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测量中班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700554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1.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测量中班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自然测量中班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自然测量中班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自然测量中班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自然测量中班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自然测量中班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自然测量中班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自然测量中班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自然测量中班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自然测量中班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自然测量中班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自然测量中班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然测量中班教案.docx

《自然测量中班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测量中班教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自然测量中班教案.docx

自然测量中班教案

自然测量中班教案

自然测量中班教案

【篇一: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一一自然测量】

活动内容:

学习自然测量活动目标:

1、幼儿通过自己的尝试活动学

习自然测量,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并学习记录的方法。

2、探索用不

同长度的量具进行测量,知道量具的长短与测量的结果有关。

3、培

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探索精神。

活动材料及环境创设:

1、知识准备:

课前组织幼儿进行自由探索活动,引导幼儿用笔代替尺子测量教室内的桌椅,自由尝试测量及记录的方法。

2、教师用记录纸、记录笔、

小棒、磁带。

幼儿人手一份动物挂饰(兔、猫、鸡、狗等)及测量用具。

幼儿分组材料:

吸管棒、笔、小木棒、线、积木、铁丝、抹布、记录纸等。

3、将教室布置成小熊乐园”的环境。

(乐园大门、小火车、小熊家等)设计意图:

自然测量活动是幼儿较感兴趣一项数学活动内容,也是一项操作性很强的活动,幼儿要在一次活动中较为正确地掌握自然测量的方法,并同时知道测量工具与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是不太容易的。

因此,教师针对这一活动的重难点,本着在活动中培养幼儿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及数学思维能力,设计了活动的教学流程:

自由分散探索集中讨论学习分组操作探索

集中讨论归纳。

活动过程:

一、教师以到小熊乐园”参观引题,结合自由探索活动小结幼儿尝试测量活动的结果,引导幼儿学习正确的测量方法。

1、师:

小熊请小动物们到小熊乐园”参观学习,看看小熊乐园”是怎么建造的,学会后回到森林里建造自己的乐园。

你们听,小熊乐园的火车来了,让我们坐着火车去吧!

(幼儿做开火车律动入室)2、请个别幼儿尝试用小棒测量大门。

3、教师根据幼儿活动情况

小结。

示范讲解用小棒测量大门的方法及记录的方法。

4、教师让小

动物学习用笔测量自己坐的

积木椅子,教师指导个别能力较差的幼儿。

5、教师提问:

你测量的

椅子有几根笔这么长?

为什么用一样的笔测量的结果是不同的?

教师根据幼儿测量结果进行记录,并引导幼儿发现用同样的测量工具测量积木,积木越长测量的次数越多,积木越短测量的次数越少。

二、教师指导幼儿在自由分组活动中继续学习测量的方法,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发现测量用具与测量次数之间的关系。

1、教师介绍分组活动的材料及活动要求。

a组:

让小动物们用吸管

棒测量小熊家里的桌椅和床铺有多长。

然后将结果记录在记录纸上。

b组:

请小动物们分别用长短不同的小棒分别测量一下大门的一块砖有多长,然后将结果记录在纸上。

c组:

小动物们可以自由选择盘子里的东西作为测量工具,测量小熊火车的一节车厢有多长,你们可以选2、3种工具测量,一边测一边想用哪种东西作测量工具比较方便测量。

2、教师交待分组活动的要求。

3、教师组织幼儿分组活动,重点帮助幼儿掌握测量的方法,并引导在b组活动的幼儿思考测量工具与测量次数之间的关系。

三、教师组织幼儿讨论交流,引导幼儿发现测量工具与测量次数之间的关系。

1、教师展示a组幼儿的测量结果。

2、教师根据b组幼儿的测量结果引导幼儿发现:

为什么一块砖测量的次数会不同?

测量工具与测量次数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教师引导幼儿发现砖块时使用的工具长,测量的次数就少,测量的工具短,测量次数就多。

3、教师提问:

你选择了什么测量工具测量火车的车厢,你喜欢用哪种工具进行测量?

还有哪些东西可以做为测量工具?

