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地貌学测试题及答案A.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703974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9.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整理地貌学测试题及答案A.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整理地貌学测试题及答案A.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整理地貌学测试题及答案A.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整理地貌学测试题及答案A.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整理地貌学测试题及答案A.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整理地貌学测试题及答案A.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整理地貌学测试题及答案A.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整理地貌学测试题及答案A.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整理地貌学测试题及答案A.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整理地貌学测试题及答案A.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整理地貌学测试题及答案A.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整理地貌学测试题及答案A.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整理地貌学测试题及答案A.docx

《整理地貌学测试题及答案A.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理地貌学测试题及答案A.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整理地貌学测试题及答案A.docx

整理地貌学测试题及答案A

地貌学测试题及答案A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地貌学测试题及答案A)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地貌学测试题及答案A的全部内容。

现代地貌学测试题A

一.填空题

1.地貌学是研究地表————及其发生、—--—--、结构和-—-——-————的科学。

2.山顶形态一般划分为三种,即—-—-,————,————。

3.谷地由-———,谷坡,——--等要素组成。

4.山坡受许多因素的影响而有不同的形态,常见的有—-—、———、---—、阶梯状坡在地形图上是通过等高线的————-—-—--变化来显示的。

5.陆地地貌划分为几种主要类型,即山地,—-—,平原,--—,-—-.

6.区域地貌分类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有:

-————--,--——————,——-———-———,地图图例系统。

7. 组成地表物质的岩石是构成地貌的物质基础.岩石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对地貌发育的影响,主要是岩石的 ————,—————-———-—-————。

8.促使地貌发展变化的基本动力是---—和—--—,前者作用的总趋势是—————--———-———---———-———,后者作用则是对地表形态进行——-—————---—————————。

9.单斜构造地貌的独特地貌表现为—-——和—-———两种形态类型。

10.坡地的外部形态特征主要由—-—-、————、坡向、坡长等方面表现出来。

11.岩溶地貌形体在地表出露的有石芽、溶沟、漏斗、落水洞、洼地、——--——、干谷、盲谷、———---——、—————-—-、孤峰以及山地、高原、丘陵、--——--、海岸等。

12.组成坡地的松散堆积物或不稳定的岩体,在重力作用下能发生向坡下的运动,形成坡地重力地貌主要有崩塌、———、崩落、——-等类型。

13.冰川侵蚀地貌主要形态有———-和————,冰川谷和悬谷。

14.----—-地貌形态是相对于某一近似水平面或周围临近的另一地貌形态为突起的形态.

15.地貌图将地表存在的复杂多样的各种地貌进行科学地归纳和综合,用——----、---—-—和文字依比例如实地、定性和定量地描绘于地图上。

16.外力作用按动力特征可以分为-———--—---—-、-——-———-—-——-—、水的作用———-.

二. 概念题

1.剥蚀                                   2.地貌结构

3.滑坡                                   4。

侵蚀基准面

5.锥形火山                             6。

尾碛堤

7.风蚀丘                               8.海蚀平台

9.新月形沙丘                         10。

大陆架

三.简答题(共30分,任选6题作答)

1.山地海岸

2.黄土墚                              3.长轴褶曲地貌

4.河漫滩                              5.扇形地

6.山谷冰川                           7.阶地

四.论述题(20分)

1. 影响地貌发育的因素(10分)

2.河流谷地类型与形态特征(10分)

