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矿石价格上涨的原因分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703171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54.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铁矿石价格上涨的原因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铁矿石价格上涨的原因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铁矿石价格上涨的原因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铁矿石价格上涨的原因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铁矿石价格上涨的原因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铁矿石价格上涨的原因分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铁矿石价格上涨的原因分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铁矿石价格上涨的原因分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铁矿石价格上涨的原因分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铁矿石价格上涨的原因分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铁矿石价格上涨的原因分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铁矿石价格上涨的原因分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铁矿石价格上涨的原因分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铁矿石价格上涨的原因分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铁矿石价格上涨的原因分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铁矿石价格上涨的原因分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铁矿石价格上涨的原因分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铁矿石价格上涨的原因分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铁矿石价格上涨的原因分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铁矿石价格上涨的原因分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铁矿石价格上涨的原因分析.docx

《铁矿石价格上涨的原因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铁矿石价格上涨的原因分析.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铁矿石价格上涨的原因分析.docx

铁矿石价格上涨的原因分析

 

铁矿石价格上涨——原因分析

——第六小组

束银辉,沈怡,

孙喆玮,张佳骊

 

序——我国铁矿石进口现状…………………………………………3

一.铁矿石供需关系——价格上涨的根本原因……………………4

1.世界铁矿石供需形势………………………………………………4

2.我国铁矿石供需形势………………………………………………5

二.铁矿石贸易谈判………………………………………………….8

1.概述…………………………………………………………………8

2.谈判困局……………………………………………………………9

3.谈判困局之原因……………………………………………………9

三.海运费上涨……………………………………………………….12

1.概述…………………………………………………………………12

2.海运费对铁矿石价格的影响………………………………………12

3.海运费上涨原因……………………………………………………13

四.解决方案………………………………………………….………14

五.我们的思考………………………………………………………15

六.参考资料…………………………………………………………15

序——我国铁矿石进口现状

中国铁矿石进口量大、对外依存度较高。

2003年,中国开始超过日本成为世界最大铁矿石进口国。

2005年,进口量为2.75亿吨,占国内铁矿石供应量的57% ,占全球铁矿石国际海运贸易量43% ,国际矿业巨头们纷纷扩产,并把新增加的产量源源不断地运往中国。

2008年共进口4.44亿吨铁矿石,占全球海运铁矿石比重约为52%;日本进口约1.05亿吨,占全球海运铁矿石比重约12.3%;韩国进口4954万吨,占全球海运铁矿石比重约6%。

我国从澳大利亚进口1.83亿吨、巴西进口1亿吨,两国合计占到我国铁矿石进口量的64%。

具体到,2008年力拓产量1.53亿吨,出口到我国8338万吨;必和必拓产量1.18亿吨,出口到我国约6600万吨。

我国从澳大利亚力拓、必和必拓公司进口的铁矿占其产量的55%以上。

与进口大国地位极不相称的是,我国在铁矿石国际定价权上确是个小国,近几年随者进口量的大幅上升,进口价格也随之飙升。

2005年铁矿石进口价比2004年上涨71.5%;2006年又比2005年上涨了19%;在连续两年铁矿石进口价格大幅上扬的基础上,2007年铁矿石进口价格比2006年再次上涨了9.5%;而到了2008年,价格更是比2007年暴涨了65%。

一.铁矿石供需关系

——铁矿石价格上涨的根本原因

1.世界铁矿石供需形势

当前全球钢铁生产能力的布局与铁矿石资源的分布不相适应。

日本、韩国、英国、意大利等发达钢铁生产国家的铁矿石完全依赖进口;中国因钢铁生产需求大于自身供给量,需要大量进口;美国、俄罗斯国内铁矿石供求基本平衡;巴西、印度、澳大利亚的铁矿石不但能满足国内需求,还可以大量对外出口。

