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物理中考总复习实验题专题整理.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0706556 上传时间:2023-05-27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619.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物理中考总复习实验题专题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初三物理中考总复习实验题专题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初三物理中考总复习实验题专题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初三物理中考总复习实验题专题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初三物理中考总复习实验题专题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初三物理中考总复习实验题专题整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初三物理中考总复习实验题专题整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初三物理中考总复习实验题专题整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初三物理中考总复习实验题专题整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初三物理中考总复习实验题专题整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初三物理中考总复习实验题专题整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初三物理中考总复习实验题专题整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初三物理中考总复习实验题专题整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初三物理中考总复习实验题专题整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初三物理中考总复习实验题专题整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初三物理中考总复习实验题专题整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初三物理中考总复习实验题专题整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初三物理中考总复习实验题专题整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初三物理中考总复习实验题专题整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初三物理中考总复习实验题专题整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三物理中考总复习实验题专题整理.docx

《初三物理中考总复习实验题专题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物理中考总复习实验题专题整理.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三物理中考总复习实验题专题整理.docx

初三物理中考总复习实验题专题整理

初中物理实验题专题训练

一、基本实验仪器的使用

1、如图1所示,木块A的长度是cm。

2、如图2量筒中水的体积是ml。

图1

3、如图3所示,弹簧测力计测量范围是N,指针所示被测物重是N。

4、图4是一辆在公路上行驶的汽车中的速度表,目前指示的车速是m/s。

5、用托盘天平测量一小铁块的质量,天平平衡时所用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5所示,则小铁块的质量是

g。

图5

图6

图2

图3

图4

6、如图6停表的读数为s。

二、基本实验

1、由同种某物质构成的大小不同的实心物块的体积、质量如下表,以体积V为横坐标,以质量m为纵坐标,在右图的方格纸一上描点,再把这些点连起来。

该物质的密度是g/cm3。

2、小铃为了鉴别一工艺品是否铜做的,做了以下实验:

(a)称出工艺品的质量,如图8所示;

(b)A、B两量筒分别装上30ml的水;

(c)把工艺品放入A量筒,如图9;

(d)把与工艺品相同质量的实心铜块放入B量筒,如图10。

问:

(1)工艺品的质量m=g;

(2)实心铜块的体积V=   cm3。

图10中铜块所受浮力F=  N。

(ρ水=1×103kg/m3,g=10N/kg)

(3)由上述实验可知该工艺品的体积比铜块的体积  、密度比铜的密度  。

(选填“大”、“小”)

(4)小铃根据工艺品的密度与铜的密度不等而得出工艺品不是铜做的结论。

此结论是否可靠?

为什么?

3、

(1)“探究定滑轮使用特点”实验中,按如图(b)所示方式组装定滑轮。

在绳的左端挂上钩码,右端竖直向下拉弹簧测力计,使钩码保持平衡状态。

读取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比较这个示数与关系;改变钩码个数,重复上述步骤。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探究。

(2)他每次都匀速提起钩码,研究过程如图所示,请仔细观察图中的操作和测量结果,然后归纳得出初步结论。

比较(a)、(b)两图可知:

比较(b)、(c)、(d)三图可知:

_。

4、小红用天平和量筒测定盐水的密度,其实验步骤如下:

  A.把装有盐水的烧杯放在天平左盘里;

  B.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C.称出烧杯和杯中剩下盐水的质量;

  D.调整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

  E.把烧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中一部分,如图中的乙图;

  F.把游码拨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

  G.向天平右盘里加减砝码,并移动游码,直到指针在分度盘上左右摆动的幅度相等,砝码和游码的情况如图中甲图所示。

(1)上述实验步骤正确的排列顺序是。

(2)帮助小红设计记录表格,并把各项内容填好。

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1(g)

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m2(g)

量筒中盐水的质量m=m1-m2(g)

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cm3)

盐水的密度ρ(kg/m3)

34.1

5、某同学在探究“物体的质量跟体积的关系”的实验中,

(1)他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处,观察指针的指示情况如图(甲)所示,此时应进行的操作是;

物理量

物体

质量m/g

体积V/cm3

质量跟体积的比值m/V/g.cm-3

铁块1

79

10

7.9

铁块2

158

20

7.9

铁块3

237

30

7.9

铝块1

54

20

2.7

铝块2

108

40

2.7

铝块3

162

60

2.7

天平横梁调平衡后,在称物体的质量时,他在天平右盘中加、减砝码后,指针的指示情况如图(乙)所示,这时他应进行的操作是。

(2)右表是这位同学记录的实验内容和实验数据,请你根据表格中记录的内容和数据,进行分析比较:

①铁和铝两种不同物质的相同点是:

不同点是:

;        

②铁的密度为g/cm3;

③根据这个实验的结果,请你分析并回答,为什么说密度是物质的特性?

