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苏教版秋四年级下册科学04水遇冷以后教案教学设计1.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70500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3.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苏教版秋四年级下册科学04水遇冷以后教案教学设计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新教材苏教版秋四年级下册科学04水遇冷以后教案教学设计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新教材苏教版秋四年级下册科学04水遇冷以后教案教学设计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新教材苏教版秋四年级下册科学04水遇冷以后教案教学设计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新教材苏教版秋四年级下册科学04水遇冷以后教案教学设计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新教材苏教版秋四年级下册科学04水遇冷以后教案教学设计1.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新教材苏教版秋四年级下册科学04水遇冷以后教案教学设计1.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新教材苏教版秋四年级下册科学04水遇冷以后教案教学设计1.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新教材苏教版秋四年级下册科学04水遇冷以后教案教学设计1.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新教材苏教版秋四年级下册科学04水遇冷以后教案教学设计1.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新教材苏教版秋四年级下册科学04水遇冷以后教案教学设计1.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新教材苏教版秋四年级下册科学04水遇冷以后教案教学设计1.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新教材苏教版秋四年级下册科学04水遇冷以后教案教学设计1.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新教材苏教版秋四年级下册科学04水遇冷以后教案教学设计1.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新教材苏教版秋四年级下册科学04水遇冷以后教案教学设计1.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新教材苏教版秋四年级下册科学04水遇冷以后教案教学设计1.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新教材苏教版秋四年级下册科学04水遇冷以后教案教学设计1.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新教材苏教版秋四年级下册科学04水遇冷以后教案教学设计1.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新教材苏教版秋四年级下册科学04水遇冷以后教案教学设计1.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新教材苏教版秋四年级下册科学04水遇冷以后教案教学设计1.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教材苏教版秋四年级下册科学04水遇冷以后教案教学设计1.docx

《新教材苏教版秋四年级下册科学04水遇冷以后教案教学设计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苏教版秋四年级下册科学04水遇冷以后教案教学设计1.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教材苏教版秋四年级下册科学04水遇冷以后教案教学设计1.docx

新教材苏教版秋四年级下册科学04水遇冷以后教案教学设计1

第一单元冷和热

4水遇冷以后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与描述,知道水遇冷以后形态会发生变化。

2.通过测量与分析,知道在一般情况下,当温度降低到0°C时,水会结冰。

3.知道水会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并能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教学重点

了解凝结和凝固的条件。

教学难点

利用曲线图,分析水结冰过程中温度变化的规律。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

铁架台、酒精灯、温度计、烧杯、铝箔纸、玻璃棒、冰块、试管、试管夹、秒表。

学生分组材料:

实验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上一节课,我们探究了水受热以后的变化,那么水遇冷以后,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2.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

4水遇冷以后

二、学习新课

活动一:

交流露水的形成时间及气温,做水蒸气遇冷实验

1.教师引导:

你们见过露水吗?

你在什么时候见过露水?

那个时候的气温在一天中是高还是低?

2.出示课本第10页上面两幅有关露水的图片,唤起学生对露水的回忆。

生回答:

露水大多出现在温差较大的凌晨时分,这时候的气温在一天中比较低。

3.教师提问:

为什么露水会出现在早上呢?

下面我们来继续探究

4.研究水蒸气遇冷以后的变化

(1)出示课本第10页下面的两幅图片,学生仔细观察图片,并读一读旁边的文字,了解本次实验的材料、方法以及注意点。

(2)全班交流

实验材料:

烧杯、酒精灯、铝箔纸、玻璃棒等等。

实验方法:

①用铝箔纸包住装有温水的烧杯口,在铝箔纸上开个小洞。

②用酒精灯加热烧杯中的水,直到水沸腾。

③在铝箔纸洞口上方斜放一根温度较低的玻璃棒。

教师强调,在实验过程中,要正确使用酒精灯,避免意外的发生,时刻注意安全,不要被水蒸气烫伤。

(3)学生分小组实验,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完成实验报告。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实验情况,并做相应的指导。

(4)全班交流,组织学生交流:

水蒸气遇冷以后,会发生什么变化?