世界铁矿石贸易形成了由澳大利亚、巴西、印度等国家向中国、日本、欧盟等国家和地区输送的格局。

从铁矿品位来看,中国和美国的铁矿品位普遍偏低,一般在30%—40%左右,铁矿产品形态以铁精粉为主;澳大利亚、巴西、印度的铁矿石铁品位普遍较高,一般都在60%以上,铁矿产品以富矿粉或块矿为主。

表2—3是几个主要铁矿石产地铁矿平均品位情况。

目前国际铁矿石市场被澳大利亚的力拓、必和必拓和巴西的淡水河谷形成寡头,三家企业的出口量占国际海运量的比重超过70%。

力拓:

力拓矿业集团于1873年在西班牙成立,总部设在英国,是一家英国和澳大利亚双重上市的公司。

集团是全球第二大铁矿石供应商,目前也是中国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商。

2007年公司50%以上的矿石产量销往中国,30%以上出口日本,只有5%的矿石产量被运往欧洲。

必和必拓:

必和必拓公司于1885年在墨尔本成立,公司在澳大利亚、伦敦和纽约的股票交易所上市。

全球第三大铁矿供应商。

目前拥有70亿吨铁矿石储量,其中97%的铁矿石产量用以出口。

2003年之前日本是BHP最大的出口地,占总出口数量的45%以上。

淡水河谷:

巴西淡水河谷成立于1942年6月1日,是世界第一大铁矿石生产和出口商,其产量占巴西国内铁矿石总产量的75%,拥有86亿吨高品位铁矿石储量,每年公司80%的铁矿石产量用来出口,其产量的30%用来供给中国,10%供给日本。

2.中国铁矿石供需形势

需:

铁矿石资源是钢铁工业发展的基础。

我国正处在工业经济过渡阶段,尚未完成工业化,钢材消费总量持续增长,人均钢材消费量上。

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具有与之相应的钢材消费水平(见图1—1、图1—2)。

少数发达国家虽完成了工业化,但仍然消费大量钢材,钢材消费需求下降幅度不大。

世界钢材需求变化总体趋势仍然是随着世界经济发展呈增长态势(见图1—3)。

据统计,当一个国家人均GDP处于800美元以下的时期,以及人均GDP超过3500美元之后,对钢材的需求均趋于平稳;而人均GDP处于800。

3500美元之间的发展时期钢材的需求会迅速增加。

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加速发展时期,2007年人均GDP为2484.9美元(据世界银行统计数据),经济增长需要依靠大量消耗钢材来支撑(见图1—4)。

根据铁矿石需求趋势,并考虑产业结构调整、技术进步等因素对实际资源消费的影响,结合产能建设和国内供应能力分析,对2008—2020年间我国铁矿石需求与缺口判断如下:

2008—2020年,我国累计钢材需求约75亿吨。

按照我国铁矿石产能趋势,预计到2010年国内铁矿石的原矿产量规模将保持在9.5亿吨左右。

考虑二次资源回收贡献,2008—2020年我国钢铁原料缺口约35亿吨,折合铁矿石精矿约55亿吨进口铁矿石将仍然在中国铁矿石消费中占有重要地位。

供:

据我国国土资源部统计,2007年我国已探明铁矿石储藏量为593.9亿吨,矿石铁含量在30%—35%,其中的415亿吨矿石为磁铁矿。

从总储量来看,中国铁矿石资源比较丰富,但人均拥有量仅为世界人均铁矿资源量的34.8%。

按现有资源量和开采规模,大约可以持续开采80多年。

我国铁矿资源的特点是中小矿多、大矿少,贫矿多、富矿少,伴生矿多、采选难度大、生产成本高。

全国铁矿石保有储量中贫铁矿石储量452.00亿吨,占全国储量的97.5%;而含铁平均品位在55%左右能直接入炉的富铁矿储量只有11.74亿吨,占全国储量的2.5%,而形成一定开采规模,能单独开采的富铁矿就更少了。

中小矿山资源的逐渐枯竭造成产能消失,使我国铁矿石的生产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供应不足部分必须依靠进口来解决。