答:

④回忆我们在做这个实验时,为什么要选取多种物质,且对每种物质都要收集多组数据?

若对每种物质仅收集一组数据是否可以?

为什么?

答:

6、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甲、乙两组同学分别选择器材后,设计组装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老师指出乙组同学选择的器材更加合理,其原因是:

不平衡,仍能使物体保持静止状态。

(2)在探究力的大小对二力平衡的影响时,利用了定滑轮能够的特点,并通过调整来改变F1和F2的大小。

(3)保持F1与F2相等,用手将小车扭转到图中的位置,松手后,小车将无法在此位置平衡。

实验中设计这一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二力平衡时,两个力必须满足哪个条件?

答:

7、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1)小明的三次实验情况分别如图中的甲、乙、丙所示。

实验时,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在水平木板(或毛巾)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知识可知,这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小明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关系”时,利用图中甲、乙两组数据比较得出:

“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就越大”的结论。

你认为他这样对比这两组数据就得出这样的结论对吗?

你的理由是:

(3)请你根据小明这三次实验情况设计一个实验数据记录表格。

(4)从图中甲、丙两组数据比较,你能得出的结论是:

8、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时,对有关的问题分析如下:

(1)他们利用图甲所示装置进行了实验,先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着木块沿长木板滑动,此时弹簧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与木块受到的摩擦力是一对力。

 

(2)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时,他们应控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改变;实验中应用的研究方法是和。

(3)实验中他们发现很难保持弹簧测力计示数的稳定性,很难读数,原因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小明同学对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如图乙所示。

利用该装置的优点是:

9、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中:

(1)实验前出现图甲所示情况,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杠杆左端的螺母向调(填“左”或“右”);

(2)实验过程中出现图乙所示情况,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时应将右边的钩码向(填“左”或“右”)移动格。

(3)图乙中杠杆水平平衡后,在杠杆左右两边钩码下同时加一个相同的钩码,这时杠杆将。

(填“保持水平平衡”、“顺时针转动”或“逆时针转动”)

(4)甲乙两个实验小组通过实验分别得到下面两组数据和结论。

他们在交流时,甲组发现了自己实验结论的错误和产生错误的原因。

你认为甲组产生错误的原因有那些?

甲组

乙组

次数

动力

动力臂

阻力

阻力臂

动力

动力臂

阻力

阻力臂

1

4

5

5

4

7

4

2

14

2

3

4

4

3

6

4

8

3

3

4

5

2

10

结论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动力

动力臂=阻力

阻力臂

甲组产生错误的原因:

10、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中,某同学记录了三次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动力F1/N

动力臂l1/m

阻力F2/N

阻力臂l2/m

1

2.0

0.04

4.0

0.02

2

1.0

0.02

0.5

0.01

3

2.5

0.03

1.5

0.05

(1)这三次实验数据中有一次是错误的,错误数据的实验次数是,由正确实验结果可得杠杆的平衡条件是。

(2)如下图所示,当在A处挂了三个钩码时,要使杠杆平衡,应在C处挂个钩码。

(每个钩码的质量相等)。

(3)若某次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杠杆一端的A点,如图所示,杠杆平衡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a,若在A点斜向上拉,杠杆要求在水平位置再次平衡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b,则FaFb(填“大于、小于、等于”)。

11、如图所示的同一滑轮组分别做了三次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1)在表中的空格处填上适当的数据;(机械效率用百分数表示,保留一位小数)

(2)在实验操作中应竖直向上拉动弹簧测力计;

试验次数

钩码重G/N

钩码上升的距离h/cm

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N

弹簧测力计上升的距离s/cm

机械效率η

1

2

8

0.8

24

83.3%

2

4

5

1.5

15

3

6

10

90.9%

(3)从实验数据分析得出:

可以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4)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可能还与其它因素有关,请你作出恰当的猜想:

(写出一种影响因素即可)。

12、针对“斜面的倾斜程度与斜面的机械效率有怎样的关系?

