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怎么评价.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704796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9.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怎么评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怎么评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怎么评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怎么评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怎么评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怎么评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怎么评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怎么评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怎么评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怎么评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怎么评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怎么评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怎么评价.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怎么评价.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怎么评价.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怎么评价.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怎么评价.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怎么评价.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怎么评价.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怎么评价.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怎么评价.docx

《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怎么评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怎么评价.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怎么评价.docx

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怎么评价

1.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怎么评价

在《建筑岩土工程勘察基本术语标准》中是这样:

场地稳定性:

拟建场地是否存在能导致场地滑移、大的变形及破坏等严重情况的地质条件。

在实际进行评价时又要牵涉到工程的类型、规模、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地形地貌等诸多因素。

例如在平原土质地基,就没有必要去考虑岩溶、土洞、崩塌等问题。

工程实践中的场地的稳定性和适宜性评价大致如下:

一、场地的稳定性评价。

就是看场地及其临近又没有影响场地性稳定性的因素。

1、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

岩溶、土洞、滑坡、泥石流、崩塌、大的沉降、地下洞室(采空区、人防洞室等)、断层、地震效应等等;

2、有无边坡稳定性问题;

3、有无可能影响拟建物安全的地形地貌。

二、场地的适宜性:

这个问题与场地的稳定性密切相关。

但从理论的角度说,没有不能建筑的场地。

有的场地虽然存在稳定性问题或其他不利条件,但经过工程处理,仍然可以建筑,问题是需要处理的工程量和造价与拟建物的价值比。

例如我们要建一栋投资500万的多层建筑,但勘察发现场地处于一滑坡体上,如果要对滑坡进行处理,需要1000万的投资,显然不合适。

我就遇到过这类问题,最后建筑方放弃了该场地的使用。

我们在做场地和地基基础的选择评价时所要尊守的原则就是:

技术经济原则。

也就是在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

场地的适宜性评价还要考虑一个水的问题。

这里的水包括了地面水与地下水。

林宗元先生给我们讲过一个工程实例。

早年一个厂区在建设时由于考虑不周,选在了一个沟谷里,结果发生大的山洪,造成灾害,最后不得不迁建。

这类事例在媒体上也时有报道。

三、有些朋友在对场地进行评价时忽略了地基均匀性与稳定性的评价,这也是场地的适宜性评价必须考虑的一个方面。

例如场地总体稳定性较好,但地基存在局部均匀性与稳定性的问题,仍然会对拟建物产生不良影响。

所以我们在勘察报告中,地基均匀性与稳定性的评价是不可或缺的内容。

2.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写提纲与具体内容参考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写提纲与具体内容参考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特别是其中14.3.3条关于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规定的内容,结合CECS99:

98《岩土工程勘察报告编制标准》,参考众多勘察报告中的优秀者,提出下面这个编写提纲及每个标题应有的内容和数据,以使勘察报告内容更充实,论证更合理,岩土参数更有适用性和可靠性,特编写本勘察报告编写提纲及有关内容指南,供勘察单位参考。

 

     ⅩⅩⅩⅩ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建议稿) 

1、 前  言 

1.1 任务依据 

1.2 工程概况 

1.3 岩土工程勘察等级 

1.4 勘察目的要求及需要提供的成果资料 

1.5 勘察方法和勘探点的布置 

1.6 勘察工作过程及完成工作情况 

  本节应插表格展示成果 

钻   孔 (个)  总进尺 

     取样 及 试  验              标 贯     

 

数 量  水位测量孔数   钻孔位置测量   

完成孔数  技术 

孔数  鉴别孔数    土样  

数量  水样 

数量  原岩数量        

                    

1.7 执行规范及依据 

  2、 地理位置、地形及地貌及地质简况 

2.1 工程所在地理位置 

2.2 场地地形及地貌 

2.3 区域地质简况 

    3、 场地岩土分层及特征 

(1)人工填土层 

(2)耕植土层 

(3)冲积层 

(3-1)粘土…… 

(3-2)粉砂…… 

(3-3)淤泥…… 

……   

(4)残积层…… 

(5)基岩……… 

  (5-1)全风化……… 

          (5-2)强风化……… 

  (5-3)中风化……… 

 

第四系土层的描述內容应包括:

颜色、成分及含量、粒度及配级、湿度、密实度、可塑性、韧性及土层结构等;土层分布,厚度及变化;埋深及顶(底)板标高;对该层取原状土样数量及试验结果,根据土样试验结果查表所得承载力特征值;对该层进行标准贯入试验次数及结果,根据标贯击数查表所得承载力特征值;根据两者比对并综合分析,结合地区经验,推荐该层承载力特征值为—kpa. 

