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信息化.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0705146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75.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力系统信息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电力系统信息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电力系统信息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电力系统信息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电力系统信息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电力系统信息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电力系统信息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电力系统信息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电力系统信息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电力系统信息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力系统信息化.docx

《电力系统信息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力系统信息化.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电力系统信息化.docx

电力系统信息化

电力系统信息化

电力系统信息化

  我国电力系统信息化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最初主要用于电力系统的计算及发电厂和变电站的自动监测、监控等方面。

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20世纪末,信息技术开始进入电力系统的各个应用领域,并进一步由控制层、操作层、管理层向决策层延伸,各级电力企业纷纷建立各种各样的信息系统,但这样建立起来的信息系统虽然覆盖了各方面的信息,同时也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为进一步建立数据仓库等更深入的应用设置了一定的障碍。

  为此,2005年后,五大发电集团和两大电网公司纷纷出台规划推进本集团范围内的信息化整合工作,我国的电力行业信息化也因此获得了巨大的发展。

2009年,全国电力行业信息化市场规模达到153.9亿元,2006-2009年行业年均增速达到20.71%。

值得一提的是,各项规划中,国家电网公司“SG186”信息化工程及“坚强智能电网”建设规划对我国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的影响极为重大,意义深远。

目前,“SG186”信息化工程正已处于实施的中后期阶段,“坚强智能电网”建设规划具体内容也进一步得到完善,并将于2010年得到落实,电力信息化行业发展潜力巨大。

但我国电力系统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问题一:

生产控制自动化的先进性与管理信息化的滞后性并存

经研究表明,电力企业信息化总体上处于较高水平。

由于电力生产安全性与稳定性的要求,电力企业对生产、调度过程控制的自动化应用一向比较重视,而对业务管理信息化的重视却相对不足。

我国电力企业信息化发展的特征如下:

  1、信息化基础设施相对完善我国电力企业信息化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电力行业相比其他行业的信息化进程较为领先。

目前,电力系统的计算机装备水平已大大提高,中小型机、微型计算机装备级别不断更新提高,路由器、交换机等网络设备数量增加较快。

到2003年底,各类规模局域网超过2500个,各电力公司本部主要岗位工作人员使用计算机的比率接近100%,各网省电力公司本部局域网覆盖本部机关业务工作达90%以上。

  2、电力生产、调度自动化系统应用成熟厂站自动化历来是电力行业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大部分水电厂、火力发电机组及变电站配备了计算机监控系统;相当一部分水电厂在进行改造后实现了无人值班、少人值守。

发电生产自动化监控系统的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生产过程自动化水平。

对于电网企业,提高电力调度自动化水平、提高电网运行质量是信息化建设的重点方向。

目前电力调度自动化的各种系统,如SCADA、AGC、以及EMS等系统已建成,省电力调度机构全部建立了SCADA系统,电网的三级调度100%实现了自动化。

我国电厂、电力调度的自动化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系统之间缺乏联系,信息不同共享,业务不能协同开展,对企业管理决策的作用十分有限。

  2、电力行业信息化缺乏统一的标准体系:

目前,电力行业信息化尚未制定统一的信息化标准体系,电力企业内部信息系统的信息编码、技术标准、规范也不统一。

这就造成企业内部“信息孤岛”无处不在、系统不能集成、资源不能共享的局面,严重制约企业信息化建设和应用。

标准体系的缺乏影响了企业内部、上下级企业之间信息的共享与交互。

  3、电力企业管理模式阻碍了信息化的快速发展:

电力行业长期的垄断性经营导致了其特有的经营管理模式:

重安全生产、轻企业管理,条块分割、信息分散,以安全生产为中心的意识深深植入电力企业的领导、职工的观念中。

当前,电力行业竞争机制正在逐渐建立,电力企业面对竞争需要提升管理水平,信息化建设正是提升管理水平的有力途径。

而信息化建设又依赖于企业管理模式的革新。

电力企业管理革新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推进难度较大,包括:

思想意识的转变;体制的创新和管理的变革;竞争、服务和成本意识的觉醒等,还有企业的服务、品牌、人力资源等更高层次的文化范畴。

在落后的管理模式下实施信息化,只能是原有业务在信息系统的电子化而已,不能通过信息系统实现管理水平质的提升。

  4、信息化组织建设滞后不利于信息化的推进:

在过去,各级电力企业的信息部门都不被作为企业的生产部门来看待,一些专业的生产控制系统、调度系统的建设都由生产部门承担。

信息部门在电力公司没有一个专门机构配置,没有规范的建制和岗位,信息化部门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及企业信息化建设需求的扩展,电力企业的信息化涉及到业务与管理的各个方面,信息化需求从个别业务部门的需要扩展到整个企业的需要,大多数企业现行的信息化部门设置显然不能满足这种需求。

由于信息化建设涉及到企业的各个方面,所以需要既懂业务又熟悉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来负责与实施。

目前电力企业的信息化组织机构设置和人才状况已经滞后于信息化建设的需要,影响了信息化的推进。

  5、硬件与软件投入上存在“重硬轻软”:

由于对信息化认识上的误区,部分电力企业认为搞信息化主要就是买机器、建网络。

前几年,电力企业虽然加大了信息化的投入,但是将资金主要用在了硬件设备的购置上,相应的软件系统的投入却明显不够,认为硬件设施是有形的固定资产,而软件却是无形的,价值不容易度量,表现出一定程度的“重硬轻软”情结。

这种做法的结果是硬件设施脱离了软件系统,从而硬件也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信息化建设没有成效。

  6、企业信息系统孤立存在不能发挥整合效益:

电力企业要求生产过程的稳定、可靠、安全,所以厂站生产控制自动化系统、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相对企业管理系统更完善,应用效果明显。

但是,目前电力企业的生产自动化系统与管理信息系统处于相互分离状态,彼此不能有效结合,不能实现管控一体化,数据信息不能集成共享,不利于实现企业的综合管理。

此外,由于缺乏总体数据规划、数据整合,存在或多或少的“信息孤岛”,部分数据有冗余和二意性,不能融合到整个管理信息平台上。

特别是电厂的生产实时信息,如DCS、SCADA、SIS,水调水情监控等信息,不能充分地为MIS所用,不能为决策和数据挖掘服务。

综上所述,电力企业管理模式、信息化推进模式,以及对于信息化的认识、观念是影响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1)企业商务需从传统商务向电子商务转变:

国际电力企业积极将信息技术运用在改造电力公司经营和管理上,世界各国尤其是美国电力企业积极开展企业电子商务应用,利用电子商务平台进行材料采购、招标以及电力市场交易等,节约了大量的采购与交易成本。

中国电力行业由于长期在计划性生产模式下运营,市场化意识淡薄,在利用信息化实现企业商务方面还处于落后阶段,中国电力企业基本尚未建立起企业电子商务平台。

  

(2)应用广度上需从局部应用向全局应用拓展:

电力企业信息化大多处于以生产信息统计、展现为代表的局部应用,部分建立了ERP系统的企业也仅实现了生产、物资、营销、财务等核心业务模块。

国际大型电力企业大多完成了ERP系统建设,管理系统覆盖了生产、营销、物资等业务和财务、人事等管理活动。

相对国外信息化先进企业,电力企业信息化应用广度上存在差距,需要从单项应用向全面应用拓展。

  (3)应用深度上需从信息统计向决策支持转变:

中国电力企业信息化应用大多处于业务处理层面,信息系统实现了信息记录、信息统计和报表统计,而对于优化设计、生产组织、协同商务等应用尚未涉及,在企业信息资源管理、数据管理方面还未能建立起商业智能分析系统进行信息增值利用,不能为企业综合管理与决策提供有效的支持。

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需突破现有层次,向综合决策支持转变。

  四、趋势:

因应改革需求,突显IT价值

  在“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战略构想的指引下,中国电力企业信息化正在获得快速发展。

电力企业信息化呈现出以下趋势:

  第一,信息化观念由重视生产自动化向重视管理信息化转变,表现为由“硬”到“软”;

  第二,应用模式由管控分离向信息一体化转变,即实现生产实时信息与管理信息的集成;

  第三,应用架构由分散应用向整合应用转变,即从部门级单项应用到企业级涵盖生产、营销及财务、人事、设备等环节的整体应用;

  第四,数据管理由分散管理向集中管理转变,形成信息共享、增值的机制;