”这个问题,某同学利用同一木板,搭成不同倾角的斜面,将同一小车沿斜面匀速拉动,记录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

次数

斜面倾

斜程度

小车重

G/N

小车上升

高度h/m

沿斜面

拉力F/N

小车移动

距离s/m

有用功

W有/J

总功

W总/J

机械

效率η

1

较缓

4.0

0.2

0.9

1.2

0.8

1.08

74%

2

较陡

4.0

0.3

1.2

1.2

1.2

1.44

83%

3

最陡

4.0

0.4

1.5

1.2

1.6

(1)请你将该同学第三次的实验数据填入表格中;

(2)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在粗糙程度相同的情况下,斜面省力情况与斜面倾斜程度的关系是:

(3)(分析实验数据可知:

在粗糙程度相同的情况下,斜面的机械效率与斜面倾斜程度的关系是:

(4)如果该同学还要进一步探究“斜面机械效率与物重的关系”,实验时应控制、

和不变。

13、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杠杆的机械效率。

实验时,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挂在较长杠杆下面的钩码缓缓上升。

(1)实验中,将杠杆拉至图中虚线位置,测力计的示数F为N,钩码总重G为1.0N,钩码上升高度h为0.1m,测力计移动距离s为0.3m,则杠杆的机械效率为%,请写出使用该杠杆做额外功的一个原因:

(2)为了进一步研究杠杆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一位同学用该实验装置,先后将钩码挂在A、B两点,测量并计算得到下表所示的两组数据:

次数

钩码

悬挂点

钩码总重

G/N

钩码移动距离h/m

拉力

F/N

测力计移动距离s/m

机械效率η/%

1

A点

1.5

0.10

0.7

0.30

71.4

2

B点

2.0

0.15

1.2

0.30

83.3

根据表中数据,能否得出“杠杆的机械效率与所挂钩码的重有关,钩码越重其效率越高”的结论?

答:

请简要说明两条理由:

①;②。

14、如图所示,甲是探究“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实验中让同一钢球从斜面上不同的高度由静止滚下,碰到同一木块上。

乙是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的实验装置,实验中让同一小车从斜面上相同的高度由静止滑下,在粗糙程度不同的水平面上运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实验的目的是探究钢球动能的大小与的关系;实验时,它是通过观察,从而判断钢球动能的大小。

(2)进行乙实验时,每一次都让同一小车从斜面上相同的高度由静止滑下,其目的是使小车在水平面运动的起始相同;通过观察小车在粗糙程度不同的水平面上运动来判断小车在不同的水平面受到的大小。

从而可以推理:

如果运动的物体不受力,它将。

15、了解到“重力势能”知识的小东同学,想用身边的器材(铅球),来探究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其探究程序如下:

(1)猜想:

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可能有:

a、重力势能大小可能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b、重力势能大小可能与物体的高度有关

(2)实验提供的实心铅球有2kg、2kg、3kg各一个,细沙(足够多)、刻度尺、两个相同大纸盒,请你利用上述器材,帮他设计实验方案、验证猜想、完成实验步骤:

A、将适量的沙子放进大纸盒里拨平;

B、取质量为的铅球各一个,将两球分别对准纸盒位置提高到相同高度然后放手,用刻度尺量出铅球所砸沙坑的深度进行比较;

C、取质量为___________的铅球各一个,将两球分别对准纸盒位置提高到不同高度然后放手,用刻度尺量出铅球所砸沙坑的深度进行比较。

(3)通过对该实验的探究,B步骤得到的结论是:

重力势能跟_______________有关;C步骤得出的结论是:

重力势能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16、在探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这一问题时,同学们做了如图所示的一系列实验。

请你从中选出一些图形对某一因素进行探究,并通过分析泡沫塑料的凹陷程度,说明你的探究结果:

(1)探究的某一因素是;

(2)选用的是图;

(3)探究的结果是。

17、小明做“研究液体的压强”实验时得到的几组数据如下表:

序号

液体

深度h/cm

橡皮膜方向

压强计左右液面高度差/cm

1

5

朝上

4.9

2

5

朝下

4.9

3

5

朝侧面

4.9

4

10

朝侧面

9.7

5

15

朝侧面

14.6

6

酒精

15

朝侧面

11.8

根据表中的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序号为的三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同种液体在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2)比较序号的三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3)比较序号为的两组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18、小王为了探究物体在水中不同深度所受浮力变化情况,如图15所示,将一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圆柱体金属块缓慢侵入水中(水足够深)。