我国铁矿石多为磁铁矿石英岩,矿石品位低,平均32.6%,低于世界铁矿平均品位11个百分点。

人选原矿平均品位一般为30%—31%,这在巴西、澳大利亚等国不列入开采范围。

我国探明的铁矿石储量的97.5%是需要选矿加工的贫矿,可直接人炉的富矿仅占2.5%,在巴西、澳大利亚等国,矿石多为赤铁矿富矿,矿石的平均品位在50%以上。

我国的铁矿床大、中、小型矿床并存,与国外相比,大型、特大型矿床较少。

我国铁矿床类型多,赋存条件复杂,矿石类型复杂,5、P、Si02等有害组分高、多组分共生的铁矿石所占比重大,有用组分嵌布粒度细,造成采、选难度大,效率低,产品质量差,成本高,重点铁矿每吨采选综合能力的建设投资在400—500元左右,而巴西、澳大利亚等国只为200—250元左右。

从产品成本上看,我国重点露天矿矿石成本平均为59.46元/吨,重点选厂的精矿成本平均为220.74元/吨,磁铁矿平均214.2元/吨,氧化矿平均254.23元/吨,已接近进口矿的价格,但进口矿的质量远比国产矿好。

随着钢材需求的增长,我国铁矿石产量逐年上升,但由于国产铁矿石品位较低,进口铁矿石在中国铁矿石消费的总量中比重已超过50%,成为支撑中国钢铁工业发展的重要来源。

二.铁矿石贸易谈判

1概述:

我国铁矿石进口有2种方式。

一为现货交易,其价格随市场波动而波动。

二为长期贸易合同。

一年一度的铁矿石价格谈判最早开始于1981年,由占据世界供应量70%以上的三大铁矿石供应商和四大钢铁企业集团之间通过谈判签订一个在一个区间(一般为一年)内被共同认可的价格,以此供货。

根据往年谈判惯例,一旦供应商任意一方和钢厂任意一方价格达成一致,则本年度铁矿石谈判就会结束,其他供需双方均接受此价为新的年度价格,即首发价。

一般而言,长期贸易合同的价格相对现货价格。

铁矿石现货交易目前仅占海运市场的20%。

 日本﹑欧洲基本上没有现货市场,而中国的进口矿中高达55%为现货交易,45%为长期贸易合同。

四大买方阵营: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简称中钢协,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是中国钢铁行业全国性行业组织,于1999年1月成立。

现有团体会员单位206个,个人会员10人。

理事107个,常务理事67个。

韩国浦项制铁:

韩国浦项制铁集团公司(简称POSCO),成立于1968年,是全球最大的钢铁制造厂商之一,每年为全球超过60个国家的用户提供2600多万吨钢铁产品。

新日本制铁公司:

日本最大的钢铁公司,总公司在东京。

欧洲钢铁工业联盟:

欧洲钢铁工业联盟是欧洲主要钢厂的代表,欧洲钢铁工业的年营业收入达2000亿欧元以上,每年可产钢2亿吨以上。

四大卖方阵营:

力拓

必和必拓

淡水河谷

FMG:

澳大利亚第三大铁矿石出口商,成立于2003年。

已和35家中国钢企签订了10年以上的长期供货协议,每年对华供应近1亿吨铁矿石。

2.谈判困局:

中国自2004年首次参加与世界三大矿业巨头铁矿石谈判以来,价格扶摇直上。

2005年上涨71.5%,2006年上涨19%,2008年,世界第一矿业巨头巴西淡水河谷公司粉矿、块矿分别上涨65%和71%,“两拓”粉矿、块矿分别上涨79.88%和96.5%。

长期协议矿价在5年间上涨397.8%。

2010年的铁矿石谈判与往年不同,焦点不再在于价格的涨幅是多有所少,而在于是否应该废除延续近40年的传统年度定价模式,改为季度定价。

最终三大矿山结盟“季度定价”,4月13日新日铁与巴西淡水河谷公司达成首发价,按季度定价,价格比上一年度上涨92%。

中国又一次被孤立,中钢协最终妥协,内地所有钢企均与三大矿山签署临时协议,中国又一次痛失“话语权”。

从05年中国钢企参加铁矿石谈判以来,中国钢铁商和铁矿石消费者损失高达7000亿元。

作为铁矿石的最大的进口国,为什么我国连续多次丧失“话语权”?