4、师:

小动物们测量了小熊乐园”里的这么多东西,现在知道怎么建造动物乐园了吧,让我们回到森林里动起手来,建造我们的动物乐园。

幼儿律动出室四、延伸活动

1、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利用各种不同的工具进行测量活动。

2、寻找

哪些工具进行测量更方便。

【篇二:

大班数学教案《自然测量》】

1.知道用测量的正确方法测量桌子等物体。

2.能表达测量结果,感知测量工具与测量结果的关系。

3.愿意用自然测量的方法解决生活中遇到的简单问题。

活动准备

测量工具:

比小棍子长的绳子、小木棍若干;每个幼儿一份记录表及记录用的铅笔等;教师用的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情节导入引出活动,弓I导幼儿动手操作。

1•教师以买桌布”导入,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师:

小朋友们,阿姨想把我们班上的旧桌布换掉,可是她不知道要买多大的桌布,我们一起来帮阿姨量桌子买桌布吧!

2.幼儿讨论,并动手操作。

提问:

我们要用什么量?

怎么量呢?

老师准备了小木棍,我们用它可以量出桌面的长度吗?

一起来试试吧!

3.请幼儿交流方法,并上来示范操作。

师:

刚才你们是怎么量的?

好,刚才小朋友说了很多方法,谁愿意来这里演示一下,你刚才是怎么量的?

4.教师以幼儿的操作为例,边示范边讲解正确的测量方法。

小结:

在量桌子的时候要找好起点,然后做上记号,接着移动工具,要注意头尾相连不要留空白,也不能重叠,一直量到终点。

最后数一数有几个记号。

(二)教师讲解记录表,并让幼儿动手操作、填写记录表。

1)教师说明填表要求:

老师准备了小棍子和绳子,你们要分别用这两个工具两出桌子的长度,然后把小棍子量的次数填在小棍子的图片下方,把用绳子量的次数填在绳子的图片下面。

2)幼儿操作,记录结果。

师:

请小朋友用这两种工具分别来测量桌面的长边,记下结果想想发现什么秘密?

(三)引导幼儿观察并分享交流,。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在总表上记录结果,并提问:

为什么测量结果不一样?

发现什么秘密?

用这两个工具测量出来的结果做出来的桌子会一样吗?

为什么?

小结:

我们量的桌子是一样的,只是工具不同,所以结果不同,工具长,量的次数少,工具短,量的次数多。

活动延伸

在区域中投放不同的测量工具,鼓励幼儿在区角活动中使用各种不同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比较各种不同的结果。

【篇三: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案例】

幼儿园中班教案案例[数学]认识正方体

目标:

1、让幼儿初步感知正方体,知道其名称和最显著的形状特征。

2、复习几何图形,并练习按特征分类。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内容:

认识正方体

准备:

磁性教具:

几何拼图一一太空城堡。

图形标记、数不清字、大小标记。

正方体大纸卡一张,大正方体一个,积木拼图。

(插正方体用)、胶带、绳子、小棒。

过程:

一、准备部分:

复习几何图形。

1、辨认几何图形。

师:

这座太空城堡由哪些图形组成?

2、练习按图形特征进行分类。

师:

请小朋友把相同的图形归在一起。

二、出尝试问题

1、告诉幼儿今天来认识正方体。

(出示正方体盒子)

2、展开正方体盒子平面纸卡,要求幼儿看一看,(什么图形)数一数(有几个)、比一比(大小如何),感知其特征。

师:

小朋友都有这样一张卡片和记录纸,请你看一看,它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

然后数一数,有几个图形?

再比一比,这些图形的大小怎么样?

请你在记录纸上写上来?

3、提示记录方法。

三、幼儿操作活动,教师巡回了解活动情况

四、幼儿表达活动情况

师:

(指折成的正方体)它有几个面?

每个面是什么图形?

你是怎么知道它们一样大的?