现代地貌学自测题A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起伏形体,发展,空间分布于组合规律

2.平顶,尖顶,圆顶3.谷底,谷缘

4.等斜坡,凸形破,凹形坡5.高原,盆地,丘陵6.形态-成因原则,等级规律原则,数量指标

7.性质,结构和构造8.内动力和外动力,上升或者下降以加大地表起伏,削高填低减小地表起伏

9.单面山,猪背岭(单斜谷)10.坡度,坡形

11.溶蚀盆地,溶蚀谷地,蜂林,蜂丛,溶蚀平原12.滑坡,蠕动

13.角峰,刃脊(踞脊)14.负向(盆地,洼地)15.符号,数字

16.剥蚀,搬运,堆积,风力作用,冰雪作用,物理作用,化学作用。

二、概念题

1.剥蚀或剥蚀作用泛指地表岩石矿物物质受外动力作用而移离原地。

被剥蚀的多是地表岩石风化的产物,地表岩石风化产物被剥离之后原来处下层的岩石又遭风化,……风化-——-剥蚀—---风化……的过程概称风化剥蚀。

有时把剥蚀与侵蚀相混述,有时又把各种外动力的时空交错组合共同使地表物质移离原地概称剥蚀,并产生剥蚀速率、剥蚀面、剥蚀台地等等.

2.地貌结构是指某地域范围内不同的地貌类型系统的各种地貌类型的时、空组合关系。

所述的时、空组合关系即包括不同时代发育形成的(多代形、多轮回性)、各种成因发育形成的(多元性、多成因性)、各种岩石表现出的(多质性、多态性)地貌类型的组合。

地貌结构或称不同时代、不同组成物质、不同成因地貌类型的组合关系,一方面充分反映着该地域不同时代地理环境的变迁,另一方面充分反映着该地域当前地表物质与能量的空间配置的稳定程度。

3.斜坡上的岩体、土体沿着坡体内一定的软弱面(面)以整体模式向下、向前快速滑移,称为滑坡。

滑坡体滑动初期它的滑动速度很缓慢,一天只有几厘米或更慢,快速的滑动一小时可以达到数米。

滑坡多发生在山地的较陡斜坡上.河岸、库岸、湖岸和海岸斜坡上也有滑坡出现.产生滑坡的斜坡坡度,一般为20°—40°,过陡的斜坡,其重力作用主要表现为崩塌,通常对滑坡影响最大的是坡脚被掏蚀或挖掘后使坡地形态发生改变的地方滑坡有自己独有的地貌形体,现已发现有数十种滑坡地貌特征,形成一定的地貌形体组合.主要有半环状后壁、月牙形洼地、滑坡台地和前缘丘等独特地貌

4.下切侵蚀(简称为下蚀)是指流水在自身重力、携运物质的重力、动力下对谷地垂直向下的切割(下切)侵蚀,其结果是加深谷地,因而又称为深向侵蚀。

流水下蚀的强度决定于水流的流量、流速以及挟带物质的含量。

在某一特定的时间和地点,流水的下蚀深度会受到某个基面的控制。

在这个基面上,它的下蚀强度十分微弱,把这一基面称为侵蚀基准面。

由于地球上大多数河流流向海洋,所以海洋水面是河流的共同侵蚀基准面-—终极基面。

湖面、水库面、主支流汇合处的主流水面就成为该河流或支流的侵蚀基准面。

就一条河流各段而言,造成急流或瀑布的坚硬岩石形成的陡坎可作为其上游河段的侵蚀基准面。

这些可以称为地方性或者区域性侵蚀基准面.

5.  火山锥主要是指火山口周围的堆体形态而言。

是由多次火山活动所形成的火山碎屑物在喷发口周围堆积形成的锥形山丘。

火山锥物质类型.

  火山锥按其物质组成可以分为熔岩锥、火山碎屑锥、火山混合锥和火山溶岩滴丘等(图5。

6.6)。

熔岩锥由熔岩构成表面坡度很小的熔岩累积体,夏威夷火山喷发,岩浆涌出,形成平缓穹隆状的熔岩火山锥,锥顶火山口系岩浆冷却下沉所致。

火山碎屑组成的火山碎屑锥内部呈成层堆叠,表面倾斜接近火山碎屑物质堆积的自然休止角.