说一说在玻璃棒上,出现了什么?

预设:

实验中,在玻璃棒上出现了流下来的水滴。

(5)全班研讨:

从玻璃棒上流下来的水滴是怎样形成的呢?

(6)学生讨论,教师小结:

水蒸气遇到了温度较低的玻璃棒的时候,就从气态变成了液态,就在玻璃棒上凝结成了水滴。

(7)出示课本第10页下面的一句话

水蒸气遇冷后从气态变成液态,这种现象叫作凝结。

学生认真的读一读这段话,了解什么是凝结?

凝结的条件是什么?

活动二:

做水结冰实验,观察、记录并分析水结冰状态转化的特点

1.出示冰的图片,引导:

大家见过水结冰吗?

水结冰前后温度和体积又会有怎样的变化呢?

2.请同学们想一想,猜一猜水在什么温度时就会结冰?

学生猜测水结冰的温度。

3.出示课本第11页上面研究水结冰前后温度和体积变化的实验图片,学生认真观察图片,并读一读旁边的实验设计,初步了解本次实验的材料、方法以及注意点。

全班交流

实验材料:

试管、试管夹、水、温度计、加了盐的水、冰等等。

实验方法:

①在试管中加少量水,插入温度计,再记下水面的位置。

②把试管连同温度计放到加了盐的碎冰中,每隔1分钟读取温度,直到温度降到-2°C时为止。

③观察试管中冰面与原来水面的位置有什么不同。

实验注意点:

在本次实验中,要注意温度计不能碰到试管的底部和内壁,水要浸没温度计底部的红色液泡。

完成实验后,要绘制出水结冰前后的温度变化曲线图,并且思考下面的两个问题。

问题1:

水开始结冰时的温度是多少?

问题2:

水在结冰的过程中,温度是怎么变化的?

4.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

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做好实验记录。

教师巡视,提醒学生可以采用分批次在碎冰中加食盐并搅拌的方法,降低碎冰的温度,使冰的温度尽可能的低一些。

5.全班交流,各小组说一说本小组实验观察到的现象以及得出的实验结论。

6.出示课本上学生绘制的水结冰前后的温度变化曲线图,引导学生看一看,想一想并回答曲线图下面的两个问题。

预设:

水结冰时的温度是零摄氏度。

在水结冰的过程中,温度计的示数先是下降,然后不变,再下降。

因为水的温度降到零摄氏度时开始结冰,结冰的过程中,水的温度一直保持在零摄氏度,一直到水完全结冰后,温度就会又开始下降。

7.出示课本第11页下面的一段文字

在一般情况下,当温度降低到0°C时,水会结冰。

水结冰时,体积会膨胀。

8.学生认真的读一读这段文字,了解水结冰的温度以及水结冰前后体积会有怎样的变化。

活动三:

解释生活中的凝结和凝固现象,归纳总结水的三态变化

1.教师引导: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

2.出示课本12页上面的6幅插图,学生观察这6幅插图,了解六幅插图的内容。

预设:

图片1:

盛冰的瓶子外壁有很多水珠。

图片2:

屋檐下挂满冰凌。

图片3:

水缸里的水结冰后,水缸裂开。

图片4:

冬天进入室内,镜片上出现小水珠。

图片5:

瓶子里的水结冰后,塑料瓶鼓胀。

图片6:

冬天水管容易爆裂。

3.同学们,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呢?

大家能够运用今天所学到的知识来解释这些现象吗?

预设:

图片1:

盛冰的瓶子外壁有很多水珠,是因为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瓶子外壁时,凝结成水珠,这是一种凝结现象。

图片2:

屋檐下挂满冰凌,是因为融化的雪水在往下流的过程中遇冷凝固成冰凌。

图片3:

缸里的水结冰后水缸裂开,是因为冬天室外温度比较低,当达到零摄氏度时,水会结冰,体积膨胀,缸就会被撑破。

图片5瓶里的水结冰后,塑料瓶鼓胀,图片6冬天水管容易爆裂,也是一样的道理。

图片4:

冬天进入室内,镜片上出现小水珠,这是因为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镜片时,会凝结成水珠,这与图片1是一样的道理。

4.出示课本12页下面的一段文字

水是在自然界中能以液态、气态、固态三种状态存在的物质。

当外界温度发生变化且达到一定程度时,水会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

学生认真读一读这段文字,了解水的三态——液态、气态、固态是怎样转化的。

5.出示学生活动手册的第2题,学生认真思考并且在括号里填写变化的条件。

全班交流,共同完成这一道题目,归纳总结水的三态变化,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水三态变化的条件。

三、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了解了水蒸气、水和冰转化的过程,了解了凝结和凝固的概念,认识了生活中的一些凝结与凝固现象,懂得了水在自然界中以液态、气态、固态三种状态存在,当外界温度发生变化并且达到一定程度时,水就会从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种状态。

课后,请同学们继续观察身边的水的各种状态及水的三态转变的现象,并试着用我们所学的知识去解释这些现象。

一、选择题

1.为了测量一杯水的温度,温度计下端的液泡应该( )

A. 一半浸在水里一半露在空气中                             

B. 全部露出睡面

C. 先浸在水里再拿出水面                                       

D. 一直浸泡在水中,读数后再拿出水面

2.在夏天的烈日下,很多物体摸上去很烫这是太阳的( )造成的。

A. 传导                                     B. 对流                                     C. 辐射                                     D. 散热

3.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地面或物体上受冷后凝结的小冰晶是(     )

A. 露                                         

B. 霜                                         

C. 雨                                         

D. 雪

4.不同颜色的物体,它们的吸热性能是(     )的快。

A. 深色                                       

B.  浅色                                       

C. 一样快

5.胎生动物一般都用(  )的方法喂养小动物。

A. 哺乳                                        

B. 寄生                                        

C. 找食物

6.丹顶鹤的跳舞行为属于鸟类繁殖行为中的(  )。

A. 求偶                                     B. 交配                                     C. 筑巢                                     D. 育雏

7.下列是胎生动物的是(  )。

A. 蝴蝶                                          

B. 猪                                          

C. 金鱼

8.下列不属于鸟类生殖和发育过程中的繁殖行为的是(  )。

A. 占窝、筑巢                               B. 求偶、交配                               C. 胎生、哺乳

9.下列植物中,(  )不是靠动物传播种子的。

A. 苍耳                                        

B. 椰树                                        

C. 野葡萄

10.长出形状如翅膀或羽毛状的附属物,或一些细小的种子,易于()。

A. 动物传播                                    

B. 风传播                                    

C. 水传播

11.下面和蚕属于同类动物的是(  )

A. 蝴蝶                                         

B. 乌鸦                                         

C. 蝌蚪

12.蚕宝宝吐丝结茧需要(  )天时间。

A. 15                                      

B. 5—7                                      

C. 10                                      

D. 2—3

13.关于缫丝,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要将蚕茧放入开水中浸泡一小时左右                  

B. 可以在水中加入配好的小苏打

C. 用小炊帚轻轻搅动找出丝头,进行抽丝               

D. 缫丝前要先将蚕茧表面的乱丝去掉。

14.蚕蜕皮是因为(   )。

A. 它身上的皮长老了,要换一层新的。

B. 它身体长大,外面的皮紧裹着它,只有蜕掉旧皮,才能长得更大。

C. 因为它身上的皮破了,必须蜕掉再长一层好的。

15.关于蚕蛾翅、脚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它有一对翅、六只脚                 B. 它有两对翅、八只脚                 C. 它有两对翅、六只脚

二、填空题

16.热总是从________处向________处传递。

17.热在金属中是以________方式传递的,热在酒精中是以________方式传递的。

18.要等温度计内的液柱________时才能认读,并且要使________保持水平。

19.水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形态。

20.不同物质具有的________性能不同。

21.________吸热和散热的速度比水快。

22.冬季,有时水缸、自来水管会被冻裂,这是因为________。

23.糖受热会熔化成________,冷却后又会凝结成________。

24.如图所示,油菜果荚表面并不是光滑的,上面有棱角,有一些花纹,且容易开裂。

根据油菜果荚的这种特点,我们知道油菜传播种子的方式是________

25.学习完本课,你能总结出种子的传播方式吗?