在圆柱体接触容器底之前,分别记下圆柱体下表面所处的不同深度h和弹簧测力计相应的示数F,实验数据如下表:

次数

1

2

3

4

5

6

7

h/m

0

2

4

6

8

10

12

F/N

6.75

6.25

5.75

5.25

4.75

4.25

4.25

(1)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物体重N,第4次实验时,物体受到的浮力为N;

(2)分析表中第1列到第5列数据,说明。

(3)分析表中第6列到第7列数据,说明。

(4)下图16能正确反映弹簧测力计示数F和圆柱体下表面到水面距离h关系的图象是()

(5)该金属圆柱体的体积m3,圆柱体的密度是kg/m3。

19、小军同学在探究“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时,用弹簧秤、塑料块、烧杯、小桶等进行实验操作测量,如图a、b、c是其中的三个步骤示意图,还差一个步骤图d,才能完成探究任务,则d是测量的。

设四个图中弹簧秤的读数分别是F1、F2、F3、F4。

由四个图中两个图的弹簧秤的读数可以求出塑料块受到的浮力;被排开液体的重力为;如果关系式成立,就可以得到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

三、电学设计性实验

专题目标:

1、知道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关系;

2、会用“伏安法”测电阻;

3、会用“伏安法”测用电器的电功率。

范例一:

探究电流、电压、电阻三者之间的关系

例1:

在“探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时,同学们设计如图电路图,其中R为定值电阻,R′为滑动变阻器,实验后,数据记录在表一和表二中:

表一:

表二:

U=3V

电阻R/Ω

5

10

15

电流I/A

0.6

0.3

0.2

R=5Ω

电压U/V

1.0

2.0

3.0

电流I/A

0.2

0.4

0.6

由表一可得结论:

——————————————。

由表二可得结论:

——————————————。

(2)在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时,先用5Ω的定值电阻进行实验,使电压表的示数位3V,再换用10Ω的定值电阻时,某同学没有改变滑动变阻器滑片的位置,合上开关,电压表的示数(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3V。

此时应该向(选填“右”或“左”)调节滑片,使电压表的示数仍为3V。

变形练习:

冬冬在做“探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时”,采用了如图的电路图:

实验次数

1

2

3

电阻R/Ω

5

10

20

电流I/A

0.4

0.2

0.1

(1)请按照电路图,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中的实物图连接完整。

(2)实验过程中,冬冬把电阻R由5Ω分别换成10Ω、20Ω,每次闭合开关后,首先应调节,使保持不变,然后再记录电流表的示数。

(3)下表是冬冬测得的三组数据,由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

(4)本次实验中测量了多组数据,爱思考的冬冬想到:

在许多实验中都进行多次测量,有的是为了从不同情况中找到普遍规律,有的是为了求平均值以减小误差。

你认为下列实验中多次测量的目的与本实验相同的是(填序号)。

A、测量物体的长度B、伏安法测定值电阻的阻值C、探究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范例二:

伏安法测电阻

例2:

一只标有“3.8V”字样的小灯泡,灯丝电阻约为15Ω,小明想测它正常发光时的电阻,

选用了以下器材:

电流表、电压表、开关、变阻器各一个,导线和新干电池若干。

(1)小明所选的器材及连接的电路图中有两处错误,请指出:

(2)小明纠正错误后开始实验,闭合开关后发现电压表没有示数,经检查发现电压表15V量程已经损坏,3V量程完好,现根据已有器材完成实验任务。

请设计电路图,并画在方框中。

在实验过程中,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直到电压表的示数为V时,记下电流表示数,根据公式算出灯丝电阻。

变形练习:

1、小明同学想用电流表、电压表测量一段电阻丝R的电阻,他已连接了部分电路,如图甲所示。

请你接着完成下列步骤:

(1)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路补画完整;

(2)当电压表示数为2.4V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这时电路中的电流是A,电阻丝的电阻为Ω;

(3)完成了上步计算后小明认为实验就完成了,小亮则认为,仅这样就得出电阻的阻值不够可靠。

理由。

为了得到更可靠的结果,你认为接下去他们的具体操作应是;

(4)不改变上面连好的电路,用它还可以完成的实验是;

(5)若将上面实验中的定值电阻R换成小灯泡,在多次测电阻的过程中,发现当电压表的示数增大时,电压表与电流表示数的比值将增大,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