6. 尾碛堤又称为终碛垅(堤),形态非常特殊,呈一条向下游突出的弧形堤坝,很易识别。

冰川舌尾端在某高度停顿较长时间,冰川搬运来的冰碛物在尾端堆积,就可能形成一条横拦谷地的向地势低处突出的弧形丘陵(自然堤坝),其内侧往往积水形成湖泊,称其为尾碛湖。

  冰川尾端在某一海拔高度的停顿决不意味冰川停止运动。

从积累与消融的关系来说,它是冰川积累与消融处于平衡状态的反映,这种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即冰川冰不断从粒雪盆(冰盆)输送到冰川舌,而在冰川舌部分,冰川冰在运动过程中同时在不断消融,冰川冰的供给量与消融量在数量上达到平衡,这时从冰川舌尾端的位置来看,在某高度处于一种稳定状态。

实际上,冰川体内部的冰川冰一刻也没有停止向冰川尾部运动。

只有当冰川舌在某处有较长时间的停顿,冰碛被运送到冰舌尾端聚集才能形成尾碛丘陵.

7.风蚀丘是垅岗状小丘。

有的风蚀丘长度很大,高度仅数十米,呈栅栏状相互平行排列,称为长丘。

风蚀长丘由软硬相间成层的砂页岩组成的长轴褶皱经长期风力侵蚀作用而成,长丘组成物质是岩石不是沙粒,这类地貌在由倾角大、岩性差别明显、薄层的砂页岩组成地段发育最典型.

8.波浪不断对岸坡冲蚀和磨蚀,在岸坡的基部形成凹槽,称为海蚀穴。

随着海蚀穴的扩大,上部悬空岩体发生崩坠,形成具有陡峭岸坡的海蚀崖。

崩坠下来的岩块在波浪作用下被击碎和搬走。

上述这种作用不断进行,促使海蚀崖逐渐向陆地方向后退,而在海蚀崖前方发育成一片向海洋方向倾斜的、由波浪进退流往返冲刷的侵蚀平台,称为海蚀平台。

9.新月形沙丘在平面上呈半月形,一般高度由10米-30米左右,宽约100—300米,它的纵剖面不对称,迎风坡较缓,坡度约10—20°,为凸形坡;背风坡较陡,坡度28-—33°左右,为凹形坡。

背风坡与迎风坡转折有一个尖锐的弧形丘顶.在背风坡两侧,有近似对称的两个尖角,称为两翼(翼角),他指示了风向。

10.大陆架又称大陆棚、大陆浅滩、大陆裙、大陆平台,是大陆边缘的水下平台,在地质构造上属于大陆的自然延伸部分,第四纪低海面时曾成为陆地的组成部分,大陆架上的许多海底地貌与现代陆地地貌有类似的成因和形体特征。

它是大陆边缘在海洋水面以下的延续部分,在形态和地质构造上仍属于大陆的一部分。

水深一般为—200-0米,平均坡度约30'~10,坡降不超过1.5‰。

大陆浅滩表面平缓,逐渐地向海洋深处倾斜.

三  简答题

1.山地海岸

  山地海岸主要由岩石组成,又称岩石或基岩海岸。

  山地海岸基本形态特征(除断层海岸外)是岸线曲折,有众多的岛屿和深入山地的海湾。

由于各地山地海岸发育的具体条件不同,因此,在形态上有局部差异。

具有陡峭的海蚀崖,在海蚀崖基部分布有明礁和暗礁,沿海海水深度大,波浪侵蚀作用强烈.在局部的海蚀崖下出现沙质海滩、砾石海滩。

在海湾内,由于沉积作用旺盛,发育了大片的沙泥质海滩。

横海岸的特征是山丘及岛屿走向与海岸线延伸相垂直(或成较大角度相交),海湾深入陆地,平面图形呈漏斗形或喇叭形。

海岸线曲折,岬角与海湾交错分布,沿海岛屿、暗礁。

  纵海岸是指海岸带岛屿及陆地的山丘走向与海岸线一致。

山地(半岛)、岸线、岛屿三者相互平行排列。

  断层海岸的特点是海岸受断层控制,海岸线平直,沿岸岸坡十分陡峭,海水深度大,海陆高差显著,潮间带不明显,水下岸坡极陡。

2.黄土墚是长条形向某一方向延伸的黄土山岭.依据墚顶形体特征,有平顶墚、圆顶墚两种.