残积土和风化土的描述除上述内容外,还应描述是什么原岩的风化土或残积土,其母岩的地质时代和岩石名称;风化程度(按规范附录A表A.0.3)、岩土的均匀性及孤石、破碎岩带夹层分布情况;对花岗岩残积土、全风化及强风化层应按标贯击数划分.残积土要测天然含水量、塑限和液限,进一步划分可塑和硬塑残积土,也可根据含砾或砂量划分粘性土.花岗岩类残积土的地基承載力和变形模量应采用载荷试验确定.乙级丙级工程可按标贯等测试资料,结合地区经验综合确定.对中风化和微风化的原岩应取岩样作单轴抗压强度试验,并按广东省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15-31-2003之4.4.1条求出承载力特征值 

4.  地下水 

 4.1地下水概况 

4.1.1潜水 主要含水层的分布埋藏深度赋存状况补给条伴排泄条件 

4.1.2基岩裂隙水 埋藏深度赋存状况补给条伴 排泄条件 

4.1.3地下水位 勘察时的地下水位、历史最高水位 场地地下水和承压水的水力联系.当建筑物为箱式基础或地下室时应提供抗浮设计水位。

 

4.1.4抽水试验岩土渗透系数及影响半径 基坑涌水量(当深基坑开挖地基时需此内容)。

 

4.2 土和地下水的腐蚀性评价 

  4.2.1 土和水质分析 

  4.2.2 环境类型 

  4.2.3 水和土的腐蚀性评价 

5. 岩土性质指标 

5.1 取样方法及原位测試方法 

5.1.1 取样工具及方法 

5.1.2 原岩样品试验方法 

5.1.2 标贯试验方法、50击換算公式、杆长校正公式 

5.2 岩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的统计方法 

    应用公式:

(按《GB50021-2001之14.2岩土参数的分析和选定》规定) 

5.3  岩土参数统计值及建议值 

5.3.1 土工试验成果分层统计表 

5.3.2 标贯成果分层统计表 

5.3.3 各岩土层力学参数推荐表 

6 地震效应 

6.1 场地抗震地段类别划分 

6.2 场地类别 

6.2.1分层测定剪切波速的方法和成果(10层和高度30m以下的丙类和丁类建筑,无实测剪切波速时可按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之表4.1.3查得)。

 

  6.2.2等效剪切波速及覆盖层厚度 场地类别划分  

6.3 地震基本烈度、地震加速度、特征周期值 

6.4 饱和砂土液化判别 

6.4.1 液化判别深度 

6.4.2 标贯击数临界值计算公式(按GB50011-2001之4.3.4给出公式) 

6.4.3标准贯入锤击数基准值(按表4.3.4)。

 

6.4.4各钻孔饱和砂土标贯击数及液化判别(列表与基准值对比)。

 

6.4.5液化指数及液化等级(按GB50011-2001之4.3.5条计算划分)。

 

7. 场地稳定性评价 

7.1 场地稳定性评价 

7.1.1不良地质作用 

7.1.2 特殊岩土及不利地形地貌发育状况 

7.1.3 软土及液化土层发育情况 

7.1.4 断层发高育情况及活动性评价 

7.1.5 孤石分布情况及对成桩的影响 

7.1.6 地基土的均匀性和变异性评价 

7.2 地基适宜性评价 

 ………(分层评价岩土工程特性及能否作为持力层,作为持力层时可靠适用的力学参数和承载力特征值)。

 