3.谈判困局之原因:

【原因一】:

供需格局(前已述)

【原因二】:

我国铁矿石进口混乱

(一)钢铁产业集中度低

我国钢铁行业结构分散,集中度低,在与高度垄断的国外供应商进行价格谈判往往处于下风。

钢铁工业作为基础产业,对地区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近几年由于经济驱动原因,各地大力兴建钢厂扩大产能,造成近千家实力参差不齐的钢铁企业长期并存的局面,产业集中度很低。

我国现有大小钢厂约7000家,产业集中度CR20仅为56.71%。

2009年我国前五大钢厂粗钢产量仅占当年全国粗钢总量的29%,而韩国浦项制铁一家企业的粗钢产量即占该国总量的六成以上。

我国具有铁矿石进口资质的企业数量,在全世界是最多的。

2004年,有资格进口铁矿石的国内钢厂和贸易商多达523家,虽然经过几次提高门槛,仍然有百家有进口资质的钢厂和贸易商。

拥有长期协议资质的大多为国有大型钢企,众多中小钢企无法享受长协的低价优惠,不得不由现货进口铁矿石。

利润更为丰厚的现货市场使得供应商履行协议并不积极,同时中方在谈判中也无法保持强硬姿态。

2007年,21家中国钢铁企业与力拓签订铁矿石长期贸易合同,双方约定合同供应铁矿石总量6073万吨,实际供货量5237.33万吨,合同执行率仅为86.24%。

七家执行率在80%以下,最低仅为53.17%。

在具有进口资质的企业减少以后,钢厂和相关贸易商采取了“借壳”进口等应对措施。

比如,一家没有进口资质的钢铁企业,可以自行同国外铁矿石供应商谈,谈定价格后,再委托国内有进口资质的企业倒一下手即可,只是付出一点手续费而已。

这种情况的大量出现,使得我国原本就分散的议价力量变得更加分散。

更为令人忧虑的是我国钢企的内讧,国内几乎所有拥有长期协议的钢铁企业都在低价进口铁矿石后转手,经高价倒卖给那些没有长期协议资格的企业。

据《首钢日报》报道,2004年,中首国际矿业部共经营进口铁矿石1333.6万吨,其中只有981.58万吨是供应给总公司。

当时的评价是,这不仅降低了首钢生产成本,而且在经营进口铁矿石中还实现了14043万元利润。

央视《经济半小时》报道中,一名中型钢企负责人算了这样一笔账:

2008年7月的进口长协矿价格约为每吨700~800元,倒卖出去的现货价格竟然高达每吨1400元。

这促使那些没有长协进口资质的企业有更大的动力去购买现货,导致铁矿石供应商不断抬高价格。

在进口矿价上中小企业无法享受长协的低价,甚至不得不接受拥有长协资质的大钢企的倒卖行为,在成本上被拥有长协资质的企业抢得先机。

如今希望不参与长协机制的中小企业统一战线使得长协谈判成功进行只是中钢协的黄粱美梦。

我国钢铁企业过于分散,加大了谈判的整合难度,在许多时候,很难用一个声音说话,往往被对手采取个个击破的办法给摆平。

同时不同规模﹑生产能力的企业对矿价要求并不一样,在谈判市场上共进退的难度大,由于国内行业协会难以给予有力的协调﹑指导,企业无序竞争,哄抬价格,也导致与我国谈判时缺乏话语权。

 