  平顶墚的顶部在纵向、横向都较平坦,一般宽数百米到500米,长数千米。

横向略呈穹形,由中心向两侧边缘坡度为1—5度,向下转为较陡(10度以上)的沟坡,墚坡与沟坡有明显的转折;墚顶的纵向坡度1—3度。

(图4。

4.3)

  圆顶墚的顶部横断面呈向上凸起的圆弧形,有明显的墚坡,墚坡坡度可达15度,甚至达35度,墚坡以下急转为坡度为50度以上的沟坡.据圆顶墚墚顶的纵向地貌形体特征又分为起伏墚和斜墚。

起伏墚顶部发育有山头和鞍部,因而有高低差异,一般为延伸很长的主墚;斜墚的顶部向某一方向有明显的由高到低的倾斜(或呈坡降),大多数为发育在主墚两侧的支墚,数个长度近似的支墚排列平行。

3.长轴褶曲当背斜顶部尚未遭到明显破坏时,地貌形体表现与构造一致。

初期,外力作用沿着背斜顶部的纵向断裂的剥蚀用,发育出一条谷地-背斜谷,背斜谷底高于向斜谷底。

此时,原背斜山两翼对应地出现两条相互平行的单斜山岭,称为一山二岭。

该地区分布向斜谷、背斜谷、背斜山和单斜山的组合地貌,岭谷平行相间。

中期,随着外力作用的继续进行,在背斜两翼沿纵向断裂发育出多条单斜山岭,山岭之间出现单斜谷地,称为一山多岭。

在发育中背斜谷地被加深加宽,可能仍然高于向斜谷底或者与向斜谷底同高。

该地地貌出现背斜谷地、向斜谷地、单斜谷地并存,其间的背斜山、单面山、猪背岭山地地貌并存且平行相间的空间分布特征。

后期,外力作用将背斜谷地进一步加宽加深甚至低于向斜谷地,而原来的向斜谷地由于岩体完整受剥蚀的程度小而相对抬高成为山体-向斜山,出现所谓的地形倒置,已经形成的各种形体类型的山体的高度和规模减小成为蚀余丘陵。

向斜山的顶部,初期可能是平缓且微凹,面积较大,后期,山顶变为圆顶甚至尖顶。

在长轴褶曲基础上发育的平行岭谷,谷网的平面图形一般呈格状,主支谷直角相交。

与褶曲轴向一致的谷地称为纵谷,通常具有延伸距离较长,宽度较大的特点,多为主谷。

4.当洪水泛滥时,除河床以外,部分或全部谷底也被洪水淹没,被淹的谷底滩地称为河漫滩。

河流中下游的河漫滩宽度往往比河床大几倍到几十倍。

极宽广的河漫滩也称为泛滥平原或冲积平原。

山区河流的谷底受岩岸的约束,河漫滩不十分发育,宽度较小,河漫滩常限于在河流凸岸。

由于山区河流洪水位高,所以河漫滩高度也比平原河流为高,可分出高河漫滩,低河漫滩或数级河漫滩.一般洪水淹没的谷底滩地为低河漫滩,特大洪水淹没到的谷底滩地为高河漫滩。

  河漫滩是河流侧向侵蚀和河床横向移动的产物。

河漫滩的形成一般经历三个阶段。

  由于河流侧向侵蚀的不断进行,河曲弯道逐渐增大,河谷加宽,凸岸的边滩随着泥沙堆积的增多而加大、增高。

平水期时大部分露出水面,洪水期时全部淹没.但是,滩上的水较浅,水流也很慢,开始细粒物质的沉积,称为雏形河漫滩。

  由于河流侧向侵蚀的长期进行,河谷更加扩宽,河曲更加弯曲,雏形河漫滩加宽增高,洪水期间滩地上水深更小,流速缓慢,沉积的是悬移质细小泥质、粉沙粘土类物质(河漫滩相颗粒),在沙砾层上,形成粘土层,这样,雏形河漫滩就发展成为河漫滩.随着河谷的不断加宽,河漫滩规模不断扩大。

  河漫滩相沉积物与河床相堆积物上下(交替)分布的特征称为河漫滩组成物质的二元结构,它是河床侧向移动的结果,但是,河漫滩的二元结构是同一地貌时期形成的堆积物的两个不同的沉积相.