五、教师讲解

通过演示、讲解,让幼儿知道正方体的名称及最显著的形状特征。

1、数一数:

有六个图形。

2、看一看:

每个图形是正方形。

3、比一比:

每个正方形一样大。

4、小结:

正方体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一样大的正方形。

(1)幼儿讲述以上特征。

(2)分辨一下正方形和正方体。

六、幼儿操作活动

建构正方体,幼儿进一步感知正方体的特征。

用塑料学具,拼装成一个正方体。

师:

请小朋友每人做一个正方体的玩具,送给太空成的朋友。

教师巡回指导幼儿做好后,提示他们检查一下,做的玩具是不是正方体的,有没有六个面,每个面是不是一样大的正方形。

七、集体游戏拼图”辨认正方体

大班数学活动量沙

设计思路:

沙是幼儿最喜欢的玩具”之一,它的可塑性、流动性常常会使孩子激动不已:

他们会用沙堆高山、做蛋糕等;会把沙当成米、糖等做游戏;会在沙里种上一棵小树或小草;会在沙坑里挖个洞做小动物的家。

他们喜欢用各种各样的工具来玩沙,相互比着各自沙的多与少,常常争执不下。

(因为大班幼儿对于长度、高矮有一定的测量经验,但对于沙、米类的量的测量,幼儿缺乏经验。

)针对他们在玩沙过程中碰到这样的实际问题,我设计了《量沙》这一活动。

本次活动主要引导幼儿两两合作、实验、记录,集体统计、比较发

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掌握科学的量沙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充

分发挥了幼儿操作记录中的数据作用。

量沙活动始终结合在运沙游戏中,游戏性与探索性恰当地结合,使幼儿探究既有兴趣,又有目标。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让幼儿在探索活动中掌握运沙的科学方法。

2、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发现:

用大小不同的工具来运同一堆沙,大工具运的次数少,小工具运的次数多。

3、培养幼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沙、大小不同的杯子、盆子、记录单、铅笔等

活动过程:

1、谈话引起幼儿兴趣。

今天我们来玩一个运沙游戏,你想用什么工具来运沙?

2、幼儿第一次运沙。

(1)提出要求:

两人一组轮流运沙,并记录运沙的总次数。

(2)出示统计表格,记录每组幼儿运沙次数,并引导幼儿观察,发现问题。

(每组两人使用一个工具运同一堆沙,为什么次数不一样)

(3)引导幼儿用科学的方法运沙:

每一次要运得一样多,通过讨论、示范明确运沙的具体操作规则(满杯后用工具刮平)

3、幼儿第二次运沙,验证。

(1)统计运沙次数

(2)引导观察数据,得出结论:

同一堆沙用同样的工具,都装满抹平了来运,运的次数是一样的。

4、幼儿第三次用不同工具运沙。

(1)幼儿预测大工具来运刚才的一堆沙,运的次数会怎么样?

(2)幼儿操作

(3)统计数据

(4)幼儿通过观察数据得出:

运的次数不一样;大杯子那一排的数据小,小杯子那一排的数据大……

教师小结:

用大小不同的工具运同一堆沙,大工具运的次数少,小工具运的次数多。

5、延伸游戏

请小朋友想想,如果用小碗来运沙,运的结果又会怎么样?

下次我们再来试一下。

数学教案-大班数学活动量沙

大班数学活动:

自然测量

大班数学活动:

自然测量

实验幼儿园朱小燕

活动目的:

1、喜欢参与测量活动,乐意运用自然测量的知识来解决所碰到的问题。

2、自主选择工具,测量物体的长短,初步认识测量工具与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并且初步学习正确测量的方法。

3、在动手动脑的活动中激发幼儿的探究精神,发展幼儿观察、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活动准备:

1、长短不一的测量工具、粉笔

2、故事图片

3、记录纸、笔

活动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

以故事的方式引入,提出问题:

蓝猫和淘气的争论如何测量小汽车的车顶长度?

幼儿讨论

(二)幼儿尝试活动

幼儿自选工具测量某一物体

引导幼儿比较观察测量的结果,并与同伴对比,有什么发现?

(三)讨论

1、比较测量的结果

引导幼儿寻找测量结果与工具的关系

2、讨论测量的方法

找准起点;沿边线测量,不要偏离边线;首尾相连

3、小结:

使用测量工具的长短不一样,那么得到的结果也不一样。

(四)幼儿自主测量

1、提出测量的要求:

选择一种工具,量时找准起点,用笔画个记号,沿边线测量,首位相连。

2、幼儿操作。

3、讨论与总结:

(1)你用什么工具测量的?