   8. 基础建议及参数 

8.1 基础方案 

8.2 地基参数分别按预制桩、搅拌桩、钻(冲)孔桩给出桩摩侧阻力特征值、端阻力特征值,列表 

8.3 关于基坑开挖和支护 

开挖坡度 边坡支护参数 分层推荐土容重、粘聚力、内摩察角、土与锚杆极限摩擦力 地下水渗透情况 影响水力半径 可能的日涌水量 止水措施 降水措施 对周边和市政设施的影响等 

8.4 提请设计和施工中应注意事项 

9.  结论 

 9.1 场地稳定性及对建没工程的适宜性 

 9.2 地震效应结论 

 9.3 水(土)对建材腐蚀性及防水抗浮设计水位 

 9.4 推荐持力层及承载力和相关岩土力学指标 

 9.5 建议的地基方案 

附件目录 

附表1 勘探点一览表 

 

序号  钻孔编号  钻孔深度  地面高程  坐   标  取样个数  地下水位  标贯次数   开钻日期  终钻日期 

        X   Y  原状土  扰动土          

                           

          

        附表2 地层统计表 

地层编号  时代成因  岩土名称   厚    度  层顶埋深  层顶标高  层底埋深  层底标高  备 

 

 

注 

      最大值  最小值  平均值  最大值  最小值  平均值  最大值  最小值  平均值  最大值  最小值  平圴值  最大值  最小值  平均值    

                                      

                                      

 

    

附表3 各层土工试验成果表 

岩土分层  统计指标   天  然  状   态   指   数  稠  度  指  数 

     密   度  土粒比重  含水率  孔隙比  饱和度  液限  塑限  液性指数 

    干密度  密 度                

  样品数                     

  最大值                    

  最小值                    

  平均值                    

  标准差                    

  修正系数                    

  标准值                    

     

        表3续(接在表3右侧,连接成長表) 

固 结 指 数  剪  切   指  标  渗 

透 

系 

数  颗  粒  组  成 % 

压性指数  压缩模量  固结系数  直接块剪  固结块剪    砾  粗 

砂  中 

砂 

  细 

砂 

  粉 

砂  粘 

粒 

      粘聚力  內摩擦角  粘聚力  内摩擦角                

                            

                            

                            

                            

                            

                            

                            

 

                                                      

 

 

 

 

 

 

 

表4 标贯试验成果统计表 

岩土编号  时代成因  岩土名称  统计项目  标贯击数  修正击数 

        

    

      最 大 值      

      最 小 值      

      平 均 值      

      标 准 差      

      变异系数      

      修正系数      

      统计数量      

      最 大 值      

      最 小 值      

      平 均 值      

      标 准 差      

      变异系数      

      修正系数      

 

 

表5饱和砂土液化判别一览表 

钻 孔编 号  标 贯深 度  砂 土厚 度  土 层编 号  土 层名 称  地 下水 位  标 贯击 数  临 界击 数  液 化指 数  液 化等 级 

                    

                    

                    

                    

 

  附图1 建筑物与勘探点平面图 

  附图2 基岩(或某风化层)顶板等深(或等高)图 

附图3 工程地质剖面图 

附图4 钻孔柱状图 

附件1 土工试验报告 

附件2 水质分析报告 

附件3 钻孔岩芯彩色照片 

    工程地质学  2009.7.12

一、概念

1.工程地质条件:

与工程建筑有关的地质要素的综合,包括地形地貌条件、岩土类型及其工程地质性质、地质结构及地应力、水文地质条件、物理(自然)地质作用以及天然建筑材料等六个要素。

2、工程地质问题:

工程建筑与工程地质条件(地质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制约而引起的,对建筑本身的顺利施工和正常运行以及对周围环境可能产生影响的地质问题称为工程地质问题。

3、区域地壳稳定性:

是指工程建设地区现今地壳在内外动力地质作用下的稳定程度

4、活断层:

是指现今正在活动的断层,或近期曾活动过、不久的将来可能会重新活动的断层。

5、地震:

在地壳表层,因弹性波传播所引起的振动作用或现象,称为地震。

6、里氏震级:

指距震中100km处的标准地震仪在地面所记录的微米表示的最大振幅A的对数值。

M=logA

7、烈度:

是指地面及各类建筑物遭受地震破坏的程度。

8、基本烈度:

一个地区今后一定时期(100年)内,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遇到的最大地震烈度。

9、诱发地震:

由于人类工程、经济活动而导致发生的地震称为诱发地震。

10、地震效应:

在地震作用影响所及的范围内,在地面出现的各种震害或破坏,称为为地震效应。

11、场地和地基的破坏效应:

是指造成建筑物破坏的直接原因是由于场地和地基稳定性引起的,也就是说、地震时首先是场地和地基破坏从而产生建筑物和构筑物破损并引发其他灾害。

12、震动破坏作用地震时地震波在岩土体中传播,给建筑物施加一个附加荷载,即地震力。

当地震力达到某一限度时,建筑物即发生破坏。

这种由于地震力作用直接引起建筑物破坏的作用成为震动破坏作用。

13、斜坡变形:

是指斜坡应力状态的变化,使原有的平衡被打破,局部应力集中超过该部位岩土体的强度,引起局部剪切错动,拉裂并出现小位移但没有造成整体性的破坏。

14、斜坡破坏:

当斜坡变形进一步发展,破裂面不断扩大并相互贯通,使斜坡岩土体的一部分分离开来,发生较大的位移,这就是斜坡的破坏。

15、滑坡:

斜坡上的岩土体,沿贯通的剪切破坏面(带),产生以水平运动为主的现象。

16、崩塌:

斜坡岩土体中被陡倾的张性破裂面分分割的块体突然脱离母体并以垂直运动为主,翻滚跳跃而下,这种现象和过程称为崩塌。

17、边坡稳定系数:

滑面上的总抗滑力与总下滑力的比值。

18、渗透压力:

渗透的水流作在岩土上的力,称为渗透压力。

19、动水压力:

单位体积土体所受的渗透压力。

20、渗透变形或渗透破坏:

当渗透压力达到一定值时,岩土中的一些颗粒甚至整体就会发生移动而被渗流带走,从而引起岩土的结构变松,强度降低,甚至整体发生破坏。

这种工程地质作用或现象称为渗透变形或渗透破坏。

21、管涌(潜蚀)是在渗流作用下单个土颗粒发生独立移动的现象。

22、流土:

是在渗流作用下一定体积的土体同时发生移动的现象。

23、临界水力梯度:

当渗透压力等于有效重力时元土体呈悬浮状态,发生流土。

此时渗流的水力梯度即为临界水力梯度

24、允许水力梯度:

是以临界水力梯度除以安全系数m来获得,即I允=Icr/m

25地面沉降是指地面高程的降低又称地面下沉或地沉,均为地壳表层某一局部范围内的总体下降运动。

26地裂缝是地表岩土体在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作用下,产生开裂并在地面形成一定长度和宽度裂缝的现象。

27、岩层与地表移动:

矿山开采破坏了岩体内部原有的力学平衡状态,使岩层位移、变形,岩体的完整受到破坏。

当开采面积达到一定范围之后,起始于采场附近的移动和破坏将扩展到地表,称为岩层与地表移动,又称为地表沉陷。

二。

填空

1.工程地质条件包括地形地貌条件、岩土类型及其工程地质性质、地质结构及地应力、水文地质条件、物理(自然)地质作用以及天然建筑材料等六个要素。

2.工程地质研究方法:

主要有自然历史分析法、数学力学分析法、模型模拟试验法和工程地质类比法。

3.活断层的参数包括:

产状、长度、断距、错动速率、错动周期和活动年龄等。

4.活断层按其活动方式分为:

地震断层(或粘滑型断层)、蠕变断层(或蠕滑型断层)。

5.地震成因学说有主要有断层学说、岩浆冲击学说、相变学说和温度应力学说等。

地震类型:

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或塌陷地震)和诱发地震。

6.地震易发生的活断层的部位:

活断层的端点、拐点、交汇点、分支点和错列点。

7.世界四大地震带是:

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大洋海岭地震带及大陆裂谷系地震带。

我国六大地震带:

台湾与东南沿海地震带、郯城-庐江地震带、南北向地震带、华北地震带、西藏-滇南地震带、天山南北地震带。

8.地震的场地和地基破坏作用的类型:

地面破裂、滑坡和崩塌、地基失效

9.斜坡的组成要素坡体、坡高、坡角、坡肩、坡面、坡脚、坡顶面、坡底面等各项要素。

10.斜坡变形的主要形式有三种,即拉裂、蠕动和弯曲倾倒。

11.斜坡破坏的主要形式崩塌,滑坡。

12.按崩塌发生时的受力状况的不同崩塌分:

倾倒式崩塌,滑移式崩塌,鼓胀式崩塌,拉裂式崩塌,错断式崩塌。

13.根据边坡失稳破坏的具体部位的崩塌的分类:

坡体崩塌,边坡崩塌,坡面崩塌。

14.滑坡的形态要素组成:

滑坡体、滑坡床、滑动面、滑坡周界、滑坡壁、滑坡台地、封闭洼地、滑坡舌、滑坡裂隙

15.滑坡按滑动面与层面的关系分:

均质滑坡,顺层滑坡,切层滑坡。

按滑动力学性质的分类牵引式滑坡、推落式--、平移式--和混合式--。

16.滑坡发育的三个阶段:

蠕动变形阶段、滑动破坏阶段和压密稳定阶段。

17.斜坡按结构面的产状与临空面关系分:

平叠坡,顺向破,逆向坡,斜交坡,横交坡。

18.斜坡变形破坏防治措施的种类:

支挡工程、排水、减荷反压、防冲护坡、改善岩土性质、防御绕避。

19.斜坡变形破坏防治的支挡工程措施的种类:

挡墙、抗滑桩、锚杆或锚索、支撑。

20.渗透变形的类型:

管涌和流土。

21.渗透变形预测的步骤:

 1根据土体的类型和性质,判定是否会产生渗透变形的可能性以及渗透变形的类型;2确定坝基各点,主要是下游坝脚处的实际水力梯度;3确定临界水力梯度和允许水力梯度;4根据实际水力梯度与允许水力梯度的比较,圈定出可能发生渗透变形的范围。

22.土石坝防渗透变形的主要措施有:

垂直截渗、水平铺盖、排水减压和反滤盖重等四项。

23.地面沉降产生的条件:

厚层松散细粒土层的存在、长期过量开采地下流体、新构造运动的影响、城市建设对地面沉降的影响。

24.沉降标的种类:

1基岩标2分层标3地面标。

25.地裂缝的特征:

(1)地裂缝发育的方向性与延展性

(2)地裂缝灾害的非对称性和不均一性(3)灾害的渐进性(4)地裂缝灾害的周期性。

26.地裂缝的成因类型:

构造地裂缝、非构造地裂缝。

27.我国三大地裂缝发育带:

1汾渭盆地地裂缝带2太行山东簏倾斜平原地裂缝带3大别山北簏地裂缝带。

28.地裂缝的防治措施:

控制人为因素的诱发作用、建筑设施避让防灾措施、监测预测措施。

29.采矿引起地面破坏的形式:

1地表移动盆地2裂缝3台阶状塌陷盆地4塌陷坑。

30.减缓采矿地面塌陷的技术措施:

改革开采方法、覆岩离层注浆、迁村、对塌陷区采取复垦措施。

三、简答题

1.     活断层的基本特征

(1)、活断层是深大断裂复活运动的产物。

大量研究结果表明,活断层往往是地质历史时期产生的深大断裂,在晚近期及现代地壳构造应力条件下重新活动而产生的。

深大断裂指的是切穿岩石圈、地壳或基底的断裂,其延伸长度达数十、数百甚至数千km,切割深度数km至百余km,

(2)、活断层的继承性和反复性。

研究表明,活断层往往是继承老的断裂活动的历史而继续发展,而且现今发生地面断裂破坏的地段过去曾多次反复地发生同样的断层运动。

(3)、活断层的活动方式。

活断层的活动方式基本有两种:

一种是以地震方式产生间歇性地突然滑动,称地震断层或粘滑型断层;另一种是沿断层面两侧岩体连续缓慢地滑动,称蠕变断层或蠕滑型断层。

(4)、断层的减震、隔震作用。

减震作用包含两个意思:

一是一次大震后,该地段在一定时间内不再发生类似强度的地震;二是一断裂系上发生大震,相邻的平行断裂系将长期无震发生。

隔震作用有三个含义:

一是一组断裂阻截另一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