5.在降雨或暴雨时,山地的冲沟中常常形成洪流.由于洪流的流量、流速及其产生的运移动力很大,运移大量泥沙等碎屑物质向冲沟的沟口方向流动。

出了沟口,到达平缓坡地或者平原,坡度骤减,洪流运移能力显著减弱,从而发生泥沙物质在沟口外大量的堆积。

其次,洪流出沟口后不受沟壁约束,迅速分散成很多放射状散流,因此洪流所挟带的物质呈放射状堆积下来,形成一种以沟口为顶点的扇状展开的堆积地貌——洪积扇。

洪流出沟口后,以沟口为起点物质堆积量由多呈放射状逐渐减少,洪积扇的纵剖面曲线呈上段陡下段缓的凹形.洪积扇高于其周边地面,横剖面曲线呈上凸形。

  河谷流水(如山区河流)在出山口处也形成扇状地形,称为冲积扇.洪积扇与冲积扇统称为谷口扇形地地貌。

  扇形地形成以后,受到构造运动的影响,会发育新的扇形地,新老扇形地的组合结构受构造上升运动的速度、幅度和方向的差异性的控制.如果扇形地形成后山体继续上升,山前地带相对下降,在老扇形地面可形成新的扇形地,后者局部地覆盖在老的扇形地上面,这就形成了垒叠式的扇形地;如果上升地区范围扩大,使原来老扇形地也被抬升,那么水流在老扇形地上进行下切,并在它的下方形成了新的扇形地,新老扇形地以沟谷相连,呈串珠状,称为串珠式扇形地;如果地壳不等量上升,其方向又与沟谷方向平行,则新的扇形地轴线位置不断向一侧移动,以致新老扇形地向一侧垒叠,形成不对称的形态,称为不对称垒叠式扇形地。

6.山谷冰川是山岳冰川中规模最大的一种,也是发育最完善的、典型的山岳冰川。

山岳冰川可以明显地划分为两部分:

积累区和消融区。

积累区又称为粒雪盆,或者称为冰盆,冰雪积聚在盆形洼地中。

在这里是冰川的摇篮,冰面呈下凹形,等高线呈半圆弧形向山峰方向弯曲(突出);消融区是沿山谷下伸的冰川舌,冰川舌是消融区,冰川舌的冰面呈上凸形,等高线向地势低处弯曲,由于强烈的差别消融和冰面泥砾的无规律性,因而冰面坑洼不平、深度和延伸长度不一的冰隙众多,等高线散乱而复杂。

山谷冰川可分为单式山谷冰川、复式山谷冰川、树枝状山谷冰川。

单式山谷冰川由一条山谷冰川组成;复式山谷冰川由两条单式山谷冰川汇合而成;树枝状山谷冰川则由三条以上单式山谷冰川汇合而成。

前两种又称为阿尔卑斯型山谷冰川。

树枝状山冰川以喜马拉雅山区最为发育,故又称为喜马拉雅式山谷冰川。

7.由于河流下切,原来河谷底的一部分相对抬升到洪水位以上,在谷坡呈阶梯状的地形,称为河流阶地. 阶地的形态要素包括阶地面、阶地陡坎、阶地的前缘和后缘(图3.2.26)。

阶地的高度,即河床平水期水面与阶地面的垂直距离,有阶地前缘高度、阶地后缘高度以及两者的平均值三种高度表示.阶地的宽度,即从阶地前缘至阶地后缘的距离,阶地的坡度是指阶地面倾向河床的倾斜度。

谷坡上若有多级阶地,其级数顺序的排列是从下而上,反映它们形成的相对年龄,最低一级最新,最高一级最老。

(1)侵蚀阶地:

阶面和阶坡(陡坡)均为基岩组成,有的阶面上有极薄的粗粒冲积物。

它是在水流较长期的强烈侵蚀下,形成宽谷后,地壳上升,河流下切形成的,阶地面主要是侵蚀作用所致,故称为侵蚀阶地.这种阶地见于山区河流的谷坡,呈断续分布。

(2)堆积阶地:

这种阶地的阶面和陡坎均由河流夫堆积物组成,故称堆积阶地。

在长期的水流作用下形成宽阔的河谷地,谷底河漫滩很宽,冲积层很厚,后来地壳上升,河流下切,河漫滩变成堆积阶地。

(3)基座阶地:

这种阶地以基岩为基座,其岩顶面覆有河流中积物。

基座阶地的形成是由于构造抬升,河流下切,并切过原先河谷的底部.

(4)埋藏阶地:

早期形成的阶地,被后期河流冲积物所掩埋,就形成埋藏阶地。

(5)扇形地阶地:

山前或谷口水流沉积形成冲积锥、洪积扇、冲积扇及冲积扇平原,受山体继续抬升影响,扇面上水流下切即使在水量很大时水流仍在谷中流动,将堆积体转化成为阶地。

这在断块山地的山麓发育普遍,如江西庐山、天山山麓地带.

四.论述题

1.2。

6.1 气候与地貌发育

  气候是地貌发育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气候与地貌之间的相融关系极其多种多样。

气候决定着风化过程的性质和强度,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剥蚀作用的性质,因为各种起作用的外动力的“组合"和强度以它为转移。

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岩石的特性,例如岩石对于外动力作用的稳定性,不是固定不变的.因此,会产生不同的乃至非常特殊的地貌状态,甚至在外动力作用于由岩性相同的岩石组成的同类地质构造的情况下,也会观察到形态上的差异。

  气候影响地貌的形成过程,无论是直接的间接的,都通过自然环境的其它组成成分(水体、土壤和植被等)发挥作用。

植被的作用尤其重要,在植被郁闭的条件下,当存在发育很好的生草层和枯枝落叶层时,地表径流甚至在陡坡上也大大减弱或完全消失。

植被稀疏或没有植被的地表容易受到剥蚀过程的破坏,而在松散风化产物干燥的情况下,这种地面便容易受到风力活动的侵袭.由于气候具有水平带性和垂直带性,因此地貌也有相应的带性。

  气候地貌的垂直地带性和气候的垂直带性基本一致,以其所处的水平地带开始向高处递变,如有些高山峡谷地区,下部气候温暖,主要形成流水地貌和重力地貌;上部气候寒冷,主要发育冰川地貌和冰缘地貌。

但是,也有差异性,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地质时期的气候变迁,可以引起同一地区主导外动力与外动力组合的变化。

  2.6.2  构造运动和地质构造与地貌发育

  地壳大面积的上升运动,在上升地区的中部,地面绝对高度虽然增加,但地表变形微弱,只有在它的边缘地带才能引起河流下切和溯源侵蚀,但地形起伏和切割深度变化较大。

在地壳大幅度上升和河流急剧下切形成的高山深谷中,导致山地气候的垂直分异,而气候的变化又可反过来影响山地地貌的发育和垂直分异.

  不同的构造决定着其发育的地方形成的构造剥蚀地貌的不同类型。

甚至在构造受到同一种外动力组合的影响时,也表现出差异。

但是,构造—剥蚀地貌的外貌,各个构造地貌形态的大小,不仅取决于地质构造的类型,而且还取决于外动力作用的性质和强度、组成构造的岩石的稳定程度---—抗剥蚀强度、由抗蚀性不同的岩石组成的岩石的厚度和作为由此产生的这些岩石交互出现的频率。

而水平构造、单斜构造、褶曲构造和断层构造及软硬相间的岩层下发育出多种多样的复杂形态。

  地貌与地壳构造的相互联系,使进行地貌分析时不仅能够考虑现存地质构造的影响,而且能够考虑外动力作用破坏掉的地质构造的影响。

不同的地质构造常反映出不同的地表形态如褶皱构造地貌(背斜山、向斜谷)、断裂构造地貌(断块山、断裂谷等)。

  全球性的板块构造运动,可使地壳发生大规模的水平运动,对地貌发育的影响更为重要,板块学说对大陆和海洋的形成和发展,以及许多大地貌特征、成因和分布规律等都提供了有力的解释。