填一填。

 传播方式

 植物名称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6.水流传播的果实特点________。

27.蚕丝之所以受到人们的青睐,主要是因为它的丝织品美观大方,华丽高贵,具有________,________,通气,吸湿,保湿的特征。

28.蚕宝宝是从________开始蜕皮的,蚕蜕皮的原因是________。

29.蚕的一生要脱皮________次。

30.蚁蚕很小,一般是约有________。

三、判断题

31.传导、对流、辐射是热的三种传递方式。

( )

32.人们根据需要制成不同用途的温度计。

(  )

33.温度用摄氏度、华氏度作单位,人体的一般温度是37℃。

( )

34.不同物质吸热散热的性能是不同的。

( )

35.种子细小、轻,能轻易被弹射到远处,是弹射传播的有利条件。

()

36.椰子、蒲公英、柳树都是属于风传播的。

()

37.母乳为后代提供了养分充足且易于被消化。

()

38.蚕茧都是白色的。

39.刚孵出的小蚕头小身体大,全身白色。

40.蚕不会生病。

四、解答题

41.一杯热水会逐渐变凉,你认为热水变凉的过程是怎样的?

42.水在自然界是怎样循环的?

43.想一想,种子的传播方式有哪些?

这些传播方式与什么有关?

44.蚕为什么要蜕皮?

蜕皮时应注意什么?

45.蚕呼吸空气吗?

它用什么来呼吸?

46.关于养蚕我们知道些什么?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D

解析:

D

【解析】【解答】测量一杯水的温度,温度计下端的液泡应该一直浸泡在水中,读数后再拿出水面。

故选D。

【分析】本题考查温度计的使用。

2.C

解析:

C

【解析】【解答】不靠空气、水或其他物体也能传递热,这种传热方式称为“辐射”。

故选C。

【分析】本题考查辐射的存在。

3.B

解析:

B

【解析】【解答】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地面或物体上受冷后凝结的小冰晶是霜。

故选B。

【分析】本题考查水在自然界的循环。

4.A

解析:

A

【解析】【解答】不同物质具有的吸热和散热性能不同。

深色物体比浅色物体吸热快。

故选A。

【分析】本题考查深色物质和浅色物质的比较。

5.A

解析:

A

【解析】【解答】胎生动物一般哺乳的方法喂养,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A。

【分析】不同的动物喂养方式不同,比如人母乳喂养,鸟找食物喂养。

6.A

解析:

A

【解析】【解答】丹顶鹤的跳舞行为是为了求偶。

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A。

【分析】动物界不同的动物求偶方式不同,有鸣曲求偶的,有跳舞求偶的,有赠送礼物求偶的。

7.B

解析:

B

【解析】【解答】A、蝴蝶是卵生动物,不符合题意。

B、猪是胎生动物,符合题意。

C、金鱼是卵生动物,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B。

【分析】卵生动物有:

蝴蝶、蜻蜓、鸡、蟾蜍、青蛙等;胎生动物有:

山羊、熊猫、猪、牛等。

8.C

解析:

C

【解析】【解答】胎生、哺乳是繁殖后的行为,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C。

【分析】鸟类繁殖过程有:

筑巢、求偶、交配、产卵、孵卵、产卵。

9.B

解析:

B

【解析】【解答】A、苍耳表面有茸刺会粘在动物皮毛上,通过此来传播种子,不符合题意。

B、椰树不是利用动物来传播的,符合题意。

C、野葡萄味美,小动物吃了,依靠动物粪便来传播,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B。

【分析】植物的种子都有自己的传播方法:

油菜的果实在成熟时会突然炸裂,在炸裂的同时就将种子弹射出去,称为弹射传播,像油菜种子一样弹射传播的植物还有:

绿豆、大豆、豌豆、芝麻、凤仙花、喷瓜等;蒲公英是利用风力传播种子的,利用风力传播种子的还有:

芦苇、杨柳、槭树、枫树等,它们的种子都具有轻、带翅或绒毛等特点;莲蓬、椰子的种子是利用水流传播的;苍耳的种子是利用动物传播的。

10.B

解析:

B

【解析】【解答】种皮表面有毛,松树、枫树的种皮延伸有翅或羽毛状的附属物,属于风传播。

【分析】本题考查满足风传播的条件。

11.A

解析:

A

【解析】【解答】A.蝴蝶属于昆虫,与蚕属于同类动物,符合题意;

B.乌鸦属于鸟类,与蚕不属于同类动物,不符合题意;

C.蝌蚪是青蛙的幼虫,属于两栖动物,与蚕不属于同类动物,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

A。

【分析】昆虫种类繁多、形态各异,属于无脊椎动物中的节肢动物,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动物群体,在所有生物种类(包括细菌、真菌、病毒)中占了超过50%,它们的踪迹几乎遍布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12.D

解析:

D

【解析】【解答】蚕宝宝吐丝结茧需要2—3天。

【分析】本题考查蚕宝宝吐丝结茧时间。

13.A

解析:

A

【解析】【解答】抽丝时,先把蚕茧表面的乱丝摘掉。

把蚕茧放在水中浸泡10—15分钟。

再用竹丝刷等搅动,把蚕丝的头儿找到,然后就开始抽丝。

故选A。

【分析】本题考查抽丝的过程。

14.B

解析:

B

【解析】【解答】蚕宝宝脱皮前比蜕皮后小。

蜕皮的原因是旧皮阻碍身体长大。

故选B。

【分析】本题考查蚕脱皮的原因。

15.C

解析:

C

【解析】【解答】蚕蛾有2对翅膀,6只脚,身子大,翅膀小,飞不起来。

【分析】本题考查蚕蛾的身体。

二、填空题

16.高温;低温

【解析】【解答】热的传递总是从高温处向低温处传递。

【分析】本题考查热的传递。

解析:

高温;低温

【解析】【解答】热的传递总是从高温处向低温处传递。

【分析】本题考查热的传递。

17.传导;对流

【解析】【解答】金属属于固体,酒精属于液体,热在固体中,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这种传热的方式称为“传导”。

液体和气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使冷热液体或气体互相混合,这种传热方

解析:

传导;对流

【解析】【解答】金属属于固体,酒精属于液体,热在固体中,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这种传热的方式称为“传导”。

液体和气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使冷热液体或气体互相混合,这种传热方式称为“对流”。

【分析】本题考查对流的定义。

18.不再上升或下降;视线与温度计液柱的顶端

【解析】【解答】在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温度计下端的液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的底和侧壁。

等温度计内的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才能认读,并且要使视线与温

解析:

不再上升或下降;视线与温度计液柱的顶端

【解析】【解答】在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温度计下端的液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的底和侧壁。

等温度计内的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才能认读,并且要使视线与温度计液柱的顶端保持水平;

【分析】本题考查温度计的使用。

19.液态;固态;气态

【解析】【解答】水有固体液体气体三种形态。

它们在受热和遇冷的条件下会相互转化。

【分析】本题考查水的多种形态。

解析:

液态;固态;气态

【解析】【解答】水有固体液体气体三种形态。

它们在受热和遇冷的条件下会相互转化。

【分析】本题考查水的多种形态。

20.吸热和散热

【解析】【解答】不同物质具有的吸热和散热性能不同。

黑色物体比白色物体吸热快。

水和油相比,水和油相比,油吸热和散热比水快。

【分析】本题考查不同物质的吸热和散热性能不同。

解析:

吸热和散热

【解析】【解答】不同物质具有的吸热和散热性能不同。

黑色物体比白色物体吸热快。

水和油相比,水和油相比,油吸热和散热比水快。

【分析】本题考查不同物质的吸热和散热性能不同。

21.沙子

【解析】【解答】固体的吸热、散热性能优于液体。

例如沙子吸热和散热的速度比水快。

【分析】本题考查不同物质的比较。

解析:

沙子

【解析】【解答】固体的吸热、散热性能优于液体。

例如沙子吸热和散热的速度比水快。

【分析】本题考查不同物质的比较。

22.水缸或自来水管里的水结冰时,体积膨胀,把水缸或自来水管胀破了

【解析】【解答】绝大多数物体受热时,体积会膨胀;冷却时,体积会收缩,这种现象叫做热胀冷缩。

加热和冷却可以改变物体的形态、体积。

【分

解析:

水缸或自来水管里的水结冰时,体积膨胀,把水缸或自来水管胀破了

【解析】【解答】绝大多数物体受热时,体积会膨胀;冷却时,体积会收缩,这种现象叫做热胀冷缩。

加热和冷却可以改变物体的形态、体积。

【分析】本题考查冷却后的变化。

23.液体;固体

【解析】【解答】受热会熔化成液体,冷却后又会凝结成固体。

【分析】本题考查熔化和凝结。

解析:

液体;固体

【解析】【解答】受热会熔化成液体,冷却后又会凝结成固体。

【分析】本题考查熔化和凝结。

24.弹射传播

【解析】【解答】油菜的果实在成熟时会突然炸裂,在炸裂的同时就将种子弹射出去,称为弹射传播,像油菜种子一样弹射传播的植物还有:

绿豆、大豆、豌豆、芝麻、凤仙花、喷瓜等。

【分析】植物的

解析:

弹射传播

【解析】【解答】油菜的果实在成熟时会突然炸裂,在炸裂的同时就将种子弹射出去,称为弹射传播,像油菜种子一样弹射传播的植物还有:

绿豆、大豆、豌豆、芝麻、凤仙花、喷瓜等。

【分析】植物的种子都有自己的传播方法:

油菜的果实在成熟时会突然炸裂,在炸裂的同时就将种子弹射出去,称为弹射传播,像油菜种子一样弹射传播的植物还有:

绿豆、大豆、豌豆、芝麻、凤仙花、喷瓜等;蒲公英是利用风力传播种子的,利用风力传播种子的还有:

芦苇、杨柳、槭树、枫树等,它们的种子都具有轻、带翅或绒毛等特点;莲蓬、椰子的种子是利用水流传播的;苍耳的种子是利用动物传播的。

25.弹射传播;油菜、凤仙花;动物传播;苍耳、鬼针草、蒺藜;风力传播;蒲公英、蓟、槭树;水流传播;莲蓬、椰子

【解析】【解答】植物的种子都有自己的传播方法:

油菜的果实在成熟时会突然炸裂,在炸裂的同

解析:

弹射传播;油菜、凤仙花;动物传播;苍耳、鬼针草、蒺藜;风力传播;蒲公英、蓟、槭树;水流传播;莲蓬、椰子

【解析】【解答】植物的种子都有自己的传播方法:

油菜的果实在成熟时会突然炸裂,在炸裂的同时就将种子弹射出去,称为弹射传播,像油菜种子一样弹射传播的植物还有:

绿豆、大豆、豌豆、芝麻、凤仙花、喷瓜等;蒲公英是利用风力传播种子的,利用风力传播种子的还有:

芦苇、杨柳、槭树、枫树等,它们的种子都具有轻、带翅或绒毛等特点;莲蓬、椰子的种子是利用水流传播的;苍耳的种子是利用动物传播的。

【分析】本题考的是不同的种子传播方式。

26.皮厚、易浮于水面漂流

【解析】【解答】皮厚且轻,能浮于水面的易水流传播。

【分析】本题考查水流传播。

解析:

皮厚、易浮于水面漂流

【解析】【解答】皮厚且轻,能浮于水面的易水流传播。

【分析】本题考查水流传播。

27.轻;软

【解析】【解答】蚕丝之所以受到人们的青睐,主要是因为它的丝织品美观大方,华丽高贵,具有轻、软,通气,吸湿,保湿的特征。

【分析】蚕丝是熟蚕结茧时所分泌丝液凝固而成的连续长纤维,也称

解析:

轻;软

【解析】【解答】蚕丝之所以受到人们的青睐,主要是因为它的丝织品美观大方,华丽高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