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评估计划.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702913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3.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州市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评估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苏州市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评估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苏州市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评估计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苏州市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评估计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苏州市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评估计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苏州市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评估计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苏州市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评估计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苏州市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评估计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苏州市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评估计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苏州市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评估计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苏州市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评估计划.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苏州市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评估计划.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苏州市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评估计划.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苏州市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评估计划.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苏州市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评估计划.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苏州市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评估计划.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苏州市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评估计划.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苏州市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评估计划.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苏州市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评估计划.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苏州市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评估计划.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州市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评估计划.docx

《苏州市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评估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州市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评估计划.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苏州市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评估计划.docx

苏州市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评估计划

苏州市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

评估方案1.0

一、指导思想

1-1通过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评估,建设在全市乃至全省、全国有重要影响的教育信息化示范性学校,增强其辐射功能,带动全市教育信息化应用向纵深发展,推动苏州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投资效益——应用迅速成为现实,促进应用质量迅速有效提升。

1-2通过动态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评估,引导学校把教育信息化的重点转到应用上来,积极贯彻《新课程改革实施纲要》精神,培养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的创新型人才,促进苏州教育信息化建设新飞跃的到来。

1-3通过动态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评估,促进教育信息化应用与管理向标准化、常规化、动态化方向深入发展,形成苏州教育信息化特色,为培养21世纪创新型人才提供机制保证。

二、苏州市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评估机构与标志

2-1苏州市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评估机构分别由市、区(市)两级教育督导部门、电教部门和信息中心负责。

2-2苏州市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的标志、标牌、证书由苏州市教育局统一规定。

三、苏州市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评估方式及其程序

3-1评估方式:

⑴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评估实行学校自评自荐、区(市)复评推荐和市级评估相结合的评估方式;⑵市级评估采取网络环境验收与实地考察调研相结合的方式;⑶评估验收重点考察学校教育信息化应用方面的突出成绩与其业已实现的辐射影响功能;⑷采用项目积分制进行评估验收。

3-2评估程序:

⑴各学校首先根据评估标准组织本校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达标评估,根据自评结果决定是否向区(市)申请申报苏州市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⑵区(市)教育行政部门、教育信息化业务部门组织评估组对各申报学校进行复评,对符合相应条件的学校,由区(市)评估组择优推荐申报苏州市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⑶苏州市教育局督导室、苏州市电化教育馆、苏州市教育信息中心组织评估组进行评估验收。

四、评估指标

4-1领导与组织

4-1-1学校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每年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学校教育信息化应用与建设,会议决议有指导性、可操作性、可评估性(无实质性的可操作内容不得分);按照合理有效地利用互联网、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要求制订或修订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使规划具有可操作性、可评估性,成为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指南。

4-1-2出席省、市教育行政部门召开的有关教育信息化的会议;承担举办市级以上整合活动、信息化会议的义务。

区(市)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复评时,应参照上述要求,对不愿承担举办区(市)级整合活动或信息化会议义务的学校不予推荐。

4-1-3*开通《创建苏州市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专题网站》,搭建迎接评估验收平台。

4-1-4*校领导率先使用网络、多媒体技术,在全校教师会议上使用演示文稿讲话,在课堂教学中利用网络。

4-1-5*提供评估组验收的材料规范、详实,凡属可操作性项目的材料必须提供原始资料。

材料不成体系不予验收。

4-1-6“班班通”校园网建设没有设备闲置或浪费。

4-1-7组织骨干教师开展信息化校本培训,做到有计划、有过程、有教学设计作品和资源开发成果。

4-1-8参加国家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研究。

有申报表、批准通知、实施方案、按计划完成中期评估,评估等级优秀或良好。

4-1-9参加全国、省、市、区(市)各项有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竞赛活动。

4-1-10*规范收取电教费,合理使用电教费,无挪用和不用的情况。

4-2基础工作

4-2-1硬件建设

⑴*达到苏州市教育信息化先进学校标准;⑵*实现班班有网络显示终端。

4-2-2资源建设

⑴*学校自有或接通区域教育信息中心的专业公司开发的大型教

学资源库;⑵学校自有或接通区域教育信息中心的特色专题资源库;⑶学校自己开发专题学习网站或课件资源库(包括积件课件、网页课件和网络课件);⑷*具有智能型、“傻瓜式”的电子备课平台,且校内同学科教师的教学设计实现共享。

4-2-3管理信息化建设

⑴*参加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应用示范区建设;⑵符合教育部管理信息化标准要求;

⑶权限设置合理;