  2.6.3  地表组成物质与地貌发育

  组成地表物质的岩石是构成地貌的物质基础。

岩石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对地貌发育的影响,主要是岩石的抗蚀性(或称抗破坏性),即抵抗风化作用和其他外力剥蚀作用的强度,抗蚀性强的称为坚硬岩石,反之亦然。

抗蚀性是岩石性质的综合反映,主要决定于矿物成分、硬度、胶结程度、透水性、可溶性和岩石的结构、产状等性质。

  在自然状态下,胶结良好的坚硬岩石,抗蚀性强,常形成山体和崖壁.如由石英岩、石英砂岩组成的山岭,风化、崩塌作用和流水侵蚀作用主要沿着节理进行,常形成山峰尖凸、多悬崖陡壁的山丘地貌。

抗蚀性差的岩石,如页岩、泥灰岩等,硬度弱,常形成和缓起伏的低丘和岗地.

  岩石的节理和层理也直接影响到地貌的发育。

例如,柱状节理发育的玄武岩,因受节理的影响常形成崖壁和石柱等地貌.垂直节理发育的花岗岩体,因受机械风化和流水沿垂直节理的冲刷侵蚀,使花岗岩山体形成悬崖峭壁、群峰林立的地貌,如黄山、九华山。

  岩石的可溶性对地貌发育的影响更为明显。

如石灰岩等可溶性岩石分布区,在湿热气候条件下形成典型的岩溶地貌.

  疏松堆积物对地貌发育的影响,主要是堆积物的机械成分、化学性质和层理结构等特点。

  在分析岩性对地貌发育影响时,必须考虑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和其他地质条件。

同样一种岩石,在干燥区和湿润区其抗蚀性可以有很大的差异。

例如,石灰岩在湿热地区深受岩溶作用的影响,但在干燥区往往可以成为抗蚀性较强的岩石。

松散堆积物的表面,若有良好的植被覆盖,流水侵蚀作用微弱;植被受到破坏时,则水土流失严重。

另外,同样一种岩石因受构造变形或构造破碎的程度不同,其抗蚀性也有很大的差别.岩石破碎严重的,有利于风化剥蚀。

  综上所述,地貌的发育是各种内动力和外动力与地表物质相互作用的过程.内动力作用的总趋势是升高或降低地表物质,结果加大物质的位差,外动力作用的总趋势是对山体和高原等一切隆起的地貌进行切割、雕刻,将位差高的物质搬迁到位差低处堆积,减弱地表物质的相对高度。

因此,内动力使地壳的隆起和外动力的剥蚀,内动力使地壳下沉和外动力的堆积,彼此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在一定程度上是既相互斗争又协调发展的.但是,在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和不同的时空结构层次中,各种内动力和外动力的组合,配合形式各不相同。

因而地貌发育形成的过程、方向、规模和表现形式等也不一样。

2. V形河谷

  V形河谷又称青年期河谷,处于河谷发育初期阶段。

特征是谷地窄且深,谷坡陡峭甚至直立,为顺直形坡面,谷底几乎全部被河床占据,河谷与河床的平面形态相一致。

平常所指的狭谷就是泛指这类谷地。

V形谷发育于山地地区,除岩性、构造运动及地质构造影响外,主要是流水强烈下蚀的结果。

  河漫滩河谷:

河漫滩河谷的谷底宽广而平坦,谷坡亦较陡,河谷横剖面呈U形或屉形,由V形谷发展而成。

它是随着河曲的发展,侧向侵蚀加强,凹岸后退,凸岸浅滩不断扩大,河谷加宽,逐渐形成稳定的河漫滩,成为河漫滩河谷。

河床的平面形态与河谷的平面形态不一致.

  成熟河谷:

河漫滩河谷经过长期的发展,造成谷地开阔,谷坡存在有阶地的河谷,称其为成形河谷.成形河谷表明地壳相对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