生的悲剧。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在面对生活的不幸、生活的无奈、爱情的选择时中西方女性的态度是迥异的,这也造成了中西方女性的不同命运.所以,如果说中国的女性悲剧是命运悲剧的话,那么西方的女性悲剧在很大程度上确是性格的悲剧。

第五章中西方女性悲剧差异的成因

特定的年代,特定的社会制度,思想观念对于中西方女性悲剧的差异的形成都有重要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背景的差异

中国历史的延续性使得封建等级观念深入人心,“男尊女卑"“三从四德"等观念始终像紧箍咒一样束缚着中国女性,.关于爱情婚姻,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女子面对无法选择的空间,可供选择的对象有限,并几乎由父兄主宰.女性爱的权利、欲望完全被剥夺、被抹杀。

在爱情的世界里,女性从来没有自己的主体地位和权利。

她们永远处在社会的最底层,即使她们争取过、努力过、斗争过,在强大的父权制度的封建社会,她们只有妥协。

虽然经历了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经受了新文化思想的洗礼,一些人接受了西方较为先进的”民主平等“的观念,她们不再像原先女性那样逆来顺受,而是积极的表达自己的叛逆性反抗性.但那种“男女都一样”的平等意识实际上仍是以男性为标准,像男性认同的一种新的不平等。

这也使得中国女性获得些许的人身自由解放后,又被带进了仍然带着父权制的漩涡之中,继续压制着中国女性的自由与思想。

西方资本主义制度下,虽然农民阶级的命运较为坎坷,但是那种自由民主的观念却早已深入人心,而且19世纪处于萌芽期的欧美女性运动,传达了来自女性.尤其是出身贫寒的平民女性内心的强烈愿望,即:

要求和男子平等;捍卫自己的独立和尊严以及自由表达自己的爱情。

这样的文化熏陶运动使得西方女性能够有勇气去追求自由与幸福,捍卫自己的独立尊严。

二.文化的差异

源远流长的文化对于民族性格和民族特点的形成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中国历来重视农业生产,讲究“天人合一”,没有一个独立存在的人。

而西方作为一个独立存在的人,以理性认识规律,这是西方理性的源泉,中国既然天人合一,没有必要去了解自然,所以讲究情感而非理性。

所以中国人讲究情感,讲究儒家的“孝”与“理”,而西方在在理性的文化氛围里,更多的去追求那种较为开明的观念.所以,不同的文化氛围,也深刻的影响这这一时代的人,影响着女性面对不公命运时的不同反应,也造成了中西方女性悲剧的差异。

三.性格的差异

不同的社会制度、文化氛围的不同,也造成了中西方女性的性格的差异.西方女性热情、勇敢、顽强,而中国女性善良,懦弱,逆来顺受。

这种截然相反的性格的差异也是造成中西方女性悲剧差异的一个原因.

结论

通过对《雷雨》中的侍萍、繁漪和《德伯家的苔丝》中的德北·苔丝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看出:

“追求历史的进步和道德统一"是中西方悲剧的共同境界,也是中西方女性悲剧作品所表现的内容之一。

中西方的悲剧女性各有特色。

相对来说,中国女性思想较为保守陈腐,而西方的女性思想较为先进,所以使得她们面对生活中的不公的态度截然不同,所以虽然她们都是悲剧女性的代表,但中国悲剧女性的命运似乎比西方的悲剧女性更为凄惨.当然,造成中西方女性悲剧差异的原因众多,除了社会历史、文化和性格,我们可以从更多的方面去探究。

参考文献:

【1】《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雷雨》序)》华夏出版社

【2】《文学名著导读之〈雷雨〉》,臧恩钰,辽宁大学出版社。

【3】《中国戏曲中的悲剧》钱钟书

【4】《德伯家的苔丝》[英]哈代人民文学出版社

【5】《中国现代文学史》朱栋霖丁帆朱晓进高等教育出版社

【6】《外国文学史》郑克鲁高等教育出版社

【7】《简﹒爱》夏洛特﹒勃朗特

致谢

首先要感谢哈代和曹禺先生创作了这样的作品,让我们有机会去了解那个时代的女性生活,深刻的感知她们的喜怒哀乐。

其次是非常感谢李效珍老师给自己的指导,虽然我选的不是有特色的人物,但是老师表示出了极大的支持和肯定,这使我得到了极大的鼓舞.从最初的定题,到资料收集,到写作、修改,到论文定稿,他给了我耐心的指导和无私的帮助。

为了指导我的学年论文,他放弃了自己的休息时间,这种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令人钦佩,在此我向他表示诚挚的谢意。

同时,感谢所有任课老师和所有同学在这三年来给自己的指导和帮助,是他们教会了我专业知识,教会了我如何学习,教会了我如何做人。

正是由于他们,我才能在各方面取得显著的进步,在此向他们表示我由衷的谢意,并祝所有的老师培养出越来越多的优秀人才,桃李满天下!

 

通过这一阶段的努力,我的学年论文《高淑英-封建女子向五四新女性的迈步》终于完成了,在大学阶段,我在学习上和思想上都受益非浅,这除了自身的努力外,与各位老师、同学和朋友的关心、支持和鼓励是分不开的。

在本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李老师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一遍又一遍地给我指出每稿中的具体问题,严格把关,循循善诱,给我讲解应该如何分析人物,告诉我论文的格式和内容的分配,使我的论文看起来更加符合要求,在此我表示衷心感谢。

同时我还要感谢在我学习期间给我极大关心和支持的各位老师以及关心我的同学和朋友.

时间的仓促及自身专业水平的不足,整篇论文肯定存在尚未发现的缺点和错误。

恳请阅读此篇论文的老师、同学,多予指正,不胜感激。

文献综述

曹禺的《雷雨》是中国话剧的典范,他深刻的揭示了特定年代不同阶层人们的不同生活境遇—艰辛、辛酸、奢华、贫穷并济。

他所刻画的典型的女性人物—侍萍、繁漪,更深刻的反映了那个时代的女性的悲剧的命运,带给我们深深的震撼。

英国哈代的《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小说的典型代表,他刻画的人物—苔丝,也早已树立在世界文化画廊中,这不仅仅因为人们对传统美德有所超越,更因为作品主人公所拥有的人性与灵魂深处的巨大魄力使之成为最动人的女性形象之一,我们可以从中审视西方女性的那种独立自主的信念,感受那个年代西方自由的气氛下女性的独特生活。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雷雨》序)》揭示了超越传统“命运悲剧”与“性格悲剧"的“生存悲剧”。

钱钟书的《中国戏曲中的悲剧》中提出,追求历史的进步和道德的进步的统一,是中西方悲剧的共同境界。

中国悲剧是通过否定和拒绝邪恶势力实现这个统一的,西方悲剧是通过否定人自身的缺陷和罪过完成这个统一的,为我们研究中西方的悲剧提供了重要资料。

《中国现代文学史》和《外国文学史》从总体上分别分析了《雷雨》和《德伯家的苔丝》中的重要典型人物,尤其是特定年代的女性的形象,我们可以以这为基础更深层次的分析人物的性格和命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