⑷*“校务公开”网络化。

4-2-4信息化教师队伍建设

⑴*全面完成江苏省第二轮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考核。

⑵完成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教师培训考核。

⑶举办适合本校情况的信息化校本培训,成效显著。

⑷展示自制课件2件,其中学校推荐课件1件,评估组随机抽取课件1件,均由制作者操作,同时完成答辩。

4-3应用水平

4-3-1课程整合

⑴整合课普及率

1当年整合课总量与总课时的比率(20%以上),公式:

整合课总量/学期

X%

总课时/学期

2当年开整合课的教研组数量与全部教研组数量的比率达

100%,公式:

开整合课的教研组数量/学期———————————————X%全部教研组数量/学期

3*当年开整合课的教师数量与全部教师数量的比率(50%以上),公式:

开整合课的教师数量/学期———————————————X%全部教师数量/学期

4当年开整合课的年级组数量与全部年级组数量的比率达

100%,公式:

开整合课的年级组数量/学期———————————————X%全部年级组数量/学期

⑵整合课质量

1*全国教育信息化竞赛活动获奖

2省级教育信息化竞赛活动获奖

3全市教育信息化竞赛活动获奖

4参加区(市)教育信息化竞赛活动,不参加区(市)教育信息化

竞赛活动,不得推荐参评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

5*课堂实例录像:

语、数、外、理、化、生、政、史、地、信

息技术、综合实践等,提供5课,其中语、数、外为必备项目。

⑶*整合课模式

1研究(探究)型学习。

有学校编撰的研究性学习作品专辑(出

版或经新闻出版部门审查批准准印)。

研究方案体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体现多学科整合(综合),体现人员互动和知识互动,体现与现代科学(包括自然科学、技术、社会科学)进步相结合。

2协作型学习。

有学校编撰的协作研究作品专辑(出版或经新闻出版部门审查批准准印);体现通过协作性研究,取得比个体研究更大的成就;通过“头脑风暴”,达到更高的推理水平;通过协作研究,建立了更好的人际关系;能够善待不同意见;具有更强的自尊心、更健康的心理;获得优于竞争和单独学习的效果;善于互相帮助、互相交流、互相鼓励。

3自主型学习。

有学校编撰的自主学习作品专辑(出版或经新闻出版部门审查批准准印)。

体现独立发现问题,掌握获取信息的技术方法和研究方法,善于独立完成研究课题。

三类模式中必须具备一类。

⑷课件质量

1*全国教育信息化竞赛活动获奖

2省级教育信息化竞赛活动获奖

3全市教育信息化竞赛活动获奖

4参加区(市)教育信息化竞赛活动,不参加区(市)教育信息化竞赛活动,不得推荐参评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

4-3-2*德育应用:

提供应用案例(课件、录像等)。

4-3-3教学管理

⑴*电脑排课、调课;

⑵*电脑出卷;

⑶交互性作业;

⑷*教学设计电子化;

⑸实现网络学习化社区功能。

4-3-4科学研究

⑴课题管理电子化;

⑵承担有关教育信息化应用的研究课题;

1*国家级重点课题

2省级课题

3市级规划课题

⑶发表教育信息化论文

4-3-5网站网页

⑴*获得苏州市十大优秀校园网或苏州市十大最具潜力校园网及其以上级校园网站网页评比奖项;

⑵*与苏州教育信息网、苏州教育资源网互联;

⑶*有学科专题网站,并与苏州教育信息网、苏州教育资源网互联;

⑷*建立教师的Blog网志,或:

有互动的教师主页,能够围绕课堂学习实现师生交流,起到指导学生学习的作用;

⑸*有学生自建的跨学科的班级学习型主题网页;

⑹定期有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

4-3-6课外活动;

⑴有网络教室课外活动计划,做到四定:

定时、定点、定内容、定能力要求;

⑵每周定时、定点开放网络活动室(电脑房);

⑶*有学生参加课外网络活动形成的网络作品展示;

⑷开展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有智能机器人兴趣小组等常规性的信息技术课外活动;

⑸学生参加与信息技术有关的实践活动获奖情况。

4-4综合指标

*媒体专题报道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

学校或教师开发的信息化产品及著述公开出版。

五、评分总表

A级指标

分值

所占比例

得分

备注

A1领导与组织

50分

18%

A2基础工作

90分

32%

A3应用水平—

120分

43%「

A4综合指标

20分

7%

总计

280分

100%

六、评估细则

A级指标

B级

指标

C级指标

分值

备注

A-1

领导

与组织

50

B-1

规划与

决策

C-1学校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每年定期召开会议(1分),研究学校教育信息化应用与建设,会议决议有指导性、可操作性、可评估性(2分);积极参加市级以上有关教育信息化的会议,以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活动等(2分)。