(二)内外勾结

“09年7月9日,上海市国家安全局通过一份新闻通稿正式表态:

2009年以来,在中外进出口铁矿石谈判期间,澳大利亚力拓公司驻上海办事处首席代表胡士泰及该办事处人员刘才魁等四人,采取不正当手段,通过拉拢收买中国钢铁生产单位内部人员,刺探窃取了中国国家秘密,对中国国家经济安全和利益造成重大损害。

”这便是09年震惊钢铁产业的力拓“间谍门”,然而随着事件的深入调查,一些钢企高层,中钢协会员也牵涉其中。

国际矿商违规操纵铁矿石市场确实令人发指,但同时也揭露了铁矿石交易中可能存在的商业贿赂问题,暴露了潜在的“内奸”。

为了个人利益将我方谈判的底牌亮于敌方之手,全然不顾我方的巨额损失,这种行为若不得以清除管理,我国何时才有真正的话语权?

【原因三】:

日企对铁矿石资源的控制

从2003年开始,我国超过日本,成为世界上铁矿石进口量最大的国家。

也正是从2003年开始,铁矿石价格快速上涨,而日本钢企正是推动者之一。

2008年2月18日,巴西淡水河谷发表声明,公司与日本新日铁、日本钢铁公司达成的谈判结果为,大部分铁矿石的价格较2007年上涨65%,而卡拉加斯粉矿由于品位较高,较2007年上涨71%。

按照往年铁矿石谈判的惯例,这一价格随后将拿到参与谈判的各供需方面前,淡水河谷会与其他客户确认新年度的价格。

中方又一次被日本钢铁企业算计了!

这一幕是2005年2月铁矿石涨价的重演。

在当年的国际铁矿石价格谈判中,日本新日铁率先与巴西淡水河谷公司达成上涨71.5%的协议,最终迫使中方不得不含恨吞下苦果。

从此以后,铁矿石价格步步高升,连年上涨。

 

为何日企有能力推动铁矿石价格?

这么做又有什么好处?

早在多年以前,日本企业就走出去进行资源参股、收购,单就铁矿石而言,日本挑选

量大、铁矿石品位高、开采条件好、交通方便的矿参股或收购。

巴西、澳大利亚,印度、加拿大等铁矿石大国或后起之秀,都遍布日本资本的身影。

铁矿石涨价,对日本企业将能够带来三大好处:

  

其一,日本企业可以从铁矿石涨价中获利。

由于日本企业对铁矿石资源的控制已经成熟(日本三井集团一家就控股4528.5万吨铁矿石份额,占世界总贸易量的7.87%),它能从铁矿石涨价中获取丰厚利润。

  

其二,能削弱甚至挤垮中国部分钢铁企业,使得日本钢铁企业因竞争力的减小和钢材价格的提升而获取丰厚利润。

  

其三,日本钢铁企业生产的产品多是高附加值产品,技术含量高,日本企业在这类产品的定价权方面非常强势,受铁矿石价格上涨的影响较小。

同时,由于技术发达,日本对铁矿石的利用率为世界最高。

日本钢铁企业更容易借助铁矿石涨价的借口提高产品价格。

 

正由于这些因素,最近几年,日本企业连续在谈判中屡出损招,陷我方于被动地位。

倘若基本局面不发生变化,日本钢铁企业还可能将这种做法继续进行下去。

三.海运费上涨

1.概述

年度矿价谈判锁定全年的离岸价(FOB),而影响到岸价(CIF)的关键因素是海运费。

海运费的波动带动现矿价的起伏,每年的现矿价又是下一年度铁矿石价格谈判的标准。

近年来,随着铁矿石海运价格的不断上涨,我国钢铁企业叫苦不迭,而国际寡头垄断商往往通过炒作使海运费大涨,以谋取谈判时更大的话语权。

 

  近年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在与铁矿石3大巨头的谈判中消耗大量精力,并在一定程度上忽略对于海运费的关注。