结果是多少?

(2)谁也是用这个工具的?

结果一样吗?

(3)你还测了什么?

结果怎样?

有人测的和他一样吗?

你的结果呢?

(五)延伸活动

1、讨论:

还有什么也可以当测量的工具?

2、我们身体的那些部位也可以当测量工具?

3、幼儿游戏:

跳远

大班测量物体的轻重(数学)

测量物体的轻重(数学)

一、活动目标

1.学习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轻重。

2.理解物体的轻重是相对的。

3.知道物体的大小与轻重不一定成正比。

二、重点与难点

1.理解物体轻重的相对性。

2.理解物体大小与轻重不一定成正比。

三、材料与环境创设

1.材料:

分类盒、天平、积木、弹子、雪花片等物品。

2.环境创设:

在数学区中放置各种供测量的物品和天平。

四、设计思路

本内容有两个难点。

对于理解物体轻重的相对性这难点,设计首先通过分类活动提示问题,使原来重的一类物体中产生轻的物体,轻的物体中产生重的物体。

同时通过设问促使幼儿思考、解答。

其次,安排排序活动让幼儿进一步感知、体验、帮助他们理解。

第二个难点是理解物体大小与轻重的关系。

幼儿对物体大小与轻重的关系总是认为在的物体是重的,小的物体是轻的。

因此,设计通过游戏让幼儿在猜错的过程中纠正原先的想法,形成正确的观念即物体的大小与轻重不一定成正比。

五、活动流程

分类一讨论一分类一游戏一排序

1.通过分类活动积累有关特体轻重的感性经验。

(1)在数学区中提供天平和各种物品。

物品放在盒子里,每个盒子里放两件物品。

(2)要求幼儿将物品按轻重分类,即将每个盒子里的物品按轻重分别放入有轻重标记的盒子里。

2.通过讨论确定区别轻重的方法。

(1)出示两件物品,提问:

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这两件东西哪个重哪个轻?

(2)出示轻重差别很小的两样东西,讨论用手掂量和用天平哪种方法更好。

3.通过分类活动理解物体轻重的相对性。

(1)幼儿每人取两件物品,用天平称出轻重后放入相应的分类盒中

(2)从标有重或轻的盒子里取出两件物品,提问:

这两样东西都是重的?

然后放在天平上,让幼儿思考,解答其中的原因。

4.通过游戏理解大的东西不一定是重的,小的东西不一定是轻的。

出示大小不同的物体让幼儿猜哪个轻哪个重。

然后用天平验证。

如:

大盒子里放棉花,小盒子里放铁块。

5.通过排序活动进一步理解物体轻重的相对性。

让幼儿在数学区中将三个以上的物体按轻重排序,并作好记录。

中班说课梯形

a”

各位领导,老师,你们好:

我说课的活动是中班的数学《梯形》

、设计思路:

梯形是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是幼儿所要认识的平面图形中最难理解的一种,尤其是梯形的概念。

因此,中班幼儿认识梯形,只要理解梯形的特征,能找出相应的图形即可,不必要求幼儿用语言描述梯形的特征。

我把本活动的目标定为:

1、初步理解梯形的特征,并能不受其他图形的干扰在各种图形中找出梯形。

2、认识不同的梯形,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动手能力。

3、诱发孩子们学习图形的兴趣。

重点:

初步了解梯形的特征。

难点:

认识不同的梯形。

二:

说准备

为了更好的进行教学,我做出以下准备:

环境创设:

活动室内放一些包含梯形的图画。

教师演示用具:

正方形娃娃、长方形娃娃、梯形娃娃。

幼儿学具:

包含有梯形的的图画若干张(没涂色)。

三.说教学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该成为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教师要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幼儿,时时有教育,以互动的、开放的、研究的理念,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得主体。

因此我采用了操作法,情景法,互动法,并设计游戏形式,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充分发挥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为了更好地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幼儿听一听,说一说、做一做等多种形式,让幼儿积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