5

网上浏览与现场检查文书档案相结合;

会议决议与信息化计划、规划等具有可操作性、可评估性,成为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指南。

无实质性的可操作内容不得分

B-2实际操作情况

20分

C-2开通《创建苏州市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专题网站》,搭建迎接评估验收平台。

10

网上浏览

C-3校领导率先在教育、教学和管理中使用信息技术,在学校会议上使用演示文稿讲话。

5

问卷,检查演示文稿与电子教案

C-4提供评估组验收的材料规范(2分)、详实(2分),凡属可操作性项目的材料必须提供原始资料(1分)。

5

网上浏览与现场验收相结合

材料不成体系不予验收。

B-3设施应用

C-5“班班通”校园网建设没有设备的浪费和闲置。

5

提供原始的专用教室使用记录,当年整合课总量与总课时的比率低于20%不得分

B-4

校内培训

C-6组织骨干教师开展校内信息化培训,做到有计划、有过程、有教学设计作品或资源开发成果。

每项1分。

5

提供培训名单、计划、培训记录、培训作品或成果,问卷,网上浏览,现场验收等

B-5

课题研究

C-7参加国豕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研究。

有申报表、批准通知、实施方案、按计划元成中期评估,评估等级优秀或良好。

5

网上浏览,现场验收

B-6

参加活动

C-8参加全国、省、市、区(市)各项有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竞赛活动。

5

提供全国、省、市、区(市)竞赛组织单位的成绩公报、获奖证书等资料,网上浏览与现场验收结合

B-7

规范使用经费

C-9规范收取电教费(3分),合理使用电教费(2分),无挪用和不用的情况。

5

提供学生花名册、原始收支凭证(复印件)电教费使用一览表等

A-2

基础

工作

90

B-8硬件建设20分

C-10达到苏州市教育信息化先进学校标准。

5

提供苏州市教育信息化先进学校批文

C-11实现班班有网络显示终端。

15

网上浏览,现场验收

B-9资源建设

20分

C-12学校自有或接通区域教育信息中心的专业公司开发的大型教学资源库。

4

网上浏览

C-13学校自有或接通区域信息中心的特色专题资源库。

4

C-14学校自己开发专题学习网站或课件资源库(包括积件课件和网络课件)。

4

C-15具有智能型、简便易用的电子备课平台。

4

C-16校内同学科教师的教学设计实现共享。

4

网上浏览与现场验收

B-10教育管理信息系统

30分

C-17参加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应用示范区建设

5

网上浏览与现场验收相结合

提供权限设置一览表,现场验收

C-18符合教育部管理信息化标准要求

5

C-19权限设置合理

10

C-20“校务公开”网络化

10

B-11

教师教育

20分

C-21全面完成江苏省第二轮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考核

5

申报前到苏州市电化教育馆核对通过名单

C-22启动第三轮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考核(3分);骨干教师参加苏州市信息化教育研究型教师培训并通过考核(2分);

5

提供证书、证明与

文件

C-23举办适合本校情况的信息化校本培训,成效显著

5

提供各种媒体的培训成果,网上浏览与问卷结合。

C-24展示自制课件

5

学校推荐课件1件,评估组随机抽取课件1件,均由制作者操作,同时完成答辩

A-3

应用水平

120

B-12

信息技术与

课程整合

C-25整合课普及率(有定量要求,具体见备注

一)

1整合课总量与总课时的比率(20%以上)其中网络环境下的整合课占10%以上,

2开整合课的教研组数量与全部教

研组数量的比率(达100%

3开整合课的教师数量与全部教师数量的比率(50%以上)

4开整合课的年级组数量与全部年

级组数量的比率(达100%

10

整合课普及率均达要求得10分,达不到要求不得分

提供上一年的干部名册、当年各项记录的原始资料、整合课普及率四表

C-26整合课质量(有定量分析,具体见备注二)

近两年来整合课的获奖情况统计并

按要求计算出获奖得分

10

获奖20分以上得积分10分,10分以上积5分,5分以上积2分。

整合课课堂实例录像:

语、数、外、理、化、生、政、史、地、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等,提供5课,其中语、数为必备项目。

5

网络、现场抽样相结合;提供教学设计方案

C-27整合课模式的研究与探索

1研究(探究)型学习。

有学校编撰的研究性学习作品专辑(出版或经新闻出版部门审查批准准印);研究方案体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体现多学科整合(综合),体现人员互动和知识互动,体现与现代科学(包括自然科学、技术、社会科学)进步相结合。