实际上,相比于铁矿石价格,海运市场和海运费的变化对钢铁企业采购成本的影响更大。

在2009年的铁矿石谈判中,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一直强调价格至少下降40%,实际上,下降40%之后的价格与日本与力拓达成的“首发价”相比,只有6美元/吨的差距。

据相关数据显示,2009年1~11月,从巴西和澳大利亚港口到我国港口的现货海运费分别上涨约40美元/吨和10美元/吨。

与铁矿石的价格相比,海运成本的增加对于国内钢企的影响显然要大得多。

2.海运费对铁矿石价格的影响  

从近年来的相关数据来看,进口铁矿石海运费占CIF价格的比重呈上升趋势。

2003年首次出现运费高于货价的现象。

2004年,海运费占CIF价格的比重达到历史最高点,为62%。

 

铁矿石海运费是组成进口铁矿石CIF价格的主要部分,因此海运费的起伏直接影响CIF价格的波动。

如2008年1~8月散货海运市场不断升温,海运费高攀不止,主要来源国进口矿的平均CIF价格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上涨,而9月以后随着海运费的下滑,平均CIF价格也开始下降。

 

海运费的上升必然引起CIF价格的上升,但是海运费下降时,CIF价格的下降却相当缓慢,也就是说海运费的增长对CIF价格的影响具有持久性。

这主要是因为海运费对组成CIF价格重要部分的FOB价格也具有带动作用,而且这种带动作用往往在1年后起作用。

当海运费略有下降时,因FOB价格的增长CIF价格降幅没有海运费那么大。

  澳大利亚、巴西的铁矿石价格以年度合约价为主,CIF价格的变化主要取决于运费的升降,因此进口价格相对比较稳定。

印度的铁矿石价格根据市场走势而定,价格波动较大。

海运费上涨是铁矿石CIF价格猛涨的重要原因之一。

国际铁矿石海运运价波动直接影响我国进口铁矿石CIF价格的变化。

 

  

3.海运费上涨原因

【原因一】:

全球铁矿石运力紧张

2001年以来,世界铁矿石贸易量增长率一直高于散货船运力的增长率,也高于海岬型和巴拿马型船运力的增长率。

散货船的运力不能满足铁矿石运量增长的需求,因此海运费必然上涨。

印度加征铁矿石出口关税使我国不得不把对印度的需求转向澳大利亚、巴西和南非等地区,这使运距和船期拉长,更加剧运力的紧张情况。

除2007年铁矿石贸易量增长率低于散货船运力增长率以外,散货船运力增长率基本赶不上铁矿石贸易量增长率。

【原因二】:

国内自有专业船队运力不足

  目前,从事远洋矿石运输的主要是海岬型船和超大型散货船,其运量占世界远洋铁矿石运量的75%以上;从事近洋矿石运输的主要是巴拿马型船舶。

我国虽是航运大国,但海岬型船数量较少,铁矿石专业运输船型偏小。

全球13万吨级以上的超大型海岬型船共有720艘,而我国仅有30艘,在运力上明显处于劣势。

  受印度装船港码头限制,印度航线上大灵便型散货船比较多。

在巴西和澳大利亚西海岸至我国的铁矿石航线上,国内承运进口铁矿石的最大船型在16万吨左右,甚至还有7万吨的巴拿马型船,与巴西淡水河谷38.8万吨级的矿石船相比,绝对算不上是经济船型。

  当前世界航运市场由航运发达国家所控制,世界最大的10家散货海运公司中,有3家是日本企业,其余均为欧洲企业。

由于国内运力不足,钢铁企业大量租借外船,目前我国90%的海运铁矿石由外船承运。

从我国钢铁企业签订的长期运输合同(COA)来看,大部分长期运输合同签给外国船公司。

 

四.解决方案

1.规范国内铁矿石开采,提高铁矿石资源开采效率:

全国共探明各类富铁矿储量约14.8亿吨。

但这些已探明的铁矿石产地有许多存在无序开采现象,造成了铁矿石资源的极大浪费。

此外,我国对国内铁矿资源勘探投入较少,西部地区、青藏高原铁矿石资源状况还未摸清,有些地区甚至是空白。

我国目前利用的铁矿床深度绝大部分在250—700米之间,平均埋深为500米,500米以下还有很大的找矿空间。

据估算,我国1000米以浅尚有近1000亿吨铁矿远景储量。

此外,要修订以前规定品位在20%以下的无开采价值的行规,在高矿价时代,品位在15%以上就具有开采价值。

要对我国西南地区蕴藏丰富的高含磷铁矿石加大科研攻关力度,尽快解决脱磷难关,以形成现实的可用资源。

2.形成稳定统一的采购联盟:

我国进入铁矿石长期合约市场的企业只有宝钢等几家大型钢铁企业,众多小钢铁企业仍然在现货市场抢夺铁矿石;一些渴望即时获利的中小贸易商也不断挤入铁矿石贸易市场,人为放大了我国对铁矿石的进口需求,造成贸易市场混乱、供应形势紧张和铁矿石进口市场的混乱,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铁矿石价格上涨。

国家应统一协调铁矿石进口,形成紧密的采购联盟,避免分散采购,充分发挥“大买家”的价格影响力。

3.提高钢铁业的集中度,淘汰和兼并落后企业:

目前我们国家的知名钢铁企业,如宝钢、鞍钢、武钢、包钢,他们都是千万吨级的钢材生产企业,其设备和技术也是一流的,他们的产品质量、能源消耗、环境标准远比一些小型落后企业强得多。

  目前大于500万吨的钢铁企业基本都已经换成大型高炉、转炉和电炉,而小于200万吨特别是100万吨的企业落后装备较多。

我国钢铁企业数量较多,一些小企业是在国家明令禁止的情况下生产,所以无法具体测算国内钢铁产能的数量,但可以大体估计落后产能大于30%,或者说可以落后装备的产量占总产量的比重为30%粗劣估计。

  如果把我国钢铁企业的小型装备生产方式转化为大型化生产,则我国每年少排放S02近60万吨,少排放烟尘近30万吨,节约能源超过1000万吨标煤。

这对钢铁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将是极大的贡献。

因此,国家应充分支持行业协会发挥作用,加强服务与监测,制定钢铁生产企业的最小规模,最低生产条件及相关标准,提高行业准入门槛,保证规模大,高附加值的钢铁企业正常运行。

对那些生产技术低,效率低下,规模较小,浪费资源、安全性低的小型企业应强制关闭;同时抓住金融危机带来的结构调整的机遇,通过对规模效益不明显的企业进行优化组合和联合兼并重组,避免无序竞争,形成统一的对外策略,提高行业的地位和议价能力。

4.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快开拓海外上游市场:

我国目前进口的铁矿石中,海外采矿占21%,现货占50%以上,长期合同不到30%。

按目前国际上的普遍看法,对资源性产品的海外投资应占到进口量的40%,长期合同占40%,现货交易只需占20%。

因此,应出台相应政策,鼓励矿山企业通过独资、合资、合作、购买等方式,加大到境外投资开发矿山的力度,建立长期稳固的国外铁矿石生产供应基地。

向日本、德国等同样对铁矿石依赖度很高的进口国学习,通过参股、投资的方法与国外矿山形成联盟,争取定价权。

五.我们的思考

(见读后感)

六.参考资料

《铁矿石资源的战略研究》--叶卉张忠义应海松

《钢铁链捆绑的舞步》――中央电视台《中国财经报道》栏目组

《资源战争之谜》――龚臣

国际铁矿石博弈中我国丧失话语权的原因――吴其勉陈炳枝产权导刊2010.7

集体议价程序与铁矿石谈判失利――黄希

铁矿石资源谈判的挑战与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张群史慧恩

在钢铁业冲击之下的铁矿石国际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