(6)小芳在实验中,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P过程中发现,电流表示数变大时,电压表示数反而减小,电流表示数变小时,电压表示数反而增大。

经检查所用器材均完好。

你认为出现上述实验现象的原因是。

范例三:

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

例3:

某同学做“测定一个小灯泡的功率”的实验,所用灯泡的额定电压是2.2V。

(1)如图是他实验的电路,但连接不完整,请你帮他完成电路的连接。

(2)电路图连接完成后,当向右移动变阻器的滑片P时,电压表的示数将,电流表的示数将。

(填变化情况)

(3)实际实验的有关记录与计算如下表:

试验次数

1

2

3

电压U/V

2.20

1.50

2.50

电流I/A

0.22

0.16

0.24

功率P/W

0.484

0.24

0.60

该同学注意到灯的亮度变化是:

第二次比第一次暗,第三次比第一次更亮。

你认为,根据他观察的现象和实验数据分析,可得出一些什么结论?

请说出两点(这两点的意思应不同):

(4)他还注意到,这个实验记录也可以用来计算灯丝的电阻,并完成了有关计算如下表格:

试验次数

1

2

3

电压U/V

2.20

1.50

2.50

电流I/A

0.22

0.16

0.24

灯丝电阻R/Ω

10.00

9.38

10.42

这位同学有些纳闷:

导体的电阻不是与电压、电流无关吗?

怎么三次计算的电阻不一样呢?

请你对此作出两种可能性的解释:

变形练习:

1、实验小组进行了“测定额定电压是2.5V的小灯泡功率”的实验:

(1)实验记录与计算见表:

电压U/V

1.5

2.0

2.5

电流I/A

0.22

0.26

0.30

功率P/W

0.33

0.52

灯泡发光情况

灯丝暗红

微弱发光

正常发光

根据现象和实验数据分析,你可得出什么结论(请说出两点):

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W;

(2)他们还注意到,这个实验记录也可以用来计算小灯泡灯丝的电阻,并发现灯丝的电阻值随电压升高而增大,同学们想:

导体的电阻不是与电压、电流无关吗?

怎么会有这样的结论呢?

请你给他们作出合理的解释。

(3)

在图中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完成该实验的电路连接(请正确选择电表量程)

请在坐标图中作出小灯泡的电压和电流的关系图像。

2、图甲是“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的电路图,图乙是即将连接完成的实验电路。

其中电源为三节新的干电池,灯泡的额定电压为3.8V,灯丝的电阻约为10Ω,滑动变阻器标有“10Ω1A”的字样。

(1)对照电路图,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实物图未完成的部分连接好。

(2)当闭合电路的开关时,若出现以下不正常现象:

电路中出现的不正常现象

可能原因

顺序

电灯的亮度

电流表的示数I/A

电压表的示数U/V

不亮

0.54

0

很亮

0.42

4.2

不亮

0

4.5

请你从下列选项中选择可能的原因填入表中(只填代号)

A、电路中a、b间断路B、电路中a、b间短路C、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太小

(3)为了测定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应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示数为V,若此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则通过灯泡的电流为A,该灯泡的额定功率是W。

专题训练:

练1、

(1)为了测定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我们使用了如图所示的电路图,使用的器材有:

电源,开关,滑动变阻器,电压表,电流表,小灯泡和导线。

在测定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时,要进行下列几项主要操作:

 A.闭合开关

B.调节滑动变阻器,使小灯泡两端的电压达到额定电压

C.记下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

D.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路中的电阻最大

E.断开开关,根据电功率计算公式P=UI,计算出小灯泡的的功率

 请按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将上述各项操作的英文字母序号填入下列空格。

 实验步骤:

①②③④⑤。

(2)如图所示,当滑动变阻器是B、C两接线柱连入电路中时,要使滑动变阻器的阻值最大,应将滑片P滑到_________端。

(填“左”或“右”)

练2、如图所示为用伏安法测电阻的电路图,电路中电流约为0.4A,待测电阻为10Ω。

(1)如图,用笔画线做导线,将题中实物图按电路图连线,开关在闭合前,图中的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位于变阻器_________端(填a或b)。

(2)电压表应选__________的量程,电流表应选__________量程。

(3)小名同学闭合开关,调节变阻器的滑片到某位置时,电压表和电流表的指示如图所示,则电压表的读数是V,电流表的读数是A,被测电阻Rx的阻值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