2协作型学习。

有学校编撰的协作研究作品专辑(出版或经新闻出版部门审查批准准印);体现通过协作性研究,取得比个体研究更大的成就;通过“头脑风暴”,达到更咼的推理水平;通过协作研究,建立了更好的人际关系;能够善待不同意见;具有更强的自尊心、更健康的心理;获得优于竞争和单独学习的效果;善于互相帮助、互相交流、互相鼓励。

3自主型学习。

有学校编撰的自主学习作品专辑(出版或经新闻出版部门审查批准准印)。

体现独立发现问题,掌握获取信息的技术方法和研究方法,善于独立完成研究课题。

10

三者有一,可得10分。

C-28课件、主题网站、网页质量(有定量分析要求,具体见附注3)

10

近两年来获奖20分以上得积分10分,10分以上积5分,5分以上积2分,提供证书,抽样验收作品。

B-13

德育应用

C-29运用信息技术开展德育活动

10

提供应用案例(课件、录象等)

B-14

教学

管理

C-30电脑排课、调课「

3

现场验收与网

上浏览相结合

C-31电脑出卷

3

C-32交互性作业

3

C-33教学设计电子化

3

C-34实现网络学习化社区功能

3

B-15

科学

研究

C-35课题管理电子化

5

国家级重点课题

10分省级课题7分

市级规划课题5分提供申报表、批准通知、实施方案、中期自评报告。

C-36承担有关教育信息化应用的研究课题

10

C-37近两年来科研论文在省市级以上报刊杂志发表、教育网站发表论文

5

B-16

网页网站建设

C-38获得苏州市十大优秀校园网或苏州市十大最具潜力校园网

3

提供证书、网

上浏览

C-39与苏州教育信息网、苏州教育资源网互联

3

C-40有学科专题网站,并与苏州教育资源网互联

3

C-41建立教师的Blog网志;建立学生的

Blog学习环境

2

C-42有学生自建的跨学科的班级学习型主题网页

2

C-43定期有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

2

B-17

课外

活动

C-44有网络教室课外活动计划,做到四定:

定时、定点、定内容、定能力要求

3

提供课外网络活动计划表、活动记录、作品展示,网上浏览与随机抽查相结合

C-45每周定时、定点开放网络活动室(电脑房);

3

C-46有学生参加课外网络活动形成的网络作品展示

3

C-47开展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有智能机器人兴趣小组等常规性的信息技术课外活动;

3

C-48学生参加与信息技术有关的实践活动获奖情况

3

A-4

综合

指标

20

B-18

宣传

推广

C-49媒体专题报道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

10

看材料

B-19

资源开发

C-50学校或教师开发的信息化产品及著述公开出版

10

备注:

⑴*为必备项目。

⑵统一资料被多个项目引用的,应在《创建苏州市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专题网站》上做链接。

⑶整合课普及率10分(整合课普及率均达要求得10分,达不到要求不得分)

1整合课总量与总课时的比率(20%以上),公式:

整合课总量/学期

X%

总课时/学期

2开整合课的教研组数量与全部教研组数量的比率(达100%),

公式:

开整合课的教研组数量/学期X%全部教研组数量/学期

3开整合课的教师数量与全部教师数量的比率(50%以上),公

式:

开整合课的教师数量/学期X%全部教师数量/学期

4开整合课的年级组数量与全部年级组数量的比率(达100%),

公式:

开整合课的年级组数量/学期X%全部年级组数量/学期

⑷整合课质量共15分(获奖20分以上得积分10分,提供校内优秀整合课例5课以上得5分),提供证书,抽样验收教学设计方案。

1*全国教育信息化竞赛活动获奖

特等奖15分、一等奖10分、二等奖8分、三等奖6分、优秀奖3分。

2省级教育信息化竞赛活动获奖:

一等奖5分、二等奖3分、三等奖2分、优秀奖1分。

3全市教育信息化竞赛活动获奖:

一等奖3分、二等奖2分、三等奖1分。

4参加区(市)教育信息化竞赛活动:

1分。

不参加区(市)教育信息化竞赛活动,不推荐参评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

5*课堂实例录像:

语、数、外、理、化、生、政、史、地、信息技术、综合实践等,提供5课,其中语、数为必备项目。

⑸课件质量(含学科主题网站、网页)10分(获奖20分以上得积分10分),提供证书,抽样验收作品。

1全国竞赛活动获奖:

特等奖15分、一等奖10分、二等奖8分、三等奖6分、优秀奖3分。

2全省竞赛活动获奖:

一等奖5分、二等奖3分、三等奖2分、优秀奖1分。

3全市竞赛活动获奖:

一等奖3分、二等奖2分、三等奖1分。

4参加区(市)教育信息化竞赛活动:

1分。

不参加区(市)教育信

息化竞赛活动,不得推荐参评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

2004年10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