  第五,系统模式由C/S架构向B/S+C/S架构转变,适应企业业务处理和经营运作快捷化、实时化的要求;

  第六,实施模式由“用户-供应商”模式向“用户-咨询/监理商-供应商”模式转变,保证企业信息化切实从用户需求出发,控制信息化建设的质量和风险。

  五、行动策略:

科学规划,构建可持续的信息化架构

  电力信息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管理革新、业务流程优化、系统规划、方案设计、系统选型、实施、运行维护等各个方面。

赛迪顾问长期的信息化研究和咨询实践表明:

信息化规划是企业信息化建设成功的基础,持续的运维改进是信息化价值实现的保证。

在新的电力行业格局下,对于信息化处于不同发展水平和发展阶段的电力企业,在信息化建设中需要根据其特定阶段与水平进行科学规划、理性建设。

对于信息化程度较低或新组建的电力集团,应在总体规划方面狠下功夫,包括对现有业务流程与管理的诊断分析、对业务流程的梳理与优化、对信息化建设进行全局规划;对于信息化程度较高的电力企业,应对各信息系统实施整合与集成,并进行科学的运行维护管理、绩效评估、持续改进,保证信息化价值的实现。

其中,电力信息化的核心是由各方面建设内容构成的一个系统的、完整的架构。

该架构需要根据不同企业的具体情况,从企业的业务需求出发,以服务于企业发展战略为目标,结合同类企业信息化建设最佳实践经验和信息技术发展趋势加以构建,包括应用功能架构、信息资源架构、应用系统架构、系统平台架构、网络与基础设施架构、信息安全架构、信息化组织架构。

赛迪顾问提出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应从“七大架构”着手:

  1、应用功能架构:

从业务运作与管理决策的需求出发,分析功能需求,建立企业信息化的功能模型。

  2、信息资源架构:

对企业业务与管理活动涉及的信息进行分析、规划,抽象提炼出信息分类体系,提供使用、共享、集成和管理信息的策略。

  3、应用系统架构:

基于应用功能架构构建实现信息化功能的应用系统及其相互集成的模型。

  4、系统平台架构:

即支撑应用系统运行的操作系统平台、数据库平台、应用服务平台框架。

  5、网络与基础设施架构:

规划、选择企业信息系统运行的基础网络与设施,保证信息系统高效、稳定、安全运行。

  6、信息安全架构:

构建从网络设备层、系统层到应用层的系统安全和科学的安全管理体系。

  7、信息化组织架构:

在企业发展战略和IT战略目标的指导下,建立适应未来发展需求的信息化组织体系。

  通过信息化架构分析与构建,可以为电力企业构建从网络与基础设施、数据平台、系统平台到应用系统、系统功能和信息安全体系、信息化组织体系、运行维护体系等的综合系统体系。

  赛迪顾问提供了企业信息化总体规划、企业信息化架构规划、企业信息系统设计、企业信息化建设监理、企业IT治理与IT服务管理、企业专项应用系统咨询等信息化咨询服务。

  六、方案评估:

传统应用与新兴应用各领风骚

  电力企业由于生产过程的连续性、过程控制要求严格、电力需求的周期性、质量控制的复杂性等运营特性,对信息化解决方案也相应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电力企业信息化包括从生产控制自动化、管理信息化到综合决策信息化的各个层面。

电力信息化的巨大市场吸引了众多厂商的极大关注与积极参与,国内外厂商在ERP、MIS、财务管理、OA、信息一体化、EAM等应用方面,纷纷推出了面向电力行业的解决方案。

纵观电力信息化解决方案,可以发现:

老牌的厂商如南瑞、南自、朗新、许继、四方等,在电力行业具有长期实践经验,拥有适合大型电力集团和中小型电力企业的解决方案,服务经验丰富,为电力自动化、电力营销、电力MIS应用提供了较为完善的解决方案。

而面对电力信息化一些新兴的应用需求,如应用集成、门户整合、竞争情报管理等,SAP、IBM、赛迪数据等提供了较为全面的解决方案,在电力信息安全及视频监控、电力通信网方面,飞天诚信、黄金眼科技、大唐软件等提供了成功解决方案。

  七、结论建议:

协同管理成就效益,整合应用创造价值

  基于上述研究,赛迪顾问认为:

优化管理模式是电力企业应对市场化竞争的基础,整合应用是电力企业提高竞争力的有力支持,构建可持续的信息化架构是电力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加强信息化的绩效管理、IT服务管理是信息化价值实现的保障。

  目前电力企业在综合管理系统应用方面的滞后状态影响了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与竞争力的提高,电力企业需要大力推进管理信息化的进程,加强生产控制自动化化与管理信息化的结合,实现信息一体化。

电力企业需要应信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改变我国电力企业对信息化部门不重视的局面,建立与健全信息化推进组织体系,推动电力企业信息化的发展。

在信息化管理方面,需要围绕面向资源管理和面向项目管理方面,对信息管理制度进行梳理、修订、补充,逐步建立、完善适应电力企业信息化需要的管理制度,以对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进行规范和管理。

  基于我国电力企业信息化现状与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电力企业信息化应该采取以下策略:

  第一,以专业化的规划为指导,制定企业信息化的顶层设计蓝图;

  第二,大型电力集团以信息化整合产业链的资源,增强整体价值链的综合竞争优势;

  第三,中小型电力企业以信息化规范管理、提高效率、增强对市场的响应能力和速度;

  第四,电力企业应树立IT服务管理与IT治理意识,建立相应的体制,保证信息化价值的最大发挥;

  第五,以信息化带动管理创新,以管理创新促进信息化,实现电力企业价值链的协同化运作,以整合化的系统应用为目标,促进信息化的价值实现,推动电力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提升

根据电力企业加强用户服务、强化工作监督、提高决策水平的要求,形成了一个覆盖电力营销3个业务层次(客户服务、营销业务处理、营销管理决策支持)和工作质量监督管理的完整的电力管理信息系统。

组成如下:

1、营销业务管理系统:

营销业务管理系统适用于地、市、县供电企业处理具体营销业务,包括市场管理、业扩报装、抄表计费、收费与帐务、电能计量、用电检查、综合管理七个子系统。

2、客户服务管理系统:

客户服务管理系统为客户提供方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信息服务,包括柜台服务、多媒体查询、呼叫中心、Internet远程网络服务四个子系统。

3、营销决策支持系统:

营销决策支持系统包括综合指标分析、用电需求预测、市场策划和客户动态分析四个子系统,为高层营销决策提供全面的信息支持。

4、营销质量管理系统:

营销质量管理系统包括工作流控制、业务稽查和经营控制三个子系统,为营销管理人员提供全面形象的营销业务工作流控制、全面细致的业务稽查和包括线损管理、成本控制、Intranet综合查询在内的全面经营控制管理。

在硬件上,以华北科技工控服务器为数据源汇总服务器;配置华北科技高性能工业计算机产品(RPC-910S/NOVO-7845/CPUPIV/内存256M/硬盘80G)。

该系统能够实现以下功能。

1、全面实时的信息访问:

能够全面及时地了解营销工作各项业务发展情况,包括电费回收信息、客户信息、业扩报装、计量信息等综合信息。

2、灵活的实时统计分析:

实现从简单的报表传递转变为动态的业务分析,为领导辅助决策提供强大的支持。

3、全面准确的数据报送:

建立省公司数据中心,实现全省范围内的电力营销数据自动报送和汇总系统,提高市场分析和预测精度。

4、强大的流程监督机制:

在线监督在办作业流程,及时发现超时或差错流程,提高客户服务质量水平。

5、灵活的报表管理:

采用动态报表技术,用户可自定义输出格式,满足各级管理部门对报表的管理要求。

该系统充分体现了全新的电力营销管理思路:

以效益为基础、以客户为中心、平面透明的集中管理模式。

具有以下特点:

1、信息共享。

2、在传统C/S上引进了三层体系结构,使得客户端变得更"瘦",便于软件的集中管理与维护,降低对网络性能要求,从而大大在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可维护性的同时,极大地降低管理成本。

相信伴随着电网建设的深入,电力管理体制也将不断改革,逐步理顺关系,建立起统一规划、统一调度、统一电价、统一技术标准的管理制度。

华北科技电力信息管理系统将为电力企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经济效益的增加发挥出关键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